CN110053746B -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3746B
CN110053746B CN201910254940.6A CN201910254940A CN110053746B CN 110053746 B CN110053746 B CN 110053746B CN 201910254940 A CN201910254940 A CN 201910254940A CN 110053746 B CN110053746 B CN 110053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addle
shaft
control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49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3746A (zh
Inventor
杨凯
朱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49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3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3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3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3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3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0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1/02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rotary type
    • B63H1/12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rotary type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in propulsive direction
    • B63H1/14Propellers
    • B63H1/26Bla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其步骤在于:首先游客控制可变船桨装置进行变形并且使其转动排水的方向指向游乐船本体的尾部,可变船桨装置向后排水并且驱动游乐船本体向前运动,当需要后退时,操控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驱动桨叶构件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后退;在此过程中,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滑行时,控制桨叶构件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与游乐船本体的行进方向相平行,减小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进行滑行;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制动时,控制桨叶构件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调整展开的船桨与游乐船本体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增大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进行制动。

Description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上游乐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造湖公园的大量开发,配套实施水上游乐船项目也十分的火爆,是亲子游、学生以及老年人观光游玩的新颖方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目前,普通的水上游乐园分为两种,其一为脚踏游乐船并且脚踏游乐船通过游客脚踏助力经过传动机构带动船桨运转,驱动游乐船行进,用户通过改变脚踏频率控制游乐船行进的快慢并且通过脚踏方向控制游乐船的前进/后退;其二为电动游乐船并且电动游乐船由电动机提供动力,经过传动机构带动船桨运转,驱动游乐船行进,用户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游乐船行进的快慢并且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向控制游乐船的前进/后退,普通游乐船的结构较为复杂、操控性差,游客无法体检驾驶游乐船的乐趣,为此,本团队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控便捷并且富有驾驶乐趣的游乐船的变桨操控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控便捷并且富有驾驶乐趣的游乐船的变桨操控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前进阶段;
S1:控制可变船桨装置进行变形并且使其转动排水的方向指向游乐船本体的尾部,可变船桨装置向后排水并且驱动游乐船本体向前运动;
所述的可变船桨装置包括转动排水的桨叶构件、用于驱动桨叶构件变形的收展控制构件、用于接受动力源的动力并且传递至收展控制构件的收展传动构件、用于接受动力源的动力并且驱动桨叶构件进行偏转的偏转控制构件,桨叶构件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半折叠状态,收展控制构件用于驱动桨叶构件在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所述的桨叶构件包括两端开口并且轴向水平布置的外筒体,外筒体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前盖板一、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后盖板一,外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径向垂直的安装平面,安装平面设置有三个并且沿外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安装平面上转动设置有沿外筒体径向向外布置的铰接轴,铰接轴一端自由悬置、另一端向外筒体内延伸并且该端为驱动端,铰接轴上套设有矩形桨叶一并且桨叶一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键连接配合,铰接轴上还套设有矩形桨叶二并且矩形桨叶二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转动连接配合,桨叶一与桨叶二相匹配并且共同构成了用于排水驱动的船桨,当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桨叶构件为折叠状态,当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桨叶构件为展开状态,当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时,桨叶构件为半折叠状态;
所述后盖板一的外部同轴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驱动主轴,驱动主轴的轴向平行于游乐船本体的长度方向,驱动主轴的外部同轴套设有呈筒形的固定架,驱动主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固定架与密封板固定连接,驱动主轴延伸至机舱的内部并且其驱动端与动力源连接;
所述桨叶二靠近外筒体一端固定设置有空心轴,空心轴同轴套设于铰接轴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
桨叶构件在收展变形过程中,初始状态下游乐船本体处于静止停靠状态,此时,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夹角为九十度,平衡风浪对桨叶一与桨叶二的冲击力,当游客需要在低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时,收展控制构件控制驱动铰接轴与空心轴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调节为零度,桨叶构件切换至折叠状态,动力源驱动折叠状态下的桨叶构件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低速前进;当游客需要在高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时,收展控制构件控制驱动铰接轴与空心轴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调节为一百八十度,桨叶构件切换至展开状态,动力源驱动展开状态下的桨叶构件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高速前进;
(二)后退阶段;
S2: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后退时,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驱动桨叶构件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后退;
所述的偏转控制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外筒体内的主动齿轮二,主动主轮二与后盖板一转动连接配合,后盖板一上同轴转动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控制轴二,控制轴二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一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驱动主轴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二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控制轴二的驱动端延伸至机舱的内部并且该端与动力源相连接、输出端延伸至外筒体的内部并且与主动齿轮二键连接配合,端盖上设置有与安装筒体同轴布置的套筒,套筒延伸至外筒体的内部并且套筒与外筒体构成转动连接配合,套筒的延伸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二与从动齿轮二相啮合;
偏转控制构件在工作过程中,驱动设备驱动控制轴二进行转动,控制轴二将带动主动齿轮二同步转动,主动齿轮二将带动从动齿轮二进行转动,从动齿轮二将带动套筒同步转动,套筒将带动端盖、安装筒体同步转动,对桨叶构件的整体偏角进行调整,实现对船桨与水流夹角的自由调节,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后退时,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驱动桨叶构件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后退;
(三)滑行阶段;
S3:在S1-S2的过程中,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滑行时,控制桨叶构件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与游乐船本体的行进方向相平行,减小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进行滑行;
(四)制动阶段;
S4:在S1-S2的过程中,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制动时,控制桨叶构件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调整展开的船桨与游乐船本体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增大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进行制动。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收展控制构件同轴套设于铰接轴的外部并且位于外筒体与叶片之间,收展控制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铰接轴上并且开口朝向外筒体布置的安装筒体,安装筒体的外部设置有稳固架,稳固架一端与安装筒体同轴转动连接配合、另一端外筒体上的安装平面固定连接,安装筒体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端盖,端盖与铰接轴转动连接配合,空心轴延伸至安装筒体的内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端盖上转动设置有与铰接轴同轴键连接配合的正向锥齿轮,安装筒体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空心轴同轴键连接配合的反向锥齿轮,正向锥齿轮与反向锥齿轮之间间距布置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传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与正向锥齿轮、反向锥齿轮均啮合并且用于将正向锥齿轮的动力传递至反向锥齿轮;
传动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安装筒体的内壁上并且其轴向平行于安装筒体的径向,传动锥齿轮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安装筒体的轴向对称布置,所述正向锥齿与反向锥齿轮尺寸一致。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收展传动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外筒体内并且两端开口布置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前盖板二并且前盖板二与前盖板一转动连接配合、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后盖板二并且后盖板二与后盖板一转动连接配合,后盖板二上转动设置有与内筒体同轴布置的控制轴一,控制轴一的驱动端延伸至机舱内并且该端与动力源连接,控制轴一的输出端延伸至内筒体的内部并且该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一,所述铰接轴的驱动端延伸至内筒体的内部,铰接轴与内筒体转动连接配合,铰接轴的驱动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一,主动齿轮一与从动齿轮一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一与从动齿轮一均为锥齿轮。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收展控制构件的外部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机壳一、机壳二以及机壳三,机壳一、机壳二以及机壳三相互配合构成闭合空间并且用于对收展控制构件以及收展传动构件进行防护。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动力源包括用于带动驱动主轴进行转动的船桨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控制轴一进行转动的收展驱动设备以及用于驱动控制轴二进行转动的偏转驱动设备,收展驱动设备、偏转驱动设备均与驱动主轴同步转动;
所述的船桨驱动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于机舱内部的安装架,安装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安装架背离密封板一侧设置有尾架,控制轴一的驱动端与尾架转动连接配合,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电机一,电机一电连接设置有用于控制器启停的控制按钮一并且控制按钮一布置于驾驶舱内,电机一与驱动主轴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设于电机一外部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套设于驱动主轴外部的从动带轮以及设置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并且用于连接两者的皮带;
所述控制轴二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从动带轮固定连接的转动架一、控制轴一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转动架一固定连接的转动架二,转动架一与转动架二构成了矩形镂空架,矩形镂空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活动套设于控制轴二外部的支撑架,收展驱动设备与偏转驱动设备均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收展驱动设备与偏转驱动设备沿驱动主轴的轴向对称布置。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收展驱动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电机二,电机二电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钮二并且控制按钮二布置于驾驶舱内,电机二的输出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三,控制轴一的驱动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三,主动齿轮三与从动齿轮三相啮合;
所述的偏转驱动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电机三,电机三电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钮三并且控制按钮三布置于驾驶舱内,电机三的输出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四,控制轴二的驱动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四,主动齿轮四与从动齿轮四相啮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其通过改变船桨的大小以及与游乐船行进方向的偏角,直接对游乐船的行进速度以及前进/后退进行控制,操控便捷而且富有驾驶乐趣,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
图5为游乐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可变船桨装置正常推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可变船桨装置高速推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可变船桨装置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可变船桨装置制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可变船桨装置反向推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可变船桨装置停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可变船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可变船桨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14为可变船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桨叶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桨叶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桨叶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桨叶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桨叶构件与收展控制构件的配合图。
图20为桨叶构件与收展控制构件的配合图。
图21为收展控制构件的局部爆炸视图。
图22为收展控制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收展传动构件与收展控制构件的配合图。
图24为收展传动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偏转控制构件与收展传动构件的配合图。
图26为偏转控制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可变船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动力源与可变船桨装置的局部连接图。
图29为动力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动力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动力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前进阶段;
S1:控制可变船桨装置200进行变形并且使其转动排水的方向指向游乐船本体100的尾部,可变船桨装置200向后排水并且驱动游乐船本体100向前运动;
所述的可变船桨装置200包括转动排水的桨叶构件210、用于驱动桨叶构件210变形的收展控制构件220、用于接受动力源300的动力并且传递至收展控制构件220的收展传动构件230、用于接受动力源300的动力并且驱动桨叶构件210进行偏转的偏转控制构件240,桨叶构件21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半折叠状态,收展控制构件220用于驱动桨叶构件210在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所述的桨叶构件210包括两端开口并且轴向水平布置的外筒体211,外筒体211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前盖板一212a、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后盖板一212b,外筒体21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径向垂直的安装平面,安装平面设置有三个并且沿外筒体211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安装平面上转动设置有沿外筒体211径向向外布置的铰接轴213,铰接轴213一端自由悬置、另一端向外筒体211内延伸并且该端为驱动端,铰接轴213上套设有矩形桨叶一214并且桨叶一214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213键连接配合,铰接轴213上还套设有矩形桨叶二215并且矩形桨叶二215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213转动连接配合,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相匹配并且共同构成了用于排水驱动的船桨,当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桨叶构件210为折叠状态,当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桨叶构件210为展开状态,当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时,桨叶构件210为半折叠状态;
所述后盖板一212b的外部同轴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驱动主轴217,驱动主轴217的轴向平行于游乐船本体100的长度方向,驱动主轴217的外部同轴套设有呈筒形的固定架218,驱动主轴217与固定架218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固定架218与密封板206固定连接,驱动主轴217延伸至机舱105的内部并且其驱动端与动力源300连接;
所述桨叶二215靠近外筒体211一端固定设置有空心轴216,空心轴216同轴套设于铰接轴213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
桨叶构件210在收展变形过程中,初始状态下游乐船本体100处于静止停靠状态,此时,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夹角为九十度,平衡风浪对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的冲击力,当游客需要在低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100时,收展控制构件220控制驱动铰接轴213与空心轴216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调节为零度,桨叶构件210切换至折叠状态,动力源300驱动折叠状态下的桨叶构件210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100低速前进;当游客需要在高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100时,收展控制构件220控制驱动铰接轴213与空心轴216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调节为一百八十度,桨叶构件210切换至展开状态,动力源300驱动展开状态下的桨叶构件210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100高速前进;
(二)后退阶段;
S2: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后退时,偏转控制构件240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300驱动桨叶构件210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100后退;
所述的偏转控制构件240包括同轴设置于外筒体211内的主动齿轮二242,主动主轮二242与后盖板一212b转动连接配合,后盖板一212b上同轴转动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控制轴二241,控制轴二241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一233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驱动主轴217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二241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控制轴二241的驱动端延伸至机舱105的内部并且该端与动力源300相连接、输出端延伸至外筒体211的内部并且与主动齿轮二242键连接配合,端盖222上设置有与安装筒体221同轴布置的套筒,套筒延伸至外筒体211的内部并且套筒与外筒体211构成转动连接配合,套筒的延伸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二243,主动齿轮二242与从动齿轮二243相啮合;
偏转控制构件240在工作过程中,驱动设备驱动控制轴二241进行转动,控制轴二241将带动主动齿轮二242同步转动,主动齿轮二242将带动从动齿轮二243进行转动,从动齿轮二243将带动套筒同步转动,套筒将带动端盖222、安装筒体221同步转动,对桨叶构件210的整体偏角进行调整,实现对船桨与水流夹角的自由调节,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后退时,偏转控制构件240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300驱动桨叶构件210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100后退;
(三)滑行阶段;
S3:在S1-S2的过程中,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滑行时,控制桨叶构件210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240调整船桨与游乐船本体100的行进方向相平行,减小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100进行滑行;
(四)制动阶段;
S4:在S1-S2的过程中,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制动时,控制桨叶构件210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240调整展开的船桨与游乐船本体10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增大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100进行制动。
一种采用变桨进行操控的游乐船,其包括游乐船本体100、用于对游乐船本体100提供前进/后退动力并且能够无级变速的可变船桨装置200以及用于对可变船桨装置200的变形、旋转排水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源300,可变船桨装置200与动力源连接并且两者均布置于游乐船本体100的底部,游乐船本体100上的中部设置有驾驶舱101,驾驶舱101内设置有方向盘102、游乐船本体100的尾部设置有竖直布置并且延伸至水底的舵杆103,舵杆103与游乐船本体100转动连接配合并且该转动轴的轴向竖直布置,舵杆10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游乐船本体100前进/后退方向的舵叶104,方向盘102与舵杆103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转向传动机构。
游客在驾驶过程中,控制可变船桨装置200进行变形并且使其转动排水的方向指向游乐船本体100的尾部,可变船桨装置200向后排水并且驱动游乐船本体100向前运动,当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后退时,控制可变船桨装置200进行变形并且使其转动排水的方向指向游乐船本体100的头部,可变船桨装置200向后排水并且驱动游乐船本体100向后运动,在游乐船本体100向前运动/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任意调节可变船桨装置200的排水偏转角度,以此改变可变船桨装置200转动排水的速率,进而对游乐船本体100前进/后退进行无极变速。
为了减小游乐船本体100的水流阻力,所述游乐船本体100的底部设置成圆弧形并且弧形凹面竖直向下,游乐船本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向舵叶104布置的机舱105,机舱105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密封盖106,可变船桨装置200转动设置于密封盖106上,动力源300固定安装于机舱105内。
所述的可变船桨装置200包括转动排水的桨叶构件210、用于驱动桨叶构件210变形的收展控制构件220、用于接受动力源300的动力并且传递至收展控制构件220的收展传动构件230、用于接受动力源300的动力并且驱动桨叶构件210进行偏转的偏转控制构件240,桨叶构件21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半折叠状态,收展控制构件220用于驱动桨叶构件210在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所述的桨叶构件210包括两端开口并且轴向水平布置的外筒体211,外筒体211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前盖板一212a、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后盖板一212b,外筒体211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径向垂直的安装平面,安装平面设置有三个并且沿外筒体211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安装平面上转动设置有沿外筒体211径向向外布置的铰接轴213,铰接轴213一端自由悬置、另一端向外筒体211内延伸并且该端为驱动端,铰接轴213上套设有矩形桨叶一214并且桨叶一214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213键连接配合,铰接轴213上还套设有矩形桨叶二215并且矩形桨叶二215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213转动连接配合,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相匹配并且共同构成了用于排水驱动的船桨,当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桨叶构件210为折叠状态,当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桨叶构件210为展开状态,当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时,桨叶构件210为半折叠状态。
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桨叶构件210桩体进行转动排水,所述后盖板一212b的外部同轴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驱动主轴217,驱动主轴217的轴向平行于游乐船本体100的长度方向,驱动主轴217的外部同轴套设有呈筒形的固定架218,驱动主轴217与固定架218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固定架218与密封板206固定连接,驱动主轴217延伸至机舱105的内部并且其驱动端与动力源300连接。
为了能够使桨叶构件210中的船桨能够实现收展变形,需要调节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所述桨叶二215靠近外筒体211一端固定设置有空心轴216,空心轴216同轴套设于铰接轴213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通过驱动空心轴216与铰接轴213反向转动,实现对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角度的调节。
桨叶构件210在收展变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初始状态下游乐船本体100处于静止停靠状态,此时,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夹角为九十度,能够平衡风浪对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的冲击力,使游乐船本体100停靠的更加平稳;当游客需要在低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100时,收展控制构件220控制驱动铰接轴213与空心轴216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调节为零度,桨叶构件210切换至折叠状态,动力源300驱动折叠状态下的桨叶构件210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100低速前进;当游客需要在高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100时,收展控制构件220控制驱动铰接轴213与空心轴216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的夹角调节为一百八十度,桨叶构件210切换至展开状态,动力源300驱动展开状态下的桨叶构件210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100高速前进。
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后退时,偏转控制构件240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300驱动桨叶构件210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100后退;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制动时,桨叶构件210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240调整展开的船桨与游乐船本体10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增大船桨的水流阻力,达到制动的目的;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100滑行时,桨叶构件210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240调整船桨与游乐船本体100的行进方向相平行,减小船桨的水流阻力,达到滑行的目的。
为了能够驱动空心轴216与铰接轴213反向转动,所述收展控制构件220同轴套设于铰接轴213的外部并且位于外筒体211与叶片之间,收展控制构件220包括同轴套设于铰接轴213上并且开口朝向外筒体211布置的安装筒体221,安装筒体221的外部设置有稳固架251,稳固架251一端与安装筒体221同轴转动连接配合、另一端外筒体211上的安装平面固定连接,安装筒体221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端盖222,端盖222与铰接轴213转动连接配合,空心轴216延伸至安装筒体221的内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端盖222上转动设置有与铰接轴213同轴键连接配合的正向锥齿轮223,安装筒体22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空心轴216同轴键连接配合的反向锥齿轮224,正向锥齿轮223与反向锥齿轮224之间间距布置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传动锥齿轮225,传动锥齿轮225与正向锥齿轮223、反向锥齿轮224均啮合并且用于将正向锥齿轮223的动力传递至反向锥齿轮224。
具体的,传动锥齿轮225转动设置于安装筒体221的内壁上并且其轴向平行于安装筒体221的径向,传动锥齿轮225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安装筒体221的轴向对称布置,为了便于用户对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之间角度的调节,需要保证铰接轴213与空心轴216同步反向转动,因此,所述正向锥齿223与反向锥齿轮224等大。
当收展传动构件230将动力传递至铰接轴213的驱动端,铰接轴213将带动正向锥齿轮223、桨叶一214正向转动,传动锥齿轮225将正向锥齿轮223的动力传递至反向锥齿轮224并且带动反向锥齿轮224的反向转动,反向锥齿轮224将带动空心轴216同步转动,此时,桨叶一214与桨叶二215将同步反向转动切换至折叠状态/半折叠状态/展开状态。
所述的收展传动构件230包括同轴设置于外筒体211内并且两端开口布置的内筒体231,内筒体231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前盖板二232a并且前盖板二232a与前盖板一212a转动连接配合、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后盖板二232b并且后盖板二232b与后盖板一212b转动连接配合,后盖板二232b上转动设置有与内筒体231同轴布置的控制轴一233,控制轴一233的驱动端延伸至机舱105内并且该端与动力源300连接,控制轴一233的输出端延伸至内筒体231的内部并且该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一234,为了能够将主动齿轮一234的动力传递至铰接轴213,所述铰接轴213的驱动端延伸至内筒体231的内部,铰接轴213与内筒体231转动连接配合,铰接轴213的驱动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一235,主动齿轮一234与从动齿轮一235相啮合。
具体的,由于控制轴一233与铰接轴213相互垂直,在动力由控制轴一233传递至铰接轴213的过程中需要换向处理,因此,所述主动齿轮一234与从动齿轮一235均为锥齿轮。
收展传动构件230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动力源300将驱动控制轴一233转动,控制轴一233将带动主动齿轮一234同步转动,主动齿轮一234将带动从动齿轮一235转动,从动齿轮一235将带动铰接轴213进行转动,实现对收展控制构件220提供动力。
为了对可变船桨装置200进行保护,所述收展控制构件220的外部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机壳一252、机壳二253以及机壳三254,机壳一252、机壳二253以及机壳三254相互配合构成闭合空间并且用于对收展控制构件220以及收展传动构件230进行防护,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结构巧妙、避免水底的复杂环境对可变船桨装置200造成破坏,延长可变船桨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由上述可知,在游客操控游乐船本体100进行后退/制动/滑行过程中,需要使船桨完成偏转,本方案,通过驱动安装筒体221的自转,实现对桨叶构件210整体的偏角进行调整,为此,所述的偏转控制构件240包括同轴设置于外筒体211内的主动齿轮二242,主动主轮二242与后盖板一212b转动连接配合,后盖板一212b上同轴转动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控制轴二241,控制轴二241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一233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驱动主轴217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二241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控制轴二241的驱动端延伸至机舱105的内部并且该端与动力源300相连接、输出端延伸至外筒体211的内部并且与主动齿轮二242键连接配合,端盖222上设置有与安装筒体221同轴布置的套筒,套筒延伸至外筒体211的内部并且套筒与外筒体211构成转动连接配合,套筒的延伸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二243,主动齿轮二242与从动齿轮二243相啮合。
具体的,由于控制轴二241的轴向与套筒的轴向相互垂直,为了便于控制轴二241的动力能够顺利传递至套筒上,所述主动齿轮二242与从动齿轮二243均为锥齿轮。
偏转控制构件240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驱动设备驱动控制轴二241进行转动,控制轴二241将带动主动齿轮二242同步转动,主动齿轮二242将带动从动齿轮二243进行转动,从动齿轮二243将带动套筒同步转动,套筒将带动端盖222、安装筒体221同步转动,从而对桨叶构件210的整体偏角进行调整,实现对船桨与水流夹角的自由调节。
由上述可知,动力源300需要对驱动主轴217、控制轴一233、控制轴二241进行独立驱动,为此,所述的动力源300包括用于带动驱动主轴217进行转动的船桨驱动设备310、用于驱动控制轴一233进行转动的收展驱动设备320以及用于驱动控制轴二241进行转动的偏转驱动设备330,收展驱动设备320、偏转驱动设备330均与驱动主轴217同步转动。
所述的船桨驱动设备310包括固定安装于机舱105内部的安装架311,安装架311与固定架218固定连接,安装架311背离密封板106一侧设置有尾架312,控制轴一233的驱动端与尾架312转动连接配合,安装架31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一313,电机一313电连接设置有用于控制器启停的控制按钮一并且控制按钮一布置于驾驶舱101内,电机一313与驱动主轴217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设于电机一313外部的主动带轮314、同轴固定套设于驱动主轴217外部的从动带轮315以及设置于主动带轮314与从动带轮315之间并且用于连接两者的皮带316。
船桨驱动设备310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游客在驾驶舱101内通过控制按钮一对电机一313进行启动控制,电机一313的输出轴将带动主动带轮314同步运转,皮带316将主动带轮314的动力传递至从动带轮315并且带动从动带轮315转动,从动带轮315将动力输出至驱动主轴217上并且使驱动主轴217进行转动,实现桨叶构件210的整体转动排水。
桨叶构件210整体在运转过程中,控制轴一233与控制轴二241将随着驱动主轴217进行同步同向转动,若需要对桨叶构件210进行收展变形时,需要使控制轴一233相对于驱动主轴217进行相对转动,若需要对桨叶构件210进行偏转调节时,需要使控制轴二241相对于驱动主轴217进行相对转动,为了便于收展驱动设备320以及偏转驱动设备330的安装,所述控制轴二241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从动带轮315固定连接的转动架一317、控制轴一233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转动架一317固定连接的转动架二318,转动架一317与转动架二318构成了矩形镂空架,矩形镂空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活动套设于控制轴二241外部的支撑架319,收展驱动设备320与偏转驱动设备330均安装于支撑架319上,为了保证驱动主轴217的转动平稳性,所述收展驱动设备320与偏转驱动设备330沿驱动主轴217的轴向对称布置。
具体的,所述的收展驱动设备320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架319上的电机二321,电机二321电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钮二并且控制按钮二布置于驾驶舱101内,电机二321的输出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三322,控制轴一233的驱动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三323,主动齿轮三322与从动齿轮三323相啮合,由主动齿轮三322与从动齿轮三323相互配合将电机二321的动力传递至控制轴一233,从而实现桨叶构件210的收展变形。
所述的偏转驱动设备330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架319上的电机三331,电机三331电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钮三并且控制按钮三布置于驾驶舱101内,电机三332的输出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四332,控制轴二241的驱动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四333,主动齿轮四332与从动齿轮四333相啮合,由主动齿轮四332与从动齿轮四333相互配合将电机三331的动力传递至控制轴二241,从而实现桨叶的偏转调整。
更为具体的,由于电机二321与电机三331绕着驱动主轴217的轴线公转,为了对电机二321与电机三331进行供电,所述尾架312与转动架二318之间设置有过控滑环340,过控滑环340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机二321、电机三331分别连接。

Claims (6)

1.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前进阶段;
S1:控制可变船桨装置进行变形并且使其转动排水的方向指向游乐船本体的尾部,可变船桨装置向后排水并且驱动游乐船本体向前运动;
所述游乐船本体的底部设置成圆弧形并且弧形凹面竖直向下,游乐船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机舱,机舱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密封盖,可变船桨装置转动设置于密封盖上,动力源固定安装于机舱内;
所述的可变船桨装置包括转动排水的桨叶构件、用于驱动桨叶构件变形的收展控制构件、用于接受动力源的动力并且传递至收展控制构件的收展传动构件、用于接受动力源的动力并且驱动桨叶构件进行偏转的偏转控制构件,桨叶构件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半折叠状态,收展控制构件用于驱动桨叶构件在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半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所述的桨叶构件包括两端开口并且轴向水平布置的外筒体,外筒体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前盖板一、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后盖板一,外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径向垂直的安装平面,安装平面设置有三个并且沿外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安装平面上转动设置有沿外筒体径向向外布置的铰接轴,铰接轴一端自由悬置、另一端向外筒体内延伸并且该端为驱动端,铰接轴上套设有矩形桨叶一并且桨叶一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键连接配合,铰接轴上还套设有矩形桨叶二并且矩形桨叶二沿宽度方向的一边与铰接轴转动连接配合,桨叶一与桨叶二相匹配并且共同构成了用于排水驱动的船桨,当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桨叶构件为折叠状态,当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桨叶构件为展开状态,当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时,桨叶构件为半折叠状态;
所述后盖板一的外部同轴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驱动主轴,驱动主轴的轴向平行于游乐船本体的长度方向,驱动主轴的外部同轴套设有呈筒形的固定架,驱动主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固定架与密封盖固定连接,驱动主轴延伸至机舱的内部并且其驱动端与动力源连接;
所述桨叶二靠近外筒体一端固定设置有空心轴,空心轴同轴套设于铰接轴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
所述收展控制构件同轴套设于铰接轴的外部并且位于外筒体与叶片之间,收展控制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铰接轴上并且开口朝向外筒体布置的安装筒体,安装筒体的外部设置有稳固架,稳固架一端与安装筒体同轴转动连接配合、另一端与外筒体上的安装平面固定连接,安装筒体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端盖,端盖与铰接轴转动连接配合,空心轴延伸至安装筒体的内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端盖上转动设置有与铰接轴同轴键连接配合的正向锥齿轮,安装筒体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空心轴同轴键连接配合的反向锥齿轮,正向锥齿轮与反向锥齿轮之间间距布置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传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与正向锥齿轮、反向锥齿轮均啮合并且用于将正向锥齿轮的动力传递至反向锥齿轮;
传动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安装筒体的内壁上并且其轴向平行于安装筒体的径向,传动锥齿轮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安装筒体的轴向对称布置,所述正向锥齿轮与反向锥齿轮尺寸一致;
所述的收展传动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外筒体内并且两端开口布置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前盖板二并且前盖板二与前盖板一转动连接配合、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后盖板二并且后盖板二与后盖板一转动连接配合,后盖板二上转动设置有与内筒体同轴布置的控制轴一,控制轴一的驱动端延伸至机舱内并且该端与动力源连接,控制轴一的输出端延伸至内筒体的内部并且该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一,所述铰接轴的驱动端延伸至内筒体的内部,铰接轴与内筒体转动连接配合,铰接轴的驱动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一,主动齿轮一与从动齿轮一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一与从动齿轮一均为锥齿轮;
桨叶构件在收展变形过程中,初始状态下游乐船本体处于静止停靠状态,此时,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夹角为九十度,平衡风浪对桨叶一与桨叶二的冲击力,当游客需要在低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时,收展控制构件控制并驱动铰接轴与空心轴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调节为零度,桨叶构件切换至折叠状态,动力源驱动折叠状态下的桨叶构件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低速前进;当游客需要在高速范围内驾驶游乐船本体时,收展控制构件控制并驱动铰接轴与空心轴反向转动并且使桨叶一与桨叶二之间的夹角调节为一百八十度,桨叶构件切换至展开状态,动力源驱动展开状态下的桨叶构件转动向后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高速前进;
(二)后退阶段;
S2: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后退时,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驱动桨叶构件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后退;
所述的偏转控制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外筒体内的主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二与后盖板一转动连接配合,后盖板一上同轴转动设置有呈中空布置的控制轴二,控制轴二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一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驱动主轴同轴套设于控制轴二的外部并且两者构成转动连接配合,控制轴二的驱动端延伸至机舱的内部并且该端与动力源相连接、输出端延伸至外筒体的内部并且与主动齿轮二键连接配合,端盖上设置有与安装筒体同轴布置的套筒,套筒延伸至外筒体的内部并且套筒与外筒体构成转动连接配合,套筒的延伸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二与从动齿轮二相啮合;
偏转控制构件在工作过程中,动力源驱动控制轴二进行转动,控制轴二将带动主动齿轮二同步转动,主动齿轮二将带动从动齿轮二进行转动,从动齿轮二将带动套筒同步转动,套筒将带动端盖、安装筒体同步转动,对桨叶构件的整体偏角进行调整,实现对船桨与水流夹角的自由调节,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后退时,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的偏角,动力源驱动桨叶构件转动向前排水驱动游乐船本体后退;
(三)滑行阶段;
S3:在S1-S2的过程中,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滑行时,控制桨叶构件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调整船桨与游乐船本体的行进方向相平行,减小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进行滑行;
(四)制动阶段;
S4:在S1-S2的过程中,当游客需要使游乐船本体制动时,控制桨叶构件停止转动并且偏转控制构件调整展开的船桨与游乐船本体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增大船桨的水流阻力,使游乐船本体进行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所述收展控制构件的外部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机壳一、机壳二以及机壳三,机壳一、机壳二以及机壳三相互配合构成闭合空间并且用于对收展控制构件以及收展传动构件进行防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所述的动力源包括用于带动驱动主轴进行转动的船桨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控制轴一进行转动的收展驱动设备以及用于驱动控制轴二进行转动的偏转驱动设备,收展驱动设备、偏转驱动设备均与驱动主轴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所述的船桨驱动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于机舱内部的安装架,安装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安装架背离密封盖一侧设置有尾架,控制轴一的驱动端与尾架转动连接配合,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电机一,电机一电连接设置有用于控制器启停的控制按钮一并且控制按钮一布置于驾驶舱内,电机一与驱动主轴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套设于电机一外部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套设于驱动主轴外部的从动带轮以及设置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并且用于连接两者的皮带;
所述控制轴二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从动带轮固定连接的转动架一、控制轴一的外部活动套设有与转动架一固定连接的转动架二,转动架一与转动架二构成了矩形镂空架,矩形镂空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活动套设于控制轴二外部的支撑架,收展驱动设备与偏转驱动设备均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收展驱动设备与偏转驱动设备沿驱动主轴的轴向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所述的收展驱动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电机二,电机二电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钮二并且控制按钮二布置于驾驶舱内,电机二的输出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三,控制轴一的驱动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三,主动齿轮三与从动齿轮三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所述的偏转驱动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电机三,电机三电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钮三并且控制按钮三布置于驾驶舱内,电机三的输出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四,控制轴二的驱动端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四,主动齿轮四与从动齿轮四相啮合。
CN201910254940.6A 2019-03-30 2019-03-30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Active CN110053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4940.6A CN110053746B (zh) 2019-03-30 2019-03-30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4940.6A CN110053746B (zh) 2019-03-30 2019-03-30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3746A CN110053746A (zh) 2019-07-26
CN110053746B true CN110053746B (zh) 2020-11-24

Family

ID=6731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4940.6A Active CN110053746B (zh) 2019-03-30 2019-03-30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37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4488A (en) * 1961-05-10 1963-01-22 Luther H Blount Controllable pitch propeller with hinging trailing edge
CN201231854Y (zh) * 2008-03-03 2009-05-06 蒋步群 轮船节能叶轮
CN101792018A (zh) * 2009-12-29 2010-08-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自重构原理的螺旋桨
CN106081031A (zh) * 2016-06-01 2016-11-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叶梢振动的减振降噪船用螺旋桨
CN109515665A (zh) * 2018-11-21 2019-03-26 浙江海洋大学 高可靠性船舶用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4488A (en) * 1961-05-10 1963-01-22 Luther H Blount Controllable pitch propeller with hinging trailing edge
CN201231854Y (zh) * 2008-03-03 2009-05-06 蒋步群 轮船节能叶轮
CN101792018A (zh) * 2009-12-29 2010-08-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自重构原理的螺旋桨
CN106081031A (zh) * 2016-06-01 2016-11-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叶梢振动的减振降噪船用螺旋桨
CN109515665A (zh) * 2018-11-21 2019-03-26 浙江海洋大学 高可靠性船舶用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3746A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0262B (zh) 翼轮复合移动飞行两栖机器人装置
US3814351A (en) Coaxial rotor yaw control
KR100580962B1 (ko) 새로봇의 날개짓 구동장치
KR101461059B1 (ko) 폴딩형 수직 이착륙 비행체
CN110155316A (zh) 一种变质心控制共轴双螺旋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412131U (zh) 垂直起降无人机
CN112960106B (zh) 一种可变形机翼及变形方法
CN107150801A (zh) 一种水陆空三用旋翼航空器
CN205931254U (zh) 一种通过控制偏心点位置改变摆线桨升力方向的装置
US2554938A (en) Amphibian helicopter
CN110053746B (zh) 一种游乐船变桨调速的操控方法
JPH026672B2 (zh)
CN110001881A (zh) 一种采用变桨进行操控的游乐船
CN109178284A (zh) 一种皮划艇用舵转向及舵收放的手动调节控制系统
CN209869997U (zh) 一种倾转涵道式结构的飞行汽车
CN107089314A (zh) 一种新型仿生鱼尾推进装置
KR101903078B1 (ko) 덕트 형상이 변형되는 추진기
US2755866A (en) Tandem helicopter
CN104442248B (zh) 陆空两栖机器人
CN107640306B (zh) 船用推进装置、船及其行驶控制方法
CN206679257U (zh) 折叠式无人机
KR101813681B1 (ko) 비행체
CN211731788U (zh) 一种无人机折叠机翼展开装置
KR101729481B1 (ko) 선박의 리제너레이터 시스템
CN209905043U (zh) 一种螺旋桨及采用该螺旋桨的飞行器汽车的轮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road University, 292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Applicant after: Yang Kai

Address before: 237000 Shouchun Road Shouchun District, Ji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2 303 blocks

Applicant before: Yang K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4

Address after: 230000 yongzhenjiang Road office, intersection of Qianshan Road and Xiuning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road University, 292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Applicant before: Yang Kai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303-306, building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enter, Yingbin Avenue, L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yongzhenjiang Road office, intersection of Qianshan Road and Xiuning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