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8965A - 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8965A
CN110048965A CN201810101789.8A CN201810101789A CN110048965A CN 110048965 A CN110048965 A CN 110048965A CN 201810101789 A CN201810101789 A CN 201810101789A CN 110048965 A CN110048965 A CN 110048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user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network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17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哲
陈健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TINET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STINE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TINE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ESTINE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48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8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52Queue scheduling by attributing bandwidth to queues
    • H04L47/521Static queue service slot or fixed bandwid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 H04L47/627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based on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19Ensuring fulfilment of SLA
    • H04L41/5022Ensuring fulfilment of SLA by giving priorities, e.g. assigning classes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H04L43/026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using flow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2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the monitoring system or the monitored elements being virtualised, abstracted or software-defined entities, e.g. SDN or NF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计量一带宽使用总量,并判断带宽使用总量是否达到触发限流程序的门限,此门限可为系统提供的总带宽乘上一计量触发门限得到的使用带宽门限,当带宽使用总量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即触发限流程序,反之,若带宽使用总量并未超出门限,并不干预带宽使用。其中,限流程序包括识别使用带宽的使用者级别,若为优先使用者,即提供一保障带宽,若为一般使用者,即可基于一可调整系统参数的机制下,限制其可用流量为优先使用者所保障的带宽以外的可用带宽,并可能基于一可调整系统参数进行超额使用。

Description

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为一种带宽管理方法与系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根据用户等级的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个具有固定总带宽限制的网络系统中,若其中用户并没有任何带宽管理的机制,无法区别一般使用与优先使用的顺序,将可能让各种网络封包拥挤在有限的带宽中,使得应该具有优先的服务无法得到足够的带宽而不能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服务质量保障(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机制,可以对不同联机管制带宽使用量,一般是用于保障特定应用服务(设有特定通信埠编号)能够取得足够的带宽,也能在带宽闲置的时候,可以让部分服务就不受限或是在特定宽容范围内使用带宽,能动态取用闲置不用的带宽。
根据常用QoS运行方式,相关软件程序将过滤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封包,判断封包所属应用服务,再予以分配带宽。然而,实现QoS一般需要等级较高的硬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以及实现此方法的网络系统,其中网络交换机如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而方法则可运行于连接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的控制器中,其主要目的的一个能根据当下计量的网络使用带宽而动态调整不同级别的使用者的使用带宽。
根据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系统提供一总带宽,并将使用者区分为优先使用者与一般使用者,并给予优先使用者一保障带宽。根据方法实施例,先计量一带宽使用总量,以判断带宽使用总量是否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一门限,若带宽使用总量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即触发一限流程序,此限流程序可根据所识别的使用者级别提供保障带宽或是限流等的措施。当带宽使用总量并未超出门限时,并不干预带宽使用。
进一步地,其中,若判断使用者级别为一优先使用者,提供保障带宽,反之,对一般使用者执行一般使用者限流,限制流量在一或多个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以外的带宽内。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判断是否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可为总带宽乘上一计量触发门限得到的使用带宽门限,其中计量触发门限优选为小于1的值,让系统可运行的带宽可以在一安全范围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系统对一般用户执行限流时,可以采用一超额后的可用带宽内,此超额后的可用带宽等于一般使用者的经过计算后的可用带宽乘上一弹性带宽比参数,此弹性带宽比参数优选可为大于1的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运行上述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一网络交换机,所述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即运行于当中。
进一步地,其中网络交换机可为软件定义网络(SDN)交换机,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即运行于一SDN控制器内,而各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通过一或多个存取点服务一个无线区域网络的网络联机,并能提供漫游于网络系统中的一终端装置在不同位置都得到保障带宽或是限制带宽的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实施前作业流程;
图2所示为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实施例流程;
图3显示应用于物联网的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显示应用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的网络系统实施例功能方框图;
图5显示应用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的网络系统实施例图;
图6显示应用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各级别使用者的带宽使用统计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实施此方法的系统,方法主要的技术目的是可以针对不同「优先使用者」提供不同的网络频宽限流方案,技术手段是在一个网络交换机中设置一数据库,其中记载用户的类别包括优先使用者与一般使用者,以及各类别使用者使用带宽的优先级、数量、保障带宽等信息,如此,运行于网络交换机内的软件程序可先取得不同交换机内的计数器信息,以进行流量计算,进一步做限流或是保障带宽的措施。
所述运行于网络交换机内的软件程序包括计量算法(metering algorithm),为一种按需计量算法(on-demand metering algorithm),实施带宽管理的前置作业如图1所示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实施例流程。
步骤S101:网络系统运行之初,提供一总带宽(W),其中,W为广域网埠(端口)的传输速率(bps,bits per second),指可提供使用者的总带宽。
步骤S103:设定触发限流机制的使用带宽门限:总带宽乘以计量触发门限(OMTT*W),其中,OMTT(On-demand Meter Triggering Threshold)为一计量触发门限,这是限流机制启动的门限,当带宽足够使用时,不触发限流机制;带宽使用达到门限时,执行限流,改变流量分布,保障优先使用者带宽。如OMTT=0.85,为计量触发门限占总带宽的比例,超过后就触发限流机制。
步骤S105:网络系统中设有优先用户(prioritized user)以及一般使用者(normal user),设定优先使用者的保障带宽:A=V1、B=V2、C=V3、D=V4与E=V5,其中,Vi为可使用保障带宽的优先使用者,i为多个优先使用者(Npu)的编号,若系统提供5位优先用户,Npu=5,优先使用者分别为V1、V2、V3、V4与V5,系统分别提供的保障带宽为A,B,C,D与E,可以为相同值,也可为不同值。
步骤S107:触发限流机制的使用带宽门限(OMTT*W)减去所有优先使用者的保障带宽(Sum(V1,V2,V3,V4,V5)),此差额为一般使用者可以使用的全部带宽;
步骤S109:上述差额(一般使用者可使用带宽)乘以系统设定的一弹性带宽比参数(BFR),可计算出系统提供的可超额的带宽:
Ms={OMTT*W-Sum(V1,V2,V3,V4,V5)}*BFR---方程式(一)。
其中,BFR(Bandwidth Flexibility Ratio)为弹性带宽比参数(例如可设为1.0到3.0之间),以此作为允许一般使用者超用带宽的判断依据,也就是当带宽足够时,系统将允许一般用户超用带宽。BFR优选为大于1的值,实施例可以设定范围在1.0与3.0之间,如BFR=1.2。
图1流程实施例所示系统运行前的作业就是得到系统提供优先用户保障带宽外,还提供一般使用者可使用超额后的可用带宽(Ms),这是让一般使用者在带宽闲置的时候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带宽,以动态取用闲置不用的带宽,达到尽力服务(Best Effort)的目的。在此具有可调整系统参数(adjustable system parameter)的系统机制下,实施例是让一般使用者经计算过后的可用带宽乘上一弹性带宽比参数(BFR),弹性带宽比参数为实现尽力服务带宽使用的一种系数,让一般使用者适当地超用带宽,这个一般使用者的可用实际带宽也就是一般使用者的流速限制。
当交换机运行带宽管理方法时,执行限流,保障优先使用者带宽,一般使用者受限于一个流量下,并可以设定一抑制周期(如20秒),就是检测流量的周期,每段时间重新评估限流。在带宽足够时,不需要去干预;只有带宽不足时才需要改变流量分布,以保障需保留的优先使用者带宽。
之后,套用优先使用者的保障带宽以及一般使用者的流速限制(如Ms)在网络交换机上,如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网络交换机,实现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可参考图2所示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实施例流程。
应用前置作业设定的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以及一般使用者的流速限制,一开始,如步骤S201,运行于网络交换机上的软件程序将先计量当下带宽使用总量(T)。在步骤S203中,判断带宽使用总量T是否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
若带宽使用总量并未达到(小于)此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否),表示并无需执行限流,则保持现状,并不干预带宽使用,并可能周期性地回到步骤S201,继续计量当下流量;反之,若带宽使用总量达到(大于或等于)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则触发一限流程序,执行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在此限流机制下,系统根据封包中信息得到可以识别用户级别的信息,如网络地址(IP)、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等,以识别每个使用带宽的联机的一或多个使用者级别,如步骤S207,运行于网络交换机的软件程序判断用户是否属于优先使用者?
当使用者属于优先使用者,如步骤S209,系统提供保障带宽;当使用者属于一般使用者,则如步骤S211,也就是不在优先使用者(Npu)当中,则执行一般用户限流,系统根据用户级别执行带宽切片(bandwidth slicing),以分配带宽(QoS),并执行总流量管制,包括步骤S213,取得各优先使用者的保障带宽,进行加总,使得多个一般使用者的总量将限制在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以外的带宽内。
以上所述流程中,本发明所提出的带宽管理方法还提出其他实施方式,主要是在整个技术架构下,可以引入计量触发门限(OMTT)与弹性带宽比参数(BFR)等参数。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203中判断带宽使用总量T是否超出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时,可以比对使用带宽门限(OMTT*W)来判断是否触发限流机制。其中引入计量触发门限(OMTT),将总带宽(W)乘上计量触发门限(OMTT),得到使用带宽门限(OMTT*W),计量触发门限一般设定小于1,让整体使用带宽可以在安全流量下运行。
更者,在一实施例中,对一般使用者执行限流时,可以采用可用带宽(Ms)的概念,也就是根据方程式(一)的计算,引入弹性带宽比参数(BFR),据此计算出系统提供的可超额的可用带宽Ms,以此成为限制一般使用者流量的依据。
如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11之后,整个方法流程可以采用一周期抑制流量的概念,即周期性地运行,能周期性地检测流量,如此可能固定时间开放给一般使用者超额使用带宽(超额后的可用带宽(Ms)),也就是全部可用带宽乘上弹性带宽比参数(BFR)得到的实际可用带宽。之后,仍会回到保障带宽的状态,避免网络过于拥挤。
上述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实施例可应用在网络交换机内的带宽管理方案中,如图3所示应用于物联网(IoT)的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示意表示一个物联网系统,设有物联网管理系统30,此如一界接各子系统的无线存取点(AP),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包括第一子系统301、第二子系统302与第三子系统303等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连接一或多个物联网端点。
举例来说,第一子系统301可为一监测各物联网端点使用状态的使用监测子系统;第二子系统302可为依据各物联网端点的网络使用情形而动态管理带宽的动态网络管理子系统;以及第三子系统303可为一种流量策略控制子系统,能够根据各物联网端点的属性提供不同等级的带宽使用,例如,其中具有高优先权的物联网端点可以拥有保障带宽,或是排除其他端点使用的权限,其中具有较低优先权的物联网端点则是受限于系统提供的带宽上限。
物联网管理系统30连接一网络管理系统32,网络管理系统32中可以服务器或特定主机运行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通过物联网管理系统30得知各物联网端点的优先级,可区分为优先使用者与一般使用者,不同的物联网端点有不同的网络带宽需求,对于需要保障带宽的应用,如影音通信、安全信息、实时信息传递等,设为优先使用者;对于没有实时的特性或是低安全考虑的应用,设为一般使用者,没有保障带宽,并受限于所有优先权使用者的保障带宽总和的剩余可用带宽内。
运行于网络管理系统32中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执行如图1所示的前置作业,设定使用带宽门限、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以及得到一般使用者的可用带宽等,接着在实际应用上,如图2所公开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可以通过总流量计量结果判断是否触发限流机制。若尚未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条件,则继续原来工作,随时计量带宽使用总量;若已经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条件,即执行限流,包括保障优先使用者使用带宽,以及对一般使用者执行总量管制。这些限流措施将通过物联网管理系统30规范各物联网端点的带宽使用。
运行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的网络交换机上如SDN网络交换机,包括传统与SDN混合式网络交换机(Legacy&SDN Hybrid Switch)。软件定义网络(SDN)利用集中式的控制器(controller)取代过往分布式网络系统中交换机(switch)的控制平面(controlplane),软件定义网络让其中的交换机只需负责数据平面(data plane)的部分,使得集中式的控制器可以达到对控制需求的优化。因此,当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运行于SDN网络中,由其中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SDN控制器)运行此方法,通过开放流(OpenFlow)协议和SDN交换机沟通,能计量通过SDN交换机的流量,并在满足触发限流机制的情况下执行一般使用者限流。
除以上可运行于物联网中无线存取点或SDN交换机的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出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适用各种需要区分优先用户与一般用户的网络环境,如校园,可结合校园中执行动态主机组态协议(DHCP)或远程验证拨号使用者(Remote AuthenticationDial In User Service,RADIUS)等服务的服务器,其中可将老师与学生区分为提供保障带宽的优先使用者与一般使用者,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弹性带宽比参数(BFR)即为学生族群可超用带宽的弹性系数。通过网络管理系统32中的软件程序执行计量、限流与保障带宽等措施。其他亦适用于公司行号等需要安全管制的场所。
在一实施方式下,若设定较低的弹性带宽比参数(BFR),可保障老师(优先使用者)在使用时,于起始第一个周期内较不易发生学生超量干扰他使用的情形,但即便发生,系统在一个检测周期后,仍能保证老师使用其被保证的带宽。反之,若设定较高的弹性带宽比参数(BFR),则当老师等优先用户不使用网络时,学生可快速使用闲置带宽。
图4显示应用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的网络系统实施例功能方框图,图中显示网络系统中网络交换机的功能方块,网络交换机内设有处理器与内存等相关电路,由处理器执行运行带宽管理方法的软件程序,通过软件与硬件电路的搭配,实现带宽管理中的多种功能,包括接收外部联机,通过解析网络封包、计量(metering)、门限比对等程序后,判断是否触发限流机制,以实现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
图中显示网络交换机通过网络线路与相关处理电路(PHY),以无线或有线通信技术接收多个联机,显示有联机一401、联机二402与联机三403,通过软件手段封包解析单元41解析封包信息,除了可以得到封包来源、目的地外,还能取得识别用户级别的信息,如来源网络地址(IP)或媒体访问控制(MAC)等信息,并能由用户识别单元42识别出联机的一或多个使用者,根据一实施例,可经查询网络系统中的查表或数据库(未显示于此图)而能识别各使用者的使用者级别,并可以为一或多种级别的优先使用者,以及/或是一般使用者,或在特定实施例中,使用者级别可以在一定规则下能动态变化,如设有一时间表(schedule),设定不同使用者随着时间有不同的级别。
经识别用户级别后,可以软件程序实现的计量单元43对各联机计量,得到总流量,计量的程序并非限定在特定程序的前或之后。接着通过限流触发单元44直接比对总带宽,或是比对引入计量触发门限计算的触发限流机制的使用带宽门限,借此判断是否触发限流机制,并以带宽分配单元45实现限流,依照使用者级别对各联机限流,包括提供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对一般使用者设定流量上限,实施例可参考图2所述的流程。
最后产生经限流处理的联机一401’、经限流处理的联机二402’以及经限流处理的联机三403’,其中包括提供保障带宽的联机,以及经过流量限制的联机,实现计量、限流与保障带宽等目的。
本发明所提出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于具有一或多个网络交换机的网络系统中,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图,网络系统由多个软件定义网络(SDN)501,502,503交换机与SDN控制器50组成,由SDN控制器50连接并管理一或多个SDN交换机,如图示的第一交换机501、第二交换机502与第三交换机503的运行,特别包括其中带宽管理。网络系统还通过连接第一交换机501、第二交换机502与第三交换机503的多个存取点(Access Point)AP1,AP2,AP3,AP4,AP5扩展其无线网络信号涵盖范围。
此例显示第一交换机501连接有存取点AP1与AP2,存取点AP1与AP2分别形成不同而可能相互涵盖的无线网络范围,以服务终端装置5的网络联机;第二交换机502连接存取点AP3,服务一个无线区域网络的网络联机;第三交换机503则连接有存取点AP4与AP5,同样形成不同而可能相互涵盖的无线网络范围,终端装置5可以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漫游于不同存取点AP1,AP2,AP3,AP4,AP5之间,终端装置5的流量也将受到运行于第一交换机501、第二交换机502与第三交换机503中的带宽管理软件程序所控管。
在此网络系统中,若有一或多位具有特定使用者级别的用户使用网络,如使用终端装置5,网络系统仍然提供终端装置5移动于第一交换机501、第二交换机502与第三交换机503所连接存取点AP1,AP2,AP3,AP4,AP5信号所覆盖的无线区域网络中,即便在不同位置,所联机的第一交换机501、第二交换机502与第三交换机503都分别运行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都能提供保障带宽或是限制带宽的服务。
举例来说,若有一或多位具有优先使用者级别的用户操作计算机装置于存取点AP1,AP2,AP3,AP4,AP5信号所覆盖的无线区域网络中移动,网络系统提供换手机制,并在不同网络交换机中都能识别使用者级别,提供预先设定相同或不同的保障带宽。各网络交换机同样都执行封包解析、使用者识别、计量、触发限流与带宽分配等程序。
更者,在不同的网络系统设计中,本发明所提出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可以依其联机位置(连接不同的接取点、网络交换机)及相关网络管理策略提供软件动态带宽调整的服务。
图6显示应用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各级别使用者的带宽使用统计例图,图中显示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带宽使用量,单位为Mbps,统计图描述为在一总带宽(如100Mbps)内一段时间内运行所述带宽管理方法时各种级别使用者(有不同的保障带宽)的带宽使用情形。
图中显示有几个用户(V1、V2、V3、V4、V5与V6)随时间变化的带宽使用量,其中使用者V1、V2、V3、V4与V5为优先使用者。在此范例中,可使用总带宽W=100Mbps;计量触发门限OMTT=0.85;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分别为:V1=5Mbps、V2=10Mbps、V3=15Mbps、V4=20Mbps,以及V5=15Mbps;设定弹性带宽比参数BFR=1.2;计算一般使用者(V6)的流速限制为:Ms={0.85*100-sum(5+10+15+20+15)}*1.2=24(Mbps)。
设定使用者V1、V2、V3、V4与V5保障带宽的范例如下表一:
V<sub>i</sub> IP 网络形式 保障带宽 限制带宽 比特率
1 10.10.1.2 因特网 3000kbps
2 10.10.2.2 因特网 3000kbps
3 10.10.3.2 因特网 3000kbps
4 10.10.4.2 因特网 3000kbps
5 10.10.5.2 因特网 3000kbps
表一即通过表格显示各优先用户的信息,包括标识符、IP地址、使用网络的形式、保障带宽与传输比特率等。
使用者V1保障带宽为5Mbps,随时间使用带宽的曲线可看出全程带宽使用量不低于5Mbps;使用者V2保障带宽为10Mbps,此例显示在参考时间点60之前使用超过10Mbps的带宽,在限流之后呈现脱机没有流量的状态,也同时使得优先使用者的总使用量下降;用户V3保障带宽为15Mbps,从曲线可看出用户V3的带宽使用量始终保持在保障带宽之上;使用者V4保障带宽为20Mbps,图中曲线显示用户V4使用的带宽多半在20至30Mbps之间;使用者V5保障带宽为15Mbps,全程使用量也多半维持在保障带宽附近。
根据图中范例,依据方程式(一)计算一般使用者可使用超额后的可用带宽(Ms)为24Mbps,图中显示一般用户V6的带宽使用在每个时间点的可使用带宽受限于其他优先使用者的使用量与保障带宽,在参考时间点60之后,显示用户V2使用量降低至零,使得一般用户V6可以弹性超额使用,却仍受限在可用带宽(Ms)之内。接着,若使用者V2又开始使用其保障带宽的额度时,将在一个检测周期后,所有人回复合乎带宽使用规则的用量。
由此例可知,一开始显示多个优先用户(V1、V2、V3、V4与V5)都使用超出保障带宽的高负载情形下,使得一般使用者(V6)受到限制;反之,若一般使用者(V6)获得超额使用,当优先使用者(V1、V2、V3、V4与V5)开始使用带宽,则可在一个检测周期后,由系统发现并触发限流机制,以调节带宽使用。
如此可知,在本发明所提出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实施下,网络系统将在带宽高负载时自动按需计量(on-demand metering)的机制,将超用带宽的使用情形给予节制,能回复带宽使用公平性与优先使用者(可能是付费使用者或是给予优惠的使用者)优先原则,使得一般使用者可能因为优先使用者的使用状况变化而动态按需改变可用带宽,也受限于可超额的可用带宽(Ms)。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所公开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实施例,方法运行时,在带宽足够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去干预使用者使用的带宽;只有带宽不足时才需要改变流量分布,以保障需保留的优先使用者带宽(可称讲师带宽)。方法需要先行设定不同等级的优先用户,包括使用带宽的优先使用者的数量限制与带宽保障等,于是,先取得不同交换机内计数器的信息后,能计算出流量并进一步进行限流或是保障带宽的措施。
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18)

1.一种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计量一带宽使用总量;
判断该带宽使用总量是否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一门限;
若该带宽使用总量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即触发一限流程序,包括:
识别使用带宽的一使用者级别;
若判断该使用者级别为一优先使用者,提供一保障带宽;若判断该使用者级别为一一般使用者,执行一般使用者限流,限制流量在一或多个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以外的带宽内;以及
若该带宽使用总量并未超出该门限,并不干预带宽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运行于一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内,该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连接一或多个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解析封包得到识别用户级别的信息,经查询一查表或一数据库后,识别该一或多个使用者级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判断是否触发限流机制的该门限为一总带宽乘上一计量触发门限的一使用带宽门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量触发门限小于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般使用者限流将该一般使用者的流量使用限制在一超额后的可用带宽内,该超额后的可用带宽等于该一般使用者的全部可用带宽乘上一弹性带宽比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般使用者的全部可用带宽等于该使用带宽门限减去所有优先使用者的保障带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带宽比参数为大于1或等于1的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周期性地运行。
10.一种网络系统,运行一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系统包括:
一网络交换机,设有一处理器与一内存,该处理器执行该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计量一带宽使用总量;
判断该带宽使用总量是否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一门限;
若该带宽使用总量达到触发限流机制的门限,即触发一限流程序,包括:
识别使用带宽的一使用者级别;
若判断该使用者级别为一优先使用者,提供一保障带宽;若判断该使用者级别为一一般使用者,执行一般使用者限流,限制流量在一或多个优先使用者保障带宽以外的带宽内;以及
若该带宽使用总量并未超出该门限,并不干预带宽使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交换机为一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该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运行于一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内,该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连接一或多个该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各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通过一或多个存取点服务一个无线区域网络的网络联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与所连接的该一或多个存取点形成的网络系统提供漫游于该网络系统中的一终端装置在不同地点的保障带宽或是限制带宽的服务。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交换机结合于一动态主机组态协议或一远程验证拨号使用者的服务器。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解析封包得到识别用户级别的信息,经查询该网络系统中的一查表或一数据库后,识别该一或多个使用者级别。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判断是否触发限流机制的该门限为一总带宽乘上一计量触发门限的一使用带宽门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般使用者限流将该一般使用者的流量使用限制在一超额后的可用带宽内,该超额后的可用带宽等于该一般使用者的全部可用带宽乘上一弹性带宽比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般使用者的全部可用带宽等于该使用带宽门限减去所有优先使用者的保障带宽。
CN201810101789.8A 2018-01-15 2018-02-01 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 Pending CN1100489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1416A TWI691185B (zh) 2018-01-15 2018-01-15 網路交換機頻寬管理方法與網路系統
TW107101416 2018-0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8965A true CN110048965A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1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1789.8A Pending CN110048965A (zh) 2018-01-15 2018-02-01 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9384B2 (zh)
CN (1) CN110048965A (zh)
TW (1) TWI6911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7983A (zh) * 2020-06-12 2020-10-23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n的灌溉设备网络调控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598649A (zh) * 2022-03-17 2022-06-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核带宽管理方法、装置、存储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6920B2 (ja) * 2019-01-08 2023-01-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44308B2 (en) * 2019-04-29 2021-06-22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Dynamic gatewa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ntrol via software defined radio implemented devices
US20210368395A1 (en) * 2020-05-22 2021-11-25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data rate adjustment for a wireless slice
US20230171203A1 (en) * 2021-11-29 2023-06-01 Dish Network Technologies India Private Limited Internet bandwidth/data management by gateway device
CN114157574A (zh) * 2021-12-03 2022-03-08 黄冈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带宽分配的物联网信息通信方法
US11943276B2 (en) * 2022-03-23 2024-03-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ne-drawing video conferenc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033A (zh) * 2015-05-13 2015-10-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资源动态管理的SDN网络QoS保障方法
CN105357121A (zh) * 2015-11-18 2016-02-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的动态配置流控策略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91152A (zh) * 2014-12-19 2016-07-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sdn控制器和sdn设备
CN106817300A (zh) * 2015-12-01 2017-06-09 阿尔卡特朗讯 在sdn网络中控制及辅助控制用户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3278A (en) * 1996-04-19 1999-11-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w-loss, fair bandwidth allocation flow control in a packet switch
US7061861B1 (en) * 2000-07-06 2006-06-13 Broadband Royalt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eighted fair flow control in an asynchronous metro packet transport ring network
JP4523381B2 (ja) * 2004-10-29 2010-08-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CN100426738C (zh) * 2005-03-16 2008-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约束控制的实现方法
CN101127692B (zh) * 2006-08-17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网络流量进行识别限流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479341B2 (en) * 2006-08-22 2016-10-25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diagnostics on a packet network node
JP5237841B2 (ja) * 2009-01-27 2013-07-17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帯域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半導体
US9054996B2 (en) * 2009-12-24 2015-06-09 Juniper Networks, Inc. Dynamic prioritized fair share scheduling scheme in over-subscribed port scenario
US8285250B2 (en) * 2010-11-01 2012-10-09 Google Inc. Mobile device-based bandwidth throttling
CA2750345C (en) * 2011-08-24 2013-06-18 Guest Tek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td. Method of allocating bandwidth between zones according to user load and bandwidth management system thereof
CN102413054B (zh) * 2011-12-15 2014-09-1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网关设备、交换机设备
US9800483B2 (en) * 2012-04-13 2017-10-24 Cirrus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for optimizing network utilization
US9674042B2 (en) * 2013-11-25 2017-06-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entralized resource usage visualization service for large-scale network topologies
US9450884B2 (en) * 2014-06-11 2016-09-20 Alcatel-Lucent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based congestion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1152A (zh) * 2014-12-19 2016-07-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sdn控制器和sdn设备
CN104994033A (zh) * 2015-05-13 2015-10-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资源动态管理的SDN网络QoS保障方法
CN105357121A (zh) * 2015-11-18 2016-02-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的动态配置流控策略的方法及系统
CN106817300A (zh) * 2015-12-01 2017-06-09 阿尔卡特朗讯 在sdn网络中控制及辅助控制用户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7983A (zh) * 2020-06-12 2020-10-23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n的灌溉设备网络调控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598649A (zh) * 2022-03-17 2022-06-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核带宽管理方法、装置、存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8649B (zh) * 2022-03-17 2023-08-0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核带宽管理方法、装置、存储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1185B (zh) 2020-04-11
US20190222531A1 (en) 2019-07-18
TW201933838A (zh) 2019-08-16
US10659384B2 (en)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8965A (zh) 网络交换机带宽管理方法与网络系统
US763031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for quality of service in IP Core and access networks
US11929911B2 (en) Shaping outgoing traffic of network packets in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Xu et al. Minimizing flow statistics collection cost using wildcard-based requests in SDNs
CN104580018B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带宽调整方法和装置
JP5123317B2 (ja) 帯域幅を使い切るためのwlanにおけるエアタイム割り当ての再計算
CN103797841B (zh) 一种准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6065846A1 (zh) 一种无线拥塞控制方法和设备
WO2018068516A1 (zh) 一种商业wifi用户动态带宽限制方法及系统
KR20170033179A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 기반 가상 네트워크 사용 대역폭 관리 방법 및 가상 네트워크 관리장치
CN116097631A (zh) 跨具有自适应每隧道服务质量(QoS)的多个集线器的带宽的动态确定性调整
CN101827017A (zh) 一种动态分配网络流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4219768B (zh) 一种用户业务差异化服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92365B (zh) 一种资源分配、业务订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53114A (zh) 流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959974A (zh) 一种预测空口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US85996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irly allocating resource to network users
CN101119492A (zh) 一种基于抖动约束的数据缓存整形方法
CN105263156B (zh) 基于接入点的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Li A spectrum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roportional fairness
KR101333805B1 (ko) 네트워크 사용자에게 공평한 자원을 할당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041235B1 (ko) 서비스 품질을 보장하는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장치
Miyata Two types of flows admission control by altruistic behavior based on warning
WO2016090821A1 (zh) 图样开关模式下的用户调度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EP3065502A1 (en) Access node device for managing upstream network traff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