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5553A -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5553A
CN110045553A CN201910307432.XA CN201910307432A CN110045553A CN 110045553 A CN110045553 A CN 110045553A CN 201910307432 A CN201910307432 A CN 201910307432A CN 110045553 A CN110045553 A CN 110045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metal routing
routing
block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74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5553B (zh
Inventor
孙华平
朱伟
陈盈惠
刘翔
日比野吉高
孙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EC Pand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EC Pand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EC Pand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74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5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45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5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5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5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通过在第一金属走线背离基板一侧布设第二金属走线,并分别在第二金属走线以及与该第二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上形成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同时,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上相对应的两个金属块通过绝缘层隔离,当第一金属走线上位于两个金属块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可通过将对应的金属块熔接在一起,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实现导通,相比于现有技术,金属块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的修复效率,同时避免了在熔接金属走线时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熔接到一起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显示区的正常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显示器中的显示面板包括:同层设置的显示区、斜配线区以及集成电路板,所述斜配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集成电路板之间。通常而言,斜配线区包括基板、多根第一金属走线以及多根第二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分层设置。其中,多根第一金属走线间隔设置在基板的表面上,且第一金属走线的一端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金属走线的另一端与显示区电性连接,该第一金属走线用于为显示区提供驱动信号;第二金属走线则位于第一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每根第二金属走线均与一根第一金属走线一一对应;所述斜配线区的厚度与所述显示区的厚度基本一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某根第一金属走线可能会发生断裂,此时需要通过激光熔接的方式将第一金属走线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熔接在一起,以便实现信号的正常传输。
然而,在熔接时,经常会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熔接到一起的情况,使得整个显示区的显示出现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熔接第一金属走线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时极易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熔接到一起的情况,使得整个显示区的显示出现异常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同层设置的显示区、集成电路板以及斜配线区;其中,
所述斜配线区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显示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所述第一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与该第二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也形成有与所述金属块配合、且通过第一绝缘层绝缘隔离的金属块,以便在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任意两个金属块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通过熔接的方式使得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集成电路板的驱动信号可以经由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传输,其中,所述断裂位置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包括多段导线,且多段所述导线沿着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布线方向间隔布设;每段所述导线均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金属块,相应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形成有与每段所述导线对应的金属块。
可选地,所述斜配线区包括第三绝缘层;
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形成有往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沟道,且所述沟道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基板为梯形;
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穿过所述沟道,且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穿设在所述沟道内的部分均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底边。
可选地,所述斜配线区包括第三绝缘层;
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形成有往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沟道,所述沟道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深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被所述沟道分割成了两个互不连接的两段导线,且第一段导线和第二段导线在靠近所述沟道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金属块,相应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在靠近所述沟道的位置也形成有相配合的金属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重叠设置;
和/或,每根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上均设置有标记。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上的金属块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和/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上的金属块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
和/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金属块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
和/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金属块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用于修复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修复方法包括:
定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走线的断裂位置,并确定所述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
定位所述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
熔接所述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以实现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的驱动信号在所述断裂位置处经由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传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同层设置的显示区、集成电路板以及斜配线区;其中,斜配线区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基板的表面上,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二端与显示区电性连接;第二金属走线相对于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第一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二金属走线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与该第二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也形成有与该金属块配合、且通过绝缘层绝缘隔离的金属块,以便在第一金属走线的任意两个金属块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通过熔接的方式使得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集成电路板的驱动信号可以经由第二金属走线传输,其中,所述断裂位置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金属走线背离基板一侧的布设第二金属走线,并分别在第二金属走线以及与该第二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上形成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同时,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上配合的两个金属块通过绝缘层隔离,这样,当第一金属走线上位于两个金属块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可通过将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熔接在一起,实现对应的两个金属块的电连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实现导通。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修复第一金属走线时,先定位第一金属走线的断裂位置,并确定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然而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接着通过熔接对应的金属块,以使信号在断裂位置通过第二金属走线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时将断裂处的两端直接熔接在第二金属走线上,本发明通过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对应的金属块,提高了修复过程中的定位面积,便于定位熔接位置,同时金属块的设置提高了熔接面积,从而使得熔接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的修复效率,同时避免了在熔接第一金属走线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时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熔接到一起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显示区的正常显示。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其中一种结构的左视图;
图12是图10的另一种结构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显示区;
2、200-集成电路板;
3、300-斜配线区;
30、310-基板;
31、320-第一金属走线;
321-标记;
32、330-第二金属走线;
340-金属块;
350-双层金属走线区域;
360-第一绝缘层;
370-沟道;
380-第二绝缘层;
390-第三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参照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集成电路板2以及斜配线区3,斜配线区1用于导通集成电路板2和显示区1。其中,该显示器具体为液晶显示器。斜配线区3包括基板30、多根第一金属走线31以及多根第二金属走线32,其中,多根第一金属走线31间隔设置在基板30的一侧,且第一金属走线31的一端与集成电路板2电性连接,第一金属走线31的另一端与显示区1电性连接,斜配线区3主要是通过第一金属走线31为显示区1提供信号,以使显示区1正常显示;第二金属走线32位于第一金属走线31层背离基板30的一侧,第二金属走线32完全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1,且第二金属走线32与第一金属走线31一一对应设置,该第二金属走线32用于提高斜配线区3的整体厚度,以使斜配线区3与显示区1的高度一致,从而简化显示器的整体封装工艺,同时保证显示器的整体质量。
如图3所示,当第一金属走线31的a处断开时,需要通过激光熔接的方式将该断开处的两端熔接在该第一金属走线31上方的第二金属走线32上,以使断裂处通过该第二金属走线32实现信号的导通。
然而,由于集成电路板2相较于显示区1的占用空间小,因此,斜配线区3整体呈类似梯形的区域,也就是说基板30呈类似梯形的结构,在该基板30的一侧,第一金属走线31和第二金属走线32均倾斜设置,即第一金属走线31和第二金属走线32与基板30的底边的夹角为锐角,同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31的间距较小,一般仅有几至十几μm,因此,在将第一金属走线31熔接在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2上时,时极易将该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31熔接在一起,从而造成相邻第一金属走线31短路,影响整个显示区的正常显示。
基于上述缺陷,以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器,以解决在熔接第一金属走线31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2时极易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31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31焊接到一起的情况,使得整个显示区的显示出现异常的问题。
实施例一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同层设置的显示区100、集成电路板200以及斜配线区300;其中,斜配线区300包括叠层设置的基板310、第一金属走线320、第二金属走线330;第一金属走线320布设在基板310的表面上,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集成电路板200电性连接,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与显示区100电性连接;第二金属走线330相对于第一金属走线320布设在第一金属走线32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第二金属走线330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340,与该第二金属走线330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也形成有与该金属块340配合、且通过第一绝缘层360绝缘隔离的金属块340,以便在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任意两个金属块340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通过熔接的方式使得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340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340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集成电路板200的驱动信号可以经由第二金属走线330传输,其中,断裂位置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330。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具体为液晶显示面板,其中的斜配线区300在制作时,在基板310的表面布设有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且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具体与显示区100的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而每个像素电性连接一个薄膜晶体管(TFT),集成电路板200通过第一金属走线320为显示区100内的像素单元提供电压信号,以控制液晶分子旋转,从而使显示区100产生画面。第二金属走线330在第一金属走线32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悬空设置,换句话说,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两端不与集成电路板200以及显示区电性连接,其作用主要是辅助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断裂处的信号传输。其中,集成电路板200为IC电路板。第一金属走线320、第二金属走线330及金属块340可采用铜、钛及银等金属制成。
继续参照图5,具体的,本实施例在第一金属走线320背离基板310一侧设置第二金属走线330,以使斜配线区300形成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同时,在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内,第二金属走线330上形成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340,在与该第二金属走线330相对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上也形成有金属块340。其中,对应的两个金属块340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360绝缘隔离起来,以使第一金属走线320良好时,对应的两个金属块340之间不会发生电连接,从而不会将信号传输至第二金属走线330上。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两个金属块340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可通过将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与第一金属走线320上对应的两个金属块340熔接起来实现电连接,以使信号在位于两个金属块340之间的部分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传输。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金属走线的修复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定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断裂位置,并确定断裂位置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330;然后,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金属块340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240;最后,熔接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金属块340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240,以实现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200的驱动信号在断裂位置处经由第二金属走线330传输。
举例而言,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位置,这时,第一金属走线320的该部分与第二金属走线330形成斜配线区300的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在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两端分别形成金属块340,同时在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该双层走线区域350的两侧即与第二金属走线330相对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金属块340。当第一金属走线320在该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内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该断开部分如图所示的a处,先定位到a处两侧的金属块340,然后通过熔接的方式将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的同一侧的金属块340电连接,这样,信号从集成电路板200输出后,先通过第一金属走线320进行传输,继而通过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传入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的金属块340上,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进行传输,接着,信号经第二金属走线330另一端的金属块340继续传入第一金属走线320,最后通过第一金属走线330传入至显示区100,从而实现了第二金属走线330辅助第一金属走线320对信号的传输,保证显示区100的正常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金属走线330还可形成两个以上金属块340,例如,在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两端形成金属块340,同时在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中部的任意位置形成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340,这样,当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第二金属走线330相对的部分发生断裂时,可熔接与该断裂处最近的两侧对应的金属块340即熔接与该断裂处相邻两侧对应的金属块240,从而提高了断裂处两侧的金属块340的寻找路径,提高修复效率,同时缩短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传输路径,优化驱动信号对显示区100内的像素单元的驱动效果,提高了显示区100的显示品质。
在其他一些示例中,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的位置不作限制,至少能够保证至少有两个金属块340间隔设置在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任意位置,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与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对应设置即可,这样便使得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两个金属块340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能够准确快速的将位于该部分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熔接在第二金属走线330上,而不会将熔接在与该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上。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修复第一金属走线320时,先定位到相应的金属块340,然后通过熔接对应的金属块340,以使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对第一金属走线31进行操作,金属块34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效率,同时避免了在熔接第一金属走线320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时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熔接到一起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显示区100的正常显示。
为了便于将第一金属走线320断裂处的两端搭接在第二金属走线330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与第一金属走线320一一对应设置,这样便缩短了第一金属走线320在双层金属走线350的部分与第二金属走线330之间的距离,使得位于双层金属走线350同一侧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与第二金属走线340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第二金属走线330与第一金属走线320一一对应设置,也确保每根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断裂时均能够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得以修复,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效率。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根第一金属走线320形成第一金属走线层。多根第二金属走线330形成第二金属走线层,第一金属走线层与第二金属走线层之间间隔设置。本实施例通常在第一金属走线层与第二金属走线层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380,以避免第一金属走线320与第二金属走线330之间误连接而使第一金属走线320发生短路等情况。其中,该第一绝缘层360可采用任意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制成。例如,该第一绝缘层360可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氯丁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在具体对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与该第二金属走线330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实现电连接时,可采用镭射激光的方式将对应的两个金属块340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信号的导通。具体熔接时,通过激光使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第一绝缘层360以及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熔融混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金属块340的电连接。具体的镭射激光熔接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具体工序,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金属走线330在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布局方式可为多种。
继续参照图4和图5,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金属走线330完全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
具体的,在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之间背离基板310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金属走线330,换句话说,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第二金属走线33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这样使得集成电路板200与显示区100之间的斜配线区300均形成为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此时,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两侧的金属块340刚好是分别连接在集成电路板200的一侧和显示区100的一侧,即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金属块340熔接,同时,位于该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上方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与金属块340熔接;相应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与金属块340熔接,同时,位于该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上方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与金属块340熔接。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当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处发生断裂时,均可通过连接断裂处两侧的对应的金属块340以使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两端与第二金属走线330导通,从而使集成电路板200传输至显示区100的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完成导通。该设置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的修复过程为:首先定位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断裂位置,然后定位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两端的金属块340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两端的金属块340,最后,熔接对应的金属块340以实现第一金属走线320与第二金属走线330以实现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200的驱动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20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设置方式中,由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需要连接至集成电路板200上,而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不与集成电路板200连接,因此,在实际结构中,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通常位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的附近,而不是直接位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的正上方,即实际设置时,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会存在适当范围内的距离误差。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与第二金属走线330的另一端与上述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参照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一部分。例如,第二金属走线330可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靠近集成电路板200的前半段,即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任意位置;或者,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靠近显示区100的后半段,即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二端,第二金属走线33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又或者,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其中一部分,即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上。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参照图8和图9所示,第二金属走线330包括多段导线,且多段导线沿着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布线方向间隔布设;每段导线均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340,相应的,第一金属走线320形成有与每段导线对应的金属块340。例如,图9所示出的是第二金属走线330包括两段沿着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布线方向间隔布设的导线。
具体的,第二金属走线330包括在第一金属走线32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间隔设置的多段导线,每段导线均与其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部分形成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使得在斜配线区300上形成多段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在每段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内的导线以及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部分均至少间隔设置两个金属块340,这样,在任意一个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内,位于两个金属块340之间的第一金属走线320发生断裂时(第一段导线上的断裂处如图9中a所示,第二段导线上的断裂处如图9中b所示)均可通过熔接断裂处两侧对应的金属块340,以使信号通过导线传递至第二金属走线330的导线上,实现信号的正常导通。。
如图9所示,以第二金属走线330包括两段沿着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布线方向间隔布设的导线为例对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过程进行说明。当第一金属走线320的a处发生断裂时,首先定位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断裂位置a,并确定断裂位置a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330的导线,即断裂位置a在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内;接着定位断裂位置a相邻两侧的对应的金属块340;最后熔接两侧对应的金属块340,实现断裂位置a所在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部分与其上方的导线的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200的驱动信号先通过靠近集成电路板200一侧的金属块340传入导线上,继而通过该导线的另一端的金属块340传入第一金属走线320上,最后经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其余部分传入显示区10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走线320的b处发生断裂的修复过程与a处发生断裂的修复过程类似,具体可参照第一金属走线320的a处发生断裂的修复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每段导线上的金属块340的位置不作限制,同时,每段导线上的金属块340的数量可为3个或者3个以上。
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其中一种结构的左视图;图12是图10的另一种结构的左视图。参照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配线区300包括第三绝缘层390;第三绝缘层390位于第二金属走线33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第三绝缘层390形成有往基板310方向延伸的沟道370。
具体的,为保证斜配线区300中每层金属走线的电性安全,通常在第二金属走线330背离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绝缘层390,以使第二金属走线330与其他外部零件之间绝缘。同时,为了对位于显示区100内的液晶分子进行有效的阻挡,避免其流至显示器的外边缘,在第三绝缘层390位于集成电路板200与显示区100之间的部分开设JAS沟。
参照图10至图12所示,以基板310为梯形结构为例,该JAS沟平行于基板310的上下两个边设置,且该JAS沟的两端延伸至基板310的两个侧边,使得每根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其中一部分均位于该JAS沟的下方。其中,可在第三绝缘层390上开设多个平行于基板310的底边的JAS沟,以在斜配线区300上形成沟道370;或者,在第三绝缘层390上开设具有预设宽度的一个JAS沟,以形成沟道370。该沟道370的宽度在此处不作限制。
实际应用中,可将沟道370的深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三绝缘层390的深度,换句话说,上述沟道370的底部可位于第三绝缘层390的内部,或者,沟道370贯穿第三绝缘层390,且位于第二金属走线33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这两种设置方式中的沟道370的底部均位于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上方。再或者,沟道370的深度大于第二金属走线330的深度且小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深度,即沟道370直接贯穿第二金属走线330,换句话说,沟道370是沿垂直于基板310的方向挖去一部分第三绝缘层390、一部分第二金属走线330形成的。
以沟道370靠近集成电路板200的一侧作为沟道370的上侧,沟道370靠近显示区100的一侧作为下侧为例,对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位置进行如下介绍。
参照图10和图11,当沟道370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三绝缘层390的深度时,基板310为梯形,第二金属走线320穿过沟道370,且第二金属走线330穿设在沟道370内的部分均垂直于梯形的底边。
具体的,由于显示区100的区域面积较集成电路板200大,因此,基板310通常呈梯形结构,同时,相邻的两根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间距通常是自集成电路板200至显示区100的方向逐渐变宽。本实施例为了使相邻两根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的间距变宽,将第二金属走线330穿设在沟道370内的部分均垂直于梯形的底边,换句话说,将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与基板310的底边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直角,这样,相邻两根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的间距相比于沟道370外部的部分宽。
当第一金属走线320在位于沟道370的部分发生断线时,为缩短断线处两侧的金属块340的寻找路径,可直接在位于沟道370的上侧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第二金属走线330均设置金属块340,同时在位于沟道370的下侧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第二金属走线330均设置金属块340,使得在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沟道370内发生断线时,通过分别连接沟道370两侧对应的金属块340,以使信号通过沟道370内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传递至第一金属走线320上,实现信号的正常导通,
参照图11所示,当第一金属走线320在位于沟道370的部分发生断裂时,例如图11所示的c处,首先定位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断裂位置c,并确定断裂位置c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330的导线,即断裂位置c在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内;接着定位断裂位置c相邻两侧的对应的金属块340(位于沟道370的两侧对应的金属块340);最后熔接两侧对应的金属块340,实现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与其上方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200的驱动信号先经由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上方的部分进行信号的传输,然后通过沟道区370上侧对应的金属块340传入第二金属走线330,继而通过沟道区370下侧对应的金属块340传入第一金属走线320,最后经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其余部分传入显示区100。
继续参照图11所示,当第一金属走线320在位于沟道370之外的部分发生断裂时,以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上侧的部分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为例,参照图11中的a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过程如下:首先,定位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断裂位置a,并确定断裂位置a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330;然后,定位到靠近集成电路板200一侧的两个对应的金属块340,以及位于沟道370上侧的两个对应的金属块340;最后,分别熔接断裂位置a两侧对应的金属块240,以实现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200的驱动信号先通过靠近集成电路板200一侧的金属块340传入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继而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沟道370上侧的金属块340传入第一金属走线320上,最后经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其余部分传入显示区10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走线320的b处发生断裂的修复过程与a处发生断裂的修复过程类似,具体可参照第一金属走线320的a处发生断裂的修复过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该设置方式同时缩短信号在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传递路径,减小了信号在传递时产生的电容,优化了集成电路板200对液晶分子的驱动效果。同时,第二金属走线330穿设在沟道370内的部分均垂直于基板310的底边,使得相邻两根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的间距相比于沟道370外部的部分宽,从而为金属块340提供了设置空间,使得金属块340的尺寸以及上下两个相对应的金属块340的间距可进行适当调整,便于对应的两个金属块340的熔接,且定位更加准确。
参照图10和图12所示,当沟道370的深度大于第二金属走线330的深度且小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深度时,第二金属走线330具有三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是第二金属走线330可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在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靠近集成电路板200的一侧之间的至少部分,换句话说,该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在第一金属走线320在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至少部分,以使该部分形成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
以第二金属走线330可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全部为例,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集成电路板200的一侧均连接有金属块340,以及,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沟道370的上侧均连接有金属块340,当第一金属走线320在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部分发生断线时,可通过连接同侧的金属块340,以使信号在该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进行传导,进而缩小了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断线处两端的金属块340的定位路径,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效率。第二金属走线330还可仅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部分,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对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的第一端与第一金属走线320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的具体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第二金属走线330的第二种设置方式是: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显示区100与沟道370靠近显示区100的一侧之间的部分,换句话说,该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在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显示区100至沟道370的下侧之间的部分,以使该部分形成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当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全部时,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显示区100的一侧均连接有金属块340,以及,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第二金属走线330位于沟道370的下侧均连接有金属块340,当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显示区100至沟道370的下侧之间的部分发生断线时,可通过连接同侧的金属块340,以使信号在该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通过第二金属走线330进行传导。第二金属走线330覆盖在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显示区100至沟道370的下侧之间的部分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二金属走线330的第一种设置方式的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金属走线330的第三种设置方式是:第二金属走线330同时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20在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部分以及显示区100至沟道370的下侧之间的部分,即第二金属走线330被沟道370分割成了两个互不连接的两段导线,以使斜配线区300形成两个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同时,第一段导线和第二段导线在靠近沟道370的位置均形成有金属块340,相应的,第一金属走线320在靠近沟道370的位置也形成有相配合的金属块340。这样,当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两个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内的任意位置发生断线时,均可较快地定位到位于断线处的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两侧的金属块340,同时保证了信号仅通过断线处所在的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的导线,从而优化了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路径,提高了修复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金属走线330的第三种设置方式中,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两段导线可同时覆盖位于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局部以及显示区100至沟道370的下侧之间的局部,也可同时覆盖位于集成电路板200至沟道370的上侧之间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全部以及显示区100至沟道370的下侧之间的全部,具体可参照第二金属走线330的第二种设置方式的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10所示,在第二金属走线330的上述设置方式中,只要当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的部分发生断线时,才能通过连接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同侧的金属块340,实现信号的导通。因此,为了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的质量,可将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的线宽设置为大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其他部分的线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第一金属走线320在沟道370的部分的断裂概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第一金属走线330在沟道370处断裂。
可以理解的是,当沟道370的深度大于第二金属走线330的深度且小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深度时的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过程具体可参照当第二金属走线330包括两段沿着第一金属走线320的布线方向间隔布设的导线时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过程。
参照图10所示,具体以斜配线区300的基板310为梯形为例,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之外的部分与基板310的底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将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与基板310的底边之间的夹角设置为直角,简而言之,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之外的部分倾斜设置,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水平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适当的增大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的线宽。同时,上述设置方式还使得位于沟道370内每个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当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沟道370的部分发生断裂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修复方式进行修复,且避免对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320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金属块340以及相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340重叠设置;和/或,每根第一金属走线320上均设置有标记321。
参照图4所示,具体的,为了对发生断线的第一金属走线320快速识别与定位,本实施例在每根第一金属走线320上设置标记321,从而能够快速的定位到发生断线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上,有效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可将标记321设置在每个金属块340的附近,从而提高金属块340的定位效率。具体实现时,可在位于同一根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与该第一金属走线320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作相同的标记321,并在不同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之间作不同的标记321,这样,当第一金属走线320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350的部分发生断线时,可准确定位到该第一金属走线320断线处两侧附近的金属块340,避免金属块340的定位发生偏差。同时,标记321的设置能够使操作者快速的判断出发生断线的具体是哪根第一金属走线320,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320的修复效率,同时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标记321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
具体的,以数字为例,根据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从基板310的左侧到右侧的排列顺序,依次在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附近设置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数字标记,例如,位于基板310的最左侧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附近设置数字1,在第二根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附近设置数字2,依次类推,从而可根据具体的数字编码准确定位出断线两侧的金属块340。
标记321为字母的设置方式与数字类似,即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对从左侧到右侧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以及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进行标记,以提高断线处两侧的金属块340的定位效率以及定位准确性。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金属块340以及相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340重叠设置,此时,可将第一绝缘层360夹设在两个重叠设置的金属块340之间,以使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金属块340、第一绝缘层360以及相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340共同形成叠层结构,这样相比于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金属块340、第一绝缘层360以及相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340错位设置,有效的缩短了两个金属块340以及第一绝缘层360在平行于基板310的方向上的宽度,从而节约了斜配线区300的内部空间,优化了整个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
具体实现时,第一金属走线320的金属块340、第一绝缘层360以及相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330的金属块340可以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从而简化了叠层结构的制作工艺,提高了斜配线区300的制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320与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和/或,第二金属走线320与第二金属走线上的金属块340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
优选的,为了提高第一金属走线320和第二金属走线330与金属块340之间的导电性能,第一金属走线320与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材质相同;以及,第二金属走线330与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材质相同。举例而言,可将第一金属走线320和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均采用铜材料制成,将第二金属走线320和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均采用钛材料制成,从而避免金属块340影响信号的传递。其中,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与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的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
为了进一步简化斜配线区300的制作工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金属走线320与金属块340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和/或,第二金属走线330与金属块340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
在具体制作时,可先采用PVD物理等离子成膜或者CVD化学气相沉淀法将金属沉积在基板310的表面,然后通过刻蚀液将多余的部分刻蚀掉,最终得到由第一金属走线320与第一金属走线320上的金属块340形成的第一金属走线层;接着采用PVD物理等离子成膜或者CVD化学气相沉淀法将绝缘材料铺满第一金属走线层背离基板310的一侧,再通过刻蚀液将多余的部分刻蚀掉,形成中间绝缘层;然后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将与第二金属走线330及第二金属走线330上的金属块340材料相同的金属铺满中间绝缘层背离第一金属走线层的一侧,通过刻蚀得到第二金属走线层。在其他示例中,也可直接采用PVD物理等离子成膜或者CVD化学气相沉淀法将第一金属走线层、中间绝缘层及第二金属走线层的等离子体沿基板310的一侧层层铺设,铺设完毕后,再整体进行刻蚀,最终形成斜配线区300的一部分。上述制作过程使得第一金属走线320和第二金属走线330分别与金属块340一体成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斜配线区300的制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注塑过程使得第一绝缘层360与位于第一金属走线320与第二金属走线33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380的材质相同。当然,第一绝缘层360与第二金属走线330的材质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金属走线背离基板一侧的布设第二金属走线,并分别在第二金属走线以及与该第二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上形成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同时,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上配合的两个金属块通过绝缘层隔离,这样,当第一金属走线上位于两个金属块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可通过将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熔接在一起,实现对应的两个金属块的电连接,从而使得驱动信号在断裂位置通过第二金属走线实现导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时将断裂处的两端直接熔接在第二金属走线上,本实施例通过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对应的金属块,提高了修复过程中的定位面积,便于定位熔接位置,同时金属块的设置提高了熔接面积,从而使得熔接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的修复效率,同时避免了在熔接第一金属走线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时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熔接到一起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显示区的正常显示。
实施例二
图1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的流程框图。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用于修复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该修复方法包括:
S101、定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走线的断裂位置,并确定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同层设置的显示区、集成电路板以及斜配线区;其中,斜配线区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基板的表面上,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二端与显示区电性连接;第二金属走线相对于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第一金属走线背离基板的一侧;第二金属走线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与该第二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也形成有与金属块配合、且通过第一绝缘层绝缘隔离的金属块。
对上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走线进行修复时,先对第一金属走线的断裂位置进行定位,明确断裂的是哪根第一金属走线以及断裂的具体位置,继而确定该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使得当修复断裂位置时,可以通过将断裂位置的两侧熔接在第二金属走线上,使得驱动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进行传输。
具体的,当第二金属走线完全覆盖第一金属走线时,则第一金属走线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该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均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当第二金属走线覆盖第一金属走线的部分时,则需确定断裂位置是在第一金属走线位于第二金属走线覆盖的部分,以便当修复断裂位置时,可以通过将断裂位置的两侧熔接在第二金属走线上,使得驱动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进行传输。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在每根第一金属走线上设置标记,通过定位标记从而快速的定位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从而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的修复效率。
S102、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
本实施例中,当定位到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走线的断裂位置,并确定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后,对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对应的金属块进行定位。
具体的,当第二金属走线完全覆盖第一金属走线时,在第二金属走线的两端以及第一金属走线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金属块。此时当第一金属走线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定位位于第一金属走线两端的金属块以及对应设置在第二金属走线两端的金属块。
当第二金属走线覆盖第一金属走线的部分时,将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均有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二金属走线的区域作为双层金属走线区域,在双层走线区域的两端对应设置有金属块。此时,当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的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时,则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金属块,即分别位于双层金属走线区域两端的对应的金属块。
当在位于同一根第一金属走线以及与该第一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上的金属块设置有相同的标记,以及在不同的第一金属走线上的金属块之间设置不同的标记时,则定位断裂处相邻两侧的标记,从而定位到相应的金属块,从而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S103、熔接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以实现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的驱动信号在断裂位置处经由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传输。
本实施例中,定位到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后,对该对应的金属块进行熔接,以使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在断裂位置的两侧发生导通,使得驱动信号通过第二金属走线实现导通其中,本实施例可采用镭射激光的方式将对应的两个金属块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修复第一金属走线时,先定位第一金属走线的断裂位置,并确定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然而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接着通过熔接对应的金属块,以使信号在断裂位置通过第二金属走线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时将断裂处的两端直接熔接在第二金属走线上,本实施例通过定位断裂位置相邻两侧对应的金属块,提高了修复过程中的定位面积,便于定位熔接位置,同时金属块的设置提高了熔接面积,从而使得熔接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第一金属走线的修复效率,同时避免了在熔接第一金属走线与其对应的第二金属走线时出现将断裂的第一金属走线与其相邻的第一金属走线熔接到一起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显示区的正常显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层设置的显示区、集成电路板以及斜配线区;其中,
所述斜配线区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显示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布设在所述第一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金属块,与该第二金属走线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也形成有与所述金属块配合、且通过第一绝缘层绝缘隔离的金属块,以便在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任意两个金属块之间的部分发生断裂时,通过熔接的方式使得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集成电路板的驱动信号可以经由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传输,其中,所述断裂位置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包括多段导线,且多段所述导线沿着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布线方向间隔布设;每段所述导线均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金属块,相应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形成有与每段所述导线对应的金属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配线区包括第三绝缘层;
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形成有往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沟道,且所述沟道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梯形;
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穿过所述沟道,且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穿设在所述沟道内的部分均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底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配线区包括第三绝缘层;
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绝缘层形成有往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沟道,所述沟道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深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被所述沟道分割成了两个互不连接的两段导线,且第一段导线和第二段导线在靠近所述沟道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金属块,相应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在靠近所述沟道的位置也形成有相配合的金属块。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重叠设置;
和/或,每根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上均设置有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上的金属块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和/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上的第二金属块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
和/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金属块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
和/或,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所述金属块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
10.一种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修复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修复方法包括:
定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走线的断裂位置,并确定所述断裂位置背离基板的一侧覆盖有第二金属走线;
定位所述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
熔接所述断裂位置相邻两侧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金属块,以实现电连接,从而使集成电路板的驱动信号在所述断裂位置处经由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传输。
CN201910307432.XA 2019-04-17 2019-04-17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Active CN110045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7432.XA CN110045553B (zh) 2019-04-17 2019-04-17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7432.XA CN110045553B (zh) 2019-04-17 2019-04-17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5553A true CN110045553A (zh) 2019-07-23
CN110045553B CN110045553B (zh) 2021-12-07

Family

ID=6727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7432.XA Active CN110045553B (zh) 2019-04-17 2019-04-17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455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58197A (ko) * 2001-12-29 2003-07-0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1561598A (zh) * 2008-04-14 2009-10-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维修方法
CN105892115A (zh) * 2016-06-27 2016-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阵列基板的修复方法
CN108170312A (zh) * 2017-12-27 2018-06-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59875A (zh) * 2018-12-12 2019-03-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和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58197A (ko) * 2001-12-29 2003-07-0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1561598A (zh) * 2008-04-14 2009-10-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维修方法
CN105892115A (zh) * 2016-06-27 2016-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阵列基板的修复方法
CN108170312A (zh) * 2017-12-27 2018-06-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59875A (zh) * 2018-12-12 2019-03-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和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5553B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76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31800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44105A (zh) 柔性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42121A (zh) 一种柔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19061242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461710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KR101980962B1 (ko) 표시 장치
JP6535520B2 (ja) 表示装置
CN209087845U (zh) 一种柔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3806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87239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99007B (zh) 显示装置
KR2016005482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0256616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0483542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19064342A1 (ja) 表示デバイス、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
JPWO2018179168A1 (ja) 表示デバイス、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成膜装置
CN109845400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和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429107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017071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045553A (zh)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CN110506306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制造设备
CN114520255A (zh) 发光显示装置
TWI323935B (en) An electrical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645802A (zh) Tft-lc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778, Qinglan Road, Huangjia Street,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2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778, Qinglan Road, Gongxing street,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2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ZHONGDIAN PANDA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