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4849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4849A
CN110034849A CN201810032584.9A CN201810032584A CN110034849A CN 110034849 A CN110034849 A CN 110034849A CN 201810032584 A CN201810032584 A CN 201810032584A CN 110034849 A CN110034849 A CN 110034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quipment
control information
pdcch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25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4849B (zh
Inventor
武雨春
李�根
梁继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25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4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4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4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在没有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正确计算TBS,从而可以根据TBS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具体方案为: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若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第一设备指示第二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第一设备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接收端接收到一个初传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时,可以根据承载该初传TB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控制信息中的初传相关参数,计算初传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从而根据该TBS确定TB中编码块(code block,CB)的划分情况以及每个编码块组(code blockgroup,CBG)中CB的划分情况,从而根据CBG和CB的划分情况进行译码。
下一代无线(next radio,NR)通信系统中引入了基于编码块组的ACK/NACK反馈(CBG-based A/N feedbACK),当接收端收到一个初传TB的多个CBG后,如果有错误的CBG,则针对出错的CBG向发送端反馈NACK(否定)应答,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NACK应答重传TB中出错的CBG数据。
在现有NR通信系统中,参见图1,若接收端当前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和PDCCH控制信息,但没有接收到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则由于未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因而无法计算TBS,所以无法对当前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正确划分CB和CBG,从而无法进行译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能够在没有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正确计算TBS,从而可以根据TBS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然后,若第一设备根据第一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第一设备指示第二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之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而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这样,若第一设备当前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和PDCCH控制信息,但没有接收到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指示基站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可以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因而无法计算TBS,所以无法对当前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正确划分CB和CBG,从而无法进行译码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这样,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与初传PDCCH(即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等参数可以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在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地计算出初传TB对应的TBS。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指示第二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包括:第一设备在预设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预设时刻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NACK应答指示第二设备重发TB中的所有CBG。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指示第二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包括:第一设备在预设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预设时刻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DTX应答指示第二设备重发TB中的所有CBG。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指示第二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包括:对于TB的每个编码块组CBG,第一设备在预设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或非连续传输DTX应答,预设时刻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NACK应答和DTX应答,指示第二设备重发TB中的所有CBG。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包括:当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时,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根据NDI域和CBGTI域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初传数据和初传PDCCH控制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冗余版本RV域。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包括:当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时,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根据NDI域和RV域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初传数据和初传PDCCH控制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根据TBS和第三数据进行译码。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根据TBS进行译码。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根据TBS和第三数据进行译码包括:第一设备将第三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而后根据TBS以及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译码。
这样,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译码可以提高信噪比和译码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若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则第一设备采用根据第二PDCCH控制信息计算的传输块大小TBS,对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采用根据初传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的TBS对重传数据进行译码,可以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准确的TBS对重传数据进行CB和CBG划分,从而可以对重传数据进行有效译码,提高译码效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包括:若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或者,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则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一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是否为重传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冗余版本RV域和HARQPN域,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HARQ Process Number域用于指示本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TB所对应的HARQ Process,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包括:
若第一设备确定接收到了第二PDCCH控制信息,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NDI域指示为新数据,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全部编码块组CBG,RV域指示为RV0版本;且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Process Number域指示相同的TB,则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这样,第一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PDCCH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设备接收到初传数据和初传PDCCH控制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对应的重传数据。而后,第二设备响应于第一设备的指示,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第三PDCCH控制信息用于第一设备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这样,第二设备在向第一设备发送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后,响应于第一设备的指示,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使得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可以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因而无法计算TBS,所以无法对当前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正确划分CB和CBG,从而无法进行译码的问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这样,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与初传PDCCH(即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等参数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在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地计算出初传TB对应的TBS。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响应于第一设备的指示,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包括: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或者,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与TB的全部编码组块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或者,对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中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应答信息都不是ACK应答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其中,预设时刻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这样,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设备的NACK应答和/或DTX应答,向第一设备发送包括全部CBG的重新数据和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指示单元,用于若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指示另一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单元用于指示另一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具体包括:
在预设时刻向另一设备发送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预设时刻用于向另一设备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单元用于指示另一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具体包括:在预设时刻向另一设备发送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预设时刻用于向另一设备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单元用于指示另一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具体包括:对于TB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在预设时刻向另一设备发送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或非连续传输DTX应答,预设时刻用于向另一设备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指示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具体包括:当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时,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冗余版本RV域。指示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具体包括:当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时,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还包括:译码单元,用于根据TBS和第三数据进行译码。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译码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三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根据TBS以及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译码。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译码单元,用于若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则采用根据第二PDCCH控制信息计算的传输块大小TBS,对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译码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或者,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则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
在第五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冗余版本RV域和HARQPN域,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HARQ Process Number域用于指示本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TB所对应的HARQ Process。译码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接收到了第二PDCCH控制信息,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NDI域指示为新数据,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全部编码块组CBG,RV域指示为RV0版本;且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指示相同的TB,则确定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对应的重传数据。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另一设备的指示,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第三PDCCH控制信息用于另一设备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预设时刻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应答信息,预设时刻用于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第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当接收单元在预设时刻接收到另一设备发送的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时,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或者,当接收单元在预设时刻接收到另一设备发送的与TB的全部编码组块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时,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或者,对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中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当接收单元在预设时刻接收到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应答信息都不是ACK应答时,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的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芯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项的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项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项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芯片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项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关于上述第四方面至第十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B划分为CB和CBG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的给出了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传输块TB:包含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一个数据块,该数据块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TTI)上传输。每个传输块TB包括若干个编码块组CBG,每个编码块组CBG包括若干个编码块CB。示例性的,传输块TB、编码块组CBG和编码块CB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图2。并且,传输块TB中还可以包括校验部分,例如图2所示的循环冗余校验TB_CRC等。
传输块大小TBS:传输块TB的大小,根据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在下一代无线(nextradio,NR)通信系统中,计算TBS需要用到的输入参数可以包括NOFDM_Symb_Schedl,XDMRS,Xoverhead,NPRB,Qm,v和RMCS等。其中,NOFDM_Symb_Schedl由PDCCH的时域资源分配Timedomainresourceassignment域指示,NPRB由PDCCH中的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domainresourceassignment域指示,Qm和RMCS由PDCCH中的编码调制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MCS)域和MCS索引表指示,XDMRS为DMRSOverhead,由当前PDSCH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密度确定,v为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的层(layer)数目,由当前PDSCH的MIMOLayer数目确定,Xoverhead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 reference signals,CSI-RS)等的开销Overhead,为半静态配置。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相结合的技术。
在现有NR通信系统中,若接收端当前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和PDCCH控制信息,但没有接收到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则由于未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因而无法计算TBS,所以无法对当前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正确划分CB和CBG,从而无法进行译码。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接收端当前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和PDCCH控制信息,但没有接收到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则接收端可以指示发送端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对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图3所示的系统网络架构。图3所示的系统网络架构中包括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之间通过传输块TB进行数据通信。
其中,图3中的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可以是终端,具体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等。
或者,图3中的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可以是基站、中继站或接入点等。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NB(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网络设备100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网络设备100还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
其中,根据不同的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图3所示架构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通信场景中。例如,在一种通信场景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可以分别为终端和基站;在另一种通信场景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可以均为终端;在另一种通信场景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可以均为基站;在另一种通信场景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可以分别为基站和中心控制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本申请实施例中均是以第一设备100为终端,第二设备200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以第一设备100为手机终端为例,对手机的通用硬件架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手机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其他输入设备130、显示屏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I/O子系统170、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所示的手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140属于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显示屏14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41和触摸面板142。且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功能模块或器件,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处理器180分别与RF电路110、存储器120、音频电路160、I/O子系统170、以及电源190均连接。I/O子系统170分别与其他输入设备130、显示屏140、传感器150均连接。其中,RF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其他输入设备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显示屏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传感器150可以为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或者其他传感器。音频电路160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I/O子系统1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显示控制器。处理器180是手机2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2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电源190(比如电池)用于给上述各个部件供电,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以第二设备200为基站为例,对基站的通用硬件架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基站可以包括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BBU)和远端射频模块(remote radiounit,RRU),RRU和天馈系统(即天线)连接,BBU和RRU可以根据需要拆开使用。
另外,图3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均可以通过图6中的通信设备来实现。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通信设备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通信总线602,存储器6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04。
处理器6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6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6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6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6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6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6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6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6中的处理器601和处理器6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605和输入设备606。输出设备605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6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606和处理器6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6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通信设备600可以是一个通用通信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通信设备。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设备6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嵌入式设备或有图6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设备600的类型。
为使描述更加清楚,以下将以一第一设备100为终端,以第二设备200为基站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主要可以包括:
701、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
其中,PDCCH信道与PDSCH信道相对应,PDSCH信道用于承载传输数据,PDCCH信道用于承载调度及其它控制信息,例如传输格式、资源分配、上行调度许可、功率控制以及上行重传信息等。终端通过接收PDCCH信道中的控制信息对PDSCH信道中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例如,PDCCH控制信息包括DCI信息,DCI信息包括当前终端下行资源的时频位置,调制编码方式等,终端根据DCI信息才能正确找到自己PDSCH信息的位置并进行解调和译码。
702、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后,若终端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终端指示基站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其中,终端与基站之间通过传输块TB传输数据,首次传输的数据可以称为初传数据,非首次传输的数据可以称为重传数据;初传数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TB,本申请实施例将以初传数据中的任意一个传输块TB0为例进行说明。
当终端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时,终端确定在未接收到初传PDCCH和初传TB0的情况下,接收到了初传TB0对应的重传数据。此时,终端可以指示基站发送TB0包括的全部CBG。
其中,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是指,终端对预定检测时刻的所有PDCCH可能位置进行解调译码,但所有的译码都失败(其中,没有通过CRC检测就可以认为检测失败)。在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时,终端不能获知如何接收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信道承载的初传数据,因而终端也不能接收到第二数据。
703、基站响应于终端的指示,向终端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基站在接收到终端的指示后,响应于终端的指示,向终端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包括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该第三数据为初传TB0的重传数据。其中,基站向终端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用于终端计算TB0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704、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后,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该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和第三PDCCH控制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0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从而可以根据TBS进行解调和译码。
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当前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和PDCCH控制信息,但没有接收到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则终端可以指示基站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可以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因而无法计算TBS,所以无法对当前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正确划分CB和CBG,从而无法进行译码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步骤704中,终端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之后,参见图8,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705、终端根据TBS和第三数据进行译码。
在步骤704中计算获得TB0对应的TBS后,终端可以根据TBS对第三数据进行CB和CBG划分,从而根据划分结果对第三数据即TB0中包括的全部CBG进行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705具体可以包括:
7051、终端将第三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
7052、终端根据TBS以及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译码。
由于第三数据为初传TB0的重传数据,第一数据也为初传TB0的重传数据,因而可以首先将第三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合并,而后再根据TBS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译码。其中,将第三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可以提升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从而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译码效率。
此外,在步骤703中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0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之后,若终端后续再次接收到TB0对应的重传数据时,根据步骤703中计算获得的TBS进行译码。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当错失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时,在图1所示的步骤009中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出错的TB中部分(part)CBG的NACK信息,在步骤010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的重传的部分CBG,但接收端由于仍然无法计算出TBS,因而仍然无法译码,之后接收端继续向发送端反馈部分CBG的NACK信号,在接收到发送端重发的部分CBG后,仍然无法计算TBS,因而无法译码,如此重复,直到达到物理层最大重传次数后,结束物理层重传,后续由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重传来发送该TB。这样,或在成物理层大量无效的重传,从而降低系统传输效率;并且,最后通过RLC层而不通过物理层实现数据的重传,将会大大增加通信时延。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错失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时,参见图7,终端可以指示基站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可以在物理层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经过多次重传后最终由RLC层重传该TB,因而可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降低通信时延。
在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错失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时,在图1中的步骤006和步骤007之后,接收端根据TBS参考值对PDSCH中承载的重传数据进行译码。其中,TBS参考值可以为根据步骤006中部分CBG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的TBS等。并且,接收端在后续每次成功检测到重传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后,都会根据TBS参考值对PDSCH中承载的重传数据进行译码。由于TBS参考值可能是错误的,因而根据TBS参考值可能无法正确译码。这样,会造成接收端的大量无效译码,增加接收端的译码功耗。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错失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时,参见图7,第一设备可以指示基站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可以对本次重传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有效译码,提高译码正确的概率,节省译码功耗。
进一步地,参见图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在现有NR系统中,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可以循环采用RV0、RV1、RV2或RV3版本中的一种进行传输,初传数据采用RV0版本进行传输,而重传数据可能采用RV0、RV1、RV2或RV3版本进行传输。当采用不同的版本或进行数据传输时,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参数也可能不同。例如,参见如下表1所示的MCS索引表,当采用RV0版本传输数据时,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根据MCS索引(MCS Index)IMCS0-28对应的目标码率(target code rate)计算获得;而当采用RV1、RV2或RV3版本传输数据时,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根据MCS索引IMCS29-31对应的目标码率计算获得,而IMCS29-31对应的目标码率是不确定的;因而,采用不同RV版本传输数据时,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参数不同。
表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数据对应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也指示为RV0版本,即与初传数据相同,第三数据也采用RV0版本进行传输。这样,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与初传PDCCH(即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等参数可以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在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地计算出初传TB0对应的TBS。
具体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新数据指示(new dataindicator,NDI)域和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其中,CBGTI域可以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终端在步骤702中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可以包括:
801、当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时,终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PDCCH控制信息中的NDI域用于指示当前传输的数据是否为新TB数据,举例来说,当NDI域中的指示符由0翻转为1或者由1翻转为0时,可以表明当前传输的数据为新TB对应的新数据,之前的TB已结束传输;当NDI域中的指示符保持为0或者保持为1时,可以表明当前传输的数据为TB的重传数据,并不是新TB的数据。
PDCCH控制信息中的CBGTI域通过bitmap即比特图的形式指示基站向终端本次发送的数据中包括的CBG。举例来说,若TB0包括CBG0-CBG3共4个CBG,则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的CBGTI域指示为0110时,表示基站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括CBGTI域中的“1”对应的CBG1和CBG2;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的CBGTI域指示为全1时,表示基站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括TB中的全部CBG;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的CBGTI域指示为非全1(即部分为1,部分为0)时,表示基站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括TB0中的部分CBG。其中,由于初传数据包括TB0的所有CBG,因而初传数据对应的PDCCH的CBGTI域指示为全1;重传数据可能包括TB0的所有CBG或部分CBG,当CBGTI域指示为非全1,对应的数据为重传数据。
因此,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中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CBGTI域指示对应TB0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时,可以表明当前传输为重传数据,当前传输对应新TB的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包括TB0中的一部分CBG。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包括TB0的部分CBG,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时,由于第一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是与TB0中的部分CBG对应的控制信息,因而无法根据第一PDCCH控制信息准确计算出整个TB0对应的TBS,从而无法根据TBS进行译码,因而终端可以指示基站发送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包括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的第三数据和对应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后,终端可以根据与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正确计算整个TB0对应的TBS,从而可以根据TBS进行译码。
或者,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冗余版本RV域。终端在步骤702中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可以包括:
802、当NDI域指示为新数据,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时,终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中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例如指示为RV1版本、RV2版本或RV3版本)时,可以表明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中NDI域指示为新数据时,可以表明第一数据为新的TB对应的重传数据;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中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且NDI域指示为新数据时,可以表明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即初传传输块TB0。
该种情况下,第一数据对应的重传数据可能包括TB0中的部分CBG或者包括TB0中的所有CBG。其中,当第一数据包括TB0中的所有CBG时,虽然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与TB0中的所有CBG对应,但由于重传的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与初传数据对应的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参数可能发生了变化(例如上文中提到的RMCS),因而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RV0版本的第三数据,以使得重传的第三数据对应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TB0中所有的CBG,并且使得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参数与初传TB0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相一致,从而更为正确地计算整个TB0对应的TBS。
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指示基站发送RV0版本的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另外,当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满足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或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中的至少一个时,终端可以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第一数据对应TB0中的部分CBG,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0。
在上述步骤702中,终端指示基站发送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可以包括,终端在预设时刻针对TB0中的全部CBG向基站发送非ACK应答,其中,预设时刻用于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第一数据所对应的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803、步骤804或步骤805中的任意一种:
803、终端在预设时刻向基站发送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
终端在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时,可以在用于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的预设时刻,向基站发送与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以指示基站发送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在预设时刻发送的与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时,响应于终端的指示,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包括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804、终端在预设时刻向基站发送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
终端在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时,可以在用于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的预设时刻,向基站发送与TB0中全部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以指示基站发送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具体的,终端在预设时刻向基站发送DTX应答是指,终端在预设时刻不向基站发送任何反馈信息,即既不反馈ACK应答,也不反馈NACK应答。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在预设时刻发送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时,响应于终端的指示,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包括TB0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805、对于TB的每个编码块组CBG,终端在预设时刻向基站发送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或非连续传输DTX应答,预设时刻用于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终端在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终端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时,对于TB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可以在用于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的预设时刻,向基站发送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或非连续传输DTX应答,以指示基站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例如,当TB0包括如图2所示的4个CBG时,终端可以在预设时刻反馈CBG0和CBG1的NACK应答,并反馈CBG2和CBG3的DTX应答;或者,终端可以在预设时刻反馈CBG0和CBG1的DTX应答,并反馈CBG2和CBG3的NACK应答;或者,终端可以在预设时刻反馈CBG0的NACK应答,并反馈CBG1、CBG2和CBG3的DTX应答等。基站响应于终端的指示,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在步骤803-步骤805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基站响应于终端的指示,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RV0版本的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为终端和基站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的,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其它设备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参见图9,主要可以包括:
90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
902、若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第一设备指示第二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903、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904、第一设备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当前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和PDCCH控制信息,但没有接收到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指示第二设备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可以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因而无法计算TBS,所以无法对当前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正确划分CB和CBG,从而无法进行译码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即第三数据为RV0版本。
这样,第三PDCCH控制信息可以与初传PDCCH(即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等参数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在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地计算出初传TB对应的TBS。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设备,参见图10,主要可以包括:
10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对应的重传数据。
1002、第二设备响应于第一设备的指示,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第三PDCCH控制信息用于第一设备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向第一设备发送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后,响应于第一设备的指示,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TB中的全部CBG以及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从而使得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PDCCH信息计算TBS,进而可以根据TBS划分CB和CBG,从而可以对重传的TB中的数据进行译码,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因而无法计算TBS,所以无法对当前以及后续重传的TB中的数据正确划分CB和CBG,从而无法进行译码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这样,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与初传PDCCH(即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RMCS等参数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在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地计算出初传TB对应的TBS。
在上述步骤1002中,第二设备响应于第一设备的指示,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可以包括步骤10021-步骤10023中的任意一种:
10021、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10022、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与TB中的全部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10023、对于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中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应答信息都不是ACK应答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在步骤10021-10023中,预设时刻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所对应的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其中,在步骤10023中,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应答信息都不是ACK应答,例如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与编码块组CBG对应的应答信息为NACK应答或DTX应答时,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参见图11,可以包括:
110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
1102、若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则第一设备采用根据第二PDCCH控制信息计算的传输块大小TBS,对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初传TB和初传TB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后,可以根据初传TB对应的初传PDCCH控制信息计算传输块大小TBS,并在后续每次接收到初传TB对应的重传数据时,可以采用根据初传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的TBS对重传数据进行译码,而不是采用根据重传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的TBS对重传数据进行译码。
其中,由于重传数据可能只包括TB中的部分CBG等原因,重传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与初传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中用于计算TBS的参数通常不一致,因而根据重传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的TBS通常也不准确,采用根据重传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的TBS通常无法对重传数据进行有效译码;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根据初传PDCCH控制信息计算获得的TBS对重传数据进行译码,可以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准确的TBS对重传数据进行CB和CBG划分,从而可以对重传数据进行有效译码,提高译码效率。
PDCCH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冗余版本RV域和HARQ process number域,HARQ Process Number域用于指示本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TB所对应的HARQ Process。
在上述步骤1102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可以包括:
若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或者,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则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
具体的,若满足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中,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或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中的至少一个,则第一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
在上述步骤1102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包括:
若第一设备确定接收到了第二PDCCH控制信息,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NDI域指示为新数据,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全部编码块组CBG,RV域指示为RV0版本;且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Process Number域指示相同的TB,则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具体的,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另一PDCCH控制信息和另一数据,且该PDCCH控制信息中,NDI域指示为新数据,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全部编码块组CBG,RV域指示为RV0版本时,可以表明另一PDCCH控制信息为初传数据对应的PDCCH控制信息,另一数据为初传数据;当第一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Process Number域指示相同的TB时,可以表明另一数据为第一数据对应的初传数据,此时可以表明另一数据为初传TB对应的第二数据,另一PDCCH控制信息为第二数据对应的第二PDCCH控制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11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103、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在步骤1102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104、第一设备根据第二PDCCH控制信息计算传输块大小TBS。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1200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网络设备1200可以为上述第一设备。如图13所示,该网络设备12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201、指示单元1202、计算单元1203和译码单元1204。
其中,接收单元1201,可以用于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指示单元1202,可以用于若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网络设备1200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指示另一设备发送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接收单元1203还可以用于,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计算单元1203,可以用于根据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此外,译码单元1204可以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200执行图8中的步骤705。指示单元1202还可以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2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801-步骤80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1300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网络设备1300可以为上述第一设备。如图13所示,该网络设备13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301、译码单元1302和计算单元1303。
其中,接收单元1301,可以用于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译码单元1302,可以用于若根据第一PDCCH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则采用根据第二PDCCH控制信息计算的传输块大小TBS,对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此外,接收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103,计算单元1303可以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10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300,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4示出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1400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网络设备1400可以为上述第二设备。如图14所示,该网络设备140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401和第二发送单元1402。
其中,第一发送单元1401,可以用于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对应的重传数据。第二发送单元1402,可以用于响应于另一设备的指示,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第三数据包括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第三PDCCH控制信息用于另一设备计算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其中,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可以指示为RV0版本。
此外,第二发送单元1402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10021-步骤1002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400,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1500的另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网络设备1500可以是上述第一设备,也可以是上述第二设备。如图15所示,该网络设备1500包括:处理模块1501、通信模块1502和存储模块1503。
处理模块1501用于对服务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模块1502用于支持网络设备1500与其它网络实体的通信;存储模块1503用于网络设备15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例如,当网络设备1500为上述第一设备时,处理模块1501可以用于支持第一设备执行上述指示单元1202、计算单元1203和译码单元1204所执行的步骤;或者用于支持第一设备执行上述译码单元1302和计算单元1303所执行的步骤。通信模块1502可以用于支持第一设备执行上述接收单元1201所执行的步骤;或者用于支持第一设备执行上述接收单元1301所执行的步骤。存储模块1503还可以用于存储计算获得的TBS等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5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5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5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5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502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150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1500可以为图6所示的通信设备。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
若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包括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所述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预设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所述预设时刻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预设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所述预设时刻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包括:
对于所述TB的每个编码块组CBG,所述第一设备在预设时刻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与所述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或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所述预设时刻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所述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包括:
当所述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所述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冗余版本RV域,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包括:
当所述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所述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BS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译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BS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译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三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合并;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BS以及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译码。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
若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则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根据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计算的传输块大小TBS,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包括:
若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所述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或者,若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所述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冗余版本RV域和HARQPN域,所述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所述HARQ Process Number域用于指示本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TB所对应的HARQ Process,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接收到了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所述NDI域指示为新数据,所述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全部编码块组CBG,所述RV域指示为RV0版本;且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指示相同的TB,则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
1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对应的重传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指示,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包括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设备计算所述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指示,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包括:
当所述第二设备在预设时刻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时,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或者,当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预设时刻接收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组块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时,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或者,对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中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当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预设时刻接收到与所述编码块组CBG对应的应答信息都不是ACK应答时,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其中,所述预设时刻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1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
指示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则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包括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计算所述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具体包括:
在预设时刻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所述预设时刻用于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或者,在预设时刻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所述预设时刻用于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或者,对于所述TB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在预设时刻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或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所述预设时刻用于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和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和冗余版本RV域,所述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所述指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具体包括:
当所述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所述CBGTI域指示对应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时;或者,当所述NDI域指示为新数据,且所述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时,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译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TBS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译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合并;
根据所述TBS以及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译码。
2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
译码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则采用根据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计算的传输块大小TBS,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译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所述CBGTI域指示对应所述TB中的部分编码块组CBG;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所述RV域指示为非RV0版本,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重传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PDCCH控制信息中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域、编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域、冗余版本RV域和HARQPN域,所述CBGTI域用于指示各编码块组CBG是否在本次发送,所述HARQ Process Number域用于指示本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TB所对应的HARQ Process,所述译码单元具体用于:
若确定接收到了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所述NDI域指示为新数据,所述CBGTI域指示对应所述TB中的全部编码块组CBG,所述RV域指示为RV0版本;且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中的HARQ Process Number域指示相同的TB,则接收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二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和第一数据对应同一TB的初传传输块TB。
2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初传传输块TB对应的重传数据;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另一设备的指示,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包括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用于所述另一设备计算所述TB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BS。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RV域指示为RV0版本。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预设时刻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应答信息,所述预设时刻用于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重传数据的应答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接收单元在预设时刻接收到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对应的NACK应答时,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或者,当所述接收单元在所述预设时刻接收到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与所述TB的全部编码组块CBG对应的非连续传输DTX应答时,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或者,对于所述TB的全部编码块组CBG中的每个编码块组CBG,当所述接收单元在所述预设时刻接收到与所述编码块组CBG对应的应答信息都不是ACK应答时,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三PDCCH控制信息和与所述第三PDCCH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三数据。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网络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网络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810032584.9A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0034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2584.9A CN110034849B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2584.9A CN110034849B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849A true CN110034849A (zh) 2019-07-19
CN110034849B CN110034849B (zh) 2021-01-15

Family

ID=67234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2584.9A Active CN110034849B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48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2424A1 (zh) * 2019-08-02 2021-0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04269A (zh) * 2020-02-04 2022-09-23 哲库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紧凑存储器使用的上行链路重传
WO2022237672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23077297A1 (zh) * 2021-11-03 2023-05-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3016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sig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998634A (zh) * 2009-08-13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周期性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3016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sig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998634A (zh) * 2009-08-13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周期性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2424A1 (zh) * 2019-08-02 2021-0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04269A (zh) * 2020-02-04 2022-09-23 哲库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紧凑存储器使用的上行链路重传
CN115104269B (zh) * 2020-02-04 2023-05-05 哲库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紧凑存储器使用的上行链路重传
WO2022237672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23077297A1 (zh) * 2021-11-03 2023-05-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849B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2033B2 (ja) 多数のキャリアを用いて動作する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WO2017045499A1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US11071134B2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170338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6161910A1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JP2017103777A (ja) 送信時間間隔ごとに複数の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プロセス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00348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348582B (zh)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04330A1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0115295A1 (zh)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US11057923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05634689A (zh) 一种harq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JP7182637B2 (ja)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EP3327967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20523903A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21016083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O2011137822A1 (zh) 下行分配指示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351025A (zh)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208836A1 (zh) 一种harq-ack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921884A (zh) 数据收发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1909597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EP414574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43167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15038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6161652A1 (zh) 混合自动重传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