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5098A - 带扣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带扣及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5098A
CN110025098A CN201810031097.0A CN201810031097A CN110025098A CN 110025098 A CN110025098 A CN 110025098A CN 201810031097 A CN201810031097 A CN 201810031097A CN 110025098 A CN110025098 A CN 110025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art
sliding panel
buckle
engaging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10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5098B (zh
Inventor
黄彩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0310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5098B/zh
Priority to JP2018066513A priority patent/JP7073852B2/ja
Publication of CN110025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5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5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5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04Link constructions extensible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及钟表,能够容易地进行带长度的调整操作。带扣(1)具备:中板(20)、外板(30)、带扣主体(4)。带扣主体(4)具备按钮单元(60)、带扣盖及滑动板(50)。按钮单元(60)具备:单元框(80);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弹簧;对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向接近滑动板(50)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90);第一按钮;以及第二按钮(62)。滑动板(50)具备第一调整用开口部及第二调整用开口部。第一卡合部件(71)具备第一卡合部及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部件具备第二卡合部及第二卡合爪。

Description

带扣及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带或饰品带等带所使用的带扣以及具备该带扣的钟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表带或配件带所使用的带扣中,有具备带长度的微调单元的带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带扣具备:连结到一个带且设有锁定销的中板;连结到中板的外板;连结到外板的带扣框;安装于带扣框的一对按钮;以及保持一对按钮的按钮保持部件。
带长度微调单元具备:滑动板,连结到另一个带,且相对于带扣框沿着带的长边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以及卡合突出部,与按钮的操作联动,可以在带的宽度方向上滑动并且与所述滑动板卡合。
一对按钮具备当通过施力单元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时,与所述卡合爪卡合的一对卡合部。另外,此时,一对卡合突出部与滑动板卡合,限制滑动板的滑动。
另一方面,按下一对按钮时,解除一对卡合突出部与滑动板的卡合,使滑动板相对于带扣框滑动,由此能够调整带长度。另外,按下一对按钮时,解除一对卡合部与锁定销的卡合,解除带扣的锁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2-325606号公报
关于专利文献1的带扣,由于调整带长度时操作的按钮与解除带扣锁定的按钮是同一个,因此当想要调整带长度而按下按钮时,可能会发生意外解锁,导致钟表从手腕脱落。
另外,当为了解除带扣的锁定而按下按钮时,可能会意外导致带长度被调整,这种情况下,需要再次调整带长度。
因此,专利文献1的带扣存在难以调整带长度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带长度的调整操作的带扣及钟表。
本发明是连结第一带和第二带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具备:中板,连结于所述第一带且设有锁定销;外板,连结于所述中板;以及带扣主体,所述带扣主体具备:按钮单元;安装于所述按钮单元的带扣盖;以及滑动板,连结于所述第二带且配置于所述按钮单元与所述带扣盖之间,所述滑动板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按钮单元,沿着作为所述第二带的长边方向的第一方向滑动移动,所述按钮单元具备:单元框,连结于所述外板,且具备供所述锁定销插通的插通孔;第一卡合部件及第二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并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带的宽度方向即第二方向移动;弹簧,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并对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并对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向接近所述滑动板的方向施力;第一按钮,设置成能够将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向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侧移动;以及第二按钮,设置成能够将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侧移动,所述滑动板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的第一调整用凹部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的第二调整用凹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具备与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卡合的第一卡合爪,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具备与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卡合的第二卡合爪,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为,在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与所述锁定销卡合,在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时解除与所述锁定销的卡合,所述滑动板构成为能够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卡合位置是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卡合的位置,所述非卡合位置是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脱离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如果按下第一按钮及第二按钮,使第一卡合部件及第二卡合部件接近,则能够解除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与锁定销的卡合,从而能够解除带扣的锁定。
另外,如果在非按下第一按钮及第二按钮的情况下滑动板从卡合位置移动到非卡合位置,则由于第一卡合爪及第二卡合爪与第一调整用凹部及第二调整用凹部脱离,因此能够将滑动板沿着第一方向滑动移动,由此能够调整带长度。
因此,由于带扣的解锁的操作与调整带长度的操作不同,因此当进行带长度调整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意外解锁导致钟表从手腕脱落。另外,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为解锁而导致的带长度意外被调整。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带长度。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为,所述单元框以能够沿着与所述外板接近的第三方向以及从所述外板分离的第四方向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外板,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三方向转动而与所述外板抵接的状态下,所述滑动板移动到所述卡合位置,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四方向转动而从所述外板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滑动板移动到所述非卡合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转动单元框,能够将滑动板移动到卡合位置及非卡合位置,因而,无需直接使滑动板移动,也无需使滑动板露出到外部,从而能够提高带扣的设计性。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为,所述带扣盖具备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的第一侧壁部以及形成有第二贯通孔的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按钮具备插通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二按钮具备插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第二操作部,如果所述带扣盖向从所述外板分离的方向移动,则借助所述第一操作部及所述第二操作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四方向转动,如果所述带扣盖向接近所述外板的方向移动,则借助所述第一操作部及所述第二操作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三方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如果带扣盖向分离外框的方向移动,则单元框沿着第四方向转动,能够将滑动板移动到非卡合位置。另外,如果将带扣盖推入外框侧,则单元框沿着第三方向转动,能够将滑动板移动到卡合位置。因此,通过抬起或推入带扣盖,能够移动滑动板,因此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带长度的调整作业。另外,仅移动带扣盖即可,由于无需直接移动滑动板或单元框,所以能够用带扣盖覆盖隐藏滑动板、单元框,从而能够提高带扣的设计性。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为,所述按钮单元具备引导框,所述引导框收纳所述第一卡合部件、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和所述弹簧,并且引导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引导框及所述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引导框向所述滑动板侧施力。
根据本发明,将第一卡合部件、第二卡合部件及弹簧收纳于引导框,并且将该引导框配置在单元框内,因此,相比于将各卡合部件或弹簧直接装入单元框的情况,能够提高组装性。另外,施力部件对引导框向滑动板侧施力,因此,相比于对第一卡合部件或第二卡合部件直接施力的情况,能够稳定地施力。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具备倾斜面部,所述倾斜面部随着朝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二带分离的方向而向接近所述滑动板侧的方向倾斜,在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施力,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能够从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脱离的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卡合的位置,在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滑动板当沿着从所述第二带分离的方向进行了滑动移动时,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倾斜面部抵接,由此,将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脱离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各卡合爪的倾斜面部与滑动板抵接,由此,能够将第一卡合部件及第二卡合部件的各卡合爪移动到从各调整用凹部脱离的位置。因此,在滑动板移动到第一带侧时,能够在滑动板位于卡合位置的状态下移动滑动板,从而能够容易地缩短带长度。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为,所述滑动板具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导向槽,所述单元框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导向槽且对所述滑动板的滑动移动进行引导。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滑动板的导向槽配置单元框的引导部,所以能够顺利地引导滑动板,使其相对于单元框滑动移动。
本发明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带扣。
根据本发明的钟表,由于具备上述带扣,所以能够实现上述效果,容易地进行带长度的调整操作,可适用于各种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手表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中折部件处于打开状态的带扣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中的带扣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中折部件处于折叠状态的带扣主体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带扣盖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板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中的按钮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中的卡合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中的引导框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中的单元框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中的施力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板位于非卡合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板位于非卡合位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板位于卡合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板位于卡合位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扣,2…中折部件,4…带扣主体,9…带链节,11…带(第一带),12…带(第二带),20…中板,21…锁定销,23…伞形部,30…外板,31…插通孔,40…带扣盖,42…第一侧壁部,43…第二侧壁部,44…贯通孔(第一贯通孔),45…贯通孔(第二贯通孔),50…滑动板,55…导向槽,56、56A、56B、56C…调整用开口部(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7、57A、57B、57C…调整用开口部(第二调整用开口部),60…按钮单元,61…按钮(第一按钮),62…按钮(第二按钮),70…卡合单元,71…卡合部件(第一卡合部件),72…卡合部件(第二卡合部件),75、76…弹簧,77…引导框,80…单元框,84、85…保持片部,86、87…引导部,90…施力部件,92、93…卡定部,92A、93A…卡定突起,96、97…板簧部,98…插通孔,100…手表(钟表),611…第一操作部,621…第二操作部,710…第一主体部,711…基座部,712…抵接部,712A…弹簧支撑面,713…抵接部,714…第一连结部,714A…弹簧支撑面,715…卡合部(第一卡合部),715A…相对面,716…卡合爪(第一卡合爪),718…倾斜面部,720…第二主体部,721…基座部,722…抵接部,722A…弹簧支撑面,723…抵接部,724…第二连结部,724A…弹簧支撑面,725…卡合部(第二卡合部),725A…相对面,726…卡合爪(第二卡合爪),728…倾斜面部,776、777、778…插通孔,779…凹部,811…插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钟表的手表100具备:外壳10、带11(第一带)及带12(第二带)。在外壳10的6点钟方向与12点钟方向,分别一体地设有表壳头部(gun)10A。带11使用安装销连结到6点钟方向的表壳头部10A,带12使用安装销连结到12点钟方向的表壳头部10A。
带11、12通过未图示的销连结多个带链节9而构成。
而且,各带11、12的开放端部彼此通过图2~4所示的带扣1连接。
图2是中折部件2处于打开状态的带扣1的立体图,图3是带扣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表面侧观察中折部件2处于折叠状态的带扣1的俯视图。此外,在图4中,省略带扣盖40的图示。
进而,图5是带扣盖40的立体图,图6是滑动板50的立体图,图7是按钮单元6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卡合单元7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引导框77的立体图,图10是单元框80的立体图,图11是施力部件90的立体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X轴是沿着第二带12的长边方向的轴。Y轴是沿着第二带12的宽度方向的轴,与X轴垂直。Z轴是与X轴及Y轴垂直的轴。在X轴中,将从带扣主体4朝向第一带11的方向作为X1方向,将从带扣主体4朝向第二带12的方向作为X2方向。在Y轴中,将后述第一按钮61的第一操作部611从带扣盖40突出的方向作为Y1方向,将第二按钮62的第二操作部621从带扣盖40突出的方向作为Y2方向。在Z轴中,将带扣盖40从中折部件2分离的方向作为Z1方向,将带扣盖40靠近中折部件2的方向作为Z2方向。
如图2所示,带扣1具备中折部件2及带扣主体4。
[中折部件的结构]
中折部件2具备中板20及外板30。
中板20的一个端部通过连结销13可转动地连结到带11。中板20的另一个端部通过连结销14可转动地与外板30的一个端部连结。
另外,在中板20上,设有向表面侧突出的锁定销21。锁定销21具备从中板20突出的轴部22、以及轴部22的前端所设置的伞形部23。
在外板30上,形成有供所述锁定销21插通的插通孔31。另外,如后所述,外板30的另一个端部通过连结销15可转动地与带扣主体4的单元框80连结。
[带扣主体的结构]
如图3所示,带扣主体4具备:带扣盖40、滑动板50、及按钮单元60。
[带扣盖的结构]
如图5所示,带扣盖40具备:沿着后述滑动板50的滑动方向(X1方向及X2方向)呈圆弧状弯曲的板状的表面部41;以及从表面部41中的表面侧观察,从与滑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Y1方向及Y2方向)的外边缘向背面侧突出的第一侧壁部42及第二侧壁部43。
在第一侧壁部42及第二侧壁部43上,设有第一贯通孔44及第二贯通孔45以及孔46、47。第一贯通孔44供后述第一按钮61的第一操作部611插通。第二贯通孔45供后述第二按钮62的第二操作部621插通。
孔46、47作为用以拆卸连结销16,当滑动板51的贯通孔52A及53A滑动至对准孔46及47时,可用工具拆卸连结销16,第二带12可同时卸下。
[滑动板的结构]
如图3所示,滑动板50配置在带扣盖40与按钮单元60之间,并且沿着X轴可滑动移动地设置。沿X轴的方向是第二带12的长边方向,由于是滑动板50滑动移动的方向,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也就是X1方向及X2方向为第一方向。
如图6所示,滑动板50具备:板部51;从板部51的Y1方向的外边缘的一部分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52;以及从板部51的Y2方向的外边缘的一部分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53。
在突出部52、53上设有贯通孔52A、53A,与用以连结第二带12(参照图2)的连结销16(参照图2)卡合。
板部51具备在板部5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且沿着滑动方向(Z轴方向)较长地形成的导向槽55。
在板部51上,形成有用于调整带长度的第一调整用凹部即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6、以及第二调整用凹部即第二调整用开口部57。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6在导向槽55的Y1方向侧沿着X轴形成,具备3个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6A、56B、56C。第二调整用开口部57在导向槽55的Y2方向侧沿着X轴形成,具备3个第二调整用开口部57A、57B、57C。因此,导向槽55在Y轴方向上,形成在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6与第二调整用开口部57之间。
如图3、4所示,后述按钮单元60的第一卡合爪716与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6卡合,第二卡合爪726与第二调整用开口部57卡合。
另外,关于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6及第二调整用开口部57,其在Y轴方向的开口尺寸大于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爪726在Y轴方向的宽度尺寸,并且如后所述设定为以下尺寸:当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通过第一按钮61及第二按钮62的操作而沿着Y轴方向移动时,能够容许伴随该移动的第一卡合爪716及第二卡合爪726在Y轴方向的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整用凹部及第二调整用凹部由贯通滑动板50的第一调整用开口部56、第二调整用开口部57构成,但是也可以由不贯通滑动板50、而是在滑动板50的背面开口且在表面侧不开口的凹部构成,只要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爪726是可卡合的形状即可。
[按钮单元的结构]
如图7所示,按钮单元60具备:第一按钮61、第二按钮62、卡合单元70、单元框80及施力部件90。
[按钮的结构]
第一按钮61及第二按钮62沿着Y轴可移动地配置于单元框80。
第一按钮61具备:底板610;从底板610向Y1方向突设的第一操作部611;以及从底板610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向Y2方向突出的一对引导臂612。第一操作部611被插通于带扣盖40的第一贯通孔44,向带扣盖40的外侧突出。
第二按钮62具备:底板620;从底板620向Y2方向突设的第二操作部621;以及从底板620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向Y1方向突出的一对引导臂622。第二操作部621被插通于带扣盖40的第二贯通孔45,向带扣盖40的外侧突出。
[卡合单元的结构]
卡合单元70具备: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弹簧75、76及引导框77。
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沿着Y轴方向可移动地配置于引导框77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也就是Y1方向及Y2方向为第二方向。
弹簧75及弹簧76在引导框77内,配置于第一卡合部件71与第二卡合部件72之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对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施力。具体而言,向Y1方向对第一卡合部件71施力,向Y2方向对第二卡合部件72施力。
如图3所示,第一卡合部件71的Y1方向的前端部从引导框77突出,设为可与底板610抵接。第二卡合部件72的Y2方向的前端部从引导框77突出,设为可与底板620抵接。
因此,如果用户向Y2方向推入第一按钮61,向Y1方向推入第二按钮62,则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压缩弹簧75、76,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即,第一卡合部件71向Y2方向移动,第二卡合部件72向Y1方向移动。
[第一卡合部件及第二卡合部件的结构]
如图8所示,第一卡合部件71具备:第一主体部710、第一卡合部715、以及连结第一主体部710及第一卡合部715的第一连结部714。
第一主体部710具备:基座部711;从基座部711的X1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突出的抵接部712;从基座部711的X2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突出的抵接部713;以及从基座部711向Z1方向突出的第一卡合爪716。
第一连结部714从基座部711的X2方向的端部向Y2方向延伸。第一卡合部715从第一连结部714的Y2方向的前端部向X1方向突出设置。
如图8所示,第二卡合部件72由与第一卡合部件71相同的部件构成。因此,第二卡合部件72与第一卡合部件71同样地,具备:第二主体部720、第二卡合部725、以及连结第二主体部720及第二卡合部725的第二连结部724。
第二主体部720具备:基座部721;从基座部721的X2方向的端向Y2方向突出的抵接部722;从基座部721的X1方向的端部向Y2方向突出的抵接部723;以及从基座部721向Z1方向突出的第二卡合爪726。
第二连结部724从基座部721的X1方向的端部向Y1方向延伸。第二卡合部725从第二连结部724的Y1方向的前端部向X2方向突出设置。
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爪726具备:平面部717、727;倾斜面部718、728;以及卡合面部719、729。
平面部717、727是比基座部711、721高,且与基座部711、721的上表面(滑动板50侧的面)平行的面。倾斜面部718、728从平面部717、727连续形成,朝向X1方向并向上(Z1方向)倾斜。卡合面部719、729从倾斜面部718、728的上端面沿着Z2方向连续至基座部711、721的上表面。
在抵接部712、722、及第一连结部714、第二连结部724上,设有彼此相对的弹簧支撑面712A、722A、及弹簧支撑面714A、724A。
而且,如图7所示,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以如下方式组合:第一卡合部715配置于第二主体部720及第二卡合部725之间,第二卡合部725配置于第一主体部710及第一卡合部715之间。接着,在弹簧支撑面712A及弹簧支撑面724A之间配置弹簧75,在弹簧支撑面722A及弹簧支撑面714A之间配置弹簧76。
第一卡合部件71的第一卡合部715的X1方向的端面与第二卡合部件72的第二连结部724接触,第二卡合部件72的第二卡合部725的X2方向的端面与第一卡合部件71的第一连结部714接触。
进而,在第一卡合部715及第二卡合部725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相对面715A、725A。关于相对面715A、725A,其上半部分是与Y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下半部分是随着朝向Z2方向而沿着彼此分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弹簧75及弹簧76是一般的螺旋弹簧,如图7所示,将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即,弹簧75、76向Y1方向对第一卡合部件71施力,向Y2方向对第二卡合部件72施力。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卡合部715及第二卡合部725会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此时,只需在相对面715A、725A之间配置有锁定销21,则第一卡合部715及第二卡合部725可设为与锁定销21卡合。
另外,用户按下第一按钮61的第一操作部611及第二按钮62的第二操作部621之后,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在Y轴方向上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第一卡合部715及第二卡合部725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此时,在第一卡合部715及第二卡合部725与锁定销21卡合的情况下,由于相对面715A、725A从锁定销21分离,因而可解除与锁定销21的卡合。
[引导框的结构]
如图9所示,引导框77形成为在Y1方向及Y2方向具备开口的筒状,具备:底面部771;侧面部772、773;及表面部774、775。
底面部771形成为矩形,形成有供锁定销21插通的插通孔776、以及供后述施力部件90的卡定部92、93插通的插通孔777、778。
侧面部772、773从底面部771的X1方向及X2方向的外边缘向表面侧突出而形成。
表面部774、775从侧面部772、773的前端向X2方向及X1方向延伸。表面部774与表面部775的间隔设为大于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爪726在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另外,在表面部774及表面部775,形成与插通孔776配合形成的凹部779。
如图3所示,将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从引导框77的侧面开口插入时,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爪726构成为从表面部774及表面部775之间的间隙向引导框77的表面侧突出。
引导框77的侧面部772、773将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沿着Y轴方向可移动地引导。引导框77的底面部771及表面部774、775限制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相对于引导框77在Z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引导框77仅可以将第一卡合部件71及第二卡合部件72沿着Y轴方向可移动地引导。
[单元框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单元框80形成为在Y1方向及Y2方向具备开口的筒状,具备:底面部81;侧面部82、83;保持片部84、85;引导部86、87;及连结片部88。
底面部81形成为矩形,形成有供锁定销21插通的插通孔811。
侧面部82、83从底面部81的X1方向及X2方向的外边缘向表面侧突出而形成。
保持片部84、85在Y轴方向上隔着引导部86、87成对地设置,将侧面部82、83的上端侧向X2方向及X1方向弯折而形成。保持片部84、85的延伸尺寸设定为,可在保持片部84与保持片部85之间配置引导框77的尺寸。另外,设为在底面部81与保持片部84之间或者在底面部81与保持片部85之间,配置第一按钮61、第二按钮62的引导臂612、622,可以将按钮61、62向Y轴方向引导。
引导部86、87设置在侧面部82、83的Y轴方向的中间部,具备:保持片部861、871;竖起片部862、872;以及盖部863、873。
保持片部861、871以与保持片部84、85相同的高度位置及延伸尺寸而形成。
竖起片部862、872从保持片部861、871的前端向Z1方向延伸。因此,在保持片部861及竖起片部862与保持片部871及竖起片部872之间,与保持片部84及保持片部85之间同样地,设为可配置引导框77。
盖部863、873从竖起片部862、872的上端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另外,在盖部863、873上形成有插通凹部864、874,通过这些插通凹部864、874,形成为与插通孔811相对应的插通孔。盖部863、873与引导框77的上表面抵接,限制由施力部件90向Z1方向施力的引导框77向Z1方向的移动。另外,盖部863、873的Y轴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滑动板50的导向槽55的Y轴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由此,盖部863、873被插入导向槽55内对导向槽55进行导向,引导滑动板50在X轴方向的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863、873的前端彼此抵接,但是盖部863、873的前端也可以彼此分离,只要与引导框77的上表面抵接限制移动,且能够引导滑动板50的移动即可。
[施力部件的结构]
如图11所示,施力部件90具备:板主体91;卡定部92、93;支撑部94、95;板簧部96、97;以及插通孔98。
板主体91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的大致平板状的板。
卡定部92、93从板主体91切折且向Z1方向突出,其上端向板主体91的外侧(Y1方向、Y2方向)弯折形成为卡定突起92A、93A。卡定部92、93插入引导框77的插通孔777、778,卡定突起92A、93A卡入插通孔777、778。
支撑部94、95从板主体91的表面稍微突出设置,当引导框77相对于施力部件90沿Z2方向相对移动时,与引导框77的下表面抵接限制Z2方向的移动。
板簧部96隔着支撑部94成对设置,板簧部97隔着支撑部95成对设置。
各板簧部96、97构成为从板主体91向斜上方切折,可与引导框77的底面部771的下表面抵接。
插通孔98与单元框80的插通孔811相对应,形成于板主体91的平面中心位置。即,插通孔98以与插通孔811相同的形状,且比插通孔811大一圈的尺寸而形成。
[带扣主体的组装顺序]
接着,参照图7,对带扣主体4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引导框77内装入卡合部件71、72及弹簧75、76,进而,将施力部件90的卡定部92、93插入引导框77的插通孔777、778。此时,卡合部件71、72通过弹簧75、76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由于卡合部715、725相互抵接,因而不会相互脱离。
另外,在引导框77内,由于在从插通孔777、778突出的卡定部92、93之间配置卡合部件71、72,因而也能够防止卡合部件71、72从引导框77脱离。
进而,引导框77通过板簧部96、97向从施力部件90分离的方向施力,由于卡定突起92A、93A与插通孔777、778的周围的底面部771抵接,因而也能够防止卡合单元70的引导框77从施力部件90脱落。
因此,能够将由卡合部件71、72、弹簧75、76及引导框77构成的卡合单元70与施力部件90组合成一体。
接着,将一体的卡合单元70及施力部件90插入单元框80内。另外,将按钮61、62插入单元框80内。此外,按钮61、62可以与卡合单元70及施力部件90同时插入单元框80内,或者也可以在将卡合单元70及施力部件90插入单元框80内之后再插入。
接着,使用连结销15,将单元框80的连结片部88与外板30连结。此外,也可以先将单元框80连接到外板30,然后将卡合单元70、施力部件90、按钮61、62等放置到单元框80内。
接着,将滑动板50放置到带扣主体4的上表面。此时,将单元框80的引导部86、87配置于滑动板50的导向槽55,将卡合爪716、726配置于调整用开口部56、57的任一开口。
接着,一边将按钮61、62推入单元框80内,一边将带扣盖40从滑动板50的上方装入单元框80。将带扣盖40从带扣盖40的贯通孔44、45推入到按钮61、62的第一操作部611、第二操作部621突出的位置,由此带扣主体4的组装完毕。
[手表的佩戴及取下方法]
接着,说明将手表100佩戴到用户手腕的方法。
如图2所示,在带扣1的锁定解除的状态下,将带11、12穿过手腕,将外板30向中板20侧折叠。由此,中板20的锁定销21穿过单元框80的插通孔811、施力部件90的插通孔98、及引导框77的插通孔776,插通于第一卡合部715、第二卡合部725的相对面715A、725A之间。锁定销21的上端形成为圆锥台形状的伞形部23,伞形部23的上底的直径小于伞形部23的下底的直径。另外,所述相对面715A、725A的下侧设为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且,各倾斜面的下端间的尺寸设为大于伞形部23的上底的直径,各倾斜面的上端间的尺寸设为大于伞形部23的下底的直径。因此,如果伞形部23插入相对面715A、725A之间,则伞形部23的侧面与相对面715A、725A的倾斜面抵接,扩宽相对面715A、725A。进而,如果将带扣主体4向中板20侧推入,则锁定销21的伞形部23从相对面715A、725A脱离,在相对面715A、725A之间配置轴部22。因此,被伞形部23扩宽的相对面715A、725A,通过弹簧75、76的施力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卡合部715及第二卡合部725的相对面715A、725A与锁定销21的轴部22接触,锁定销21的伞形部23与卡合部715、725的表面抵接并卡合。这样,能够将手表100佩戴到手腕上。
接着,说明从手腕取下手表100的方法。
在取下手表100时,按压第一按钮61及第二按钮62,在使卡合部715、725的相对面715A、725A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打开被折叠的中板20及外板30。由此,锁定销21的伞形部23穿过卡合部715、725的相对面715A、725A之间,从带扣主体4的插通孔776、98、811拔出。这样,能够将手表100从手腕取下。
[带长度的调整方法]
接着,对调整带长度的方法进行说明。作为调整带长度的方法,存在可延长或缩短带长度的第一调整方法、以及仅可缩短带长度的第二调整方法。
[第一调整方法]
参照图12~15对第一调整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2~15中,为了使滑动板50露出,省略带扣盖40。
第一调整方法是,首先将手表设置为佩戴状态,带扣盖40从分离外板30的方向(Z1方向)抬起。如果用户用手指捏住带扣盖40,以分离外板30的方式向Z1方向抬起,则如图12所示,由于按钮61、62的第一操作部611、第二操作部621插通带扣盖40的第一贯通孔44、第二贯通孔45,因此,以连结单元框80与外板30的连结销15为旋转中心,带扣主体4也向分离外板30的第四方向(R1方向)旋转。
单元框80向分离外板30的方向旋转后,由于单元框80的保持片部85与滑动板50的下表面抵接,因此,滑动板50也与单元框80的旋转联动,向分离外板30的Z1方向移动。
如图13所示,在按钮单元60中,由于卡合部715、725与锁定销21卡合并且通过板簧部96、97向上方施力,因而卡合部715、725维持在与锁定销21的伞形部23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由此,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爪726的高度位置也几乎不变。因此,滑动板50向Z1方向移动后,滑动板50的调整用开口部56、57从卡合部715、725脱离,滑动板50形成为可向X1方向及X2方向这两个方向移动的状态。因此,只要将滑动板50所连结的带12向带11侧(X1方向侧)推入,即可缩短带长度,只要将带12向相反方向(X2方向)拉出,即可延长带长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卡合爪716、726所卡合的调整用开口部56、57,由于分别设有3个调整用开口部56A~56C、57A~57C,因而能够分三级调整带长度。
在带长度调整后,向外板30侧按下带扣盖40后,如图14及图15所示,单元框80向接近外板30的第三方向(R2方向)转动,与外板30抵接,带扣主体4的卡合爪716、726与滑动板50的调整用开口部56、57卡合。
在卡合爪716、726与调整用开口部56、57卡合的状态下,由于卡合面部719、729与调整用开口部56、57抵接,因而,滑动板50无法向X2方向移动,也就是无法延长带长度。例如,在图14、15中,由于卡合爪716、726与调整用开口部56A、57A卡合,因而滑动板50不能向X2方向移动。
根据图14、15的状态,在延长带长度时,只需再次抬起带扣盖40,从调整用开口部56、57取出卡合爪716、726,将带12向分离带11的方向拉出,向滑动板50X2方向移动即可。
[第二调整方法]
第二调整方法只能缩短带长度,无需抬起带扣盖40。即,采用如下结构:卡合爪716、726的倾斜面部718、728朝向X1方向并向上方倾斜,并且卡合单元70通过板簧部96、97向上方施力。
例如,在卡合爪716、726与调整用开口部56C、57C卡合的状态下,滑动板50向X1方向移动后,滑动板50的调整用开口部56C、57C的带12侧的面与倾斜面部718、728抵接。因此,伴随滑动板50的移动,卡合爪716、726向Z2方向被按压,卡合单元70向施力部件90侧被按压。因此,卡合爪716、726从调整用开口部56C、57C脱离。滑动板50进一步向X1方向移动,卡合爪716、726到达下一个调整用开口部56B、57B的位置后,卡合单元70通过施力部件90的板簧部96、97向Z1方向移动,卡合爪716、726与调整用开口部56B、57B卡合。由此,能够将带长度缩短一级。
进而,滑动板50向X1方向移动后,通过同样的动作,卡合爪716、726与调整用开口部56A、57A卡合,能够将带长度进一步缩短。
因此,根据第二调整方法,无需抬起带扣盖40,即可缩短带长度。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解除带扣1的锁定时,对按钮61、62进行操作,相对于此,在调整带长度时,抬起带扣盖40使滑动板50移动。因此,在调整带长度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意外解锁而导致钟表从手腕脱落。另外,能够可靠地防止为了解除锁定而导致的带长度意外被调整。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带长度。
进而,不是解锁时操作的按钮61、62,而是抬起带扣盖40来调整带长度,由此用户容易理解调整带长度的操作,这一点也可以容易地操作。
在抬起带扣盖40时,通过锁定带扣1的锁定销21以及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限制卡合单元70的移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将滑动板50的调整用开口部56、57与卡合爪716、726分开,并且由于部分兼作锁定带扣1的机构,从而能够抑制元件数的增加,实现带扣主体4的小型化及降低成本。
由于将施力部件90装入单元框80内,对卡合单元70施力,因而在带扣1锁定的状态下,能够维持卡合单元70的卡合部715、725与锁定销21的伞形部23抵接的状态。即,抬起带扣盖40,单元框80也借助第一操作部611、第二操作部621向R1方向转动时,板簧部96、97变形,由此能够使单元框80相对于卡合单元70相对移动。由此,能够通过单元框80移动滑动板50,由于卡合单元70的位置可以通过锁定销21机械设定,滑动板50的位置通过单元框80机械设定,由此在抬起带扣盖40时,能够将卡合爪716、726可靠地从调整用开口部56、57移出。因此,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调整带长度。
作为调整带长度的方法,除了抬起带扣盖40进行的第一调整方法以外,实现了不抬起带扣盖40而是将滑动板50向X1方向移动的第二调整方法,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缩短调整带长度。因此,用户在将带长度设定为最长的状态下,锁定带扣1并在手腕佩戴手表100,然后通过将带12向X1方向推入,能够缩短带长度,容易地调整为适当的长度。
由于在引导框77内装入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弹簧75、76形成卡合单元70,因而相比于不设置引导框77,而是在单元框80内直接装入第一卡合部件71或第二卡合部件72的情况,能够容易地组装按钮单元60。
进而,相比于通过施力部件90对第一卡合部件71或第二卡合部件72直接施力的情况,由于能够借助引导框77作为卡合单元70施力,因此能够稳定地对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施力,卡合爪716、726也能够稳定地设定在相同的高度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收纳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弹簧75、76的引导框77,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引导框77,而是将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弹簧75、76直接装入单元框80内。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卡合爪716、第二卡合爪726设置了倾斜面部718、728,但是也可以没有倾斜面部718、728。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法执行所述第二调整方法,因而在调整带长度时,必须抬起带扣盖40,将滑动板50从卡合位置移动到非卡合位置。因此,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优选为设置倾斜面部718、728。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按钮61、第二按钮62与第一卡合部件71、第二卡合部件72分开构成,但是也可以一体构成。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构成为相对于单元框80或带扣盖40,第一按钮61、第二按钮62能够相对地移动。
因此,只需构成为能够将带扣盖40与单元框80分开联动移动,或者能够直接移动单元框80或滑动板50即可。例如,也可以设置可插入滑动板50的间隙,通过螺纹紧固等相对于单元框80固定带扣盖40。
本发明的带扣1不限于表带,例如也可以用于手镯或项链等的饰品带。

Claims (7)

1.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连结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带扣具备:
中板,连结于所述第一带且设有锁定销;
外板,连结于所述中板;以及
带扣主体,
所述带扣主体具备:
按钮单元;
带扣盖,安装于所述按钮单元;以及
滑动板,连结于所述第二带且配置在所述按钮单元与所述带扣盖之间,所述滑动板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按钮单元,沿着作为所述第二带的长边方向的第一方向滑动移动,
所述按钮单元具备:
单元框,连结于所述外板且具备供所述锁定销插通的插通孔;
第一卡合部件及第二卡合部件,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并设置成能够沿着作为所述第二带的宽度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
弹簧,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并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彼此分离的方向对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施力;
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并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接近所述滑动板的方向对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施力;
第一按钮,设置成能够将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向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侧移动;以及
第二按钮,设置成能够将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侧移动,
所述滑动板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的第一调整用凹部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的第二调整用凹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具备与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卡合的第一卡合爪,
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具备与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卡合的第二卡合爪,
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为,在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与所述锁定销卡合,在向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时解除与所述锁定销的卡合,
所述滑动板构成为能够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卡合位置是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卡合的位置,
所述非卡合位置是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锁定销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脱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框以能够沿着与所述外板接近的第三方向以及从所述外板分离的第四方向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外板,
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三方向转动而与所述外板抵接的状态下,所述滑动板移动到所述卡合位置,
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四方向转动而从所述外板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滑动板移动到所述非卡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盖具备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的第一侧壁部以及形成有第二贯通孔的第二侧壁部,
所述第一按钮具备插通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第一操作部,
所述第二按钮具备插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第二操作部,
如果将所述带扣盖向从所述外板分离的方向移动,则借助所述第一操作部及所述第二操作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四方向转动,
如果将所述带扣盖向接近所述外板的方向移动,则借助所述第一操作部及所述第二操作部,所述单元框沿着所述第三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单元具备引导框,所述引导框收纳所述第一卡合部件、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和所述弹簧,并且引导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引导框及所述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单元框内,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滑动板侧对所述引导框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具备倾斜面部,所述倾斜面部随着朝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二带分离的方向而向接近所述滑动板侧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施力,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能够从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脱离的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卡合的位置,
在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滑动板当沿着从所述第二带分离的方向进行了滑动移动时,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倾斜面部抵接,由此,将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一卡合爪及所述第二卡合爪与所述第一调整用凹部及所述第二调整用凹部脱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板具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导向槽,
所述单元框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导向槽且对所述滑动板的滑动移动进行引导。
7.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
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
CN201810031097.0A 2018-01-12 2018-01-12 带扣及钟表 Active CN110025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1097.0A CN110025098B (zh) 2018-01-12 2018-01-12 带扣及钟表
JP2018066513A JP7073852B2 (ja) 2018-01-12 2018-03-30 中留および時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1097.0A CN110025098B (zh) 2018-01-12 2018-01-12 带扣及钟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5098A true CN110025098A (zh) 2019-07-19
CN110025098B CN110025098B (zh) 2022-09-23

Family

ID=6723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1097.0A Active CN110025098B (zh) 2018-01-12 2018-01-12 带扣及钟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73852B2 (zh)
CN (1) CN11002509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5606A (ja) * 2001-04-27 2002-11-12 Citizen Watch Co Ltd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JP2005270248A (ja) * 2004-03-24 2005-10-06 Citizen Watch Co Ltd 帯状装身具およびその中留
CN101077241A (zh) * 2006-05-25 2007-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扣、带状配件以及钟表
CN103222711A (zh) * 2013-04-27 2013-07-31 裘里斯杨 表带调节装置及手表
CN203828198U (zh) * 2014-03-13 2014-09-17 裘里斯杨 带扣以及长度可调的带状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2413Y2 (ja) * 1991-02-26 1998-10-08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三ッ折れ中留の長さ調整構造
JP2007330289A (ja) * 2006-06-12 2007-12-27 Seiko Epson Corp 中留、帯状装身具及び時計
EP1908366B1 (fr) * 2006-10-06 2009-06-17 Rolex Sa Fermoir de bracelet
JP6554924B2 (ja) * 2015-06-10 2019-08-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中留及び腕時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5606A (ja) * 2001-04-27 2002-11-12 Citizen Watch Co Ltd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JP2005270248A (ja) * 2004-03-24 2005-10-06 Citizen Watch Co Ltd 帯状装身具およびその中留
CN101077241A (zh) * 2006-05-25 2007-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扣、带状配件以及钟表
CN103222711A (zh) * 2013-04-27 2013-07-31 裘里斯杨 表带调节装置及手表
CN203828198U (zh) * 2014-03-13 2014-09-17 裘里斯杨 带扣以及长度可调的带状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2745A (ja) 2019-07-25
JP7073852B2 (ja) 2022-05-24
CN110025098B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4309B2 (ja) 中留、時計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US10327520B1 (en) Attachment system for watchband
JP4232792B2 (ja) 中留
JP4946178B2 (ja) 中留、帯状装身具及び時計
WO2005111744A2 (en) Watch strap and fastening mechanism for a watch strap
CN106063620A (zh) 链扣钩
EP1980171B1 (en) Clasp, band with a clasp, portable device, timepiece, and accessory
CN109077394B (zh) 带扣以及钟表
CN110025098A (zh) 带扣及钟表
TW201511707A (zh) 用於珠寶或腕錶之扣件
JP5215646B2 (ja)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US11730240B2 (en) Buckle and timepiece
CN110769716B (zh) 具有调节手链长度的装置的手链扣环
CN110279203A (zh) 带扣及钟表
CN212036336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115245230A (zh) 腕带扣钩
KR20190134292A (ko) 초기 걸림기능이 내재된 장신구의 연결구조
CN212590727U (zh) 一种具有开合功能的首饰链扣
JP3604646B2 (ja)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CN100584239C (zh) 锁扣和铰接装置、表以及相关方法
CN116530760A (zh) 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US12016438B2 (en) Buckle and timepiece
JP3710882B2 (ja)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JP3621491B2 (ja)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CN113243632B (zh) 钟表用搭扣构造、钟表用表带和钟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