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8831B - 上肢抬高垫 - Google Patents

上肢抬高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8831B
CN109998831B CN201910374290.9A CN201910374290A CN109998831B CN 109998831 B CN109998831 B CN 109998831B CN 201910374290 A CN201910374290 A CN 201910374290A CN 109998831 B CN109998831 B CN 109998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unit
adjusting
unit
units
upper l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42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8831A (zh
Inventor
乔建红
邹振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anfosh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103742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8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8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8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8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8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37Restraining devices for the body or for body parts, e.g. slings; Restraining shirts
    • A61F5/3761Restraining devices for the body or for body parts, e.g. slings; Restraining shirts for attaching the limbs to other obj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6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7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the lim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肢抬高垫,包括:枕部,该枕部具备前后方向的U型槽,以用于约束患者小臂;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为医用PE制备的囊袋,且该囊袋在充气状态下于从前至后方向上高度逐渐增大;调节单元不少于三个,且不多于五个,在高度方向上依次叠置并固定连接,相邻调节单元间连通;位于最上面的调节单元支撑所述枕部并固定连接;以及充气管,该充气管与一调节单元连通,且该充气管的充气端配装有球针阀。依据本发明的上肢抬高垫成本相对较低,且使用效果相对较好的上肢抬高垫,满足医用耗材的基本要求,而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上肢抬高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肢抬高垫,上肢抬高垫通常被简称为上肢垫。
背景技术
上肢抬高垫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第一类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其管理相对较松,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2014年6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缺少必要的审查,因此,作为第一类医疗器械的上肢抬高垫种类繁多,样式也多种多样,命名也都没有规范的约束。
另需注意的是,上肢抬高垫属于医用耗材,这也限制了许多的呈现在例如专利文献中的方案,因其结构复杂,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其价格较为昂贵,不符合医用耗材成本相对低廉的基本要求,实质并无推广应用价值。
图1所示为最常见的一种上肢抬高垫,其整体上是一个底面大致呈直角三角形样式的三棱体结构,斜边所对应的斜侧面即为支撑面,用于支撑患者小臂。图上所示的U型槽2,用于约束小臂,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在一些实现中,斜侧面为平面,在此条件下,需要在斜侧面或者两个底面上设束带,以绑扎小臂,以进行固定。
图1所示的上肢抬高垫,例如安平县永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该类上肢抬高垫,其本体1具有迪卡透气棉/皮革面料,内芯采用高密度海绵。内芯即填充在面料所制袋状物的填充物,而高密度海绵则是指密度大于等于45kg/m3的海绵,这种海绵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不容易发生变形,但由于自身有一定的柔性,使得其触感较好。
图1所示的上肢抬高垫之所以应用最为广泛,并不是说其使用效果最佳,而是其符合耗材成本较低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尽管上肢抬高垫可以定制,但作为患者并不能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上肢抬高垫,换言之,并不知道抬高到什么程度适合自己。尤其是,定制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因此,图1所示的斜侧面基本固定的上肢抬高垫会面临着不同患者使用基本相同的上肢抬高垫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101627946A公开了一种医用可调式上肢抬高康复支架,其基本结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下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固定座上壁固定连接有垂直杆,垂直杆包括上段和下段;下段固定连接有水平杆,水平杆包括近段和远段;下段活动连接有斜杆,斜杆包括斜上段和斜下段;近段与上段之间铰接有上臂伸缩板,上臂伸缩板包括上臂近侧板和上臂远侧板,上臂近侧板与近段相铰接,上臂远侧板与上段相铰接;上段与斜上段之间铰接有前臂伸缩板,前臂伸缩板包括前臂近侧板和前臂远侧板,前臂近侧板近端与上段相铰接,前臂近侧板远端与斜上段相铰接。从其基本结构就可以看出,其包含了较多的机械结构件,存在着多处的铰接结构和机械可调结构,结构极其复杂,成本应该非常高昂,做耗材使用显然不合适。当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倒是符合了医用器材友好型的发展方向。
中国专利文献CN205234832U则公开了一种兼顾医用耗材低成本,且支撑高度可调的上肢抬高调节装置,其包括底板和上肢支撑板,其中:底板和上肢支撑板一端铰接,底板和上肢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充气气囊,上肢支撑板上表面中部沿上肢延展方向设置有一凹槽,上肢能放入凹槽中,充气气囊上部延伸至凹槽两侧,凹槽的底部和侧壁均为柔性材料制作,且凹槽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多处柔性凸起,充气气囊充气时,充气气囊将上肢支撑板未与底板铰接的一端顶起,从而可以调节上肢抬高装置的支撑高度。
稍有生活常识的人们就知晓,气囊的支撑稳定性较差,在于空气的流动性比较强,如果所承受力的作用方向稍微发生变化,气囊内的空气就会往一侧积聚,而使支撑发生偏斜,而对于患者而言,尤其是危重患者,其活动可能是无意识的,使用单一的气囊很难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相对而言,机械式的抬高装置稳定性比较好,如前述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1627946A,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7745288U,其相对于前者在结构上相对简单一些,具体是其所公开上肢抬高运动康复仪包括底座、滑槽、软垫、定时闹钟、电机、转轴、齿轮、导向槽、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吃条板、万向球头等众多的机械构件或电气元件,整体上也偏复杂,成本不可避免的会比较高。但由于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因而仍然具备一定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由于上肢抬高垫属于耗材,原则上应该具有较低的成本,但较低成本所实现的上肢抬高垫多应用效果不佳,为克服成本与应用效果的互斥关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且使用效果相对较好的上肢抬高垫,满足医用耗材的基本要求,而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肢抬高垫,包括:
枕部,该枕部具备前后方向的U型槽,以用于约束患者小臂;
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为医用PE制备的囊袋,且该囊袋在充气状态下于从前至后方向上高度逐渐增大;调节单元不少于三个,且不多于五个,在高度方向上依次叠置并固定连接,相邻调节单元间连通;位于最上面的调节单元支撑所述枕部并固定连接;以及
充气管,该充气管与一调节单元连通,且该充气管的充气端配装有球针阀。
上述上肢抬高垫,可选地,调节单元为左右对称结构而适配有左单元和右单元;
左单元与右单元间通过前后方向的封隔带隔离。
可选地,封隔带的宽度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30mm。
可选地,左单元的左侧面、右单元的右侧面,以及左右单元的后侧面均具有预折痕;
相应侧面在调节单元完全张开时关于该侧面上的预折痕对称;
在调节单元完全张开时,所述左侧面及所述右侧面大致呈等腰三角形结构。
可选地,用于相邻调节单元间连通的结构为相邻左单元间及相邻右单元间对位设置的连通孔;
相应地,连通孔位于调节单元的后部,环绕连通孔形成环粘区;
在调节单元的前部则形成有前粘接区;
相邻调节单元间通过所述环粘区及前粘接区粘接。
可选地,调节单元为奇数个时,充气管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调节单元在调节单元的后侧连通;
调节单元为偶数个时,充气管与正中间的一对调节单元中位于下侧的调节单元连通,并与下侧的该调节单元的后侧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一刚性的垫板,该垫板用于垫持位于最下面的调节单元而与该最下面的调节单元间固定连接。
可选地,枕部在前端具有给定厚度,该枕部的前端上部形成轴线水平的柱面部;
垫板的前端形成有柔性的支肘部,支肘部的后侧与柱面部前侧配合而形成有让位弧槽;
支肘部的支撑面与U型槽的前端顺接。
可选地,还包括一左右两端相应连接在枕部后端左右侧的握力球;
该握力球为轴线水平的柱面握力球,柱面上设有指槽。
可选地,在U型槽内或外的两侧设有用于约束患者腕部或手指的扎带或粘扣带。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一组多个的调节单元基于充放气来调节上肢抬高垫的抬高程度,而调节单元在上下方向上叠置,独立的空气囊袋相对扁平,受自身袋体的约束,不会在局部张大太多,整体的稳定性容易保证。调节单元采用医用PE制作,整体成本不高,满足耗材的特征。而充气管则采用相对简约的球针阀进行充气,适配球针及充气筒,则可以进行充放气,以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需要。由于其整体成本低,满足医药耗材的需要,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一种上肢抬高垫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上肢抬高垫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上肢抬高垫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上肢抬高垫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调节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调节单元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垫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握力球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充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U型槽,3.粘扣带,4.握力球,5.充气管,6.调节单元,7.垫板,8.柱面部。
41.连接体,42.球体,43.管腔,44.拇指槽,45.指槽。
51.支管,52.干管,43.导入孔,54.胶塞。
61.封隔带,62.后折痕,63.连通孔,64.环粘区,65.前粘接区,66.封接带,67.囊体,68.侧折痕,69.左侧面。
71.板体,72.让位弧槽,73.支肘块,74.弧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一般而言,U型槽2的前部是指适配患者肘部所在的一端端部,后部则适配患者手所在的一端端部,图中可见的较浅的一端为U型槽2的前端,较深的一端为U型槽2的后端,前后是上肢抬高垫的最基本参考系。前后方向也是上肢抬高垫的长度方向。
适配前后,在水平面内,垂直于前后即为左右,也用于表示上肢抬高垫的宽度。
上肢抬高垫的目的在于使患者的手臂抬高到一定高度,防止水肿,也可防止危重患者拔管。该一定高度由医生来确定,也需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因此,由于患者不同,高度可调的上肢抬高垫应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此外,关于前述的一定高度,在医学领域大致是一个范围,一般使患者小臂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处于9度~38度之间,是医生根据患者所确定的角度,对于固定设置的上肢抬高垫,一般直接将其设置为25度左右。
虽然上肢抬高垫用于支撑上肢,实质是小臂,但其所承受的力度并不大,一般从几公斤到十几公斤(并非小臂及手的重量,实质肘部承力较大,手臂及手只有部分重量直接落在U型槽2内),因此,对调节单元6的抗失效能力要求并不高。对于图2中所示的调节单元6,其是采用医用PE(Polyethylene,聚乙烯)制作的囊袋,所采用PE膜优选厚度10~19丝(1毫米=100丝,这里的丝为忽米)的PE膜,考虑到某些患者体型较大,可以采用厚度为20丝以上的特厚PE膜。
PE膜的特点之一是热塑性,其基于PE膜的成袋工艺可以采用热封工艺,如图5中所示的结构,图中所示的封隔带61和封接带66可以适配热封刀的形状热封而成。
另外,关于PE膜之间的粘接,可以不使用任何的胶粘剂,而是基于热粘接实现相互间的粘接。PE膜的热封也好,热粘接也罢,所形成的例如封接带61处的粘接强度,并不比PE膜本体强度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采用热粘接方式,需要在封接带66未成型前进行,以利于热封刀工作头向袋内的探入。
关于调节单元6,如前所述,是医用PE制备的囊袋结构,囊袋的结构可以由形成囊袋的侧面所确定,图5所示为理想状态,图中囊袋的囊体67由两个较小的单元构成,两个较小的单元的排列方向为横向,也就是上肢抬高垫的宽度方向。
PE囊袋的特点是,其一个侧面的中部在受压后相对于边缘部分较突出,突出的高度受其本体面积、厚度,以及周缘的约束能力及袋内压强影响。如所使用PE膜的厚度越大,这种突出就越不明显。再如袋内压强,袋内压强越大,突出越明显。
多个调节单元6依次层叠条件下,囊袋上下两个壁面除了受前段述及的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上下调节单元6的挤压,更容易保证其接近图5所示的理想状态,这是独立的囊袋所无法实现的。
层叠的调节单元6间的气体流动性相对较差,并且其形体的保持还受调节单元6各个壁间的牵拉,不容易产生向某一个方向偏斜的问题,而相对于单个囊袋具有更好的受压稳定性。
图2所示含有四个调节单元6,依次层叠,在图5中,其大致是一个上下对称结构,封接带66处最薄,层叠之下,大致呈一个弧形体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倾斜的支撑结构。
如前所述,上肢抬高垫的支撑高度范围是确定的,因此,单个调节单元6在所使用数量确定的条件下,其最大支撑高度也是确定的。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上肢抬高垫也区分适用人群不同而可以提供不同的规格,并且某些厂家还可以根据用户形体进行定制,尤其是结构相对简单的由高密度海绵支座的上肢抬高垫,这类抬高垫,可以直接根据患者形体进行下料。而对于背景技术中述及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627946A所公开的上肢抬高装置,因其调节建立在纯机械结构条件下,适应性较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提供几种尺寸规格的调节单元6,所层叠的调节单元6的数量尽可能控制在六个以下,以降低制备难度。
调节单元6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无法起到整体结构稳定性的目的,其数量不宜少于三个。
调节单元6间相互连通,以利于进行整体的充气。受PE膜自身张力的限制,充气时,基于连通原理,所有调节单元6内的气压大致相等,在此条件下,各个调节单元6的张开程度大致相同。
基于充放气,可以使上肢抬高垫的抬高程度可控。
因此,提供充气管5,图2中充气管5连接在上数第二个调节单元6的后端。充气管5的充气嘴配装球针阀,可以使用球针进行充气,也可以利用球针进行放气。
图10中充气管5有两个支管51,用于与左右单元适配连通。
对于球针,医护科室可以配一个或者几个,对于供气设备,采用小型的打气筒即可。球针和打气筒不是上肢抬高垫的组成部分,不随上肢抬高垫一同被消耗掉。
球针阀结构非常简单,单体成本不足0.1元,其构造在图10中可以看出,在图中主管52的进气嘴处配有一个胶塞52,胶塞52与进气嘴间一般基于嵌入所形成的弹性锁合力实现连接,还可以在配合的界面涂胶实现更加可靠的连接和密封。胶塞54的外露端开有导入孔53,以用于球针的导入。导入孔53大致是外大内小的锥形孔,内端完全封闭,球针在插入过程中,撑开封闭端。球针退出后,导入孔53基于自身的弹性而封闭。
医用PE材质的调节单元6,以及管状的充气管5和所适配的球针阀整体成本都很低,满足医用耗材的选材要求。
而对于图2中所示的本体1,则与图1所示的上肢抬高垫类似,只不过图2中的本体1的个体要比图1所示的上肢抬高垫小,尤其是图2所示的本体1上所开U型槽2在本体1可以不必开成斜向上的槽,当然,也不排除斜向上槽的开设。
本体1为基础构成枕部,枕部选材,首先是其面料,面料可以采用透气棉、皮革面料,例如医用无纺布、纱布。其内芯采用高密度海绵。内芯即填充在面料所制袋状物的填充物,而高密度海绵则是指密度大于等于45kg/m3的海绵,这种海绵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不容易发生变形,但由于自身有一定的柔性,使得其触感较好。
U型槽2主要约束患者小臂,防止其无意识的左右晃动。
枕部支撑在调节单元6层叠所形成的总成上,枕部底部与位于最上面的调节单元6间优选粘接。
上肢抬高垫的最高端,即其后端,如果该端越高,则其稳定性就越差,尤其是对于使用囊体结构而能够调节其支撑高度的上肢抬高垫。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多调节单元6层叠的方式,使单个调节单元6相对扁平,层叠条件下稳定性较好。为了获得更好的形态保持,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将调节单元6自身也单元化,单元化的单元数量越多,其整体上保持扁平性特征就越明显,不过经过研究发现,在上肢抬高垫的应用中,并不需要太多的小单元,图5所示的两个小单元的结构即为最优结构,其在调节单元6的宽度方向上,将其分成两个单元,基于宽度方向的左右而记为左单元和右单元。
在充气后,即便是产生中部鼓起或者说凸起,也会形成两条脊状物,脊状物的延伸方向显然是调节单元6的长度方向,也就是上肢抬高垫的前后方向,两条脊状物显然也会大致平行,而能够提供相对较为平稳的支撑。
上下两层,即上下调节单元6间的接触必然表现在脊状物的接触上,脊状物成为承力点,由此产生相互的挤压,使调节单元6保持相对良好的相对平整性。
左单元与右单元间通过前后方向的封隔带61隔离,封隔带61直接采用热封刀成型而出,即在图中囊体67横向中部使用热封刀压合热封,形成具备一定宽度的封隔带67。
封隔带67的宽度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封隔能力,按照现今的热封工艺,所形成的热封带,即便是宽度不足1mm,也能够起到较好的封隔作用,典型地,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空包装的包装袋袋口密封,封隔带通常不足10mm,在有些条件下,目视条件下只能看到一条很窄的封隔带,其宽度在1mm左右。
关于封隔带67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使囊体67在整体上保持相对扁平状态的能力,即便是左单元或者右单元中间鼓起,所形成的两条脊状结构所起到支撑作用是左右支撑,支撑稳定性相对较好,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封隔带67不宜小于10mm,但也不易过大,否则囊体67基于气体气压的支撑高度调节作用会被严重消弱,为此,封隔带67的宽度不大于30mm。
在封隔带67大于10mm的条件下,其隔离作用不会有任何问题,即左单元与右单元间的气密封问题,完全可以满足隔离的需要。
为使变形可控,左单元的左侧面、右单元的右侧面,以及左右单元的后侧面均具有预折痕,如图5中所示的后折痕62和图6所示的侧折痕68。对于例如PE膜片,在其膜面上的力学性能上大致呈各向同性的特点,例如抗拉性能,当出现折痕时,该处抗折能力下降明显,从而在后期进行折叠时,就会首先在折痕处产生折叠。预折痕的存在,可以在囊体67内的气体量较少时或者处于完全折叠储存状态时,囊体67处于相对规则的折叠状态,不容易产生因折叠混乱造成局部折叠过量而产生局部损伤,可有效的降低漏气问题。
图6所示结构显示出调节单元6的结构形式,其前端是封隔带66,理论上不存在前侧面,只存在前端。其后侧面和左右侧面统称为侧面。优选地,如图6所示,相应侧面5在调节单元完全张开时关于该侧面5上的预折痕对称,即图6中,侧折痕68是图示侧面69的中线。
相应地,在调节单元6完全张开时,所述左侧面及所述右侧面大致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折叠的状态更易控制。
关于调节单元6间的连通,如前所述,调节单元6是PE袋,相互间的连通是相邻调节单元6上下壁面间的连通,这种连通构造相对简单,如图5中所示的连通孔63,可以在环粘区64成型后再开孔,此时需要封接带66未封接前完成,以利于热封刀的介入。
关于数个调节单元6所形成的总成,设计之初,是在单个袋体内形成若干连接,但经过实验发现效果不佳,并且制作难度也比较大。采用多个调节单元6依次层叠起来难度反而要小很多。
图5中,假定是相对处于下面的一个调节单元6,其上壁面开有连通孔63,那么位于其上面并与其连接的调节单元6的下壁面就需要对位地开有连通孔63,两对连通孔63对位连接即可形成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连通孔63位于调节单元6的后部,环绕连通孔63形成环粘区64,环粘区64不仅用于上下调节单元6间的连接,还用于构建连通通道。
进一步地,在调节单元6的前部则形成有前粘接区65。
如前所述,前粘接区65和环粘区64都可以基于热封原理形成,连接强度高,且不需要额外的胶粘剂。
可以理解的是,也不排除胶粘剂的使用。
采用热封原理的优点非常明显,热封区的大小取决于热封刀的型面,并且工时非常短,一般夹持需封接的两个面层,通常不多于2s,在一些封接温度相对较高的应用中,封接的工时小于0.3s。此外,热封接也不像胶粘剂,用胶量大小需要考虑,胶在界面的流动控制也需要考虑,胶的固化时间也需要考虑,热封接的封接区大小非常容易控制。
相应地,相邻调节单元6间通过所述环粘区64及前粘接区65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单元6为奇数个时,充气管5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调节单元6在调节单元6的后侧连通。
调节单元6为偶数个时,充气管5与正中间的一对调节单元6中位于下侧的调节单元6连通,并与下侧的该调节单元6的后侧连通。对于该方案,可以保证各调节单元6具有大致相同的充盈效果,能够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参见图2,图中,还包括一刚性的垫板7,比如硬塑料板(优选医用PVC材质)可以更能够增加上肢抬高垫的支撑稳定性,该垫板7用于垫持位于最下面的调节单元6而与该最下面的调节单元6间固定连接。
垫板7与位于最下面的调节单元6间的连接最好采用胶粘连接,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图8中,枕部在前端具有给定厚度,该枕部的前端上部形成轴线水平的柱面部8,这里柱面部8的轴线方向也是上肢抬高枕的宽度方向。
图7中,垫板7的前端,即图中的右端,形成有柔性的支肘部,图中垫板7支肘部表示为一个块状物,具体是图中的支肘块73,支肘块73与板体71间可以采用粘接结构。
支肘块73可以采用高密度海绵包覆纺织物制成,也可以在一个较硬的物体上包覆海绵再包覆纺织物制成。
支肘块73的后侧面与柱面部8的前侧面配合,当调节单元6调节时,由于封接带66非常薄,柱面部8会产生相对的转动,进而,在支肘部的后侧开有让位弧槽72,让位弧槽72与柱面部8有间隙,让位的目的并不是让两者形成紧密配合,而是使支肘块73的上表面能够与U型槽2的前端顺接。
可以理解的是,即便是U型槽2与前端间有少量的间隙,也不会影响舒适度,毕竟支肘部成为主支撑位,间隙所处的位置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支撑作用,患者的舒适性不受影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左右两端相应连接在枕部后端左右侧的握力球4;图中握力球4并非几何意义上的球型,在于在实际生产中,并非是以几何结构来命名产品名称。实际上握力,4结构种类繁多,以三轴椭球型、环形居多,也有类似于图9所示的圆柱形的握力球4。
传统的圆柱形的握力球4一般有图9中所示的管腔43,但通常没有指槽45,该握力球4为轴线水平的柱面握力球,柱面上设有指槽45。
握力球4通过两端的连接体41与枕部后端连接,连接体一般采用尼龙绳或者棉绳,采用预埋或者缝纫的方式形成连接。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在U型槽4内或外的两侧设有用于约束患者腕部或手指的扎带或粘扣带3。
扎带或者粘扣带3可以缝纫在枕部的面料上。

Claims (6)

1.一种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部,该枕部具备前后方向的U型槽,以用于约束患者小臂;
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为医用PE制备的囊袋,且该囊袋在充气状态下于从前至后方向上高度逐渐增大;调节单元不少于三个,且不多于五个,在高度方向上依次叠置并固定连接,相邻调节单元间连通;位于最上面的调节单元支撑所述枕部并固定连接;以及
充气管,该充气管与一调节单元连通,且该充气管的充气端配装有球针阀;
调节单元为左右对称结构而适配有左单元和右单元;
左单元与右单元间通过前后方向的封隔带隔离;
左单元的左侧面、右单元的右侧面,以及左右单元的后侧面均具有预折痕;
相应侧面在调节单元完全张开时关于该侧面上的预折痕对称;
在调节单元完全张开时,所述左侧面及所述右侧面大致呈等腰三角形结构;
还包括一刚性的垫板,该垫板用于垫持位于最下面的调节单元而与该最下面的调节单元间固定连接;
枕部在前端具有给定厚度,该枕部的前端上部形成轴线水平的柱面部;
垫板的前端形成有柔性的支肘部,支肘部的后侧与柱面部前侧配合而形成有让位弧槽;
支肘部的支撑面与U型槽的前端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封隔带的宽度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用于相邻调节单元间连通的结构为相邻左单元间及相邻右单元间对位设置的连通孔;
相应地,连通孔位于调节单元的后部,环绕连通孔形成环粘区;
在调节单元的前部则形成有前粘接区;
相邻调节单元间通过所述环粘区及前粘接区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调节单元为奇数个时,充气管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调节单元在调节单元的后侧连通;
调节单元为偶数个时,充气管与正中间的一对调节单元中位于下侧的调节单元连通,并与下侧的该调节单元的后侧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左右两端相应连接在枕部后端左右侧的握力球;
该握力球为轴线水平的柱面握力球,柱面上设有指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在U型槽内或外的两侧设有用于约束患者腕部或手指的扎带或粘扣带。
CN201910374290.9A 2019-05-07 2019-05-07 上肢抬高垫 Active CN109998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4290.9A CN109998831B (zh) 2019-05-07 2019-05-07 上肢抬高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4290.9A CN109998831B (zh) 2019-05-07 2019-05-07 上肢抬高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8831A CN109998831A (zh) 2019-07-12
CN109998831B true CN109998831B (zh) 2023-02-17

Family

ID=6717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4290.9A Active CN109998831B (zh) 2019-05-07 2019-05-07 上肢抬高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883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1480A (en) * 1994-02-22 1995-08-15 Kane; John P. Surgical traction device
FR2805736A1 (fr) * 2000-03-02 2001-09-07 Anita Duthoit Orthese en mousse pour immobilisation postoperatoire du membre inferieur
WO2008068489A1 (en) * 2006-12-05 2008-06-12 The Malvern Orthopaedic Company Ltd Limb support
CN202821939U (zh) * 2012-08-09 2013-03-27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促进手臂静脉回流气枕
CN204542673U (zh) * 2015-03-18 2015-08-12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充气可调节式前臂抬高枕
CN205598137U (zh) * 2016-03-16 2016-09-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上肢抬高约束体位垫
CN207613929U (zh) * 2017-05-26 2018-07-17 兰州理工大学 充气式骨折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8227A (en) * 1968-04-10 1971-03-09 Philips Maine Corp Inflatable cushion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JP2007319519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akiko Nakano 姿勢安定補助具
CN204521342U (zh) * 2015-04-10 2015-08-05 陈红桔 一种改进型的医用可调节式上肢抬高康复装置
US20180104125A1 (en) * 2015-05-06 2018-04-19 Maltana Australia Pty Ltd Upper Extremity Support Device
CN204671456U (zh) * 2015-05-30 2015-09-30 王翠娟 一种上肢骨折护理用托架
CN208447125U (zh) * 2017-11-17 2019-02-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CN108175612A (zh) * 2017-12-15 2018-06-19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动静脉内瘘多功能肢体垫
CN207917096U (zh) * 2017-12-27 2018-09-28 厦门圣铭新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充气垫
CN108742013A (zh) * 2018-05-28 2018-11-06 绵眠(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1480A (en) * 1994-02-22 1995-08-15 Kane; John P. Surgical traction device
FR2805736A1 (fr) * 2000-03-02 2001-09-07 Anita Duthoit Orthese en mousse pour immobilisation postoperatoire du membre inferieur
WO2008068489A1 (en) * 2006-12-05 2008-06-12 The Malvern Orthopaedic Company Ltd Limb support
CN202821939U (zh) * 2012-08-09 2013-03-27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促进手臂静脉回流气枕
CN204542673U (zh) * 2015-03-18 2015-08-12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充气可调节式前臂抬高枕
CN205598137U (zh) * 2016-03-16 2016-09-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上肢抬高约束体位垫
CN207613929U (zh) * 2017-05-26 2018-07-17 兰州理工大学 充气式骨折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8831A (zh) 2019-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90693B2 (ja) 布地マスクシステム
JP5753801B2 (ja) 陽圧呼吸装置の導管
US20140261440A1 (en) Inflatable headgear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assembly
JP5680217B2 (ja) 携帯型経腸栄養システム
EP3407779B1 (en) Inflatable patient support
CN109998831B (zh) 上肢抬高垫
CN109223085B (zh) 一种小儿外科用伤口愈合加压装置
CN213941164U (zh) 一种用于胸腰腹部位术后康复加压固定护带
CN211383157U (zh) 一种带有可自动填充气囊的输液港蝶翼针
CN205964357U (zh) 组合式充气俯卧枕
CN207445111U (zh) 胸外科用胸带
CN208877089U (zh) 一种用于骶前引流患者的充气垫
CN201586124U (zh) 一种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胸带
CN207400875U (zh) 一种可调节头颈部固定枕
CN215023708U (zh) 输液保暖装置
CN210750726U (zh) 一种呼吸机管道用辅助支撑装置
CN214049023U (zh) 易放置引产水囊
CN219629943U (zh) 一种可调节束缚带
CN213346326U (zh) 一种阴茎自动加压包扎器
CN220530270U (zh) 一种采用气囊充气的香囊式抱枕
CN214971604U (zh) 一种手腕恢复锻炼装置
CN218979470U (zh) 一种腹股沟术后护理带
CN213191964U (zh) 一种用于牙齿脱落患者专用麻醉面罩
CN210785607U (zh) 一种新型导尿装置
CN215081253U (zh) 一种预防枕后压疮的软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