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7125U -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 Google Patents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7125U
CN208447125U CN201721548167.7U CN201721548167U CN208447125U CN 208447125 U CN208447125 U CN 208447125U CN 201721548167 U CN201721548167 U CN 201721548167U CN 208447125 U CN208447125 U CN 208447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module
gas
group
airbag
distribu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481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雷
许其养
舒春明
张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481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7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7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7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袋组件及止鼾枕。所述气袋组件包括底座、共用底层及设置在所述共用底层上且可充放气的多个气袋组,所述多个气袋组间隔设置,所述共用底层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中,由于多个气袋组设置在共用底层上且共用底层设置在底座,使得气袋组件装配至止鼾枕时的装配效率高,而且多个气袋组间隔设置,确保不会互相干涉;另外每个气袋组充气升高后因共用底层,每个气袋组的支撑面积更大更稳定,垂直稳定性比单个气袋组更好。

Description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枕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止鼾枕为了执行止鼾工作,在枕头内部预置气袋(气囊),通过气袋充气放气推动头部来达到止鼾的目的。目前,在止鼾枕内设气袋时,单个气袋约占用枕头1/2的横向位置,相对较大,充气时间长,止鼾枕效率低,而且各自独立的气袋生产装配时分别固定,生产装配效率低,充气升高后垂直稳定性较差,容易倾斜互相干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气袋组件,用于止鼾枕,所述气袋组件包括底座、共用底层及设置在所述共用底层上且可充放气的多个气袋组,所述多个气袋组间隔设置,所述共用底层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中,由于多个气袋组设置在共用底层上且共用底层设置在底座,使得气袋组件装配至止鼾枕时的装配效率高,而且多个气袋组间隔设置,确保不会互相干涉;另外每个气袋组充气升高后因共用底层,每个气袋组的支撑面积更大更稳定,垂直稳定性比单个气袋组更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气袋组并排排列,相邻两个所述气袋组间隔的距离大于5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袋组件包括第一软性体,所述第一软性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软性体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共用底层和所述多个气袋组位于所述容置孔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袋组件包括第二软性体,所述第二软性体和所述第一软性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相背的两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袋组件包括气路装置,所述气路装置包括主气管、气路对接装置及多个分气管,所述多个分气管在所述气路对接装置内与所述主气管连接,所述多个分气管分别连接所述多个气袋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分气管间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分气管包括第一分气管组和第二分气管组,所述第一分气管组和所述第二分气管组关于所述气路对接装置的中间轴对称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袋组件包括麦克风,所述气路对接装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气路对接装置内且与所述通孔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气袋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气室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止鼾枕,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止鼾枕中,由于多个气袋组设置在共用底层上且共用底层设置在底座上,使得气袋组件装配至止鼾枕时的装配效率高,而且多个气袋组间隔设置,确保不会互相干涉;另外每个气袋组充气升高后因共用底层,每个气袋组的支撑面积更大更稳定,垂直稳定性比单个气袋组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气袋组件10,底座11,共用底层12,气袋组13,气室层132,第一软性体14,容置孔142,第二软性体15,气路装置16,主气管162,气路对接装置164,分气管17,第一分气管组172,第二分气管组174,通孔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气袋组件10,用于止鼾枕。气袋组件10包括底座11、共用底层12及设置在共用底层12上且可充放气的多个气袋组13,多个气袋组13间隔设置,共用底层12设置在底座1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10中,由于多个气袋组13设置在共用底层12上且共用底层12设置在底座11,使得气袋组件10装配至止鼾枕时的装配效率高,而且多个气袋组13间隔设置,确保不会互相干涉;另外每个气袋组13充气升高后因共用底层12,每个气袋组13的支撑面积更大更稳定,垂直稳定性比单个气袋组13更好。
装配时,可先将多个气袋组13可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共用底层12,然后再将带有多个气袋组13的共用底层12和底座11连接。如此,生产装配效率高。
具体地,底座11可采用增强帆布制成。如此,可增强底座11的强度,使气袋组件10不易变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11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尼龙布。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气袋组13的数量为6个。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袋组13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数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气袋组13呈并排排列,相邻两个气袋组13间隔的距离大于5mm。
如此,相邻两个气袋组13之间不会互相干涉。
可以理解,相邻两个气袋组13间隔的距离可以是5.1mm、5.5mm、6.2mm、7mm等。当然,相邻两个气袋组13间隔的距离不限于上述距离,也可以是其他大于5mm的合适的距离。另外,相邻两个气袋组13间隔的距离的上限值可根据气袋组13的数量和止鼾枕的尺寸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袋组件10包括第一软性体14,第一软性体14设置在底座11上,第一软性体14开设有容置孔142,共用底层12和多个气袋组13位于容置孔142中。
如此,一方面提升气袋组件10的柔软度,当气袋组件10应用于止鼾枕时,用户枕在止鼾枕上更舒适,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共用底层12和多个气袋组13。
具体地,第一软性体14可以采用海绵制成。如此,海绵柔软度好,且回弹能力强,进一步地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软性体14不限于采用海绵制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乳胶、硅胶等、丝棉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袋组件10包括第二软性体15,第二软性体15和第一软性体14分别设置在底座11相背的两侧。
如此,一方面使得气袋组件10柔软度更好,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较好地保护底座11。
具体地,第二软性体15可以采用海绵制成。如此,海绵柔软度好,且回弹能力强,进一步地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软性体15不限于采用海绵制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乳胶、硅胶等、丝棉等。第一软性体14和第二软性体15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袋组件10包括气路装置16,气路装置16包括主气管162、气路对接装置164及多个分气管17,多个分气管17在气路对接装置164内与主气管162连接,多个分气管17分别连接多个气袋组13。
如此,多个分气管17分别为每个气袋组13充放气,便于分别控制每个气袋组件10的充气和放气状况。
具体地,多个分气管17和主气管162的对接处隐藏在气路对接装置164内,避免对接处磨损、过度弯折或断裂而导致气路装置16不能为气袋组13充放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分气管17间隔固定在底座11上。
如此,使多个分气管17的位置固定,保证多个分气管17可以分别为每个气袋组13充放气。
具体地,由于每组气袋组13位置已经相对确定,每组气袋组13的分气管17与气路对接装置164的对接位置和长度也可以预先确定,进一步地有益于生产制造时零部件的规格确定。多个分气管17可均匀对称布置后粘在底座11的表面,固定在第一软性体14和底座11之间,防止外界磨损和过度的位置改变造成分气管17弯折,通气能力下降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分气管17包括第一分气管组172和第二分气管组174,第一分气管组172和第二分气管组174关于气路对接装置164的中间轴L对称设置。
如此,多个分气管17分布均匀,有助于避免多个分气管17弯折、相互干扰、缠绕而影响分气管17的输气功能。
具体地,多个气袋组13也关于气路对接装置164的中间轴L对称设置,每个气袋组13与一个分气管17对应。如此,多个气袋组13较均匀地在止鼾枕横向分布,使得气袋组件10应用于止鼾枕时,扩大止鼾枕的横向有效止鼾面积,止鼾性能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袋组件10包括麦克风(图未示),气路对接装置164开设有通孔18,麦克风设置在气路对接装置164内且与通孔18对应。
如此,及时采集用户的发出的鼾声并控制对应的分气管17为气袋组13充放气。
具体地,麦克风设置在气路对接装置164内,气路对接装置164可作为麦克风安装盒。如此,气路对接装置164可较好地保护麦克风,也不会需要额外增加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气袋组13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气室层132。如此,便于控制每个气袋组13的高度。
具体地,每个气袋组13至少包括3个气室层132,这样使得气袋组13可以达到足够的高度以实现止鼾功能。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每个气袋组13包括4个气室层13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气袋组13所包括的气室层132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5个或6个等其它数量。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气室层132之间连接并通气。如此,保证气室层132之间在充气升高之后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止鼾枕,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气袋组件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止鼾枕中,由于多个气袋组13设置在共用底层12上且共用底层12设置在底座11,使得气袋组件10装配至止鼾枕时的装配效率高,而且多个气袋组13间隔设置,确保不会互相干涉;另外每个气袋组13充气升高后因共用底层12,每个气袋组13的支撑面积更大更稳定,垂直稳定性比单个气袋组13更好。
止鼾枕通过气袋组13充气和\或放气推动头部来达止鼾的目的。具体地,麦克风采集用户鼾声,当麦克风感应到用户的鼾声时,气路装置16对气袋组13充气和\或放气,调整用户头部的角度,改变睡姿,从而使用户停止打鼾。
另外,止鼾枕可包括枕芯和枕套,枕芯设置在气袋组件上,枕芯和气袋组件10位于枕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气袋组件,用于止鼾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组件包括底座、共用底层及设置在所述共用底层上且可充放气的多个气袋组,所述多个气袋组间隔设置,所述共用底层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袋组并排排列,相邻两个所述气袋组间隔的距离大于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组件包括第一软性体,所述第一软性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软性体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共用底层和所述多个气袋组位于所述容置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组件包括第二软性体,所述第二软性体和所述第一软性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相背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组件包括气路装置,所述气路装置包括主气管、气路对接装置及多个分气管,所述多个分气管在所述气路对接装置内与所述主气管连接,所述多个分气管分别连接所述多个气袋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气管间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气管包括第一分气管组和第二分气管组,所述第一分气管组和所述第二分气管组关于所述气路对接装置的中间轴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组件包括麦克风,所述气路对接装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气路对接装置内且与所述通孔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袋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气室层。
10.一种止鼾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袋组件。
CN201721548167.7U 2017-11-17 2017-11-17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Active CN208447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8167.7U CN208447125U (zh) 2017-11-17 2017-11-17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8167.7U CN208447125U (zh) 2017-11-17 2017-11-17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7125U true CN208447125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4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48167.7U Active CN208447125U (zh) 2017-11-17 2017-11-17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7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8831A (zh) * 2019-05-07 2019-07-12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上肢抬高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8831A (zh) * 2019-05-07 2019-07-12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上肢抬高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8189C (zh) 充气床垫
CN203611819U (zh) 一种座椅按摩装置和汽车座椅
AU2011101697B4 (en) Tri-Cell Lumbar Support Travel Pillow and Foot Rest
US20110173754A1 (en) Inflatable pillow
CN208447125U (zh)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US20180256383A1 (en) Pressure relieving support
CN113303625B (zh) 一种设置在床体内部的可升降枕头
CN108669950A (zh) 一种高度自调节枕
CN216702123U (zh) 一种多点支撑气囊床垫
CN208447126U (zh) 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CN113974371A (zh) 一种电动海绵充气垫
CN209995810U (zh) 一种高度调节枕头使用的气囊和高度调节枕头
CN101278787B (zh) 带有可调节高度枕头的床垫
CN108742013A (zh) 一种气囊枕
CN219000821U (zh) 一种气袋组件及止鼾枕
CN207055293U (zh) 枕芯及其枕头
JP2007014596A (ja)
CN219813644U (zh) 一种可调节头颈肩高度的卧具
CN215874174U (zh) 一种气囊和高度调节枕头
CN215777027U (zh) 一种高度调节枕头使用的静音气囊和高度调节枕头
CN213128937U (zh) 一种助眠竹炭可调式乳胶枕
CN216166687U (zh) 一种新型枕芯
CN201219717Y (zh) 带有可调节高度枕头的床垫
CN220777920U (zh) 一种双重支撑护脊弹簧床垫
CN220916996U (zh) 一种可调枕头角度的充气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