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1717A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1717A
CN109991717A CN201810090752.XA CN201810090752A CN109991717A CN 109991717 A CN109991717 A CN 109991717A CN 201810090752 A CN201810090752 A CN 201810090752A CN 109991717 A CN109991717 A CN 109991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mera lens
concave
negative
dio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07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升达
张景升
陈信德
王国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ys Opt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Rays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s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Rays Opt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6713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28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1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1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镜头包含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群及光圈。第二透镜群设于第一透镜群与第二侧之间,且光圈设于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总数目小于10,且镜头符合下列条件:2.1<D1/D3<3.0且1.9<D1/DL<3.2,其中D1为第一透镜面向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3为第三透镜面向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L为由第一侧起算的最后一片透镜面向第二侧的表面的直径。

Description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科技的进展,镜头的种类日渐多元,广角镜头是一种常见的镜头。当镜头的视场角(FOV,field of view)大于180度,一般可称为鱼眼镜头或全景镜头。目前对于薄型化及光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这样需求的广角镜头,大致上需要具低成本、大光圈、广视角、轻量化和日夜共焦等特点。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兼顾轻量化及日夜共焦,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质量的取像镜头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镜头,包含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群及光圈。第一透镜群自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设置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度的第二透镜及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群设于第一透镜群与第二侧之间,且光圈设于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之间。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总数目小于10,且镜头符合下列条件:2.1<D1/D3<3.0且1.9<D1/DL<3.2,其中D1为第一透镜面向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3为第三透镜面向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L为由第一侧起算的最后一片透镜面向第二侧的表面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一种镜头包含由影像放大侧至影像缩小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群、光圈和第二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且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第一透镜群包含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且第一透镜最靠近影像放大侧,镜头包含屈光度的透镜总数目小于10且最多包含3片非球面透镜,且镜头符合下列条件:0.146<IH/TTL<0.174且0.023<IH/FOV<0.026,其中IH为镜头在一成像面的影像高度,影像高度是指在成像面的影像对角线(image circle)长度的1/2,TTL为第一透镜面对影像放大侧的表面,至镜头最后一片透镜面对影像缩小侧的表面在一光轴上的长度,且FOV为镜头的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观点,可提供一种能兼顾轻量化及日夜共焦,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质量的镜头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10a的示意图。
图2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
图3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4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10b的示意图。
图5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6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7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10c的示意图。
图8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9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10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10d的示意图。
图11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12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13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10e的示意图。
图14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15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16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10f的示意图。
图17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18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另外,下列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用语“第一”、“第二”是为了辨识相同或相似的组件而使用,并非用以限定所述组件。
本发明所谓的光学组件,是指组件具有部分或全部可反射或穿透的材料所构成,通常包含玻璃或塑料所组成。例如是透镜、棱镜或是光圈。
当镜头应用在取像系统中时,影像放大侧是指在光路上靠近被拍摄物所处的一侧,影像缩小侧则是指在光路上较靠近感光组件的一侧。
一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位于某区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所述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所述区域的外侧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而言。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镜头架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镜头10有一镜筒(未绘示),镜筒里由第一侧(影像放大侧OS)往第二侧(影像缩小侧IS)排列包含了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光圈1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及第八透镜L8。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可构成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群(例如为前群)20,且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及第八透镜L8可构成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群(例如为后群)30。再者,影像缩小侧IS可设置玻璃盖16、红外线滤光片17以及影像传感器(图中未显示),镜头10的可见光有效焦距上成像面标示为S20,玻璃盖16位于第二透镜群30与可见光有效焦距上成像面S20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的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正、负、正、正,且第三透镜L3及第八透镜L8为非球面透镜。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两透镜相邻的两面有相同或相近的曲率半径且形成双合透镜(doublet)或三合透镜(triplet),例如本实施例的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可构成三合透镜,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制。双合透镜或三合透镜中的两相邻透镜的相邻两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曲率半径,且双合透镜的相邻两面可利用不同的方式贴合,例如以光学胶涂布在相邻两面间胶合、以机构件将相邻两面压合等方式而不限定。本发明各具体实施例的影像放大侧OS均分别设于各图的左侧,而影像缩小侧IS均设于各图的右侧,将不予重复说明之。
本发明所指光圈S是指一孔径光栏(Aperture Stop),光圈S为一独立组件或是整合于其他光学组件上。于本实施例中,光圈是利用机构件挡去周边光线并保留中间部分透光的方式来达到类似的效果,而前述所谓的机构件可以是可调整的。所谓可调整,是指机构件的位置、形状或是透明度的调整。或是,光圈S也可以在透镜表面涂布不透明的吸光材料,并使其保留中央部分透光以达限制光路的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各个非球面透镜可由塑料所制成,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玻璃模造制成。透镜定义有表面的直径。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透镜L1面对影像放大侧的表面的直径是指所述于光轴12两端的镜面转折点P、Q于垂直光轴12方向上的距离(例如表面的直径D1)。
镜头10a的透镜及其周边组件的设计参数如表一所示。然而,下文中所列举的资料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参照本发明之后,当可对其参数或设定作适当的更动,惟其仍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表一
在表1中,间距指的是在两相邻的表面之间沿着镜头10a的光轴12的直线距离。例如表面S1的间距是位于表面S1与表面S2之间且沿着光轴12的直线距离。注解栏中各透镜相应的间距、折射率及阿贝数需参照同一列中对应的间距、折射率及阿贝数的数值。此外,在表1中,表面S1与表面S2为第一透镜L1的两个表面。表面S3与表面S4为第二透镜L2的两个表面……等依此类推。表面S5为光圈14。表面S16与表面S17为滤光片17的两个表面。表面S18为玻璃盖18面向影像放大侧OS的表面。表面S20是镜头10a的成像面。再者,于本实施例中,表面S1的直径为18mm,表面S5的直径为7.2mm,表面S15的直径为8.6mm。
表中表面所示的*是指所述表面为非球面表面,而若未标示即为球面之意。
曲率半径是指曲率的倒数。曲率为正时,透镜表面的圆心在透镜的影像缩小侧方向。曲率为负时,透镜表面的圆心在透镜的影像放大侧方向。而各透镜的凸凹可见上表及其对应的示图。
本发明的光圈值是以F/#来代表,如上表所标示者。本发明镜头应用在投影系统时,成像面是光阀表面。而当镜头应用在取像系统中时,成像面则是指感光组件表面。
当镜头应用在取像系统中时,影像高度IH是指在成像面的影像对角线(imagecircle)长度的1/2,如上表所标示者。
本发明中,镜头的总长(Total Track Length,TTL)是以TTL来表示,如上表所标示者。更明确的说,本发明的总长是指镜头10最接近影像放大侧的光学表面S1与成像面S20之间,沿光轴12量测的距离,如上表所标示者。
于本实施例中,视场角FOV是指最接近放大端的光学表面与镜头光轴的夹角,亦即以对角线量测所得的视野(field of view),如上表所标示者。
于本发明如下的各个设计实例中,非球面多项式用下列公式表示:
上述的公式已被广泛应用。举例来说,Z为光轴方向的偏移量(sag),c是密切球面(osculating sphere)的半径的倒数,也就是接近光轴12处的曲率的倒数,k是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r是非球面高度,即为从透镜中心往透镜边缘的高度。αi分别代表非球面多项式的各阶非球面系数。表二列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镜头+-中各透镜表面的各阶非球面系数及圆锥系数值。
表二
S5 S6 S14 S15
k 0 0 0 0
α4 -8.0E-05 1.8E-04 -6.5E-04 2.6E-04
α6 -3.5E-05 -5.3E-05 -2.9E-06 -2.3E-05
α8 7.8E-07 1.2E-06 1.8E-07 1.4E-06
α10 0.0E+00 0.0E+00 -4.8E-08 -7.4E-08
图2及图3为本实施例镜头10a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图2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ray fan plot),其中X轴为光线通过入瞳的位置,Y轴为主光线投射至像平面(例如成像面S20)的位置的相对数值。图3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需注意也可以使用其它波长的可见光取代555纳米的可见光来画出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由图3可看出焦平面偏移量小于10μm。于此555纳米线通过镜头所形成的一第一焦平面与镜头的光轴12所形成的交点,称为第一交点,以850纳米光线通过镜头所形成的一第二焦平面与镜头的光轴12所形成的交点,称为第二交点,且焦平面偏移量定义为第二交点相对于第一交点的偏移量。图2及图3模拟数据图所显示出的图形均在标准的范围内,由此可验证本实施例的镜头10a确实能够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质量及日夜共焦的特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可包含两透镜群,前群例如可使用三个具负屈光度的透镜(例如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提高收光能力且达到大于180度的视场角,但其并不限定。后群可包含至少一片非球面透镜以修正像差及色差,且例如最多可包含3片非球面透镜。后群可包含一双合或三合透镜以修正像差,使后群中的两个透镜间沿一光轴的最小距离小于0.05mm。镜头具屈光度的透镜总片数最多为9片,镜头的总长TTL例如小于30mm且光圈值例如大于1.6,且镜头可具有至少一阿贝数大于70的透镜。第二透镜群30可具有一阿贝数(abbe number)大于60的玻璃透镜与两片塑料透镜,其己有基本日夜共焦的效果。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30的玻璃透镜的阿贝数(abbe numer)大于70,其效果较佳。如此一来,可有效降低波长范围从435nm到850nm的光线的色差并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且镜头10a可达成红外光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的焦点位置同时实质相同的功效。红外光(850nm)的焦点位置与可见光(555nm)的焦点位置同时实质相同是指两者的焦点位置距离在10μm以内。
于一实施例中,镜头的透镜表面可符合2.1<D1/D3<3.0,于另一实施例可符合2.3<D1/D3<3.0,于又一实施例可符合2.3<D1/D3<2.9,其中D1为由第一透镜L1面向影像放大侧OS(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3为第三透镜L3面向影像放大侧OS的表面的直径,藉以让进入镜头的影像光快速收敛,以在有限空间中取得较佳的光学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镜头的透镜表面可符合1.9<D1/DL<3.2,于另一实施例可符合1.9<D1/DL<3.0,于又一实施例可符合2.0<D1/DL<2.9,其中D1为由第一透镜L1面向影像放大侧OS(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L为第三透镜L3面向影像缩小侧IS(第二侧)的表面的直径,藉以让进入镜头的影像光收敛到接近影像传感器的大小,以在有限空间中取得较佳的光学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镜头可符合0.146<IH/TTL<0.174,于另一实施例可符合0.15<IH/TTL<0.17,于又一实施例可符合0.152<IH/TTL<0.168,藉以提供影像传感器对应镜头总长的较佳设计范围,其中IH为镜头在一成像面的影像高度,影像高度是指在成像面的影像对角线(image circle)长度的1/2,TTL为镜头的第一透镜面对影像放大侧OS的表面,至最后一片透镜面对影像缩小侧IS的表面在一光轴上的长度。
于一实施例中,镜头可符合0.023<IH/FOV<0.026,于另一实施例可符合0.0232<IH/FOV<0.0258,于又一实施例可符合0.0235<IH/FOV<0.0255,藉以提高影像传感器对应镜头的收光能力,其中IH为镜头在一成像面的影像高度,影像高度是指在成像面的影像对角线(image circle)长度的1/2,且FOV为镜头的视场角。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设计。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镜头架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镜头10b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的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负、正、负、正,第三透镜L3及第八透镜L8为非球面透镜,且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构成三合透镜。再者,表面S1的直径为17.4mm,表面S5的直径为6.8mm,表面S15的直径为8.6mm。镜头10b中的透镜及其周边组件的设计参数如表三所示。
表三
表四列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镜头的各透镜表面的各阶非球面系数及二次曲面系数值。
表四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设计。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镜头架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镜头10c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的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正、负、正、正,第八透镜L8为非球面透镜,且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构成三合透镜。再者,表面S1的直径为18.2mm,表面S5的直径为6.6mm,表面S15的直径为9.2mm。镜头10c中的透镜及其周边组件的设计参数如表五所示。
表五
表六列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镜头的各透镜表面的各阶非球面系数及二次曲面系数值。
表六
S14 S15
k 0.0E+00 0.0E+00
α4 -1.4E-03 -8.6E-04
α6 -1.7E-05 -5.1E-05
α8 -1.2E-06 -7.0E-08
α10 -5.5E-08 1.1E-08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设计。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镜头架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镜头10d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的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正、负、正、正,第三透镜L3及第七透镜L7为非球面透镜,且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构成三合透镜。表面S1的直径为20.8mm,表面S5的直径为7.4mm,表面S15的直径为9.4mm。镜头10d中的透镜及其周边组件的设计参数如表七所示。表七
表八列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镜头的各透镜表面的各阶非球面系数及二次曲面系数值。
表八
S5 S6 S13
k 0.0E+00 0.0E+00 0.0E+00
α4 1.2E-03 7.5E-04 7.8E-04
α6 4.1E-05 2.3E-05 1.4E-12
α8 2.1E-16 3.6E-11 -1.6E-18
α10 -1.0E-20 7.1E-18 -4.4E-24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设计。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镜头架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镜头10e的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的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负、正、负、正且均为球面透镜,且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构成三合透镜。表面S1的直径为18.8mm,表面S5的直径为6.8mm,表面S15的直径为8.8mm。镜头10e中的透镜及其周边组件的设计参数如表九所示。
表九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设计。图1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镜头架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镜头10f的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的屈光度分别为负、负、负、正、正、正、负、正、正且均为球面透镜,且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及第八透镜L8构成三合透镜。表面S1的直径为18.0mm,表面S5的直径为8.2mm,表面S17的直径为8.0mm。镜头10f中的透镜及其周边组件的设计参数如如表十所示。
表十
图5及图6为本实施例镜头10b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其中图5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6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图8及图9为本实施例镜头10c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其中图8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9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图11及图12为本实施例镜头10d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其中图11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12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图14及图15为本实施例镜头10e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其中图14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15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图17及图18为本实施例镜头10f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其中图17为可见光的光线扇形图,图18为555纳米可见光和850纳米红外光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上述各个模拟数据图所显示出的图形均在标准的范围内,由此可验证本实施例的镜头确实能够兼具良好的光学成像质量,且由图3、6、9、12及18的实施例可看出焦平面偏移量小于10μm,故具良好的日夜共焦特性。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镜头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的制造方法至少可以应用于图1、4、7、10、13和16的镜头10a-10f。以下说明将以应用于图1的镜头10a为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的镜头的制造方法中,在步骤S900中,提供一镜筒。在步骤S910中,将第一透镜群20置入并固定于镜筒内。在步骤S920中,将第二透镜群30置入并固定于镜筒内,以完成镜头10a的制造。上述步骤亦可视需要变化顺序而不限定。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可在有限的空间中提供一种能兼顾轻量化及日夜共焦,且能提供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质量的镜头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自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设置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度的第二透镜及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群,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二侧之间;以及
光圈,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第二透镜群之间;
其中所述镜头包含具屈光度的透镜总数目小于10,且所述镜头符合下列条件:2.1<D1/D3<3.0且1.9<D1/DL<3.2,其中D1为所述第一透镜面向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3为第三透镜面向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L为由所述第一侧起算的最后一片透镜面向所述第二侧的表面的直径。
2.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影像放大侧至影像缩小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群、光圈和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一透镜群包含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最靠近所述影像放大侧,所述镜头包含屈光度的透镜总数目小于10且最多包含3片非球面透镜,且所述镜头符合下列条件:
0.146<IH/TTL<0.174且0.023<IH/FOV<0.026,其中IH为所述镜头在成像面的影像高度,影像高度是指在所述成像面的影像对角线长度的1/2,TTL为所述第一透镜面对所述影像放大侧的表面,至所述镜头最后一片透镜面对所述影像缩小侧的表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且FOV为所述镜头的视场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TTL小于30mm且所述视场角FOV大于180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度,且所述镜头具有至少一阿贝数大于60的透镜,(2)所述镜头的光圈值大于1.6。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包含一双合透镜或三合透镜,(2)相邻两个透镜间沿光轴的最小距离小于0.05mm,(3)包含三合透镜,屈光度为正、负、正或负、正、负。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第三透镜为负屈光度,形状为双凹、凸凹或凹凸,(2)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一个负屈光度的非球面透镜,(3)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所述镜头有8个镜片,屈光度为负、负、负、正、正、负、正、正,(2)所述镜头有8个镜片,屈光度为负、负、负、正、负、正、负、正,(3)所述镜头有9个镜片,屈光度为负、负、负、正、正、正、负、正、正。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以555纳米光线通过所述镜头所形成的第一焦平面与所述镜头的光轴所形成的交点,称为第一交点,以850纳米光线通过所述镜头所形成的第二焦平面与所述镜头的光轴所形成的交点,称为第二交点,且所述第二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一交点的偏移量小于10μ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所述镜头有8个镜片,形状为凸凹、凸凹、双凹、双凸、凹凸、双凹、双凸、双凸,(2)所述镜头有8个镜片,屈光度为凸凹、凸凹、凸凹、双凸、凸凹、双凸、凸凹、双凸,(3)所述镜头有8个镜片,形状为凸凹、凸凹、凸凹、双凸、双凸、双凹、双凸、凹凸,(4)所述镜头有8个镜片,形状为凸凹、凸凹、凸凹、双凸、双凸、双凹、双凸、双凸,(3)所述镜头有9个镜片,屈光度为凸凹、凸凹、双凹、凹凸、凹凸、双凸、双凹、双凸、双凸。
10.一种镜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镜筒;
将第一透镜群置入并固定于所述镜筒内;以及
将第二透镜群置入并固定于所述镜筒内,其中,
所述镜头包含屈光度的透镜总数目小于10且最多包含3片非球面透镜,所述镜头符合下列条件:
2.1<D1/D3<3.0且1.9<D1/DL<3.2,其中D1为由第一侧起算的第一个透镜面向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3为由所述第一侧起算的第三个透镜面向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的直径,DL为由所述第一侧起算的最后一个透镜面向所述第二侧的表面的直径。
CN201810090752.XA 2017-12-29 2018-01-30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9991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1326.6A CN116482836A (zh) 2017-12-29 2018-01-30 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6530A TWI703345B (zh) 2017-12-29 2017-12-29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TW106146530 2017-12-2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1326.6A Division CN116482836A (zh) 2017-12-29 2018-01-30 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1717A true CN109991717A (zh) 2019-07-09

Family

ID=670595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1326.6A Pending CN116482836A (zh) 2017-12-29 2018-01-30 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10090752.XA Pending CN109991717A (zh) 2017-12-29 2018-01-30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1326.6A Pending CN116482836A (zh) 2017-12-29 2018-01-30 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8022B2 (zh)
CN (2) CN116482836A (zh)
TW (1) TWI70334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9458A (zh) * 2018-09-06 2020-03-1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0908225A (zh) * 2019-12-31 2020-03-2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71658B2 (en) * 2017-01-06 2020-02-25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JP2020170139A (ja) * 2019-04-05 2020-10-15 昭和オプ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短波長赤外線用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21117447A (ja) * 2020-01-29 2021-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TWI735245B (zh) * 2020-05-29 2021-08-01 光芒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TWI804795B (zh) * 2021-01-07 2023-06-11 光芒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US20220326480A1 (en) * 2021-04-06 2022-10-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TWI774408B (zh) * 2021-06-03 2022-08-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廣角鏡頭(三十三)
TWI790016B (zh) * 2021-11-29 2023-01-11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八片式廣角鏡頭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3803A (ja) * 1995-05-19 1996-1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広角レンズ
JP2006091480A (ja) * 2004-09-24 2006-04-06 Fujin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1359087A (zh) * 2007-08-02 2009-02-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使用该广角镜头的车辆装置
TW201237496A (en) * 2011-03-15 2012-09-16 Young Optics Inc Wide-angle lens
CN104793316A (zh) * 2014-01-21 2015-07-22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系统
CN105182507A (zh) * 2015-10-28 2015-12-23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清大像面广角定焦镜头
CN105372789A (zh) * 2015-11-11 2016-03-02 苏州莱能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畸变高分辨率大视角无人机镜头光学系统
CN105676428A (zh) * 2016-04-12 2016-06-15 中山市弘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广角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TW201723573A (zh) * 2015-12-29 2017-07-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CN107167903A (zh) * 2016-03-07 2017-09-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TW201734558A (zh) * 2016-03-25 2017-10-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裝置
CN107505693A (zh) * 2017-10-10 2017-12-22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眼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4154B2 (ja) 2007-09-07 2012-10-31 日本電産ニッシン株式会社 超広角レンズ
JP6011921B2 (ja) * 2012-09-18 2016-10-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CN104076492B (zh) * 2013-03-29 2017-01-18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和包括透镜装置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4007535B (zh) 2014-06-10 2016-10-05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超广角镜头
US10495856B2 (en) 2014-10-27 2019-12-03 Alex Ning Wide-angle lenses with low distortion
CN204536640U (zh) 2015-04-10 2015-08-05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红外共焦鱼眼镜头
KR101762007B1 (ko) * 2015-08-10 2017-07-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US10261290B2 (en) 2015-12-28 2019-04-16 Alex Ning Compact wide angle lens
US10386626B2 (en) * 2016-02-12 2019-08-20 Nikon Corporation Non-telecentric multispectral stereoscopic endoscope objective
CN105892024B (zh) 2016-03-11 2018-11-23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鱼眼光学镜头
CN206020797U (zh) 2016-08-31 2017-03-15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鱼眼光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3803A (ja) * 1995-05-19 1996-1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広角レンズ
JP2006091480A (ja) * 2004-09-24 2006-04-06 Fujin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1359087A (zh) * 2007-08-02 2009-02-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使用该广角镜头的车辆装置
TW201237496A (en) * 2011-03-15 2012-09-16 Young Optics Inc Wide-angle lens
CN104793316A (zh) * 2014-01-21 2015-07-22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系统
CN105182507A (zh) * 2015-10-28 2015-12-23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清大像面广角定焦镜头
CN105372789A (zh) * 2015-11-11 2016-03-02 苏州莱能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畸变高分辨率大视角无人机镜头光学系统
TW201723573A (zh) * 2015-12-29 2017-07-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CN107167903A (zh) * 2016-03-07 2017-09-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TW201734558A (zh) * 2016-03-25 2017-10-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裝置
CN105676428A (zh) * 2016-04-12 2016-06-15 中山市弘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广角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07505693A (zh) * 2017-10-10 2017-12-22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眼镜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9458A (zh) * 2018-09-06 2020-03-1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0908225A (zh) * 2019-12-31 2020-03-2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2836A (zh) 2023-07-25
TWI703345B (zh) 2020-09-01
TW201930954A (zh) 2019-08-01
US20190204569A1 (en) 2019-07-04
US10558022B2 (en)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1717A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24797B (zh) 光学镜头
CN106443962B (zh) 光学系统
CN20694607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443961B (zh) 光学系统
CN102486571B (zh)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
CN202230238U (zh) 摄像用光学镜片组
CN10659763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3984079A (zh) 广视角摄像镜片组
CN102590987A (zh) 光学取像镜头组
CN109283668A (zh) 光学镜头
CN104297904A (zh) 一种大光圈超广角镜头
CN10820518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663771A (zh) 光学镜头
CN105353499B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107436485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471239A (zh) 镜头及包含其之投影装置
CN110554478A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96469A (zh) 镜头光学系统
CN111856708A (zh) 取像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23895A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20637A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59501A (zh) 四表面窄视场复合透镜
CN102043229B (zh) 定焦镜头
CN110687658A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