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4779A -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4779A
CN109984779A CN201711488598.3A CN201711488598A CN109984779A CN 109984779 A CN109984779 A CN 109984779A CN 201711488598 A CN201711488598 A CN 201711488598A CN 109984779 A CN109984779 A CN 109984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egment
niti
niti cabl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85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4779B (zh
Inventor
王禹都
陈贤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85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4779B/zh
Priority to CN202210685002.3A priority patent/CN115054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4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4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4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cardia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26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575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closure at remote site, e.g. closing atrial septum defects
    • A61B2017/00623Introducing or retrieving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缆,包括第一段镍钛缆及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该输送缆的一端较为柔软,柔顺性较好,且输送缆的整体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

Description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式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介入微创治疗成为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卵圆孔未闭(PFO)等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
经导管介入微创治疗采用输送系统将介入式医疗器械输送至人体病变部位。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为例,如图1所示的输送系统100在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借助输送钢缆10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0推送到预期位置。输送钢缆10的一端与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0连接,另一端与输送系统100的手柄30连接,输送钢缆10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0的推送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现有的输送钢缆10一般为不锈钢弹簧管,如304不锈钢管,316L不锈钢管等。现有的不锈钢弹簧管10由多根不锈钢丝12缠绕并定型处理而成,其横截面为圆形,如图2所示。这种不锈钢弹簧管10具有较大硬度及抗弯刚度。因人体内血管路径及病变部位复杂性,对于弯曲度较大的血管或需要弯曲才能到达的部位,如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要求输送系统100在输送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弯曲。因此,要求输送系统100所使用的鞘管在头部能弯曲成一定角度以便通过弯曲的血管或对准缺损位置,但由于现有的输送钢缆10具有较大硬度及抗弯刚度的特性使得这一弯曲格外困难。尤其对于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使用的输送系统100,因为其鞘管头部的弯曲程度更大,使用现有的不锈钢弹簧管10的操作将会非常具有挑战性,使得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实施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对输送钢缆10的头部进行软化处理。
现有的针对不锈钢弹簧管输送钢缆10的软化方法为机加工的方式。将这种不锈钢弹簧管10的与介入式医疗器械连接的一端的外表面进行轴对称的均匀研磨,获得外径相对较小的研磨区域,研磨区域的横截面如图3所示。因为抗弯刚度EI由材料属性E(弹性模量)以及结构属性I(截面惯性矩)共同决定。随着不锈钢弹簧管输送钢缆被研磨,其端部的截面惯性矩I变小,相应地抗弯刚度也变小。经此加工过后的不锈钢弹簧管10具有前段较柔软而容易变形,后段较硬能提供较大的推送力的特点。这种软化的方法目前广泛用于金属缠绕类弹簧管,但由于是机加工,研磨过程中的外力容易导致编织结构散脱开来,且加工过程耗费工时,由于加工误差也容易导致产品性能不一致甚至性能不良。此外,这种方法达到的软化效果也不理想,在研磨加工过后,弹簧管依然具有很大弹性,只是抗弯刚度较小。尤其对于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如图4所示)中使用的输送系统100,因为其输送系统100头部的弯曲程度更大,对于不锈钢弹簧管10头部柔软程度的要求也更高。机械研磨加工方式很难满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端的柔顺性较好、且整体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的输送缆。
一种输送缆,包括第一段镍钛缆及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50~400N·mm2,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50~1000N·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中的镍的原子百分含量均为49.8at%~51.2a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中的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9.8~50.8at%,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比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高0.2~0.4a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200mm,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600~1020mm;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200mm,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200~5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由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单根镍钛丝;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其中之一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另外一个为单根镍钛丝或为多根镍钛丝缠绕而成实心的镍钛缆;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其中之一为由多个镍钛丝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另一个为单根镍钛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及所述由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均为1.0~4.5mm;所述单个镍钛丝的直径为0.5~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缆还包括过渡段镍钛缆,所述过渡段镍钛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连接。
一种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镍钛缆;及
将所述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使所述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其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的步骤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理或在保护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
一种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镍钛缆;及
采用激光对所述镍钛缆的一端进行加热至450~540℃,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使所述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其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一种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
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形成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或者,采用激光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加热至450~540℃,然后于60~150分钟内冷却至200℃,形成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及
将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与所述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连接,得到所述输送缆,其中,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上述输送缆包括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比为1:12.75~1:1且第一镍钛缆段的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抗弯刚度的1/2,使得该输送缆的一端较为柔软,柔顺性较好,且输送缆的整体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输送系统与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相连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输送系统的输送钢缆研磨前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输送系统的输送钢缆研磨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输送缆的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抗弯刚度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输送缆的第一段镍钛缆、过渡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抗弯刚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5,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缆200,用于输送介入式医疗器械,例如,用于输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器。输送缆200包括第一段镍钛缆210和与第一段镍钛缆210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220。
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均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并经定型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的外接圆的直径相等。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一体成型形成输送缆20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段镍钛缆210与第二段镍钛缆220通过固定连接而形成输送缆200,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段镍钛缆210的一端与第二段镍钛缆220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通过焊接连接,不影响第一段镍钛缆210在心脏部位的弯曲,也不会对输送缆200整体的抗弯刚度产生不良影响,只要焊接连接满足强度要求即可。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输送缆200也可以为由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无论输送缆200是空心的镍钛管还是实心的镍钛缆,输送缆200的外接圆的直径均为1.0~4.5mm;优选地,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均为由9根丝径为0.36mm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8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均可以为由单根镍钛丝形成的实心缆,只要单根镍钛丝的丝径满足要求即可。优选地,单根镍钛丝的丝径为0.5~1.0mm。
或者,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通过固定连接形成输送缆200时,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其中之一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另外一个为单根镍钛丝或为多根镍钛丝缠绕而成实心的镍钛缆。或者,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其中之一为由多个镍钛丝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另一个为单根镍钛丝。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通过固定连接形成输送缆200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均为实心结构时,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的横截面的尺寸相适配,例如,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均为单根镍钛丝时,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的丝径相等。当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其中之一空心的镍钛管时,另一个为实心结构时,空心的镍钛管的内径与实心结构的横截面尺寸相适配,使实心结构的一端能够穿设于空心的镍钛管中。
可以理解,无论输送缆200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由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还是为由单根镍钛丝形成的实心镍钛缆,镍钛丝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例如,其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矩形等。
第一段镍钛缆210与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比为1:12.75~1:1。请参阅图6,第一镍钛缆段210的等效抗弯刚度((EI)等效2)小于第二段镍钛缆220的等效抗弯刚度((EI)等效1)的1/2。
抗弯刚度是指物体抵抗其弯曲变形的能力。以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被弯构件横截面绕其中性轴的惯性矩I的乘积EI来表示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因弹簧管的结构使得其实际抗弯刚度不能简单套用公式求得,故使用三点弯曲法测定等效抗弯刚度:(EI)等效=F/(48Yl3);其中,F为集中力,Y为挠度,l为跨度。等效抗弯刚度是用来衡量输送缆200柔软程度的准确且有效的属性。
输送缆200在体内沿着血管的路径输送过程中,会有一段弯曲路径,特别是从心脏入口(如下腔静脉)到室间隔缺损部位,路径的形状类似S形。因而,鞘管在人体血管内的路径为复杂的曲折状,输送缆200在推送过程中会受到较大阻力。为了能够将介入式医疗器械更好地推送到缺损位置,一方面要求输送缆200拥有较强的弹性以及刚度;另一方面,因为输送缆200的远端(远离手柄端,即与介入式医疗器械连接的一端)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弯曲,又需要输送缆200拥有柔软的头部。
因此,要求输送缆200在满足其推送性能,扭转性不变的情况下,能保证输送缆200的前端部分能尽量柔软以适应路径形状的变化。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一段镍钛缆210的长度L1与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L2的比值为1:12.75~1:1及第一镍钛缆段221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220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使得该输送缆200的一端较为柔软,柔顺性较好,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路径,且输送缆200的整体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可以顺利通过鞘管将介入式医疗器械推送至预期位置的。
优选地,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50~400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50~1000N·mm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在50~400N·mm2范围中的取值和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在150~1000N·mm2中的取值应满足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优选地,当输送缆200应用于股静脉植入路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时,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之比为1:12.75~1:3。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段镍钛缆210的长度为80~200mm,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为600~1020mm,以使将该输送缆200应用于股静脉植入路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时,第二段镍钛缆220可以将第一段镍钛缆210顺利推送到心脏部位,且第一段镍钛缆210可以在心脏内部运行而达到到缺损位置。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当输送缆200应用于颈静脉植入路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时,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之比为1:6.5~1:1。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段镍钛缆210的长度为80~200mm,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为200~520mm,以使将该输送缆200应用于颈静脉植入路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时,第二段镍钛缆220可以将第一段镍钛缆210顺利推送到心脏部位,且第一段镍钛缆210可以在心脏内部运行而达到缺损位置。
可以理解,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植入路径和患者的体型来合理地选择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镍钛缆220的长度。
在第一段镍钛缆210的长度为80~200mm,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为600~1020mm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当第一段镍钛缆210的长度为80mm时,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不为1020mm。
在第一段镍钛缆210的长度为80~200mm,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为200~520mm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当第一段镍钛缆210的长度为80mm时,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不为520mm。
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中的镍元素的含量分布是均匀的。优选地,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中的镍的原子百分含量均为49.8at%~51.2at%。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输送缆200的镍含量分布是不均匀的,第一段镍钛缆210为贫镍相,第二段镍钛缆220为富镍相,即第一段镍钛缆210中的镍的原子百分含量小于第二段镍钛缆220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优选地,第一段镍钛缆210中的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9.8~50.8at%,第二段镍钛缆220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比第一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高0.2~0.4at%。一般镍含量越高,热处理后得到的镍钛缆的刚度越大。通过设置第一段镍钛缆210为贫镍相,第二段镍钛缆220为富镍相,有利于调节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的抗弯刚度,使第一段镍钛缆210的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220的抗弯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中,镍和钛的原子百分含量占主导,但不排除第一段镍钛缆210和第二段镍钛缆220中可以含有其他微量的元素。在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Ni的作用和Co、Cr等相似,因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得输送缆中Ni的原子百分含量不变,增加Co、Cr等合金元素的含量调整输送缆200的刚度。
以心脏室间隔封堵器为例,使用该输送缆200输送心脏室间隔封堵器时,输送缆200的第一段镍钛缆210的远离第二段镍钛缆220的一端与心脏室间隔封堵器可拆卸连接,第二段镍钛缆220的远离第一段镍钛缆210的一端与输送系统的手柄固定连接,然后在输送鞘的引导下经股静脉植入路径或经颈静脉植入路径进入心脏,然后第一段镍钛缆210弯曲后进入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心脏室间隔封堵器释放后,解除心脏室间隔封堵器与第一段镍钛缆210的连接,将输送缆200以及输送鞘等从体内撤回,完成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可以理解,第一段镍钛缆210的远离第二段镍钛缆220的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与所要输送的介入式医疗器械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一段镍钛缆210的远离第二段镍钛缆220的一端设置带有内螺纹的锁套与介入式医疗器械螺纹连接,或在第一段镍钛缆210的远离第二段镍钛缆220的一端设置多股连接丝用于与介入式医疗器械可拆卸连接。
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为例,采用传统的输送钢缆即不锈钢弹簧管进行输送封堵器时,由于不锈钢材料的弹性模量较大,约为200GPa左右,使得不锈钢弹簧管的弹性较大。请再次参阅图4,当将心脏室间隔封堵器输送至心脏300的缺损部位并释放后,解除输送钢缆10(不锈钢弹簧管)与心脏室间隔封堵器20的连接,由于不锈钢弹簧管的弹性,不锈钢弹簧管可能会弹到心脏300的其他部位,可能会造成其他部位的损伤,或者不锈钢弹簧管会弹到心脏室间隔封堵器20上,造成心脏室间隔封堵器20受损,例如刮破心脏室间隔封堵器20的阻流膜,从而影响封堵效果。
由于镍钛合金的弹性模量较小,不同的晶相中的最大的弹性模量仅为70~80GPa,小于不锈钢的弹性模量的一半,经过热处理后,最小的弹性模量可以仅为30GPa,相比于不锈钢缆,镍钛合金缆的弹性模量大大降低。因此,使用上述输送缆200,在解除输送缆200与心脏室间隔封堵器的连接后,有利于避免第一段镍钛缆210的弹性作用造成心脏其他部位受损或心脏室间隔封堵器受损,有利于提高手术的顺利性,降低临床使用风险。
请参阅图7,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缆300,包括第一段镍钛缆310、第二段镍钛缆320和过渡段镍钛缆330。过渡段镍钛缆330设置于第一段镍钛缆310和第二段镍钛缆320之间,过渡段镍钛缆330的一端与第一段镍钛缆31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段镍钛缆320的一端连接。第一段镍钛缆310、第二段镍钛缆320和过渡段镍钛缆330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段镍钛缆310的长度为L1,第二段镍钛缆320的长度为L2,过渡段镍钛缆330的长度为L3。L1与L2的比值为1:12.75~1:1,L3为10~100mm。
请参阅图8,第二段镍钛缆320的等效抗弯刚度恒定,其值为(EI)等效1;第一段镍钛缆310的等效抗弯刚度((EI)等效2)恒定,(EI)等效2小于1/2*(EI)等效1。过渡段镍钛缆330的等效抗弯刚度从与第一段镍钛缆310的等效抗弯刚度相等的值逐渐升高至(EI)等效1,即从(EI)等效2逐渐升高至(EI)等效1
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一段镍钛缆310的长度L1和第二段镍钛缆220的长度L2满足L1:L2=1:12.75~1:1,且第一镍钛缆段310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320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过渡段镍钛缆330的等效抗弯刚度从与第一段镍钛缆310的等效抗弯刚度相等的值逐渐升高至与第二段镍钛缆320的抗弯刚度相等的值,使得该输送缆300的一端较为柔软,柔顺性较好,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路径,且输送缆300的整体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
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提供镍钛缆。
镍钛缆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或为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实心缆,或为单根镍钛丝。镍钛缆具有超弹性能。
S120:将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使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其中,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将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热处理炉中,另一端位于热处理炉的外部。热处理炉的温度为450~540℃。将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于450~540℃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另一端不作热处理。或者,对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另一端的靠近热处理炉的区域进行冷却使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的温度低于200℃,如浸泡于冷水中或用冷水浇灌,以降低因热传导而产生的高温,使靠近热处理炉的区域与远离热处理炉的区域的温度保持一致或避免由热传导对热处理炉外部的另一端产生影响。
热处理完成后,对进行热处理的一端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或采用风冷、水冷等方式使输送缆冷却至室温。
位于热处理炉的一端的长度为L1,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的长度为L2。在热处理过程中,当同时对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另一端的靠近热处理炉的区域进行冷却使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的温度低于200℃时,镍钛缆形成等效抗弯刚度不同的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其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L1,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为1:12.75~1:1,且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优选地,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的时间为30~120min,进一步优选于60~150min内冷却至200℃。
在热处理过程中,当没有对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采取冷却措施时,热处理完成并冷却后,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第二段镍钛缆和过渡段镍钛缆,过渡段镍钛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L1、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L2,过渡段镍钛缆的长度为L3,L1:L2=1:12.75~1:1。L3的值优选为10~100mm。
优选地,将镍钛缆的一段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的步骤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理或在保护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以避免镍钛缆被氧化。保护气体为不与镍钛合金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氮气、氩气、氦气等。
热处理炉可以为管式炉。或者,热处理炉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提供温度为450~540℃的真空环境或能够提供温度为450~540℃的保护氛围环境的其他热处理设备。
上述输送缆的制备方法通过对镍钛缆端部的一定长度的区域在450~540℃下进行热处理,然后于10~150分钟内冷却至200℃,使得镍钛缆的进行热处理的一段的等效抗弯刚度较小,从而形成等效抗弯刚度不同的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制备得到能够保证一端的等效抗弯刚度较小,柔顺性较强,且整体有足够抗弯刚度的输送缆。
上述输送缆的制备方法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对镍钛缆的第一段镍钛缆进行软化处理,能够实现输送缆的一端的柔顺性较好且输送缆整体的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该制备方法无需采用机械研磨加工,不仅制备效率高,而且可靠性较高,不会产生编织结构散脱开来的现象,且能够避免因机械加工误差导致的产品性能不一致甚至性能不良的问题。
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提供镍钛缆。
镍钛缆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或为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实心的镍钛缆,或为单根镍钛丝。镍钛缆具有超弹性能。
S220:采用激光对镍钛缆的一端进行加热至450~540℃,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使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其中,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激光加热具有局部加热的特点,采用激光对金属进行加热,能够实现仅对目标区域进行加热的优点。
采用激光对镍钛缆的从端部开设向另一端延伸的部分区域进行加热至450~540℃,然后于10~150分钟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或采用风冷、水冷等方式使输送缆冷却至室温。被激光加热的一段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另一段为与该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上述输送缆的制备方法通过激光热处理的方式对镍钛缆的第一段镍钛缆进行软化处理,且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第一镍钛缆段的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抗弯刚度的1/2,能够实现输送缆的一段的柔顺性较好且输送缆整体的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该制备方法无需采用机械研磨加工,不仅制备效率高,而且可靠性较高,不会产生编织结构散脱开来的现象,且能够避免因机械因加工误差导致的产品性能不一致甚至性能不良的问题。
该方法利用激光加热能够针对局部特定区域进行加热的特点,能够仅对镍钛缆的第一段镍钛缆进行加热,以精确地控制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并且,激光加热的时间很短,采用激光加热能够显著地提高制备效率。
又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提供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
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或为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实心的镍钛缆。或者,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单根镍钛丝。或者,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其中之一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另外一个为单根镍钛丝或为多根镍钛丝缠绕而成实心的镍钛缆。又或者,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其中之一为多根镍钛丝缠绕而成实心的镍钛缆,另一个为单根镍钛丝。
S320:将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形成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或者,采用激光将第一段镍钛缆加热至450~540℃,然后于60~150min内冷却至200℃,形成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
优选地,将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的步骤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理或在保护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以避免第一段镍钛缆被氧化。保护气体为不与镍钛合金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氮气、氩气、氦气等。
热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冷却至200℃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或采用风冷、水冷等方式使输送缆冷却至室温。
优选地,将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的时间为30~120min,进一步优选于60~150min内冷却至200℃。
S330:将第二段镍钛缆与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连接,得到输送缆,其中,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优选地,将第二段镍钛缆与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进行固定连接,以保证使用该输送缆推送介入式医疗器械的稳定性。例如,将第二段镍钛缆与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地,为了保证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可靠地通过焊接连接,可以通过用连接套筒同时套设于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上进行焊接而使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相连。
上述输送缆的制备方法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对第一段镍钛缆进行软化处理,然后再将第二段镍钛缆与软化后的第一段镍钛缆进行连接,能够实现输送缆的一段的柔顺性较好且输送缆整体的抗弯刚度满足推送要求。该制备方法无需采用机械研磨加工,不仅制备效率高,而且可靠性较高,不会产生编织结构散脱开来的现象,且能够避免因机械因加工误差导致的产品性能不一致甚至性能不良的问题。
并且,这种制备方法能够精确控制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使得所制备得到的输送缆的一致性较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阐述。
以下实施例采用如下测试方法及设备:
1、输送缆的抗弯刚度的测定:采用万能测力机,使用三点弯曲法测定等效抗弯刚度(EI)等效=F/(48Yl3),其中,F为集中力,Y为挠度,l为跨度。
2、用TruDisk10002型YAG激光器进行激光加热。
实施例1
提供由9根丝径为0.36mm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8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长度为1100mm的空心的镍钛缆。该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57mm,且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0.2at%。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500℃,然后将该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温度为500℃的热处理炉中,剩下的另一端镍钛缆位于热处理炉的外部。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冷水浸泡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使其温度低于200℃。其中,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的长度为80mm,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的长度为1020mm。热处理炉为真空环境,将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于500℃下进行热处理60min,然后在6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使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2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20±6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80±14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实施例2
提供由8根丝径为0.328mm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70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长度为680mm的空心的镍钛缆。该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361mm,且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9.8at%。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450℃,然后将该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温度为450℃的热处理炉中,剩下的另一端镍钛缆位于热处理炉的外部。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冷水浸泡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使其温度低于200℃。其中,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的长度为80mm,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的长度为600mm。热处理炉为真空环境,将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于450℃下进行热处理60min,然后在6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使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60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00±5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40±12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实施例3
提供由一根丝径为0.8mm的镍钛丝形成的镍钛缆。该镍钛缆的长度为1200mm,且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1.2at%。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540℃,然后将该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温度为540℃的热处理炉中,剩下的另一端镍钛缆位于热处理炉的外部。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冷水浸泡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使其温度低于200℃。其中,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的长度为200mm,热处理炉为真空环境,将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段于540℃下进行热处理60min,然后在6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热处理并冷却至200℃后,继续冷却至室温,使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20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0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300±15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900±45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实施例4
提供由9根丝径为0.36mm、冷加工后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8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长度为800mm的空心的镍钛缆。该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57mm,且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0at%。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500℃,然后将该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温度为500℃的热处理炉中,剩下的另一端镍钛缆位于热处理炉的外部。其中,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为120mm,热处理炉为真空环境,将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于500℃下进行热处理60min,然后在12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位于热处理炉外的另一段不进行任何处理。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第二段镍钛缆和过渡段连接缆,过渡段连接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2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600mm,过渡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20±6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80±14N·mm2。过渡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从120±6N·mm2逐渐升高至280±14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实施例5
提供由4根丝径为0.56mm的镍钛丝缠绕而成实心的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其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520mm,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57mm,第一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9.8at%,第二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0.2%。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500℃,然后将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温度为500℃、真空的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处理120min,然后在12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软化后的第一段镍钛缆。
将软化后的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52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300±15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700±35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实施例6
提供由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丝径为0.8mm的镍钛丝。其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500mm,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均为49.8at%。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500℃,然后将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温度为500℃、真空的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处理60min,然后在6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软化后的第一段镍钛缆。
将软化后的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50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00±5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40±12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实施例7
提供由单根镍钛丝形成镍钛缆。该镍钛缆的丝径为1.0mm,长度为450mm。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1at%。
采用激光对该镍钛缆的一端进行局部加热至500℃,然后于12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热的一端的长度为120mm,另一端不进行任何处理。
经过上述激光加热处理后,镍钛缆形成包括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输送缆,其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2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33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350±17.5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950±47.5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过程顺利。
实施例8
提供由9根丝径为0.36mm、冷加工后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8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长度为850mm的空心的镍钛缆。该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57mm,且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0.2at%。
采用激光对该镍钛缆的一端进行局部加热至500℃,然后于6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热的一端的长度为150mm,另一端不进行任何处理。
经过上述激光加热处理后,镍钛缆形成包括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输送缆,其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5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70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20±6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80±14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过程顺利。
实施例9
提供均由8根丝径为0.328mm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70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其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200mm,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361mm,第一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9.8at%,第二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0.2%。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450℃,然后将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温度为450℃、真空的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处理60min,然后在6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软化后的第一段镍钛缆。
将软化后的第一段镍钛缆与第二段镍钛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20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00±5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40±14N·mm2
实施例10
提供由9根丝径为0.36mm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8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长度为1100mm的空心的镍钛缆。该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57mm,且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0.2at%。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500℃,然后将该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温度为500℃的热处理炉中,剩下的另一端镍钛缆位于热处理炉的外部。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冷水浸泡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使其温度低于200℃。其中,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的长度为80mm,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的长度为1020mm。热处理炉为真空环境,将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于500℃下进行热处理30min,然后在15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使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2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20±20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80±20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过程顺利。
实施例11
提供由9根丝径为0.36mm的镍钛丝绕直径为0.85mm的圆柱芯轴缠绕而成的、长度为1100mm的空心的镍钛缆。该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57mm,且该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50.2at%。
将热处理炉预热至500℃,然后将该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温度为500℃的热处理炉中,剩下的另一端镍钛缆位于热处理炉的外部。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冷水浸泡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使其温度低于200℃。其中,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的长度为80mm,位于热处理炉外部的一端的长度为1020mm。热处理炉为真空环境,将位于热处理炉中的一端于500℃下进行热处理600min,然后在10min内冷却至200℃,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使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得到输送缆。
输送缆中,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mm,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1020mm。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20±20N·mm2,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280±20N·mm2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及释放过程顺利。
采用穿刺系统将健康猪的心脏室间隔刺穿后,将该输送缆用于输送系统中,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至猪的心脏室间隔缺损部位,输送过程顺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输送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段镍钛缆及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50~400N·mm2,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为150~1000N·m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中的镍的原子百分含量均为49.8at%~51.2a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中的镍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9.8~50.8at%,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比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中镍的原子百分含量高0.2~0.4a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200mm,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600~1020mm;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的长度为80~200mm,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为200~5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由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均为单根镍钛丝;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其中之一为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另外一个为单根镍钛丝或为多根镍钛丝缠绕而成实心的镍钛缆;或者,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其中之一为由多个镍钛丝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另一个为单根镍钛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多根镍钛丝绕圆柱芯轴螺旋缠绕而成的空心的镍钛管及所述由多根镍钛丝螺旋缠绕而成的实心的镍钛缆的外接圆的直径均为1.0~4.5mm;所述单个镍钛丝的直径为0.5~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缆还包括过渡段镍钛缆,所述过渡段镍钛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连接。
10.一种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镍钛缆;及
将所述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使所述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其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镍钛缆的一端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的步骤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理或在保护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
12.一种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镍钛缆;及
采用激光对所述镍钛缆的一端进行加热至450~540℃,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使所述镍钛缆形成第一段镍钛缆及与所述第一段镍钛缆连接的第二段镍钛缆,其中,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且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13.一种输送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段镍钛缆和第二段镍钛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长度之比为1:12.75~1:1;
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放置于450~540℃的环境中进行热处理至少30min,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形成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或者,采用激光将所述第一段镍钛缆加热至450~540℃,然后于10~150min内冷却至200℃,形成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及
将所述第二段镍钛缆与所述软化的第一段镍钛缆连接,得到所述输送缆,其中,所述第一镍钛缆段的等效抗弯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镍钛缆的等效抗弯刚度的1/2。
CN201711488598.3A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984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8598.3A CN109984779B (zh)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10685002.3A CN115054293A (zh)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8598.3A CN109984779B (zh)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5002.3A Division CN115054293A (zh)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4779A true CN109984779A (zh) 2019-07-09
CN109984779B CN109984779B (zh) 2022-07-26

Family

ID=6711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5002.3A Pending CN115054293A (zh)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1488598.3A Active CN109984779B (zh)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5002.3A Pending CN115054293A (zh) 2017-12-29 2017-12-29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05429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1872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推送缆及推送系统
WO2023093713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推送缆、推送系统、热处理方法及推送缆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4550B1 (en) * 1998-08-19 2001-07-03 Cook Incorporated Preformed wire guide
US20050182482A1 (en) * 2003-04-08 2005-08-18 Xingwu Wang MRI imageable medical device
CN1859941A (zh) * 2003-04-03 2006-11-08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具有弯曲段的导丝
CN104014067A (zh) * 2013-03-01 2014-09-03 陈世斌 具有绝缘涂层的医用导丝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20045A (zh) * 2010-04-26 2017-02-22 美敦力Af卢森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肾神经调节的导管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7468390A (zh) * 2013-08-27 2017-12-15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支架递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4550B1 (en) * 1998-08-19 2001-07-03 Cook Incorporated Preformed wire guide
CN1859941A (zh) * 2003-04-03 2006-11-08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具有弯曲段的导丝
US20050182482A1 (en) * 2003-04-08 2005-08-18 Xingwu Wang MRI imageable medical device
CN106420045A (zh) * 2010-04-26 2017-02-22 美敦力Af卢森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肾神经调节的导管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4014067A (zh) * 2013-03-01 2014-09-03 陈世斌 具有绝缘涂层的医用导丝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68390A (zh) * 2013-08-27 2017-12-15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支架递送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慎铁刚: "《力学与结构》", 30 September 1988, 天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1872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推送缆及推送系统
CN112971872B (zh) * 2019-12-17 2022-12-2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推送缆及推送系统
WO2023093713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推送缆、推送系统、热处理方法及推送缆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4293A (zh) 2022-09-16
CN109984779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1102B (zh) 经皮导管导向的脉管内阻塞装置
CN103861195B (zh) 经桡动脉介入超滑导丝
CN103889339B (zh) 用于阻断患者脉管系统内的异常开口的装置和方法
US8708932B2 (en) Guide wire
US6139557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wire with radial expansible guide section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637901B2 (en) Malleable cannula
US20140066895A1 (en) Anatomic device delivery an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20080200839A1 (en) Dual stiffness wire guide
US2004013867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using deflection of a surgical instrument
US8591495B2 (en) Introducer sheath with thin-walled shaft
JPH06505660A (ja) 改良された肺塞栓症防止フィルタおよび付属位置決め装着キット
CN205514708U (zh) 一种外径和硬度渐变的微导管
US20100168619A1 (en) Combination wire guid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11147752A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09984779A (zh) 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US8777873B2 (en) Wire guide having a rib for coil attachment
US20060271067A1 (en) Laser-resistant surgical devices
US8043256B2 (en) Rapid exchange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6419990A (zh) 输送鞘管管体以及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
JP3895755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US20050049613A1 (en) In vivo defl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2004194768A (ja) 医療用カテーテルのガイドワイヤ芯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医療用カテーテルのガイドワイヤ
WO2023093713A1 (zh) 推送缆、推送系统、热处理方法及推送缆的制备方法
JPH07148267A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237540U (zh) 一种免焊接高性能镍钛记忆合金与不锈钢复合微导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