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3283A - 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3283A
CN109983283A CN201780001968.8A CN201780001968A CN109983283A CN 109983283 A CN109983283 A CN 109983283A CN 201780001968 A CN201780001968 A CN 201780001968A CN 109983283 A CN109983283 A CN 109983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heat
unit
shield
heat 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9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润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3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32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3/0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23/7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with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60/3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storing heat in 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太阳热收集器包括构造成储存集热介质并由柔性材料形成热量收集单元、构造成包围热量收集单元并存储隔热空气且由柔性材料形成的热量隔绝单元以及设置在热量隔绝单元上以将阳光反射到热量收集单元上的反射器。热量隔绝单元包括由具有透光性、耐用性和耐热性的材料形成的第一构件和堆叠在第一构件上并与第一构件联接且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的第二构件,并且反射器位于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热量收集单元包括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形成的第三构件和堆叠在第三构件上并联接到第三构件并且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制成的第四构件。

Description

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增强的耐用性、可制造性等的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太阳热收集器为一种将直射阳光或者散射阳光转换成热能的装置,并且其在太阳热收集系统的构造中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些太阳热收集器分为形状固定并安装在诸如建筑物的屋顶的有限地方范围内的收集器(为方便起见,下文简称为“固定式收集器”),以及能够自由地安装和拆卸以使得安装不会限制在特定的地方的收集器(为方便起见,下文简称为“非固定式收集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对常规的固定式气动收集器100进行描述。
集热管12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空气作为热介质流过该集热管120,并且集热管120设置有用于空气的引入和排出的入口和出口。集热管120使用具有高导热效率的材料(如铝)制成,以便在壳体110内部以曲折的方式弯曲。收集器100的集热表面覆盖有透明玻璃、聚碳酸酯等。收集器100通常安装成相对于地面以预先确定的角度倾斜,但是当反射器130如图1所示地设置时,收集器100可以安装成与地面正交。
在下文中将对使用上述描述的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的热量收集过程进行描述。当直射阳光、反射阳光或散射阳光穿过玻璃罩到达集热管120时,光被转换成热能。另外,一些阳光通过温室效应对壳体110内部的空气加热,并通过已加热空气的对流和传导将热量传递给集热管120。传递给集热管20的热量对集热管120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已加热的空气经过出口从收集器100排出并根据需要用于房间供暖或热水生产。
但是,上文描述的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的制造成本很高,并且由于其固定的形状而只能够安装在有限的地方,且安装在特定空间中的收集器不能够自由地移动至其它地方。另外,该收集器的安装和拆卸也不是免费的。
非固定式收集器是对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的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韩国专利公开公报No.10-2008-0089954和No.10-2012-0046945中提出了这些非固定式收集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和图3对常规的非固定式气动太阳热收集器200进行描述。
非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200包括热量收集单元210,该热量收集单元210中储存有集热介质且由柔性材料制成。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热量隔绝单元220设置成包围热量收集单元210并在其中储存隔热空气。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反射器230设置在热量隔绝单元220的一部分上,以将在热量收集单元210附近辐射的阳光反射到热量收集单元210上。同时,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膜240设置成包围热量隔绝单元220且在热量隔绝单元220和地面之间储存隔热空气。另外,基底膜250设置在地面上以防止水分从地面进入并减少热量损失。另外,反射器260设置在基底膜250的一部分上以反射阳光。
储存在热量收集单元210当中的集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其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容易地获取到,并且储存在热量隔绝单元220中的隔热空气可以是空气。阳光可以透过保护膜240和热量隔绝单元220以便从而被引导到热量收集单元210(见箭头A),或者阳光可以被反复地反射并然后引导到热量收集单元210(见箭头B、C和D)。
同时,热量收集单元210和热量隔绝单元220中的每个均是由柔性材料制成,以便当向其中引入集热介质或者隔热空气时膨胀。为此,在常规的非固定式收集器中,将乙烯基树脂用作柔性材料。但是,在仅仅使用乙烯基树脂时,其制造变得困难。另外,如图4所示,仅仅由乙烯基树脂制成的热量收集单元210和热量隔绝单元220在使用中或者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会容易损坏(剥落),因而不够耐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增强的可制造性和耐用性的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目的
本发明设计成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集热性能、可制造性、耐用性等的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描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太阳热收集器包括热量收集单元、热量隔绝单元以及反射器,热量收集单元构造成在其中储存集热介质并且由柔性材料制成,热量隔绝单元构造成包围热量收集单元并且构造成在其中存储隔热空气,以及热量隔绝单元由柔性材料形成,反射器设置在热量隔绝单元上以将阳光反射到热量收集单元上,其中,热量隔绝单元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由具有透光性、耐用性和耐热性的材料形成,第二构件堆叠在第一构件上并与第一构件联接,并且第二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以及反射器位于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并且其中,热量收集单元包括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第三构件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形成,第四构件堆叠在第三构件上并与第三构件联接,并且第四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制成。
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以具有薄板形状,并且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可以定位成朝向彼此,以使得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由此该热量隔绝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备选地,热量隔绝单元可以成对地设置,反射器可以设置在一对热量隔绝单元的其中之一上,并且一对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可以定位成朝向彼此,以使得该一对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由此该热量隔绝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另外,热量收集单元的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可以具有薄板形状,并且第四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可以定位成朝向彼此,以使得第四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由此该热量收集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同时,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可以为塑性薄膜。另外,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可以为PET薄膜,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二构件可以是PP薄膜和PE薄膜中的一种,反射器可以为薄铝膜,热量收集单元的第三构件可以是和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相同的材料,且热量收集单元的第四构件可以是和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二构件相同的材料。
同时,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的与反射器接触的一部分或热量收集单元的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着色的PET薄膜。
同时,热量隔绝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具有空气阻隔特性的第五构件,并且热量收集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之间的具有空气阻隔特性的第六构件。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五构件和热量收集单元的第六构件可以为尼龙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制造太阳热收集器的方法包括将反射器放置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第一构件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制成,以及第二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制成,以及使用粘结剂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彼此堆叠并联接,将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定位成朝向彼此,以及将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以使该热量隔绝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另外,制造太阳热收集器的方法还包括将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堆叠并联接,第三构件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形成,第四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将第四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定位成朝向彼此,以及将第四构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彼此热粘结以使热量收集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同时,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架和第四构件可以是塑性薄膜。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可以为PET薄膜,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二构件可以是PP薄膜和PE薄膜中的一种,反射器可以是薄的铝膜,热量收集单元的第三构件可以是与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相同的材料,并且热量收集单元的第四构件可以是与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二构件相同的材料。
同时,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一构件的与反射器接触的一部分或热量收集单元的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着色的PET薄膜。
同时,热量隔绝单元可以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具有空气阻隔特性的第五构件,并且热量收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之间的具有空气阻隔特征的第六构件。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五构件和热量收集单元的第六构件可以为尼龙薄膜。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该太阳热收集器的耐用性,这可以防止在使用中损坏该收集器。
第二,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热粘结制造出具有期望的形状的收集器,这可以确保其易于制造。另外,根据本发明,制造可以进一步简化,因为热量隔绝单元和热量收集单元可以使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进行制造。
第三,根据本发明,该太阳热收集器可以在保持其集热性能的同时廉价地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常规的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常规的非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横截面视图。
图4为示出图2中的收集器的热量收集单元和热量隔绝单元的损坏状态的图片。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太阳热收集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6为示出图5的热量隔绝单元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图5的热量隔绝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图5的热量收集单元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在下文中,将会描述具体制定本发明的构成元件的附图和实施例等,但这些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另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虽然为了描述方便可能会对特别的构成元件通过放大或者缩小进行图示和描述,但是这也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下面的实施例或附图中描述或示出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说明书以各种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改变,并且这些修改和改变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对根据本发明的太阳热收集器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由于当前的实施例是针对与包含在收集器中的热量隔绝单元和热量收集单元相关的发明,所以将在本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中对该热量隔绝单元和热量收集单元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关于收集器的其它部分的描述。
与相关技术的一般的非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类似,根据本发明的太阳热收集器包括热量收集单元21和热量隔绝单元22。热量收集单元21中储存集热介质,并且热量隔绝单元22中储存隔热空气。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太阳热收集器为非固定式的,所以热量隔绝单元和热量收集单元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以便能够安装和拆卸。
首先,将具体描述热量隔绝单元22。
热量隔绝单元22可以是透光的以便能够使阳光透过,并且其可以是柔性的以便可以使用绝热空气充气。为此,已经提出了一种常规的非固定式收集器以使用乙烯基树脂、橡胶等制造热量隔绝单元。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结果,仅仅使用乙烯基树脂或橡胶制造热量隔绝单元在可制造性、耐用性等方面是存在问题的。
当使用仅仅由乙烯基树脂形成的热量隔绝单元时,透光性可能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可制造性和耐用性可能是有问题的。另外,当使用由橡胶形成的热量隔绝单元时,耐用性可能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制造可能会困难并且透光率可能是有问题的。特别地,如图4所示,当热量隔绝单元由乙烯基树脂形成时,该热量隔绝单元的特定部位的损坏会引起热量隔绝单元完全撕裂的剥落,像撕纸时那样。特别地,在非固定式太阳热收集器中加剧了这个现象,因为热量隔绝单元的安装和拆卸是重复进行的。
另外,热量隔绝单元需要将绝热空气限制在其中,并且因此需要具有特殊的形状,例如细长的圆柱形状。因此,有必要将乙烯基树脂材料的特定部分联接起来。但是,当使用高耐用性的材料以解决上述的剥落问题时,联接(粘接)可能不会很容易。
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成果,在使用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塑性薄膜的同时,可以实现热量隔绝单元的耐用性、易于制造等。即,根据本实施例的热量隔绝单元22通过包括主要就耐用性方面选择的第一构件224和主要就热粘结性方面选择的第二构件222而进行构造。当然,第一构件224和第二构件222需要是透光的且是柔性的。
在这里,热粘结性指的是当在没有单独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以预定温度施加压力时两种材料彼此结合的性质。作为研究成果,虽然仅仅使用第一构件224其耐用性不令人满意,但是当将第一构件224联接到具有热粘结性的第二构件222时,耐用性以及易于制造性都令人非常地满意。即,当就热粘结性而不是耐用性方面来选择第二构件222时,通过将第一构件224和第二构件222联接的同时满足了耐用性和易于制造性。
热量隔绝单元22有必要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并且更特别地,具有圆柱形状。为此,热量隔绝单元22的预先确定部分的联接是有必要的。但是,例如当在热量隔绝单元22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使用粘结剂时,制造过程则会变得复杂,这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当第二构件222由热粘结材料制成时,当在它们相互接触的状态下以预先确定的温度施加压力时,相应的第二构件222可以彼此粘结,这确保了制造的方便。
如上所述,热量隔绝单元22的第一构件224主要是从耐用性方面来选择的。现在,将具体描述耐用性。绝热空气(例如环境空气)储存在热量隔绝单元22内部。由于太阳热使该空气扩张,热量隔绝单元22会向外扩充。因此,热量隔绝单元22在受到张力时向外伸展。因此,特别地,必须就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方面考虑第一构件224的耐用性。即,可以选择具有高抗拉强度和低延伸率的材料作为第一构件224的材料。另外,第一构件224需要具有耐热性以便不会被太阳热融化。当然,第一构件224需要具有透光性以使阳光能够透过,并且其还需要具有预先确定的刚性和柔性以便其在安装和拆卸时不会损坏。
因此,总之,第一构件224可以由在透光性、延伸率、抗拉强度、耐热性、刚性和柔性方面符合期望的材料制成。第一构件224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满足上述特性,但是第一构件224可以使用相对便宜且易于获得的塑性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制成。
同时,主要就热粘结性方面来选择热量隔绝单元22的第二构件222。第二构件222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满足热粘结性,但是与第一构件224类似,第二构件222可以使用塑性薄膜制成。这是因为使用相同种类的构件对于彼此之间的联接是有利的。第二构件222可以使用例如聚丙烯(PP)薄膜、聚乙烯(PE)薄膜等制成。由于PET薄膜的熔点为大约230℃,当在约130℃~160℃的温度范围内(就热粘结性方面选择的PP薄膜的熔点)施加压力时,可以将彼此接触的PP薄膜和PET薄膜彼此热粘结到一起而不需要熔化PET薄膜。
另外,使用PET薄膜和PP薄膜的热量隔绝单元22能够将隔热空气加热至约130℃。同时,由于PE薄膜的软化温度为大约80℃,所以当使用PE薄膜时,该隔热空气可以被加热至大约80℃。作为实验结果,当热量隔绝单元22具有50m的长度和0.6m的直径时,热量隔绝单元22内部的温度会升高至大约70℃~80℃的范围。因此,可以使用PE薄膜或PP薄膜。
同时,将反射器230设置在预先确定的部位上,例如热量隔绝单元22的左半球部分。反射器230定位在第一构件224和第二构件222之间。反射器230可以是通过在第一构件224或第二构件222(更特别地,在第一构件224上)喷涂、涂覆、层压、附着或沉积反射材料而制成。反射器230可以使用薄的铝膜形成,并且在铝膜插入在第一构件224和第二构件222之间的状态下,第一构件224和第二构件222可以通过粘结剂而彼此联接。
同时,为了尽可能地防止热量隔绝单元22内部的受热空气泄漏,可以在第一构件224和第二构件222之间、第一构件224和反射器230之间或者反射器230和第二构件222之间设置具有良好空气阻隔特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尼龙薄膜。尼龙由于其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而在热量隔绝单元22的耐用性方面是有帮助的。
将在下文参照图6描述制造该热量隔绝单元22的方法。将通过示例的方式对使用PET薄膜、PP薄膜和薄的铝膜作为第一构件224、第二构件222和反射器230制造热量隔绝单元进行描述。
将粘结剂施加到PET薄膜224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例如具有接近PET薄膜的一半大小的部分上)上,并且接着将薄的铝膜230定位于粘结剂上。然后,将粘结剂施加到表面,该表面的接近一半是薄的铝膜230,该表面的接近一半是PET薄膜224。然后,将PP薄膜222堆叠在表面上,该表面的接近一半是薄的铝膜230,该表面的接近一半是PET薄膜224,并且向PP薄膜222上施加压力以使其彼此联接(堆叠和联接步骤)。
接下来,为了将热量隔绝单元22形成为大致圆柱的形状,将处于PET薄膜224、薄的铝膜230以及PP薄膜222彼此联接的状态的热量隔绝单元22a(为方便起见,在下文中简称为“堆叠热量隔绝单元”)卷起来。这时候,具有圆柱形状的堆叠热量隔绝单元22a的侧部(边缘)222a向外弯曲,以使得在两个侧部222a上的PP薄膜彼此接触(预先确定的形状形成步骤)。在这个状态下,将热量和预先确定的压力施加到两个侧部222a上的PP薄膜222上。从而,由于两个侧部222a上的PP薄膜222为热粘结材料,两个侧部不需要粘结剂就可以彼此联接(热粘结步骤)。当热粘结完成时,最终制造出圆柱状的热量隔绝单元。
同时,热量隔绝单元22的第一构件224的预先确定的部分(例如设置有反射器230的部分)可以用黑色着色。这用于在阳光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使引入到反射器230的散射光被吸收进入热量隔绝单元22中,而不是被反射器230反射。
将参照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热量隔绝单元22的另一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描述的实施例的原理大致相同。但是,在上述描述的实施例中,使用一张堆叠热量隔绝单元而最终制造出圆柱形的热量隔绝单元。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一对堆叠热量隔绝单元220L和220R而制造出圆柱形的热量隔绝单元。即,使用带有反射器230的堆叠热量隔绝单元220L和不带有反射器的堆叠热量隔绝单元220R而最终制造出热量隔绝单元22。将堆叠热量隔绝单元220L和220R卷起来以一起限定出圆柱形状,并且然后相应堆叠热量隔绝单元220L和220R的侧部224La和224Ra向外弯曲,以便侧部224La和224Ra的PP薄膜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因此,上述描述的实施例设置了一个热粘结的部分,而本实施例设置了两个热粘结部分。
在上述描述的实施例中,由于该圆柱状的热量隔绝单元22是使用一张堆叠热量隔绝单元制造的,所以该热量隔绝单元的下部成型为光滑的形式而没有弯曲部分,这会有利地允许热量隔绝单元22稳定地安装在平面中,但是由于在制造时需要处理大块的材料而降低其可制造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圆柱状的热量隔绝单元22是使用一对堆叠的热量隔绝单元制造的,所以在制造时仅仅需要处理较小宽度的材料,并且因此可制造性得到提高。
将参照图5和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热量收集单元21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热量收集单元21基本上具有与上述描述的热量隔绝单元22相似的结构和制造方法。但是,与热量隔绝单元22不同的是,该热量收集单元21不包括反射器。
将描述热量收集单元21的结构。热量收集单元21通过包括第三构件214和第四构件214而构造,第三构件214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形成,第四构件212为堆叠到第三构件214上并联接到第三构件214上且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
热量收集单元21的耐用性和耐热性与上述描述的热量隔绝单元22的耐用性和耐热性相似,并且因此将其具体的描述省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在热量隔绝单元22中需要的耐用性和耐热性之外,热量收集单元21可以使用具有良好适印性的材料形成。这是因为热量收集单元22用于最终吸收太阳热,并因此可以是黑色的以便很好地吸收太阳热。为此,除了构成热量收集单元21的第三构件214和第四构件212以外,可以使用单独的黑色元件。但是,使第三构件214变成黑色(例如将第三构件打印成黑色)代替使用单独的黑色元件在制造方面来说是方便的。因此,可以将第三构件214另外地使用具有适印性的材料着色,以使其变成黑色,更具体地,变成亚光黑。
如上所述,第三构件214可以选择在柔性、耐用性和适印性方面合适的材料。与热量隔绝单元22的第一构件224类似,热量收集单元21的第三构件214需要具有耐用性、延伸率、抗拉强度、耐热性、刚性等。但是,与热量隔绝单元22的第一构件224不同的是,热量收集单元21的第三构件214可以具有适印性而不是透光性。第三构件214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形成,只要该材料满足上述特性,但是其可以使用塑性薄膜(例如PET薄膜)以与热量隔绝单元22的第一构件224相同的方式形成。这是因为用黑色对PET薄膜着色是容易的,因为PET薄膜不仅具有透光性,而且具有适印性。
热量收集单元21的第四构件212主要是就热粘结性方面进行选择的。第四构件214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形成,只要该材料满足热粘结性,但是其可以特别地与热量隔绝单元22的第二构件222相似地使用塑性薄膜形成。热量收集单元21的第四构件212可以例如为PP薄膜或PE薄膜。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实验的结果,当热量收集单元21的长度与热量隔绝单元22的长度相同,且热量收集单元21的直径为热量隔绝单元22的直径的一半时,即当热量收集单元21的长度为50m且直径为30cm时,热量收集单元21内部的温度上升至大约100℃。因此,相比PE薄膜,更加期望使用PP薄膜。
同时,如上所述,由于热量隔绝单元21的第一构件214和第二构件212的材料分别与热量收集单元22的第三构件224和第四构件222的材料相同,热量隔绝单元21和热量收集单元22可以使用大致相同的制造方法形成。因此,热量隔绝单元21和热量收集单元22可以以更加简易的方式使用降低的成本来制造。
同时,在热量收集单元22的第三构件224和第四构件222之间包括有第六构件(未示出),第六构件由具有空气阻隔特性的材料(例如尼龙薄膜)形成。
将参照图8对制造热量收集单元22的方法进行描述。
热量收集单元22可以通过与热量隔绝单元21大致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即,具有圆柱形状的热量收集单元22可以通过堆叠和联接的步骤、预先确定形状的形成步骤以及热粘结步骤进行制造。这个热量收集单元的制造方法与热量隔绝单元的制造方法大致相同,该方法不包括反射器薄膜,并且因此省略了其具体描述。
虽然在上文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是上文的描述仅仅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给出的,并不旨在限制该公开,并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的是,上文中未示例的各种修改和应用可以在不脱离实施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进行设计。例如,在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组成元件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另外,与这些修改和改变相关的区别应当被理解为包含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太阳热收集器,包括热量收集单元、热量隔绝单元以及反射器,所述热量收集单元构造成在其中储存集热介质并由柔性材料形成,所述热量隔绝单元构造成包围所述热量收集单元并在其中储存隔热空气且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由柔性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器设置在所述热量隔绝单元上以便将阳光反射到所述热量收集单元上,
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包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由具有透光性、耐用性和耐热性的材料形成;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堆叠在所述第一构件上并联接到所述第一构件,且所述第二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器定位在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以及
其中,所述热量收集单元包括: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形成;以及第四构件,所述第四构件堆叠在所述第三构件上并联接到所述第三构件,并且所述第四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具有薄板形状,且所述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定位成朝向彼此,以便所述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由此使所述热量隔绝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成对地设置,所述反射器设置在一对热量隔绝单元的其中一个热量隔绝单元上,且所述一对热量隔绝单元的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定位成朝向彼此,以使得所述一对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由此使所述热量隔绝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三构件和所述第四构件具有薄板形状,且所述第四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定位成朝向彼此,以使得所述第四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由此使所述热量收集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第二构件、所述第三构件、所述第四构件为塑性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为PET薄膜,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二构件为PP薄膜和PE薄膜中的一种,所述反射器为薄铝膜,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三构件与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为相同的材料,且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四构件与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二构件为相同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反射器接触的一部分或者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着色的PET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还包括第五构件,所述第五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并且具有空气阻隔特性,所述热量收集单元还包括第六构件,所述第六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构件和所述第四构件之间并具有空气阻隔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热收集器,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五构件和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六构件为尼龙薄膜。
10.一种制造太阳热收集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反射器放置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所述第一构件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二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以及使用粘结剂将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堆叠并彼此联接;
将所述第二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定位成朝向彼此;以及
将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以便使热量隔绝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堆叠并联接,所述第三构件由具有耐用性、耐热性和适印性的材料形成,所述第四构件由具有热粘结性的材料形成;
将所述第四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定位成朝向彼此;以及
将所述第四构件的相对的侧部彼此接触并且热粘结,以使热量收集单元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所述第三构件和所述第四构件为塑性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为PET薄膜,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二构件为PP薄膜和PE薄膜中的一种,所述反射器为薄铝膜,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三构件与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为相同的材料,且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四构件与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二构件为相同的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一构件的与所述反射器接触的一部分或者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三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着色的PET薄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还包括第五构件,所述第五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并且具有空气阻隔特性,所述热量收集单元还包括第六构件,所述第六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构件和所述第四构件之间并具有空气阻隔特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量隔绝单元的所述第五构件和所述热量收集单元的所述第六构件为尼龙薄膜。
CN201780001968.8A 2017-10-24 2017-11-24 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Withdrawn CN109983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38383 2017-10-24
KR20170138383 2017-10-24
PCT/KR2017/013481 WO2019083080A1 (ko) 2017-10-24 2017-11-24 태양열 집열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3283A true CN109983283A (zh) 2019-07-05

Family

ID=66247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968.8A Withdrawn CN109983283A (zh) 2017-10-24 2017-11-24 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3283A (zh)
WO (1) WO2019083080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6506A (en) * 1978-12-29 1980-12-02 Roark Charles F Solar energy collector
EP0743495A1 (en) * 1995-05-12 1996-11-20 Zonne-Energie Nederland B.V. Radiation heating device
CN101184962A (zh) * 2005-06-02 2008-05-21 益康森公司 具有一体化储热器的太阳能集热器
US20090260620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Winger Ian L Inflatable solar energy collector apparatus
KR20100135377A (ko) * 2009-06-17 2010-12-27 안익로 집열기
CN102483265A (zh) * 2009-08-04 2012-05-30 联合动力合作社 通过太阳辐射产生能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50337A (zh) * 2012-05-03 2015-02-11 安益鲁 太阳能集热器及包含其的集热系统
CN105953441A (zh) * 2016-05-27 2016-09-21 黑龙江聚拢华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热效率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6506A (en) * 1978-12-29 1980-12-02 Roark Charles F Solar energy collector
EP0743495A1 (en) * 1995-05-12 1996-11-20 Zonne-Energie Nederland B.V. Radiation heating device
CN101184962A (zh) * 2005-06-02 2008-05-21 益康森公司 具有一体化储热器的太阳能集热器
US20090260620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Winger Ian L Inflatable solar energy collector apparatus
KR20100135377A (ko) * 2009-06-17 2010-12-27 안익로 집열기
CN102483265A (zh) * 2009-08-04 2012-05-30 联合动力合作社 通过太阳辐射产生能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50337A (zh) * 2012-05-03 2015-02-11 安益鲁 太阳能集热器及包含其的集热系统
CN105953441A (zh) * 2016-05-27 2016-09-21 黑龙江聚拢华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热效率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83080A1 (ko)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8507B2 (en) Vehicle and building using a window film having carbon nanotubes
CN103688196B (zh) 双面日光重新定向膜
CN101523126B (zh) 可膨胀的太阳能聚光器气球的方法及装置
JP4890800B2 (ja) 透明波長選択性再帰反射体
US8520305B2 (en) Optical ele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element, illumination device, window member, and fitting
CA2671652C (en) Tape with thermal deployment and deployable structure comprising said tape
TWI565917B (zh) 具有波狀加強件之聚光太陽能鏡面板總成
EP1946013A1 (en) A reflector for a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system and a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system
ES2902737T3 (es) Procedimiento de impresión en 3D que permite la producción de un componente para su uso en un dispositivo de iluminación
CN103403880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9204885B (zh) 一种形状记忆展开机构
JP2012003025A (ja) 光学体、壁材、建具、日射遮蔽装置、および建築物
US20150090250A1 (en) Solar energy collector and system for using same
CN202748522U (zh) 反射装置及其桁架组件
CN109983283A (zh) 太阳热收集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01291U (zh) 保温隔热膜
US20200073019A1 (en) Protective film for a lens of a sensor
JP3145279U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フィルム
JP2021060575A (ja)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光学積層体
CN102650753B (zh) 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575941U (zh) 反射装置及定日镜
KR100824720B1 (ko) 직조층이 내장된 열반사 단열재
JPWO201815079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2453742U (zh) 定日镜及其反射镜组件和其桁架
US20150116853A1 (en) Safety and flexible mirror structure with flexible back p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