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1229B -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1229B
CN109981229B CN201910227961.9A CN201910227961A CN109981229B CN 109981229 B CN109981229 B CN 109981229B CN 201910227961 A CN201910227961 A CN 201910227961A CN 109981229 B CN109981229 B CN 109981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cp
message
information
response information
rl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79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1229A (zh
Inventor
郑自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279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1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1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1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1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1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若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再进一步的判断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重传队列中删除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本申请提出的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占的资源开销较小,且可以实时的给发送端反馈接收状态。

Description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无线接口协议(Long Term Evolution,LTE)得到了普及应用。在LTE的体系中,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对于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传输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RLC层中的数据传输效率成为了现下比较关注的问题。
目前,在RLC层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即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用以反馈接收端对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若接收失败则需要发送端重新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在此种应用下,发送端是否能够实时接收到状态报告是影响RLC层数据传输时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有技术中,RLC层协议中规定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端可以给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以使发送端可以从状态报告中获取到接收端接收数据的情况,以便发送端根据接收数据的情况执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但是,在上述发送端中的RLC实体获取状态报告的过程中,状态报告并不是无时无刻都会被触发,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接收端接收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从而使重传队列中的数据报文的出清效率较低,进而造成资源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及时反馈状态信息,且资源开销较小的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
若所述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所述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
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所述重传队列中删除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包括:
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若所述重传队列中存在比对成功的下行报文,则判断所述重传队列中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包括:
获取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所述TCP信息包括所述下行报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载荷长度,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TCP序列号;
将所述TCP信息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TCP信息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包括:
将各所述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分别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进行比对;
将所述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进行比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比对成功包括:所述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源TCP端口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与所述五元组信息中的源TCP端口相同、以及所述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不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则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进行重新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上行报文不是TCP报文,则通过所述RLC层将所述上行报文上传到PDCP层。
第二方面,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所述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所述重传队列中删除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所述的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所述的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首先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此时,若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再进一步的判断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重传队列中删除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可见,在上述RLC层中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应答机制,即RLC实体借助了TCP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并将TCP应答信息与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做比对,若发现下行报文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相当于该下行报文已被应答,则可反映出该下行报文在接收端的RLC层已被接收完毕,类似于传统的RLC层的应答机制中涉及到的状态报告。相比于传统的RLC层的应答机制,本申请提出的方案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TCP报文中的应答信息,而TCP报文是RLC实体可以实时获取到的,因此,接收端的RLC实体可以实时的向发送端的RLC实体反馈接收消息的情况,从而使RLC实体可以及时清出重传队列中存在的下行报文,进而及时的释放下行报文所占的空间,极大的减少了资源的开销,进一步的提高了RLC层中对数据的处理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提供了图2实施例S1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图3实施例S201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5为图4实施例S3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5A为比对成功的上行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与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A为RLC层的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从下到上共同组成一种数据传输的网络协议架构,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与移动终端在该网络协议架构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数据的传送和交互。
在现有的技术中,RLC层通常按照协议规定AM RLC实体向其对等AM 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以提供肯定和/或否定的应答确认,通常状态报告的触发条件为“发送侧置Polling位”或“重排序定时器超时”。传统RLC AM模式在下发数据报文后,会将其放置在已发送、待确认重传队列中,待接收端接收失败则重传;反之,若接收端接收成功,则可清出重传队列中的相应报文、以释放存储空间。接收端接收消息的情况恰恰是通过状态报告反馈的信息分析所得。然而如上述触发条件所述,状态报告并不是实时都有触发,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接收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也限制了重传队列中的报文出清效率,就会出现长期地占用内存空间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开销,进而降低了RLC层中数据处理的时效性。而本申请提出的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移动终端上的RLC实体,本实施例涉及的是RLC实体对待传输的上行数据以及重传队列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
其中,待传输的上行报文为接收端的MAC层向RLC层传输上来的报文,且该待传输的上行报文在RLC层被处理后会继续向上层传输。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的RLC层下发了数据报文,且等待对等的接收端的RLC实体作应答时,对等的RLC实体可以从MAC层上获取到待传输的上行报文,再对该上行报文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之后再相继将经过处理后的报文向上层传输,以完成数据的有效传输。
S102、若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
其中,TCP应答信息为TCP报文在TCP层时被应答时所产生的信息,用于指示TCP报文在TCP层被应答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当RLC实体从MAC层上获取到待传输的上行报文时,需要先判断该上行报文是否为TCP报文,因为在实际的网络协议架构中,因网络协议架构的不同,上行报文的类型也不同,例如,上行报文可以是TCP报文,也可以是UDP报文。当RLC实体获取到的上行报文为TCP报文时,RLC实体执行解析该TCP报文的操作,具体的从该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以便之后使用。
S103、判断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重传队列中删除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在实际应用中,当发送端的RLC实体下发数据报文后,会将其放置在已发送、以及待确认的重传队列中,若接收端的RLC实体接收失败则重传,反之,若接收端的RLC实体接收成功,则可清出重传队列中的相应数据报文。本实施例中的重传队列中放置有RLC实体下发的下行报文。当接收端的RLC实体从TCP报文中获取到TCP应答信息时,可以进一步的分析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再将各下行报文中所包含的信息与TCP应答信息进行关联,从而可以根据关联情况确定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删除重传队列中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首先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此时,若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再进一步的判断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重传队列中删除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可见,在上述RLC层中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应答机制,即RLC实体借助了TCP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并将TCP应答信息与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做比对,若发现下行报文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相当于该下行报文已被应答,则可反映出该下行报文在接收端的RLC层已被接收完毕,类似于传统的RLC层的应答机制中涉及到的状态报告。相比于传统的RLC层的应答机制,本申请提出的方案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TCP报文中的应答信息,而TCP报文是RLC实体可以实时获取到的,因此,接收端的RLC实体可以实时的向发送端的RLC实体反馈接收消息的情况,从而使RLC实体可以及时清出重传队列中存在的下行报文,进而及时的释放下行报文所占的空间,极大的减少了资源的开销,进一步的提高了RLC层中对数据的处理的时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3提供了图2实施例S1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RLC实体如何判断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将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端的RLC实体从TCP报文中获取到TCP应答信息时,可以进一步的检索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再将检索到的下行报文中所包含的信息与TCP应答信息进行逐一比对。
S202、若重传队列中存在比对成功的下行报文,则判断重传队列中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确定重传队列中存在与TCP应答信息相匹配的下行报文的方法,相当于确定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已被应答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当RLC实体将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后,若重传队列中存在比对成功的下行报文,则确定重传队列中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即确定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已被应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4为图3实施例S201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涉及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的过程,如图4所示,该过程包括:
S301、获取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
其中,TCP信息包括下行报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载荷长度,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TCP序列号。源IP地址用于指示发送端的IP地址,目标IP地址用于指示接收端的IP地址,其中具体的IP地址可以用序列号、数字、字母等表示;源TCP端口用于指示发送端的TCP端口,目标TCP端口用于指示接收端的TCP端口,其中具体的TCP端口可以用序列号、数字、字母等表示;TCP序列号用于标识TCP报文的传输顺序。
本实施例中,因为下行报文为RLC实体从其上层(PDCP层、TCP层、IP层)获取到的数据报文,因此,该下行报文中包含TCP层的报文信息,即TCP信息。当RLC层将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时,可以先获取各下行报文中包含的TCP信息,以查看TCP信息是否与TCP应答信息关联或匹配。
S302、将TCP信息与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本实施例中,在RLC实体获取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的TCP信息,以及从上行报文中获取到TCP应答信息后,可以进一步的将TCP信息中记录的数据与TCP应答信息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对应的比对,以确定各下行报文的TCP信息是否与TCP应答信息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5为图4实施例S3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该实施例涉及的是TCP信息与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的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该过程包括:
S401、将各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分别与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进行比对。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RLC实体对TCP信息与TCP应答信息比对的过程中,具体的,可以先将各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分别与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判断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MAC层上传的上行报文是否具有相同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以及目标TCP端口。
S402、将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进行比对。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RLC实体将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分别与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进行比对之后,可以再进一步的将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判断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是否已被应答。
可选的,在上述RLC实体将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之后,若重传队列中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则认为比对成功,若重传队列中不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则认为比对不成功。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比对成功包含的具体内容,即: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与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相同、TCP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与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相同、TCP信息中的源TCP端口与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相同、TCP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与五元组信息中的源TCP端口相同、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相同。
示例性说明,例如,图5A为比对成功的上行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与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上行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所包含的源IP地址(10.10.218.40)与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所包含的目标IP地址(10.10.218.40)一致;上行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所包含的目标IP地址(40.0.0.26)与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所包含的源IP地址(40.0.0.26)一致;上行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所包含的TCP应答号(1100)与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所包含的TCP序列号(1000)和载荷长度(100)关联,即TCP序列号(1000)与载荷长度(100)之和与TCP应答号(1100)相同。可见,图5A所示的上行报文中的TCP应答信息与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满足对比成功的条件,因此,可以判定图5A所示的TCP应答信息与下行报文匹配,也即等价于传统的RLC层反馈的状态报告(STATUS PDU)。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比对不成功的情况下,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即若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不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则将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进行重新传输。
本实施涉及的是对比不成功时RLC层的数据处理过程,具体的,在对比不成功之后,相当于重传对列中的下行报文都没有被应答,说明接收端RLC实体可能没有成功接收到发送端RLC实体发送的数据报文,因此,RLC实体需要将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按照接收的顺序重新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接收端RLC实体获取到的上行报文不是TCP报文的情况,即若上行报文不是TCP报文,则通过RLC层将上行报文上传到PDCP层。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端RLC实体获取到的上行报文不是TCP报文时,不对该TCP报文做应答分析,而是直接将获取到的上行报文向上层PDCP层传输,以保证数据报文的正常传输。
综上所述所有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501、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
S502、判断待传输的上行报文是否为TCP报文,若是,则执行步骤S503;若否,则执行步骤S506。
S503、解析TCP报文,并从中获取TCP应答信息。
S504、判断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505以及之后的步骤;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506。
S505、从重传队列中删除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S506、通过RLC层将上行报文上传到PDCP层。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接收端的RLC实体通过在重传队列中查找与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以判断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是否被应答,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TCP报文,而TCP报文是实时接收的,所以RLC可以在对实时接收的TCP报文进行分析后,可以及时的向发送端的RLC实体反馈接收消息的情况,进而可以使RLC实体可以相应的及时处理重传队列中存在的下行报文,以释放空间,减少资源开销,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时效性,也间接的可以提升设备的运行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实施例所述的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均适用于如图6A所示的RLC层的常规传输、级联传输、分段传输中的任一种传输模式,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制。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二获取模块12和匹配模块13,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
第二获取模块12,用于若所述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所述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
匹配模块13,用于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所述重传队列中删除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匹配模块13包括:比对单元131和确定单元132,其中:
比对单元131,用于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确定单元132,用于在所述重传队列中存在比对成功的下行报文时,判断所述重传队列中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比对单元131包括:获取子单元1311和比对子单元1312,其中:
获取子单元1311,用于获取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所述TCP信息包括所述下行报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载荷长度,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TCP序列号;
比对子单元1312,用于将所述TCP信息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比对子单元1312具体用于将各所述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分别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进行比对;将所述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进行比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比对成功包括:所述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源TCP端口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与所述五元组信息中的源TCP端口相同、以及所述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匹配模块13还具体用于在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不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时,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进行重新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匹配模块13还具体用于在所述上行报文不是TCP报文时,通过所述RLC层将所述上行报文上传到PDCP层。
关于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报文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RLC层的数据级联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
若所述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所述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
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所述重传队列中删除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
若所述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所述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
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所述重传队列中删除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RLC实体对待传输的上行报文以及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所述待传输的上行报文为接收端的MAC层向所述RLC层传输上来的报文;
若所述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所述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所述TCP应答信息为所述TCP报文在TCP层时被应答时所产生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TCP报文在所述TCP层被应答的情况;
通过比对的方式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所述重传队列中删除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包括:
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若所述重传队列中存在比对成功的下行报文,则判断所述重传队列中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包括:
获取所述重传队列中的各下行报文中的TCP信息;所述TCP信息包括所述下行报文的五元组信息、以及载荷长度,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TCP序列号;
将所述TCP信息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TCP信息与所述TCP应答信息进行比对,包括:
将各所述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分别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TCP端口、目标TCP端口进行比对;
将所述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进行比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成功包括:所述TCP信息中的源IP地址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目标IP地址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源IP地址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源TCP端口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相同、所述TCP信息中的目标TCP端口与所述五元组信息中的源TCP端口相同,以及所述TCP信息中的序列号与载荷长度之和与所述TCP应答信息中的应答号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不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则将所述重传队列中的下行报文进行重新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上行报文不是TCP报文,则通过所述RLC层将所述上行报文上传到PDCP层。
8.一种RLC层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RLC层上待传输的上行报文;所述待传输的上行报文为接收端的MAC层向所述RLC层传输上来的报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上行报文为TCP报文,则从所述TCP报文中获取TCP应答信息;所述TCP应答信息为所述TCP报文在TCP层时被应答时所产生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TCP报文在所述TCP层被应答的情况;
匹配模块,用于通过比对的方式判断所述RLC层对应的重传队列中是否存在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若存在,则从所述重传队列中删除与所述TCP应答信息匹配的下行报文。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227961.9A 2019-03-25 2019-03-25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981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961.9A CN109981229B (zh) 2019-03-25 2019-03-25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961.9A CN109981229B (zh) 2019-03-25 2019-03-25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1229A CN109981229A (zh) 2019-07-05
CN109981229B true CN109981229B (zh) 2022-05-06

Family

ID=6708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7961.9A Active CN109981229B (zh) 2019-03-25 2019-03-25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1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4958B (zh) * 2022-04-21 2023-06-23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Rlc层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4831A1 (zh) * 2015-03-28 2016-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7078B (zh) * 2016-12-27 2020-05-0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Tcp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993311B (zh) * 2017-05-19 2019-12-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数据优化传输方法与系统
CN107360592B (zh) * 2017-07-05 2019-11-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Pdcp下行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1229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191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0602400B2 (en) Enhancement of PDCP status report
CN1093485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4026946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augmentation
KR102141389B1 (ko) 다중 무선 접속 기술 기반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링크 제어 상태 보고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194452B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网络设备
US838667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128913A1 (zh) 蜂窝网络上行链路ecn机制的增强方法、设备及介质
US1052417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7959555B (zh) 一种基于lwaap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1752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5095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9981229B (zh)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30087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86593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JP4447028B2 (ja) 通信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372814B2 (ja) データユニットの送信回数のカウント方法、カウント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26157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09996288B (zh) Rlc层的数据级联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00605B (zh) 一种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688085B (zh) 传输控制协议代理方法、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2637876A (zh)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195183B (zh) Pdcp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基站
US20230137775A1 (e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9029056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erforming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