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876A -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876A
CN112637876A CN202011611416.9A CN202011611416A CN112637876A CN 112637876 A CN112637876 A CN 112637876A CN 202011611416 A CN202011611416 A CN 202011611416A CN 112637876 A CN112637876 A CN 112637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us report
rlc pdu
sending
rlc
ti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14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7876B (zh
Inventor
谢学炜
黄嘉文
吴伟锋
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14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7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RLC PDU;其中,RLC PDU携带序列号;当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其中,期待的RLC PDU包括:定时器启动时,间断的序列号对应的RLC PDU;如果是,则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状态报告。本公开能够提升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层位于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和MAC(Media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之间。其中,RLC层的功能由RLC实体实现,RLC实体从PDCP层接收到的数据,或发往PDCP层的数据被称作RL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或称作PDC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RLC实体从MAC层接收到的数据,或发往MAC层的数据被称作RLC PDU,或称作MAC SDU。RLC实体可将RLC SDU构造成RLCPDU。
RLC实体提供了TM(Transparent Mode,透明模式)、UM(Unacknowledged Mode,非确认模式)和AM(Acknowledged Mode,确认模式)三种可配置模式。当RLC实体配置为AM模式时,RLC实体既有发送端也有接收端,且具备重传功能,以提高传输可靠性。在重传流程中,接收端会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开始构造RLC层的状态报告,再将构造好的状态报告发送给发送端,该状态报告可以携带接收失败的数据包(即RLC PDU)的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发送端在接收到状态报告后,重传状态报告指示的接收端接收失败的数据包。
然而,在重传流程中,构造状态报告存在的组包时延会导致接收端的状态报告发送不出去,这样接收失败的数据包不能及时反馈给发送端,影响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正常通信,传输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RLC PDU;其中,所述RLC PDU携带序列号;当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其中,所述期待的RLC PDU包括:所述定时器启动时,间断的序列号对应的RLC PDU;如果是,则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状态报告。
可选的,所述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状态报告,包括:获取所述调度结果中的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比较所述调度带宽与所述状态报告;当所述调度带宽小于所述状态报告时,按照所述调度带宽对所述状态报告进行裁剪,得到裁剪状态报告;其中,所述裁剪状态报告不大于所述调度宽带;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裁剪状态报告。
可选的,所述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包括: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获取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基于所述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构造状态报告。
可选的,所述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为:当所述定时器超时时,所述期待的RLCPDU中未接收到的RLC PDU或者部分接收到的RLC PDU。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接收端设备的接收窗内接收到的RLC PDU的序列号是否连续;如果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则检测所述定时器是否处于空闲IDLE状态;如果所述定时器处于IDLE状态,则启动所述定时器。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如果所述接收端设备完全接收到所述期待的RLC PDU,则关闭所述定时器,并继续执行所述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RLC PDU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接收端设备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相应地,所述发送端设备是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RLC PDU携带序列号;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其中,所述期待的RLC PDU包括:所述定时器启动时,间断的序列号对应的RLC PDU;报告构造模块,用于在未完全接收到所述期待的RLC PDU的情况下,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报告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状态报告。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在该方法中,接收端设备首先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携带序列号的RLC PDU;然后当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并在是的情况下,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最后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状态报告。本实施例在定时器超时且确定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的情况下,即开始构造状态报告,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可快速地将预先组好的状态报告发送出去;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在收到调度结果后才开始构造状态报告的方式,本实施例通过预先生成状态报告能够有效减小额外的组包时延,克服了因组包时延导致的状态报告会发送不出去的问题,能够将未完全接收的RLC PDU及时反馈给发送端设备,从而提升了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另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RLC实体在重传流程中,经常发生接收端的状态报告发送不出去,导致接收失败的数据包不能及时反馈给发送端,影响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正常通信,传输可靠性较差。针对于此,发明人经研究发现,接收端在收到调度结果后才开始构造状态报告,这将引入额外的组包时延,或者待发送的状态报告的大小大于调度结果,以上两种情况均会造成状态报告发送不出去的问题,进而影响传输可靠性。为改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为便于理解,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系统。当网络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时,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相应地,当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时,网络设备为接收端设备。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各种无线接入点等。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多媒体设备、车载移动装置等移动装置,也可以为用户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等具有网络接入功能的传感器等,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系统可以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系统或5G通信系统等其他通信系统,在此不作限制。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RLC PDU;其中,RLC PDU携带序列号。
在NR(New radio,下一代空口)中,RLC层无需等待MAC层指示的传输,即可直接将RLC SDU构造成RLC PDU;基于此,本实施例发送端设备的RLC层接收PDCP层的PDCP PDU,该PDCP PDU到达RLC层后,被称为RLC SDU;发送端设备的RLC层为RLC SDU分配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然后将RLC SDU封装成RLC PDU,RLC PDU中携带上述分配的序列号。
在实际应用中,当MAC层指示的可发送的RLC PDU的大小无法保证每一个需要发送的RLC SDU都能完整地发送出去时,可以将RLC SDU裁剪为多个分段,并使用两个或多个RLCPDU来传输。也就是说,针对同一个逻辑信道,一次传输可能会发送多个RLC PDU,且一个RLCPDU由一个RLC SDU组成或由一个RLC SDU分段组成。
此后,发送端设备将携带序列号的RLC PDU发送给接收端设备。
步骤S104,当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其中,期待的RLC PDU包括:定时器启动时,间断的序列号对应的RLCPDU。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端设备检测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比如检测到RLCPDU的序列号依次为SN=1、SN=2、SN=3、SN=6,此时将检测到序列号不连续,则启动定时器;该定时器例如可以是重组定时器(t-Reassembly)。当定时器超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该期待的RLC PDU包括定时器启动时,如下间断的序列号:SN=4、SN=5对应的RLC PDU。
如果确定接收端设备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则执行如下步骤S106;如果确定接收端设备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则关闭定时器并继续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RLCPDU。
步骤S106,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
当第一定时器超时,且接收端设备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SDU时,接收端设备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其中,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SDU可能有多个,针对其中任意一个,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SDU可以是未接收到该期待的RLC SDU,也可以是仅接收到该期待的RLC SDU的一部分。
步骤S108,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状态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端设备准备发送状态报告时,通过RLC层向MAC层报告状态报告的缓存大小,MAC层基于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向RLC层反馈调度结果。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状态报告;发送端设备在接收到状态报告后,根据状态报告重新传输上述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SDU。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中,在定时器超时且确定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的情况下,构造状态报告,以及,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状态报告。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在收到调度结果后才开始构造状态报告的方式,本实施例通过在收到调度结果前预先生成状态报告,能够有效减小额外的组包时延,克服了因组包时延导致的状态报告会发送不出去的问题,能够将未完全接收的RLC PDU及时反馈给发送端设备,从而提升了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参照图2,在此提供一种具体实施例,以更好地理解上述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携带序列号的RLC PDU。
步骤S204,检测接收端设备的接收窗内接收到的RLC PDU的序列号是否连续;如果序列号不连续,则执行如下步骤S206;如果序列号连续,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202,即继续接收携带序列号的RLC PDU。
步骤S206,检测定时器是否处于IDLE(空闲)状态;如果处于IDLE状态,则如步骤S208所示,启动定时器;如果不处于IDLE状态,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202。
步骤S208,启动定时器。
步骤S210,当定时器超时时,接收端设备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如果已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则执行如下步骤S212;如果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PDU,则执行如下步骤S214。
步骤S212,关闭定时器,并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202。
步骤S214,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首先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获取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该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为:当定时器超时,上述期待的RLC PDU中依然未接收到的RLC PDU或者部分接收到的RLC PDU。
接下来,基于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构造状态报告的具体方式可参照如下两种示例:
示例i,基于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的NACK SN(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SN,否定应答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
示例ii,基于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的NACK SN以及SOstart和SOend中的至少一项构造状态报告;其中,SOstart表示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中的RLC SDU分段在原始RLCSDU的起始位置,SOend表示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中的RLC SDU分段在原始RLC SDU的结束位置。
步骤S216,接收调度器的调度结果,获取调度结果中的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由于当前空口性能较差等因素导致空口资源不足,则可能导致MAC层反馈给RLC层的调度结果中的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较小,不能满足发送状态报告所需大小。也就是说,当待发送的状态报告大小大于调度结果时,会导致状态报告会发送不出去,影响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之前的正常通信。基于此,为了提升通信可靠性,本实施例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将基于调度带宽发送状态报告,如以下步骤S218至S222所示。
步骤S218,比较调度带宽与状态报告。如果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小于状态报告,表示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不能够一次容纳整个状态报告,那么该状态报告就需要被分片发送。当然,如果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不小于状态报告,则可参照步骤S222,直接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状态报告。
步骤S220,当调度带宽小于状态报告时,按照调度带宽对状态报告进行裁剪,得到裁剪状态报告;其中,裁剪状态报告不大于调度宽带。
具体的裁剪规则诸如为,状态报告从后向前逐个删除NACK SN,如果状态报告还同时携带SOstart和SOend的话,则一并删除,直至删到状态报告不大于调度带宽为止;同时,将最后删除的一个NACK SN作为ACK SN(Acknowledgement SN,确认序列号)填写。
步骤S222,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状态报告或裁剪状态报告。
综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在定时器超时且确定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的情况下,构造状态报告,以及,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如果待发送的状态报告大于调度结果的调度带宽,则对状态报告进行裁剪。本实施例通过在收到调度结果前预先生成状态报告,减小额外的组包时延,以及通过将状态报告裁剪至小于调度带宽,均克服了因组包时延导致的状态报告会发送不出去的问题,能够将未完全接收的RLC PDU及时反馈给发送端设备,从而提升了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装置,参照图3所示的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302,用于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RLC PDU携带序列号;
判断模块304,用于当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其中,期待的RLC PDU包括:定时器启动时,间断的序列号对应的RLC PDU;
报告构造模块306,用于在未完全接收到所述期待的RLC PDU的情况下,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
报告发送模块308,用于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状态报告。
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在收到调度结果后才开始构造状态报告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状态报告的发送装置,通过在收到调度结果前预先生成状态报告,能够有效减小额外的组包时延,克服了因组包时延导致的状态报告会发送不出去的问题,能够将未完全接收的RLC PDU及时反馈给发送端设备,从而提升了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报告发送模块308具体用于:获取调度结果中的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比较调度带宽与状态报告;当调度带宽小于状态报告时,按照调度带宽对状态报告进行裁剪,得到裁剪状态报告;其中,裁剪状态报告不大于调度宽带;向发送端设备发送裁剪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报告构造模块306具体用于: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获取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基于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构造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定时器启动模块(图中未示出),其用于:检测接收端设备的接收窗内接收到的RLC PDU的序列号是否连续;如果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则检测定时器是否处于IDLE状态;如果定时器处于IDLE状态,则启动定时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定时器关闭模块(图中未示出),其用于:当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如果接收端设备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PDU,则关闭定时器,并继续执行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RLC PDU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设备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相应地,发送端设备是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一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一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还给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
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40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40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输入信号、信号分量、噪声分量等各种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此外,该输入装置40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该输出装置40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包括确定出的距离信息、方向信息等。该输出装置40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4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400中与本公开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RLCPDU携带序列号;
当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其中,所述期待的RLC PDU包括:所述定时器启动时,间断的序列号对应的RLCPDU;
如果是,则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
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状态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状态报告,包括:
获取所述调度结果中的当前空口的调度带宽;
比较所述调度带宽与所述状态报告;
当所述调度带宽小于所述状态报告时,按照所述调度带宽对所述状态报告进行裁剪,得到裁剪状态报告;其中,所述裁剪状态报告不大于所述调度宽带;
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裁剪状态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包括:
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获取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
基于所述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构造状态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完全接收到的RLC PDU为:当所述定时器超时时,所述期待的RLC PDU中未接收到的RLC PDU或者部分接收到的RLC PD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接收端设备的接收窗内接收到的RLC PDU的序列号是否连续;
如果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则检测所述定时器是否处于空闲IDLE状态;
如果所述定时器处于IDLE状态,则启动所述定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如果所述接收端设备完全接收到所述期待的RLC PDU,则关闭所述定时器,并继续执行所述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RLC PDU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相应地,所述发送端设备是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
8.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RLC PDU携带序列号;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RLC PDU的序列号不连续时启动的定时器超时时,判断是否未完全接收到期待的RLC PDU;其中,所述期待的RLC PDU包括:所述定时器启动时,间断的序列号对应的RLC PDU;
报告构造模块,用于在未完全接收到所述期待的RLC PDU的情况下,基于不连续的序列号构造状态报告;
报告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调度结果后,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状态报告。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CN202011611416.9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2637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416.9A CN112637876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416.9A CN112637876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876A true CN112637876A (zh) 2021-04-09
CN112637876B CN112637876B (zh) 2023-05-12

Family

ID=75286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1416.9A Active CN112637876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8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566A1 (zh) * 2022-04-18 2023-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状态报告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05334A1 (en) * 2008-04-25 2010-04-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ing and polling
CN102957522A (zh) * 2011-08-24 2013-03-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37695A (zh) * 2015-09-24 2016-02-17 冯大江 一种基于容量提升的分布式传输调度方法
CN106330412A (zh) * 2015-06-25 2017-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7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77377A (zh) * 2019-05-07 2019-08-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rlc状态变量同步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US20200267751A1 (en) * 2017-11-10 2020-08-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05334A1 (en) * 2008-04-25 2010-04-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ing and polling
CN102957522A (zh) * 2011-08-24 2013-03-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6330412A (zh) * 2015-06-25 2017-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337695A (zh) * 2015-09-24 2016-02-17 冯大江 一种基于容量提升的分布式传输调度方法
CN10939137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00267751A1 (en) * 2017-11-10 2020-08-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10177377A (zh) * 2019-05-07 2019-08-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rlc状态变量同步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566A1 (zh) * 2022-04-18 2023-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状态报告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876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31154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伝送状態をポー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621703B2 (ja) ワイヤレ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rlcリセット、或いは再構築後のタイマー処理方法
US200900466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a Poll Fun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753277B (zh) 无线链路控制层报文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KR102141389B1 (ko) 다중 무선 접속 기술 기반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링크 제어 상태 보고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252331B2 (ja) メッセージ再送方法及び装置
EP2265069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ystem thereof
JP200708917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状態報告信号の伝送速度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2531137A (ja) 無線リンク制御層確認型モードにおける高速再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119183A (zh) 重传控制方法及传输设备
EP263494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ransmission of TCP data segments
US200901817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2637876B (zh) 一种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769756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200732527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効率を向上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US92466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transmission st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3676294B (zh) 数据重传方法、通信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593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US11424864B2 (en) Data packet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02352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unting transmission times of data uni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EP2023524B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9981229B (zh) Rlc层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43834A (zh) 无线链路控制轮询方法及装置
US2003003538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bandwidth-on-demand signaling
CN113726482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