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4441B - 锁紧机构 - Google Patents
锁紧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74441B CN109974441B CN201910261263.0A CN201910261263A CN109974441B CN 109974441 B CN109974441 B CN 109974441B CN 201910261263 A CN201910261263 A CN 201910261263A CN 109974441 B CN109974441 B CN 1099744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trigger
- shaped
- drying plat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紧机构,包括有:可移动的锁定部;A触发部,随锁定部同步同向移动;U形锁扣件,U形锁扣件的中间部位通过A转轴转动安装,U形锁扣件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B端,A端和B端均朝向锁定部和A触发部的同侧弯折,b方向为B端指向A端的方向,锁定部的移动方向与b方向相平行,U形锁扣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触发部沿b方向与A端相抵靠,使U形锁扣件转动至将锁定部和A触发部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内侧的锁紧位;其二为:A触发部与A端脱离,使U形锁扣件可转动至对锁定部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U形锁扣件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解锁位。本发明能够对移动的锁定部实施锁紧进行和对锁定部解除锁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宣纸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宣纸的烘贴工序中,越来越多采用流水线式烘贴方式进行烘纸操作,具体的是:首先在烘板上贴附湿纸,而后将烘板呈立状姿态可拆卸式装配到输送线路上,在烘板随输送线路输送的过程中,通过加热源对烘板上的湿纸进行干燥处理。然而,如何将烘板锁定在输送线路上并使之能够在预设位置解除锁定,是现有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紧机构,其能够对移动的锁定部实施锁紧进行和对锁定部解除锁定。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锁紧机构,包括有:
可移动的锁定部;
A触发部,随锁定部同步同向移动;
A转轴,设置在锁定部的移动轨迹的旁侧,其轴心线与竖直方向一致;
U形锁扣件,U形锁扣件的中间部位通过A转轴转动安装,U形锁扣件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B端,A端和B端均朝向锁定部和A触发部的同侧弯折,b方向为B端指向A端的方向,锁定部的移动方向与b方向相平行,U形锁扣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触发部沿b方向与A端相抵靠,使U形锁扣件转动至将锁定部和A触发部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内侧的锁紧位;其二为:A触发部与A端脱离,使U形锁扣件可转动至对锁定部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U形锁扣件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解锁位。
优选地,还包括水平布置的B转轴和一端通过B转轴转动安装的触发杆件,触发杆件随锁定部同步移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的一端设有B触发部和所述A触发部,当U形锁扣件处于锁紧位时,通过抬升B触发部可使A触发部抬升至与U形锁扣件的A端相脱离的状态。
优选地,锁定部固定设置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的一端,且锁定部、A触发部和U形锁扣件均位于触发杆件的同侧。
优选地,锁定部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沿b方向布置在A触发部的两侧。
优选地,U形锁扣件对称布置在锁定部的移动轨迹的两侧,两侧的U形锁扣件处于解锁位时,A端的间距小于B端的间距,A触发部沿d方向的长度大于锁定部沿d方向的长度,d方向为锁定部移动轨迹两侧的U形锁扣件的间距方向。
优选地,触发杆件与B转轴之间设置有A复位件,A复位件用于使触发杆件自动复位至A触发部可与U形锁扣件相抵靠的状态。
优选地,U形锁扣件与A转轴之间设置有B复位件,B复位件用于使U形锁扣件在A端解除受力后自动复位至解锁位。
优选地,还包括解锁组件,解锁组件用于与B触发部相抵靠并使B触发部抬升。
优选地,解锁组件为斜面构成,斜面的高度沿着解锁组件远离B触发部的方向增大,B触发部与斜面构成斜面驱动配合。
优选地,B触发部为B滚轮构成。
优选地,斜面上设置有与B滚轮相适配的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c方向一致,c方向为B滚轮在斜面上相对于斜面运动的方向。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解锁组件移动至可与B触发部相抵靠的位置。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锁紧机构,设置有随锁定部移动的A触发部,通过A触发部与U形锁扣件的A端抵靠,使得U形锁扣件绕A转轴转动至将A触发部和锁定部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内侧的锁紧位,当A触发部脱离对A端的抵靠后,U形锁扣件可绕A转轴转动至对锁定部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由此可实现锁紧和解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的内部结构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加热式烘纸设备的内部结构的轴测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当锁定组件处于解锁位时,触发组件随烘板相对于锁定组件移动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轴测图;
图8为当锁定组件处于锁定位时,烘板上的触发组件与锁定组件相抵靠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为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锁紧机构中的U形锁扣件处于锁紧位时的轴测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0-烘板,1100-A1类烘板,1200-A2类烘板,2000-烘箱,3000-A输送部,3100-A1子输送部,3200-A2子输送部,3300-过渡部,4000-B输送部,5000-限位槽,6000-锁定组件,6100-U形锁扣件,6110-(U形锁扣件的)A端,6120-(U形锁扣件的)B端,6200-锁定部,6300-A转轴,7000-触发组件,7100-A触发部,7200-B触发部,7300-B转轴,8000-解锁组件,9000-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纸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
烘板1000,用于贴附待烘干的湿纸;
烘箱2000,用于对烘板1000上的湿纸实施干燥;
循环输送线,用于循环输送呈立状布置的烘板1000,其包括:
A输送部3000,位于烘箱2000的内部,A输送部3000上相邻两个烘板1000之间沿a方向的间距小于该烘板1000的宽度,a方向为该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厚度方向;
B输送部4000,位于烘箱2000的外部,且与A输送部3000首尾相连,B输送部4000上的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与B输送部4000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
夹具,设置在A输送部3000上,其用于固定烘板1000,且烘板1000可拆卸地装配在夹具上;
收纸区域,设置在B输送部4000的外侧,用于将B输送部4000上的烘板1000上已烘干的纸张取下;
贴纸区域,设置在B输送部4000的外侧,且该贴纸区域沿B输送部4000的输送方向顺延布置在收纸区域之后,用于将待烘干的湿纸张贴至B输送部4000上的烘板100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先在贴纸区域对B输送部4000上未贴附宣纸的烘板1000进行贴纸操作,烘板1000贴纸完毕后,再将烘板1000在B输送部4000上推送至A输送部3000的首端,通过A输送部3000上设置的夹具将烘板1000固定,使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保持立状姿态进行输送;由于A输送部3000位于烘箱2000的内部,烘板1000携带湿纸在随A输送部3000移动的过程中完成对湿纸的烘干操作,待烘板1000移动至A输送部3000的尾端时,烘纸操作完毕;烘纸完毕后,位于收纸区域的操作人员将烘板1000从A输送部3000上取下并移动至B输送部4000上,然后将烘板1000上已烘干的纸张取下收集起来,接着已取下纸张的空置烘板1000推送至贴纸区域,由贴纸区域的操作人员进行贴纸操作,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烘板1000的循环输送和宣纸的连续烘干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烘纸设备,通过设置由A输送部3000和B输送部4000构成的循环输送线,能够便于实现循环烘纸操作,其中A输送部3000用于提供烘板1000在烘箱2000内的输送轨迹,通过限定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排布间距,能够有效增加烘板1000的排布密度,进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烘纸数量,也即能够提高烘纸效率,B输送部4000用于提供烘板1000在烘箱2000外部的输送轨迹,以便于烘板1000输送至收纸区域时进行收纸操作,以及便于烘板1000在贴纸区域进行贴纸操作,而且,由于烘板1000在B输送部4000上的宽度方向与B输送部4000的输送方向一致,这样无需调整烘板1000姿态,即可进行收纸和/或贴纸操作,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A输送部3000上设置夹具,便于可拆卸的装配烘板1000,起到固定烘板1000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使烘板1000保持立状姿态输送。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方便快捷的将烘板1000装配到A输送部3000上,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夹具包括限位槽5000,限位槽5000固定设置在A输送部3000上,限位槽5000的长度方向与烘板1000移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一致,且限位槽5000的长度与烘板1000的宽度相适配,限位槽5000用于使烘板1000保持立状姿态并能限制烘板1000沿a方向相对于A输送部3000移动。
为了使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能将烘板1000自身自动锁定在限位槽5000中,并且在预设位置能够自动解除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中的锁定状态,以便烘板1000顺利移出限位槽5000。本实施例提供了的解决方案:该烘纸设备还包括锁定组件6000、解锁组件8000和触发组件7000,锁定组件6000与夹具对应设置,锁定组件60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对烘板1000的位置实施锁定且能够防止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移动;其二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对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的移动进行避让,触发组件7000活动安装在烘板1000上,触发组件70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触发组件7000随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移动而与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并使锁定组件6000向锁定位切换的触发态;其二为:触发组件7000与锁定组件6000相脱离而使锁定组件6000可向解锁位切换的避让态,解锁组件800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并使触发组件7000由触发态切换至避让态。其原理是: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通过其安装的触发组件7000与布置在触发组件7000移动轨迹上的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触发锁定组件6000由解锁位切换至锁定位,以实现将烘板1000自动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另外,烘板1000在随A输送部3000输送的过程中,通过其安装的触发组件7000与布置在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的解锁组件8000相抵靠,使触发组件7000由触发态切换至避让态,从而使触发组件7000脱离对锁定组件6000的抵靠,进而使锁定组件6000可由锁定位切换至解锁位,以便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内移出。
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具体的,锁定组件6000包括有U形锁扣件6100和锁定部6200,U形锁扣件6100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A转轴6300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高度方向一致,锁定部6200设置在烘板1000上,U形锁扣件6100的两端分别为A端6110和B端6120,A端6110和B端6120均沿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朝向烘板1000弯折,且B端6120、A端6110沿着b方向依次布置,b方向为烘板1000移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抵接时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脱离时锁定组件6000可恢复至解锁位,当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可对锁定部6200和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锁定组件6000的工作原理是:当初始状态时,即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能够对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处于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的状态;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触发组件7000随着烘板1000移动而与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相抵靠,由于U形锁扣件6100是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的,在B端6120受触发组件7000抵靠作用下,A端6110发生转动,直至将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使得烘板1000不能相对于限位槽5000移动而处于锁止状态,从而达到将烘板1000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锁定部6200可以设置在烘板1000上或触发组件7000上,也可以借助支架与烘板1000或触发组件7000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能够达到自动触发锁定组件6000对烘板1000的位置进行锁止的目的即可。
更具体的,如图6至图9所示,触发组件7000通过B转轴7300与烘板1000转动连接,B转轴7300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一致,触发组件7000包括有A触发部7100和B触发部7200,A触发部7100用于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抵靠,B触发部7200用于与解锁组件8000相抵靠,解锁组件8000设置在B触发部7200的移动轨迹上,且解锁组件8000与B触发部7200抵靠时能够驱使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相脱离的状态,触发组件7000与烘板1000的铰接处设置有A复位件,A复位件用于使触发组件7000自动复位至触发态。触发组件7000的工作原理是:触发组件7000在初始状态下是处于触发态,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时,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A触发部7100的移动轨迹上,A触发部7100与A端6110抵靠能够驱使B端6120移动并最终将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烘板1000随着A输送部3000输送过程中,B触发部7200与位于其移动轨迹上的解锁组件8000相抵靠,解锁组件8000驱使B触发部72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脱离,从而使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可向避让锁定部6200的位置移动,实现解锁目的。
为了使得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与触发组件7000的A触发部7100脱离后,U形锁扣件6100能够自动复位。本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是:U形锁扣件6100与A输送部3000之间设置有B复位件,B复位件用于使U形锁扣件6100在触发组件7000处于避让态时自动复位至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的状态。
为了方便移动烘板1000,如图2至图9所示,以及减小烘板1000在移动过程中与相关结构之间的摩擦阻力,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烘板1000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间隔安装有A滚轮,烘板1000可通过A滚轮沿其宽度方向移动,触发组件7000位于烘板1000的底部,当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时,A触发部7100和锁定部6200均锁定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
为了提高锁定组件6000对烘板1000进行锁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限位槽5000的中分线两侧对称设置所述U形锁扣件6100。另外,通过布置对称的U形锁扣件6100,一旦其中一个U形锁扣件6100损坏,另一个仍然能够继续工作,从而还有利于保证整个A输送部3000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便于制作和应用解锁组件8000,以及降低成本,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解锁组件8000为斜面构成,斜面与触发组件7000的B触发部7200构成斜面驱动配合,用以驱使触发组件7000的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的状态,斜面的斜面高度沿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增大。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为了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以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A输送部3000的输送长度,进而能够提高烘板1000的输送数量的目的,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A输送部3000的输送轨迹为U形,其包括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以及设置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的过渡部3300,A1子输送部3100的输送方向与A2子输送部3200的输送方向相反,过渡部3300用于提供烘板1000从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向A2子输送部3200的首端转移的路径,过渡部3300上的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与过渡部3300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过渡部3300和B输送部4000均可设置为滑槽的形式,滑槽的截面形状可以与限位槽5000相同,进而能够有利于烘板1000在转移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立状姿态。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使烘板1000在由A1子输送部3100向A2子输送部3200转移时,能够利用自身重力作用而移动,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过渡部3300沿其输送方向的首端的高度大于其尾端的高度。
另外,为了能够保证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中顺利移出,可以在A1子输送部3100的远离过渡部3300的一侧设置推送机构,用于将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中推出,如果推动力足够大,可以将烘板1000由A1子输送部3100经过渡部3300直接推至A2子输送部3200上的限位槽5000中。
当然,为了保证A输送部3000的运行更加稳定,可以在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高于A2子输送部3200的首端的基础上,利用推送机构将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中推出至过渡部3300上即可,然后,烘板100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过渡部3300滑向A2子输送部3200,此中实施方案下, 推送机构的作用力不必太大,能够有效避免因烘板1000运动速度快、惯性大而导致磕碰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为了使烘板1000分别在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上能够可靠的进行锁定和解锁,U形锁扣件6100在A1子输送部3100上的朝向与在A2子输送部3200上的朝向相反;锁定部6200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62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在A触发部7100的两侧,分别用于在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上与对应的U形锁扣件6100构成锁紧配合;解锁组件8000设有两处,两处解锁组件8000分别位于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A2子输送部3200的尾端。
为了使收纸区域的操作人员进行收纸操作的同时,贴纸区域的操作人员能够进行贴纸操作,本实施例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B输送部4000的长度大于烘板1000的长度的两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加热式烘纸设备,包括烘板1000、烘箱2000和设置在烘箱2000内的A输送部3000,烘板1000呈立状间隔布置在A输送部3000上,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与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一致;烘板1000包括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沿着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布置;A1类烘板1100与相邻的A2类烘板1200之间沿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形成有用于流通加热流体的A3口部;A1类烘板11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A11端、A12端,A2类烘板12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A21端、A22端,A11端和A21端均位于A输送部3000的同侧,A11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供加热流体从A1类烘板11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1口部,A22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供加热流体从A2类烘板12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2口部,A12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阻碍加热流体从A1类烘板11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1阻碍部,A21端与相邻的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阻碍加热流体从A2类烘板1200一侧的A3口部流向另一侧的A3口部的A2阻碍部;A1口部、A3口部和A2口部沿着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依次首尾相连形成迂回状的A流体通道。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加热式烘纸设备,通过将烘板1000分成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两种,两种烘板1000沿A输送部3000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布置,且A1类烘板1100在A输送部3000上沿烘板1000宽度方向的布置与相邻的A2类烘板1200不同,在两种烘板1000的外围与烘箱2000内壁之间形成迂回状的A流体通道,即形成在A输送部3000上各烘板1000的外围进行迂回布热的方式,有利于使A输送部3000上的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的沿烘板1000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均能受热,且能提高烘板1000上的湿纸的受热均匀度,从而改善烘纸质量,提高烘纸效率和烘纸效果。
为了提高A流体通道的密封性能,防止热能的流失,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A1阻碍部和A2阻碍部均包括有A密封件,A密封件用于分别填充烘箱2000内壁与A12端、A21端之间的空隙。
为了能够方便拆卸更换A密封件,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A密封件分别与A12端、A21端可拆卸连接,A密封件与烘箱2000内壁构成活动密封配合。
具体的,A密封件为A1类烘板1100、A2类烘板1200边部的密封毛条构成。
为了防止加热流体直接对密封毛条产生冲击,而导致密封毛条的密封效果下降,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A1阻碍部和A2阻碍部均还包括有导流件,导流件设置在密封毛条的迎着加热流体流向的一侧,用于调整加热流体的流动方向。
为了使加热流体在导流件处的流向调整更加平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导流件的迎着加热流体流向的一侧为弧形导风件构成,弧形导风件背离密封毛条的一侧的外表面为凹形面。
如图3至图5所示,为了便于分别将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对应装配到A输送部3000上的预设位置,并使烘板1000保持立状姿态,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该外加热式烘纸设备还包括A1类夹具和A2类夹具,A1类夹具和A2类夹具均设置在A输送部3000上,A1类夹具、A2类夹具分别用于可拆卸式装配A1类烘板1100、A2类烘板1200;A1类夹具和A2类夹具均由限位槽5000构成,限位槽5000的长度方向与烘板1000插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一致,且限位槽5000的长度与烘板1000的宽度保持一致。另外,由于烘板1000使可拆卸式装配在A输送部3000上,因此还有利于对A输送部3000上的烘板1000进行拆装操作。
如图2至图9所示,为了使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能将烘板1000自身自动锁定在限位槽5000中,并且在预设位置能够自动解除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中的锁定状态,以便烘板1000顺利移出限位槽5000。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是:还包括锁定组件6000、触发组件7000、解锁组件8000和驱动组件9000,锁定组件6000与限位槽5000对应设置,锁定组件60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对烘板1000的位置实施锁定且能够防止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移动;其二为: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对烘板1000沿限位槽5000的移动进行避让,触发组件7000活动安装在烘板1000上,触发组件7000用于与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并使锁定组件6000向锁定位切换,解锁组件8000装配在驱动组件9000上,解锁组件800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并使触发组件7000与锁定组件6000相脱离,锁定组件6000在脱离触发组件7000的抵靠后可向避让位切换,驱动组件9000用于驱动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可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的位置。其工作原理是: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通过其安装的触发组件7000与布置在触发组件7000移动轨迹上的锁定组件6000相抵靠,触发锁定组件6000由解锁位切换至锁定位,以实现将烘板1000自动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另外,烘板1000在随A输送部3000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9000驱使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以便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并使触发组件7000由触发态切换至避让态,从而使触发组件7000脱离对锁定组件6000的抵靠,进而使锁定组件6000可由锁定位切换至解锁位,以便烘板1000从限位槽5000内移出。
其中,驱动组件9000可以选用气缸或者电机。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制作和应用解锁组件8000,以及降低成本,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是:解锁组件8000为斜面构成,触发组件7000上用于与斜面相抵靠的部位为B触发部7200构成,B触发部7200与斜面构成斜面驱动配合,斜面的高度沿着烘板1000插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增大。
为了降低B触发部7200与斜面相抵靠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优选的方案是:B触发部7200为B滚轮,B滚轮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平行。
为了B滚轮在与斜面抵靠时能够方便定位,且在抵靠运动时防止运动轨迹发生偏移,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斜面上设置有与B滚轮相适配的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c方向一致,c方向为B滚轮在斜面上相对于斜面运动的方向。
由于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在A输送部3000上沿烘板1000的板宽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需要改变解锁组件8000所处的位置,才能分别与A1类烘板1100、A2类烘板1200上的B触发部7200相抵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驱动组件9000包括相连接的A驱动件与B驱动件,A驱动件与解锁组件8000相连接,A驱动件用于驱动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A触发区域,B驱动件用于驱动解锁组件8000移动至B触发区域,A触发区域、B触发区域分别位于相邻两个B触发部7200的移动轨迹上。
进一步的,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锁定组件6000包括有U形锁扣件6100和锁定部6200,U形锁扣件6100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转轴的轴心线与烘板1000的高度方向一致,锁定部6200设置在烘板1000或触发组件7000上,U形锁扣件6100的两端分别为A端6110和B端6120,A端6110和B端6120均沿烘板1000的厚度方向朝向烘板1000弯折,且B端6120、A端6110沿着b方向依次布置,b方向为烘板1000插入限位槽5000的方向,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用于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触发组件7000上用于与U形锁扣件6100相抵靠的部位由A触发部7100构成,锁定部6200沿a方向的长度小于A触发部7100沿a方向的长度,a方向为该烘板1000在A输送部3000上的厚度方向,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抵接时锁定组件6000处于锁定位,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与锁定部6200脱离时锁定组件6000可恢复至解锁位,当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可对滚轮和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锁定组件6000的工作原理是:当初始状态时,即锁定组件6000处于解锁位时,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能够对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进行避让,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位于触发组件7000的移动轨迹上且处于能够与触发组件7000相抵靠的状态;烘板1000在限位槽5000内移动过程中,触发组件7000随着烘板1000移动而与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相抵靠,由于U形锁扣件6100是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在A输送部3000上的,在B端6120受触发组件7000抵靠作用下,A端6110发生转动,直至将触发组件7000和锁定部6200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使得烘板1000不能相对于限位槽5000移动而处于锁止状态,从而达到将烘板1000锁止在限位槽5000内的目的。
为了使烘板1000能够在不同的输送路径间转移,以及分别在不同的输送路径上能够可靠的进行锁定和解锁,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是:A输送部3000的输送轨迹为U形,其包括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以及设置在A1子输送部3100与A2子输送部3200之间的过渡部3300,A1子输送部3100的输送方向与A2子输送部3200的输送方向相反,过渡部3300用于提供烘板1000从A1子输送部3100的尾端向A2子输送部3200的首端转移的路径,过渡部3300上的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与过渡部3300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且A1类烘板1100和A2类烘板1200在A1子输送部3100上的布置与其在A2子输送部3200上的布置保持一致,锁定部6200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6200沿烘板1000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A触发部7100的两侧,A触发部7100的两侧的锁定部6200分别用于A1子输送部3100、A2子输送部3200上的U形锁扣件6100锁紧配合,A1类烘板1100上的U形锁扣件6100的布置方向与A2类烘板1200上的U形锁扣件6100的布置方向相反。
为了提高A流体通道的密封性能,防止加热流体从烘板1000的顶部与烘箱2000内壁的间隙中流失,降低烘纸效果和烘纸效率,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A输送部3000包括A上输送带和A下输送带,A上输送带与A下输送带上下对应布置,烘板1000可拆卸式装配在A上输送带的下层带面与A下输送带的上层带面之间,限位槽5000对应布置在A上输送带和A下输送带上,U形锁扣件6100设置在A上输送带和/或A下输送带上,锁定部6200和触发组件7000设置在烘板1000的沿高度方向的顶部和/或底部。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A流体通道的密封性能,更优选的方案是,将U形锁扣件6100布置在限位槽5000的外侧,从而避免在限位槽5000上开设供U形锁扣件6100活动的空缺部,以减少热能的流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紧机构,包括有:
可移动的锁定部6200;
A触发部7100,随锁定部6200同步同向移动;
A转轴6300,设置在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的旁侧,其轴心线与竖直方向一致;
U形锁扣件6100,U形锁扣件6100的中间部位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U形锁扣件6100的两端分别为A端6110和B端6120,A端6110和B端6120均朝向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的同侧弯折,b方向为B端6120指向A端6110的方向,锁定部6200的移动方向与b方向相平行,U形锁扣件61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触发部7100沿b方向与A端6110相抵靠,使U形锁扣件6100转动至将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内侧的锁紧位;其二为:A触发部7100与A端6110脱离,使U形锁扣件6100可转动至对锁定部6200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U形锁扣件610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解锁位。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明提供的锁紧机构,设置有随锁定部6200移动的A触发部7100,通过A触发部71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抵靠,使得U形锁扣件6100绕A转轴6300转动至将A触发部7100和锁定部6200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内侧的锁紧位,当A触发部7100脱离对A端6110的抵靠后,U形锁扣件6100可绕A转轴6300转动至对锁定部6200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由此可实现锁紧和解锁功能。
锁紧机构的工作原理为:U形锁扣件610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解锁位,U形锁扣件6100的B端6120能够对A触发部7100和锁定部6200的移动进行避让,且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位于A触发部7100的移动轨迹上且处于能够与A触发部7100相抵靠的状态;当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抵靠时,能够驱使U形锁扣件6100发生反转,使得锁定部6200能被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此时A触发部7100也位于U形锁扣件6100的内侧;当A触发部7100移动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后,U形锁扣件6100可反转至解锁位。
如图6至图10所示,具体的,还包括水平布置的B转轴7300和一端通过B转轴7300转动安装的触发杆件,触发杆件随锁定部6200同步移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7300的一端设有B触发部7200和所述A触发部7100,当U形锁扣件6100处于锁紧位时,通过抬升B触发部7200可使A触发部7100抬升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的状态。
如图6至图10所示,具体的,锁定部6200固定设置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7300的一端,且锁定部6200、A触发部7100和U形锁扣件6100均位于触发杆件的同侧。比如,锁定部6200、A触发部7100和U形锁扣件6100均位于触发杆件的下侧。
如图6至图10所示,为了使锁定部6200沿b方向及其反向运动时,能够与朝向相反的U形锁扣件6100构成锁紧配合,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锁定部6200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6200沿b方向布置在A触发部7100的两侧。
如图6至图10所示,为了提高U形锁扣件6100对锁定部6200进行锁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U形锁扣件6100对称布置在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的两侧,两侧的U形锁扣件6100处于解锁位时,A端6110的间距小于B端6120的间距,A触发部7100沿d方向的长度大于锁定部6200沿d方向的长度,d方向为锁定部6200移动轨迹两侧的U形锁扣件6100的间距方向。
为了使触发杆件能够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触发杆件与B转轴7300之间设置有A复位件,A复位件用于使触发杆件自动复位至A触发部7100可与U形锁扣件6100相抵靠的状态。
为了便于U形锁扣件6100实现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U形锁扣件6100与A转轴6300之间设置有B复位件,B复位件用于使U形锁扣件6100在A端6110解除受力后自动复位至解锁位。
如图2至图5所示,为了便于实现将U形锁扣件6100对锁定部6200的锁定进行解除,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还包括解锁组件8000,解锁组件8000用于与B触发部7200相抵靠并使B触发部7200抬升,B触发部7200抬升到一定高度后,使A触发部7100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从而利于U形锁扣件6100向解锁位切换。
为了更简单有效的实现抬升B触发部7200的目的,优选的方案为:解锁组件8000为斜面构成,斜面的高度沿着解锁组件8000远离B触发部7200的方向增大,B触发部7200与斜面构成斜面驱动配合,B触发部7200能够在斜面提供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抬升。
为了降低B触发部7200与斜面相抵靠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优选的方案是:B触发部7200为B滚轮构成。
为了B滚轮在与斜面抵靠时能够方便定位,且在抵靠运动时防止运动轨迹发生偏移,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斜面上设置有与B滚轮相适配的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c方向一致,c方向为B滚轮在斜面上相对于斜面运动的方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9)
1.一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可移动的锁定部(6200);
A触发部(7100),随锁定部(6200)同步同向移动;
A转轴(6300),设置在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的旁侧,其轴心线与竖直方向一致;
U形锁扣件(6100),U形锁扣件(6100)的中间部位通过A转轴(6300)转动安装,U形锁扣件(6100)的两端分别为A端(6110)和B端(6120),A端(6110)和B端(6120)均朝向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的同侧弯折,b方向为B端(6120)指向A端(6110)的方向,锁定部(6200)的移动方向与b方向相平行,U形锁扣件(6100)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A触发部(7100)沿b方向与A端(6110)相抵靠,使U形锁扣件(6100)转动至将锁定部(6200)和A触发部(7100)均锁止在U形锁扣件(6100)内侧的锁紧位;其二为:A触发部(7100)与A端(6110)脱离,使U形锁扣件(6100)可转动至对锁定部(6200)沿b方向的反向移动的轨迹进行避让的解锁位,U形锁扣件(610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解锁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布置的B转轴(7300)和一端通过B转轴(7300)转动安装的触发杆件,触发杆件随锁定部(6200)同步移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7300)的一端设有B触发部(7200)和所述A触发部(7100),当U形锁扣件(6100)处于锁紧位时,通过抬升B触发部(7200)可使A触发部(7100)抬升至与U形锁扣件(6100)的A端(6110)相脱离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锁定部(6200)固定设置在触发杆件上远离B转轴(7300)的一端,且锁定部(6200)、A触发部(7100)和U形锁扣件(6100)均位于触发杆件的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锁定部(6200)设置有两个,两个锁定部(6200)沿b方向布置在A触发部(710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U形锁扣件(6100)对称布置在锁定部(6200)的移动轨迹的两侧,两侧的U形锁扣件(6100)处于解锁位时,A端(6110)的间距小于B端(6120)的间距,A触发部(7100)沿d方向的长度大于锁定部(6200)沿d方向的长度,d方向为锁定部(6200)移动轨迹两侧的U形锁扣件(6100)的间距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触发杆件与B转轴(7300)之间设置有A复位件,A复位件用于使触发杆件自动复位至A触发部(7100)可与U形锁扣件(6100)相抵靠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U形锁扣件(6100)与A转轴(6300)之间设置有B复位件,B复位件用于使U形锁扣件(6100)在A端(6110)解除受力后自动复位至解锁位。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组件(8000),解锁组件(8000)用于与B触发部(7200)相抵靠并使B触发部(7200)抬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解锁组件(8000)为斜面构成,斜面的高度沿着解锁组件(8000)远离B触发部(7200)的方向增大,B触发部(7200)与斜面构成斜面驱动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61263.0A CN109974441B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锁紧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61263.0A CN109974441B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锁紧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74441A CN109974441A (zh) | 2019-07-05 |
CN109974441B true CN109974441B (zh) | 2020-09-11 |
Family
ID=6708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61263.0A Active CN109974441B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锁紧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74441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404553B1 (de) * | 1958-02-19 | 1970-07-02 | Spooner Dryer & Engineering Co |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aus Papierstoff oder anderem leicht deformierbarem Stoff geformten Gegenstaenden geringen Gewichts |
FI751524A (zh) * | 1974-05-29 | 1975-11-30 | Svenska Flaektfabriken Ab | |
JP2000155404A (ja) * | 1998-11-20 | 2000-06-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感光材料乾燥装置 |
CN202885446U (zh) * | 2012-10-30 | 2013-04-17 | 湖北博大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热风循环烘箱 |
CN205351960U (zh) * | 2015-12-18 | 2016-06-29 | 天津彦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干燥箱 |
CN107478053A (zh) * | 2017-09-26 | 2017-12-15 | 胡齐放 | 用于湿纸页烘焙系统的揭纸装置 |
CN107524038A (zh) * | 2017-09-26 | 2017-12-29 | 胡齐放 | 烘纸系统 |
WO2018116873A1 (ja) * | 2016-12-19 | 2018-06-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209703190U (zh) * | 2019-04-02 | 2019-11-29 | 卢俊超 | 锁紧机构 |
-
2019
- 2019-04-02 CN CN201910261263.0A patent/CN1099744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404553B1 (de) * | 1958-02-19 | 1970-07-02 | Spooner Dryer & Engineering Co |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aus Papierstoff oder anderem leicht deformierbarem Stoff geformten Gegenstaenden geringen Gewichts |
FI751524A (zh) * | 1974-05-29 | 1975-11-30 | Svenska Flaektfabriken Ab | |
JP2000155404A (ja) * | 1998-11-20 | 2000-06-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感光材料乾燥装置 |
CN202885446U (zh) * | 2012-10-30 | 2013-04-17 | 湖北博大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热风循环烘箱 |
CN205351960U (zh) * | 2015-12-18 | 2016-06-29 | 天津彦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干燥箱 |
WO2018116873A1 (ja) * | 2016-12-19 | 2018-06-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7478053A (zh) * | 2017-09-26 | 2017-12-15 | 胡齐放 | 用于湿纸页烘焙系统的揭纸装置 |
CN107524038A (zh) * | 2017-09-26 | 2017-12-29 | 胡齐放 | 烘纸系统 |
CN209703190U (zh) * | 2019-04-02 | 2019-11-29 | 卢俊超 | 锁紧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74441A (zh) | 2019-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695372B2 (en) | Coke oven door with multi-latch sealing system | |
US5105591A (en) | Spacer frame for an insulating glass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CN109974441B (zh) | 锁紧机构 | |
CN101400532B (zh) | 用于车辆上的滑动顶蓬盖的调节装置 | |
CN109990592B (zh) | 隧道式连续烘纸设备 | |
CN103180536A (zh) | 配备通风和锁闭系统的闭合装置 | |
CN209783232U (zh) | 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 | |
WO2014178597A1 (ko) | 자동 스터드 열접착 장치 및 그 장치에서 제조된 스터드 그립시트 | |
CN111813187B (zh) |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服务器 | |
TW200529934A (en) | Coating plant with a charging lock and device therefor | |
CN209703190U (zh) | 锁紧机构 | |
CN109883178A (zh) | 用于提高换热效率的纸张生产设备 | |
CN101677074A (zh) | 具门闩结构的前开式园片盒 | |
CN212355589U (zh) | 烘烤设备 | |
NZ521385A (en) | Security bar transfer mechanism assembly | |
CN114725792A (zh) | 一种具备安全功能的配电柜 | |
CN212535479U (zh) | 用于手套箱的磁力密封门及其手套箱 | |
CN215704990U (zh) | 一种具有快速干燥功能的四色机 | |
JP3615314B2 (ja) |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 |
CN109883177A (zh) | 内加热式纸张干燥设备 | |
CN209706517U (zh) | 用于提高换热效率的纸张生产设备 | |
CN109990593A (zh) | 一种纸张干燥的方法 | |
CN215158131U (zh) | 便于物料输送的自动封帘机构 | |
CN117753607B (zh) | 一种建筑高分子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4997114U (zh) | 一种备用门及其运药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