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2536B -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2536B
CN109962536B CN201811433365.8A CN201811433365A CN109962536B CN 109962536 B CN109962536 B CN 109962536B CN 201811433365 A CN201811433365 A CN 201811433365A CN 109962536 B CN109962536 B CN 109962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ils
teeth
stato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333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2536A (zh
Inventor
高冈司
西川淳志
箱崎将吾
胜长诚
大桥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62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2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2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2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02K3/20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damping or commut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04D25/0646Details of the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将同一相的线圈并联连接的多相马达的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齿,其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极槽,其形成在相邻的所述齿之间;导线,其卷绕于所述齿而形成所述线圈;以及第1连接部以及第2连接部,它们分别连接有同一相的多个所述线圈的一端以及另一端,所述导线具有配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第1连接部或者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的一个或两个搭接线,针对同一相的所有所述线圈,至少一个所述搭接线从所述第1连接部朝向所述第2连接部而沿同一周向延伸。

Description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0-188839号公报中公开有以往的定子。该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齿,其从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极槽,其形成在相邻的齿之间;以及导线,其卷绕于齿而形成线圈。
多个线圈串联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从不同的极槽被引出到定子的外部。并且,从导线的一端朝向线圈的搭接线和从线圈返回到导线的另一端的搭接线配置在同一路径上。
然而,根据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0-188839号公报所公开的定子,在驱动电流流过导线时,流过线圈的电流的朝向与流过从线圈返回的搭接线的电流的朝向不同。因此,存在线圈的电感因从线圈返回的搭接线所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转子的旋转不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转子的旋转不稳的定子以及使用该定子的马达以及送风机。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是将同一相的线圈并联连接的多相马达的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齿,其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极槽,其形成在相邻的所述齿之间;导线,其卷绕于所述齿而形成所述线圈;以及第1连接部以及第2连接部,其分别连接有同一相的多个所述线圈的一端以及另一端,所述导线具有一个或两个搭接线,所述搭接线配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第1连接部之间或者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针对同一相的所有所述线圈,至少一个所述搭接线从所述第1连接部朝向所述第2连接部而沿同一周向延伸。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上述的定子;以及转子,其在径向上与定子相对,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送风机具有:上述的马达;以及叶轮,其固定于转子,并绕中心轴线旋转。
根据例示性的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转子的旋转不稳的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有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马达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线圈的接线图的一例。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本申请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马达以叶轮侧为上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另外,上下方向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
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送风机进行说明。图1以及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机1的立体图以及分解立体图。
送风机1具有壳体2、叶轮10以及马达50,叶轮10以及马达50容纳于壳体2的内部空间内。马达50位于叶轮10的下侧,并使叶轮10绕中心轴线J旋转。
壳体2形成为筒状,具有底壁21和周壁22。在底壁21安装有马达50,周壁22从底壁21的周缘向轴向上侧延伸。在周壁22的上表面开口有吹出口22a,在底壁21开口有吸入口(未图示)。在底壁21安装有马达50。
叶轮10具有杯部11和叶片12。杯部11形成为有盖的筒状,并在内部配置有马达50。在杯部11的中心(中心轴线J上)开口有插入贯通孔11a。连接于马达50的轴61(参照图3)的轴部50a贯穿插入到插入贯通孔11a内。另外,轴部50a固定于后述的转子保持架62,转子保持架62固定于杯部11的内部。由此,叶轮10与马达50连接,叶轮10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
叶片12从杯部1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叶轮10通过驱动马达50而旋转,从吸入口流入到壳体2内的气流从吹出口22a吹出。
图3以及图4是示出马达5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以及俯视图。马达50具有转子60(参照图2)以及定子70。
转子60具有柱状的轴61、转子保持架62(参照图2)以及转子磁铁(未图示),所述轴61形成沿中心轴线J延伸的旋转轴。轴61通过轴承(未图示)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保持架62是有盖的圆筒状,固定于杯部11的内部。转子磁铁固定于转子保持架62的内周面,与定子70的径向外侧相对配置。
在驱动马达50时,在定子70与转子磁铁之间产生扭矩。另外,马达50可以是外转子型马达,也可以是内转子型马达。
定子70在径向上与转子60相对配置。定子70具有铁芯背部71、齿T以及线圈C。
铁芯背部71在中心轴线J的周围呈环状形成,并由层叠钢板构成。齿T从铁芯背部71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由此,形成外转子型马达用的定子70,并能够提供抑制转子60的旋转不稳且降低转子60的振动的马达50。
线圈C通过将导线L(参照图6~图8)隔着绝缘件72卷绕在齿T上而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配置于周向上的齿标注符号T1~T9来进行说明。并且,对配置于与齿T1~T9对应的位置的线圈标注符号C1~C9来进行说明。并且,对形成线圈C1~C9的各导线标注符号L1~L9来进行说明。
在相邻的齿T1~T9之间形成有由空间构成的极槽73。例如,在齿T2与T3之间、齿T3与T4之间、齿T5与T6之间、齿T6与T7之间、齿T8与T9之间以及齿T9与T1之间的极槽73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端子引脚76。端子引脚76的上端以及下端从铁芯背部71沿轴向突出,端子引脚76的下端安装于装配基板51(参照图2)。
并且,端子引脚76的上端部分别与后述的第1连接部74U、74V、74W以及第2连接部75U、75V、75W连接。
图5示出了线圈C1~C9的接线图的一例。线圈C1~C9分为与三相的交流电流对应的U相组90U、V相组90V以及W相组90W这3种线圈组。U相组90U、V相组90V以及W相组90W按照三角形接线而连接。
并且,U相组90U由线圈C1、C4以及C7构成。V相组90V由线圈C2、C5以及C8构成。W相组90W由线圈C3、C6以及C9构成。线圈C1~C9在周向上以U相、V相、W相的顺序配置,同一相的线圈在周向上不相邻(参照图4)。通过使在周向上相邻的线圈C的相不同,能够抑制转子60的旋转不稳,降低转子60的振动。
U相组90U的线圈C1、C4以及C7并联连接。线圈C1、C4以及C7的一端在第1连接部74U处连接,另一端在第2连接部75U处连接。第1连接部74U与配置在齿T5与T6之间的端子引脚76的上端部连接。第2连接部75U与配置在齿T8与T9之间的端子引脚76的上端部连接(参照图4)。
并且,V相组90V的线圈C2、C5、C8并联连接。线圈C2、C5以及C8的一端在第1连接部74V处连接,另一端在第2连接部75V处连接。第1连接部74V与配置在齿T9与T1之间的端子引脚76的上端部连接。第2连接部75V与配置在齿T3与T4之间的端子引脚76的上端部连接(参照图4)。
并且,W相组90W的线圈C3、C6以及C9并联连接。线圈C3、C6以及C9的一端在第1连接部74W处连接,另一端在第2连接部75W处连接。第1连接部74W与配置在齿T2与T3之间的端子引脚76的上端部连接。第2连接部75W与配置在齿T6与T7之间的端子引脚76的上端部连接(参照图4)。
通过分别将同一相的3个线圈C1、C4、C7、线圈C2、C5、C8以及线圈C3、C6、C9并联连接,能够比串联连接同一相的3个线圈的情况减小各线圈组的电阻值,从而能够提高马达50的效率性以及输出。
通过按照三角形接线而连接将同一相的3个线圈C并联连接的线圈组,与利用Y形连接而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各线圈组的电阻值。并且,由于不需要在利用Y形连接而连接时进行的汇集公共线的作业,因此提高接线作业性,还提高生产效率。
图6~图14是分别示出构成U相组90U、V相组90V、W相组90W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在图6~图14中,示出了将在周向上并设的齿T1~T9呈直线状展开并从径向外侧观察中心轴线J的方向的状态。
构成线圈C的导线L分别具有第1卷绕部82、第1搭接线83a、第2搭接线83b、第1引出线84a以及第2引出线84b。在从径向外侧观察中心轴线J的方向时,线圈C是在齿T上例如向顺时针方向卷绕多圈导线L而形成。
另外,线圈C在从齿T的径向内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卷绕导线L之后,再向径向内端部卷绕。并且,导线L在齿T的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往返,并在径向内端部附近结束卷绕,由此形成线圈C。
第1引出线84a配置于导线L的一端侧,第1引出线84a的上端部与第1连接部74U、74V以及74W中的任一个连接。第1引出线84a从轴向上侧穿过极槽73朝向齿T的下表面侧而向轴向下侧延伸。
第2引出线84b配置于导线L的另一端侧,第2引出线84b的上端部与第2连接部75U、75V以及75W中的任一个连接。第2引出线84b从齿T的下表面侧穿过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并联连接的同一相的导线L通过第1引出线84a以及第2引出线84b分别从同一极槽73被引出。由此,能够汇集并联连接的导线L而进一步提高接线作业性。
第1搭接线83a配置在线圈C与第1连接部74U、74V以及74W之间,第2搭接线83b配置在线圈C与第2连接部75U、75V以及75W之间。另外,在导线L从第1引出线84a以及第2引出线84b的下端卷绕于齿T并且第1引出线84a以及第2引出线84b与线圈C相邻的情况下,不设置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例如,在图12中,第1引出线84a与线圈C3相邻,未设置有第1引出线83a。即,导线L具有配置在线圈C与第1连接部74U、74V、74W之间或者线圈C与第2连接部75U、75V、75W之间的一个或两个搭接线。
并且,针对同一相的所有线圈C,至少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从第1连接部74U、74V以及74W朝向第2连接部75U、75V以及75W沿同一周向延伸。由此,能够减少线圈C的电感因由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变化。因而,能够抑制转子60的旋转不稳。
并且,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在齿T的下表面侧沿周向延伸。即,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配置于齿T的轴向一侧,第1连接部74U、74V、74W以及第2连接部75U、75V、75W配置于齿T的轴向另一侧。
由此,在将第1连接部74U、74V、74W以及第2连接部75U、75V、75W例如通过焊接与端子引脚76连接时,不受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的干扰,提高作业性。另一方面,在将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沿周向延长时,不受第1连接部74U、74V、74W以及第2连接部75U、75V、75W的干扰,提高导线L的卷绕作业性。
第1卷绕部82对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进行中继,能够抑制沿周向延伸的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松弛。
在从径向外侧观察中心轴线J的方向时,第1卷绕部82通过将导线L在齿T上向顺时针方向卷绕半周以上且小于1周而形成。具体地说,从齿T的下表面侧穿过极槽73向轴向上侧延伸,在一个齿T的上表面沿周向延伸,并从相邻的极槽73向轴向下侧延伸。
将导线L在齿T上卷绕半周的第1卷绕部82配置于配置有同一相的线圈C的齿T。由此,在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的中间附近配置第1卷绕部82,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松弛。
并且,第1卷绕部82向与线圈C的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向卷绕。由此,能够抑制第1卷绕部82抵消线圈C的磁场。
另外,只要轻微地影响线圈C的电感,则也可以将导线L在齿T上卷绕1周以上来形成第1卷绕部82。这时,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松弛。
并且,第1卷绕部82配置于配置有同一相的线圈C的齿T。由此,在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的中间附近配置第1卷绕部82,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松弛。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形成线圈C1~C9的各导线L1~L9的卷绕模式进行具体说明。如图6~图8所示,构成U相组90U的线圈C1、C4以及C7的导线L1、L4以及L7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5与齿T6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5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导线L1、L4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9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8与齿T9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并且,导线L7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8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8与齿T9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配置在第1引出线84a与第2引出线84b之间的导线L1、L4、L7通过周向上的较远的部分。从而,在U相组90U中,导线L1、L4的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和导线L7的第1搭接线83a全部从第1连接部74U朝向第2连接部75U而向俯视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X2延伸。因而,能够减少线圈C1、C4以及C7的电感因由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变化。因而,能够抑制转子60的旋转不稳。
另外,导线L7的第2搭接线83b从第1连接部74U朝向第2连接部75U向俯视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X1延伸。然而,导线L7的第2搭接线83b比导线L7的第1搭接线83a短,由导线L7的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比由导线L7的第1搭接线83a产生的磁场小。因此,能够忽略对电感的影响。
如图9~图11所示,构成V相组90V的线圈C2、C5以及C8的导线L2、L5以及L8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1与齿T9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9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导线L2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3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3与齿T4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并且,导线L5、L8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4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3与齿T4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配置在第1引出线84a与第2引出线84b之间的导线L2、L5以及L8通过周向上的较远的部分。从而,在V相组90V中,导线L2的第1搭接线83a和导线L5以及L8的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全部从第1连接部74V朝向第2连接部75V向俯视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X2延伸。因而,能够减少线圈C2、C5以及C8的电感因由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变化。
另外,导线L2的第2搭接线83b从第1连接部74V朝向第2连接部75V向俯视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X1延伸。然而,导线L2的第2搭接线83b比导线L2的第1搭接线83a短,由导线L2的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比由导线L2的第1搭接线83a产生的磁场小。因此,能够忽略对电感的影响。
如图12~图14所示,构成W相组90W的线圈C3的导线L3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2与齿T3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3的下表面侧延伸。之后,导线L3在齿T3上卷绕多圈而形成线圈C3之后,向齿T2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构成W相组90W的线圈C6、C9的导线L6、L9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2与齿T3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2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导线L3、L9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7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6与齿T7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并且,导线L6的第2引出线84b在齿T6上卷绕多圈而形成线圈C6之后,从齿T6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6与齿T7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配置在第1引出线84a与第2引出线84b之间的导线L3、L6以及L9通过周向上的较远的部分。从而,在V相组90V中,导线L2的第1搭接线83a和导线L5、L8的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全部从第1连接部74W朝向第2连接部75W向俯视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X2延伸。因而,能够减少线圈C3、C6以及C9的电感因由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变化。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图23是分别示出构成U相组90U、V相组90V以及W相组90W的导线的卷绕模式的说明图。在图15~图23中,示出了将在周向上并设的齿T1~T9呈直线状展开并从径向外侧观察中心轴线J的方向的状态。为了方便说明,对与前述的图1~图14所示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在例示性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线的卷绕模式与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与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从径向外侧观察中心轴线J的方向时,线圈C1~C9通过将导线L1~L9在齿T1~T9上向逆时针方向卷绕多圈而形成。
并且,在从径向外侧观察中心轴线J的方向的情况下,第1卷绕部82通过将导线L1~L9在齿T上向逆时针方向卷绕半周而形成。并且,利用导线L6、L9在齿T3上向逆时针方向卷绕1周而形成第1卷绕部82。
如图15~图17所示,构成U相组90U的线圈C1、C4的导线L1、L4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7与齿T8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8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构成U相组90U的线圈C7的导线L7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7与齿T8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7的下表面侧延伸。之后,导线L7在齿T7上卷绕多圈而形成线圈C7之后,向齿T8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导线L1、L4、L7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6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6与齿T7之间的极槽7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配置在第1引出线84a与第2引出线84b之间的导线L1、L4、L7全部通过周向上的较远的部分。从而,在U相组90U中,导线L1、L4的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和导线L7的第2搭接线83b全部从第1连接部74U朝向第2连接部75U向俯视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X1延伸。因而,能够减少线圈C1、C4以及C7的电感因由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变化。因而,能够抑制转子60的旋转不稳。
如图18~图20所示,构成V相组90V的线圈C2、C8的导线L2、L8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5与齿T6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6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构成V相组90V的线圈C5的导线L5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5与齿T6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5的下表面侧延伸。之后,导线L5在齿T5上卷绕多圈而形成线圈C5之后,向齿T6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导线L2、L5、L8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4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4与齿T5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配置在第1引出线84a与第2引出线84b之间的导线L2、L5、L8全部通过周向上的较远的部分。从而,在V相组90V中,导线L2、L8的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和导线L5的第2搭接线83b全部从第1连接部74V朝向第2连接部75V而向俯视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X1延伸。因而,能够减少线圈C2、C5以及C8的电感因由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变化。因而,能够抑制转子60的旋转不稳。
如图21~图23所示,构成W相组90W的线圈C3的导线L3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3与齿T4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3的下表面侧延伸。之后,导线L3在齿T3上卷绕多圈而形成线圈C3之后,向齿T4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构成W相组90W的线圈C6、C9的导线L6、L9的第1引出线84a穿过齿T3与齿T4之间的极槽73而向齿T3的下表面侧延伸。之后,导线L3在齿T3上卷绕1周之后,向齿T4的下表面侧延伸。
并且,导线L3、L6的第2引出线84b从齿T8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8与齿T9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导线L9的第2引出线84b在齿T9上卷绕多圈而形成线圈C9之后,从齿T9的下表面侧穿过齿T8与齿T9之间的极槽73而向轴向上侧延伸。
并且,配置在第1引出线84a与第2引出线84b之间的导线L3、L6、L9全部通过周向上的较远的部分。从而,在W相组90W中,导线L3的第2搭接线83b、导线L6的第1搭接线83a以及第2搭接线83b以及导线L9的第1搭接线83a全部从第1连接部74V朝向第2连接部75V而向俯视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X1延伸。因而,能够减少线圈C3、C6以及C9的电感因由第1搭接线83a或者第2搭接线83b产生的磁场而发生变化。因而,能够抑制转子60的旋转不稳。
根据本发明,例如搭载于OA设备、医疗器械、家用电器或者运输设备等。能够利用于送风机。

Claims (11)

1.一种定子,其为将同一相的线圈并联连接的多相马达的定子,该定子具有:
环状的铁芯背部;
齿,其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
极槽,其形成在相邻的所述齿之间;
导线,其卷绕于所述齿而形成所述线圈;以及
第1连接部以及第2连接部,同一相的多个所述线圈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该第1连接部以及第2连接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具有一个或两个搭接线,所述搭接线配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第1连接部之间或者所述线圈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
针对同一相的所有所述线圈,至少一个所述搭接线从所述第1连接部朝向所述第2连接部而沿同一周向延伸,
所述导线具有第1卷绕部,所述第1卷绕部配置于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并在所述齿上卷绕了半周以上且小于一周,
所述第1卷绕部和并联连接的同一相的所述线圈配置于同一所述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的所述搭接线通过周向上的较远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线圈的相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三相交流的各相电流流过所述线圈,
同一相的三个所述线圈并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按照三角形接线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并联连接的同一相的所述导线从同一所述极槽被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配置于所述极槽的径向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接线配置于所述齿的轴向一侧,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配置于所述齿的轴向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10.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以及
转子,其在径向上与所述定子相对,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1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以及
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转子,并绕中心轴线旋转。
CN201811433365.8A 2017-12-22 2018-11-28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Active CN109962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6700A JP2019115165A (ja) 2017-12-22 2017-12-22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送風機
JP2017-246700 2017-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2536A CN109962536A (zh) 2019-07-02
CN109962536B true CN109962536B (zh) 2023-08-01

Family

ID=6695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33365.8A Active CN109962536B (zh) 2017-12-22 2018-11-28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3548B2 (zh)
JP (1) JP2019115165A (zh)
CN (1) CN109962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19839S (zh) * 2018-02-27 2018-12-10
JP1658126S (zh) * 2019-05-29 2020-04-20
CN112371681B (zh) * 2020-11-04 2022-03-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旋流排风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1435A (en) * 1981-01-30 1984-11-06 Electrolux Corporation Field coil terminal connector for stator assemblies
JP2000188839A (ja) * 1998-12-22 200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5048754A (zh) * 2014-04-28 2015-11-11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WO2017073199A1 (ja) * 2015-10-28 2017-05-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0878B2 (ja) * 2001-08-08 2009-04-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ーニヤ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005532B2 (ja) * 2003-06-10 2007-11-07 ヤマハモータ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端末回路構造
JP4599854B2 (ja) 2004-02-27 2010-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交流回転電機
JP2009232650A (ja) 2008-03-25 2009-10-08 Mitsuba Corp 回転電機
JP5740931B2 (ja) 2010-03-03 2015-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分割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5516045B2 (ja) 2010-05-11 2014-06-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多相モータ
JP5105029B2 (ja) 2010-06-18 2012-1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器用ステータの巻線方法とその構造及び回転検出器を有する電動機
EP2752973B1 (en) 2011-08-29 2021-0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4003799A (ja) * 2012-06-18 2014-01-09 Sanyo Denki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1435A (en) * 1981-01-30 1984-11-06 Electrolux Corporation Field coil terminal connector for stator assemblies
JP2000188839A (ja) * 1998-12-22 200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5048754A (zh) * 2014-04-28 2015-11-11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WO2017073199A1 (ja) * 2015-10-28 2017-05-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33548B2 (en) 2020-11-10
JP2019115165A (ja) 2019-07-11
US20190199155A1 (en) 2019-06-27
CN109962536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2973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9962536B (zh)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机
US10666104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20070273221A1 (en) Brushless motor
US9385567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9270146B2 (en) Brushless motor
CN108365717B (zh) 旋转电机
US20130015742A1 (en) Synchronous motor
US10320253B2 (en) Armatur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ross-flow fa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ir of teeth of armature
US11594927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8258854B (zh) 马达
US20080030096A1 (en) Distributed Coil Stator for External Rotor Three Phase Electric Motors
JP6337132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US11025106B2 (en) Stator winding for motor
KR100367478B1 (ko) 슬롯리스 스테이터 코어를 사용한 브러시리스 직류 모터용 스테이터 어셈블리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브러시리스 직류 모터
JP6733568B2 (ja) 回転電機
CN110462978A (zh) 电动马达用定子和电动马达
US10284034B2 (en) Armatur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rossflow fan
KR20110008749A (ko) 분할 스큐 코어 구조의 스테이터, 이를 이용한 bldc 모터 및 배터리 쿨링장치
US11569700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10462979A (zh) 电动马达用定子和电动马达
WO2018163414A1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7255348B2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JP6079847B1 (ja) 固定子、固定子を用いたモータ、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CN103187809B (zh) 电机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