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1263B -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1263B
CN109951263B CN201711401684.6A CN201711401684A CN109951263B CN 109951263 B CN109951263 B CN 109951263B CN 201711401684 A CN201711401684 A CN 201711401684A CN 109951263 B CN109951263 B CN 109951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ecoding
coding
receiving end
iterative de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16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1263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eli He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eli He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eli He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eli He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016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1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1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1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1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1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接收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叠复用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背景技术
重叠复用系统(OvXDM)是根据重叠复用原理提出的X域重叠复用系统,其中,X指T(时域)、F(频域)、C(码域)、S(空域)等。其认为信号间的重叠为一种有益的编码增益,而并非干扰。故而,OvXDM系统通过构建符号间的干扰,来获取相应的编码约束关系,从而实现系统增益。
为了提高OvXDM系统传输的可靠性,可以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ed,简称为HARQ),现有技术中的HARQ方案为结合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简称为FEC)的方案,但是,现有技术中的HARQ方案并未充分利用OvXDM系统的特点,导致OvXDM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
针对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其中,第一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其中,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接收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其中,第三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包括:接收端判断是否为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如果接收端是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则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如果接收端不是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则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包括: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接收端判断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是否达到预设迭代次数;如果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未达到预设迭代次数,则接收端执行下一次迭代译码;如果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达到预设迭代次数,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为译码后的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接收端判断本次迭代译码是否为第一次迭代译码;如果本次迭代译码是第一次迭代译码,则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如果本次迭代译码不是第一次迭代译码,则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进一步地,在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包括多个的情况下,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包括: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接收端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接收端判断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否为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不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并返回执行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第一编码信息为发送端通过不同的交织器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交织,并对交织后的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接收端通过第一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交织信息;接收端对本次迭代译码的交织信息和第一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译码信息;接收端通过第一编码信息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包括: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接收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接收端对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和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译码信息;接收端通过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接收端判断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否为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不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并返回执行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端获取重传次数,其中,重传次数用于表征接收端接收第一编码信息的次数;接收端判断重传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如果重传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如果重传次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接收端不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端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端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其中,重新发送请求用于表征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后得到的信息校正失败;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进一步地,在发送端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端通过不同的交织器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信息;发送端对交织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端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其中,第一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译码模块,用于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其中,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校验模块,用于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其中,第三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包括:编码模块,用于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其中,重新发送请求用于表征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后得到的信息校正失败;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包括:发送端,用于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接收端,与发送端具有通信关系,用于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其中,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发送端还用于在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实现了重叠复用系统中的数据重传。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将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约束与重传后的互信息交换进行重传数据的联合译码,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增益与功率信噪比门限,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OvTDM系统的编码系统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OvTDM系统的波形编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OvTDM系统的波形编码的输入-输出关系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OvTDM系统的Trellis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OvTDM系统的节点状态转移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接收端进行OvXDM译码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发送端进行OvXDM编码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接收端进行OvXDM译码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名词进行如下解释:
数据重传请求:简称为ARQ,是通信系统中一种较为常规的以通信吞吐量为代价,来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方法。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在传统通信系统中,则是结合了FEC、ARQ两种差错控制结束的特点,将ARQ与FEC相结合使用,可为移动通信系统带来更好的可靠传输性能。从传统意义上讲,ARQ的本质即为码字的合并技术,实际上也可看作为一种时间分集技术,利用已有的重传码字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合并、增强,从而减少重传次数,有效的改善系统吞吐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重叠复用编码:以OvTDM系统为例,发送端的编码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编码过程具体如下:首先设计生成发送信号的包络波形h(t);将包络波形h(t)经特定时间移位后,形成其它各个时刻发送信号包络波形h(t-i×△T);将所要发送的符号xi与相应时刻的包络波形h(t-i×△T)相乘,得到各个时刻的待发送信号波形xih(t-i×△T);将各个待发送波形进行xih(t-i×△T)叠加,形成发射信号波形,发射信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18934140000061
重叠复用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规则,如附图2所示。
重叠复用译码:以OvTDM系统为例,OvTDM系统的译码可通过多种算法实现,如维特比算法、MAP算法、Log-MAP算法、Max-Log-MAP算法等,OvTDM系统译码时,相应符号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图如图3所示(以K=3为例),由于OvTDM系统所构成的卷积关系及其相应状态数的规则,在OvTDM系统的译码部分常常使用Trellis图进行描述,如图4所示,其节点状态转移图如图5所示。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其中,第一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步骤S604,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其中,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步骤S606,接收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
具体地,可以通过现有的校验方式,例如奇偶校验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608,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
步骤S610,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其中,第三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由于OvXDM系统构建了符号间的重叠,即OvXDM系统本身具有编码约束关系,这种编码约束关系为系统带来了相应的编码增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OvXDM看作一类自带纠错功能的技术,因此,针对当前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一传输信息),接收端在每一次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编码信息和之前存储的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存储第一编码信息,同时进入重传请求阶段,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提示发送端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从而完成OvXDM系统中的数据重传,接收端再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继续按照上述处理方法进行OvXDM译码,并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继续传输下一个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二传输信息)。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实现了重叠复用系统中的数据重传。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将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约束与重传后的互信息交换进行重传数据的联合译码,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增益与功率信噪比门限,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604,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包括:
步骤S6042,接收端判断是否为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
步骤S6044,如果接收端是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则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
步骤S6046,如果接收端不是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则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针对当前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如果接收端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也即并未重传数据,则可以直接对第一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之后,接收发送端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如图7所示;如果接收端不是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也即接收到的第一编码信息为重传数据,则可以获取之前存储的第二编码数据,对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数据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之后,接收发送端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6046,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包括:
步骤S60462,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步骤S60464,接收端判断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是否达到预设迭代次数。
具体地,上述的预设迭代次数可以是预先根据需要进行设定,预设迭代次数越多,系统增益与功率信噪比门限越高,但是,处理时间越长。
步骤S60466,如果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未达到预设迭代次数,则接收端执行下一次迭代译码。
步骤S60468,如果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达到预设迭代次数,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为译码后的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接收端不是第一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也即接收到的第一编码信息为重传数据之后,接收端根据重传请求次数构建相应维数的迭代译码结构,例如,第一次重传可以构建2维迭代译码结构,第二次重传可以构建3为迭代译码结构,以此类推。接收端开始迭代译码,在每一次迭代译码的过程中,获取之前存储的所有第二编码信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所有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在当前迭代次数未达到预设迭代次数的情况下,重复执行迭代译码过程,在当前迭代次数达到预设迭代次数的情况下,结束迭代译码,将最后一次迭代译码过程中得到的第一软信息作为译码后的信息,并进行校验。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迭代译码,可以在信息重传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先前接收的信息来提取相应的编码增益,保障通信传输的整体可靠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60462,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
步骤S622,接收端判断本次迭代译码是否为第一次迭代译码。
步骤S624,如果本次迭代译码是第一次迭代译码,则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步骤S626,如果本次迭代译码不是第一次迭代译码,则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编码数据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的过程中,如果第一次进行迭代译码,由于刚开始进行迭代译码,则可以直接对第一编码信息和之前存储的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如果不是第一次进行迭代译码,则可以获取上一次迭代译码得到的第一软信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之前存储的所有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626,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
步骤S6261,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
步骤S6262,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接收端可以首先将按照接收的第二编码信息的顺序,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之前存储的所有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二软信息,然后对本次重传接收到的第一编码信息和第二软信息,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包括多个的情况下,步骤S6261,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包括:
步骤S62610,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
步骤S62612,接收端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
步骤S62614,接收端判断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否为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最后一个编码信息。
步骤S62616,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
步骤S62618,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不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S62612。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接收端可以按照接收的第二编码信息的顺序,将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一子软信息,然后对第一子软信息和第二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二子软信息,然后对第二子软信息和第三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三子软信息,以此类推,直到完成对最后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从而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编码信息为发送端通过不同的交织器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交织,并对交织后的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626,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
步骤S6263,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
步骤S6264,接收端通过第一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交织信息。
步骤S6265,接收端对本次迭代译码的交织信息和第一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译码信息。
步骤S6266,接收端通过第一编码信息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8所示,发送端第一次发送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初始化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置零,然后直接对传输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端在每一次重传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启动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加1,采用不同的交织器对传输信息进行交织,然后对交织后的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例如,发送端第一次重发传输信息时,发送端可以采用交织器1对传输信息进行交织,然后对交织后的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也即,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个第二编码信息。发送端通过采用不同的交织器对传输数据进行交织,可以打乱数据,提高数据独立性。如图9所示,接收端在每一次重传数据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可以首先按照之前存储的所有第二编码信息的顺序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所有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一译码信息,然后通过发送端发送该第一编码信息时采用的交织器对第一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信息,其次,对交织信息和第一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二译码信息,最后通过与发送端发送该第一编码信息时采用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第二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6263,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包括:
步骤S62631,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
步骤S62632,接收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
步骤S62633,接收端对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和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译码信息。
步骤S62634,接收端通过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
步骤S62635,接收端判断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否为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最后一个编码信息。
步骤S62636,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
步骤S62637,如果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不是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为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S62632。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9所示,在每一次重传数据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可以按照之前存储的所有第二编码信息的顺序,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一子译码信息,然后通过发送端发送第二个第二编码信息时采用的交织器1对第一子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第二子交织信息,其次,将第二子交织信息与第二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二子译码信息,然后通过交织器1对应的解交织器1对第二子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第二子解交织信息,然后通过发送端发送第三个第二编码信息时采用的交织器2对第二子解交织信息进行交织,得到第三子交织信息,其次,将第三子交织信息与第三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三子译码信息,然后通过交织器2对应的解交织器2对第三子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第三子解交织信息,以此类推,直到通过发送端发送该最后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时采用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最后一个子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612,接收端获取重传次数,其中,重传次数用于表征接收端接收第一编码信息的次数。
步骤S614,接收端判断重传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
具体地,上述的预设次数可以是最大重传次数,可以预先根据需要进行设定,预设次数越大,系统吞吐量越小。
步骤S616,如果重传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
步骤S618,如果重传次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接收端不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针对当前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接收端在每一次对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进行译码、校验之后,如果校验失败,则可以确定当前重传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重传次数,如果是,则为了保证系统吞吐量,放弃重传,开始传输下一个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如果否,则接收发送端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并对第一编码信息进行译码、校验,在校验成功之后,开始传输下一个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提供的方案,可以针对OvXDM本身具有的编码约束关系,利用此编码约束关系及重传后的互信息交换进行重传数据的联合译码,解决了OvXDM系统进行有效重传的问题,提高了OvXDM系统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类实际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视距通信、散射通信、大气层光通信、红外通信、水生通信等各类通信系统中。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2,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步骤S1004,发送端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步骤S1006,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端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其中,重新发送请求用于表征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后得到的信息校正失败。
步骤S1008,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发送端发送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一传输信息)时,可以初始化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置零,然后直接对传输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并将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给接收端。由于OvXDM系统构建了符号间的重叠,即OvXDM系统本身具有编码约束关系,这种编码约束关系为系统带来了相应的编码增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OvXDM看作一类自带纠错功能的技术,因此,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存储第一编码信息,同时进入重传请求阶段,发送重新发送请求,发送端在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可以启动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加1,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再次传输的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编码信息和之前存储的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继续按照上述处理方法进行OvXDM译码,并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继续传输下一个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二传输信息)。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之后,发送端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实现了重叠复用系统中的数据重传。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将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约束与重传后的互信息交换进行重传数据的联合译码,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增益与功率信噪比门限,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6,发送端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8,发送端通过不同的交织器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信息。
步骤S1010,发送端对交织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步骤S1012,发送端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8所示,发送端第一次发送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初始化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置零,然后直接对传输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端在每一次重传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启动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加1,采用不同的交织器对传输信息进行交织,然后对交织后的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例如,发送端第一次重发传输信息时,发送端可以采用交织器1对传输信息进行交织,然后对交织后的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也即,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个第二编码信息。发送端通过采用不同的交织器对传输数据进行交织,可以打乱数据,提高数据独立性。如图9所示,接收端在每一次重传数据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可以首先按照之前存储的所有第二编码信息的顺序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第一编码信息和所有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一译码信息,然后通过发送端发送该第一编码信息时采用的交织器对第一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信息,其次,对交织信息和第一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第二译码信息,最后通过与发送端发送该第一编码信息时采用的交织器对应的解交织器对第二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进一步地,在迭代次数达到预设迭代次数之后,确定第一软信息为每一次重传数据过程中的译码后的信息。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其中,第一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译码模块113,用于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其中,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校验模块115,用于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
具体地,可以通过现有的校验方式,例如奇偶校验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接收模块117,用于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119,用于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其中,第三编码信息为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由于OvXDM系统构建了符号间的重叠,即OvXDM系统本身具有编码约束关系,这种编码约束关系为系统带来了相应的编码增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OvXDM看作一类自带纠错功能的技术,因此,针对当前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一传输信息),接收端在每一次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编码信息和之前存储的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存储第一编码信息,同时进入重传请求阶段,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提示发送端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从而完成OvXDM系统中的数据重传,接收端再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继续按照上述处理方法进行OvXDM译码,并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继续传输下一个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二传输信息)。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根据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实现了重叠复用系统中的数据重传。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将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约束与重传后的互信息交换进行重传数据的联合译码,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增益与功率信噪比门限,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编码模块121,用于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123,用于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第二发送模块125,用于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其中,重新发送请求用于表征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后得到的信息校正失败。
第三发送模块127,用于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发送端发送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一传输信息)时,可以初始化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置零,然后直接对传输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并将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给接收端。由于OvXDM系统构建了符号间的重叠,即OvXDM系统本身具有编码约束关系,这种编码约束关系为系统带来了相应的编码增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OvXDM看作一类自带纠错功能的技术,因此,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存储第一编码信息,同时进入重传请求阶段,发送重新发送请求,发送端在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可以启动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加1,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再次传输的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编码信息和之前存储的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继续按照上述处理方法进行OvXDM译码,并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继续传输下一个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二传输信息)。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之后,发送端重新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实现了重叠复用系统中的数据重传。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将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约束与重传后的互信息交换进行重传数据的联合译码,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增益与功率信噪比门限,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实施例。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重叠复用系统包括:发送端131和接收端133。
其中,发送端131用于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接收端133与发送端具有通信关系,用于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其中,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发送端还用于在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未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第三编码信息。
具体地,可以通过现有的校验方式,例如奇偶校验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发送端发送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一传输信息)时,可以初始化重传计数器,也即,将重传计数器置零,然后直接对传输信息进行OvXDM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并将第一编码信息发送给接收端。由于OvXDM系统构建了符号间的重叠,即OvXDM系统本身具有编码约束关系,这种编码约束关系为系统带来了相应的编码增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OvXDM看作一类自带纠错功能的技术,因此,针对当前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接收端在每一次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对第一编码信息和之前存储的第二编码信息进行OvXDM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并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存储第一编码信息,同时进入重传请求阶段,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提示发送端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从而完成OvXDM系统中的数据重传,接收端再次接收到第一编码信息之后,可以继续按照上述处理方法进行OvXDM译码,并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继续传输下一个需要传输的传输信息(即上述的第二传输信息)。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对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发送端,发送端再次发送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在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实现了重叠复用系统中的数据重传。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接收端对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将重叠复用系统的编码约束与重传后的互信息交换进行重传数据的联合译码,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增益与功率信噪比门限,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叠复用系统无法进行有效重传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1和2中的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
实施例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的实施例,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1和2中的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所述发送端对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
在所述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所述发送端,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所述第一编码信息;
在所述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编码信息为所述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判断是否为第一次接收到所述第一编码信息;
如果所述接收端是第一次接收到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则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译码后的信息;
如果所述接收端不是第一次接收到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则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译码后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译码后的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对第一软信息、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软信息为接收端不是第一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在上一次迭代译码中对应的软信息;
所述接收端判断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是否达到预设迭代次数;
如果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未达到所述预设迭代次数,则所述接收端执行下一次迭代译码;
如果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达到所述预设迭代次数,则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为所述译码后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判断本次迭代译码是否为第一次迭代译码;
如果所述本次迭代译码是所述第一次迭代译码,则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如果所述本次迭代译码不是所述第一次迭代译码,则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包括多个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
所述接收端判断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否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最后一个编码信息;
如果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所述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为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软信息;
如果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不是所述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所述接收端确定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软信息为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并返回执行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软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发送端通过不同的交织器对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进行交织,并对交织后的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交织信息;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交织信息和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译码信息;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对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上一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软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第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和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译码信息;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解交织器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二子译码信息进行解交织,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
所述接收端判断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否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最后一个编码信息;
如果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是所述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为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译码信息;
如果所述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不是所述最后一个编码信息,则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解交织信息为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并返回执行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中的下一个第二编码信息对应的交织器对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第一子译码信息进行交织,得到所述本次迭代译码的子交织信息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获取重传次数,其中,所述重传次数用于表征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第一编码信息的次数;
所述接收端判断所述重传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
如果所述重传次数小于所述预设次数,则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重新发送请求至所述发送端;
如果所述重传次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则所述接收端不发送所述重新发送请求至所述发送端。
10.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重新发送请求用于表征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后得到的信息校正失败,其中,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所述发送端对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所述重新发送请求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接收端对所述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所述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所述发送端,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所述第一编码信息;
在未接收到所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所述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三编码信息至所述接收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至所述接收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通过不同的交织器对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进行交织,得到交织信息;
所述发送端对所述交织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所述第一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至所述接收端。
12.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为所述发送端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译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所述发送端对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所述发送端,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所述第一编码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译码后的文件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三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编码信息为所述发送端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13.一种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至接收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重新发送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重新发送请求用于表征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后得到的信息校正失败,其中,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发送端对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所述重新发送请求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接收端对所述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所述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所述发送端,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重新发送请求再次发送的所述第一编码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未接收到所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三编码信息至所述接收端。
14.一种重叠复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用于对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一编码信息;
接收端,与所述发送端具有通信关系,用于对所述第一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编码信息进行重叠复用译码,得到译码后的信息,对所述译码后的信息进行校验,在所述译码后的信息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发送重新发送请求至所述发送端,其中,所述第二编码信息为在接收所述第一编码信息之前接收到的所述发送端对所述第一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的信息;
所述发送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再次发送所述第一编码信息至所述接收端,在未接收到所述重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对第二传输信息进行重叠复用编码,得到第三编码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三编码信息。
1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
16.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重叠复用系统的处理方法。
CN201711401684.6A 2017-12-21 2017-12-21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Active CN109951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1684.6A CN109951263B (zh) 2017-12-21 2017-12-21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1684.6A CN109951263B (zh) 2017-12-21 2017-12-21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1263A CN109951263A (zh) 2019-06-28
CN109951263B true CN109951263B (zh) 2022-09-13

Family

ID=6700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1684.6A Active CN109951263B (zh) 2017-12-21 2017-12-21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1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9744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119A (zh) * 2000-11-27 2003-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01262232A (zh) * 2008-04-28 2008-09-10 山东大学 一种针对重叠编码复用的译码算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22568T3 (es) * 2004-04-01 2014-11-17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Limitación de interferencia para retransmisiones
EP1788742B1 (en) * 2004-09-13 2013-09-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control system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 in mimo-ofdm system
CN101471689B (zh) * 2007-12-29 2013-03-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通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119A (zh) * 2000-11-27 2003-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01262232A (zh) * 2008-04-28 2008-09-10 山东大学 一种针对重叠编码复用的译码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st Converging ADMM-Penalized Algorithm for Turbo-Like OVXDM;Peng Lin;《2017 IEEE 86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Fall)》;20170927;全文 *
Turbo码及OvCD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官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20100515;全文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迭代接收技术;韩双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20100515;全文 *
递归重叠时分复用技术研究;戴维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201109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1263A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6922B2 (ja) チェック・イレギュラ非システマチックiraコードのエンコーディングおよびデコーディング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871776B (zh) 使用并行连接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信道编码/解码设备和方法
KR101558562B1 (ko) 터보코드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CN107294652A (zh) 一种数据混合重传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504814B1 (en) Error detection using symbol distribution in a system with distribution matching and probabilistic amplitude shaping
CN104253669A (zh) 产生多个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和设备
JP2002111512A (ja) 復号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US20080242236A1 (en) Encoding and decoding systems with head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success indication
JP3440092B1 (ja) 誤り訂正復号装置および誤り訂正復号方法
EP221036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Lang et al. Improved HARQ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TE
CN102148665B (zh) 一种lt码的译码方法
Wang et al. Free-ride feedback and superposition retransmission over LDPC coded links
Roongta et al. Reliability-based hybrid ARQ using convolutional codes
CN109951263B (zh) 重叠复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8400839B (zh) 一种基于模拟混沌码的harq方法
CN11004880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
WO2014053838A1 (e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llr and a priori probability
Lin et al. An adaptive hybrid ARQ scheme with constant packet lengths
WO2017168821A1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812546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hen et al. Iterative soft decoding of single parity check convolutional concatenated code
Pollara et al. Analysis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s for deep-space downlinks
Ayoub et al. Hybrid-ARQ Protocols using Iterative Threshold Decoding of OSMLD Product Codes
Zhao et al. Joint network and channel decoding for harq in wireless broadcas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30

Address after: 518057 2nd Floor, No. 9 Software Building, Zhongxin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 ZHEN KUANG-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Jihua Road, the new world Huasai Industrial Area No. 2, building 101 (two floor) 20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SUPER DATA LINK TECHNOLOGY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3

Address after: Room 102, No. 3 Training Building, Caishi Campus, Jinan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Panlongshan Road, Caishi Street,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0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Xieli He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2nd floor, software building, No.9, Gaoxin middle 1st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 ZHEN KUANG-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