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9028A -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9028A
CN109929028A CN201910245678.9A CN201910245678A CN109929028A CN 109929028 A CN109929028 A CN 109929028A CN 201910245678 A CN201910245678 A CN 201910245678A CN 109929028 A CN109929028 A CN 109929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es
level
precipitating
precipitatings
meat gr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56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9028B (zh
Inventor
杨慧娟
陈黎洪
唐宏刚
肖朝耿
谌迪
卢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2456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9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9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9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9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9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将磷酸缓冲液分别加入经不同高压处理的五组肉糜中并分别离心处理,并分别收集各肌肉蛋白质溶液层,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各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并分别离心处理,并分别收集各一级沉淀,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各一级沉淀中并分别离心处理,并分别收集各二级沉淀,如此重复多次进而分别得到各N级沉淀,将第二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各N级沉淀中并分别用纱布过滤后进而分别得到各N+1级沉淀,并分别对各N+1级沉淀离心处理并分别收集各N+2级沉淀,将NaCl溶液分别加入各N+2级沉淀中并分别离心处理,进而分别得到各肌原纤维蛋白质。本发明能阐明超高压处理对改善乳化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原因。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白质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压处理对蛋白质分子有独特的改性作用,它会影响蛋白质分子中的非共价键,如氢键、离子键、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等,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特性,包括出现蛋白质构型改变与肽链的解开等现象,进而导致蛋白质发生解折叠、变性、聚集或凝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通过分析本发明制得的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进而能阐明超高压处理对改善乳化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原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糜分成五组,分别称为A肉糜、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在P1压强环境下将A肉糜置于10℃水浴中水浴2min,得到A1肉糜,将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分别置于10℃高压腔体中并分别于P2、P3、P4与P5压强下高压处理2min,进而分别得到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
(2)将磷酸缓冲液分别加入步骤(1)中的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A乳化层、中层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A沉淀物层,并收集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B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B乳化层、中层的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B沉淀物层,并收集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C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C乳化层、中层的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C沉淀物层,并收集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D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D乳化层、中层的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D沉淀物层,并收集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E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E乳化层、中层的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E沉淀物层,并收集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其中,加入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中的磷酸缓冲液的摩尔浓度和pH值均相等,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以及E1肉糜与磷酸缓冲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以及E1肉糜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3)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2)中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A上清液与一级A沉淀,并收集一级A沉淀;
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B上清液与一级B沉淀,并收集一级B沉淀;
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C上清液与一级C沉淀,并收集一级C沉淀;
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D上清液与一级D沉淀,并收集一级D沉淀;
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E上清液与一级E沉淀,并收集一级E沉淀;
其中,加入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的第一标准盐溶液的组分、各组分摩尔浓度以及pH值均相同,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4)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3)中的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中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一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A上清液与二级A沉淀,并收集二级A沉淀;
一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B上清液与二级B沉淀,并收集二级B沉淀;
一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C上清液与二级C沉淀,并收集二级C沉淀;
一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D上清液与二级D沉淀,并收集二级D沉淀;
一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E上清液与二级E沉淀,并收集二级E沉淀;
其中,加入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中的第一标准盐溶液的组分、各组分摩尔浓度以及pH值均相同,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5)二级A沉淀、二级B沉淀、二级C沉淀、二级D沉淀与二级E沉淀分别经过步骤(4)处理后,进而分别得到三级A沉淀、三级B沉淀、三级C沉淀、三级D沉淀与三级E沉淀,依此类推,重复步骤(4)多次,进而分别得到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
(6)将第二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5)中的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相同时间,然后分别用纱布过滤一次,进而分别得到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再分别对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
N+1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A上清液与N+2级A沉淀,并收集N+2级A沉淀;
N+1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B上清液与N+2级B沉淀,并收集N+2级B沉淀;
N+1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C上清液与N+2级C沉淀,并收集N+2级C沉淀;
N+1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D上清液与N+2级D沉淀,并收集N+2级D沉淀;
N+1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E上清液与N+2级E沉淀,并收集N+2级E沉淀;
其中,加入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中的第二标准盐溶液的组分、各组分摩尔浓度和pH值均相同,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以及N级E沉淀与第二标准盐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以及N+1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7)将NaCl溶液分别加入步骤(6)中的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N+2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A上清液与终级A沉淀,并收集终级A沉淀,得到纯化的A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B上清液与终级B沉淀,并收集终级B沉淀,得到纯化的B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C上清液与终级C沉淀,并收集终级C沉淀,得到纯化的C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D上清液与终级D沉淀,并收集终级D沉淀,得到纯化的D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E上清液与终级E沉淀,并收集终级E沉淀,得到纯化的E肌原纤维蛋白质;
其中,加入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中的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均相同,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与NaCl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8)用双缩脲法分别测定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并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将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均调至5mg·mL-1,进而分别得到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然后分别将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置于4℃冷库中保存备用。
进一步地,步骤(1)中,P1为0.1MPa,P2为100MPa,P3为200MPa,P4为300MPa,P5为400MPa。
进一步地,步骤(2)中,
磷酸缓冲液的摩尔浓度为0.2mol·L-1,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6.5;
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以及E1肉糜与磷酸缓冲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2.8-1:3.2,其中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的单位均为g,磷酸缓冲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磷酸缓冲液的单位为mL,并且搅拌的时间为54-66s;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10000×g,离心时间17-23min。
进一步地,步骤(3)中,
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
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进一步地,步骤(4)中,
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
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进一步地,步骤(6)中,
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二标准盐溶液中还含有1%的Triton X-100,即100mL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含有1g的Triton X-100;
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以及N级E沉淀与第二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二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二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搅拌的时间为8-12min,而且纱布为三层纱布;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进一步地,步骤(7)中,
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1
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与NaCl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NaCl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NaCl溶液的单位为mL;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进一步地,步骤(8)中,磷酸盐缓冲液为50mmol·L-1的Na2HPO4/NaH2PO4,且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6.5。
进一步地,步骤(1)中,
肉糜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瘦肉1480-1520份、肥肉460-500份、冰水395-420份、食盐20-30份;
肉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按所述配比量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称得的各原料分别盛装在对应容器中;
(1.2)剔除步骤(1.1)中称得的瘦肉中的结缔组织,得到精制瘦肉;
(1.3)将步骤(1.1)中称得的肥肉与步骤(1.2)中的精制瘦肉分别用绞肉机绞碎,得到碎肥肉与碎瘦肉;
(1.4)将步骤(1.3)中的碎瘦肉于1480-1520rpm下斩拌24-36s,得到一级斩拌碎肉,然后将步骤(1.1)中称得的食盐和2/3的冰水加入一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一级碎肉混合物,再将一级碎肉混合物于2980-3020rpm下斩拌54-66s后暂停114-126s,得到二级斩拌碎肉,再将步骤(1.3)中的碎肥肉与步骤(1.1)中称得的1/3的冰水加入二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二级碎肉混合物,然后将二级碎肉混合物于1480-1520rpm下斩拌54-66s,得到三级斩拌碎肉,再将三级斩拌碎肉于2980-3020rpm下斩拌60-90s,进而得到肉糜,并将肉糜灌入肠衣中以备用,该步骤中斩拌温度控制于8-1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以经过不同超高压处理的肉糜为原料,从经过不同超高压处理的肉糜中提取得到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通过分析各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溶解度、二级结构、化学作用力(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等)、粒径和形态等功能性质,进而分析超高压处理与肌原纤维蛋白质功能性质变化的相关性,从而阐明超高压处理对改善乳化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原因,进而解决了目前超高压处理对乳化肉糜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分子的改性机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超高压作用压力对肌原纤维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图2为超高压作用压力对肌原纤维蛋白质中各化学键比例的影响(平均值±标准差,n=4,注:ABCD分别表示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离子键占有的比例);
图3为超高压作用压力对肌原纤维蛋白质粒径的影响;
图4为不同超高压作用压力下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形态变化(图中A的作用压力为0.1MPa,B的作用压力为100MPa,C的作用压力为200MPa,D的作用压力为300MPa,E的作用压力为400MP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糜分成五组,分别称为A肉糜、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在0.1MPa压强环境下将A肉糜置于10℃水浴中水浴2min,得到A1肉糜,将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分别置于10℃高压腔体中并分别于100MPa、200MPa、300MPa与400MPa压强下高压处理2min,进而分别得到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
(2)将560mL磷酸缓冲液分别加入步骤(1)中的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中并分别搅拌54s以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A乳化层、中层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A沉淀物层,并收集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B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B乳化层、中层的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B沉淀物层,并收集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C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C乳化层、中层的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C沉淀物层,并收集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D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D乳化层、中层的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D沉淀物层,并收集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E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E乳化层、中层的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E沉淀物层,并收集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其中,磷酸缓冲液的摩尔浓度为0.2mol·L-1,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6.5,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的质量均为200g,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10000×g,离心时间17min。
(3)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2)中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A上清液与一级A沉淀,并收集一级A沉淀;
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B上清液与一级B沉淀,并收集一级B沉淀;
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C上清液与一级C沉淀,并收集一级C沉淀;
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D上清液与一级D沉淀,并收集一级D沉淀;
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E上清液与一级E沉淀,并收集一级E沉淀;
其中,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其中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min,离心温度4℃;
(4)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3)中的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中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一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A上清液与二级A沉淀,并收集二级A沉淀;
一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B上清液与二级B沉淀,并收集二级B沉淀;
一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C上清液与二级C沉淀,并收集二级C沉淀;
一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D上清液与二级D沉淀,并收集二级D沉淀;
一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E上清液与二级E沉淀,并收集二级E沉淀;
其中,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其中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min,离心温度4℃;
(5)二级A沉淀、二级B沉淀、二级C沉淀、二级D沉淀与二级E沉淀分别经过步骤(4)处理后,进而分别得到三级A沉淀、三级B沉淀、三级C沉淀、三级D沉淀与三级E沉淀,依此类推,重复步骤(4)零次,进而分别得到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
(6)将第二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5)中的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8min,然后分别用三层纱布过滤一次,进而分别得到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再分别对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
N+1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A上清液与N+2级A沉淀,并收集N+2级A沉淀;
N+1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B上清液与N+2级B沉淀,并收集N+2级B沉淀;
N+1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C上清液与N+2级C沉淀,并收集N+2级C沉淀;
N+1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D上清液与N+2级D沉淀,并收集N+2级D沉淀;
N+1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E上清液与N+2级E沉淀,并收集N+2级E沉淀;
其中,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二标准盐溶液中还含有1%的Triton X-100,即100mL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含有1g的Triton X-100,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以及N级E沉淀与第二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其中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二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二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min,离心温度4℃;
(7)将NaCl溶液分别加入步骤(6)中的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N+2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A上清液与终级A沉淀,并收集终级A沉淀,得到纯化的A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B上清液与终级B沉淀,并收集终级B沉淀,得到纯化的B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C上清液与终级C沉淀,并收集终级C沉淀,得到纯化的C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D上清液与终级D沉淀,并收集终级D沉淀,得到纯化的D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E上清液与终级E沉淀,并收集终级E沉淀,得到纯化的E肌原纤维蛋白质;
其中,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1,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与NaCl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其中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NaCl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NaCl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min,离心温度4℃;
(8)用双缩脲法分别测定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并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将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均调至5mg·mL-1,进而分别得到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然后分别将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置于4℃冷库中保存备用,其中磷酸盐缓冲液为50mmol·L-1的Na2HPO4/NaH2PO4,且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6.5。
其中,步骤(1)中,
肉糜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瘦肉1480份、肥肉460份、冰水385份、食盐20份;
肉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按所述配比量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称得的各原料分别盛装在对应容器中;
(1.2)剔除步骤(1.1)中称得的瘦肉中的结缔组织,得到精制瘦肉;
(1.3)将步骤(1.1)中称得的肥肉与步骤(1.2)中的精制瘦肉分别用绞肉机绞碎,得到碎肥肉与碎瘦肉;
(1.4)将步骤(1.3)中的碎瘦肉于1480rpm下斩拌24s,得到一级斩拌碎肉,然后将步骤(1.1)中称得的食盐和2/3的冰水加入一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一级碎肉混合物,再将一级碎肉混合物于2980rpm下斩拌54s后暂停114s,得到二级斩拌碎肉,再将步骤(1.3)中的碎肥肉与步骤(1.1)中称得的1/3的冰水加入二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二级碎肉混合物,然后将二级碎肉混合物于1480rpm下斩拌54s,得到三级斩拌碎肉,再将三级斩拌碎肉于2980rpm下斩拌60s,进而得到肉糜,并将肉糜灌入肠衣中以备用,且该步骤中斩拌温度控制于8℃。
实施例2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糜分成五组,分别称为A肉糜、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在0.1MPa压强环境下将A肉糜置于10℃水浴中水浴2min,得到A1肉糜,将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分别置于10℃高压腔体中并分别于100MPa、200MPa、300MPa与400MPa压强下高压处理2min,进而分别得到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
(2)将600mL磷酸缓冲液分别加入步骤(1)中的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中并分别搅拌60s以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A乳化层、中层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A沉淀物层,并收集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B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B乳化层、中层的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B沉淀物层,并收集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C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C乳化层、中层的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C沉淀物层,并收集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D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D乳化层、中层的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D沉淀物层,并收集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E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E乳化层、中层的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E沉淀物层,并收集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其中,磷酸缓冲液的摩尔浓度为0.2mol·L-1,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6.5,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的质量均为200g,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10000×g,离心时间20min。
(3)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2)中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A上清液与一级A沉淀,并收集一级A沉淀;
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B上清液与一级B沉淀,并收集一级B沉淀;
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C上清液与一级C沉淀,并收集一级C沉淀;
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D上清液与一级D沉淀,并收集一级D沉淀;
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E上清液与一级E沉淀,并收集一级E沉淀;
其中,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其中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0min,离心温度4℃;
(4)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3)中的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中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一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A上清液与二级A沉淀,并收集二级A沉淀;
一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B上清液与二级B沉淀,并收集二级B沉淀;
一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C上清液与二级C沉淀,并收集二级C沉淀;
一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D上清液与二级D沉淀,并收集二级D沉淀;
一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E上清液与二级E沉淀,并收集二级E沉淀;
其中,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其中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0min,离心温度4℃;
(5)二级A沉淀、二级B沉淀、二级C沉淀、二级D沉淀与二级E沉淀分别经过步骤(4)处理后,进而分别得到三级A沉淀、三级B沉淀、三级C沉淀、三级D沉淀与三级E沉淀,依此类推,重复步骤(4)零次,进而分别得到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
(6)将第二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5)中的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10min,然后分别用三层纱布过滤一次,进而分别得到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再分别对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
N+1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A上清液与N+2级A沉淀,并收集N+2级A沉淀;
N+1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B上清液与N+2级B沉淀,并收集N+2级B沉淀;
N+1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C上清液与N+2级C沉淀,并收集N+2级C沉淀;
N+1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D上清液与N+2级D沉淀,并收集N+2级D沉淀;
N+1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E上清液与N+2级E沉淀,并收集N+2级E沉淀;
其中,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二标准盐溶液中还含有1%的Triton X-100,即100mL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含有1g的Triton X-100,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以及N级E沉淀与第二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其中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二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二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0min,离心温度4℃;
(7)将NaCl溶液分别加入步骤(6)中的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N+2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A上清液与终级A沉淀,并收集终级A沉淀,得到纯化的A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B上清液与终级B沉淀,并收集终级B沉淀,得到纯化的B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C上清液与终级C沉淀,并收集终级C沉淀,得到纯化的C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D上清液与终级D沉淀,并收集终级D沉淀,得到纯化的D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E上清液与终级E沉淀,并收集终级E沉淀,得到纯化的E肌原纤维蛋白质;
其中,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1,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与NaCl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其中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NaCl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NaCl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0min,离心温度4℃;
(8)用双缩脲法分别测定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并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将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均调至5mg·mL-1,进而分别得到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然后分别将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置于4℃冷库中保存备用,其中磷酸盐缓冲液为50mmol·L-1的Na2HPO4/NaH2PO4,且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6.5。
其中,步骤(1)中,
肉糜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瘦肉1500份、肥肉480份、冰水408份、食盐25份;
肉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按所述配比量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称得的各原料分别盛装在对应容器中;
(1.2)剔除步骤(1.1)中称得的瘦肉中的结缔组织,得到精制瘦肉;
(1.3)将步骤(1.1)中称得的肥肉与步骤(1.2)中的精制瘦肉分别用绞肉机绞碎,得到碎肥肉与碎瘦肉;
(1.4)将步骤(1.3)中的碎瘦肉于1500rpm下斩拌30s,得到一级斩拌碎肉,然后将步骤(1.1)中称得的食盐和2/3的冰水加入一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一级碎肉混合物,再将一级碎肉混合物于3000rpm下斩拌60s后暂停120s,得到二级斩拌碎肉,再将步骤(1.3)中的碎肥肉与步骤(1.1)中称得的1/3的冰水加入二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二级碎肉混合物,然后将二级碎肉混合物于1500rpm下斩拌60s,得到三级斩拌碎肉,再将三级斩拌碎肉于3000rpm下斩拌75s,进而得到肉糜,并将肉糜灌入肠衣中以备用,且该步骤中斩拌温度控制于10℃。
实施例3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糜分成五组,分别称为A肉糜、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在0.1MPa压强环境下将A肉糜置于10℃水浴中水浴2min,得到A1肉糜,将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分别置于10℃高压腔体中并分别于100MPa、200MPa、300MPa与400MPa压强下高压处理2min,进而分别得到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
(2)将640mL磷酸缓冲液分别加入步骤(1)中的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中并分别搅拌66s以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A乳化层、中层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A沉淀物层,并收集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B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B乳化层、中层的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B沉淀物层,并收集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C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C乳化层、中层的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C沉淀物层,并收集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D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D乳化层、中层的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D沉淀物层,并收集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E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E乳化层、中层的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E沉淀物层,并收集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其中,磷酸缓冲液的摩尔浓度为0.2mol·L-1,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6.5,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的质量均为200g,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10000×g,离心时间23min。
(3)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2)中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A上清液与一级A沉淀,并收集一级A沉淀;
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B上清液与一级B沉淀,并收集一级B沉淀;
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C上清液与一级C沉淀,并收集一级C沉淀;
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D上清液与一级D沉淀,并收集一级D沉淀;
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E上清液与一级E沉淀,并收集一级E沉淀;
其中,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2,其中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2min,离心温度4℃;
(4)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3)中的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中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一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A上清液与二级A沉淀,并收集二级A沉淀;
一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B上清液与二级B沉淀,并收集二级B沉淀;
一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C上清液与二级C沉淀,并收集二级C沉淀;
一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D上清液与二级D沉淀,并收集二级D沉淀;
一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E上清液与二级E沉淀,并收集二级E沉淀;
其中,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2,其中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2min,离心温度4℃;
(5)二级A沉淀、二级B沉淀、二级C沉淀、二级D沉淀与二级E沉淀分别经过步骤(4)处理后,进而分别得到三级A沉淀、三级B沉淀、三级C沉淀、三级D沉淀与三级E沉淀,依此类推,重复步骤(4)零次,进而分别得到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
(6)将第二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5)中的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12min,然后分别用三层纱布过滤一次,进而分别得到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再分别对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
N+1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A上清液与N+2级A沉淀,并收集N+2级A沉淀;
N+1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B上清液与N+2级B沉淀,并收集N+2级B沉淀;
N+1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C上清液与N+2级C沉淀,并收集N+2级C沉淀;
N+1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D上清液与N+2级D沉淀,并收集N+2级D沉淀;
N+1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E上清液与N+2级E沉淀,并收集N+2级E沉淀;
其中,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K2HPO4/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二标准盐溶液中还含有1%的Triton X-100,即100mL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含有1g的Triton X-100,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以及N级E沉淀与第二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2,其中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二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二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2min,离心温度4℃;
(7)将NaCl溶液分别加入步骤(6)中的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N+2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A上清液与终级A沉淀,并收集终级A沉淀,得到纯化的A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B上清液与终级B沉淀,并收集终级B沉淀,得到纯化的B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C上清液与终级C沉淀,并收集终级C沉淀,得到纯化的C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D上清液与终级D沉淀,并收集终级D沉淀,得到纯化的D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E上清液与终级E沉淀,并收集终级E沉淀,得到纯化的E肌原纤维蛋白质;
其中,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1,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与NaCl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4.2,其中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NaCl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NaCl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12min,离心温度4℃;
(8)用双缩脲法分别测定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并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将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均调至5mg·mL-1,进而分别得到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然后分别将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置于4℃冷库中保存备用,其中磷酸盐缓冲液为50mmol·L-1的Na2HPO4/NaH2PO4,且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6.5。
其中,步骤(1)中,
肉糜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瘦肉1520份、肥肉500份、冰水420份、食盐30份;
肉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按所述配比量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称得的各原料分别盛装在对应容器中;
(1.2)剔除步骤(1.1)中称得的瘦肉中的结缔组织,得到精制瘦肉;
(1.3)将步骤(1.1)中称得的肥肉与步骤(1.2)中的精制瘦肉分别用绞肉机绞碎,得到碎肥肉与碎瘦肉;
(1.4)将步骤(1.3)中的碎瘦肉于1520rpm下斩拌36s,得到一级斩拌碎肉,然后将步骤(1.1)中称得的食盐和2/3的冰水加入一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一级碎肉混合物,再将一级碎肉混合物于3020rpm下斩拌66s后暂停126s,得到二级斩拌碎肉,再将步骤(1.3)中的碎肥肉与步骤(1.1)中称得的1/3的冰水加入二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二级碎肉混合物,然后将二级碎肉混合物于1520rpm下斩拌66s,得到三级斩拌碎肉,再将三级斩拌碎肉于3020rpm下斩拌90s,进而得到肉糜,并将肉糜灌入肠衣中以备用,且该步骤中斩拌温度控制于12℃。
一、溶解度、二级结构、化学作用力、粒径和形态的测定方法
对实施例2制得的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分别进行溶解度、二级结构、化学作用力(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等)、粒径和形态的测定。溶解度、二级结构、化学作用力、粒径和形态的测定方法分别如下:
1)溶解度:根据双缩脲法,将7mL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于1500×g离心力下离心10min后,取离心后的上清液与离心前的该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各2L,然后将8mL双缩脲试剂分别加入2L的上清液与2L的该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中并分别搅拌混匀,进而得到上清液待测样品与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待测样品,同时将2mL磷酸盐缓冲液与8mL双缩脲试剂搅拌混匀,得到空白对照待测样品。将上清液待测样品、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待测样品与空白对照待测样品分别置于20-25℃水浴锅内保温30min,并分别于可见光分光光度计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其中各待测样品均重复测定四次吸光度,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溶解度,其中磷酸盐缓冲液为50mmol·L-1的Na2HPO4/NaH2PO4,且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6.5。
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溶解度/%=离心后的上清液中的蛋白质质量浓度(mg·mL-1)/离心前的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质量浓度(mg·mL-1)×100
2)二级结构:用缓冲液将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浓度调节到5μg·mL-1。测试条件:样品槽厚度为1cm,程序升温范围为30-80℃,升温速率为2℃/min,波长扫描范围为190-250nm,扫描速率为100nm·min-1,光谱累计扫描4次,并扫描缓冲液,去除缓冲液信号,结果取平均值。测试数据在DichroWeb网站(http://dichroweb.cryst.bbk.ac.uk/htmL/home.shtmL)上计算,得到该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含量,所使用的算法是K2D,参考蛋白质是SP175(Optimized for 190-240nm#Less nm required),蛋白质平均残基分子量110g·mol-1,每个样品重复4次。其中缓冲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为:KCl 0.6mol·L-1KCl,K2HPO4 10mmol.L-1,缓冲液的pH值为7.0。
3)化学作用力:
溶液包括:0.6mol·L-1KCl(S1);20mmol·L-1Tris,pH 8.0(S2);20mmol·L-1Tris,pH 8.0,包含1%(m/v)SDS(S3),即100mL S3中含有1g的SDS;20mmol·L-1Tris,pH 8.0,包含1%(m/v)SDS和8mol·L-1尿素(S4);20mmol·L-1Tris,pH 8.0,包含1%(m/v)SDS、8mol·L-1尿素和2%(v/v)β-巯基已醇(S5),即100mL S5中含有2mL的β-巯基已醇;0.5mol·L-1NaOH(S6)
将2mL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分别加入20mL的上述各溶液中,并分别于室温振荡均匀后静止1h(其中将2mL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加入20mL的S5中后先于100℃水浴2min后再搅拌),各样品于18000×g离心力下离心20min,取4mL各上清液并分别加入50%的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溶液,使各上清液的最终TCA浓度达到10%,各样品在4℃冷库中放置15min后于2500×g离心力下离心20min,各沉淀用0.5mol·L-1NaOH溶解,最后用双缩脲法测定各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于37℃保温30min,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每个处理测定4个重复)。
本研究采用五种不同的溶剂规避不同的蛋白质作用力,KCl规避静电作用力,SDS规避氢键,尿素规避疏水作用力,β-巯基乙醇打破二硫键。以上各化学键的测量均用相应的磷酸缓冲液做空白对照,各化学键的结果以各部分蛋白含量占S6的百分比表示。
4)对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进行粒径观察,采用Mastersizer 3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定,进样器名为Hydro 2000MU(A),分散剂为水,噪音30s,颗粒折射率1.520,颗粒吸收率0.001。每个样品重复4次,数据结果用d4,3表示体积平均粒径。
5)先用无水乙醇对载玻片擦拭干净并干燥,取一滴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放在载玻片的一端,并对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进行涂片,要求薄而均匀,并放置于4℃冰箱中进行晾干后用于显微镜拍摄。拍摄时在正置荧光显微镜的自然光下找到载玻片上的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再于10倍目镜下进行目标观察并拍摄。二、溶解度、二级结构、化学作用力、粒径和形态的分析
1)溶解度
对实施例2制得的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进行溶解度分析。
由图1可知,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超高压作用压力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100MPa、200MPa、300Mpa与400MPa的超高压处理组中肌原纤维蛋白质溶解度均显著高于0.1MPa对照组中肌原纤维蛋白质溶解度(P<0.05)。其中,200MPa超高压处理组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大,且与300MPa超高压处理组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溶解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
2)二级结构
对实施例2制得的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进行二级结构分析。
如表1为不同超高压作用压力对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从表1可知,随着超高压作用压力的增大,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β-折叠和β-转角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即超高压处理可促使肌原纤维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β-折叠和β-转角向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进行转换,其中在200MPa超高压处理组中的变化情况最显著(P<0.05)。
表1超高压作用压力对肌原纤维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3)化学作用力
对实施例2制得的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进行化学作用力分析。
如图2为不同超高压作用压力处理后,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质中各化学键所占的比例情况。0.1MPa对照组中肌原纤维蛋白质中的二硫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离子键,随着作用压力增大至200MPa时,肌原纤维蛋白质中的离子键的比例降低到最小值,在200MPa超高压处理组中,肌原纤维蛋白质中的氢键>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离子键,此时肌原纤维蛋白质中贡献最大的是氢键,其次是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离子键的贡献最低,而作用压力增大至200MPa时,比例增加最大的是疏水相互作用。
4)粒径
对实施例2制得的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进行粒径分析。
如图3是不同超高压作用压力对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粒径的影响。随着超高压作用压力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质粒径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其中200MPa超高压处理组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粒径呈现最小值。
5)形态
对实施例2制得的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进行形态分析。
如图4所示为不同超高压作用压力下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形态变化,从图4中可看出肌原纤维蛋白质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随着超高压作用压力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球状形态呈逐渐明显趋势,且当作用压力超过200MPa时,部分肌原纤维蛋白质呈现融合聚集形态;另一方面,结合蛋白质成分和结构变化由图4可推测,在超高压作用压力直至200MPa的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质间主要发生以肌原纤维蛋白质解聚和伸展为主的形态变化,而当超高压作用压力升至300MPa和400MPa时,部分肌原纤维蛋白质会发生聚集。
综上,超高压处理会影响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溶解度,其中在200MPa下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大,此时肌原纤维蛋白质间发生部分解折叠,表现在肌原纤维蛋白质分子粒径减小上,200MPa超高压压力诱导肌原纤维蛋白质发生部分解折叠,肌原纤维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β-转角多向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发生转变,此时维持肌原纤维蛋白空间结构的主要化学力是氢键、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

Claims (10)

1.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糜分成五组,分别称为A肉糜、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在P1压强环境下将A肉糜置于10℃水浴中水浴2min,得到A1肉糜,将B肉糜、C肉糜、D肉糜与E肉糜分别置于10℃高压腔体中并分别于P2、P3、P4与P5压强下高压处理2min,进而分别得到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
(2)将磷酸缓冲液分别加入步骤(1)中的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A乳化层、中层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A沉淀物层,并收集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B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B乳化层、中层的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B沉淀物层,并收集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C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C乳化层、中层的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C沉淀物层,并收集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D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D乳化层、中层的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D沉淀物层,并收集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E1肉糜离心处理后得到上层的E乳化层、中层的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下层的E沉淀物层,并收集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
其中,加入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中的磷酸缓冲液的摩尔浓度和pH值均相等,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以及E1肉糜与磷酸缓冲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以及E1肉糜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3)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2)中的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A上清液与一级A沉淀,并收集一级A沉淀;
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B上清液与一级B沉淀,并收集一级B沉淀;
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C上清液与一级C沉淀, 并收集一级C沉淀;
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D上清液与一级D沉淀,并收集一级D沉淀;
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离心处理后得到一级E上清液与一级E沉淀, 并收集一级E沉淀;
其中,加入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中的第一标准盐溶液的组分、各组分摩尔浓度以及pH值均相同,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4)将第一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3)中的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中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一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A上清液与二级A沉淀,并收集二级A沉淀;
一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B上清液与二级B沉淀,并收集二级B沉淀;
一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C上清液与二级C沉淀, 并收集二级C沉淀;
一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D上清液与二级D沉淀,并收集二级D沉淀;
一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二级E上清液与二级E沉淀, 并收集二级E沉淀;
其中,加入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中的第一标准盐溶液的组分、各组分摩尔浓度以及pH值均相同,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5)二级A沉淀、二级B沉淀、二级C沉淀、二级D沉淀与二级E沉淀分别经过步骤(4)处理后,进而分别得到三级A沉淀、三级B沉淀、三级C沉淀、三级D沉淀与三级E沉淀,依此类推,重复步骤(4)多次,进而分别得到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
(6)将第二标准盐溶液分别加入步骤(5)中的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相同时间,然后分别用纱布过滤一次,进而分别得到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再分别对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与N+1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
N+1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A上清液与N+2级A沉淀,并收集N+2级A沉淀;
N+1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B上清液与N+2级B沉淀,并收集N+2级B沉淀;
N+1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C上清液与N+2级C沉淀,并收集N+2级C沉淀;
N+1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D上清液与N+2级D沉淀,并收集N+2级D沉淀;
N+1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N+2级E上清液与N+2级E沉淀,并收集N+2级E沉淀;
其中,加入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中的第二标准盐溶液的组分、各组分摩尔浓度和pH值均相同,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以及N级E沉淀与第二标准盐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N+1级A沉淀、N+1级B沉淀、N+1级C沉淀、N+1级D沉淀以及N+1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7)将NaCl溶液分别加入步骤(6)中的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中并分别搅拌混匀,然后分别进行离心处理,
N+2级A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A上清液与终级A沉淀,并收集终级A沉淀,得到纯化的A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B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B上清液与终级B沉淀,并收集终级B沉淀,得到纯化的B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C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C上清液与终级C沉淀,并收集终级C沉淀,得到纯化的C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D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D上清液与终级D沉淀,并收集终级D沉淀,得到纯化的D肌原纤维蛋白质;
N+2级E沉淀离心处理后得到终级E上清液与终级E沉淀,并收集终级E沉淀,得到纯化的E肌原纤维蛋白质;
其中,加入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中的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均相同,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与NaCl溶液的混合比例均相等,并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进行离心处理的条件均相同;
(8)用双缩脲法分别测定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并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将A肌原纤维蛋白质、B肌原纤维蛋白质、C肌原纤维蛋白质、D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肌原纤维蛋白质的浓度均调至5mg·mL-1,进而分别得到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然后分别将A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B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C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D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与E标准肌原纤维蛋白质置于4℃冷库中保存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P1为0.1MPa,P2为100MPa,P3为200MPa,P4为300MPa,P5为40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磷酸缓冲液的摩尔浓度为0.2mol·L-1,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6.5;
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以及E1肉糜与磷酸缓冲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2.8-1:3.2,其中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A1肉糜、B1肉糜、C1肉糜、D1肉糜与E1肉糜的单位均为g,磷酸缓冲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磷酸缓冲液的单位为mL,并且搅拌的时间为54-66s;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10000×g,离心时间17-23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 K2HPO4/ 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
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以及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A肌肉蛋白质溶液层、B肌肉蛋白质溶液层、C肌肉蛋白质溶液层、D肌肉蛋白质溶液层与E肌肉蛋白质溶液层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第一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 K2HPO4/ 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pH值为7.0;
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以及一级E沉淀与第一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一级A沉淀、一级B沉淀、一级C沉淀、一级D沉淀与一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一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一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
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各组分对应的摩尔浓度分别为:KCl 100mmol·L-1, K2HPO4/ KH2PO4 20mmol·L-1,MgCl2 2mmol·L-1,EGTA 1mmol·L-1,且第二标准盐溶液中还含有1%的TritonX-100,即100mL第二标准盐溶液中含有1g 的Triton X-100;
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以及N级E沉淀与第二标准盐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级A沉淀、N级B沉淀、N级C沉淀、N级D沉淀与N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第二标准盐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第二标准盐溶液的单位为mL,并且搅拌的时间为8-12min,而且纱布为三层纱布;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
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1
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以及N+2级E沉淀与NaCl溶液的混合份数比例均为1:3.8-1:4.2,其中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份数均为重量份,且N+2级A沉淀、N+2级B沉淀、N+2级C沉淀、N+2级D沉淀与N+2级E沉淀的单位均为g,NaCl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且NaCl溶液的单位为mL;
离心处理的条件均为:离心力2000×g,离心时间8-12min,离心温度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磷酸盐缓冲液为50mmol·L-1的Na2HPO4/NaH2PO4,且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6.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肉糜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瘦肉1480-1520份、肥肉460-500份、冰水395-420份、食盐20-30份;
肉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按所述配比量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称得的各原料分别盛装在对应容器中;
(1.2)剔除步骤(1.1)中称得的瘦肉中的结缔组织,得到精制瘦肉;
(1.3)将步骤(1.1)中称得的肥肉与步骤(1.2)中的精制瘦肉分别用绞肉机绞碎,得到碎肥肉与碎瘦肉;
(1.4)将步骤(1.3)中的碎瘦肉于1480-1520rpm下斩拌24-36s,得到一级斩拌碎肉,然后将步骤(1.1)中称得的食盐和2/3的冰水加入一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一级碎肉混合物,再将一级碎肉混合物于2980-3020rpm下斩拌54-66s后暂停114-126s,得到二级斩拌碎肉,再将步骤(1.3)中的碎肥肉与步骤(1.1)中称得的1/3的冰水加入二级斩拌碎肉中,得到二级碎肉混合物,然后将二级碎肉混合物于1480-1520rpm下斩拌54-66s,得到三级斩拌碎肉,再将三级斩拌碎肉于2980-3020rpm下斩拌60-90s,进而得到肉糜,并将肉糜灌入肠衣中以备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中,斩拌温度控制于8-12℃。
CN201910245678.9A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Active CN109929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5678.9A CN109929028B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5678.9A CN109929028B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9028A true CN109929028A (zh) 2019-06-25
CN109929028B CN109929028B (zh) 2021-02-09

Family

ID=66988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5678.9A Active CN109929028B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902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4292A (zh) * 2020-12-15 2021-03-30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制备肌原纤维蛋白溶液的方法
CN114414494A (zh) * 2021-11-30 2022-04-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极性油相乳液的界面蛋白构象分析方法
CN115152889A (zh) * 2022-06-13 2022-10-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可食用膜及其微波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6117A (zh) * 2015-05-19 2015-08-26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增强草鱼鱼糜凝胶特性和改善其口感的方法
CN108617848A (zh) * 2018-04-12 2018-10-09 厦门大学 一种强凝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6117A (zh) * 2015-05-19 2015-08-26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增强草鱼鱼糜凝胶特性和改善其口感的方法
CN108617848A (zh) * 2018-04-12 2018-10-09 厦门大学 一种强凝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慧娟: "超高压处理改善低脂低盐猪肉糜制品乳化凝胶特性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4292A (zh) * 2020-12-15 2021-03-30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制备肌原纤维蛋白溶液的方法
CN114414494A (zh) * 2021-11-30 2022-04-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极性油相乳液的界面蛋白构象分析方法
CN115152889A (zh) * 2022-06-13 2022-10-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可食用膜及其微波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9028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The radiation assisted-Maillard reactio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s the freeze-thaw stability of soy protein-stabilized oil-in-water emulsions
Wang et al. Stabilization of foam and emulsion by subcritical water-treated soy protein: Effect of aggregation state
W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LF-NMR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amellia oil-loaded pickering emulsion fabricated by soy protein isolate
Liu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rimi particles stabilized novel pickering emulsions: Effect of particles concentration, pH and NaCl levels
Li et al. Simple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 solely using novel pea protein isolate nanoparticles: Stability of ionic strength and temperature
CN109929028A (zh) 一种提高肉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方法
Peng et al. Improving the emulsification of soy β-conglycinin by alcohol-induced aggregation
Tombácz Colloidal properties of humic acids and spontaneous changes of their colloidal state under variable solution conditions
Capron et al. Water in water emulsions: phase separation and rheology of biopolymer solutions
Tang et al. Rheological, thermal and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asein/κ-carrageenan mixed systems
Ma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oil/water interfacial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od proteins as affected by high-pressure homogenization
Li et al. Improved gelling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myofibrillar protein from frozen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by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Hussain et al. Combined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and ionic strength on the functionality of whey proteins
Li et al. Effect of rice bran rancidity on the emulsion stability of rice bran protei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face protein
Zhou et al. Effects of high‐speed shear homogenization on the emulsifying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myofibrillar protein under low‐fat conditions
Boire et al. Dynamics of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wheat gliadins
Shen et al.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vicilins: Dependence on the protein type and concentration
Amid et al. Emulsifying activity, particle uniformit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natural polysaccharide-protein biopolymer from durian seed
Wen et al. Aggregation of egg white peptides (EWP) induced by proanthocyanidins: A promising fabrication strategy for EWP emulsion
Pengyu et al. The effect of trehalose on th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and emulsification of soybean 11S globulin in the molten globule state
Wang et al. Effects of thermal aggregation 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al, gelation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hosphorylated rice glutelin gel
X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rapeseed protein isolate
Huang et al. High-pressure homogenization modified chickpea protei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herm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Chen et al. Impact of different ionic strengths on protein-lipid co-oxidation in whey protein isolate-stabilized oil-in-water emulsions
Xu et al. High internal-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xanthan gum/lysozyme nanoparticles: rheolog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