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3628B - 电子部件、供电装置以及制造线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供电装置以及制造线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3628B
CN109923628B CN201780069605.8A CN201780069605A CN109923628B CN 109923628 B CN109923628 B CN 109923628B CN 201780069605 A CN201780069605 A CN 201780069605A CN 109923628 B CN109923628 B CN 109923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base
secondary side
side coi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6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3628A (zh
Inventor
仲泽弘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23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3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01F27/2852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 H01F30/10Single-phase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2Insulating of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03Non-printed indu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包括具有导电金属的基部的线圈部,以及连接至预定电路板的端子部。所述基部的前表面被覆盖,并且所述端子部是暴露的。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供电装置以及制造线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部件、一种供电装置、以及一种制造线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关于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供电单元提出了各种提议。例如,以下PTL 1描述了一种在供电单元中使用的变压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未审查的日本专利2008-27034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这一领域中,要求减少供电单元的损失,例如,以使可实现高效率。
本公开因此具有一个目标:提供实现高效率的一种电子部件、一种供电装置、以及一种制造线圈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是,例如,一种电子部件,其包括:包括具有导电金属的基部的线圈部,以及连接至预定电路板的端子部,其中基部的前表面被覆盖,并且端子部是暴露的。
本公开可以是一种包括上述电子部件的供电装置。
此外,本公开是一种制造线圈的方法,其包括在通过固持构件固持包括导电金属板的基部的预定部分的同时,在基部的不同于被固持的预定部分的部分上用树脂形成至少突出部,以及在形成突出部之后,使得突出部邻接紧靠模具的同时,用树脂模制至少预定部分。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减少供电单元的损失,以使可实现高效率。应注意,此处所述的效果不必须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是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效果。此外,本公开的内容不应被解释为受到所例示效果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外观实例的透视图。
[图2]图2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配置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图3A和图3B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次级侧线圈的外观实例的透视图。
[图4]图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配置实例的剖视图。
[图5]图5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初级侧线圈和次级侧线圈的布置实例的图。
[图6]图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连接实例的布线图。
[图7]图7为示出变压器的另一个连接实例的布线图。
[图8]图8为示出反馈噪声水平的实例的图。
[图9]图9为示出反馈噪声水平的实例的图。
[图10]图10为示出反馈噪声水平的实例的图。
[图11]图11A为示意性地示出容纳在模具中的次级侧线圈的视图,并且图11B是示意性地示出由于树脂注射的压力而变形的次级侧线圈的视图。
[图12]图12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次级侧线圈的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图13为示出初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的透视图。
[图14]图14为示出初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的一半的透视图。
[图15]图15为沿图14的箭头AA的视图。
[图16]图16为示意性地示出在二次模制中容纳在模具中的次级侧线圈的视图。
[图17]图17为示出二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18]图18A为示出二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的横截面的视图,并且图18B为示出二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的另一个横截面的视图。
[图19]图19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压器的连接实例的布线图。
[图20]图20A和图20B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次级侧线圈的外观实例的透视图。
[图21]图21A和图21B为示出初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的透视图。
[图22]图22A和图22B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次级侧线圈的另一个外观实例的透视图。
[图23]图23A和图23B为示出初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的透视图。
[图24]图24为示出修改实例的视图。
[图25]图25为示出修改实例的视图。
[图26]图26为示出修改实例的视图。
[图27]图27为示出修改实例的图。
[图28]图28为示出应用实例的图。
[图29]图29为示出应用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和类似物。应注意,按顺序就以下项目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
<2.第二实施例>
<3.修改实例>
<4.应用实例>
下文描述的实施例和类似物是本公开的优选的具体实例,并且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和类似物。
此外,在以下描述中,有时使用关于例如正在参考的附图中的方向的限定方向的表述,诸如上、下、左和右。然而,表述旨在便于理解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所讨论的方向。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在一些情况下,每个构件的方向在附图中适当地改变或每个构件的尺寸在附图中适当地改变。
普通变压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绝缘变压器(其中根据各种安全标准要求,初级侧和次级侧互相绝缘)作为电子部件的实例进行描述。在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之前,描述普通变压器。例如,在普通的绕组变压器中,周围缠绕着电线的线轴具有初级绕组空间,三重绝缘利兹线作为初级绕组缠绕在其中;以及次级绕组空间,作为细聚氨酯铜线的束的电线(其被称为利兹线)作为次级绕组缠绕在其中。基于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匝数比进行必要的电压转换。
作为用于流动通过的电流大于流动通过初级绕组的电流的次级绕组的铜线,通常使用与初级绕组相比具有更大导体面积和更低电阻值的铜线,以便减少热量生成(损失)。此外,为了实现高效率,就损失减少而言,必要的是导体具有大的导体面积以使其电阻值低。然而,当铜线的直径(电线直径)增大时,绕组空间自身自然增大,并且绕组占用率由于电线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导致浪费空间大。这是阻碍变压器小型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为了减小绕组空间,已经提出了被称为“基板型平面变压器”的变压器。在基板型平面变压器中,次级侧线圈部包括例如其上印刷有预定图案的平面基板。虽然基板型平面变压器实现了整个变压器的小型化,但是这样的变压器的问题是平面基板的成本高且因此整个部件是昂贵的。具体地讲,为了提供所具有的导体面积基本上等于缠绕在次级侧绕组空间中的次级侧线圈(例如,利兹线)的导体面积的平面基板,必须在多个层中提供平面基板,并且因此就成本而言这样的配置更加不利。
此外,为了实现高电功率转换效率,必须减少损失,损失大致分成两部分:由例如铁氧体制成的芯的铁损失和线圈部的铜损失。已知通过减小芯的体积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芯的损失。然而,如上文所述,绕组变压器包括具有大电线直径的铜线以减少线圈部中的损失,并且因此具有大的绕组空间。为了确保此绕组空间,必须增加芯的磁腿的长度,其结果是不可减少由芯体积的增加造成的损失。这导致难以充分减少两种损失。
此外,在绕组变压器中,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作为层互相重叠(彼此相邻)的状态下缠绕在线轴的绕组空间中。这导致固有的挠曲,其中电流的磁通互相影响以用作阻止电流流动的一种电阻器,其结果是线圈部中的损失增加。当绕组层的数量增加时,固有挠曲的影响增大,从而增大损失。
此外,在基板型平面变压器中,次级端子引脚穿过平面基板(其为次级侧线圈),并且穿过部分用焊料接合,以使平面基板和电路板互相电连接。然而,多次执行焊料接合是增加接触(接合)电阻值从而增加损失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是阻碍高效率的一个因素。
对已经关于上述普通变压器的特征作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1.第一实施例>
变压器的配置实例
对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变压器1)的配置实例进行描述。图1为示出变压器1的外观实例的透视图,并且图2为变压器1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所示,变压器1整体上具有盒子形状。变压器1包括向下突出的端子部2。利用焊料,端子部2连接至预定电路板(未示出)。焊接工艺可以是熟知工艺,诸如所谓的流动焊接或可通过人手进行。任何工艺均适用于焊接工艺。
如图2所示,变压器1包括封盖部10、芯20、初级侧线圈30、以及次级侧线圈40。芯20分成例如上部和下部,并且包括上侧上的第一芯20a和下侧上的第二芯20b。次级侧线圈40包括,例如,两个次级侧线圈40a和40b。
封盖部10是用于使芯绝缘的封盖。封盖部10包括矩形底壁101、以及竖直布置在底壁101周边的部分上的三个周壁102、103和105。在周壁105中,形成了用于拉出初级侧线圈30的上部沟槽105a和105b。在本实例中,周壁102、103和105连续形成,但是周壁可彼此独立。在周壁102与周壁103之间形成开口104。封盖部10具有足以在周壁102、103和105中的每一个的内侧容纳芯20的尺寸。
具有盖子形状的芯20a置于芯20b上。芯20b包括矩形底壁201,并且围绕底壁201的中心,形成圆柱形突出部202。此外,两个周壁212和213竖直布置在底壁201的周边的部分上,并且在周壁212与213之间形成开口214和215。开口214形成于与封盖部10的开口104基本上对应的部分中。
芯20的材料可包括磁体,诸如铁氧体。根据变压器1的使用,芯20的材料可以从铁氧体变成含硅材料诸如高光材料(highlight material)、定向材料、或无定形材料。作为芯20的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镍铁导磁合金。芯2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并且可以是任何形状。芯20可以是例如E形芯。
初级侧线圈30包括,例如,绝缘涂层线诸如利兹线或缠绕预定次数的绞合线。初级侧线圈30是例如包括通过热熔合形成的三个层的绝缘涂层线。初级侧线圈30的端部部分(绕组起点和绕组终点)是暴露的以便连接至适当的部分。本实施例的初级侧线圈30包括利用例如缠绕八次的两个线圈形成的两个层(初级侧线圈30a和30b)。在两个层(即初级侧线圈30a和30b)堆叠的状态下,靠近它们的中心形成大致圆形开口部310。
次级侧线圈40包括两个次级侧线圈40a和40b。初级侧线圈30设置在次级侧线圈40a和40b之间。次级侧线圈40a和40b各自实际包括部分地用树脂模制的导电金属板,以及其中所讨论的金属板的部分暴露的部分(端子部)。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焊接至电路板,并且变压器1电连接至所讨论的电路板。
图3A和图3B为示出用树脂模制之前的次级侧线圈40a和40b的形状实例的视图。图3B为其中图3A所示的次级侧线圈40a和40b上下颠倒的视图。
次级侧线圈40a包括基部401,所述基部401包括导电金属板,诸如韧铜。基部401包括,例如,C形基部401a、作为基部401a在水平方向上略向外延伸的末端的延伸部401b和401c、以及由延伸部401b和401c的向下弯曲的末端形成的腿部401d和401e。基部401a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大致圆形开口部410。腿部401d和401e具有基本上互相垂直的纵向表面。
腿部401d和401e具有提供于其末端的端子部402a和402b。具体地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部401和端子部402a和402b连续形成。尽管随后描述了细节,端子部402a和402b是其中金属板的前表面暴露而没有树脂模制的部分,并且是整个或部分焊接于电路板的部分。应注意,端子部402a和402b的尺寸(区域)可以根据例如变压器1的尺寸和预期用途而适当地设定。此外,相应腿部的形状不限于具有基本上互相垂直的纵向表面的形状,并且可以根据每个端子部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的方向设定成任何形状。
在次级侧线圈40a中,作为不是端子部402a和402b的部分的基部401用树脂模制,以使金属板的前表面不暴露。此外,形成了板状部420a,其具有从延伸部401b和401c至腿部401d和401e的薄板形状,并且在横截面中具有L形状(参见图2)。板状部420a用树脂形成。
次级侧线圈40b包括基部405,所述基部405包括导电金属板,诸如韧铜。基部405包括,例如,C形基部405a、作为基部405a在水平方向上略向外延伸的末端的延伸部405b和405c、以及由延伸部405b和405c的向下弯曲的末端形成的腿部405d和405e。基部405a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大致圆形开口部420。腿部405d和405e具有基本上互相垂直的纵向表面。此外,上述腿部401d的纵向表面和腿部405d的纵向表面基本上互相平行。
腿部405d和405e具有提供于其末端的端子部406a和406b。具体地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部405和端子部406a和406b连续形成。尽管随后描述了细节,端子部406a和406b是其中金属板的前表面暴露而没有树脂模制的部分,并且是整个或部分焊接于电路板的部分。应注意,端子部406a和406b的尺寸(区域)可以根据例如变压器1的尺寸和预期用途而适当地设定。类似于次级侧线圈40a,相应腿部的形状不限于具有基本上互相垂直的纵向表面的形状,并且可以根据每个端子部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的方向设定成任何形状。应注意,次级侧线圈40a和40b的前表面可经受用于抗氧化的前表面处理,诸如镀锡。在此情况下,端子部402a和其他部分的前表面可以是经受前表面处理的金属板的表面。具体地讲,如果端子部402a和其他部分的前表面是导电表面,那么这是足够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子部402a、402b、406a和406b用作图1所示的端子部2。
在次级侧线圈40b中,除端子部406a和406b之外的部分用树脂模制,以使金属板的前表面不暴露。此外,形成了从延伸部405b和405c至腿部405d和405e具有恒定厚度的板状支撑部420b(参见图2)。支撑部420b用树脂形成。在支撑部420b和板状部420a互相啮合时,支撑部420b支撑板状部420a。板状部420a和支撑部420b用作例如组装构件。
次级侧线圈40a和40b的金属板的厚度被设定为例如0.1毫米至几毫米(mm)。已知被致使流动通过金属的高频电流受到趋肤效应的影响。趋肤效应是当交流电流动通过导体时,电流密度在导体前表面高而在远离前表面的位置处低的现象。具有更高频率的电流更多地集中于前表面以增大导体的交流电阻。换句话说,线圈(薄铜板)的厚度由待施加的电流的频率确定。应注意,趋肤深度是电流为前表面电流的1/e(大约0.37)的深度,并且取决于各频率采用以下值。
<取决于电流频率的趋肤深度>
频率:30kHz一侧深度:0.38mm(两侧深度:0.76mm)
频率:65kHz一侧深度:0.26mm(两侧深度:0.52mm)
频率:100kHz一侧深度:0.21mm(两侧深度:0.42mm)
频率:200kHz一侧深度:0.15mm(两侧深度:0.30mm)
频率:300kHz一侧深度:0.12mm(两侧深度:0.24mm)
利用具有0.1毫米至几毫米的厚度的金属板,可以支持具有较高驱动频率的供电电路。然而,在供电电路具有300kHz的驱动频率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使用具有1mm厚度的金属板时,其导体面积也不可被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金属板优选地具有较小的厚度(例如,0.1至0.2mm)。
图4为示出沿图2的切割线A-A截取的变压器1的横截面的剖视图。应注意,在图4中,为了防止附图复杂,适当地省略了阴影线的示出,并且阴影线部分代表用树脂模制的部分。在芯20b的突出部202顺序插入开口部420、310和410的情况下,初级侧线圈30、次级侧线圈40和芯20b被集成。此外,芯20a置于芯20b上,并且芯20a和其他构件容纳在封盖部10中。应注意,变压器1的相应构件可通过例如粘结绝缘带(未示出)而集成。
如图4所示,通过芯20b的开口214和封盖部10的开口104,将次级侧线圈40a和40b从封盖部10中部分地拉出。例如,从封盖部10中拉出不用树脂模制的端子部402a、402b、406a和406b。
由于支撑部420b的上表面邻接紧靠板状部420a的背表面,次级侧线圈40a得到次级侧线圈40b的支撑。在因此形成于次级侧线圈40a和40b之间的空间SP中,布置初级侧线圈30a和30b。
初级侧和次级侧线圈的布置实例
接下来描述初级侧和次级侧线圈的布置实例。如图5所示,在芯20a和20b之间,布置了次级侧线圈40a(S(次级)-2)和次级侧线圈40b(S-1)。在次级侧线圈40a和40b之间,以从顶部至底部的顺序布置了初级侧线圈30a(P(初级)-2)和初级侧线圈30b(P-1)。
图6为变压器1的布线图。端子51a和51b是,例如,连接至初级侧线圈30a的起始端部(卷绕起点)和终止端部(卷绕终点)的端子。端子52a和52b是,例如,连接至初级侧线圈30b的起始端部和终止端部的端子。
端子55和56是根据变压器1的控制系统与极性相对应的端子,并且是与上述端子部402b和406b相对应的端子。此外,端子57和58是与地(GND)相对应的端子,并且是与上述端子部402a和406a相对应的端子。从端子55和56,通过防回流二极管61和62输出预定电压+V。电容器63连接在输出线与地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改变初级侧线圈30a和30b的连接,以使可以例如支持12V和24V的两种输出。在图6中两个初级侧线圈30a和30b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具体地讲,端子51a和端子52a互相连接并且端子51a和端子52b用作初级侧线圈的输入端子的情况下,例如,匝数比为16:1(当初级侧线圈30a和30b各自的匝数为8时),并且因此可以输出12V的电压。另一方面,在端子51a和端子52a互相连接,同时端子51b和端子52b互相连接,并且具有相应端子作为它们的输入端子的初级侧线圈30a和30b并联连接的情况下,匝数比为8:1,并且因此可以输出24V的电压。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如图7所示,利用具有相同规格的两个变压器,其中四个初级侧线圈并联和串联连接,同时四个次级侧线圈中的每两个串联连接,匝数比可以是16:2(在24V的情况下)。然而,变压器并不必须支持两种输出,并且可仅支持一种输出。在此情况下,初级绕组可包括一根线(一个线圈)。
上文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1。利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1,可以获得例如以下效果。
没有绕组用于次级侧线圈40,并且因此不需要用于绕组的空间。变压器1因此可以小型化。此外,不必增加芯的磁腿的长度以确保绕组空间,其结果是可以防止由芯体积的增加造成的损失。此外,不存在在绕组线以相邻方式互相重叠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固有挠曲,并且因此不发生由固有挠曲造成的损失。
此外,不使用平面基板在成本方面提供优点。此外,不必用焊料将平面基板互相连接,并且因此防止了由焊料接合部的电阻值的增加造成的损失的增加。
此外,利用为热密封线圈的初级侧线圈30,可以实现自动卷绕。利用包括作为用树脂模制的薄金属板的部件的次级侧线圈40,相关领域中用于使用利兹线生产换流变压器所必不可少的熟练卷绕工人的工作是不必要的,并且因此可以构建不受生产量、人力成本变化、或其他因素影响的廉价的生产系统。此外,可以实现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的稳定的生产质量。此外,利用分成两部分的次级侧线圈40,例如,可以容易地执行通过机械臂等实现的全自动组装,这导致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1中,初级侧线圈30包括绝缘涂层线,并且次级侧线圈40的除端子部之外的部分用树脂模制。具体地讲,每个线圈的除焊料接合的端子部之外的导体部分通过电线涂层或树脂进行保护,并且因此,例如,几乎不通过变压器1传递浪涌电压,其结果是防止供电电路损坏。这意味着可以实现高浪涌抗扰度。浪涌抗扰度是例如由IEC 61000-4-5定义的测试之一。其中电路或其他设备的抗性通过对该设备瞬时生成(施加)异常高的电压进行检查的浪涌抗扰度通常用作针对由雷电造成的雷电浪涌的影响的测试。然而,即使没有雷电,在包括电力供应设备的不稳定环境下,类似的浪涌电压有时通过例如安装在室外的电线到达室内的插座。在此情况下,包括电视装置的消费设备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浪涌电压而发生故障,并且因此相应地需要对抗措施。利用该实施例的变压器1,可以实现高浪涌抗扰度,并且因此不仅可以处理由雷电造成的浪涌电压,而且还可以处理可在电压不稳定的环境或区域中生成的浪涌电压。
此外,利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1,可以实现低EMI(电磁干扰)。一般来讲,在绝缘变压器中,高频噪声由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微小的杂散电容而作为低阻抗传播至次级侧。在次级侧线圈不用树脂模制的情况下,一般来讲,仅在互相绝缘的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提供相当薄的绝缘膜,并且不提供用于物理分隔两个线圈的分隔件。这意味着线圈以非常接近的方式彼此相邻。因此,变压器中的杂散电容增加并且因此静电感应的噪声源电压增加,从而导致例如EMI的恶化。较大的噪声源电压利用较大的杂散电容生成。噪声源电压是使EMI恶化的因素之一,并且为了应对这一点,必须添加噪声抑制部件诸如共模线圈。这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了成本并且阻碍了变压器的小型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1的情况下,次级侧线圈40用树脂模制,并且在初级侧线圈与次级侧线圈之间伴随地确保适度的距离,以减小杂散电容。因此,例如,可以避免高频噪声的传播问题。
图8至图10为示出取决于频率的反馈噪声水平的图。在图8至图10中,水平轴线代表频率,而竖直轴线代表反馈噪声水平。此外,图8为其中次级侧线圈40不用树脂模制的实例,图9为其中次级侧线圈40具有厚度为0.5mm的树脂的实例,并且图10为其中次级侧线圈40具有厚度为1.0mm的树脂的实例。此处,树脂的厚度是次级侧线圈40a的基部401a的背表面上的树脂厚度以及次级侧线圈40b的基部405a的前表面上的树脂厚度的总和。当树脂厚度增加时,杂散电容可减小,但是变压器的尺寸反而增加。为了使变压器小型化,树脂在绝缘结构方面理想地尽可能得薄。
当将图8至图10互相比较时,在用树脂模制的次级侧线圈40的情况下,初级侧线圈30和次级侧线圈40互相远离,并且因此可防止杂散电容的增大。因此,如通过图8至图10的虚线AR所指示的部分所表示的,可以减小反馈噪声的峰值水平。
此外,利用预定材料,例如,容易地获取B类UL 1446。在B类UL 1446中,用于变压器的材料是有限的,但是在变压器使用时生成的热量的温度(允许温度)设定为130℃。具体地讲,通过获取B类UL 1446,可以使变压器小型化,但是变压器生成热量。
制造线圈的方法
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线圈的方法。此处,作为实例描述次级侧线圈40。作为用树脂模制次级侧线圈40的模制方法,例如,给出注射模制。在注射模制中,在次级侧线圈40容纳在模具中的状态下,用树脂填充所讨论的模具。应注意,树脂可以是在加热时软化以便可加工且在冷却时硬化的所谓的热塑性树脂、在加热时软化以便可加工且一旦固化即使在加热时也不再软化的所谓的热固性树脂、或另一类型的树脂。
图11A为示意性地示出其中例如次级侧线圈40a的基部401容纳在包括阳模MO1和阴模MO2的模具MOa中的状态的视图。在此状态下,将树脂PP注射到模具MOa的腔体中。
此处,在树脂直接模制在薄金属板上的情况中,希望模制树脂的厚度的中心和次级侧线圈40a的中心位置基本上相同并且树脂PP覆盖所讨论的整个部分的周围,以使基部401不暴露。然而,如图11B中示意性地示出,例如,由于接受了树脂PP注射的压力,薄基部401a在模具MOa的腔体中翘曲,以便压贴腔体的内壁。模制树脂的厚度的中心和次级侧线圈40a的中心位置因此互相偏离,并且基部401的前表面在一些情况下部分地不用树脂模制以便是暴露的。对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线圈的方法进行描述。
图12为示出制造线圈的方法的实例的流程图。在下文描述制造次级侧线圈40b的方法。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制造线圈的方法中,树脂在初次模制和二次模制中模制两次。具体地讲,在执行初次模制的步骤S11中,在次级侧线圈40b的预定部分上形成肋。接着,在执行二次模制的步骤S12中,在通过初次模制形成的肋邻接紧靠模具内壁的状态下执行注射模制,以使树脂模制在基部405上。
图13为示出初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40b的透视图。如图13所示,作为基部405的一部分的基部405a在其中设定有与开口部420同心的大致C形夹具部430。应注意,夹具部430也设定在基部405a的背表面上。在夹具部430由作为固持构件的实例的模具夹置(夹置以便固持)的状态下,执行注射模制(初次模制)。通过初次模制形成的配置被适当地称为“内框”。应注意,在下文中,描述了在基部405a的前表面侧上的内框,但是在其背表面侧上形成类似的内框。
图14为次级侧线圈40b的一半的透视图,并且图15是沿图14的箭头AA的视图。参考图13至图15,详细描述了通过初次模制形成的内框。通过初次模制形成的内框包括树脂部435和树脂部436。树脂部435和树脂部436中的至少一个用作第一树脂部。树脂部435包括形成于基部405a的开口部420与夹具部430之间的环形树脂层435a、为形成于树脂层435a的内周上的突出部的肋435b、以及形成于基部405a的内周表面上的树脂层435c。
此外,树脂部436包括形成于基部405a的外周附近的环形树脂层436a、为形成于树脂层436a的外周上的突出部的肋436b、以及形成于基部405a的外周表面上的树脂层436c。树脂层435a、435c、436a和436c的厚度基本上相同,并且为例如大约0.2至0.5mm。肋436b包括基本上等间隔形成的多个(例如,八个)肋。
在形成内框之后,执行二次模制。在二次模制中,将树脂模制在夹具部430的部分上,并且同时形成支撑部420b。如图16所示,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内框的次级侧线圈40b容纳在包括阳模MOb1和阴模MOb2的模具MOb的腔体中。例如,模具MOb所包括的圆柱形构件插入开口部420中。在次级侧线圈40b容纳在模具MOb腔体中的状态下,通过初次模制形成的肋435b和肋436b分别邻接紧靠阳模MOb1侧上的内壁41和阴模MOb2中的内壁42。应注意,在此实例中,用于支撑部420b形成的空间43提供在模具MOb的腔体中,并且因此,肋436b部分地不邻接紧靠内壁41。
随后,将树脂注射到模具MOb的腔体中。这样,用树脂模制了至少包括夹具部430的部分,所述部分是其中金属在基部405上暴露的部分。此外,还将树脂注射到空间43中,以使形成支撑部420b。
图17为示出二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40b的透视图。通过二次模制,将基部405整个用树脂模制并且同时形成支撑部420b。此外,仅暴露端子部406a和406b。
图18A为示出次级侧线圈40b的横截面的视图。通过二次模制,形成作为第二树脂部的实例的树脂部440。利用树脂部440,模制了在初次模制中由模具固持的至少夹具部43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夹具部430之外,用树脂部440模制在初次模制中未用树脂模制的部分(例如,延伸部405b和405c、以及腿部405d和405e)。此外,利用树脂部440,形成支撑部420b。应注意,肋435b和436b的顶部部分、树脂层435c、以及树脂层436c暴露在外部。
在上文,通过采用次级侧线圈40b作为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次级侧线圈40a利用树脂以类似方式模制。现在描述制造次级侧线圈40a的方法的概要。图18B为示出二次模制之后的次级侧线圈40a的横截面的视图。通过初次模制,在基部401a上形成树脂部435和436。接着,在肋435b和436b邻接紧靠模具内壁的状态下执行二次模制,并且通过二次模制形成树脂部440。利用树脂部440,模制基部401。应注意,在二次模制中形成板状部420a。
在上述制造线圈部的方法中,至少肋在次级侧线圈的基部(例如,基部)被直接且稳定固持的状态下在初次模制中形成。因此,可以形成肋,同时防止由树脂注射的压力造成的次级侧线圈的变形。此外,在肋邻接紧靠模具内壁的状态下执行二次模制。这样,次级侧线圈不由于树脂注射的压力而变形,并且因此可以在以高准确度控制次级侧线圈的位置的状态下利用树脂模制次级侧线圈的预定部分(例如,夹具部)。
<2.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第二实施例。应注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适用于第二实施例。此外,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配置相同的配置通过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且适当简化或省略冗余的描述。
图19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布线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次级侧线圈具有多个线匝。图19的部分AA是将次级侧S1-1线圈(一个线匝)和次级侧线圈S1-2(一个线匝)互相连接的接合部,并且是将次级侧线圈S2-1(一个线匝)和次级侧线圈S2-2(一个线匝)互相连接的接合部。这样,获得具有两个线匝(多个线匝)的次级侧线圈。如图20A和图20B所示,这种连接可以通过例如插入待通过例如基板模式连接的电路板中的次级侧S1-1线圈和次级侧线圈S2-2的中间接合部AA进行。对于次级侧线圈S1-1和S1-2,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次级侧线圈40a和40b(例如,包括导电金属板诸如韧铜且经受用于抗氧化的前表面处理诸如镀锡的线圈)是适用的。这对于次级侧线圈S2-1和S2-2同样成立。初级侧线圈30可包括单个层、两个层(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或多个(多于两个)层。
此处,如果次级侧线圈S1-1和次级侧线圈S1-2的两个线圈彼此直接接触,那么发生短路,并且次级侧线圈不可具有多个线匝。具有高绝缘的绝缘构件70,诸如聚酯膜,相应地插入或粘结至次级侧线圈S1-1和次级侧线圈S1-2彼此直接接触的部分,以使两个线圈互相绝缘。应注意,绝缘构件70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该材料能够使线圈互相绝缘即可。绝缘构件70可以是例如通过绝缘涂覆而涂覆有绝缘材料的构件。
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类似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图20A和图20B所示的具有两个线匝(多个线匝)的线圈,以使模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框类似的内框,如图21A和图21B所示。之后,执行二次模制,以使次级侧上的线匝数量可以是二(多个线匝)。
应注意,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利用被制造成具有经受弯曲加工的连续形状的次级侧线圈的中间接合部AA,次级侧线圈也可具有多个线匝。此外,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类似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图22A和图22B所示的具有两个线匝(多个线匝)的线圈,以使模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框类似的内框,如图23A和图23B所示。之后,执行二次模制,以使次级侧上的线匝数量可以是二(多个线匝)(应注意,为了避免复杂的附图,省略了图21B和图23B中内框的参考符号)。
根据第二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效果之外,可以获得例如以下效果。利用具有多个线匝(例如,两个线匝)的次级侧线圈实现下文。
初级侧线圈的线匝数量可以增加匝数比倍,并且因此可有利于初级侧感应和其他电特性的调整。
可以实现铁氧体芯的小型化。
将以下两个变压器互相比较,例如:
具有8(初级):1(次级)的匝数比、400μH的电感、3A的电流、以及250mm2的芯有效横截面积的变压器((1)的变压器);以及
包括具有两个线匝的次级侧线圈且除了16(初级):2(次级)的匝数比之外具有与上文提及的变压器相同的特性的变压器((2)的变压器)。
此处,饱和磁通密度各自由“B(饱和磁通密度)=L(电感)*I(电流)/Ae(芯有效横截面积)*初级线匝数”推导,并且推导值如下:
(1)匝数比:8(初级):1(次级)····600mT
(2)匝数比:16(初级):2(次级)····300mT
铁氧体芯的常用材料的最大饱和磁通密度在100℃下为大约400mT,并且因此发现(1)的变压器不可用作变压器。为了避免这一点,必须增大芯有效横截面积或增大线匝数量。然而,增大芯有效横截面积是阻碍小型化的一个因素。因此,利用具有多个线匝的次级侧线圈,可以实现芯的小型化,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变压器的小型化。
<3.修改实例>
上文具体描述了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上文提及的实施例。可以作出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各种修改。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适当地改变通过初次模制形成的内框的形状。例如,如图24所示,内框可包括从树脂部435至夹具部430径向形成的多个肋438。此外,设定夹具部430的部分也可以根据模具适当地改变。例如,如图25所示,可以采用单独布置以形成环的夹具部430a。
如图26所示,为了改善绝缘的可靠性,除周壁212的上表面212a、周壁213的上表面213A、以及突出部202的上表面202a之外的部分,换句话说,除影响变压器1的性能的芯20b的邻接部分之外的部分可经受处理以用于确保绝缘。例如,可在所讨论的部分上执行绝缘涂覆或粉末涂覆以确保绝缘,或可将绝缘带或保护带粘结于其上以确保绝缘。
可以适当地改变初级侧线圈和次级侧线圈的布置。例如,如图27所示,初级侧线圈30和次级侧线圈40可另选地布置在芯20之间。利用这一配置,可以减少固有挠曲,以使变压器1可被配置为大电流流动通过其中的换流变压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用树脂模制初级侧线圈30。此外,可通过与实施例中的方法类似的制造方法制造初级侧线圈30。
上述实施例中的次级侧线圈40a和40b的形状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基部的形状可以是多边形形状,诸如矩形形状,而不是C形,并且可以不提供延伸部。此外,次级侧线圈不限于包括两个次级侧线圈的配置,并且可包括多层(例如,四个层)以支持更大的输出。此外,次级侧线圈的基部和端子部可不连续形成,并且例如每个部分可被焊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组装构件可在单独过程中形成。在初次模制与二次模制之间可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
在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配置、方法、工艺、形状、材料、数值等仅仅是实例,并且在需要时可包括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那些的配置、方法、工艺、形状、材料、数值等。此外,实施例和修改实例中所述的内容可互相组合,只要不发生技术矛盾即可。
应注意,本公开还可采用以下配置。
(1)一种电子部件,包括:
线圈部,其包括
包括导电金属的基部,以及
连接至预定电路板的端子部,
其中所述基部的前表面被覆盖并且所述端子部是暴露的。
(2)根据项目(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基部的所述前表面用树脂部覆盖。
(3)根据项目(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树脂部包括:包括突出部的第一树脂部,以及用于模制所述基部的至少预定部分的第二树脂部。
(4)根据项目(3)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预定部分是当所述第一树脂部形成时由固持构件固持的部分。
(5)根据项目(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树脂部包括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
(6)根据项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基部和所述端子部连续形成。
(7)根据项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线圈部是次级侧线圈。
(8)根据项目(7)所述的电子部件,
其中所述次级侧线圈包括多个次级侧线圈,并且
其中初级侧线圈设置在所述多个次级侧线圈之间。
(9)根据项目(8)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初级侧线圈包括经受绝缘涂覆的绕组。
(10)根据项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还包括:
芯。
(11)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根据项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
(12)一种制造线圈的方法,包括:
在通过固持构件固持包括导电金属板的基部的预定部分的同时,在所述基部的不同于被固持的所述预定部分的部分上用树脂形成至少突出部;以及
在形成所述突出部之后,使所述突出部邻接紧靠模具的同时,用所述树脂模制至少所述预定部分。
(13)根据项目(12)所述的制造线圈的方法,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于所述基部的每个表面上。
(14)根据项目(12)或(13)所述的制造线圈的方法,其中所述基部用所述树脂模制,并且同时用所述树脂形成组装构件。
<4.应用实例>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各种产品。例如,本公开也可被实现为供电装置,其包括,例如,使用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的变压器连接至供电单元的供电部分。此外,这种供电装置可被实现为安装在任何类型的移动主体上的装置,所述移动主体包括,例如,机动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个人移动体、飞机、遥控飞机、船、机器人、建筑机械、以及农业机械(拖拉机)。现在描述具体应用实例,但是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下文所述的应用实例。
作为应用实例的车辆中的电力存储系统
参考图28描述其中本公开应用于用于车辆的电力存储系统的实例。图28示意性地示出采用应用本公开的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实例。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是利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生成的电力或曾经存储在蓄电池中的电力通过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运行的机动车。
此混合动力车辆7200包括发动机7201、发电机7202、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驱动轮7204a、驱动轮7204b、轮7205a、轮7205b、蓄电池7208、车辆控制装置7209、各种种类的传感器7210、以及充电端口72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变压器应用于蓄电池7208的控制电路和车辆控制装置7209的电路。
混合动力车辆7200利用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作为电力源运行。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实例是电动机。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通过蓄电池7208的电力激活。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旋转力被传送至驱动轮7204a和7204b。附带地讲,通过在必要位置使用交直流转换(DC-AC转换)或反向转换(AC-DC转换),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既可用作交流电动机,又可用作直流电动机。各种种类的传感器7210通过车辆控制装置7209控制发动机速度,并且控制附图中未示出的节流阀的开度(节流门开度)。各种种类的传感器7210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速度传感器等。
发动机7210的旋转力传送至发电机7202。通过旋转力由发电机7202生成的电力可存储在蓄电池7208中。
当混合动力车辆通过附图中未示出的制动机构减速时,减速时的阻力作为旋转力施加至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通过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由旋转力生成的再生电力存储在蓄电池7208中。
蓄电池7208也可以连接至混合动力车辆外部的电源,以便利用充电端口7211从外部电源供应电力,并且存储所接收的电力。
尽管未示出,可提供信息处理装置,其基于关于二次电池的信息执行与车辆控制相关的信息处理。作为这样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存在基于关于电池中剩余的电荷量的信息进行电池剩余电荷量显示的信息处理装置。
已经通过采用使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生成的电力或由存储发电机生成的电力的蓄电池供应的电力而通过发动机运行的串联混合动力车辆作为实例进行了以上描述。然而,本公开也有效地适用于并联混合动力车辆,其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输出作为驱动源并且适当地选择和使用三个系统,即,车辆仅通过发动机运行的系统、车辆仅通过电动机运行的系统、以及车辆通过发动机和电动机运行的系统。此外,本公开也有效地适用于仅通过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运行而不使用发动机的电动车辆。
在上文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适用的混合动力车辆7200的实例。
作为应用实例的住宅中的电力存储系统
参考图29描述其中本公开应用于用于住宅的电力存储系统的实例。例如,在用于住宅9001的电力存储系统9100中,通过电力网络9009、信息网络9012、智能电表9007、电力集线器9008等,从集中式电力网9002诸如热力发电9002a、核发电9002b或水力发电9002c向电力存储装置9003供应电力。与此同时,电力从独立电源诸如家庭发电机9004供应至电力存储装置9003。供应至电力存储装置9003的电力被存储。利用电力存储装置9003,供应待用于住宅9001的电力。类似的电力存储系统也可用于除住宅9001之外的建筑。
住宅9001配备有发电机9004、电力消耗装置9005、电力存储装置9003、用于控制这些各种装置的控制器9010、智能电表9007、以及用于获取各种信息的传感器9011。这些装置通过电力网络9009和信息网络9012连接。太阳能或燃料电池,例如,用作发电机9004。所生成的电力被供应至电力消耗装置9005和/或电力存储装置9003。电力消耗装置9005是冰箱9005a、空调9005b、电视(TV)接收器9005c、洗浴装置9005d等等。电力消耗装置9005还包括电动车辆9006。电动车辆9006是电动汽车9006a、混合动力汽车9006b、以及电动摩托车9006c。
上文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压器用于电力存储装置9003的外围电路。电力存储装置9003包括二次电池或电容器。例如,电力存储装置9003包括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可以是固定的或被设计用于电动车辆9006的锂离子蓄电池。智能电表9007能够测量商业电力消耗并且将所测量的消耗发送至电力公司。电力网络9009可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直流电(DC)、交流电(AC)、以及非接触电力供应装置。
各种传感器9011是,例如,人、照明度、物体检测、电力消耗、振动、接触、温度、红外、以及其他传感器。通过各种传感器9011获取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器9010。来自传感器9011的信息使得可以弄清气象、人和其他状况,以便自动控制电力消耗装置9005并且将能量消耗降低至最小。此外,控制器9010可通过因特网将例如关于住宅9001的信息发送至外部电力公司。
电力集线器9008处理将电力线分成分支、DC/AC转换以及其他任务。在控制器9010与连接于其上的信息网络9012之间使用的通信方案是使用诸如通用异步接收-发射器(UART)的通信接口的通信方案和使用基于无线通信标准诸如蓝牙、ZigBee和无线保真(Wi-Fi)的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方案。蓝牙方案应用于多媒体通信以允许一对多通信。ZigBee使用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5.4的物理层。IEEE 802.15.4是被称为个人区域网(PAN)或无线(W)PAN的短距离无线网络标准的名称。
控制器9010连接至外部服务器9013。外部服务器9013可由住宅9001、电力公司或服务提供方中的任一个管理。由服务器9013发送和接收的信息是,例如,电力消耗信息、寿命模式信息、电力费率信息、天气信息、自然灾害信息、以及关于电力交易的信息。这几条信息可被发送至家庭中的电力消耗装置(例如,电视接收器)或由其接收。另选地,它们可以被发送至家庭外部的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或由其接收。这几条信息可示出于具有显示功能的器具(诸如电视接收器、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上。
控制这些区段中的每一个的控制器9010包括,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只读存储器(ROM)。在本发明实例中,控制器9010容纳在电力存储装置9003中。控制器9010通过信息网络9012连接至电力存储装置9003、家庭发电机9004、电力消耗装置9005、各种传感器9011、以及服务器9013。控制器9010能够例如调节商业电力消耗和电力输出。应当指出的是,控制器9010可另外能够在电力市场交易电力。
如上文所述,不仅来自集中式电力网9002的电力,包括热电力9002a、核电力9002b、水电力9002c等,而且由家庭发电机9004生成的电力(太阳能和风电力)可以存储在电力存储装置9003中。因此,可以执行控制,包括例如维持外部供应的电力恒定或尽可能多的根据需要排放电力存储装置9003,甚至是在家庭发电机9004生成的电力改变的事件中。例如,可以将由太阳能发电获得的电力和具有低的夜间费率的廉价的午夜电力存储在电力存储装置9003中,并且在具有高费率的白天时间排放和使用存储在电力存储装置9003中的电力。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已经在本发明实例中描述了控制器9010容纳在电力存储装置9003中的情况,但是控制器9010可容纳在智能电表9007中。另选地,控制器9010可以是独立单元。仍然另选地,电力存储系统9100可用于一个住宅区中的多个住户。仍然另选地,电力存储系统9100可用于多个独立住宅。
在上文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适用的电力存储系统9100的实例。在以上配置中,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合适地适用于电力存储装置9003。具体地讲,根据实施例中的一个的电子部件适用于与电力存储装置9003相关的电路。
附图标记列表
10…变压器
20、20a、20b…芯
30、30a、30b…初级侧线圈
40、40a、40b…次级侧线圈
401、405 基部
402a、402b、406a、406b…端子部
420a…板状部
420b…支撑部
430··夹具部
435、436…树脂部
435b、436b…肋
440…树脂部。

Claims (7)

1.一种电子部件,包括:
第一线圈部,其包括
第一基座,其包括第一导电金属板且被树脂部分覆盖,其中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第一基部、作为所述第一基部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的末端的第一延伸部、以及由所述延伸部的向下弯曲的末端形成的两个第一腿部,其中所述两个第一腿部具有互相垂直的纵向表面,
从所述第一延伸部至所述第一腿部的薄板状的第一组装构件,以及
第一端子部,其在所述第一腿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连续形成并连接至预定电路板,和
第二线圈部,其包括
第二基座,其包括第二导电金属板且被树脂部分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二基部、作为所述第二基部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的末端的第二延伸部、以及由所述延伸部的向下弯曲的末端形成的两个第二腿部,其中所述两个第二腿部具有互相垂直的纵向表面,
薄板状的第二组装构件,其从所述第二延伸部至所述第二腿部具有恒定厚度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组装构件啮合,以及
第二端子部,其在所述第二腿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连续形成并连接至所述预定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是暴露的,
其中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第二基部的每个基部各自被设置为具有夹具部,
其中所述基部的未设置有所述夹具部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树脂部,所述第一树脂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的周边和所述夹具部之间的树脂层、形成在所述基部的周边表面上的树脂层、和从所述基部的所述周边形成的突出部,
其中在所述夹具部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树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树脂部包括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是次级侧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部件,
其中所述次级侧线圈包括多个次级侧线圈,并且
初级侧线圈设置在所述多个次级侧线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初级侧线圈包括经受绝缘涂覆的绕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还包括:
芯。
7.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
CN201780069605.8A 2016-11-17 2017-09-08 电子部件、供电装置以及制造线圈的方法 Active CN109923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4259 2016-11-17
JP2016224259 2016-11-17
PCT/JP2017/032502 WO2018092392A1 (ja) 2016-11-17 2017-09-08 電子部品、電源装置およ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628A CN109923628A (zh) 2019-06-21
CN109923628B true CN109923628B (zh) 2023-02-17

Family

ID=6214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605.8A Active CN109923628B (zh) 2016-11-17 2017-09-08 电子部件、供电装置以及制造线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7971B2 (zh)
JP (1) JP6954302B2 (zh)
CN (1) CN109923628B (zh)
DE (1) DE112017005808T5 (zh)
WO (1) WO2018092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97796B2 (en) * 2018-11-29 2021-08-24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Articulated magnet-bearing legs for UAV landing on curved surfaces
AU2020227180A1 (en) * 2019-02-25 2021-10-07 Primozone Production Ab A low frequency ozone generator
KR102359291B1 (ko) * 2020-01-08 2022-02-07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평판형 변압기
KR20210142300A (ko) 2020-05-18 2021-11-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20210144031A (ko) 2020-05-21 2021-1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20210147614A (ko) 2020-05-29 2021-12-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CN114242405B (zh) * 2020-09-09 2023-06-02 Tdk株式会社 变压器以及具备其的电源装置
CN112635173B (zh) * 2020-12-03 2022-08-09 品翔电子元件(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及其成型方法
JP7213938B1 (ja) * 2021-11-11 2023-0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WO2024154391A1 (ja) * 2023-01-19 2024-07-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フィルタ回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189A (zh) * 2005-05-25 2006-11-29 联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JP2010214590A (ja) * 2009-03-12 2010-09-30 Daido Electronics Co Ltd 複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164914A (ja) * 2011-02-09 2012-08-30 Fdk Corp トランス
JP2013089787A (ja) * 2011-10-19 2013-05-13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トランス
CN103871727A (zh) * 2012-12-18 2014-06-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制造线圈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420Y2 (ja) * 1987-05-13 1994-04-13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2008270347A (ja) 2007-04-17 2008-11-06 Densei Lambda Kk トランス
CN104135139B (zh) * 2013-05-03 2018-01-26 胜美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供应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189A (zh) * 2005-05-25 2006-11-29 联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JP2010214590A (ja) * 2009-03-12 2010-09-30 Daido Electronics Co Ltd 複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164914A (ja) * 2011-02-09 2012-08-30 Fdk Corp トランス
JP2013089787A (ja) * 2011-10-19 2013-05-13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トランス
CN103871727A (zh) * 2012-12-18 2014-06-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制造线圈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9015A1 (en) 2019-08-29
DE112017005808T5 (de) 2019-09-05
WO2018092392A1 (ja) 2018-05-24
JP6954302B2 (ja) 2021-10-27
CN109923628A (zh) 2019-06-21
US10917971B2 (en) 2021-02-09
JPWO2018092392A1 (ja)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3628B (zh) 电子部件、供电装置以及制造线圈的方法
US10361575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power storage apparatus, power storage system,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RU2419944C1 (ru)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энергии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его вторичной стороны
JP5641006B2 (ja) 蓄電装置
US9318780B2 (en) Wirelessly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power transmitter
WO2009081934A1 (ja) 平面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非接触電力伝送機器
US11043845B2 (en) Power feeding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5307105B2 (ja) 複合型巻線素子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変圧器、変圧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イズカットフィルタ用複合型巻線素子
US1068633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less power-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sonator
CN104956453A (zh) 低轮廓高电流复合变压器
JP2011152018A (ja) ワイヤレス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WO2013136330A1 (en) Inductively chargeable batteries
CN207868878U (zh) 无线充电电池
JPH1022131A (ja) 高周波トランスの巻線
US10937591B2 (en) Coil uni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akhaliuk et al. Inductive bifilar coil base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autonomous electric boat
US20200212678A1 (en)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battery pack and power grid system in which sai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is used,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462352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vehicle
KR20170123679A (ko) 전기 자동차들로의 무선 에너지 송신을 위한 팬케이크 코일들의 사용 및 어셈블리
US10084351B2 (en) Power feeding device
CN220053531U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充电自行车
RASMATA SMART WIRELESS BATTERY CHARGER AND MONITORING SYSTEM
KR102272373B1 (ko) 트랜스포머
JP7059759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WO2023222205A1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rrangement with planar inductor arrangement and reconfigurable switching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