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1227A - 通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1227A
CN109921227A CN201910274622.6A CN201910274622A CN109921227A CN 109921227 A CN109921227 A CN 109921227A CN 201910274622 A CN201910274622 A CN 201910274622A CN 109921227 A CN109921227 A CN 109921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eat
shell
lantern ring
conductive terminal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46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1227B (zh
Inventor
涂海文
张�浩
王伟
袁明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 Teng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46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1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1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1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1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1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固定座、一安装于该固定座内的导电端子、一围绕该固定座的一外壳、以及一安装于该外壳上能够上下浮动的套环。当该通信连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该对接连接器下压该套环与该导电端子,该套环通过断口设计,能够与该导电端子一同向下移动,从而保护该导电端子。同时,由于该导电端子被压缩,从而能够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形成一定的接触力。通过这两方面的结构设计均能够确保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的可靠接触,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通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通信连接器,其具有端子保护结构,能够稳定传输信号。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电子设备中是不可缺少的部件,而且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但是通常结构越单纯的连接器,其与对接连接器电连接时的结构稳定性就会越差。举例来讲,现有的一种通信连接器具有一圆柱型外壳及一设置于该外壳内的导电端子,当该通信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二者对接结构很不稳定,极易脱开,从而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通信连接器,其具有稳定的连接结构和可靠的端子保护结构,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器,其具有端子保护结构,并且其导电端子能被压缩,两方面的结构设计均能够确保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的可靠接触,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有一固定座、一安装于该固定座内的导电端子、一围绕该固定座的一外壳、以及一安装于该外壳上能够上下浮动的套环。该固定座具有一自该固定座的上表面向内凹陷的容纳腔、以及一自该容纳腔的底部贯穿至该固定座下表面的通孔。该导电端子具有一弹性对接部、一尾部、以及一连接该弹性对接部与该尾部的连接部,在该弹性对接部的顶端形成一上接触部;在该尾部形成的底端形成一下接触部;其中该弹性对接部及该连接部均可活动地容置于该固定座的该容纳腔内,且该上接触部凸露于该固定座的上方;该尾部穿过该通孔,且该下接触部暴露于该固定座的底面。该外壳具有一直筒形的上端部、以及一圆弧筒形的下端部;在该上端部形成有一环形凸缘。该套环具有一形成于其内壁的环形卡槽及一断口;其中该卡槽高度大于该凸缘的高度,当该外壳的凸缘进入该卡槽内,该套环能够上下浮动;该套环套置于该外壳上并且围绕该上端部。当该通信连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该对接连接器下压该套环与该导电端子,该弹性对接部绕着该凸纽转动,该上接触部下移;该套环被迫沿着该下端部向下移动,该断口变大,该套环被扩张,直至完成对接;该对接连接器能够与该导电端子形成稳定的电性接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座还具有一形成于该容纳腔内壁上的凸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是一弹片,该弹性对接部被折弯成倾斜设置的U型,该尾部就是一竖直片,该连接部呈C型;其中该连接部位于该凸纽一侧,并对该凸纽形成半包围的状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外壳的上端部的筒壁呈竖直状,而其下端部的筒壁呈圆弧状或称曲面状;该上端部的外径尺寸固定不变,而该下端部的外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变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外壳的内壁形成有一环形凸肋,借助该凸肋,该外壳能够与该固定座形成干涉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座是由绝缘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外壳与该套环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信连接器具有端子保护结构,例如套环,并且其导电端子能够被压缩,从而能够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形成一定的接触力,通过这两方面的结构设计均能够确保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的可靠接触,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信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通信连接器沿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信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信连接器沿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通信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清楚表现该通信连接器的内部结构。
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通信连接器 1 固定座 10
容纳腔 101 通孔 102
凸纽 103 导电端子 20
弹性对接部 21 上接触部 210
尾部 22 下接触部 220
连接部 23 外壳 30
上端部 31 凸缘 310
下端部 32 凸肋 33
套环 40 卡槽 41
断口 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通信连接器1包括有一固定座10、一安装于该固定座10内的导电端子20、一围绕该固定座10的一外壳30、以及一安装于该外壳30上并能够上下浮动的套环40。
如图3、图4所示,该固定座10具有一自该固定座10的上表面向内凹陷的容纳腔101、一自该容纳腔101的底部贯穿至该固定座10下表面的通孔102、以及一形成于该容纳腔101内壁上的凸纽103。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10是由绝缘材料制成。
如图3、图4所示,该导电端子20具有一弹性对接部21、一尾部22、以及一连接该弹性对接部21与该尾部22的连接部23。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20是一弹片,其中该弹性对接部21被折弯成倾斜设置的U型,该尾部22就是一竖直片,该连接部23呈C型。更进一步地讲,该弹性对接部21的顶端形成上接触部210;该尾部22形成的底端形成下接触部220。在本实施例中,在该上接触部210与该下接触部220上可以镀金,以提高其电性接触能力。
请参照图5所示,当该导电端子20安装于该固定座10内时,该弹性对接部21及该连接部23均可活动地容置于该固定座10的容纳腔101内,并且该弹性对接部21的顶端(即该上接触部210)凸露于该固定座10的上方,亦即该上接触部210高于该固定座10的顶面,以准备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形成电性连接。该尾部22穿过该通孔102,并且其底端(即该下接触部220)暴露于该固定座10的底面,以准备与外界线路连接。该连接部23位于该凸纽103一侧,并且对该凸纽103形成半包围的状态。当该对接连接器与该通信连接器1对接时,该导电端子20被下压,该上接触部210下移,该弹性对接部21绕着该凸纽103转动并进一步移入该容纳腔101内。
如图3、图4所示,该外壳30大致呈套筒状,其具有一直筒形的上端部31、以及一圆弧筒形的下端部32。具体地讲,该上端部31的筒壁呈竖直状,而该下端部32的筒壁呈圆弧状或称曲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端部31的外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而该下端部32的外径尺寸是变化的,并且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大。笼统来讲,该上端部31的外径尺寸小于该下端部32的外径尺寸。此外,在该上端部31形成有一环形凸缘310。该外壳30的凸缘310的剖面结构为卡勾状,用来固定或限定该套环40的位置,防止该套环40脱落。
如图3、图5所示,在该外壳30的内壁形成有一环形凸肋33,用来加强该外壳30与该固定座10之间的配合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肋33就是一凸刺,例如当该外壳30套置于该固定座10的外围时,借助该凸肋33,该外壳30能够与该固定座10形成干涉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该固定座10的外壁形成一环形凹痕,以便与该环形凸肋33配合,从而将该外壳30固定至该固定座10上。此外,当该外壳30套置于该固定座10上时,该外壳30的顶面与该固定座10的顶面基本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3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
如图3和图4所示,该套环40呈筒状,该套环40具有一形成于其内壁的环形卡槽41、以及一断口42。
如图3所示,该卡槽41用来收纳该外壳30的凸缘310,因此将该套环40能够安装至该外壳30上。此外,在沿着该套环40的轴线方向,亦即沿着该套环40的上下方向,该卡槽41具有一定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环4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5所示,当该套环40安装至该外壳30上时,该套环40的顶面高于该外壳30与该固定座10的顶面,并包围该导电端子20,从而对该导电端子20提供保护作用。更详细地,该外壳30的凸缘310进入该卡槽41内,并且由于该卡槽41高度大于该凸缘310的高度,因此该套环40可以上下浮动(或移动),而该卡槽41的高度还能够可以束缚该套环40上下活动的范围,受限于该卡槽41与该凸缘310的配合,该套环40不会从该外壳30上脱落下来,并且该套环40的顶面始终能够保持高于该外壳30与该固定座10的顶面。
如图3所示,该断口42是用来截断该套环40,使得该套环40成为一个弹性环。在外力作用下,该套环40能够被扩大,即直径变大。而在外力消失时,该套环40还能够恢复原状。
如图5所示,当该套环40套置于该外壳30上,并且当该套环40没有受到向下的外力时,该套环40基本上位于该外壳30的上端部31且围绕该上端部31,此时该凸缘310大概位于该卡槽41的底部位置。
然而,当该套环40受到向下的外力时,例如当该对接连接器与该通信连接器1对接时,该套环40将被迫沿着该下端部32的圆弧形外壁向下移动,该断口42变大,该套环40被扩张,但该凸缘310依旧位于该卡槽41中,当该卡槽41下移,使得该凸缘310位于该卡槽41的顶部位置时,该套环40就无法再继续向下移动,而此时该对接连接器已经达到预定的接合位置。可见,该套环40的上下浮动的范围是由该凹槽高度决定的。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对接位置而设计该凹槽的高度。
整体分析,当该对接连接器与该通信连接器1对接时,该对接连接器将下压该导电端子20,并且也会下压该套环40,直到接合位置时,该对接连接器停止下压,从而与该通信连接器1形成固定连接。可见,当该对接连接器与该通信连接器1在对接之后,该导电端子20由于被压缩而具备一定的反弹力,从而能够与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形成可靠的电性接触,而不会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
当然,可以想到的是,若撤掉该对接连接器,该通信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20将依靠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初始位置,而该套环40的断口42自动缩小至初始状态,从而使得该套环40自动向上移动,从而整个通信连接器1复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信连接器1具有端子保护结构(例如该套环40),并且其导电端子20能够被压缩,从而能够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形成一定的接触力,通过这两方面的结构设计均能够确保导电端子20与对接端子的可靠接触,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Claims (7)

1.一种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固定座、一安装于该固定座内的导电端子、一围绕该固定座的一外壳、以及一安装于该外壳上能够上下浮动的套环;
该固定座具有一自该固定座的上表面向内凹陷的容纳腔、以及一自该容纳腔的底部贯穿至该固定座下表面的通孔;
该导电端子具有一弹性对接部、一尾部、以及一连接该弹性对接部与该尾部的连接部,在该弹性对接部的顶端形成一上接触部;在该尾部形成的底端形成一下接触部;其中该弹性对接部及该连接部均可活动地容置于该固定座的该容纳腔内,且该上接触部凸露于该固定座的上方;该尾部穿过该通孔,且该下接触部暴露于该固定座的底面;
该外壳具有一直筒形的上端部、以及一圆弧筒形的下端部;在该上端部形成有一环形凸缘;以及
该套环具有一形成于其内壁的环形卡槽及一断口;其中该卡槽高度大于该凸缘的高度,当该外壳的凸缘进入该卡槽内,该套环能够上下浮动;该套环套置于该外壳上并且围绕该上端部;
当该通信连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该对接连接器下压该套环与该导电端子,该弹性对接部绕着该凸纽转动,该上接触部下移;该套环被迫沿着该下端部向下移动,该断口变大,该套环被扩张,直至完成对接;该对接连接器能够与该导电端子形成稳定的电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具有一形成于该容纳腔内壁上的凸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是一弹片,该弹性对接部被折弯成倾斜设置的U型,该尾部就是一竖直片,该连接部呈C型;其中该连接部位于该凸纽一侧,并对该凸纽形成半包围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上端部的筒壁呈竖直状,而其下端部的筒壁呈圆弧状或称曲面状;该上端部的外径尺寸固定不变,而该下端部的外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变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外壳的内壁形成有一环形凸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是由绝缘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与该套环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CN201910274622.6A 2019-04-08 2019-04-08 通信连接器 Active CN109921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4622.6A CN109921227B (zh) 2019-04-08 2019-04-08 通信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4622.6A CN109921227B (zh) 2019-04-08 2019-04-08 通信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1227A true CN109921227A (zh) 2019-06-21
CN109921227B CN109921227B (zh) 2020-07-17

Family

ID=66968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4622.6A Active CN109921227B (zh) 2019-04-08 2019-04-08 通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122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1462A1 (en) * 1994-07-15 1997-05-07 Berg Technology, Inc. Long arm compression connector with bump header
JP2000268925A (ja) * 1999-03-12 2000-09-29 Jst Mfg Co Ltd 圧接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含むユニット
CN1790836A (zh) * 2004-12-14 2006-06-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682980A (zh) * 2018-04-24 2018-10-19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零位移弹片连接器
CN209571612U (zh) * 2019-04-08 2019-11-01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1462A1 (en) * 1994-07-15 1997-05-07 Berg Technology, Inc. Long arm compression connector with bump header
JP2000268925A (ja) * 1999-03-12 2000-09-29 Jst Mfg Co Ltd 圧接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含むユニット
CN1790836A (zh) * 2004-12-14 2006-06-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682980A (zh) * 2018-04-24 2018-10-19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零位移弹片连接器
CN209571612U (zh) * 2019-04-08 2019-11-01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1227B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09945B1 (ko) 2개-편 공동 인서트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CN102570216B (zh) 射频模块
US5439387A (en) Connector device
US11211725B2 (en) Multipolar connector
JP3027570B1 (ja) コネクタ構造
US9882317B1 (en) Connector system with hybrid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5322325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0287291A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ackaged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US9831595B2 (en) Connector waterproofing structure
JP2019520668A (ja) コネクタ位置保証を有す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9787023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ouch rotection feature
US20120045175A1 (en) Plug assembly
CN212751328U (zh)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CN100588035C (zh) 电缆连接器
CN209571612U (zh) 通信连接器
CN104332760B (zh) 浮动接触件及使用该浮动接触件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9921227A (zh) 通信连接器
US10468837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US4707044A (en) Butt contac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021011A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JP3276401B2 (ja) アンテナコネクタ
US10958021B2 (en) Ultra-high frequency super thin coaxial RF connector assembly
US6231361B1 (en) Shielded male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703197A1 (en) Connector having surge prevention function and circuit board including same
EP3206266B1 (en) Push o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