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1328U -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1328U
CN212751328U CN202022099357.3U CN202022099357U CN212751328U CN 212751328 U CN212751328 U CN 212751328U CN 202022099357 U CN202022099357 U CN 202022099357U CN 212751328 U CN212751328 U CN 212751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push
sleeve
coaxial connector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993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进
安红娟
郑继恩
张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to CN2020220993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1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1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1328U/zh
Priority to EP21873178.4A priority patent/EP4218104A1/en
Priority to PCT/US2021/048841 priority patent/WO2022066389A1/en
Priority to US17/466,021 priority patent/US11721937B2/en
Priority to US18/366,857 priority patent/US2024014598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6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one or more balls engaging in a hole or a groo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导体,其在其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包围外导体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沿着外导体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能够围绕外导体周向转动,其中,所述套筒在其后端面上设有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的相应一个或多个切口;在套筒处于前部位置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错开并且抵靠在套筒的后端面上,以防止套筒向后移动;其中,在套筒处于后部位置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被接收在相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中。推拉式同轴连接器使用简单的凹凸配合结构,实现了同轴连接器的推拉式结构的前后位置的锁定,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连接器领域。更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通常应用于射频(RF)通讯系统。典型的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外部导体、以及将中心导体与外部导体分离开的介电间隔件。在需要较高精确度和可靠性的射频通讯系统中,可以应用同轴连接器来连接同轴电缆。同轴连接器包括连接至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销结构、以及连接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外壳体结构。
通常使用螺母来完成相互匹配的两个同轴连接器之间的电气接合和机械接合。然而,使用螺母连接需要多次旋转螺母,操作较为繁琐。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利用前后移动的推拉式结构来完成两者之间的相互电气接合和机械连接,省略了上述需要多次旋转的螺母。
当将推拉式同轴连接器用于户外场景时,需要给相互匹配的两个同轴连接器套上防水护罩。然而,在安装防水护罩时,需要前后调整防水护罩的位置。防水护罩的前后调整会导致原已固定好的推拉式结构发生移位,从而导致相互匹配的两个同轴连接器之间产生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克服现有产品上述缺陷中至少一个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一种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
外导体,所述外导体构造成在其内部接收匹配连接器的匹配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在其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容纳止动件的凹部或通孔,并且所述匹配外导体在其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相应的匹配凹部,其中,所述外导体在其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突起部;
包围外导体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沿着外导体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能够围绕外导体周向转动,其中,所述套筒在其后端面上设有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的相应一个或多个切口;
其中,在套筒处于前部位置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错开并且抵靠在套筒的后端面上,以防止套筒向后移动,此时,止动件部分地位于外导体的凹部或通孔中、并部分地位于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中,从而将同轴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保持接合;
其中,在套筒处于后部位置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被接收在相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中,此时,止动件完全离开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从而将同轴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分离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中心导体和介电间隔件,并且介电间隔件将中心导体固定在外导体的径向中心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在数量上、形状上和/或围绕同轴连接器的周向位置上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周向均匀地间隔开,或者周向不均匀地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包括销和/或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导体包括前部区段、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并且前部区段从中间区段向前伸出、并和中间区段形成内肩部和外肩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动件包括止动球,并且止动球被定位在前部区段的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滑块设置在前部区段的内表面内,并且与内肩部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弹簧位于前部区段的内表面内,并且其两个端部分别抵靠在内肩部和环形滑块上,从而给环形滑块施加向前的偏置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滑块在其径向外表面上设有承托止动球的承托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滑块在其前端部设有倾斜前端面,并且匹配连接器的匹配外导体在匹配凹部的前方设有抵靠倾斜前端面的倾斜台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在其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内表面上设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凸部,并且凸部在其内表面的前侧部分设有抵靠止动球的倾斜承载面,套筒的内表面在紧邻凸部的前方设有接收止动球的凹槽,并且所述倾斜承载面和所述凹槽配合来控制止动球在通孔中的伸出和缩回。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的凸部的后端为肩部,外弹簧围绕前部区段的外表面、并且其两个端部分别抵靠在外导体的外肩部和套筒的肩部上,从而给推拉式套筒施加向前的偏置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套筒处于后部位置时,止动球被接收在套筒的凹槽、外导体的通孔和环形滑块所组成的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套筒处于前部位置时,止动球被接收在套筒的凸部、外导体的通孔和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所组成的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设置在外导体的前部区段、中间区段或者后部区段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部区段构造成容纳和固定介电间隔件,并且中间区段构造成容纳和固定接触加强件,以用于增强外导体和匹配外导体之间的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导体包括前部区段、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并且前部区段设有从其内表面凹陷的凹部,止动件包括具有弹性的止动环,并且凹部构造成接收止动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在其前端部设有L形的钩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钩状部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从套筒的前端部径向向内延伸,并且水平段从竖直段的径向内端部水平向后延伸到凹部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套筒处于后部位置时,止动环被接收在套筒的钩状部和外导体的凹部所组成的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套筒处于前部位置时,止动环被接收在外导体的凹部和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所组成的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设置在外导体的前部区段、中间区段或者后部区段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构造成容纳介电间隔件,并且接触加强件设置在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与介电间隔件之间的间隙中,以用于增强外导体和匹配外导体之间的电接触。
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所述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的主题技术来学习。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优点。
应当理解,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阅读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在附图中:
图1A和1B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和立体图;
图2示出图1A和1B的同轴连接器和匹配的同轴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剖视图;
图3A和3B示出图1A和1B的同轴连接器的切口和突起部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示出图1A和1B的同轴连接器和匹配的同轴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5A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和
图5B示出图5A的同轴连接器和匹配的同轴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X和Y之间”和“在大约X和Y之间”应当解释为包括X和Y。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大约X和Y之间”的意思是“在大约X和大约Y之间”,并且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从大约X至Y”的意思是“从大约X至大约Y”。
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接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对照的是,称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将不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在说明书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空间关系用辞可以说明一个特征与另一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关系用辞除了包含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原先描述为在其它特征“下方”的特征,此时可以描述为在其它特征的“上方”。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此时将相应地解释相对空间关系。
图1A和1B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公连接器1的剖视图和立体图,并且图2示出公连接器1和匹配的母连接器2连接在一起的剖视图。母连接器2包括中心导体21、外导体22、以及位于中心导体21和外导体22之间的介电间隔件24。中心导体21大致呈柱状,并且在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一电缆(未示出)的中心导体。介电间隔件24用于将中心导体21和外导体22绝缘间隔开、并且将中心导体21固定在外导体22的径向中心位置。外导体22大致呈筒状,并且在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一电缆(未示出)的外导体。
外导体22的主体221包括前部区段222、中间区段223和后部区段224。前部区段222、中间区段223和后部区段224的外径依次增大,从而主体221形成台阶状的外表面。凹槽225从中间区段223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并且具有倾斜前侧壁226和倾斜后侧壁227限定。前部区段222的外表面和中间区段224的外表面之间的肩部设有倾斜台阶面228,并且位于凹槽225的前方。
公连接器1包括中心导体11、外导体12、以及位于中心导体11和外导体12之间的介电间隔件14。中心导体11大致呈柱状,并且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二电缆(未示出)的中心导体,而其前端面设有凹部111,以接收母连接器2的中心导体21的前端。介电间隔件14用于将中心导体11和外导体12绝缘间隔开。外导体12大致呈筒状,并且在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二电缆(未示出)的外导体。
外导体12的主体121包括前部区段122、中间区段123和后部区段124。后部区段124用于容纳和固定介电间隔件14。中间区段123用于容纳和固定弹簧支架15,以用于建立外导体12和22之间的电接触。弹簧支架15具有环形基部151和从环形基部151的径向内部分向前伸出的弹性指状部152。环形基部151固定和抵靠在中间区段123的内表面和后部区段124的内表面之间的肩部上,而中间区段123的内表面和指状部152之间形成有间隙125,以用于接收母连接器2的外导体22的前部区段222的前端。前部区段122从中间区段123向前伸出,并且其内径和外径均小于中间区段123,从而在前部区段122和中间区段123之间形成内肩部126和外肩部127。
一个或多个止动球128(例如四个,图1A中示出两个)定位在前部区段122的通孔129中,以用于保持公连接器1和母连接器2之间的接合。环形滑块16设置在前部区段122的内表面内,并且与内肩部126间隔开。内弹簧130位于前部区段122的内表面内,并且其两个端部分别抵靠在内肩部126和环形滑块16上,从而给环形滑块16施加向前的偏置力。环形滑块16在其径向外表面上设有承托止动球128的承托槽,而在其前端部设有倾斜前端面161,以与母连接器2的外导体22的倾斜台阶面228抵靠配合。
公连接器1还包括推拉式套筒17。推拉式套筒17大致呈筒状,并且能够围绕外导体12的前部区段122和中间区段123在前部区段122和中间区段123的外表面上前后来回滑动。推拉式套筒17在其前后端部之间的内表面上设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凸部171,并且凸部171在其内表面的前侧部分设有倾斜承载面172。推拉式套筒17的内表面在紧邻凸部171的前方设有凹槽173。凹槽173和倾斜承载面172彼此邻接,凹槽173可以用于接收止动球128,而倾斜承载面172可以用于抵靠止动球128,从而倾斜承载面172和凹槽173可以配合来控制止动球128在通孔129中的伸出和缩回。凸部171的后端部为肩部174。外弹簧131围绕前部区段122的外表面,并且其两个端部分别抵靠在外导体12的外肩部127和推拉式套筒17的肩部174上,从而给推拉式套筒17施加向前的偏置力。
如图1B、结合图3A和3B所示,推拉式套筒17的后端面沿其周向设有一个或多个切口175。外导体12在其外表面上设有匹配的一个或多个突起部134(图1B中示出在中间区段123上的突起部,但是取决于推拉式套筒17和外导体122之间的相对长度也可以在前部区段122或者后部区段124上)。突起部134在数量上、形状上和围绕公连接器1的中心轴线的周向位置上与切口175相对应。例如,切口175和突起部134可以分别设置为1个、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个。切口175的形状和突起部134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切口175的形状为半圆形,而突起部134的形状为直径稍小的圆形;或者切口175的形状为方形,而突起部134的形状为尺寸稍小的方形。切口175和突起部134可以分别周向均匀地间隔开、或者不均匀地间隔开。突起部134可以为销、螺栓等。
在公连接器1处于和母连接器2分开的状态下,如图1A和1B所示,公连接器1的推拉式套筒17定位在其后部位置,并且外导体12的突起部134被完全地或者部分地接收在推拉式套筒17的切口175中。外弹簧131给推拉式套筒17提供向前的偏置力,并且推拉式套筒17的凹槽173位于外导体12的通孔129的正上方。内弹簧130给环形滑块16提供向前的偏置力,并且环形滑块16位于外导体12的通孔129的正下方,且止动球128被接收在环形滑块16的承托槽内。从而,止动球128被接收在推拉式套筒17的凹槽173、外导体12的通孔129和环形滑块16所组成的空间中。
当公连接器1和母连接器2进行接合时,如图2所示,母连接器2朝向公连接器1滑动,母连接器2的外导体22的倾斜台阶面228抵靠环形滑块16的倾斜前端面161,并且强迫环形滑块16抵抗内弹簧130的偏置力远离止动球128并朝向内肩部126运动,直至母连接器2的外导体22的前部区段222被接收在公连接器1的弹性指状件152和中间区段123之间的间隙125中。在环形滑块16远离止动球128运动时,止动球128自由径向向内运动。母连接器2朝向公连接器1的持续运动使得止动球128沿着母连接器2的凹槽225的前倾斜表面226向下滑动并且进入母连接器2的凹槽225内。一旦止动球128定位在凹槽225中,则止动球128不再阻挡推拉式套筒17的凸部171。将推拉式套筒17相对于外导体12从后部位置朝向母连接器2滑动到前部位置,同时外导体12的突起部134离开推拉式套筒17的切口175,并且倾斜承载面172抵靠住下方的止动球128。此时,公连接器1和母连接器2实现完全接合。之后,如图4A和4B所示,将推拉式套筒17相对于外导体12进行周向旋转,并将外导体12的突起部134抵靠在推拉式套筒17的相邻切口175之间的后端面上,以防止推拉式套筒17相对于外导体12向后运动离开前部位置。由此也可以看出,切口175的深度大致等于或略大于推拉式套筒17相对于外导体12从后部位置滑动到前部位置的距离。
下面将参照图5A和5B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公连接器1001,其中,图5A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公连接器1001的剖视图,并且图5B示出公连接器1001和匹配的母连接器1002连接在一起的剖视图。公连接器1001将以公连接器1中的附图标记加1000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如图所示,该公连接器1001和匹配的母连接器1002连接在一起。母连接器1002包括中心导体1021、外导体1022、以及位于中心导体1021和外导体1022之间的介电间隔件1024。中心导体1021大致呈柱状,并且在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一电缆(未示出)的中心导体。介电间隔件1024用于将中心导体1021和外导体1022绝缘间隔开、并且将中心导体1021固定在外导体1022的径向中心位置。外导体1022大致呈筒状,并且在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一电缆(未示出)的外导体。
外导体1022的主体1221包括前部区段1222、中间区段1223和后部区段1224。前部区段1222、中间区段1223和后部区段1224的外径依次增大,从而主体1221形成台阶状的外表面。凹槽1225从中间区段1223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并且具有竖直前侧壁1226。
公连接器1001包括中心导体1011、外导体1012、以及位于中心导体1011和外导体1012之间的介电间隔件1014。中心导体1011大致呈柱状,并且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二电缆(未示出)的中心导体,而其前端面设有凹部1111,以用于接收母连接器1002的中心导体1021的前端。介电间隔件1014用于将中心导体1011和外导体1012绝缘间隔开。外导体1012大致呈筒状,并且在其后端部电连接至和机械连接至第二电缆(未示出)的外导体。
外导体1012的主体1121包括前部区段1122、中间区段1123和后部区段1124。前部区段1122、中间区段1123和后部区段1124的外径依次减小,从而主体1221形成台阶状的外表面。中间区段1123和后部区段1124用于容纳介电间隔件1014。后部区段1124设有从其内表面径向向内伸出的凸部1132,以用于固定介电间隔件1014。接触加强件1015设置在中间区段1123和后部区段1124与介电间隔件1014之间的间隙1133中,以用于增强外导体1012和1022之间的电接触。接触加强件1015具有环形基部1151和从环形基部1151的径向内部分向前伸出的弹性指状部1152。环形基部1151通过O形环固定和抵靠在中间区段1123的内表面和后部区段1124的内表面之间的肩部上,并且指状件1152伸入后部区段1124和介电间隔件1014之间的间隙。前部区段1122设有从其内表面凹陷的凹槽1129。止动环1128定位在凹槽1129中,以用于保持公连接器1001和母连接器1002之间的接合。
公连接器1001还包括推拉式套筒1017。推拉式套筒1017大致呈筒状,并且能够围绕外导体1012的前部区段1122在前部区段1122的外表面上滑动。推拉式套筒1017在其前端部设有钩状部1175。该钩状部1175大致呈L形,并且包括竖直段1176和水平段1177。竖直段1176从推拉式套筒1017的前端部径向向内延伸,并且水平段1177从竖直段1176的径向内端部水平向后延伸,并通过外导体1012和1022之间的间隙伸入外导体1012的凹槽1129的下方,以抵靠在止动环1128的径向内表面上。
推拉式套筒1017的后端面沿其周向设有一个或多个切口(未示出)。外导体1012在其外表面上设有匹配的一个或多个突起部1134(图5A中示出在前部区段1122上,但是取决于推拉式套筒1017和外导体1122之间的相对长度也可以在中间区段1123或者后部区段1124上)。突起部1134在数量上、形状上和围绕公连接器1001的中心轴线的周向位置上与切口相对应。例如,切口和突起部1134可以分别设置为1个、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个。切口的形状和突起部1134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切口的形状为半圆形,而突起部1134的形状为直径稍小的圆形;或者切口的形状为方形,而突起部1134的形状为尺寸稍小的方形。切口和突起部1134可以分别周向均匀地间隔开、或者不均匀地间隔开。突起部1134可以为销、螺栓等。
在公连接器1001处于和母连接器1002分开的状态下,公连接器1001的推拉式套筒1017定位在其后部位置,并且外导体1012的突起部1134被完全地或者部分地接收在推拉式套筒1017的切口中。推拉式套筒1017的钩状部1175的水平段1177将外导体1012的凹槽1129大致闭合或大部分闭合。止动环1128被接收在推拉式套筒1017的凹槽1129中,并且由于其弹性力抵靠在钩状部1175的水平段1177上。
当公连接器1001和母连接器1002进行接合时,母连接器1002朝向公连接器1001滑动,母连接器1002的外导体1022的前部区段1222被接收在公连接器1的外导体1012的中间区段1123和后部区段1124与介电间隔件1014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最终抵靠在接触加强件1015的环形基部1151上。此时,外导体1012的凹槽1129位于外导体1022的凹槽1225的正上方。将推拉式套筒1017相对于外导体1012从后部位置朝向母连接器1002滑动到前部位置,外导体1022的凹槽1129朝凹槽1225敞开,并且仅前部部分被钩状部1175的水平段1177遮蔽。止动环1128的前端部搭靠在钩状部1175的水平段1177上、并且抵靠外导体1012的凹槽1129的前侧壁,而后端部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径向向内收缩并搭靠在凹槽1225的底壁上、并抵靠在凹槽1225的竖直前侧壁1226和凹槽1129的后侧壁。此时,公连接器1001和母连接器1002实现完全接合。之后,将推拉式套筒1017相对于外导体1012进行周向旋转,并将外导体1012的突起部1134抵靠在推拉式套筒1017的相邻切口之间的后端面上,以防止推拉式套筒1017相对于外导体1012向后运动离开前部位置。由此也可以看出,切口的深度大致等于或略大于推拉式套筒1017相对于外导体1012从后部位置滑动到前部位置的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的凹凸锁定结构(即包括切口和突起部),不仅可以应用于上述的同轴连接器1和1001的推拉式结构,而且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同轴连接器的推拉式结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使用简单的凹凸配合结构,实现了同轴连接器的推拉式结构的前后位置的锁定,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使用简单的旋转操作来实现推拉式结构的前后位置的切换,操作简单。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质上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变。因此,所有变化和改变均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本公开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这些权利要求的等同物也包含在内。

Claims (24)

1.一种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
外导体,所述外导体构造成在其内部接收匹配连接器的匹配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在其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容纳止动件的凹部或通孔,并且所述匹配外导体在其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相应的匹配凹部,其中,所述外导体在其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突起部;
包围外导体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沿着外导体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能够围绕外导体周向转动,其中,所述套筒在其后端面上设有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的相应一个或多个切口;
其中,在套筒处于前部位置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错开并且抵靠在套筒的后端面上,以防止套筒向后移动,此时,止动件部分地位于外导体的凹部或通孔中、并部分地位于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中,从而将同轴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保持接合;
其中,在套筒处于后部位置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被接收在相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中,此时,止动件完全离开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从而将同轴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分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中心导体和介电间隔件,并且介电间隔件将中心导体固定在外导体的径向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在数量上、形状上和/或围绕同轴连接器的周向位置上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周向均匀地间隔开,或者周向不均匀地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包括销和/或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导体包括前部区段、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并且前部区段从中间区段向前伸出、并和中间区段形成内肩部和外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止动件包括止动球,并且止动球被定位在前部区段的通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环形滑块设置在前部区段的内表面内,并且与内肩部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内弹簧位于前部区段的内表面内,并且其两个端部分别抵靠在内肩部和环形滑块上,从而给环形滑块施加向前的偏置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环形滑块在其径向外表面上设有承托止动球的承托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环形滑块在其前端部设有倾斜前端面,并且匹配连接器的匹配外导体在匹配凹部的前方设有抵靠倾斜前端面的倾斜台阶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套筒在其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内表面上设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凸部,并且凸部在其内表面的前侧部分设有抵靠止动球的倾斜承载面,套筒的内表面在紧邻凸部的前方设有接收止动球的凹槽,并且所述倾斜承载面和所述凹槽配合来控制止动球在通孔中的伸出和缩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套筒的凸部的后端为肩部,外弹簧围绕前部区段的外表面、并且其两个端部分别抵靠在外导体的外肩部和套筒的肩部上,从而给推拉式套筒施加向前的偏置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套筒处于后部位置时,止动球被接收在套筒的凹槽、外导体的通孔和环形滑块所组成的空间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套筒处于前部位置时,止动球被接收在套筒的凸部、外导体的通孔和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所组成的空间中。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设置在外导体的前部区段、中间区段或者后部区段上。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后部区段构造成容纳和固定介电间隔件,并且中间区段构造成容纳和固定接触加强件,以用于增强外导体和匹配外导体之间的电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导体包括前部区段、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并且前部区段设有从其内表面凹陷的凹部,止动件包括具有弹性的止动环,并且凹部构造成接收止动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套筒在其前端部设有L形的钩状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钩状部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从套筒的前端部径向向内延伸,并且水平段从竖直段的径向内端部水平向后延伸到凹部的下方。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套筒处于后部位置时,止动环被接收在套筒的钩状部和外导体的凹部所组成的空间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套筒处于前部位置时,止动环被接收在外导体的凹部和匹配外导体的匹配凹部所组成的空间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部设置在外导体的前部区段、中间区段或者后部区段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推拉式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构造成容纳介电间隔件,并且接触加强件设置在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与介电间隔件之间的间隙中,以用于增强外导体和匹配外导体之间的电接触。
CN202022099357.3U 2020-09-23 2020-09-23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212751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9357.3U CN212751328U (zh) 2020-09-23 2020-09-23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EP21873178.4A EP4218104A1 (en) 2020-09-23 2021-09-02 A push-pull coaxial connector
PCT/US2021/048841 WO2022066389A1 (en) 2020-09-23 2021-09-02 A push-pull coaxial connector
US17/466,021 US11721937B2 (en) 2020-09-23 2021-09-03 Push-pull coaxial connector
US18/366,857 US20240145987A1 (en) 2020-09-23 2023-08-08 Push-pull coaxi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9357.3U CN212751328U (zh) 2020-09-23 2020-09-23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1328U true CN212751328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99357.3U Active CN212751328U (zh) 2020-09-23 2020-09-23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721937B2 (zh)
EP (1) EP4218104A1 (zh)
CN (1) CN212751328U (zh)
WO (1) WO20220663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9713A1 (en) * 2021-12-30 2023-07-06 Ppc Broadband, Inc.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more reliable signal propagation by maintaining conductor pin contact at certain perimeter portions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65452B1 (ko) * 2022-07-22 2024-05-14 주식회사유비씨에스 단일조작으로 결합가능한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218070430U (zh) * 2022-07-26 2022-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锁紧式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06708D0 (en) * 2001-03-16 2001-05-09 Rota Eng Ltd Connector
US6824415B2 (en) * 2001-11-01 2004-11-30 Andrew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pring loaded coupling mechanism
US6619876B2 (en) * 2002-02-18 2003-09-16 Andrew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637774B1 (en) * 2008-08-29 2009-12-29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Method for making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omponents for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and related devices
US7731529B1 (en) * 2008-11-24 2010-06-08 Andrew Llc Connector including compressible ring for clamping a conductor of a coaxial cabl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110269331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Cooper Techologies Company Locking Device For Connectors
KR101208362B1 (ko) * 2011-07-27 2012-12-05 재단법인 국방기술품질원 풀림 방지용 커넥터
US9028276B2 (en) * 2011-12-06 2015-05-12 Pct International, Inc. Coaxial cable continuity device
CN108011264B (zh) * 2016-10-31 2021-08-13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锁定同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N209692068U (zh) * 2019-01-10 2019-11-2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摄像头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9713A1 (en) * 2021-12-30 2023-07-06 Ppc Broadband, Inc.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more reliable signal propagation by maintaining conductor pin contact at certain perimeter portion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94104A1 (en) 2022-03-24
EP4218104A1 (en) 2023-08-02
US20240145987A1 (en) 2024-05-02
US11721937B2 (en) 2023-08-08
WO2022066389A1 (en)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51328U (zh) 推拉式同轴连接器
US8221161B2 (en) Break-away adapter
US73962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nap-fastening coupling mechanism
US7513788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ting same with a corresponding connector
US760792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pring loa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29324B1 (en) RF connector assembly
US4012105A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362457B2 (en) Gang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lternative attachment structures
US8241060B2 (en) Snap-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8821180B2 (en) Plug-type connector having a radially acting latching device
KR20050076803A (ko) 푸쉬-온 커넥터 인터페이스
US101351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air
CN112787120A (zh) 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2217042A (zh) 卡口式集束射频连接器组件
US10840646B2 (en) Anti-misplug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US3813638A (en) Cable connector
CN212935027U (zh) 电连接装置及其连接器
CN210489873U (zh) 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09980437B (zh) 一种插拔浮动连接器
CN214013189U (zh) 推拉接合式同轴连接器
WO2020016603A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027356A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20189935U (zh) 一种sma同轴开关
CN109546494B (zh) 一种可快速插拔型多同轴微型射频连接器
CN114079210A (zh) 同轴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