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0593B -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0593B
CN109920593B CN201910094925.XA CN201910094925A CN109920593B CN 109920593 B CN109920593 B CN 109920593B CN 201910094925 A CN201910094925 A CN 201910094925A CN 109920593 B CN109920593 B CN 109920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lock
cable
shielding layer
matching surface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49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0593A (zh
Inventor
张文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umph Precisi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49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0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0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0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0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0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绝缘层;一屏蔽层,外绝缘层包覆至少部分屏蔽层,屏蔽层由多根金属丝交织形成,屏蔽层具有延伸出外绝缘层的一反折部,反折部覆盖于外绝缘层外,反折部具有一缺口,多根金属丝形成缺口的内壁,部分外绝缘层显露于缺口中,在反折部上具有一个缺口,反折部覆盖在外绝缘层外后,缺口也位于外绝缘层外,部分外绝缘层显露于缺口,使得反折部更加容易向后反折且形成反折部的金属丝不容易散开。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地性能良好的线缆及处理接地性能良好的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习知一种线缆,其具有用以传递信号的芯线,在芯线外包覆有一层内绝缘层,在内绝缘层外包覆有由多根金属丝制成的一屏蔽层,在屏蔽层外包覆有一层外绝缘层。为了使得线缆的屏蔽层与一外部元件的接地件电性导通,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线缆的外绝缘层剥除,使得屏蔽层的前端显露出来,并切割屏蔽层的金属丝,然后将金属丝向后反折,形成覆盖所述外绝缘层的一反折部。将金属制成的一铆接环套接于外绝缘层外且铆压反折部,从而将反折部固定。然后通过铆接环与外部元件的接地件电性导通,从而使得线缆的屏蔽层通过铆接环与外部元件的接地件电性导通。
但是,被切割后的屏蔽层的金属丝呈散开状态,要将显露在外的且呈散开状态金属丝向后反折,在工序上有很大的不方便。反折后的金属丝需要通过额外的一个元件,即铆接环来固定,不仅增加的制造工序,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和时间,再者,屏蔽层与外部元件的接地件不是直接导通的,而是通过铆接环来连接两者,如果铆接环与反折部之间的配合出现松动,那么电性导通的效果就会减弱,不利于屏蔽层的接地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性能良好的线缆及处理接地性能良好的线缆装置和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绝缘层;一屏蔽层,所述外绝缘层包覆至少部分所述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由多根金属丝交织形成,所述屏蔽层具有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的一反折部,所述反折部覆盖于所述外绝缘层外,所述反折部具有一缺口,多根金属丝形成所述缺口的内壁,部分所述外绝缘层显露于所述缺口中。
进一步,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在一起而形成所述缺口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反折部末端由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形成,用以防止多根金属丝散开。
进一步,所述反折部具有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缺口。
进一步,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反折部末端。
进一步,所述反折部用以与一外部组件的接地件电性导通。
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内绝缘层和至少一芯线,每一所述内绝缘层对应包覆一所述芯线,所述屏蔽层包覆所述内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内绝缘层之间具有抗拉伸的一纸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以剥除一线缆的屏蔽层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电性模块,具有:电极相反的一第一夹块和一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凸块,自所述第一配合面凸伸;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二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二收容槽,用以收容线缆,自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内壁凹设一凹腔,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腔内且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接触,所述凸块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不接触从而形成一间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具有一第一绝缘片,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和所述第一绝缘片围成一第一间隔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收容槽为半圆形,所述凸块具有一弧形面,面朝所述线缆,当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腔内,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时,所述线缆的屏蔽层接触所述弧形面和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一安装面凹设一第一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线缆,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
进一步,具有一第二电性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上下组合,所述第二电性模块具有:
电极相反的一第三夹块和一第四夹块,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配合面,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收容槽贯穿所述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三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二安装面,自所述第四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四收容槽,所述第四收容槽贯穿所述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三夹块的电极相同,所述第二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的电极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之间具有一第二绝缘片,所述第三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和所述第二绝缘片围成一第二间隔空间。
进一步,具有另一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两个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收容槽上下对称,两个所述凹腔上下对称,收容于对应所述凹腔内的所述凸块上下对称设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步骤:一种线缆的屏蔽层的处理方法,其方法步骤在于,包括:(1)提供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一外绝缘层和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由多根金属丝交织形成且被所述外绝缘层包覆;(2)提供一剥除装置,所述剥除装置具有一第一电性模块,所述第一电性模块具有:电极相反的一第一夹块和一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凸块,自所述第一配合面凸伸;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二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二收容槽,用以收容线缆,自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内壁凹设一凹腔,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腔内且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接触,所述凸块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不接触从而形成一间隙;(3)将位于线缆前端的部分所述外绝缘层剥除,使得部分所述屏蔽层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4)将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屏述第二收容槽内,部分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另一部分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凸块和所述凹腔的内壁而显露于所述间隙中;(5)将剥除装置通电,从而使得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电性导通,从而产生电流,电流产生高温将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部分所述屏蔽层熔断,从而在所述屏蔽层上形成一反折部,将显露于所述间隙的另一部分所述屏蔽层熔断,从而在所述反折部上形成一缺口;(6)将所述反折部向后翻折并覆盖所述外绝缘层,部分所述外绝缘层显露于所述缺口。
进一步,在步骤(2)中的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一安装面凹设一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
进一步,在步骤(2)中提供一第二电性模块,所述第二电性模块具有:
电极相反的一第三夹块和一第四夹块,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配合面,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收容槽贯穿所述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三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二安装面,自所述第四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四收容槽,所述第四收容槽贯穿所述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进一步,在步骤(4)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电性模块固定不动,所述第一电性模块设于所述第二电性模块上方且两者间隔设置,将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的部分所述屏蔽层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槽和所述第四收容槽后,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将所述第一电性模块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三安装面接触,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四安装面接触,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所述第二收容槽。
进一步,在步骤(5)中,将剥除装置通电之后,使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电性导通,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之间电性导通,从而形成电流,电流产生高温将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所述屏蔽层熔断,将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之间的所述屏蔽层熔断,从而形成所述反折部。
进一步,在步骤(5)中,所述反折部末端具有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形成,所述缺口的内壁由多根熔合的金属丝熔合形成。
进一步,步骤(2)中包括另一个第一电性模块,两个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上下对称设置。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5)中,将剥除装置通电之后,每一所述第一电性模块均在所述反折部上形成一缺口,两个所述缺口上下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反折部的末端上具有一个缺口,反折部覆盖在外绝缘层外后,缺口也位于外绝缘层外,部分外绝缘层显露于缺口,使得反折部更加容易向后反折且形成反折部的金属丝不容易散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缆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线缆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剥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剥除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3的剥除装置的第一电性模块自下而上观察的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缆未安装于剥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线缆安装于剥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沿着A-A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7的线缆安装于剥除装置,屏蔽层被剥除后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线缆的屏蔽层向后折弯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线缆 1 芯线 10 内绝缘层 11
屏蔽层 12 反折部 120 末端 1201
缺口 121 待剥除部 122 外绝缘层 13
纸皮 14
剥除装置 2 第一电性模块 2A 第二电性模块 2B
第一夹块 21 第一配合面 210 第一收容槽 211
第一开口 212 凸块 213 侧面 2130
前表面 2131 弧形面 2132 第一安装面 214
第二夹块 22 第二配合面 220 第二收容槽 221
第二开口 222 凹腔 223 侧壁 2230
后端面 2231 第三开口 224 第二安装面 225
第一绝缘片 23 第一贯槽 230
第一间隔空间 P1 间隙 S
第三夹块 24 第三配合面 240 第三收容槽 241
第四开口 242 第三安装面 243
第四夹块 25 第四配合面 250 第四收容槽 251
第五开口 252 第四安装面 253
第二绝缘片 26 第二贯槽 260
第二间隔空间 P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描述的准确性,本文凡是涉及方向,其中X轴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X轴正向为前),Y轴的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右),Z轴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Z轴正向为上)。
请参阅图1,图2和图11,此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缆1,所述线缆1具有多根芯线10,所述芯线10与一外部组件(未图示,以下同)的信号件电性连接,从而传递外部组件的信号。每一所述芯线10外环绕包覆着一内绝缘层11,全部所述内绝缘层 11外包覆着一屏蔽层12,所述屏蔽层12由多根金属丝组成,在所述屏蔽层12外包覆着一外绝缘层13。其中,在本实施例的所述线缆1中,所述内绝缘层11和所述屏蔽层12之间还设有抗拉伸的一层纸皮14。在所述屏蔽层12被剥除的过程中,所述纸皮 14可以防止所述内绝缘层11遭受破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11,所述芯线10前端和所述内绝缘层11前端以及所述屏蔽层12前端均延伸出外绝缘层13外,所述屏蔽层12前端形成一反折部120,所述反折部 120用以向后弯折延伸,环绕包覆所述外绝缘层13。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1201由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形成熔环,从而防止了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1201的金属丝四散开来。在所述反折部120上末端1201凹设一个缺口121,所述反折部120覆盖在所述外绝缘层13外后,所述缺口121也位于所述外绝缘层13外,部分所述外绝缘层13显露于所述缺口121。所述缺口121在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形成开口,使得反折部120更加容易向后反折。假如所述缺口121没有贯穿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1201,那么将所述反折部120向后反折时,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1201形成的熔环会被撑大,从而导致所述反折部120末端1201的熔环被破坏,使得金属丝散开了,从而影响所述屏蔽层12 的接地性能。
同时,所述缺口121的部分内壁由多根金属丝的断面形成,所述缺口121的金属丝的断面同样熔合在一起。如果所述缺口121内的金属丝断面没有熔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缺口121的多根金属丝会四散开来,不利于将整个所述反折部120向后反折。
由于所述反折部120的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在一起,所以不需要额外的元件来固定所述反折部120,将所述反折部120与所述外部组件的接地件直接电性导通,也不需要通过一个额外的元件来间接导通所述反折部120和所述外部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屏蔽层12的接地性能良好。同时,由于所述反折部120的金属丝是熔合在一起的,相比于散开状态的金属丝,熔合在一起的金属丝的电性性能更加良好,从而有利于所述屏蔽层 12的接地性能。
请参阅图3,图4和图6,此为处理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线缆1的所述屏蔽层12的一种剥除装置2,所述剥除装置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组合的一第一电性模块2A和一第二电性模块2B,其中,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位于所述第二模块2B的上方且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电性模块2B位于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的下方且固定不动。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具有在前后相对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夹块21和第一第二夹块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夹块21和所述第二夹块22之间一第一绝缘片23。所述第一夹块21连接负极,所述第二夹块22连接正极,但是,也可以是第一夹块21连接正极,所述第二夹块22连接负极,只要所述第一夹块21和所述第二夹块22分别连接相反的电极即可。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夹块21具有一第一配合面210,向后朝向所述第二夹块22,所述第二夹块22具有一第二配合面220,与所述第一配合面21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面210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20夹持所述第一绝缘片23,使得所述第一绝缘片23和所述第一配合面210,所述第二配合面220在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的下端围成一第一间隔空间P1。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夹块21的下表面形成一第一安装面214,自所述第一安装面214凹设形成半圆形的一第一收容槽211,用以收容所述线缆1。所述第一收容槽211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夹块21且在第一配合面210上形成半圆形的一第一开口212。自所述第一配合面210向后延伸一凸块213,所述凸块213的下表面形成一弧形面2132且与所述第一开口212的边界在前后方向上重叠,所述凸块213的上表面呈平坦状。所述凸块213具有两个侧面2130,以及所述凸块213的末端具有一前表面2131,所述前表面2131连接两个所述侧面2130。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二夹块22的下表面形成一第二安装面225,所述第二安装面225与所述第一安装面214共面,所述第二安装面225凹设形成半圆形的一第二收容槽221,用以收容所述线缆1。所述第二收容槽221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夹块22,所述第二收容槽221在所述第二配合面220上形成半圆形的一第二开口222,所述第一开口212与所述第二开口22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21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21具有同一圆心轴,两者的直径相等。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自所述第二收容槽221的内壁凹设一凹腔223,所述凹腔223贯穿所述第二配合面220形成一第三开口224,所述第三开口22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222下方。但所述凹腔223在前后方向上不贯穿所述第二夹块22,使得所述凹腔223 后端具有一后端面2231,面朝所述第一配合面210。所述凹腔223还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2230,所述后端面2231连接两个所述侧壁2230。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凸块213穿过所述第三开口224进入所述凹腔223 内。每一所述侧面2130与对应的所述侧壁223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前表面2131与所述后端面2231之间相对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凸块213与所述凹腔223之间形成U型的一间隙S。请参阅图5和图8,所述凸块213的上表面与所述凹腔223的底面也同样不接触,防止第一夹块21与所述第二夹块22直接接触。当线缆1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211和所述第二收容槽221之后。
当所述线缆1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11和所述第二收容槽221之后,部分所述屏蔽层12显露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P1内,另一部分所述屏蔽层12显露于所述间隙S内。且所述第一绝缘片23具有一第一贯槽230,所述第一贯槽230位于所述第一开口212 和所述第二开口222之间,且对应所述第三开口224,使得所述凸块213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贯槽230,所述第三开口224进入所述凹腔223内。
请参阅图3,图6和图7,所述第二电性模块2B具有前后间隔设置的一第三夹块24和一第四夹块25,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夹块24和所述第四夹块25之间一第二绝缘片26。所述第三夹块24与所述第一夹块21上下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夹块21连接相同极性的电极,所述第四夹块25与所述第二夹块22连接相同的电极。
请参阅图3,图6和图8,所述第三夹块24具有一第三配合面240,向后朝向所述第四夹块25,所述第四夹块25具有一第四配合面250,与所述第三配合面24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配合面240和所述第四配合面250夹持所述第二绝缘片26。所述第二绝缘片26与所述第三配合面240,所述第四配合面250形成一第二间隔空间P2,位于所述第二电性模块2B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P1上下对应设置。
请参阅图3,图6和图7,所述第三夹块24的上表面形成一第三安装面243,自所述第三安装面243凹设半圆形的一第三收容槽241,用以收容所述线缆1。所述第三收容槽241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三夹块24,所述第三收容槽241在第三配合面240 上形成半圆形的一第四开口242。所述第三收容槽241与所述第一收容槽211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直径相同。
所述第四夹块25的上表面形成一第四安装面253,自所述第四安装面253凹设半圆形的一第四收容槽251,用以收容所述线缆1。所述第四收容槽251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第四夹块25,所述第四收容槽251在第四配合面250上形成半圆形的一第五开口 252。所述第四收容槽25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21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的直径相同。自所述第二绝缘片26具有一第二贯槽260,所述第二贯槽260呈半圆形位于所述第四开口242与所述第五开口252之间,使得所述线缆1可以穿过所述第二贯槽260,所述第四开口242和所述第五开口252,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槽241和所述第四收容槽251内。
所述线缆1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处理:
(1)请参阅图1和图2,提供所述线缆1,所述线缆1具有用以传递信号的所述芯线10,所述芯线10外环绕包覆着所述内绝缘层11,所述内绝缘层11外包覆着所述屏蔽层12,在所述屏蔽层12外包覆着所述外绝缘层13。在所述内绝缘层11和所述外绝缘层13之间具有一层抗拉伸的纸皮14;
(2)请参阅图6,提供所述剥除装置2,所述剥除装置2具有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 和所述第二电性模块2B,在所述线缆1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之前,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与所述第二电性模块2B上下间隔设置;
(3)请参阅图6,剥除部分所述外绝缘层13,使得所述屏蔽层12前端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13形成一待剥除部122;
(4)请参阅图7,图8和图9,将待剥除部122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性模块2B上,所述待剥除部122与所述第三收容槽241的内壁和所述第四收容槽251的内壁接触,所述待剥除部122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面240和所述第四配合面250而显露于所述第二间隔空间P2内,
请参阅图5,图7和图9,将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安装面214 和所述第三安装面243接触,所述第二安装面225与所述第四安装面253接触,此时,所述第一收容槽211与所述第三收容槽241具有同一圆心轴,所述第二收容槽221和所述弧形面2132,所述第二收容槽221和所述第四收容槽251均具有同一圆心轴。所述线缆1收容所述第一收容槽211和所述第二收容槽221内,所述待剥除部122与所述第一收容槽211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收容槽221的内壁以及所述弧形面2312接触,所述待剥除部122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210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20而显露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 P1,所述待剥除部122还连接所述侧面2130与所述侧壁2230,以及所述前表面2131 和所述后端面2131从而显露于所述间隙S中;
(5)请参阅图5和图10,将所述剥除装置2通电,所述待剥除部12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210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20,以及所述侧面2130和所述侧壁2230,所述前表面2131和所述后端面2231,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夹块21和所述第二夹块22之间产生大电流通过待剥除部122,大电流产生高温,将显露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P1的部分所述待剥除部122和显露于所述间隙S的另一部分所述待剥除部122熔断。同时所述待剥除部122电性连通所述第三配合面240和所述第四配合面250,所述第三夹块24与所述第四夹块25之间形成大电流,大电流产生高温将显露于所述第二间隔空间P2的部分所述待剥除部122熔断。熔断显露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P1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P2的部分所述待剥除部122使得所述屏蔽层12上形成环状的一反折部120,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为熔断面,从而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的金属丝熔合固定在一起,使得所述反折部120 末端的金属丝不容易散开,更加容易将所述反折部120向后折弯。显露于所述间隙S的部分所述待剥除部122被熔断,从而在所述反折部120上形成一个U型的缺口121,所述缺口121的内壁为熔断面,使得形成所述缺口121内壁的金属丝熔合固定在一起,有利于固定所述反折部120的金属丝,防止其散开;
(6)请参阅图11,将所述反折部120向后折弯,使得所述反折部120覆盖于所述外绝缘层13上,所述缺口121位于所述外绝缘层13外。
在剥除装置2通电后,所述纸皮14可以保护所述内绝缘层11,防止其被高温灼烧。
将处理完成的所述线缆1的所述芯线10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组件的信号件,将所述反折部120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组件的接地件。
当然,还具有一第二实施例(未图示),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剥除装置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剥除装置2不同在于,所述剥除装置2是由两个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上下配合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电性模块2A位于下方固定不动,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性模块2B位于上方且可以自由活动。两个所述凹腔223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凸块213 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间隙S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间隔空间P1上下对称设置。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反折部120与第一实施例的反折部120不同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反折部120具有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缺口12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线缆1及处理线缆1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由多根金属丝的断面形成,其中,所述反折部120末端的金属丝的断面结合在一起从而防止了金属丝四散开来,从而有利于所述屏蔽层12的接地性能。
2、在所述反折部120上末端上具有一个缺口121,所述反折部120覆盖在所述外绝缘层13外后,所述缺口121也位于所述外绝缘层13外,部分所述外绝缘层13显露于所述缺口121。所述缺口121在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形成开口,使得反折部120更加容易向后反折。假如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上没有所述缺口121,那么将所述反折部120 向后反折时,所述反折部120的末端的金属丝被撑开,从而导致所述反折部120末端的金属丝不能固定在一起,就不能防止金属丝散开了,从而影响所述屏蔽层12的接地性能。
3、在剥除装置2通电后,所述纸皮14可以保护所述内绝缘层11,防止其被高温灼烧。
4、所述凸块213进入所述凹腔223内,与所述凹腔223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S,使得所述屏蔽层12上形成所述反折部120,所述反折部120上形成所述缺口121,从而使得所述反折部120更加容易向后折弯而不会撑散所述反折部120末端的金属丝,从而有利于所述屏蔽层12的接地性能。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绝缘层;
一屏蔽层,所述外绝缘层包覆至少部分所述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由多根金属丝交织形成,所述屏蔽层具有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的一反折部,所述反折部覆盖于所述外绝缘层外,所述反折部具有一缺口,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在一起而形成所述缺口的内壁,部分所述外绝缘层显露于所述缺口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末端由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形成,用以防止多根金属丝散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具有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反折部末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用以与一外部组件的接地件电性导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内绝缘层和至少一芯线,每一所述内绝缘层对应包覆一所述芯线,所述屏蔽层包覆所述内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内绝缘层之间具有抗拉伸的一纸皮。
7.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绝缘层;
一屏蔽层,所述外绝缘层包覆至少部分所述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由多根金属丝交织形成,所述屏蔽层具有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的一反折部,所述反折部覆盖于所述外绝缘层外,所述反折部末端由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形成,用以防止多根金属丝散开,所述反折部具有一缺口,多根金属丝形成所述缺口的内壁,部分所述外绝缘层显露于所述缺口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具有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缺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用以与一外部组件的接地件电性导通。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内绝缘层和至少一芯线,每一所述内绝缘层对应包覆一所述芯线,所述屏蔽层包覆所述内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内绝缘层之间具有抗拉伸的一纸皮。
11.一种用以剥除一线缆的屏蔽层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电性模块,具有:
电极相反的一第一夹块和一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凸块,自所述第一配合面凸伸;
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二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二收容槽,用以收容线缆,自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内壁凹设一凹腔,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腔内且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接触,所述凸块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不接触从而形成一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具有一第一绝缘片,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和所述第一绝缘片围成一第一间隔空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为半圆形,所述凸块具有一弧形面,面朝所述线缆,当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腔内,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时,所述线缆的屏蔽层接触所述弧形面和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内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一安装面凹设一第一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线缆,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第二电性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上下组合,所述第二电性模块具有:
电极相反的一第三夹块和一第四夹块,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配合面,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收容槽贯穿所述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三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二安装面,自所述第四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四收容槽,所述第四收容槽贯穿所述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三夹块的电极相同,所述第二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的电极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之间具有一第二绝缘片,所述第三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和所述第二绝缘片围成一第二间隔空间。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剥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另一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两个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收容槽上下对称,两个所述凹腔上下对称,收容于对应所述凹腔内的所述凸块上下对称设置。
19.一种线缆的屏蔽层的处理方法,其方法步骤在于,包括:
(1)提供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一外绝缘层和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由多根金属丝交织形成且被所述外绝缘层包覆;
(2)提供一剥除装置,所述剥除装置具有一第一电性模块,所述第一电性模块具有:
电极相反的一第一夹块和一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凸块,自所述第一配合面凸伸;
所述第二夹块具有一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二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二收容槽,用以收容线缆,自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内壁凹设一凹腔,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腔内且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接触,所述凸块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不接触从而形成一间隙;
(3)将位于线缆前端的部分所述外绝缘层剥除,使得部分所述屏蔽层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
(4)将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部分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另一部分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凸块和所述凹腔的内壁而显露于所述间隙中;
(5)将剥除装置通电,从而使得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电性导通,从而产生电流,电流产生高温将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部分所述屏蔽层熔断,从而在所述屏蔽层上形成一反折部,将显露于所述间隙的另一部分所述屏蔽层熔断,从而在所述反折部上形成一缺口;
(6)将所述反折部向后翻折并覆盖所述外绝缘层,部分所述外绝缘层显露于所述缺口。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的所述第一夹块具有一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连,自所述第一安装面凹设一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提供一第二电性模块,所述第二电性模块具有:
电极相反的一第三夹块和一第四夹块,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配合面,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夹块具有一第三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收容槽贯穿所述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三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第四夹块具有一第四安装面,面朝所述第二安装面,自所述第四安装面凹设形成一第四收容槽,所述第四收容槽贯穿所述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上下相对设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电性模块固定不动,所述第一电性模块设于所述第二电性模块上方且两者间隔设置,将延伸出所述外绝缘层的部分所述屏蔽层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槽和所述第四收容槽后,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将所述第一电性模块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三安装面接触,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四安装面接触,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所述第二收容槽。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将剥除装置通电之后,使得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电性导通,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之间电性导通,从而形成电流,电流产生高温将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所述屏蔽层熔断,将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四配合面之间的所述屏蔽层熔断,从而形成所述反折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反折部末端具有多根金属丝的断面熔合形成,所述缺口的内壁由多根熔合的金属丝熔合形成。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包括另一个第一电性模块,两个所述第一电性模块上下对称设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将剥除装置通电之后,每一所述第一电性模块均在所述反折部上形成一缺口,两个所述缺口上下对称设置。
CN201910094925.XA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9920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4925.XA CN109920593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4925.XA CN109920593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0593A CN109920593A (zh) 2019-06-21
CN109920593B true CN109920593B (zh) 2020-11-03

Family

ID=6696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4925.XA Active CN109920593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0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3656B (zh) * 2022-04-29 2024-07-2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线缆及高速线缆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5974A (zh) * 2002-09-12 2004-05-12 安德鲁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接头和连接同轴电缆的工具和方法
CN102044762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6267U (zh) * 2014-07-15 2015-03-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5974A (zh) * 2002-09-12 2004-05-12 安德鲁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接头和连接同轴电缆的工具和方法
CN102044762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0593A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90682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6358807B2 (ja) ケーブル組立体
US3670293A (en) Shielded wire connectors
KR102091801B1 (ko) 다중 와이어 평면 케이블을 갖는 터미널 조립체
JP6708025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0644414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JPH10223269A (ja) 圧接コネクタ
US6544050B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6579438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CN11442122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WO2016035841A1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JP2017126499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US10008809B2 (en) Shield connector
JP2008123913A (ja) 内導体端子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CN109920593B (zh) 一种线缆及处理线缆的装置和方法
US10971849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7098081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2007234490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113228429B (zh) 带端子电线及连接器
JP2003077593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8070513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wire holding device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JP6853965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CN111864434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7522588B2 (ja) ロケータ、ハーネス及び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