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9796A - 虫情测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虫情测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9796A
CN109919796A CN201910145242.2A CN201910145242A CN109919796A CN 109919796 A CN109919796 A CN 109919796A CN 201910145242 A CN201910145242 A CN 201910145242A CN 109919796 A CN109919796 A CN 109919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information
module
catching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5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9796B (zh
Inventor
张瑞瑞
陈立平
伊铜川
陈梅香
丁晨琛
冯帅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9101452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9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9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9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9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虫情测报系统,包括:捕虫模块和环境信息测量模块;环境信息测量模块用于监测捕虫模块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气象信息,并将环境气象信息发送至捕虫模块;捕虫模块用于若根据环境气象信息和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判断获知当前所处环境下适合捕捉目标捕捉昆虫,则对目标捕捉昆虫进行捕捉;否则,停止捕捉。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在适宜昆虫习性的环境下对昆虫进行捕捉后,捕捉到的昆虫的数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当前监测区域的真实的昆虫数量,从而对昆虫进行测报的结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由于在不适宜捕捉时停止捕捉,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长期持续性捕捉昆虫的方式能够降低功耗。

Description

虫情测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虫情测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虫情测报系统。
背景技术
粮食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害虫的存在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每一年由于虫害,各类经济作物减产上百亿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虫情的监测和预报是控制病虫害的关键,准确及时的检测预报,可以预先控制害虫,保障粮食产量。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利用光源来诱捕昆虫,从而对昆虫进行监测。但是,由于不同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采用统一的监测方式会导致虫情测报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虫情测报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虫情测报系统,该系统包括:捕虫模块和环境信息测量模块;环境信息测量模块用于监测捕虫模块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气象信息,并将环境气象信息发送至捕虫模块;捕虫模块用于若根据环境气象信息和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判断获知当前所处环境下适合捕捉目标捕捉昆虫,则对目标捕捉昆虫进行捕捉;否则,停止捕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通过利用环境信息测量模块监测捕虫模块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气象信息,使得捕虫模块根据环境气象信息和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判断当前是否适合捕捉目标捕捉昆虫,并在适合时捕捉,在不适合时停止捕捉;一方面,在适宜昆虫习性的环境下对昆虫进行捕捉后,捕捉到的昆虫的数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当前监测区域的真实的昆虫数量,从而对昆虫进行测报的结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由于在不适宜捕捉时停止捕捉,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长期持续性捕捉昆虫的方式能够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中摄像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中红外对射二极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中环境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中数据采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捕虫模块;2:环境信息测量模块;3:数据采集模块;4:数据传输模块;5:中央控制器;6:客户操作端;7:摄像头;8:红外对射二极管;9:微控制器;10:田间节点;11:基站;12:区域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该系统包括:捕虫模块1和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其中,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用于监测捕虫模块1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气象信息,并将环境气象信息发送至捕虫模块1。捕虫模块1用于若根据环境气象信息和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判断获知当前所处环境下适合捕捉目标捕捉昆虫,则对目标捕捉昆虫进行捕捉;否则,停止捕捉。
具体地,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可设置于捕虫模块1的附近,从而对捕虫模块1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气象信息进行监测。环境气象信息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环境信息,可包括温度和湿度等;另一方面是气象信息,可包括天气情况和大气压力等。应当说明的是,环境气象信息之所以包括上述两方面的信息,其目的是与昆虫的习性信息相对应。例如,部分种类的昆虫出没与温度和湿度相关,而部分种类的昆虫出没与天气相关,例如倾向于在雨天出没的昆虫。因此,通过采集环境气象信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覆盖昆虫的习性信息,从而捕虫模块1能够基于环境气象信息以及习性信息有效判断当前捕虫模块1所处的环境下,是否符合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从而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对目标捕捉昆虫进行捕捉及监测。否则,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可停止捕捉,进入休眠模式,降低功耗。
以下以一个实例进行说明:首先可向捕虫模块1发送指令,该指令中携带有对白蛾、天牛和食心虫中的一种进行监测的信息,即将上述种类的昆虫作为目标捕捉昆虫;然后,捕虫模块1可获取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并基于习性信息和环境气象信息判断是否适合捕捉目标捕捉昆虫;例如,若习性信息中显示目标捕捉昆虫倾向于在夜间出没,则捕虫模块1会基于环境气象信息确认当前所处环境为夜间时对目标捕捉昆虫进行捕捉和监测。
另外,捕虫模块1中可设有用于捕虫的捕虫装置,该捕虫装置可以为灯光诱捕器或气味诱捕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捕虫模块1中对捕虫装置进行拆卸和更换,从而满足不同种类的目标捕虫昆虫和不同区域的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虫情测报系统,通过利用环境信息测量模块监测捕虫模块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气象信息,使得捕虫模块根据环境气象信息和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判断当前是否适合捕捉目标捕捉昆虫,并在适合时捕捉,在不适合时停止捕捉;一方面,在适宜昆虫习性的环境下对昆虫进行捕捉后,捕捉到的昆虫的数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当前监测区域的真实的昆虫数量,从而对昆虫进行测报的结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由于在不适宜捕捉时停止捕捉,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长期持续性捕捉昆虫的方式能够降低功耗。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捕虫模块1还用于若根据环境气象信息判断获知当前所处环境为恶劣环境,则停止捕捉,并向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发送休眠指令。其中,恶劣环境可以为大风、暴雪和大雨等恶劣的环境,而在恶劣环境下,大多数种类的昆虫都不会出现。因此,捕虫模块1可停止捕捉,并可进一步向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发送休眠指令;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接收到休眠指令后,可进入休眠模式,从而延长使用时间。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上述捕虫模块1和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广泛分布于田间,因而无法直接供电,通常采用电池供电。因此,在当前环境不适宜捕捉目标捕捉昆虫的情况以及当前环境为恶劣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将捕虫模块1设置为停止捕捉、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进入休眠模式的方式能够大大延长补充模块和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的电池使用时长,减少充电次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捕虫模块1包括:下落管、摄像头7和红外对射二极管8;摄像头7和红外对射二极管8设置于下落管的内壁;红外对射二极管8用于对被捕捉后进入下落管内的目标捕捉昆虫进行计数,获得目标捕捉昆虫的数量信息;摄像头7用于采集获得被捕捉后进入下落管内的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
其中,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计数原理是:当对目标捕捉昆虫诱捕成功后,目标捕捉昆虫会进入下落管管口,在下落管内下落;当目标捕捉昆虫在下落的过程中,经过红外对射二极管8时,目标捕捉昆虫会对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光线进行遮挡,此时可记录一次,从而实现对目标捕捉昆虫进行计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捕虫模块1还包括:微控制器9;下落管与地面垂直设置,多个摄像头7设置于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下方;每个摄像头7设置于下落管内的不同高度处,多个摄像头7用于从不同的角度采集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微控制器9用于根据红外对射二极管8检测到目标捕捉昆虫的时间信息以及摄像头7与红外对射二极管8之间的高度差,控制摄像头7开启,以使摄像头7采集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
具体地,微控制器9可以为基于STM32的微控制器9。每个捕虫模块1可包含一个微控制器9,每个微控制器9内部可设置有一个特殊的序列号,该序列号能够标识该微控制器9或该捕虫模块1的身份信息。微控制器9一方面可将图像信息和数量信息进一步反馈至上位系统以及接收上位系统对捕虫模块1发送的指令(例如携带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的指令),另一方面还可对摄像头7进行控制,控制摄像头7何时进行拍摄。
其中,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设置方式可参见图2和图3,多个红外对射二极管8可环绕下落管内壁等间隔设置。多个摄像头7设置于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下方,且多个摄像头7安装于不同的高度。多个摄像头7朝向不同的方向,从而能够在昆虫的下落过程中,实现对昆虫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图像采集,完整记录昆虫的图像信息。进一步地,多个摄像头7在同一平面的投影上,两两投影间的距离和角度可以是相同的。例如若下落管内共设置三个摄像头7,则三个摄像头7在同一平面的投影上,两两投影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微控制器9控制摄像头7采集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的方式可基于自由落体原理,即可根据红外对射二极管8与摄像头7之间的高度差,根据自由落体计算公式:
计算昆虫从红外从射二极管下落至摄像头7之间的时间差。例如,在包括三个摄像头7的情况下,根据红外对射二极管8与三个摄像头7之间存在高度差h1、h2和h3,根据自由落体计算公式计算出时间差t1、t2和t3。从而进一步根据时间差以及红外对射二极管8检测到目标捕捉昆虫的时间信息,获取控制摄像头7开启的时间信息,最后可在相应的时刻控制摄像头7开启,采集昆虫的图像信息。因此,微控制器9能够控制摄像头7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微控制器9还用于若判断获知目标捕捉昆虫的体积大于第一设定体积,则设定处于开启状态的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以及若判断获知目标捕捉昆虫的体积小于第二设定体积,则设定处于开启状态的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
具体地,当微控制器9接收到监测目标捕获昆虫的指令时,可根据目标捕获昆虫的体积大小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开启数量。当目标捕获昆虫的体积较大(体积大于第一设定体积)时,如天牛等,则开启对射二极管数量较少,少于第一数量阈值。当虫体较小(体积小于第二设定体积)时,如食心虫等,则开启对射二极管数量较多,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因此,通过减少开启的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数量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通过增加开启的红外对射二极管8的数量能够增强计算准确性。
参见图4,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环境气象信息包括: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湿度、气体信息、风速、风向、风力、降雨量、大气压力和光照强度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捕虫模块1所处环境中的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捕虫模块1当所处环境中的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捕虫模块1所处环境中的风速、风力和风向;雨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捕虫模块1所处环境中的降雨量。
具体地,通过多种类型的环境测量传感器能够从多方面对捕虫模块1所处的环境进行测量,从而为虫情预测提供多种数据支持,有利于后续的虫情研究。并且,每一种传感器都与捕虫模块1通信连接,也可理解为与捕虫模块1中的微控制器9通信连接。传感器具体可通过蓝牙与微控制器9进行数据通信,可以将各个传感器测得的信息发送到微控制器9进行存储和传输。同时,各个传感器可以单独接收微控制器9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习性信息包括:出没时间、适宜温度和适宜湿度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捕虫模块1用于若根据光照强度判断当前时间为出没时间,若根据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判断当前环境的温度满足适宜温度,或者,若根据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判断当前环境的湿度满足适宜湿度,则确认当前适合捕捉目标捕捉昆虫。
具体地,当微控制器9接收到监测某种目标捕捉昆虫的指令时,结合该种昆虫是白天还是夜晚出没的习性,利用光照强度传感器对捕虫模块1的当前环境处于白天还是夜晚进行判断,并在与习性信息匹配时捕捉昆虫。如果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测得的温度和湿度超过或低于适宜该种昆虫活动的温度和湿度,捕虫模块1停止捕捉和监测。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捕虫模块1用于若判断获知风力大于设定风力,和/或,降雨量大于设定降雨量时,则确认当前所处环境恶劣环境。
其中,当捕虫模块1处于开启状态时,如果雨量或风速达到一定等级,捕虫模块1会自动关闭,停止监测。具体地,雨量传感器能够感应降雨量,下雨达到一定量级时,捕虫模块1确认当前所处环境为恶劣环境,并会向传感节点(即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中的各类传感器)发送休眠指令,使网络进入低功耗休眠模式。以最大限度延长网络寿命。类似地,风力传感器能够感应风力,当风力达到一定量级时会向网络发送休眠指令,使网络进入低功耗休眠模式,并关闭田间节点10的传感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虫情测报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传输模块4、中央控制器5和客户操作端6。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3用于向捕虫模块1和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采集目标信息,目标信息包括目标捕捉昆虫的数量信息、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和环境气象信息。
具体地,捕虫模块1可以将捕获昆虫的数量信息和图像信息等信息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3,也可以执行数据采集模块3传达的上级服务器指令。当接收到指令需要对目标捕捉昆虫进行监测时,捕虫模块1会结合具体的环境气象信息和昆虫白天还是晚上出没的习性(即习性信息),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条件开始监测。
其中,数据传输模块4用于将目标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器5。
其中,中央控制器5用于对目标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客户操作端6;其中,处理结果包括目标捕捉昆虫的种类信息,种类信息是通过将图像信息输入至害虫种类识别模型后,害虫种类识别模型输出获得的;以及,接收客户操作端6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对捕虫模块1、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数据采集模块3和数据传输模块4进行与控制指令相应的操作。
具体地,中央控制器5对接收的数据(即目标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存储和反馈。并可建立虫情数据库和环境信息数据库的神经网络模型(即害虫种类识别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图像信息类比虫类数据库,对捕获害虫的种类进行识别,并与害虫数量进行关联分析,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客户操作端6。
其中,客户操作端6用于接收处理结果和/或目标信息,以及向中央控制器5发送操作指令。
具体地,客户操作端6可以理解为客户端软件,该软件可安装于电脑或手机上,能够接收中央控制器5发送分析的结果,并可以实时查询田间信息。客户操作端6可以向中央控制器5发送操作指令,发出的指令也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5的控制被各级服务器执行。
参见图5,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数据采集模块3包括:田间节点10、基站11和区域服务器12。
其中,田间节点10设置于虫情检测区的边缘,用于接收微控制器9发送的图像信息和数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和数量信息发送至基站11。
具体地,田间节点10与微控制器9连接,微控制器9置于捕虫模块1内,在田间均布,用于采集虫情和环境信息,并将该信息打包发送到田间节点10。田间节点10位于每一块虫情检测区边缘独立区域,用于接收各个微控制器9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到基站11。
其中,基站11设置于室内,用于接收图像信息和数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和数量信息发送至区域服务器12。
换言之,基站11负责接收各个节点打包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将其传送给区域服务器12。
其中,区域服务器12用于接收下属的各基站11发送的图像信息和数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和数量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器5。
具体地,区域服务器12位于每一个县或者市,用于接收各个下属基站11发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发送到中央控制器5。
应当说明的是,数据采集模块3中的每一级采集器可以汇集上一级采集器采集的信息,也可以将指令发送给下一级。任何由捕虫模块1或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测得数据均可集中于实时数据库,及时地向相关方面分发。数据最终进入历史数据库,可作为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可方便的实现受控的局域网范围、互联网范围数据共享。
另外,上述数据采集模块3中各级采集器之间传输的数据信息可经过IP协议进行数据封装,现场数据可受控的向任何IP终端发送,如手机和笔计本电脑等。这些信息通过现场可编程控制器运行本地控制。同时控制器的串口通过无线网络服务器连接到位于互联网上的监控中心,与监控中心的监控程序进行实时通信。
远程传输可基于CDMA/GPRS信道,同时支持SMS方式的数据上传和指令下达。实时的数据采集可利用CDMA/GPRS数据信道的实时在线特性,不间断的对受测对象进行监测;间歇性或触发性的数据传输,可采用SMS短信息的形式。
以下提供一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虫情测报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接收到监测某种昆虫(即目标捕捉昆虫)的指令时,捕虫模块1中的微控制器9向中央控制器5调取该种昆虫的习性信息,根据其白天还是夜晚出没,结合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中的光照强度传感器测得的信息,控制捕虫模块1白天或夜晚工作。当捕虫模块1处于工作状态时,如果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测得的降雨量或风速达到一定等级,捕虫模块1会进入休眠模式,停止监测,降低功耗。如果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测得的温度和湿度超过或低于适宜该种昆虫活动的温度和湿度,捕虫模块1也会停止监测,进入低功耗的休眠状态。
捕虫装置捕获虫子后,由红外对射二极管8进行计数,摄像头7采集图像信息,微控制器9记录数量信息和图像信息。与此同时,环境信息测量模块2采集各种环境气象信息并通过蓝牙将其发送到微控制器9。微控制器9对数据信息(即目标信息)进行IP封装发送到田间节点10。田间节点10接收各个微控制器9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到基站11。基站11接收各个田间节点10打包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将其传送给区域服务器12。区域服务器12将数据信息发送到中央控制器5。上述数据传输基于CDMA/GPRS信道,同时支持SMS方式的数据上传和指令下达,间歇性或触发性的数据传输。中央控制器5接收到数据信息后,将其进行记录、分析和存储,建立虫情数据库和环境气象信息数据库,根据图像信息判别虫子种类,结合数量信息分析虫情,判断是否发生病虫害,并将结果发送到客户操作端6。客户操作端6可以接收中央控制器5传送过来的虫情信息,且可利用CDMA/GPRS数据信道的实时在线特性,不间断的对受测对象进行监测可以实时查询具体到某一个捕虫装置所采集的虫情信息和数量信息。客户操作端6发出的指令也可以被各级服务器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合昆虫习性的虫情自动测报系统,能够对害虫准确计数和识别,减低成本,提供田间信息。最终做到实时检测、实时获取、实时传输、实时显示和实时反馈,从而防控虫害,提高产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虫情测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虫模块和环境信息测量模块;
所述环境信息测量模块用于监测所述捕虫模块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气象信息,并将所述环境气象信息发送至所述捕虫模块;
所述捕虫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环境气象信息和目标捕捉昆虫的习性信息判断获知当前所处环境下适合捕捉所述目标捕捉昆虫,则对所述目标捕捉昆虫进行捕捉;否则,停止捕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模块还用于若根据所述环境气象信息判断获知当前所处环境为恶劣环境,则停止捕捉,并向所述环境信息测量模块发送休眠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模块包括:下落管、摄像头和红外对射二极管;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红外对射二极管设置于所述下落管的内壁;
所述红外对射二极管用于对被捕捉后进入所述下落管内的所述目标捕捉昆虫进行计数,获得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数量信息;
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获得被捕捉后进入所述下落管内的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模块还包括:微控制器;
所述下落管与地面垂直设置,多个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红外对射二极管的下方;每个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下落管内的不同高度处,多个所述摄像头用于从不同的角度采集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红外对射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时间信息以及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红外对射二极管之间的高度差,控制所述摄像头开启,以使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还用于若判断获知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体积大于第一设定体积,则设定处于开启状态的所述红外对射二极管的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以及若判断获知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体积小于第二设定体积,则设定处于开启状态的所述红外对射二极管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测量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所述环境气象信息包括: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湿度、气体信息、风速、风向、风力、降雨量、大气压力和光照强度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捕虫模块所处环境中的所述大气温度和所述土壤温度;
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捕虫模块当所处环境中的所述大气湿度和所述土壤湿度;
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捕虫模块所处环境中的所述风速、风力和风向;
所述雨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捕虫模块所处环境中的所述降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习性信息包括:出没时间、适宜温度和适宜湿度中的至少一种;
相应地,所述捕虫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光照强度判断当前时间为所述出没时间,若根据所述大气温度和所述土壤温度判断当前环境的温度满足所述适宜温度,或者,若根据所述大气湿度和所述土壤湿度判断当前环境的湿度满足所述适宜湿度,则确认当前适合捕捉所述目标捕捉昆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模块用于若判断获知所述风力大于设定风力,和/或,所述降雨量大于设定降雨量时,则确认当前所处环境恶劣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中央控制器和客户操作端;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向所述捕虫模块和所述环境信息测量模块采集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数量信息、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图像信息和所述环境气象信息;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传输至所述中央控制器;
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所述客户操作端;其中,所述处理结果包括所述目标捕捉昆虫的种类信息,所述种类信息是通过将所述图像信息输入至害虫种类识别模型后,所述害虫种类识别模型输出获得的;以及,接收所述客户操作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对所述捕虫模块、所述环境信息测量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进行与所述控制指令相应的操作;
所述客户操作端用于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和/或所述目标信息,以及向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所述操作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田间节点、基站和区域服务器;
所述田间节点设置于虫情检测区的边缘,用于接收所述微控制器发送的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设置于室内,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发送至所述区域服务器;
所述区域服务器用于接收下属的各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数量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器。
CN201910145242.2A 2019-02-27 2019-02-27 虫情测报系统 Active CN109919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5242.2A CN109919796B (zh) 2019-02-27 2019-02-27 虫情测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5242.2A CN109919796B (zh) 2019-02-27 2019-02-27 虫情测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9796A true CN109919796A (zh) 2019-06-21
CN109919796B CN109919796B (zh) 2021-08-03

Family

ID=66962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5242.2A Active CN109919796B (zh) 2019-02-27 2019-02-27 虫情测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979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873A (zh) * 2019-06-26 2019-09-17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农林有害昆虫虫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CN110889486A (zh) * 2019-11-07 2020-03-17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昆虫发生态势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2200368A (zh) * 2020-10-13 2021-01-08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一种蚊子数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142145A (zh) * 2021-05-14 2021-07-23 云南大学 一种观察昆虫个体间社交习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13741597A (zh) * 2021-09-03 2021-12-03 安徽中昆绿色防控科技有限公司 农林诱虫测报智能控制系统
CN114431773A (zh) * 2022-01-14 2022-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N114858219A (zh) * 2022-06-09 2022-08-05 西安微媒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棚的农业物联网管理分析平台
CN117523617A (zh) * 2024-01-08 2024-02-06 陕西安康玮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虫害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6191A (zh) * 2005-07-29 2006-02-22 黄忠 一种智能电捕蚊方法及其装置
CN2817440Y (zh) * 2005-07-29 2006-09-20 黄忠 一种电子捕蚊器
CN103760847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害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3913081U (zh) * 2014-06-27 2014-11-05 章卓梁 一种水稻田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CN204014827U (zh) * 2014-06-10 2014-12-17 徐根友 一种智能控制旋转式捕蝇器
CN104813993A (zh) * 2015-04-22 2015-08-05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农业害虫自动监测装置和方法
US20160050900A1 (en) * 2013-03-15 2016-02-25 Technology Sg, L.P. Radiating Systems for Affecting Insect Behavior
CN205284721U (zh) * 2016-01-05 2016-06-08 深圳市曼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杀虫系统
US9374990B2 (en) * 2013-08-12 2016-06-28 Innovation Consultant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ser mosquito control
CN107047506A (zh) * 2017-02-15 2017-08-18 吴平庆 一种智能仿生频率合成可变光谱频闪杀虫灯装置
CN206808493U (zh) * 2017-05-31 2017-12-29 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 养殖场苍蝇诱捕灭笼
CN207081994U (zh) * 2017-08-17 2018-03-09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杀虫灯控制系统
US20180132469A1 (en) * 2015-08-21 2018-05-17 Tony Nick Frudakis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bterranean termite control
CN108377989A (zh) * 2018-04-24 2018-08-10 郑斯竹 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在线监测昆虫诱捕装置
CN108782492A (zh) * 2018-05-18 2018-11-13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虫害防治设备的虫害防治方法
CN208425420U (zh) * 2018-06-21 2019-01-25 天津爱意隆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远程数据上传功能的蚊子诱捕器终端
CN109287589A (zh) * 2018-11-26 2019-02-01 广东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蚊虫数量快速监测诱蚊灯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7440Y (zh) * 2005-07-29 2006-09-20 黄忠 一种电子捕蚊器
CN1736191A (zh) * 2005-07-29 2006-02-22 黄忠 一种智能电捕蚊方法及其装置
US20160050900A1 (en) * 2013-03-15 2016-02-25 Technology Sg, L.P. Radiating Systems for Affecting Insect Behavior
US9374990B2 (en) * 2013-08-12 2016-06-28 Innovation Consultant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ser mosquito control
CN103760847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害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4014827U (zh) * 2014-06-10 2014-12-17 徐根友 一种智能控制旋转式捕蝇器
CN203913081U (zh) * 2014-06-27 2014-11-05 章卓梁 一种水稻田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CN104813993A (zh) * 2015-04-22 2015-08-05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农业害虫自动监测装置和方法
US20180132469A1 (en) * 2015-08-21 2018-05-17 Tony Nick Frudakis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bterranean termite control
CN205284721U (zh) * 2016-01-05 2016-06-08 深圳市曼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杀虫系统
CN107047506A (zh) * 2017-02-15 2017-08-18 吴平庆 一种智能仿生频率合成可变光谱频闪杀虫灯装置
CN206808493U (zh) * 2017-05-31 2017-12-29 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 养殖场苍蝇诱捕灭笼
CN207081994U (zh) * 2017-08-17 2018-03-09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杀虫灯控制系统
CN108377989A (zh) * 2018-04-24 2018-08-10 郑斯竹 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在线监测昆虫诱捕装置
CN108782492A (zh) * 2018-05-18 2018-11-13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虫害防治设备的虫害防治方法
CN208425420U (zh) * 2018-06-21 2019-01-25 天津爱意隆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远程数据上传功能的蚊子诱捕器终端
CN109287589A (zh) * 2018-11-26 2019-02-01 广东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蚊虫数量快速监测诱蚊灯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873A (zh) * 2019-06-26 2019-09-17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农林有害昆虫虫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CN110235873B (zh) * 2019-06-26 2021-11-26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农林有害昆虫虫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CN110889486A (zh) * 2019-11-07 2020-03-17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昆虫发生态势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0889486B (zh) * 2019-11-07 2023-10-20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昆虫发生态势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2200368A (zh) * 2020-10-13 2021-01-08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一种蚊子数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2200368B (zh) * 2020-10-13 2022-12-20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一种蚊子数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142145A (zh) * 2021-05-14 2021-07-23 云南大学 一种观察昆虫个体间社交习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13741597A (zh) * 2021-09-03 2021-12-03 安徽中昆绿色防控科技有限公司 农林诱虫测报智能控制系统
CN114431773A (zh) * 2022-01-14 2022-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N114858219A (zh) * 2022-06-09 2022-08-05 西安微媒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棚的农业物联网管理分析平台
CN117523617A (zh) * 2024-01-08 2024-02-06 陕西安康玮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虫害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523617B (zh) * 2024-01-08 2024-04-05 陕西安康玮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虫害检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9796B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9796A (zh) 虫情测报系统
CN113925039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园林病虫害智能防护系统及防控方法
CN10947029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4381231B (zh) 一种基于图像的野外虫情监测装置
US20180199565A1 (en) Pest 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
Kays et al. Monitoring wild animal communities with arrays of motion sensitive camera traps
CN10710506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
JP2021510303A (ja) 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100054331A (ko) 아이티 페로몬트랩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인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6871971A (zh) 一种植物生长管理系统
CN108732175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远程昆虫识别和计数装置
CN105941365A (zh) 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系统
CN109122630A (zh) 农作物病虫害监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25058A (zh) 一种农作物实时监控系统
CN107291128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农场系统
CN109472252A (zh) 一种田间作物虫害自动识别及作业管理系统
CN105938571A (zh) 害虫识别计数系统及方法
CN112931456A (zh) 一种大田作物昆虫采集设备及虫害监测预警方法
CN112735071B (zh) 基于互联网的林业监控系统
CN109984105A (zh) 一种园林绿化施工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CN207023000U (zh) 虫情监测报警系统
Rigakis et al. The e-funnel trap: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lepidoptera; a case study of tomato leaf miner
CN209248554U (zh) 一种田间作物虫害自动识别及作业管理系统
KR20200091524A (ko) 농작물 관리 장치
CN112735070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林业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