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5337A -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5337A
CN109915337A CN201910289358.3A CN201910289358A CN109915337A CN 109915337 A CN109915337 A CN 109915337A CN 201910289358 A CN201910289358 A CN 201910289358A CN 109915337 A CN109915337 A CN 109915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reservoir
liquid
unit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893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5337B (zh
Inventor
孔力军
王灵清
李庆华
郎莹
张曼
张燕
冯世昌
石志哲
张恰
王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inniu Xuy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inniu Xuy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inniu Xuya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inniu Xuy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893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5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5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5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5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5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储液槽和分别与储液槽相连的进气单元、排液单元、排气单元以及补液单元,储液槽设有监测其内液位的液位计;通过设置在储液槽上的进气单元、排液单元、排气单元以及补液单元依次循环工作,实现采用压力传导的方式有效地利用气体余压,将气体余压转化为有效能量,在操作简便、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以及降低设备的维护工作量,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上述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可以替代现有的锅炉给水泵,也可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实现利用余压气体,不局限于替代锅炉给水泵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余压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余压的利用方式主要是采用往复式膨胀机,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回收能量,从而实现利用气体膨胀发电的方式进行余压回收。而上述方式在膨胀发电时有一定效率,电能再利用时有一定的效率,综合作用下,效率降低。上述方式主要采用的设备为膨胀机、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电机、其它设备组成,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设备的维护量较大,容易导致停车或其他影响安全和使用的结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其在操作简便、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以及降低设备的维护工作量,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储液槽;
进气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一气体管路相连,所述进气单元将气体分别输送至每个所述储液槽内,所述第一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气体单向阀和第一气体控制阀,所述第一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进气单元设置,所述第一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
排液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一液体管路相连,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受压于所述进气单元运输的气体后,所述排液单元将每个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分别排出,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液体控制阀和第一液体单向阀,所述第一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一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液单元设置;
排气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二气体管路相连,当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在所述进气单元输送的气体的作用下排出所述储液槽后,所述排气单元将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第二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和第二气体单向阀,所述第二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二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气单元设置;
补液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二液体管路相连,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在所述排气单元将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排出后,所述补液单元向所述储液槽供给液体,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液体单向阀和第二液体控制阀,所述第二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补液单元设置,所述第二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液面上的空心隔板,气体经所述空心隔板施压于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以减少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设有监测其内液位的液位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气单元和所述排气单元连接的进气口和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排液单元和所述补液单元连接的排水口和补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储液槽的顶部或侧壁靠近上部的位置;所述排水口和所述补水口设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或侧壁靠近下部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储液槽连接有进气单元、排气单元、排液单元以及补液单元;
S2:所述进气单元将气体输送至所述储液槽内,进入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施压于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并使液体从所述排液单元排出;
S3: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排尽后,启动所述排气单元,使所述储液槽内留存的气体从排气单元排出;
S4:启动所述补液单元,所述补液单元分别向所述储液槽内供入液体;
S5:储液槽内的液位达到预设阈值后,所述补液单元停止供给液体
S6:重复步骤S2至S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具体为: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一气体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单元,所述第一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气体单向阀和第一气体控制阀,所述第一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进气单元设置,所述第一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一液体管路连接于所述排液单元,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液体控制阀和第一液体单向阀,所述第一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一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液单元设置;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二气体管路连接于所述排气单元,所述第二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和第二气体单向阀,所述第二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二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气单元设置;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二液体管路连接于所述补液单元,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液体单向阀和第二液体控制阀,所述第二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补液单元设置,所述第二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和S5分别还包括:通过液位计实时监测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位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具体为:在所述储液槽内设有空心隔板,所述空心隔板配置为分隔所述气体和液体,所述气体作用于所述空心隔板,通过所述空心隔板将液体下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储液槽上的进气单元、排液单元、排气单元以及补液单元依次循环工作,实现将气体压力传导至液体,即气体余压回收利用,减少能量浪费,在操作简便、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以及降低设备的维护工作量,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的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
1-储液槽;2-液位计;3-进气单元;4-第一气体单向阀;5-第一气体控制阀;6-排液单元;7-第一液体控制阀;8-第一液体单向阀;9-排气单元;10-第二气体控制阀;11-第二气体单向阀;12-补液单元;13-第二液体单向阀;14-第二液体控制阀;15-空心隔板;16-第一气体管路;17-第一液体管路;18-第二气体管路;19-第二液体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发明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储液槽1和分别与储液槽1相连的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储液槽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为了有效地利用余压,储液槽1一般为多个,多个储液槽1分别同时连接于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以使多个储液槽1形成并联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采用两个储液槽1为例进行说明,当采用两个储液槽1时,通过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之间的配合工作,连续循环的利用余压,实现将气体压力传导至液体,即气体余压回收利用,减少能量浪费。
进一步地,进气单元3与每个储液槽1分别通过第一气体管路16相连,即第一气体管路16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进气单元3通过多根第一气体管路16将气体分别输送至每个储液槽1内,以使气体施压于储液槽1内的气体,第一气体管路16上设有第一气体单向阀4和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气体单向阀4靠近进气单元3设置,第一气体控制阀5靠近储液槽1设置,第一气体单向阀4避免进入储液槽1的气体反向流动至进气单元3,当需要气体进入储液槽1内时,第一气体控制阀5开启,以向储液槽1内供气,第一气体控制阀5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进气单元3将气体输送至储液槽1内,优选地,第一气体控制阀5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排液单元6与每个储液槽1分别通过第一液体管路17相连,即第一液体管路17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储液槽1内的液体受压于进气单元3运输的气体后,排液单元6通过多根第一液体管路17将每个储液槽1内的液体分别排出,第一液体管路17上设有第一液体控制阀7和第一液体单向阀8,第一液体控制阀7靠近储液槽设置,第一液体单向阀8靠近排液单元6设置,第一液体单向阀8避免排出储液槽1内的液体回流,第一气体控制阀5开启的同时或在第一气体控制阀5开启后,开启第一液体控制阀7,以将储液槽1内的液体排出,第一液体控制阀7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排液单元6将储液槽1内的液体排出,优选地,第一液体控制阀7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排气单元9与每个储液槽1分别通过第二气体管路18相连,即第二气体管路18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当储液槽1内的液体在进气单元3输送的气体的作用下排出储液槽1后,排气单元9通过多根第二气体管路18将储液槽1内的气体排出,第二气体管路18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10和第二气体单向阀11,第二气体控制阀10靠近储液槽设置,第二气体单向阀11靠近排气单元9设置,第二气体单向阀11避免排出的储液槽1内的气体回流,在第一气体控制阀5关闭后,第一液体控制阀7开启的同时或在第一液体控制阀7开启后,开启第二气体控制阀10,储液槽1内泄压,将气体排出,第二气体控制阀10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排气单元9将储液槽1内的气体排出,优选地,第二气体控制阀10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补液单元12与每个储液槽1分别通过第二液体管路19相连,即第二液体管路19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储液槽1内的气体在排气单元9将储液槽1内的气体排出后,补液单元12通过多根第二液体管路19向储液槽1供给液体,第二液体管路19上设有第二液体单向阀13和第二液体控制阀14,第二液体单向阀13靠近补液单元12设置,第二液体控制阀14靠近储液槽1设置,第二液体单向阀13避免流向储液槽1内的液体倒流,在第一液体控制阀7关闭后,开启第二液体控制阀14,以为储液槽1提供液体,第二液体控制阀14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补液单元12为储液槽1供给液体,优选地,第二液体控制阀14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优选地,多个储液槽1与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均自动化控制连接,即采用自动控制方式的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液体控制阀7、第二气体控制阀10以及第二液体控制阀14,以实现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的全自动化,当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均依次为每个储液槽1供气、排液、排气和补液时,该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能够保障向外部供给液体的连续性,即多个储液槽1依次向外排液;当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同时为多个储液槽1供气、排液、排气和补液时,该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能够向外部提供大流量的液体,因此,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控制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液体控制阀7、第二气体控制阀10以及第二液体控制阀14,以达到大流量输出或连续向外部供水的目的。
通过设置在储液槽1上的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之间的配合工作,连续循环的利用余压,实现采用压力传导的方式有效地利用气体余压,将气体余压转化为有效能量,在操作简便、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以及降低设备的维护工作量,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上述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可以替代现有的锅炉给水泵,也可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实现利用余压气体,不局限于替代锅炉给水泵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可升降地设于储液槽1内的液体液面上的空心隔板5(如图1所示),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而气体经空心隔板5施压于储液槽1内的液体,减少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空心隔板5的材料的密度应小于水的密度,使空心隔板5能够浮在液面上,且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下抵压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槽1设有监测其内液位的液位计2,液位计2能够实时监测储液槽1内的水位,且便于用户直观地监测储液槽1内的水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槽1上设有气体口,气体口连接有分气阀,以通过分气阀分别与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9连接,通过分气阀这一简单的结构,实现多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槽1上设有分别与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9连接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通过第一气体管路16与进气单元3连接,排气口通过第二气体管路18与排气单元9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槽1上设有液体口,液体口连接有分液阀,以通过分液阀分别与排液单元6和补液单元12连接,通过分液阀这一简单的结构,实现多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槽1上设有分别与排液单元6和补液单元12连接的排水口和补水口,排水口通过第一液体管路17与排液单元6连接,补水口通过第二液体管路19与补液单元1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和排气口设于储液槽1的顶部或侧壁靠近上部的位置,以便于气体排出于储液槽1。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口和补水口设于储液槽1的底部或侧壁靠近下部的位置,排水口优选地设置于储液槽1的底部,以使得储液槽1内的液体能够全部排出,补水口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储液槽1的侧壁靠近下部的位置,以便于向储液槽1内供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如图2所示,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储液槽1连接有进气单元3、排气单元9、排液单元6以及补液单元12;
S2:进气单元3将气体输送至储液槽1内,进入储液槽1内的气体施压于储液槽1内的液体并使液体从排液单元6排出;
S3:储液槽1内的液体排尽后,启动排气单元9,使储液槽1内留存的气体从排气单元9排出;
S4:启动补液单元12,补液单元12分别向储液槽1内供入液体;
S5:储液槽1内的液位达到预设阈值后,补液单元12停止供给液体
S6:重复步骤S2至S5,即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依次循环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液体控制阀7、第二气体控制阀10以及第二液体控制阀14可采用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优选地,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液体控制阀7、第二气体控制阀10以及第二液体控制阀14均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具体为:储液槽1通过第一气体管路16连接于进气单元3,第一气体管路16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进气单元3通过多根第一气体管路16将气体分别输送至每个储液槽1内,以使气体施压于储液槽1内的气体,第一气体管路16上设有第一气体单向阀4和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气体单向阀4靠近进气单元3设置,第一气体控制阀5靠近储液槽1设置,第一气体单向阀4避免进入储液槽1的气体反向流动至进气单元3,当需要气体进入储液槽1内时,第一气体控制阀5开启,以为储液槽内供气,第一气体控制阀5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进气单元3将气体输送至储液槽1内,优选地,第一气体控制阀5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储液槽1通过第一液体管路17连接于排液单元6,第一液体管路17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储液槽1内的液体受压于进气单元3运输的气体后,排液单元6通过多根第一液体管路17将每个储液槽1内的液体分别排出,第一液体管路17上设有第一液体控制阀7和第一液体单向阀8,第一液体控制阀7靠近储液槽设置,第一液体单向阀8靠近排液单元6设置,第一液体单向阀8避免排出储液槽1内的液体回流,第一气体控制阀5开启的同时或在第一气体控制阀5开启后,开启第一液体控制阀7,以将储液槽1内的液体排出,第一液体控制阀7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排液单元6将储液槽1内的液体排出,优选地,第一液体控制阀7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储液槽1通过第二气体管路18连接于排气单元9,第二气体管路18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当储液槽1内的液体在进气单元3输送的气体的作用下排出储液槽1后,排气单元9通过多根第二气体管路18将储液槽1内的气体排出,第二气体管路18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10和第二气体单向阀11,第二气体控制阀10靠近储液槽设置,第二气体单向阀11靠近排气单元9设置,第二气体单向阀11避免排出的储液槽1内的气体回流,在第一气体控制阀5关闭后,第一液体控制阀7开启的同时或在第一液体控制阀7开启后,开启第二气体控制阀10,使储液槽1内泄压,将气体排出,第二气体控制阀10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排气单元9将储液槽1内的气体排出,优选地,第二气体控制阀10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储液槽1通过第二液体管路19连接于补液单元12,第二液体管路19的数量与储液槽1数量相同,储液槽1内的气体在排气单元9将储液槽1内的气体排出后,补液单元12通过多根第二液体管路19向储液槽1供给液体,第二液体管路19上设有第二液体单向阀13和第二液体控制阀14,第二液体单向阀13靠近补液单元12设置,第二液体控制阀14靠近储液槽1设置,第二液体单向阀13避免流向储液槽1内的液体倒流,在第一液体控制阀7关闭后,开启第二液体控制阀14,以为储液槽1内提供液体,第二液体控制阀14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补液单元12为储液槽1供给液体,优选地,第二液体控制阀14采用自动控制方式,以便于系统的综合控制和人员的操作。
优选地,多个储液槽1与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均自动化控制连接,即采用自动控制方式的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液体控制阀7、第二气体控制阀10以及第二液体控制阀14,以实现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的全自动化,当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均依次为每个储液槽1供气、排液、排气和补液时,该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能够保障向外部供给液体的连续性,即多个储液槽1依次向外排液;当进气单元3、排液单元6、排气单元9以及补液单元12同时为多个储液槽1供气、排液、排气和补液时,该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能够向外部提供大流量的液体,因此,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控制第一气体控制阀5、第一液体控制阀7、第二气体控制阀10以及第二液体控制阀14,以达到大流量输出或连续向外部供水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和S5分别还包括:通过液位计2实时监测储液槽1内的液位情况,液位计2能够实时监测储液槽1内的水位,且便于用户直观地监测储液槽内的水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为:在储液槽1内设有空心隔板5,空心隔板5配置为分隔气体和液体,气体作用于空心隔板5,通过空心隔板5将液体下压,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而气体经空心隔板5施压于储液槽1内的液体,减少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空心隔板5的材料的密度应小于水的密度,使空心隔板5能够浮在液面上,且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下抵压液体。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发明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发明。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储液槽;
进气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一气体管路相连,所述进气单元将气体分别输送至每个所述储液槽内,所述第一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气体单向阀和第一气体控制阀,所述第一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进气单元设置,所述第一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
排液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一液体管路相连,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受压于所述进气单元运输的气体后,所述排液单元将每个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分别排出,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液体控制阀和第一液体单向阀,所述第一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一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液单元设置;
排气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二气体管路相连,当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在所述进气单元输送的气体的作用下排出所述储液槽后,所述排气单元将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第二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和第二气体单向阀,所述第二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二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气单元设置;
补液单元,其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通过第二液体管路相连,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在所述排气单元将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排出后,所述补液单元向所述储液槽供给液体,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液体单向阀和第二液体控制阀,所述第二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补液单元设置,所述第二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液面上的空心隔板,气体经所述空心隔板施压于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以减少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设有监测其内液位的液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气单元和所述排气单元连接的进气口和排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排液单元和所述补液单元连接的排水口和补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储液槽的顶部或侧壁靠近上部的位置;所述排水口和所述补水口设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或侧壁靠近下部的位置。
7.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储液槽连接有进气单元、排气单元、排液单元以及补液单元;
S2:所述进气单元将气体输送至所述储液槽内,进入所述储液槽内的气体施压于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并使液体从所述排液单元排出;
S3: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排尽后,启动所述排气单元,使所述储液槽内留存的气体从排气单元排出;
S4:启动所述补液单元,所述补液单元分别向所述储液槽内供入液体;
S5:储液槽内的液位达到预设阈值后,所述补液单元停止供给液体
S6:重复步骤S2至S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一气体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单元,所述第一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气体单向阀和第一气体控制阀,所述第一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进气单元设置,所述第一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
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一液体管路连接于所述排液单元,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一液体控制阀和第一液体单向阀,所述第一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一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液单元设置;
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二气体管路连接于所述排气单元,所述第二气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和第二气体单向阀,所述第二气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所述第二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排气单元设置;
所述储液槽通过第二液体管路连接于所述补液单元,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设有第二液体单向阀和第二液体控制阀,所述第二液体单向阀靠近所述补液单元设置,所述第二液体控制阀靠近所述储液槽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和S5分别还包括:通过液位计实时监测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位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余压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在所述储液槽内设有空心隔板,所述空心隔板配置为分隔所述气体和液体,所述气体作用于所述空心隔板,通过所述空心隔板将液体下压。
CN201910289358.3A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Active CN109915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9358.3A CN109915337B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89358.3A CN109915337B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5337A true CN109915337A (zh) 2019-06-21
CN109915337B CN109915337B (zh) 2024-01-23

Family

ID=66969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9358.3A Active CN109915337B (zh) 2019-04-11 2019-04-11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533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8623Y (zh) * 1994-03-30 1995-09-27 王政玉 气压泵及其气动液体泵
CN1014638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天津市华泰森淼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并列的超高压设备卸压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和系统
CN201635952U (zh) * 2009-11-18 2010-11-17 吴宗荣 无活塞液压压缩机
CN102434531A (zh) * 2011-12-21 2012-05-02 于日东 一种动力系统
CN205064012U (zh) * 2015-09-14 2016-03-02 中投碧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回收油田柴油机废气余热的发电-供热联合系统
CN106050753A (zh) * 2016-07-11 2016-10-26 姬亚芳 液媒气体压缩/膨胀机
WO2017024925A1 (zh) * 2015-08-10 2017-02-16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取量设备的工作方法和液体取量设备
WO2017144748A1 (es) * 2016-02-25 2017-08-31 Universidad A Distancia De Madrid Udima, S.A. Sistema de bombeo hidráulico a alta presión sin consumo energético extern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puesta en práctica del mismo
US20180156184A1 (en) * 2016-12-07 2018-06-07 Olalekan A. Alao Energy storage and generation system
CN208185880U (zh) * 2018-05-16 2018-12-04 福州联众气体有限公司 槽车储罐内余气的手推式微型高效回收装置
CN209943017U (zh) * 2019-04-11 2020-01-14 河北金牛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8623Y (zh) * 1994-03-30 1995-09-27 王政玉 气压泵及其气动液体泵
CN101463850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天津市华泰森淼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并列的超高压设备卸压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和系统
CN201635952U (zh) * 2009-11-18 2010-11-17 吴宗荣 无活塞液压压缩机
CN102434531A (zh) * 2011-12-21 2012-05-02 于日东 一种动力系统
WO2017024925A1 (zh) * 2015-08-10 2017-02-16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取量设备的工作方法和液体取量设备
CN205064012U (zh) * 2015-09-14 2016-03-02 中投碧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回收油田柴油机废气余热的发电-供热联合系统
WO2017144748A1 (es) * 2016-02-25 2017-08-31 Universidad A Distancia De Madrid Udima, S.A. Sistema de bombeo hidráulico a alta presión sin consumo energético extern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puesta en práctica del mismo
CN106050753A (zh) * 2016-07-11 2016-10-26 姬亚芳 液媒气体压缩/膨胀机
US20180156184A1 (en) * 2016-12-07 2018-06-07 Olalekan A. Alao Energy storage and generation system
CN208185880U (zh) * 2018-05-16 2018-12-04 福州联众气体有限公司 槽车储罐内余气的手推式微型高效回收装置
CN209943017U (zh) * 2019-04-11 2020-01-14 河北金牛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5337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68713A (en) Process and pump for circulating fluids or gases
CN104913179B (zh) 一种自动润滑系统
CN108870527A (zh) 一种供能的方法和供能系统
CN101440722B (zh) 液体热机循环动力驱动装置
CN109915337A (zh)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CN107726031A (zh) 一种横切生产线稀油润滑加热系统
CN102094608B (zh) 水力自动调压系统
CN207634409U (zh) 增压系统
CN113586292B (zh) 气体稳压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214007396U (zh) 用于发动机组的预热及预润滑系统
CN209943017U (zh) 一种气体余压循环利用系统
CN204300682U (zh) 用于液压活塞式压缩机的管路控制系统
CN211345946U (zh) 一种系统压力自驱泵供液管路系统
CN212317032U (zh) 多止回阀供水装置
CN203809416U (zh) 液压动力源提供系统
CN113339682A (zh) 一种供油紧急状态的保护系统及供油方法
CN215571256U (zh) 一种co2热泵热水应用系统
CN104524728A (zh) 消防管路增压保压装置
CN205277812U (zh) 一种真空装置及真空装置溶剂回收系统
CN219865679U (zh) 一种合流型液压系统以及拖拉机
CN214423480U (zh) 一种水气分离向压力罐补气的补气结构
CN219433578U (zh)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CN221178285U (zh) 一种冷却液加排装置
CN113432293B (zh) 分体式高低温循环水箱及其操作方法
CN216130234U (zh) 一种管道布局设计及智慧集中供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