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578U -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33578U CN219433578U CN202320363821.6U CN202320363821U CN219433578U CN 219433578 U CN219433578 U CN 219433578U CN 202320363821 U CN202320363821 U CN 202320363821U CN 219433578 U CN219433578 U CN 2194335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 heat exchanger
- main
- refrigerating uni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主制冷机组、辅助制冷机组、储冷罐、供水回水罐、管网组件、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所述的储冷罐可接收并储存主、辅助制冷机组提供的冷冻水且可向主热交换器提供冷冻水,辅助制冷机组亦可直接向辅助热交换器提供冷冻水,主、辅助热交换器排出的水液由供水回水罐储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冷罐和主、辅制冷机组以及主、辅热交换器,主、辅制冷机组可在谷电时段给储冷罐提供冷冻水并储存,峰电时段可用储冷罐向主热交换器供冷;另外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或时段,可开启辅助制冷机组补充供冷,使工作池的温度得到快速下降,从而可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设备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为提高显示器材边框的抗氧化性,一般会对边框进行阳极氧化,由于阳极氧化是放热反应,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很高,使工作液温度很容易升高。但氧化时若温度过高会影响氧化膜的形成,为控制工作液的温度升高,工厂大多采用冷冻水冷却的方式对工作池中的溶液进行降温。通常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大多为设置一个能够持续提供冷冻水的大功率制冷机组,将冷冻水通过管道引入到置于工作池中的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后冷冻水变成热水再回流到制冷机组进行再制冷成冷冻水后,再进入热交换器。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19280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循环水冷冻处理系统,其“…通过冷却循环水管200、冷却水箱300和冷却水泵400组成的系统对水槽100中的水进行降温…”,从其说明书可以了解到,该系统把冷却水箱300的水导入到制冷源500持续制冷后经过水洗槽100进行热交换后再回到冷却水箱300,再制冷。由于整个水循环系统是闭合且单一的循环系统,边框氧化持续作业时所需要的持续且大量的冷冻水不得不由大功率的制冷机组持续工作来提供。大功率制冷机组持续工作所带来的弊端:一是无法避开白天峰电时段电费费率所产生的高成本且无法充分利用夜间谷电电费费率低来降低成本;二是为满足温差较大地区的夏天或白天的自然环境温度比冬天或晚上要高的特性,制冷机组需要按满足最大制冷量的要求进行设置所带来的高运营成本;三是制冷机组无法间歇工作影响定期保养和设备寿命。鉴于此,有必要对冷冻水循环系统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主制冷机组、辅助制冷机组、储冷罐、供水回水罐、管网组件、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所述的储冷罐可接收并储存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提供的冷冻水且可向主热交换器提供冷冻水,辅助制冷机组亦可直接向辅助热交换器提供冷冻水作为冷量补充,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排出的水液由供水回水罐储存,供水回水罐可向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供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冷罐和主、辅制冷机组以及主、辅热交换器,主、辅制冷机组可在夜间谷电时段给储冷罐提供冷冻水并可将冷冻水储存在储冷罐中,白天峰电时段可利用储冷罐向主热交换器供冷;另外在温度较高的夏天或白天的季节或时段,可开启小功率的辅助制冷机组通过辅助热交换器补充供冷,使工作池的温度得到快速下降,从而可降低运营成本且可使制冷机组间歇工作来提高设备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主制冷机组、辅助制冷机组、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所述的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均置于边框氧化用的作业池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冷罐、供水回水罐和管网组件,所述的储冷罐可接收并储存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提供的冷冻水且可向主热交换器提供冷冻水,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亦可直接向辅助热交换器提供冷冻水,所述的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排出的水液由供水回水罐储存,供水回水罐可向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供水。
所述的储冷罐的输出口置于主热交换器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储冷罐设有二个输入口,所述的主制冷机组的输出口置于储冷罐的一个输入口的前端且相与其连通,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的输出口设有二个分支出口,其中一个出口置于储冷罐的另一个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其另一个出口置于辅助制冷机组的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所述的供水回水罐设有二个输入口和二个输出口,所述的主热交换器的输出口和辅助热交换器的输出口分别置于供水回水罐的二个输入口的前端且分别连通,所述的供水回水罐的二个输出口分别置于主制冷机组的输入口和辅助制冷机组的输入口的前端且分别连通。
所述的主制冷机组、辅助制冷机组、储冷罐、供水回水罐、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之间用管网组件串接。
所述的管网组件包括管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一水泵,所述的储冷罐与主热交换器之间用管道连通且在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与辅助热交换器之间用管道连通且在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
所述的管网组件还包括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所述的供水回水罐与主制冷机组之间用管道连通且在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和第二水泵,供水回水罐与辅助制冷机组之间用管道连通且在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和第三水泵,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与储冷罐之间用管道连通且在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的主热交换器和辅助热交换器分别用管道与供水回水罐连通。
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均为电动阀门,所述的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均为电动水泵。
所述的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均包含有可制备冷冻水的冷冻机,辅助制冷机组的功率和制冷量小于主制冷机组的功率和制冷量。
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还可设置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带有控制程序的自动控制单元,若干件温度传感器分散置于作业池的侧壁上,其感应探头置于作业池的工作液中;若干件液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储冷罐和供水回水罐中的高位和低位;自动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并控制主制冷机组、辅助制冷机组以及管网组件上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的开启和关闭。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的优点在于:一是通过设置储冷罐,在夜间谷电电费费率低的时段由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给储冷罐提供冷冻水并储存起来,其他时段主制冷机组减少工作或停止工作,由储冷罐给主热交换器供冷,从而可避开峰电时段电费费率高所产生的高成本;二是通过改进,将通常为了满足最大制冷量的要求而配置和运行的大功率制冷机组用二种不同功率的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来替代,小功率的辅助制冷机组的耗电量低于主制冷机组的耗电量,利用储冷罐单独供冷或利用储冷罐与辅助冷机组配合使用来满足温差较大地区的不同季节或不同时段边框氧化时所需要的不同的制冷量的要求,从而可降低单一大功率制冷机组持续工作带来的高运营成本;三是主制冷机组和辅助制冷机组均可间歇工作,以利于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可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提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冷冻水循环系统进行改进,可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设备寿命。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简图;
图2为管网组件中的泵阀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制冷机组;2辅助制冷机组;3储冷罐;4供水回水罐;5管网组件;50管道;51第一阀门;52第二阀门;53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一水泵;57第二水泵;58第三水泵;6主热交换器;7辅助热交换器;900作业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储冷罐3、供水回水罐4、管网组件5、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所述的主制冷机组1和辅助制冷机组2均包含有可制备冷冻水的冷冻机,辅助制冷机组2的功率和制冷量小于主制冷机组1的功率和制冷量;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均置于边框氧化用的作业池900内,所述的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均为公知技术。所述的储冷罐3可接收并储存主制冷机组1和辅助制冷机组2提供的冷冻水且可向主热交换器6提供冷冻水,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亦可直接向辅助热交换器7提供冷冻水,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排出的水液由供水回水罐4储存,供水回水罐4可向主制冷机组1和辅助制冷机组2供水。所述的储冷罐3的输出口置于主热交换器6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储冷罐3设有二个输入口,所述的主制冷机组1的输出口置于储冷罐3的一个输入口的前端且相与其连通,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的输出口设有二个分支出口,其中一个出口置于储冷罐3的另一个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其另一个出口置于辅助制冷机组2的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所述的供水回水罐4设有二个输入口和二个输出口,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的输出口和辅助热交换器7的输出口分别置于供水回水罐4的二个输入口的前端且分别连通,所述的供水回水罐4的二个输出口分别置于主制冷机组1的输入口和辅助制冷机组2的输入口的前端且分别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网组件5包括管道50、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第一水泵56、第二水泵57和第三水泵58,所述的储冷罐3与主热交换器6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一阀门51和第一水泵56,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与辅助热交换器7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二阀门52,所述的供水回水罐4与主制冷机组1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四阀门54和第二水泵57,供水回水罐4与辅助制冷机组2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五阀门55和第三水泵58,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与储冷罐3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三阀门53,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分别用管道50与供水回水罐4连通。所述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和第五阀门55均为电动阀门,所述的第一水泵56、第二水泵57和第三水泵58均为电动水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还可设置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带有控制程序的自动控制单元,若干件温度传感器分散置于作业池900的侧壁上,其感应探头置于作业池900的工作液中;若干件液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储冷罐3和供水回水罐4中的高位和低位;自动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并控制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以及管网组件5上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第一水泵56、第二水泵57、第三水泵58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的供水回水罐4还可设置自动补水装置用于在水量耗损后自动补水。
本系统使用前,在自动控制单元中设定夜间谷电电费费率较低的时段自动启动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第二水泵57、第三水泵58和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
夜间谷电时段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自动开启,第二水泵57、第三水泵58和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自动启动给储冷罐3提供冷冻水,储冷罐3储满后其设置的液位传感器将采集的信息反馈给自动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指令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关闭和第二水泵57、第三水泵58、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停止工作。
边框在氧化时其作业池900内的工作液的温度会快速升高,作业池900的若干件温度传感器将各自采集的温度信息反馈到自动控制单元,经过自动控制单元分析处理后指令第一阀门51开启和第一水泵56启动,将储冷罐3的冷冻水抽送到主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冷冻水变成热水后再流入供水回水罐4中。
若在温度较高的夏天季节或白天某个时段,储冷罐3向主热交换器6提供的冷冻水不足以将作业池900内的工作液温度快速地降下来,自动控制单元则指令第二阀门52、第五阀门55开启和第三水泵58启动,并指令辅助制冷机组2启动,由辅助制冷机组2向辅助热交换器7供冷,此时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同时工作即可将工作液温度快速地降下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冷罐和主、辅制冷机组以及主、辅热交换器,主、辅制冷机组可在夜间谷电时段给储冷罐提供冷冻水并可将冷冻水储存在储冷罐中,白天峰电时段可利用储冷罐向主热交换器供冷;另外在温度较高的夏天或白天的季节或时段,可开启小功率的辅助制冷机组通过辅助热交换器补充供冷,使工作池的温度得到快速下降,从而可降低运营成本且可使制冷机组间歇工作来提高设备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词语来限定位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使用仅仅是为了方便简化描述,无先后的特定含义,除非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进行了特别声明。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7)
1.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均置于边框氧化用的作业池(900)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冷罐(3)、供水回水罐(4)和管网组件(5),所述的储冷罐(3)可接收并储存主制冷机组(1)和辅助制冷机组(2)提供的冷冻水且可向主热交换器(6)提供冷冻水,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亦可直接向辅助热交换器(7)提供冷冻水,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排出的水液由供水回水罐(4)储存,供水回水罐(4)可向主制冷机组(1)和辅助制冷机组(2)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冷罐(3)的输出口置于主热交换器(6)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储冷罐(3)设有二个输入口,所述的主制冷机组(1)的输出口置于储冷罐(3)的一个输入口的前端且相与其连通,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的输出口设有二个分支出口,其中一个出口置于储冷罐(3)的另一个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其另一个出口置于辅助制冷机组(2)的输入口的前端且与其连通,所述的供水回水罐(4)设有二个输入口和二个输出口,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的输出口和辅助热交换器(7)的输出口分别置于供水回水罐(4)的二个输入口的前端且分别连通,所述的供水回水罐(4)的二个输出口分别置于主制冷机组(1)的输入口和辅助制冷机组(2)的输入口的前端且分别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制冷机组(1)、辅助制冷机组(2)、储冷罐(3)、供水回水罐(4)、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之间用管网组件(5)串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网组件(5)包括管道(50)、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和第一水泵(56),所述的储冷罐(3)与主热交换器(6)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一阀门(51)和第一水泵(56),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与辅助热交换器(7)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二阀门(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网组件(5)还包括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第二水泵(57)和第三水泵(58),所述的供水回水罐(4)与主制冷机组(1)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四阀门(54)和第二水泵(57),供水回水罐(4)与辅助制冷机组(2)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五阀门(55)和第三水泵(58),所述的辅助制冷机组(2)与储冷罐(3)之间用管道(50)连通且在管道(50)上设有第三阀门(53),所述的主热交换器(6)和辅助热交换器(7)分别用管道(50)与供水回水罐(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和第五阀门(55)均为电动阀门,所述的第一水泵(56)、第二水泵(57)和第三水泵(58)均为电动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制冷机组(1)和辅助制冷机组(2)均包含有可制备冷冻水的冷冻机,辅助制冷机组(2)的功率和制冷量小于主制冷机组(1)的功率和制冷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63821.6U CN219433578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63821.6U CN219433578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33578U true CN219433578U (zh) | 2023-07-28 |
Family
ID=8733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63821.6U Active CN219433578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33578U (zh) |
-
2023
- 2023-03-02 CN CN202320363821.6U patent/CN2194335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97600U (zh) |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 |
CN205383712U (zh) | 一种建筑物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 |
CN104791925A (zh) | 一种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 |
CN102538111B (zh) | 直接蓄冷和混合放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5066544A (zh) | 一种小温变组合式冷却循环水系统 | |
CN203478468U (zh) | 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 | |
CN219433578U (zh) | 一种用于边框氧化的冷冻水循环系统 | |
CN218410143U (zh) | 一种能蓄冷蓄热的冷暖联供系统 | |
CN102748822A (zh) | 一种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16790608U (zh) | 一种以冷却塔为冷源的蓄冷式冷水供应系统 | |
CN214370645U (zh) | 一种直联空调管路系统和空调 | |
CN211317692U (zh) | 一种风洞换热系统 | |
CN206929910U (zh) | 冰蓄冷空调系统 | |
CN205227623U (zh) | 基于空调系统能效的蓄能系统 | |
CN211575376U (zh) | 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 | |
CN220061986U (zh) | 一种复合式水源综合利用节能空调系统 | |
CN204240537U (zh) |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节能装置 | |
CN204987606U (zh) | 一种小温变组合式冷却循环水系统 | |
CN115264681B (zh) | 一种高效性能变频三联供空调系统 | |
CN215001878U (zh) | 一种具有蓄热蓄冷功能的水力分压装置 | |
CN219243777U (zh) | 一种过渡季采用水蓄冷模式的动态冰蓄冷系统 | |
CN218565621U (zh) | 一种外融冰开式一级泵系统 | |
CN220121939U (zh) | 一种水蓄冷储能液冷系统 | |
CN216279316U (zh) | 一种无油箱的高低压润滑系统 | |
CN219019347U (zh) |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