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2783A -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2783A
CN109912783A CN201910035511.XA CN201910035511A CN109912783A CN 109912783 A CN109912783 A CN 109912783A CN 201910035511 A CN201910035511 A CN 201910035511A CN 109912783 A CN109912783 A CN 109912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ptor material
electron acceptor
dithiophene
benzo
b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55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2783B (zh
Inventor
黄飞
梁一鸣
谢锐浩
曹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9100355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2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2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2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2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2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以苯并[1,2‑b:4,5‑b']二噻吩‑4,8‑二酮为原料,在4,8号位上引入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官能团,再在2,6号位引入功能性侧基,最后脱去三异丙基硅基得到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上述单体与萘二酰亚胺进行金属催化偶联得到所述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作为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应用于有机光伏器件。该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具有很好的平面性、强且宽的吸收光谱、合适的电子能级结构,这类材料表现出不错的光伏器件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 电池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从邓青云博士及其团队于1987年发表关于双层有机电子发光器件的研究论文后,有机电子材料在发光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以及生物与化学传感器等多个光电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走高,并由此进入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器件的发展爆发期。与此同时,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环境污染与化石能源过度依赖使世界各国的环境与资源的承受能力迫近极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鉴于太阳能利用具有便携性、清洁性、长久性和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成为了各国可再生能源研究的热点。在1995年,以聚合物为电子给体材料和电子受体材料的体异质结有机太能电池被首次报道后,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电池器件成为日后有机光伏器件的研究主流。相对于以单晶硅板为代表的无机光伏器件,有机太阳电池具有柔韧性、溶液可加工性、原料丰富、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近年来有机太阳电池材料开发能力和器件优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光电能量转换效率从最初的不到1%到超过14%,显示出巨大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潜力。在目前的有机光伏器件制备中,常用的电子受体材料主要分为富勒烯型和非富勒烯型两大类。相对于前者,后者的制备成本更低、提纯难度更低,而且具有更好的化学结构和电子能级结构的修饰能力。除此之外,非富勒烯型受体材料具有更好的光氧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满足长期户外工作的需求。
在聚合物型非富勒烯系受体材料的设计当中,为提高大分子的能级调节能力和电子云密度、以便获得更好的光谱吸收和载流子传输性能,普遍采用电子给体单元(D)和电子受体单元(A)交替共聚的D-A型结构。其中萘二酰亚胺(NDI)电子受体结构单元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结构单元材料。NDI结构单元由于具有大共轭平面结构,可进行有效的分子内π电子离域,并且产生有效的分子间π-π作用。此外当中的两个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酰亚胺基团,赋予NDI优秀的电子亲和性和较深的HOMO能级(约3.9eV)。目前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可获得最高为11%的光电转换效率,其使用的正是NDI型聚合物受体材料N2200。
为了改良NDI型聚合物受体材料的性能表现,提高基于NDI的全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等品质参数,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有:(1)通过NDI结构上的N-烷基化反应引入不同的功能性侧基,改善NDI型聚合物的溶剂加工性和结晶能力;(2)在NDI的2,6号位上引入芳香性稠环来延展聚合物的共轭体系,从而改善NDI型聚合物的电子结构、吸收特性和堆积行为;(3)通过改变参与共轭的D单元的数目或种类,来改善NDI型聚合物的光电特性。基于苯并[1,2-b:4,5-b']二噻吩(BDT)给体单元的聚合物给体材料是目前高效有机太阳电池器件制备的明星材料。考虑到BDT给体结构单元的成功性,本专利利用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作为NDI型聚合物的给体结构单元,构建一系列新型NDI型聚合物受体材料。乙炔撑作为BDT和NDI的π桥单元,可提高分子链的刚性和结构线性,降低分子链的构象翻转能力,增强分子间的有效堆积。而乙炔撑的弱吸电子能力可进一步增强NDI型聚合物受体的亲电子能力,提高电子传输性能。BDT结构单元以4,8位与NDI单元进行共轭偶联,可有效延伸分子链在离轴方向上的共轭体系,增强分子链的二维有序密堆积,进一步增强电子迁移率,而且BDT的2,6位可引入功能性侧基,进一步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溶剂加工性。实验表明,含BDT和乙炔撑的NDI型聚合物受体材料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有机光伏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效率还比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提高材料的吸收系数,有利于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有望得到更好的器件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的设计思路。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在有机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所述聚合物材料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1为氢或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氢或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含有共轭单元的侧链基团;所述侧链基团为苯、萘、噻吩、并噻吩、硒吩、碲吩、呋喃、吡咯、吡啶、噻咯、噻唑、恶唑、三唑及它们的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n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聚合度,n为1到10000的自然数。
优选地,所述烷基链R1为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硝基取代,氢原子被卤原子或上述官能团取代。
优选地,所述侧链基团R2为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硝基取代,氢原子被卤原子或上述官能团取代。
优选地,所述侧链基团R2为含有共轭单元的侧链基团,其所述含有共轭单元的侧链基团选自以下未取代或取代的结构:
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氢或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硝基取代,氢原子被卤原子或上述官能团取代。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三异丙基硅基乙炔经过正丁基锂的脱端位氢处理,与苯并[1,2-b:4,5-b']二噻吩-4,8-二酮进行偶联,生成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然后经过2,6号位的功能性侧基的引入,生成多种2,6-二R基-4,8-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最后使用氢氧化钾脱去三异丙基硅,得到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
(2)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将含有金属催化偶联反应活性基团的萘二酰亚胺与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在金属催化剂催化下反应,制备一系列含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的萘二酰亚胺型聚合物。
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凝胶渗透色谱(GPC)等表征了单体与聚合物材料的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获得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质,通过紫外吸收可见光谱仪测试了光谱性质。同时将聚合物作为活性层受体材料制备成有机光伏器件,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所述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用给电子能力和共平面性更强的含二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作为给体单元,可提高给体结构单元与萘二酰亚胺受体结构单元电子偶合作用,延展分子链沿轴方向和离轴方向的共轭体系,促进分子链之间的二维有序密堆积,提高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光电转换性能。
(2)乙炔撑π桥的引入增强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提高分子链的结晶能力。另外含乙炔撑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不含锡和硼等金属催化偶联活性基团,从而便于提纯,无需使用剧毒有机锡试剂,在工业大规模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通过对苯并[1,2-b:4,5-b']二噻吩的2,6号位进行功能性侧链修饰工程,可有效调节聚合物受体材料在近红外的吸收特性,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并与中、宽带隙的聚合物给体材料形成良好的光谱互补吸收效果,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4)本新型聚合物受体材料在参与器件活性层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含卤素、帝都性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加工溶剂,如2-甲基四氢呋喃等。在保持较高的器件效率同时,降低生产制备过程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性,显示出绿色工业化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所得聚合物的薄膜吸收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4所得聚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势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4所得聚合物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J-V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子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实践可采用本领域技术内的聚合物化学的常规技术。在以下实施例中,努力确保所用数字(包括量、温度、反应时间等)的准确性,但应考虑一些实验误差和偏差。在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温度以℃表示,压力为大气压或接近大气压。所有溶剂为分析级或色谱级购买,并且所有反应在氩气惰性气氛下进行。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所有试剂都是商业获得的。
实施例1: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2)的制备。
合成路线如下:
(1)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1)的制备。
在氩气氛围下,将三异丙基硅基乙炔(10.16g,55.7mmol)溶于13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完全溶解后,降温至-78℃,缓慢滴加正丁基锂溶液(22.28ml,55.7mmol,2.5M),搅拌反应1h。之后分两次加入苯并[1,2-B:4,5-B']二噻吩-4,8-二酮固体(3.5g,15.89mmol),停止制冷,混合溶液缓慢升温至室温,搅拌反应一晚。第二天在通气下分两次加入无水氯化亚锡(24.104g,127.12mmol),再搅拌反应一天。对混合反应液进行抽滤,获得滤液并旋蒸掉溶剂后,将固体剩余物经硅胶柱过柱提纯得到翠绿色晶体(1)(4.37g,50%)。
1HNMR(500MHz,CDCl3):δ7.61(d,2H),7.56(d,2H),1.23(m,42H).
13C NMR(500MHz,CDCl3):δ140.86,138.51,128.28,123.14,112.18,102.63,101.62,18.78,11.33.
(2)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2)的制备。
单体1(1g,1.8mmol)溶于20ml干燥的四氢吠喃中,然后在室温下滴加氢氧化钾水溶液(2ml,10M,22.05mmol)和1ml无水甲醇,加热回流搅拌12h。当溶液变为暗红色浑浊液后,停止反应并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食盐水冲洗三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后,将固体剩余物经硅胶柱过柱提纯得到白色固体(2)(380mg,87.9%)。
1H NMR(500MHz,CDCl3):δ=7.63(d,2H),7.59(d,2H),3.86(s,2H).
13CNMR(125MHz,CDCl3):δ=140.83,138.91,128.58,122.96,111.30,86.84,79.63.
实施例2:2,6-二辛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4)的制备。
合成路线如下:
(1)2,6-二辛基-4,8-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3)的制备。
在氩气氛围下,将单体1(600mg,1.089mmol)溶解于25ml无水四氢呋喃中,降温至0℃。0℃下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4ml,4.356mmol,2.5M),之后缓慢回到室温中搅拌0.5h。缓慢滴加1-碘正辛烷(1.308g,5.445mmol),加热回流反应12h。停止反应并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食盐水冲洗三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后,将固体粗产物经硅胶柱过柱提纯得到淡翠绿色固体(3)(724mg,85.7%)。
(2)2,6-二辛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4)的制备。
单体3(724mg,0.9336mmol)溶于20ml干燥的四氢吠喃中,然后在室温下滴加氢氧化钾水溶液(2ml,10M,22.05mmol)和1ml无水甲醇,加热回流搅拌12h。当溶液变为暗红色浑浊液后,停止反应并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食盐水冲洗三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后,将固体粗产物经硅胶柱过柱提纯得到白色固体(4)(300mg,69.4%)。
1HNMR(500MHz,CDCl3):δ7.25(s,2H),3.77(s,2H),2.92(m,4H)1.78(m,4H)1.30(m,20H)0.88(m,6H).
13C NMR(500MHz,CDCl3):δ148.73,140.03,138.65,119.45,109.63,86.01,79.97,31.85,31.21,31.00,29.33,29.19,29.16,22.66,14.11.
实施例3:2,6-二(2-辛基噻吩-5-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8)的制备。
合成路线如下:
(1)2-溴-5辛基噻吩(5)的制备。
2-辛基噻吩(4g,20.37mmol)溶解于2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下分两次加入N-溴代琥珀酰亚胺(4.35g,24.44mmol),遮光下搅拌反应一晚。用石油醚萃取混合反应液,并用饱和食盐水冲洗三遍,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后,将液体粗产物经硅胶柱过柱提纯得到无色澄清粘液(5)(5.249g,93.6%)。
(2)2,6-二(三甲基锡)-4,8-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6)的制备。
在氩气氛围下,单体1(700mg,1.27mmol)溶解于2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并逐滴加入四甲基乙二胺(590.48mg,5.08mmol)充分混合。冷却至-78℃,逐滴加入正丁基锂溶液(2.033ml,5.08mmol),保温搅拌反应1h。逐滴加入三甲基氯化锡(6.352ml,6.352mmol,1M),然后停止制冷,逐步回到室温中,搅拌反应12h。混合反应液用石油醚萃取,饱和食盐水冲洗三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后,固体粗产物经异丙醇重结晶,得到黄绿色固体(877mg,78.9%)。
1H NMR(300MHz,CDCl3):δ7.69(s,2H),1.23(m,42H),0.47(s,18H).
13C NMR(75MHz,CDCl3):δ144.68,143.51,139.10,110.36,103.33,100.64,19.06,11.39,8.3.
(3)2,6-二(2-辛基噻吩-5-基)-4,8-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7)的制备。
单体5(956.12mg,3.474mmol)和单体6(870mg,0.9925mmol)加入到75ml耐压管中,再加入40ml超干二甲苯充分溶解混合物,并氩气保护20min。加入催化剂四合三苯基膦钯(115.56mg,0.1mmol),氩气保护5min后,升温至120℃,搅拌反应24h。冷却至室温后,混合反应液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食盐水冲洗三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后,固体剩余物经硅胶柱过柱提纯的到黄色固体状粗产物,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4)2,6-二(2-辛基噻吩-5-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单体(8)的制备。
单体7(568mg,0.604mmol)溶于20ml干燥的四氢吠喃中,然后在室温下滴加氢氧化钾水溶液(2ml,10M,22.05mmol)和1ml无水甲醇,加热回流搅拌12h。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后,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食盐水冲洗三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溶剂后,将固体粗产物经硅胶柱过柱提纯得到黄色固体(226mg,59.7%)。
1HNMR(500MHz,CDCl3):δ7.50(s,2H),7.16(d,2H),6.74(d,2H),3.84(s,2H),2.83(m,4H),1.70(m,4H),1.30(m,20H),0.89(m,6H).
13C NMR(500MHz,CDCl3):δ147.70,140.05,139.46,139.36,134.39,125.62,125.17,117.37,109.84,86.87,79.52,31.85,31.54,30.29,29.32,29.20,29.08,22.65,14.10.
实施例4:聚合物PNDIEB的合成。
合成路线如下:
单体2(23.827mg,0.1mmol)、4,9-二溴-2,7-二(2-辛基十二烷基)-苯并[lmn][3,8]菲咯啉-1,3,6,8(2氢,7氢)-四酮(98.506mg,0.1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3mg,0.00427mmol)、碘化亚铜(1mg,0.00525mmol)和磁力搅拌子加入到25ml二口烧瓶,置换氩气三遍。加入2ml氯苯,室温搅拌10min。再加入0.2ml二异丙胺,逐步升温到80℃,搅拌反应24h。加入1.5ml溴苯,保温搅拌2h。冷却到室温后混合反应物倒入到150ml无水甲醇中沉淀,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黑色固体产物(104mg,85%)。
实施例5:聚合物PNDIEB-C8的合成。
合成路线如下:
单体4(46.275mg,0.1mmol)、4,9-二溴-2,7-二(2-辛基十二烷基)-苯并[lmn][3,8]菲咯啉-1,3,6,8(2氢,7氢)-四酮(98.506mg,0.1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3mg,0.00427mmol)、碘化亚铜(1mg,0.00525mmol)和磁力搅拌子加入到25ml二口烧瓶,置换氩气三遍。加入2ml氯苯,室温搅拌10min。再加入0.2ml二异丙胺,逐步升温到80℃,搅拌反应24h。加入1.5ml溴苯,保温搅拌2h。冷却到室温后混合反应物倒入到150ml无水甲醇中沉淀,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黑色固体产物(124mg,88.7%)。
实施例6:聚合物PNDIEB-T-C8的合成。
合成路线如下:
单体8(62.699mg,0.1mmol)、4,9-二溴-2,7-二(2-辛基十二烷基)-苯并[lmn][3,8]菲咯啉-1,3,6,8(2氢,7氢)-四酮(98.506mg,0.1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3mg,0.00427mmol)、碘化亚铜(1mg,0.00525mmol)和磁力搅拌子加入到25ml二口烧瓶,置换氩气三遍。加入1.5ml氯苯,室温搅拌10min。再加入0.15ml二异丙胺,逐步升温到80℃,搅拌反应24h。加入1.5ml溴苯,保温搅拌2h。冷却到室温后混合反应物倒入到150ml无水甲醇中沉淀,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黑色固体产物(143mg,88.7%)。
图1是实施例4-6所得聚合物PNDIEB、PNDIEB-C8和PNDIEB-T-C8的薄膜吸收光谱图。从吸收图可以看出,该系列聚合物均具有强且宽的吸收光谱,这有利于活性层薄膜对太阳光的捕获,有利于获得高的输出电流。
图2为实施例4-6所得聚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势曲线图。从测得曲线,可以算出该系列聚合物对应的LUMO和HOMO能级。该系列聚合物的LUMO能级在-3.80~-3.90之间,聚合物具有合适的电子能级,可以作为电子受体材料用于有机太阳电池中。
图3为实施例4-6所得聚合物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J-V曲线图。为了研究目标聚合物受体材料PNDIEB、PNDIEB-C8和PNDIEB-T-C8在全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我们制备了正装的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以聚合物PBDB-T作为给体材料,PNDIEB、PNDIEB-C8和PNDIEB-T-C8分别作为受体材料,给受体质量比为2:1,加工溶剂为氯苯,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BDB-T:聚合物受体材料/PFNBr/Ag。经过器件的表征,基于PBDB-T:PNDIEB的光伏器件,能量转换效率为3.51%,其中短路电流密度(Jsc)为8.19mAcm-2,开路电压(Voc)为0.82V,填充因子(FF)为52.31%;基于PBDB-T:PNDIEB-C8的光伏器件,能量转换效率为5.68%,其中Jsc为12.40mAcm-2,Voc为0.86V,FF为53.50%;基于PBDB-T:PNDIEB-T-C8的光伏器件,能量转换效率为2.44%,其中Jsc为8.03mAcm-2,Voc为0.78V,FF为39.92%(如表1所示)。
我们发现,基于PBDB-T:PNDIEB-C8的光伏器件获得了最好的器件性能,这主要归因于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吸收光谱的互补和聚合物受体材料良好的电荷传输性能。说明了本发明的可行性和新型共轭聚合物受体材料在有机光伏器件的应用潜力。
表1 PBDB-T:聚合物受体本体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参数
聚合物PBDB-T结构式如下所示:

Claims (7)

1.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1为氢或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氢或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含有共轭单元的侧链基团;所述侧链基团为苯、萘、噻吩、并噻吩、硒吩、碲吩、呋喃、吡咯、吡啶、噻咯、噻唑、恶唑、三唑及它们的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其特征在于,n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聚合度,n为1到10000的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链R1为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硝基取代,氢原子被卤原子或上述官能团取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其特征在于,侧链基团R2为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硝基取代,氢原子被卤原子或上述官能团取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链基团R2为含有共轭单元的侧链基团,其所述含有共轭单元的侧链基团选自以下未取代或取代的结构:
上述结构式中的R为氢或具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硝基取代,氢原子被卤原子或上述官能团取代。
6.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三异丙基硅基乙炔经过正丁基锂的脱端位氢处理,与苯并[1,2-b:4,5-b']二噻吩-4,8-二酮进行偶联,生成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然后经过2,6号位的功能性侧基的引入,生成多种2,6-二R基-4,8-二(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最后使用氢氧化钾脱去三异丙基硅,得到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
(2)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将含有金属催化偶联反应活性基团的萘二酰亚胺与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在金属催化剂催化下反应,制备一系列含2,6-二R基-4,8-二乙炔基苯并[1,2-b:4,5-b']二噻吩的萘二酰亚胺型聚合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CN201910035511.XA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Active CN109912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5511.XA CN109912783B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5511.XA CN109912783B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2783A true CN109912783A (zh) 2019-06-21
CN109912783B CN109912783B (zh) 2022-06-14

Family

ID=66960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5511.XA Active CN109912783B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27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8732A (zh) * 2013-07-04 2013-11-27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含苯并二噻吩的聚芳基乙炔撑半导体材料
CN104672434A (zh) * 2015-01-27 2015-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98744A (zh) * 2017-10-23 2018-02-16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一种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18181055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半導体素子、有機半導体組成物、有機半導体膜の製造方法、有機半導体膜、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化合物及びポリマ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8732A (zh) * 2013-07-04 2013-11-27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含苯并二噻吩的聚芳基乙炔撑半导体材料
CN104672434A (zh) * 2015-01-27 2015-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8181055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半導体素子、有機半導体組成物、有機半導体膜の製造方法、有機半導体膜、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化合物及びポリマー
CN107698744A (zh) * 2017-10-23 2018-02-16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一种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2783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8547B (zh) 一种苯并二呋喃类共轭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66033B (zh) 基于九并稠杂环类共轭小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72434B (zh) 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086752A (zh) 苯并二噻吩类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其的半导体组合物及应用其的太阳能电池
CN110423245A (zh) A-d-a共轭分子、制备方法、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CN109748925B (zh) 一类烷氧基取代的芳香稠环结构单元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JP5425338B2 (ja) アントラセンとピアセレノール類とを含有する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応用
CN109796581B (zh) 一种含有低聚乙二醇侧链结构的窄带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17264A (zh) 一种有机小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8010A (zh) 一种含稠环内酯的d-a型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25612A (zh) 一类侧链含氢键基团的共轭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658994A (zh) 一种卟啉有机小分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77531A (zh) 一种二维共轭苯并二呋喃类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68062A (zh) 一种光伏聚合物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11975A (zh) 一种二苯并噻吩的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12126057B (zh) 一种联二萘基有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3265687A (zh) 含有大体积支化烷氧基侧链的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734540B (zh) 一种含卤素原子取代噻吩基稠噻唑结构的共轭聚合物及其应用
CN113321791A (zh) 两个聚合联噻吩衍生物合镉、镍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4592499B (zh) 三并噻吩类共轭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61435A (zh) 吡咯并吡咯烷酮单元的单体及其合成方法与聚合物
CN109912783A (zh)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CN105153182B (zh) 一种5‑烷基‑2,3‑二氢苯并呋喃‑c60富勒烯双加成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724283B (zh) 2,7-烷基取代菲并[9,10-b]吡嗪衍生物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聚合物
CN113387964A (zh) 一类环戊联噻吩类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6

Address after: 100020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510640 No. five, 381 mountain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Tianhe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