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561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5619A
CN109905619A CN201910121878.3A CN201910121878A CN109905619A CN 109905619 A CN109905619 A CN 109905619A CN 201910121878 A CN201910121878 A CN 201910121878A CN 109905619 A CN109905619 A CN 109905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apacitor
voltage
display devic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18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5619B (zh
Inventor
李本友
田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18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5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5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56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490 priority patent/WO2020168855A1/zh
Priority to EP20759042.3A priority patent/EP3748959B1/en
Priority to US16/792,387 priority patent/US1133022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5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5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8Supervision thereof, e.g. detecting power-supply failure by out of limits supervi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1/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General aspects or details, e.g. selection emphasis on particular characters, dashed line or dotted line generation; Preprocessing of data
    • G09G1/005Power supply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3Generation or supply of pow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levision receiv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7Arrangements or methods related to powering off a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8Fault-tolerant or redundant circuits, or circuits in which repair of defects is prepar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an adequate voltage to the control circuit of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1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3Full-bridge at prim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电路、负载和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充电模块和接地开关;充电模块用于,当接地开关断开时,保持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电容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以使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充电模块向电容充电;电容用于当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不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控制供电电路断开。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供电电路在电子设备关机时能够迅速断开,进而确保了显示装置的负载由于不能及时断电而造成的显示装置异常显示等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具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电视等,该些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显示装置实现内容的可视化。人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的电源接入市电交流电后,由市电交流电向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供电,其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工业电器或终端通讯设备等用电装置。
以电视为例介绍其电源架构,图1a为电视电源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供电电路1、负载2、控制电路3、电源4,其中,电源4包括:整流桥41、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模块42和谐振变换器(LLC)模块43,LLC模块43中包括同步整流电路(图1a未示出)。PFC模块42与LLC模块43连接,LLC模块43分别供电电路1、控制电路3相连。
其中,整流桥41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向PFC模块42输入全波信号。在交流电源输入PFC模块42之前可以连接有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图1a未示出),对输入的交流电源进行高频滤波。
PFC模块42一般包括PFC电感、开关功率器件和PFC控制芯片,主要对输入的交流电源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向LLC模块43输出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如380V)。PFC模块41可以有效提高电源的功率因数,保证电压和电流同相位。
LLC模块43可以采用双MOS管LLC谐振变换电路,通常同步整流电路设置在LLC模块43中,同步整流电路主要可以包括变压器、控制器、两个MOS管以及二极管。另外,LLC模块43还可以包括脉冲频率调整(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电路、电容以及电感等元器件。LLC模块43具体可以对PFC模块42输入的直流母线电压进行降压或升压,并输出恒定的电压给负载2。通常,LLC模块43能够输出多种不同的电压,以满足负载2的需求。
电源4还可以包括反激模块(图1a未示出),用于向PFC模块42和LLC模块43提供自身的供电电压和待机电源。
控制电路3分别与电源4、供电电路1相连,能够控制供电电路1是否导通,即控制LLC模块43输出的电能能否经过供电电路为负载2供电,从而实现负载的开启或关闭。通常,控制电路3能够接收主芯片(图1a中未示出)的控制信号,受主芯片的控制进而控制供电电路1的工作状态。
供电电路1还与LLC模块、负载相连,当供电电路1连通时,LLC模块43能够为负载2供电,当供电电路1断开时,LLC模块43不能够为负载2供电。实际上,供电电路1通常包括开关元件(图1a中未示出),例如MOS管,控制电路3通过控制MOS管源极和栅极的电压,来控制MOS管的导通状态。
负载2包括主板21、背光组件22、显示主体23等,主板21包括控制单元等元器件,可以接收LLC模块43输出的电压,并将接收到的音视频信号进行编解码后输入到显示主体23中,可选的,主板21通常需要12V电压。背光组件22可以接收LLC模块43输出的电压,实现对显示主体23的显示。其中,显示主体2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
某些显示装置为了防止在开启时电源的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突然加载在显示装置的负载上而对负载造成损害,通常会增加一些外围电路,使得开启电源时延长负载的上电时间,达到负载缓慢上电的效果,来保护负载免受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的影响。
但是,由于“慢上电”的外围电路存在,使得在显示装置关机的过程中,负载掉电时间也被延长,带来缓慢掉电的效果。通常,显示装置关机时,负载也应该快速的掉电,若此时负载掉电的速度变慢,就可能出现在掉电过程中,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电压应该跌落在负载工作电压之下(也就是说负载停止工作),然而却出现了在该时间节点上,电压仍在负载工作电压之上(负载还能够工作),此时就会带来整个显示装置时序的混乱,从而造成显示装置异常,例如黑屏、画面不动等。
因此,如何实现显示装置的负载在电子设备开机时的“慢上电”,同时实现关机时的“快掉电”,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控制电路中设置的充电模块在电子设备关机时,实现对控制电路中的电容进行快速充电,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供电电路在电子设备关机时能够迅速断开,进而解决了显示装置的负载由于不能及时断电而造成的显示装置异常显示等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源、电路板和负载,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路板给所述负载供电;所述电路板上至少包括供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电源,用于提供电能;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负载相连,用于导通或者断开所述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通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供电电路相连,用于通过控制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控制所述电源是否向所述负载供电。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充电模块和接地开关;其中,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供电电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接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地开关断开时,保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以使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充电模块向所述电容充电;所述电容用于当所述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不满足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控制所述供电电路断开。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供电电路。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模块;
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开关的第一端;
所述辅助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地开关导通时,建立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差;以使所述电容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接地开关放电;所述电容在放电过程中所述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满足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控制所述供电电路导通。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模块包括:连接电路;
所述连接电路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切换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接地开关的导通或断开。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控制信号用于通过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控制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的导通或闭合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关的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大电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
所述MOS管的S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容的第一端,所述MOS管的G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MOS管的N极连接所述负载。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源、电路板和负载,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路板给所述负载供电;所述电路板上至少包括供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电源,用于提供电能;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负载相连,用于导通或者断开所述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通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供电电路相连,用于通过控制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控制所述电源是否向所述负载供电。通过上述设置,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负载在电子设备开机时的“慢上电”,同时实现关机时的“快掉电”,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控制电路包括: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充电模块和接地开关;其中,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模块的第一端,充电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供电电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接地开关的第一端,接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充电模块用于,当接地开关断开时,保持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电容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以使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充电模块向电容充电;电容用于当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不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控制供电电路断开。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能够通过控制电路中的电容的放电过程实现电子设备开机时的缓慢上电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电路中设置的充电模块在电子设备关机时对电容进行快速充电,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供电电路在电子设备关机时也能够迅速断开。从而消除了控制电路中为了实现电子设备开机时缓慢上电设置的电容,在电子设备关机时充电速度较慢而造成的缓慢掉电所导致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电压回沟问题,进而避免了显示装置的负载由于不能及时断电而造成的显示装置异常显示等问题。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辅助模块;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辅助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地开关导通时,建立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差;以使所述电容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接地开关放电;所述电容在放电过程中所述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满足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控制所述供电电路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辅助模块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加快掉电速度,从而更好的消除了控制电路中为了实现电子设备开机时缓慢上电设置的电容,在电子设备关机时充电速度较慢而造成的缓慢掉电所导致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电压回沟问题,进而避免了显示装置的负载由于不能及时断电而造成的显示装置异常显示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电视电源架构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的电压的时序图;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存在的问题示意图;
图4b是图2电路的部分电路的示例;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电容放电时的电路电压波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电容充电时的电路电压波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电电路;11:供电电路第一端;12:供电电路第二端;13:供电电路第三端;
2:负载;21:主板;22:背光组件;23显示主体;
3:控制电路;31:电容;32:第一电阻;33:第二电阻;34:充电模块;35:接地开关;36:辅助模块;341:第三电阻;二极管:342;
4:电源;41:整流桥;42:PFC模块;43:LLC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1b是对图1a的简化。如图1b所示,本发明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电源4、电路板(未示出)和负载2,电源通过电路板给所述负载2供电;电路板上至少包括供电电路1和控制电路2,其中,电源4,用于提供电能;供电电路1,分别与电源4、负载2相连,用于导通或者断开电源4与负载2之间的通路;控制电路2,分别与电源4、供电电路1相连,用于通过控制供电电路1的导通或断开,控制电源4是否向负载2供电。
显示装置的负载2通过供电电路1连接电源4后,电源4能够通过供电电路1向负载2供电,负载2可以是例如显示装置的屏幕、TCON等。同时,控制电路3分别与电源4和供电电路1连接,用于通过控制供电电路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导通或断开,来控制电源4是否能够通过供电电路1向负载2供电。具体的,当控制电路3控制供电电路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源4通过供电电路1向负载2供电;当控制电路3控制供电电路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处于断开状态时,电源4与负载2之间断开连接关系,显示装置的负载2断电。
可选地,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是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一种具体的电路实现方式。图中+12V_IN为电源4的输出接口,是交流电AC经过LLC模块43之后输出的,这里以输出12V为例,当然还可以输出5V、18V等,根据负载的需求,可设定电源4不同的输出接口。VCC-Panel为显示装置负载2的输入接口,VCC-Panel的电压用于为负载供电,可选的,负载2的输入接口可以是多个,分别连接不同的负载(图1b未示出);供电电路1包括MOS管N1,MOS管N1包括源极(S)、栅极(G)、漏极(D),当源极和栅极存在压差达到MOS管的导通压降时,MOS管N1的源极就和漏极形成通路,使得电源4能够给负载2供电。可选的,根据MOS管N1的型号选择,MOS管的导通压降也就不同。MOS管N1与控制电路3相连,受控于控制电路3的控制。
为了防止在开启显示装置时,电源的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通过供电电路1突然加载在显示装置的负载上而对负载造成损害,通常在控制电路3中设置电容,例如图中所示的电容C1,利用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也就是说利用电容C1充放电的时间,从而延长了负载的上电时间,达到负载缓慢上电的效果,保护负载免受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的影响。
其中,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12V_IN接口,第二端连接MOS管N1的G极,当电容C1充电时,其第二端的电压就会升高,由于第二端与MOS管N1的栅极相连,即随着电容C1充电,MOS管N1栅极电压会升高。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达到平衡,也就是电容C1充满电,电容C1所在支路就相当于开路。类似的,当电容C1放电时,其第二端电压就会降低,MOS管N1栅极电压也会降低,当电容C1放完电后,电容C1所在支路就相当于开路。由于MOS管N1的源极与电源4相连,其源极电压不变,例如始终维持12V。那么,随着电容C1充放电,MOS管N1的栅极就出现电压的变化,源极和栅极就会出现压差,当该压差满足MOS管N1的导通压降,MOS管N1的源极和漏极就会导通。综上,电容C1通过控制MOS管N1的G极的电压控制MOS管N1的S极和D极的导通或断开。
控制电路3中还包括三极管V1,三极管V1的第一端为基极,即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端为发射极,并且第二端接地;第三端为集电极,与电容C1的第二端、MOS管N1的栅极相连。当三极管V1第一端和第二端存在压差满足其导通压降时,三极管V1的第三端和第二端就会导通,由于第二端与地相连,当其导通后,三极管V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电平都会被拉低,此时电容C1第二端的压降也被缓慢拉低,即电容C1开始放电直至放空。当三极管1第一端和第二端存在压差不满足其导通压降时,三极管V1的第三端和第二端就会截止,由于第三端与电源4相连,当其截止后,三极管V1的第三端的电平会被缓慢拉高,此时电容C1第二端的压降也被缓慢拉高,即电容C1开始充电直至饱和。
其中,三极管V1的第一端接收控制信号为PANEL_ON/OFF,该信号是来自于主芯片,示例性的,当PANEL_ON/OFF=1,代表显示装置开机,需要电源4给负载2供电;而当当PANEL_ON/OFF=0,代表显示装置关机,需要电源4停止给负载2供电。
控制电路3中还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与电容C1并联,电阻R1和电阻R2及三极管V1串联。
以负载为显示屏为例,详细介绍显示装置开启和关闭后,整个电路各个模块的工作变化:
具体地,在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开启电源且MOS管N1还未导通,三极管V1处于断开状态,电源4通过接口+12V_IN给电容C1充电直至饱和,此时电容C1两端的电压都为12V,三极管N1的S极和G极不存在压差,即三极管N1不满足导通条件,三极管N1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图中A、B、C和D点的电压相同,均为12V。
在接收到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时,即控制电路3的三极管V1接收到由软件生成的控制信号PANEL_ON/OFF=1,三极管V1导通,电阻R2与三极管V1相接那端电压迅速被拉低,而由于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1相接,且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此时A、B、D电压不能及时拉低。
电容C1开始通过电阻R2缓慢放电,使得A、B、D电压缓慢降低,当电容的电量被放空时,电容C1所在支路相当于开路,A、B、D电压稳定,此时由于电阻R1和电阻R2的分压,A、B、D电压为4V,也就是说,随着电容C1的放电,B点电压从12V缓慢降低为4V。此时MOS管N1的S极电压为12V,G极的电压为4V。
假设MOS管N1导通条件为其S极和G极存在6V的压差,即电压Vgs=Vg-Vs=-6V,其中Vg是MOS管N1的G极电压,Vs为MOS管N1的S极电压。也就是说,当B点电压的电压缓慢降低过程中,满足MOS管N1的S极和G极存在6V的压差时,MOS管的S极和D极导通,使得电源依次通过+12V_IN接口、MOS管N1和VCC-Panel接口向负载供电。
可以看出,并不是接收到控制信号PANEL_ON/OFF=1后,MOS管N1就能够立马导通,而是需要等待电容C1的充电的过程,当电容C1充电过程中,MOS管N1达到导通条件后,才使得电源能够给负载供电,达到负载“慢上电”的效果。即使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到MOS管N1导通这段时间内,存在电源的冲击电流和冲击电压,也不会施加在负载上,从而起到保护负载的效果。
总结来看,上述过程最终实现了对于MOS管N1在控制电路接收到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的第一时间、以及控制电路根据控制信号控制MOS管N1导通从而实际给负载供电的第二时间,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电容的放电得到延长,实现了增加开机过程中,给负载供电时MOS管N1的导通时间,进而调整了显示装置的负载在开机过程的上电斜率。
例如: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的电压的时序图,如图3中上图所示,若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未设置电容C1,则当控制电路在第一时间t1接收到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后,使得三极管V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存在压降,三极管V1导通接地,即三极管V1的第三端迅速被拉低到0V,同理A、B、D电压也被迅速拉低。从而迅速将MOS管N1的G极电压拉低为0V,MOS管N1的G极和S极的压差使MOS管N1的S极和N极在第一时间t1就导通,VCC-Panel接口的电压从第一时间t1后就升高至12V。
而若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设置电容C1,如图3中下图所示,则当控制电路在第一时间t1接收到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后,即使三极管V1立即导通接地,三极管V1的第三端迅速被拉低到0V。但是,由于电容C1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A、B、D电压不会迅速拉低,即不会迅速将MOS管N1的G极电压拉低。需要在电容经过放电过程中的第二时间t2,电容C1才将MOS管N1的G极电压拉低使得MOS管N1的G极和S极之间的压差满足导通条件,从而使得VCC-Panel接口的电压在第二时间t2后才会升高至12V。
因此,通过图3中两幅电压时序图的对比可得,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电路中设置的电容在显示装置开机时的放电过程实现显示装置的“慢上电”,防止显示装置在开机的过程中开机的瞬间,电源+12V_IN的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直接通过供电电路加载在负载VCC-Panel上时对负载造成的损害。
值得注意的,不一定是需要电容C1完全放电完成后,MOS管N1才能够导通,而是在电容C1放电的过程中,只要电容C1第二端电压下降的一定程度,满足MOS管N1导通压降时,MOS管就会导通。当然,也可以选择某MOS管,使得电容C1完全放电结束,才能够达到MOS管的导通条件,这里不举例说明。
当显示装置完成开机过程使负载VCC-Panel上电后,电容C1放电完成,此时电容C1连接+12V_IN的一端的电压为12V,电容C1连接MOS管N1的G极的一端通过电阻R1和R2的分压为4V,MOS管N1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的压差大于导通压降,即保持MOS管N1的导通,电源能够持续通过MOS管N1向负载供电。
而在显示装置在关机过程中,同样由于控制电路中电容C1的存在,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不会突变,因此在接收到停止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时,即当控制电路3接收到由软件生成的用于断开供电电路的控制信号PANEL_ON/OFF=0,三极管V1断开,仍然是由于电容C1两端电压不能突变,A、B、D点与电容C1相连,即使A、B、D点通过电阻R1接到电源+12V_IN,此时A、B、D点的电压也不能立刻由4V突变成12V。电源+12V_IN则通过电阻R1向电容C1充电。在电容C1在充电过程中,A、B、D点的电压缓慢上升,并且随着电压逐渐上升MOS管N1的S极和G极是压差由8V逐渐降低,当不满足MOS管N1的导通条件(仍然假设MOS管N1导通条件是源极和栅极之间存在6V压差),MOS管的G极控制MOS管的S极和D极断开,此时显示装置的负载会断电。
可以看出,并不是接收到控制信号PANEL_ON/OFF=0后,MOS管N1就能够立马端口,而是需要等待电容C1的放电的过程,当电容C1放电过程中,MOS管N1不满足导通条件后,才使得电源不给负载供电,带来负载“慢上掉电”的效果。
综上,显示装置在关机过程中,在控制电路接收到控制停止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第三时间、以及控制电路根据控制信号控制MOS管N1导通闭合从而实际停止向负载供电的第四时间,第三时间和第四时间间隔也会通过电容的放电得到延长,造成了显示装置在关机的过程中,停止给负载供电时MOS管N1的断开时间的滞后。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存在的问题示意图,如图4a示出了在关闭显示装置过程中,显示装置负载的电压变化示意图。
具体的,假设t0时刻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接收到用于关闭显示装置时控制供电电路断开的控制信号,如图2电路所示的原理,而此时控制电路内的电容C1开始充电,MOS管N1的栅极电压开始上升,直到t1时刻MOS管N1不满足导通条件,即停止电源给负载供电。
图4b是图2电路的部分电路的示例,如图4b所示,MOS管N1和显示屏是串联结构,电源12V经过MOS管N1给显示屏供电,其中,MOS管N1和显示屏都存在电阻。当显示屏工作时,H点的电压为显示屏分得的压降,即:
其中,VH代表负载电压(H点处),R代表显示屏的电阻,RMOS代表MOS管N1的电压。
当显示屏停止工作时,相当于显示屏开路,R无穷大,此时,较显示屏正常工作而言,VH会上升到接近12V。也就是说,在显示屏关掉后,MOS管仍然导通,电源仍然给显示屏供电,那显示屏上的电压又会“回弹”。
即,由于显示装置的负载处于正常工作的重负载状态时,电源通过供电电路向负载供电的电流较大,因此可以认为负载的阻抗很小,分的电压也很小;而若显示装置的负载处于停止工作的后轻负载状态时,电源通过供电电路向负载供电的电流,可认为此时负载的阻抗很大,作为一个大电阻承担电源向负载供电的电压的分压。
接着看图4a的t1-t2时间段,即使负载的电压已经在t1时开始刻掉电,但是由于控制电路的电容C1在t1时刻之后才会断开供电电路,即这段时间内电源仍向负载供电,而造成负载的电压在t2时刻会提升,而造成负载的电压回弹。
随着电容C1继续充电,使得MOS管N1断开,电源停止给负载供电,使得负载的压降又会跌落,即出现图4a中t3-t4,负载电压又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并最终在t4时刻降低至0V而实现负载的断电。
也就是在显示装置关机过程中,如果t0时刻控制电路接收到用于控制供电电路断开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需要电容C1充电后,直到t4时刻才实际控制供电电路断开,并且在t0和t4之间由于停止向负载提供电源的时间晚于负载已停止工作的时间,负载的电源实际掉电时会造成负载的实际电压出现的电压回弹的现象,给如图4所示的负载的电压波形造成一个“回沟”。因此在关机过程中,如果显示装置所在电子设备其他装置都断电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断开显示装置的负载的供电电路,会造成显示装置的负载在应该断电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断电,并造成显示装置的负载电压出现电压回沟。使得显示装置的负载由于不能及时断电而影响显示装置所在电子设备的其他显示功能的时序,进而造成显示装置的异常显示。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针对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设置的用于开启显示装置时通过放电实现“慢开机”的电容,通过控制电路中设置的充电模块,使得关闭显示装置时能够通过充电模块对电容进行快速充电,以实现关闭显示状态的“快关机”。从而消除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为了满足缓慢上电设置的电容,在电子设备关机时同样缓慢掉电所导致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的电压回沟的问题,进而能够防止电压回沟带来的显示装置内时序错乱,并且防止显示装置的异常显示。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如图1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基础上,控制电路3具体包括:电容31、第一电阻32、第二电阻33、充电模块34和接地开关35;其中,电容31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3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电源4,第一电阻33的第二端连接充电模块34的第一端,充电模块3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3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33的第一端和供电电路1的第三端13,第二电阻33的第二端连接接地开关35的第一端,接地开关35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电源4用于通过供电电路1向负载2供电,控制电路3用于控制供电电路1的断开和闭合。电容31用于在控制电路3的接地开关35断开时进行放电以延缓控制供电电路1的闭合、电容31还用于在控制电路3的接地开关35导通时进行充电以加快控制供电电路1的断开;第一电阻32用于通过第一电阻32与充电模块34连接的一端的电压向电容31充电;第二电阻33用于在接地开关35闭合时,电容31经过第二电阻33和接地开关35放电。充电模块34用于在关闭显示装置时,对电容31进行充电;并在电容31充电过程中,当电容31第二端的电压不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通过供电电路1的第三端13控制供电电路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断开,实现负载2的断电。例如:若供电电路包括MOS管,则MOS管的导通条件为电压为S极和G极存在8V的压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各部件功能的实现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图5,对关闭显示装置过程时,电容31充电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控制电路3中的接地开关35处于导通状态,电容31连接电源的一侧电压为12V,电容31连接供电电路的一侧电压为第一电压,该第一电压为电源电压经过第一电阻32和第二电阻33的分压而小于12V,且电容两侧的压差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使得供电电路1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源4通过供电电路1向负载2供电。
当关闭显示装置时,在接收到停止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后,控制电路3中的接地开关35立即断开,而在接地开关35断开的瞬间,由于电容31两侧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电容31第二端B点的电压维持接地开关35导通时小于12V的第一电压。但是由于电阻两侧电压能够突变,连接电源4的第一电阻32第二端电压突变为电源4的电压12V。因此,在接地开关35断开的瞬间,对于充电模块34第一端的A点的电压突变为12V,充电模块34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仍然维持在小于12V的第一电压,而充电模块34此时起到保持A点和B点之间电压差的作用,使得A点的电压能够根据电源的电压突变为12V同时B点的电压由于电容31的特性而维持小于12V的第一电压。
随后,由于接地开关断开瞬间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第一电阻32第二端的A点可直接通过充电模块34向电容31充电,使得电容31的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上升过程中,当B点的电压不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电容31的第二端能够通过与供电电路1的第三端13的连接关系,控制供电电路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断开,实现负载2的断电。
图5中是通过充电模块给电容进行充电,而图2中是通过电源经过电阻R1来给电容充电。其中,假设电源V通过电阻R给电容C充电,V1为电容初始电压,V2为电容充电完成后的电压,则电容的充电过程的电压可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相应地,电容的充电时间t可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因此,由电容的充电公式t~RC成正比的关系可知,充电回路中的电阻越大,给电容充电的电流就越小,充电所需时间也就越长;反之充电回路中的电阻值越小,给电容充电的电流就越大,充电所需时间也就越短。
因此,图5所示的电路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比,通过充电模块来给电容充电,无需经过电阻R1,使得电容充电速度要快于图2所示的方式,从而能够保证显示装置关机时,供电电路能够快速断开,从而能够快速断开电源给负载供电,也就解决了上述由于“慢掉电”所带来的时序问题。
相应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除了实现显示装置在关机时的快掉电,电容还能够满足显示装置在开机时的慢上电。具体地,当显示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电路中的接地开关35处于断开状态,电容31的两侧电压均为12V。当开启显示装置时,在接收到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后,控制电路3中的接地开关35立即导通接地,在接地开关35导通的瞬间,由于回路中还没有电流,充电模块34能够保持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而A点的电压被电源4维持在12V,B点的电压由于电容两侧不能突变位置12V。因此,当第二电阻33与接地开关连接一侧的电压迅速接地被置为0V,电容31开始通过第二电阻33进行放电,使得电容31的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逐渐降低。
在电容31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降低过程中,当B的电压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电容31的第二端能够通过与供电电路1的第三端13的连接关系,控制供电电路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导通,电源能够通过供电电路向负载供电,最终通过电容31的放电过程实现了负载2的慢上电。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如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控制电路中的电容C1直接连接了电阻R1,电容两侧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使得三极管V1断开的瞬间,电阻R1和电容C1之间的D点和B点的电压均为0V,而电源4需要通过电阻R1向电容C1进行充电。对于电阻和电容串联的RC串联电路给电容充电的过程,由于RC串联电路中电阻对充电回路中的电流起到限流的作用,在RC电路中电容的充电时间长短与充电回路的电阻值有关。
而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中,由于第一电阻32和电容31之间充电模块34加入,在接地开关断开瞬间能够给充电模块34两侧的A点和B点之间带来电压差,并进一步根据该电压差使充电模块34第一端A点的12V电压直接通过充电模块34向充电模34的第二端的电容进行直接充电。从而不需要电源的12V电压通过第一电阻32后再向电容31间接充电。在RC电路中减少了第一电阻32对电容充电时间的影响,使得对电容31的充电回路的电阻值减少了第一电阻32的阻值,因此通过RC串联电路向电容31充电的电流更大,充电所示时间更短。从而能够提高接地开关断开后电源对电容31的充电速度,进而能够在关闭显示装置过程中,实现对电容31的快速充电。
因此,当电容31充电过程所需时间减少,就使得电容31第二侧B点的电压不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使供电电路断开的时间,能够早于显示装置电源的负载由重负载状态切换为轻负载状态的时间。从而就能够消除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为了满足缓慢上电设置的电容,在显示装置关机时同样缓慢掉电所导致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的电压回沟的问题,进而防止了电压回沟带来的显示装置内时序错乱,并且防止显示装置的异常显示。进而实现了显示装置的负载在电子设备开机时的“慢上电”,同时实现关机时的“快掉电”,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是在图5所示基础上,充电模块34包括:第三电阻341的一种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第三电阻34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32的第二端,第三电阻34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3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3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341能够使得接地开关断开的瞬间,当A点的电压被电源4提高至12V且B点的电压由于电容31的特性保持0V时,保持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使A点和B点电压不会在接地开关断开的瞬间而相互影响,并进一步使得接地开关断开之后,A点的12V电压能够通过第三电阻341向电容31直接充电。而根据RC串联电路的充电时间计算公式,A点的12V电压向电容31充电的时间与第三电阻341的阻值成正比关系,为了实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A点的电压更加快速地通过第三电阻341向电容31充电,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阻341的电阻值应尽可能设置为小电阻值的电阻,其电阻值近似等于0,或者第三电阻341的阻值至少应小于第一电阻32的阻值。
从而与图2中电源的电压通过RC串联电路的第一电阻32向电容C充电相比,使用更小的第三电阻341组成的RC串联电路为电容C1进行充电,使得对电容31的充电回路的电阻值减少,因此向电容31充电的电流更大,充电所示时间更短。进而使得电容31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能够较为迅速地升高,而尽快不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以尽快控制供电电路断开。
综上,在本实施例如图6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一电阻32和电容31之间接入了能够产生第一电阻32第二端A点和电容31第二端B点之间电压差的第三电阻341,而接地开关35断开瞬间A点的电压又能够直接通过第三电阻341给电容进行充电。从而不需要电源的12V电压通过第一电阻32后再向电容31间接充电,结合现有技术中RC串联电路中对电容充电的时间计算方式,在RC电路中减少了第一电阻32对电容充电时间的影响,使得对电容31的充电回路的电阻值减少了第一电阻32的阻值,因此通过RC串联电路向电容31充电的电流更大,充电所示时间更短。从而能够提高接地开关断开后电源对电容31的充电速度,进而能够在关闭显示装置过程中,实现对电容31的快速充电。
因此,本实施例在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能够消除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为了满足缓慢上电设置的电容,在显示装置关机时同样缓慢掉电所导致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的电压回沟的问题的显示装置,且通过第三电阻341构成的充电模块结构简单,还能够方便技术应用的推广与实现。
进一步的,电阻R341的存在并不影响电容放电,也就不会影响开机“慢上电”的目的。图6所示的电路,能够保证开机“慢上电”且保证关机“快掉电”,从而解决了由于关机掉电慢所带来的时序问题。
可选地,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是在图5所示基础上,充电模块34包括:二极管342的一种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二极管342的阳极连接第一电阻32的第二端,二极管342的阴极分别连接电容3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33的第一端。二极管342能够使得接地开关断开的瞬间,当A点的电压被电源4提高至12V且B点的电压由于电容31的特性保持0V时,保持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使A点和B点电压不会在接地开关断开的瞬间而相互影响。并进一步使得接地开关断开之后,A点的12V电压能够通过二极管342向电容31直接充电,并且由于二极管342正向导通时电阻近似为0,即电容所在的充电回路的电阻很小,使得电容的充电速度很快,从而使得电容31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能够较为迅速地升高。
相应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加入二极管342的控制电路除了实现显示装置在关机时的快掉电,还能够满足显示装置在开机时的慢上电。具体地,当显示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电路中的接地开关35处于断开状态,电容31的两侧电压均为12V。当开启显示装置时,在接收到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后,控制电路3中的接地开关35立即导通接地,在接地开关35导通的瞬间,由于回路中还没有电流,二极管342能够保持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而A点的电压被电源4维持在12V,B点的电压由于电容两侧不能突变位置12V。因此,当第二电阻33与接地开关连接一侧的电压迅速接地被置为0V,电容31开始通过第二电阻33进行放电,使得电容31的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逐渐降低。在电容31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降低过程中,当B的电压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电容31的第二端能够通过与供电电路1的第三端13的连接关系,控制供电电路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导通,电源能够通过供电电路向负载供电,最终通过电容31的放电过程实现了负载2的慢上电。
因此,本实施例如图7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由于第一电阻32和电容31之间设置的二极管342,在接地开关断开瞬间能够给二极管342两侧的A点和B点之间带来电压差,并进一步由于二极管342阳极电压大于阴极电压,则根据二极管342的导通特性,该电压差使二极管342阳极A点的12V电压直接通过二极管342向二极管342的阴极的电容进行直接充电。从而不需要电源的12V电压通过第一电阻32后再向电容31间接充电。从而能够提高接地开关断开后电源对电容31的充电速度,进而能够在关闭显示装置过程中,通过二极管342实现对电容31的快速充电。
进一步地,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在图7所示的基础上,通过加入的辅助模块36,进一步提高电容31的充电速度,并且还能够同时实现降低电容31的放电速度。
具体地,辅助模块36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3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342的正极,辅助模块3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33的第二端和接地开关35的第一端。下面结合关闭显示装置时电容31快速充电、开启显示装置时电容31慢速放电的两个过程,对图8所示辅助模块36的作用进行说明。
1、关闭显示装置时:
当如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控制电路中的接地开关35处于导通状态,电容31连接电源的一侧电压为12V,电容31连接供电电路的一侧的电压为第二电压,该第二电压为电源电压经过第一电阻32和第二电阻33的分压而小于12V,A点、B点和C点的电压均为该第二电压,且电容两侧的压差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使得供电电路1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源4通过供电电路1向负载2供电。
当关闭显示装置时接收到停止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后,控制电路3中的接地开关35断开,而在接地开关35断开的瞬间,由于电容两侧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电容31第二端B点的电压维持接地开关35导通时小于12V的第一电压。但是由于电阻两侧电压能够突变,连接电源4的第一电阻32第二端A点的电压突变为电源4的电压12V。此时,辅助模块36用于连接二极管342的阳极的A点和第二电阻33的第二端的C点,由于接地开关断开且A点的电压被电源置为12V,辅助模块36根据其所建立的连接关系将C点的电压也置为12V。
因此,在接地开关35断开的瞬间,对于充电模块34第一端的A点的电压突变为12V,对于第二电阻33的第二端的C点的电压也突变为12V,而二极管342阳极的B点的电压仍然维持在小于12V的第二电压。同时,二极管342此时起到保持A点和B点之间电压差的作用,使得A点的电压能够根据电源的电压突变为12V同时B点的电压由于电容31的特性而维持小于12V的第二电压;第二电阻33也起到保持C点和B点之间电压差的作用,使得C点的电压根据辅助模块36的作用突变为12V的同时B点的电压由于电容31的特性而维持小于12V的第二电压。
随后,由于接地开关断开瞬间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第一电阻32第二端的A点可直接通过二极管342向电容31充电;同时,由于接地开关断开瞬间C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第二电阻33的第二端也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电阻33向电容31充电。也就是通过如图中的“A点、二极管、B点”和“A点、辅助模块、第二电阻、B点”两条支路同时对电容31充电。从而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电容31的充电速度。
2、开启显示装置时:
当如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在开启前,显示装置的负载处于断电状态,供电电路断开状态,控制电路中的接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31两侧的电压为12V,A点、B点和C点的电压均为12V,此时电源4不能通过供电电路1向负载2供电。当开启显示装置时,在接收到给负载供电的控制信号后,控制电路3中的接地开关35立即导通接地,而在接地开关35导通的瞬间,C点的电压被瞬间拉低至0V,此时,辅助模块由于连接二极管342的阳极的A点和第二电阻33的第二端的C点,当接地开关导通且C点的电压被电源置为0V,辅助模块36根据其所建立的连接关系将A点的电压也置为0V。而由于电容31两侧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B点的电压维持在12V,此时二极管342的阳极电压大于阴极电压,由于二极管342的反相截止特性而关断,起到保持A点和B点之间电压差的作用。使得电容31不会通过二极管342和辅助模块直接接地,而是需要依次通过第二电阻33和接地开关35放电,电容31通过第二电阻33的放电过程使得第二电阻33第二端的B点的电压缓慢从12V降低,当B点的电压满足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通过供电电路1的第三端13控制供电电路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导通。
可选地,在上述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辅助模块36具体包括:连接电路,连接电路可以是一段导线,用于建立第一电阻32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33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将在图9中进一步介绍
综上,本实施例如图8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充电模块34具体通过设置的二极管342和辅助模块36,由于第一电阻32和电容31之间接入了能够产生第一电阻32第二端A点和电容31第二端B点之间电压差的第三电阻341,在接地开关35断开瞬间A点的电压又能够直接通过第三电阻341给电容进行充电;而在接地开关35闭合的瞬间由于二极管的反向导通特性、以及辅助模块36的连接关系,又使得电容只能通过第二电阻33放电。因此,本实施例在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能够消除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中为了满足缓慢上电设置的电容,在显示装置关机时同样缓慢掉电所导致的显示装置的负载的电压回沟的问题的显示装置,进而实现了显示装置的负载在电子设备开机时的“慢上电”,同时由于辅助模块的存在,实现关机时的更加快速的掉电效果,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图8的实施例,图9提出了上述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具体电路实现方式。
其中,图中+12V_IN为显示装置的电源2的接口,用于显示装置连接电源,当当+12V_IN接口接入电源后,其电压可以为12V;,VCC-Panel为显示装置的负载的接口,通过VCC-Panel接口的电压为负载供电;MOS管N1为供电电路1。控制电路3具体包括:电容C1、第一电阻R5、二极管VD1、第二电阻R1和第三电阻R2。第一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电源12V_IN,第一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VD1的阳极和第二电阻R1的第二端,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5的第二端、二极管VD1的阳极和第二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三极管V2接地。
可选地,如图9所示的供电电路为大电流MOS管。其中,MOS管的S极分别连接电源、第一电阻R5的第一端和电容C1的第一端,MOS管的G极分别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二极管VD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1的第一端,MOS管的N极连接负载2。
可选地,如图9所示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切换电路,其中,切换电路包括三极管V2。可选地,三极管V2在如图8所示的示例中可以是三极管。三极管V2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PANEL_ON/OFF,三极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2的第三端接地。其中,控制信号PANEL_ON/OFF具体用于通过三极管V2的第一端,控制三极管V2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导通或闭合。可选地,控制信号PANEL_ON/OFF包括: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关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给负载供电,或者用于指示停止给负载供电。
下面结合图8,图9和图10,对显示装置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当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接收到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关信号后,通过控制二极管V2实现对电容充电或放电过程进行说明。
1、在显示装置开机前,且显示装置的电源12V_IN没有上电的情况下,电源12V_IN=0,显示装置用于控制MOS管N1导通或断开的软件未参与控制生成控制信号PANEL_ON/OFF,则PANEL_ON/OFF为高阻状态,由于下拉电阻R3的作用,三极管V2的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V2处于截止状态。则电源开关N1处于断开状态,显示装置输入电压VCC_Panel处于断电状态。
2、当显示装置开机前,显示装置的电源上电,则接口12V_IN的电压为12V。此时图8中的A点、B点、C点和D点电压相等,V(A)=V(B)=V(C)=V(D)=12V。而B点所连接的MOS管N1的G极电压与S极电压不满足其导通条件Vgs=-8V,因此MOS管N1处于断开状态。
3、当显示装置开机后,显示装置用于控制MOS管N1导通或断开的软件生成用于开启MOS管N1的控制信号PANEL_ON/OFF=1,则三极管V2导通。而电容C1由于其电容特性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使得B点的电压不能突变,且由于二极管VD1的反向不导通特性,电容C1只能通过R1和R2放电,电流路径为电容C1、电阻R1、电容R2、三极管V2以及大地。由于A点和D点没有直接和电容C1连接。从而当B点的电压逐渐降低过程中,B点的电压使得其所连接的MOS管N1的G极电压与S极电压满足MOS管N1的导通条件Vgs=-8V时,MOS管的S极和D极导通。随后才使得电源+12V_IN开始通过MOS管N1向VCC_Panel供电使得VCC-Panel=12V,最终实现了MOS管N1在控制电路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到导通的时间间隔通过电容的放电延长,实现了减缓MOS管N1的导通时间,调整了VCC-Panel的上电斜率。最终至电容C1放电完成后,V(A)=V(D)=12V*R2/(R2+R5)=2.42V,MOS管G极和S极之间的电压差达到Vgs=-9.58V,满足MOS管N1的导通条件,从而保持MOS管的S极和D极导通。
具体地,在显示装置开机过程时电容的放电过程可以通过图10的波形示意图示出,其中,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电容放电时的电路电压波形示意图。如图10所示,假设t1时刻之前显示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显示装置的电源处于上电状态,在C点的电压维持12V,A点、B点和D点的电压均为12V,向负载供电的VCC_Panel电压为0V。则在t1时刻,控制电路接收到控制MOS管N1导通的控制信号后,二极管V2导通,A点和D点的电压由于二极管V2导通而迅速接地而在t1时刻即降低至0V。而由于电容的存在,B点电压不能突变,而是通过电阻R2与二极管V2逐渐放电降低。则在放电过程中,当t2时刻B点的电压降低至其所连接的MOS管N1的G极电压与S极电压满足MOS管N1的导通条件时,MOS管的S极和D极导通,电源12V_IN可以通过MOS管N1向负载供电,使得负载的电压VCC_Panel电压逐渐升高并在t3时刻升高至12V。
4、当电子设备关机时,电子设备用于控制MOS管N1导通或断开的软件生成用于关闭MOS管N1的控制信号PANEL_ON/OFF=0,则三极管V2截止。电源12V_IN开始通过两条充电支路向电容C1充电,第一充电支路的电流路径为电源12V_IN、电阻R5、二极管VD1和电容C1,第二充电支路的电流路径为电源12V_IN、电阻R5和电阻R1。由于A点和D点没有直接和电容C1连接,因此A点和D点的电压在V2断开后快速变为:V(A)=V(D)=12V。而电容C1由于其电容特性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B点的电压不能突变而保持开机过程中完成放电后的电压2.42V,电容C1可以通过图中经过A点和D点的两条充电支路快速充电至12V。其中,第一充电支路中,由于不需要再通过电阻R5,而是只需要从D点经过二极管VD1后直接向电容充电,因此降低了RC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能够增加该RC串联电路中向电容充电的电流,使得电容C1充电时间更短。从而当B点的电压快速升高到,B点的电压使得其所连接的MOS管N1的G极电压与S极电压不满足MOS管N1的导通条件Vgs=-8V时,MOS管的S极和D极断开。
从而实现了显示装置快速掉电接口VCC_Panel电压则变为0V,显示装置的负载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能够在电源的负载的变轻会所造成的显示装置负载的电压VCC_Panel的回弹现象之前,使得负载的电压VCC_Panel迅速从12V掉电至不满足MOS管N1的导通条件的电压值,进而防止了控制电路中为满足缓慢上电设置的电容,在关闭显示装置时同样缓慢掉电所导致的负载的电压回沟的问题。因此也就能够防止电压回沟带来的显示装置内时序错乱,进一步防止显示装置的异常显示。
具体地,在显示装置关机过程时电容的充电过程可以通过图11的波形示意图示出,其中,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电容充电时的电路电压波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t1时刻之前,显示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向负载供电的VCC_Panel电压为12V,C点的电压由于接入电源一直为12V,A点,B点和D点的电压均为第三电压。则在t1时刻,控制电路接收到控制MOS管N1断开的控制信号后,二极管V2断开,A点和D点的电压由于二极管V2断开而迅速从t1时刻开始升高至12V。而由于电容的存在,B点电压不能突变,而是分别通过D点和A点两条支路进行充电,并且在电容充电过程中的t2时刻B点的电压不满足MOS管N1的导通条件时,MOS管的S极和D极断开,使得从t2时刻开始,VCC_Panel电压逐渐降低并在t3时刻降低至0V。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板和负载,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路板给所述负载供电;所述电路板上至少包括供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用于提供电能;
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负载相连,用于导通或者断开所述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通路;
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供电电路相连,用于通过控制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控制所述电源是否向所述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充电模块和接地开关;其中,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供电电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接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地开关断开时,保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以使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充电模块向所述电容充电;所述电容用于当所述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不满足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控制所述供电电路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供电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模块;
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开关的第一端;
所述辅助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地开关导通时,建立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差;以使所述电容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接地开关放电;所述电容在放电过程中所述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满足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条件时,控制所述供电电路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模块包括:连接电路;
所述连接电路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接地开关的导通或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控制信号用于通过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控制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的导通或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显示装置的电源开关的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大电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
所述MOS管的S极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容的第一端,所述MOS管的G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MOS管的N极连接所述负载。
CN201910121878.3A 2019-02-19 2019-02-19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905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1878.3A CN109905619B (zh) 2019-02-19 2019-02-19 显示装置
PCT/CN2020/071490 WO2020168855A1 (zh) 2019-02-19 2020-01-10 显示装置
EP20759042.3A EP3748959B1 (en) 2019-02-19 2020-01-10 Display apparatus
US16/792,387 US11330223B2 (en) 2019-02-19 2020-02-17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1878.3A CN109905619B (zh) 2019-02-19 2019-02-1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5619A true CN109905619A (zh) 2019-06-18
CN109905619B CN109905619B (zh) 2020-10-23

Family

ID=66944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1878.3A Active CN109905619B (zh) 2019-02-19 2019-02-1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0223B2 (zh)
EP (1) EP3748959B1 (zh)
CN (1) CN109905619B (zh)
WO (1) WO202016885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314A (zh) * 2019-10-16 2019-12-20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以及智能照明装置
CN111174390A (zh) * 2020-02-17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电电路、线控器、空调、电阻控制方法
WO2020168855A1 (zh) * 2019-02-19 2020-08-27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67785A (zh) * 2020-07-07 2020-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Tcon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1261A (zh) * 2021-08-27 2021-12-03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电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4452B (zh) * 2018-05-28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时序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US20230230518A1 (en) * 2020-07-28 2023-07-20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and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fo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7337A1 (en) * 2003-04-04 2004-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US20060119289A1 (en) * 2004-12-07 2006-06-08 Silicon Touch Technology Inc. Accelerating circuit that can increase speed of LED to turn on/off
CN101043605A (zh) * 2007-04-06 2007-09-26 吴壬华 一种平板电视电源的掉电时序保护电路
CN101667774A (zh) * 2008-09-02 2010-03-10 北京芯技佳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闭环控制电荷泵电路
CN201438291U (zh) * 2009-07-08 2010-04-14 深圳市易万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电子书节电电路
CN202261591U (zh) * 2011-02-24 2012-05-3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掉电加速放电电路
CN206271398U (zh) * 2016-12-12 2017-06-2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屏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107301849A (zh) * 2017-07-19 2017-10-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5691B2 (en) * 2006-03-30 2009-05-19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in-rush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TWI339481B (en) * 2007-01-29 2011-03-21 Chimei Innolux Corp Power supplying and discharging circuit
WO2009133906A1 (ja) * 2008-04-28 2009-1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線駆動回路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727853B (zh) * 2008-10-31 2013-01-0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42292A (zh) * 2011-06-24 2012-12-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显示装置
CN108109568A (zh) * 2018-01-10 2018-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调节电路及方法、测试系统
CN109905619B (zh) * 2019-02-19 2020-10-2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7337A1 (en) * 2003-04-04 2004-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US20060119289A1 (en) * 2004-12-07 2006-06-08 Silicon Touch Technology Inc. Accelerating circuit that can increase speed of LED to turn on/off
CN101043605A (zh) * 2007-04-06 2007-09-26 吴壬华 一种平板电视电源的掉电时序保护电路
CN101667774A (zh) * 2008-09-02 2010-03-10 北京芯技佳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闭环控制电荷泵电路
CN201438291U (zh) * 2009-07-08 2010-04-14 深圳市易万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电子书节电电路
CN202261591U (zh) * 2011-02-24 2012-05-3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掉电加速放电电路
CN206271398U (zh) * 2016-12-12 2017-06-2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屏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107301849A (zh) * 2017-07-19 2017-10-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8855A1 (zh) * 2019-02-19 2020-08-27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330223B2 (en) 2019-02-19 2022-05-10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601314A (zh) * 2019-10-16 2019-12-20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以及智能照明装置
CN111174390A (zh) * 2020-02-17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电电路、线控器、空调、电阻控制方法
CN111667785A (zh) * 2020-07-07 2020-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Tcon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67785B (zh) * 2020-07-07 2023-1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Tcon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1261A (zh) * 2021-08-27 2021-12-03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电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5619B (zh) 2020-10-23
US11330223B2 (en) 2022-05-10
EP3748959A1 (en) 2020-12-09
WO2020168855A1 (zh) 2020-08-27
US20200267344A1 (en) 2020-08-20
EP3748959B1 (en) 2023-06-07
EP3748959A4 (en)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5619A (zh) 显示装置
CN103247279B (zh) 一种发光半导体光源驱动电路及背光模组
CN104348347B (zh) 光伏逆变器辅助电源的启动电路
CN208257783U (zh) 一种多电源上电时序控制电路
CN103064376B (zh) 集中供电机架式设备功能模块热插拔控制系统
CN102394039B (zh) 显示器及显示器的电源供应器控制方法
CN205356137U (zh) 一种软启动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CN110417265A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Vcc驱动电路
CN108306497A (zh)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71480U (zh) 可快速关断的直流电源开关电路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208971382U (zh) 软启动直流电源开关电路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206271398U (zh) 用于液晶屏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103904874B (zh) 一种用于boost-pfc的延时软启动电路
CN106685246A (zh) 一种关断抽取互感耦合式供电系统和方法
CN101437126A (zh) 供电控制方法、电路及电视机
CN109727564A (zh) 显示装置及过电压检测方法
CN209201210U (zh)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3206380U (zh)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以及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07678051U (zh) 一种恒流调光保护电路、恒流驱动装置及电视机
CN209545428U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209072364U (zh) 一种同步整流控制芯片及电路
CN208986911U (zh) 控制电路
CN207819764U (zh) 母线电压降压电路和变频电路
CN108183608B (zh) 一种增压电路
CN107302303B (zh) 一种降低输出电压纹波的控制电路、驱动电源和电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Applicant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