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8173A -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8173A
CN109898173A CN201910214538.5A CN201910214538A CN109898173A CN 109898173 A CN109898173 A CN 109898173A CN 201910214538 A CN201910214538 A CN 201910214538A CN 109898173 A CN109898173 A CN 109898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fiber
graphene
spinning
prod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45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燕
蒋焱
黄荣庆
曹建鹏
马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engli Bao New Nano Mstar Technology Ltd
Nantong Nine Wil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Jiangshan Red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engli Bao New Nano Mstar Technology Ltd
Nantong Nine Wil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Jiangshan Red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engli Bao New Nano Mstar Technology Ltd, Nantong Nine Wil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Jiangshan Red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engli Bao New Nano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145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81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8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8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属于化纤着色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着色聚酰胺6纤维,其聚酰胺6原料中含有石墨烯聚酰胺6;该纤维的生产方法为将色母粒和含有石墨烯聚酰胺6的聚酰胺6原料混合熔融后挤出,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丝形成丝束,再经过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最后卷绕成形即可。本发明采用石墨烯聚酰胺6代替部分或全部聚酰胺6,利用分子链中石墨烯的吸附性,解决着色聚酰胺6的色牢度差的难题;本发明还通过双螺杆共混挤出,解决了常规原液着色过程中的熔体稳定性差、均一性差的问题,更有利于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稳定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纤着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6本身具有耐磨、耐油、自润滑、绝缘、力学性能优良、易加工成型、耐弱酸碱等优良的综合性能,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需要将纤维进行染整处理以改善织物外观。染整是纺织行业常规的生产步骤,但由于染料的生产污染极大,而且在染色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染料,并排放出化学需氧量极高的废水,因此染整也是纺织行业中污染最为严重的环节。
原液着色技术,是在纺丝过程中通过在线添加技术进行着色,由于在原料段就赋予其颜色,省去了织物后道染整环节,因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开日为2017年7月21日的中国专利201710316204.X公开了一种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蓝色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按重量比2~4∶96~98熔融后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锦纶6纤维。公开日为2010年3月17日的中国专利200910306492.6公开了一种有色锦纶DTY手套专用丝的生产方法,该发明的步骤为:将色母粒进行干燥后加入色母粒机,然后将色母粒与锦纶切片混合挤压熔融、纺丝、喷丝,然后经冷却、上油、卷绕成POY,将POY通入加弹机进行加弹形成原丝,然后将原丝通过罗拉进行欠伸,再依次加热、冷却、假捻,将假捻后的丝条通过第二罗拉后,再通过上油后卷绕成型,得到成品有色锦纶DTY手套专用丝。
虽然以上现有技术给出了原液着色聚酰胺6的生产方法,可实现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稳定生产,但由于聚酰胺6与染料分子的结合作用不强,导致无论是常规染整还是原液着色得到的聚酰胺6的色牢度均普遍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色牢度较高的着色聚酰胺6纤维,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生产方法,着色过程污染小、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其聚酰胺6原料中含有石墨烯聚酰胺6。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聚酰胺6的质量占全部所述聚酰胺6原料的40~100%。
更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聚酰胺6为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所述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的相对粘度为2.45~2.85,含水量≤0.06%,己内酰胺单体含量≤0.6%,功能性石墨烯的含量为0.01%~0.8%。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前述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生产方法,将色母粒和所述聚酰胺6原料混合熔融后挤出,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丝形成丝束,再经过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最后卷绕成形,得到所述着色聚酰胺6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色母粒和所述聚酰胺6原料的重量比为(1~15):(85~99)。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熔融后挤出的方式为双螺杆挤出,挤出温度为260~282℃。
进一步地,所述色母粒的各成分的质量配比如下:分散剂、颜料粉体、聚酰胺6切片的质量比为3~12:20~35:53~78。
更进一步地,所述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5~100nm。
进一步地,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00~165bar,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2μm~35μm,喷丝板的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0~4.0。
进一步地,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275℃,纺丝箱温度为275~290℃;侧吹风的温度为30~65℃,湿度为80~95%,风速为0.15~0.28m/s;纺丝速度为3500~5500m/s,优选4000~4500m/s。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石墨烯聚酰胺6代替部分或全部聚酰胺6,利用分子链中石墨烯的吸附性,解决着色聚酰胺6的色牢度差的难题;本发明还通过双螺杆共混挤出,解决了常规原液着色过程中的熔体稳定性差、均一性差的问题,更有利于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稳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将蓝色色母粒5.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95.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65℃,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纺丝箱温度为290℃,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2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0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0,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45℃,风速0.2m/s,湿度95%,纺丝速度为4300m/s。
以上采用的蓝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蓝色颜料粉体20份,分散剂3份和聚酰胺6切片77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6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实施例2
将红色色母粒10.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90.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65℃,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纺丝箱温度为280℃,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2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2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4.0,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47℃,风速0.23m/s,湿度80%,纺丝速度为4500m/s。
以上采用的红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红色颜料粉体20份,分散剂3份和聚酰胺6切片77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6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实施例3
将草绿色色母粒5.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95.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65℃,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纺丝箱温度为275℃,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2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0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0,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45℃,风速0.2m/s,湿度95%,纺丝速度为4200m/s。
以上采用的草绿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草绿色颜料粉体20份,分散剂3份和聚酰胺6切片77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5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实施例4
将墨绿色色母粒5.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95.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65℃,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纺丝箱温度为280℃,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2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0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0,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45℃,风速0.2m/s,湿度95%,纺丝速度为4600m/s。
以上采用的墨绿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墨绿色颜料粉体20份,分散剂3份和聚酰胺6切片77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8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实施例5
将蓝色色母粒12.0kg、聚酰胺6切片59.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40.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60℃,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70℃,纺丝箱温度为280℃,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30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6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4.0,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60℃,风速0.15m/s,湿度80%,纺丝速度为4200m/s。
以上采用的蓝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蓝色颜料粉体20份,分散剂12份和聚酰胺6切片78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2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实施例6
将红色色母粒1.0kg、聚酰胺6切片35.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50.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82℃,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75℃,纺丝箱温度为275℃,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5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3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5,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40℃,风速0.2m/s,湿度85%,纺丝速度为4000m/s。
以上采用的红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红色颜料粉体30份,分散剂5份和聚酰胺6切片53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1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实施例7
将草绿色色母粒2.0kg、聚酰胺6切片40.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56.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80℃,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纺丝箱温度为285℃,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35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10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3.0,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50℃,风速0.18m/s,湿度85%,纺丝速度为4000m/s。
以上采用的草绿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草绿色颜料粉体25份,分散剂5份和聚酰胺6切片60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9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实施例8
将墨绿色色母粒4.0kg、聚酰胺6切片20.0kg和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78.0kg通过双螺杆熔融混合挤出,双螺杆挤出温度270℃,熔体经过计量泵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形成丝束,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纺丝箱温度为280℃,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4μm,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65bar,喷丝板上喷丝孔的长径比为4.0,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然后卷绕成形,获得原液着色蓝色聚酰胺6纤维。其中,侧吹风的温度为47℃,风速0.23m/s,湿度80%,纺丝速度为4500m/s。
以上采用的墨绿色色母粒的各成分质量份数如下:墨绿色颜料粉体30份,分散剂10份和聚酰胺6切片70份,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100nm。采用的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由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切片相对粘度2.65、单体含量0.5%、水分含量0.04%、功能性石墨烯含量0.3%。
对各实施例所得着色聚酰胺6进行色牢度检测,根据GB/T 3922-2013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耐酸汗渍色牢度和耐碱汗渍色牢度,根据GB/T 5713-2013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耐水色牢度,根据GB/T 3920-2008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耐摩擦色牢度,根据GB/T8427-2008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耐光色牢度。所得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采用石墨烯聚酰胺6替代部分或全部聚酰胺6,所得着色聚酰胺6的色牢度均较高。
表1各实施例所得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色牢度检测结果

Claims (10)

1.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其特征在于,其聚酰胺6原料中含有石墨烯聚酰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聚酰胺6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聚酰胺6的质量占全部所述聚酰胺6原料的4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色聚酰胺6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聚酰胺6为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所述石墨烯聚酰胺6切片的相对粘度为2.45~2.85,含水量≤0.06%,己内酰胺单体含量≤0.6%,功能性石墨烯的含量为0.01%~0.8%。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聚酰胺6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色母粒和所述聚酰胺6原料混合熔融后挤出,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经纺丝组件后喷丝形成丝束,再经过单体抽吸、侧吹、集束上油、网络交络,最后卷绕成形,得到所述着色聚酰胺6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母粒和所述聚酰胺6原料的重量比为(1~15):(85~9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熔融后挤出的方式为双螺杆挤出,挤出温度为260~282℃。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母粒的各成分的质量配比如下:分散剂、颜料粉体、聚酰胺6切片的质量比为3~12:20~35:53~7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5~100n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纺丝组件的初始压力为100~165bar,纺丝柱形滤网的直径为12μm~35μm,喷丝板的喷丝孔的长径比为2.0~4.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纺丝单螺杆温度为260~275℃,纺丝箱温度为275~290℃;侧吹风的温度为30~65℃,湿度为80~95%,风速为0.15~0.28m/s;纺丝速度为3500~5500m/s,优选4000~4500m/s。
CN201910214538.5A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98981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4538.5A CN109898173A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4538.5A CN109898173A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8173A true CN109898173A (zh) 2019-06-18

Family

ID=66953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4538.5A Pending CN109898173A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817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9801A (zh) * 2021-04-14 2021-08-13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锦纶6半消光原位黑丝生产工艺
CN115304910A (zh) * 2022-09-01 2022-11-08 明光科迪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pa6原位聚合高浓度纳米色浆的制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4646A (zh) * 2014-12-06 2015-03-1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石墨烯接枝聚酰胺6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463612A (zh) * 2015-12-17 2016-04-06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石墨烯量子点增强聚酰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6658A (zh) * 2016-03-04 2016-05-18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锦纶纤维、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400172A (zh) * 2016-09-19 2017-02-15 海盐县桃源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的凉感锦纶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1919A (zh) * 2017-06-19 2017-09-12 南通强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阻燃帘子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4817A (zh) * 2017-06-06 2017-09-15 烟台市烯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复合尼龙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7287682A (zh) * 2017-07-07 2017-10-24 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石墨烯的砭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88891A (zh) * 2017-08-21 2017-12-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新型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727808A (zh) * 2017-04-21 2018-11-02 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烯改性的聚酰胺-6母粒材料、包含其的纤维及用途
CN108842215A (zh) * 2018-06-11 2018-11-20 安徽省创安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肤衣面料的复合锦纶纤维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4646A (zh) * 2014-12-06 2015-03-11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石墨烯接枝聚酰胺6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463612A (zh) * 2015-12-17 2016-04-06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石墨烯量子点增强聚酰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6658A (zh) * 2016-03-04 2016-05-18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锦纶纤维、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400172A (zh) * 2016-09-19 2017-02-15 海盐县桃源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的凉感锦纶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7808A (zh) * 2017-04-21 2018-11-02 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烯改性的聚酰胺-6母粒材料、包含其的纤维及用途
CN107164817A (zh) * 2017-06-06 2017-09-15 烟台市烯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复合尼龙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7151919A (zh) * 2017-06-19 2017-09-12 南通强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阻燃帘子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7682A (zh) * 2017-07-07 2017-10-24 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石墨烯的砭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88891A (zh) * 2017-08-21 2017-12-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新型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42215A (zh) * 2018-06-11 2018-11-20 安徽省创安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肤衣面料的复合锦纶纤维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9801A (zh) * 2021-04-14 2021-08-13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锦纶6半消光原位黑丝生产工艺
CN115304910A (zh) * 2022-09-01 2022-11-08 明光科迪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pa6原位聚合高浓度纳米色浆的制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8642B2 (en) Preparation method for multifunctional polyester fibre
US4867925A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olyester industrial yarn
CN112501702B (zh) 一种功能性聚酰胺5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TWI599686B (zh) 高強度纖維素長絲,其用途,及其製造方法
CN104805519B (zh) 一种锦纶6异形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04141177B (zh) 抗静电毛条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33834A (zh) 一种黑色母粒、锦纶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E69921103T2 (de) Formkörper aus pigmentierten polyamiden mit freien polyesterzusätzen
CN109898173A (zh) 一种着色聚酰胺6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01671855A (zh) 一种有色锦纶dty手套专用丝的生产方法
CN106012076B (zh) 一种醋酸纤维的湿法纺丝制备方法
DE60208081T2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mischgarnen
CN107245783A (zh) 一种无染锦氨包覆丝的制造方法
CN109023564A (zh) 一种聚乳酸有色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568418A (zh) 一种锦纶6细旦全牵伸黑原着丝及其生产方法
CN104451916A (zh) 一种锦纶黑色弹力丝的生产工艺
CN104562250B (zh) 一种多孔微细旦尼龙6三异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938889B (zh) 一种异形锦纶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CA2501026C (en) Process of making cellulosic fibers including ptfe
CN106567152A (zh) 一种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8025A (zh) 一种原液着色灰色锦纶6弹力丝及其生产方法
CN104818538A (zh) 一种超粗旦锦纶6扁平丝生产方法及锦纶6超粗旦扁平丝
CN102453978A (zh) 一种合金聚酯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13005554A (zh) 一种深染细旦锦纶高强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3561A (zh) 一种感温变色聚酰胺纤维及其制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