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6703A -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96703A CN109896703A CN201810985727.8A CN201810985727A CN109896703A CN 109896703 A CN109896703 A CN 109896703A CN 201810985727 A CN201810985727 A CN 201810985727A CN 109896703 A CN109896703 A CN 1098967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purification
- purification agent
- culture
- light
- carb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Immobilizing And Processing Of Enzymes And Microorganism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净水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通过将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置于由养殖厌氧污水配制成的培养基中,然后将复合菌株接种至培养基中,经振荡共培养、烘干后,制得净水剂。由于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中的碳表面含亲水性官能团、铁氧化物具有明显磁性,致使复合材料呈现良好的水分散性及磁性分离功能。载体上吸附的有机质能被微生物作为营养底物高效利用,同时被碳铁氧体光催剂及微生物酶协同催化降解,所以该净水剂具吸附与光‑酶复合催化降解的多重净化作用,亲水且可磁性分离,非常适用于养殖厌氧污水的规模化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净水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技术背景
养殖厌氧污水中有氨基酸、蛋白质和尿素等含氮磷的有机物,高浓度的氮(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更易引起有害病原体生长繁殖使水体发霉变臭,须在施于承载能力有限土地环境之前进行处理,降低N、P浓度,避免硝态氮污染地下水及氮素超标引起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一方面达到污水安全资源化利用与土地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使污水在周边环境安全达标排放。
基于农业环境污染的性质特征,研究者们针对养殖厌氧污水的处理方法和工艺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别利用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对氮、磷、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分子进行吸附、分离及生物/化学降解,单一的处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但很难达到完全无害化和国家排放标准。活性炭通常被用作污水污染物的吸附剂,它对于污水的色度和浊度都能有所改观,并且可作为微生物净水剂的载体,将微生物菌株固定于碳载体形成的菌碳净水剂,往往具有物理吸附和酶催化降解的双重循环净化作用效果。
蕨叶,是指蕨类植物的叶片,主要成份为生物碱(生物活性及光学活性的含羧基碱性物)、酚类化合物(多羟基含氧基团)、黄铜类化合物(含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含氧取代基)及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含羟基、羰基、羧基基团),结构中存在丰富的含氧基团,在166-200℃无水熔融固体碱中被活化刻蚀获得表面缺陷和孔隙结构,水萃取及煅烧处理后保留的部分植物体含氧基团可提高炭表面的亲水性及与氮/磷/硫的相互作用,利于提升吸附光催化反应效率。
铁氧化物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同时其也具备光催化活性。申请公布号为CN 108160037 A公开了一种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其是将甘蔗粉末与铁溶液和氮磷钾硅混合溶液混合,经碳化后,制得吸附有Fe3+等的生物炭,该改性生物炭不仅能降低土壤中砷的流动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植物中镉和砷的含量,提高植物的产量。
将铁氧化物与生物质炭、微生物复合制得净水剂,在现有技术中还未有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本发明以自然界农林废弃物-蕨叶为碳源,合成的材料应用于污染物处理,实现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废弃物与污水的双重污染治理;所制备的净水剂具有吸附与光-酶复合催化降解的多重净化作用,实现了微生物对养殖厌氧污水有机质的资源化利用(氮磷有机肥)及微生物净水剂对沼液污染物的吸附、光催化-酶催化协同降解的循环效应,同时可利用铁氧体的磁性功能实现净水剂的分离及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将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置于由养殖厌氧污水配制成的培养基中,然后将6种菌株接种至培养基中,经振荡共培养、烘干后,制得净水剂;所述的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50.00 g蕨叶粉末和25 g三氯化铁置于200 ml反应釜内胆中,加入150 ml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160-20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生成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制得的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依次经水、无水乙醇洗涤后,于60℃干燥12h得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
(3)将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置于400-500℃,氮气氛围中煅烧2h,得到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
所述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10 g-15g、NaCl 5.0 -8.0g、养殖厌氧污水1 L,pH7.0-7.2。
所述的蕨叶粉末的粒径为0.1-0.3cm。
所述的养殖厌氧污水指标为:COD 2000-4000 mg/L、BOD 1000-2500 mg/L、SS 50-200 mg/L、氨氮600 -800 mg/L 、总磷 30-80 mg/L,pH为7.0-8.0;养殖厌氧污水使用前在1.05 kg/cm2、121.0℃条件下灭菌30min。
所述的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100g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加入到50-150 ml 由养殖厌氧污水配制成的培养基中,得培养液;
2)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污泥细小亚硝化菌(Nitrosotenuis cloacae) 、哈氏嗜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狭形小桩藻(Characium angustum)的活化菌液按照质量比8:4:4:2:1:1混合,将混合菌液按接种量为3%~4%的比例接入培养液中,在28-30℃、150 rpm条件下培养18-22h;
3)捞出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置于20-30℃的恒温箱里烘干,即制得净水剂。
一种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上有效活菌数为8.7×108~1.5×109 CFU/g。
一种如上所述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在处理养殖厌氧污水中的应用。
上述原料中采用的菌种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菌种鉴定分离方法方便地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或通过商业渠道公开购买的菌种。本发明采用的菌种可从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中心、广东省微生物保藏中心等菌种库购买获得。
上述菌种根据斜面保种培养基培养:
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l 10.0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值7.2。
Ⅱ浮游球衣菌、哈氏嗜纤维菌培养基:蔗糖30.0g、NaNO3 2.0g、 K2HPO4·3H2O1.0g、KCl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值7.0-7.2。
Ⅲ 污泥细小亚硝化菌培养基:(NH4)2SO4 2.0g、NaH2PO4 0.25g、K2HPO4 0.75g、MnSO4·4H2O 0.01g、MgSO4·7H2O 0.03g、Na2CO3 1.0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值7.2。
Ⅳ脱氮硫杆菌培养基:Na2S2O3·5H2O 5.0g、KNO3 2.0 g、KH2PO4 1.0 g、NaHCO3 0.5g、MgCl2·6H2O 0.25 g、FeSO4·7 H2O 0.01g、琼脂15-20g 、蒸馏水1000mL,pH值7.0-7.6。
Ⅴ狭形小桩藻培养:采用f/2培养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本发明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投放至养殖厌氧污水中,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或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铁氧化物再将小分子物质光催化转化,从而去除养殖厌氧污水中大部分含氮磷的有机污染物,使养殖污染物处理达到光催化氧化分解与微生物酶催化降解的协同净化效果;
2)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投放于养殖厌氧污水,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过程伴随着明显的脱氮除磷现象,可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对含氮磷有机物、多环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对改善传统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有重要意义;
3)由于微生物净水剂的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载体采用了农林废弃物-蕨类植物叶子为生物质碳源,合成的材料应用于污染物处理,实现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废弃物与污水的双重污染治理;制备的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载体表面含氧官能团(-OH、-COOH等)丰富,这些带电性基团与水中的氢质子/氢氧根离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使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与水有了更好的相溶性;同时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载体表面上的带电性基团会与氮、磷、硫的孤对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其次400-500℃煅烧过程也提高了碳粉末的纯度和孔隙度,为吸附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加了对污染物的吸附;
4)通过将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载体与微生物共培养,所制得的净水剂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载体上有效活菌数为8.7×108~1.5×109 CFU/g,提高了碳铁氧体载体对微生物的吸附固定效率;
5)在净水剂中,由于定植于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上的微生物将材料上吸附的有机质等作为营养物质高效利用,既净化了水质,又可将自身代谢的产物作为彼此利用的营养底物,利于保持有效活菌数,维持微生物活性,促进微生物菌群对污染物协同降解;同时该净水剂可将有机分子光催化分解,并且具有磁性分离功能;
6)本发明以养殖厌氧污水作为菌碳材料共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提高了微生物在养殖厌氧污水中的适应性,实际使用时微生物活性高,使用寿命长;
7)本发明所制备的净水剂具有吸附、光催化氧化分解与生物酶降解的多重净化作用、亲水且可磁性分离的特点、净化效果稳定且易于处理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养殖厌氧污水的规模化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具体步骤为:
1、具有亲水性、磁性和光催化功能的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的制备
1)将50.00 g蕨叶粉末(粒度为0.1-0.3 cm)和25 g三氯化铁置于200 ml反应釜内胆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160-20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生成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制得的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依次经水、无水乙醇洗涤后,于60℃干燥12h得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
3)将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置于400-500℃氮气氛围中煅烧2h,得到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
2、将100g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加入到50-150ml 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中,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浮游球衣菌( Sphaerotilus natans)、污泥细小亚硝化菌(Nitrosotenuis cloacae )、哈氏嗜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狭形小桩藻(Characium angustum)的活化菌液按照质量比8:4:4:2:1:1混合,制得混合菌液,然后按照菌液接种量为3wt%~4wt%的比例接入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在28-30℃、150 rpm条件下培养18-22h,形成混合菌液,最后捞出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载体,置于20-30℃的恒温箱里烘干,即制得净水剂;碳铁氧体载体上有效活菌数为8.7×108~1.5×109 CFU/g;4℃条件下保存的净水剂在使用前于常温下放置8-12小时恢复生物活性即可直接投放于污水。
实施例1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具体内容为:
(1)具有亲水性、磁性和光催化功能的碳铁氧体载体的制备
1)将50.00 g蕨叶粉末(粒度为0.15 cm)和25 g三氯化铁置于200 ml反应釜内胆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8小时,生成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制得的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依次经水、无水乙醇洗涤后,于60℃干燥12h,得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
3)将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置于400℃氮气氛围中煅烧2h,得到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
(2)将100g多孔碳铁氧体载体加入到100ml 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中,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浮游球衣菌( Sphaerotilus natans)、污泥细小亚硝化菌(Nitrosotenuis cloacae )、哈氏嗜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狭形小桩藻(Characium angustum)的活化菌液按照质量比8:4:4:2:1:1混合,制得混合菌液,然后按照菌液接种量为3.5wt%的比例接入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中,在30℃、150 rpm条件下培养20h;最后捞出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置于20℃的恒温箱里烘干,即制得净水剂;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载体上有效活菌数为9.6×108~1.5×109 FU/g,;4℃条件下保存的净水剂在使用前于常温下放置10小时恢复生物活性即可直接投放于污水。
实施例2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具体内容为:
(1)具有亲水性、磁性和光催化功能的碳铁氧体载体的制备
1)将50.00 g蕨叶粉末(粒度为0.15 cm)和25 g三氯化铁置于200 ml反应釜内胆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12小时,生成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制得的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依次经水、无水乙醇洗涤后,于60℃干燥12h得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
3)将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置于500℃氮气氛围中煅烧2h,得到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
(2)将100g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加入到50 ml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中,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浮游球衣菌( Sphaerotilus natans)、污泥细小亚硝化菌(Nitrosotenuis cloacae )、哈氏嗜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狭形小桩藻(Characium angustum)的活化菌液按照质量比8:4:4:2:1:1混合,制得混合菌液,然后按照菌液接种量为3wt%的比例接入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中,在28℃、150 rpm条件下培养24h;最后捞出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置于30℃的恒温箱里烘干,即制得净水剂;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载体上有效活菌数为9.1×108~1.2×109 CFU/g;4℃条件下保存的净水剂在使用前于常温下放置8小时恢复生物活性即可直接投放于污水。
实施例3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具体内容为:
(1)具有亲水性、磁性和光催化功能的碳铁氧体载体的制备
1)将50.00 g蕨叶粉末(粒度为0.15 cm)和25 g三氯化铁置于200 ml反应釜内胆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24小时,生成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制得的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依次经水、无水乙醇洗涤后,于60℃干燥12h得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
3)将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置于450℃氮气氛围中煅烧2h,得到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
(2)将100g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加入到150 ml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中,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浮游球衣菌( Sphaerotilus natans)、污泥细小亚硝化菌(Nitrosotenuis cloacae )、哈氏嗜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狭形小桩藻(Characium angustum)的活化菌液按照质量比为8:4:4:2:1:1混合,制得混合菌液,然后按照菌液接种量为4wt%的比例接入养殖厌氧污水培养基中,在25℃、150 rpm条件下培养20h;最后捞出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置于25℃的恒温箱里烘干,即制得净水剂;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载体上有效活菌数为8.7×108~1.0×109 CFU/g;4℃条件下保存的净水剂在使用前于常温下放置12小时恢复生物活性即可直接投放于污水。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制得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区别仅在于前三个步骤(1)中制备的碳铁氧体载体不同,对比例1中为市面上出售的煤质活性炭载体(比表面约1100 m2/g,孔容积为0.75 cm3/g)。
性能测试:
一、将不同材质的碳基载体投入到养殖厌氧污水,对其吸附效果进行比较。分别称取100g不同材质的活性炭载体(即颗粒状煤质活性炭A、颗粒状椰壳活性炭B、颗粒状竹炭C、碳铁氧体粉末D),投入到10L的沼液中,以未处理的沼液为对照,72h后分别测定其CODcr、BOD5、氨氮、总磷等技术指标,计算活性炭对沼液中各指标的吸附率。
实验结果见表1-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前三者中煤质活性炭对养殖厌氧污水的吸附能力较佳,其COD、BOD5、氨氮、总磷等吸附率都高于前两者;本专利中碳铁氧体粉末吸附效果则优于A、B、C三者,且COD、BOD5、氨氮、总磷吸附率都有较明显提高,可见表面含氧官能团促进了污染物的吸附,去污效果优于市售的不同形状活性炭。
表1-1 不同形状的碳基载体材料对养殖厌氧污水处理效果
二、取五个大小及水质完全相同的养殖厌氧污水水槽(10 L)进行测试,第一个投放实施例1 的微生物净水剂;第二个投放实施例2的微生物净水剂;第三个投放实施例3的微生物净水剂;第四个投放对比例1的菌碳净水剂;第五个不投放任何净水剂,作为空白对照组。
将100 g净水剂分别投放至养殖厌氧污水水槽(水质指标:COD 3080mg/L、 BOD1150mg/L、氨氮598mg/L、总磷 64mg/L),72h后,对所有的养殖厌氧污水(沼液)水槽进行水质测定。水质检测标准参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测定指标及数据如下表1-2、表1-3所示。
表1-2 72h后不同微生物净化剂对污水指标浓度的作用效果
表1-3 72h后不同微生物净化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3 的各项水质指标均优于对比例1,更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比例2(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得到的生物活性炭,碳材料的使用寿命约为28d,而采用本方法制备得到的生物活性炭的使用寿命约为43d,使用寿命提高了约53.6%。)
对比例3(以无水熔融混合固体减为溶剂、蕨叶为碳源制备炭载体,在养殖厌氧污水配制成的培养基培养制得生物活性炭,负载在活性炭上的微生物有效活菌数为7.8×108~1.2×109 CFU/g,将100 g生物活性炭净水剂投放至养殖厌氧污水(水质指标:COD 3080mg/L、 BOD 1150mg/L、氨氮598mg/L、总磷 64mg/L),处理72h后测定水质,测定指标及数据如下表1-4所示。)
表1-4 生物活性炭与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置于养殖厌氧污水配制成的培养基中,然后将6种菌株接种至培养基中,经振荡共培养、烘干后,制得净水剂;所述的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50.00 g蕨叶粉末和25 g三氯化铁置于200 ml反应釜内胆中,加入150 ml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160-20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生成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制得的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依次经水、无水乙醇洗涤后,于60℃干燥12h得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
(3)将碳前驱体-氢氧化铁复合材料粉末样品置于400-500℃,氮气氛围中煅烧2h,得到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10-15g、NaCl 5.0-8.0 g、养殖厌氧污水1 L,pH 7.0-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蕨叶粉末的粒径为0.1-0.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厌氧污水指标为:COD 2000-4000 mg/L、BOD 1000-2500mg/L、SS 50-200 mg/L、氨氮600 -800 mg/L 、总磷 30-80 mg/L,pH为7.0-8.0;养殖厌氧污水使用前在 1.05 kg/cm2、121.0℃条件下灭菌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将100g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加入到50-150 ml 由养殖厌氧污水配制成的培养基中,得培养液;
2)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污泥细小亚硝化菌(Nitrosotenuis cloacae) 、哈氏嗜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狭形小桩藻(Characium angustum)的活化菌液按照质量比8:4:4:2:1:1混合,将混合菌液按接种量为3%~4%的比例接入培养液中,在28-30℃、150 rpm条件下培养18-22h;
3)沉淀出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置于20-30℃的恒温箱里烘干,即制得净水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其特征在于:多孔碳-铁氧化物材料粉末上有效活菌数为8.7×108~1.5×109 CFU/g。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在处理养殖厌氧污水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85727.8A CN109896703B (zh) | 2018-08-28 | 2018-08-28 |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85727.8A CN109896703B (zh) | 2018-08-28 | 2018-08-28 |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96703A true CN109896703A (zh) | 2019-06-18 |
CN109896703B CN109896703B (zh) | 2021-10-26 |
Family
ID=66943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85727.8A Active CN109896703B (zh) | 2018-08-28 | 2018-08-28 |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9670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0307A (zh) * | 2019-09-14 | 2019-12-06 | 诸城市鑫通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造纸黑液的处理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3703A (zh) * | 2014-02-25 | 2014-05-2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纳米铁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
KR20160114883A (ko) * | 2015-03-25 | 2016-10-06 |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 폐수내 중금속 제거를 위해 산화철로 표면개질된 탄소재료 |
CN107434305A (zh) * | 2017-09-29 | 2017-12-05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一种富缺陷碳载体固定微生物的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473404A (zh) * | 2017-09-29 | 2017-12-15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一种自成型块状碳载体固定微生物的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8-28 CN CN201810985727.8A patent/CN1098967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3703A (zh) * | 2014-02-25 | 2014-05-2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纳米铁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
KR20160114883A (ko) * | 2015-03-25 | 2016-10-06 |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 폐수내 중금속 제거를 위해 산화철로 표면개질된 탄소재료 |
CN107434305A (zh) * | 2017-09-29 | 2017-12-05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一种富缺陷碳载体固定微生物的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473404A (zh) * | 2017-09-29 | 2017-12-15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一种自成型块状碳载体固定微生物的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0307A (zh) * | 2019-09-14 | 2019-12-06 | 诸城市鑫通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造纸黑液的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96703B (zh) | 2021-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82193B (zh) | 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115938B (zh) | 磁性生物炭负载光合细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2250768B (zh) | 一种处理污水污泥的酶菌复合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2212476B (zh) | 微生物菌剂的清洁高效生产方法 | |
CN102965365B (zh) | 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微生物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 |
CN107434305B (zh) | 一种富缺陷碳载体固定微生物的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47513B (zh) | 一种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949739A (zh) | 一种用于深度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817626B (zh) | 一种油菜假单胞菌y1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土壤改良剂 | |
CN109897794B (zh) | 一种混合废水培养的以蕨叶为碳源载体的生物活性炭 | |
CN104261570A (zh) | 一种畜禽养殖厌氧污水净化剂 | |
CN109536405A (zh) |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 | |
CN109825494A (zh) | 一种生物炭基材料的制备方法、生物炭基材料及其应用 | |
CN104673715A (zh) | 对镉具有固定效应并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肠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7473404B (zh) | 一种自成型块状碳载体固定微生物的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647536A (zh) | 一种耐高温辣椒素降解菌、应用及餐厨垃圾处理方法 | |
Wang et al. | Low-temperature straw biochar: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sustaining higher survival of B. megaterium and managing phosphorus deficiency in the soil | |
CN102703347A (zh) | 一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及其应用 | |
CN104071902B (zh) | 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 |
CN113862191B (zh) | 一种利用改性生物炭固定化四环素降解菌去除水中四环素的方法 | |
CN102168038A (zh) | 能够降解二噁烷的黄色杆菌d7及其应用 | |
CN108423838B (zh) | 一种用于生态安全水系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355206A (zh) | 复合微生物除氮菌剂 | |
CN109896703A (zh) | 一种养殖厌氧污水培养的光-酶复合催化功能微生物净水剂 | |
KR101259416B1 (ko) | 토양 오염 정화 또는 토양 환경 개선용 혼합 미생물을 포함한 미생물 제제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미생물 제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