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5463A -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5463A
CN109895463A CN201910186892.1A CN201910186892A CN109895463A CN 109895463 A CN109895463 A CN 109895463A CN 201910186892 A CN201910186892 A CN 201910186892A CN 109895463 A CN109895463 A CN 109895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static
terylene
fibrous layer
warp threa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68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5463B (zh
Inventor
罗进宝
黄旋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yan Dongteng Renewabl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anda Energy Saving New Materi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anda Energy Saving New Materi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anda Energy Saving New Materi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868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5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5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5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包括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括涤纶经纱、涤纶纬纱、铜丝和透气方孔,所述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8x96‑118x72,所述涤纶经纱外侧螺旋套接有铜丝,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进行纺织,并通过铜丝增加其韧性与导电性,让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之间产生的摩擦静电得以平衡,防止集中静电,造成无法平衡静电量,通过包边条和混纺布,可以实现纤维布周边由于摩擦而损耗,并且通过络合导电丝也可以实现静电的平衡,在使用中通过涤纶弹丝,防止使用中周边的拉扯与接触,并通过PP塑胶的粘接与柔和,便于了纤维布翻卷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涤纶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维布,碳纤布,碳布,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带,碳纤维片材等,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它继石器和钢铁等金属后,被国际上称之为“第三代材料”,因为用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且超轻、耐高温高压。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混合涤纶纤维布韧性低,不便于使用,并且边角都是缝合而成,不便于提高其使用寿命,导致了其自身的磨损,造成防静电能力的降低,并且不能环保安全,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的混合涤纶纤维布韧性低,不便于使用,并且边角都是缝合而成,不便于提高其使用寿命,导致了其自身的磨损,造成防静电能力的降低,并且不能环保安全,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包括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括涤纶经纱、涤纶纬纱、铜丝和透气方孔;
所述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8x96-118x72,所述涤纶经纱外侧螺旋套接有铜丝,所述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沉浮交织形成透气方孔;
所述纤维层顶端与底端均嵌入有抗静电颗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纤维层两端均套接有包边,所述包边包括包边条和混纺布,所述包边条内侧安装有混纺布;
所述混纺布包括竹纤维丝、涤纶弹丝和络合导电丝;
所述竹纤维丝和涤纶弹丝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3x70-113x57,所述竹纤维丝一侧穿插有络合导电丝;
所述混纺布通过PP塑胶粘接在纤维层两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纤维层顶端与底端均粘结有天然纤维基层,一个所述天然纤维基层底端粘接有碳素层,另一个所述天然纤维基层顶端粘接有防水微孔膜,所述防水微孔膜顶端和碳素层底端均粘接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外侧包裹有抗静电基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天然纤维基层为竹丝纤维和玉米纤维相互纺织而成,且经纬度为85x75-65x8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涤纶经纱和铜丝的安装比例为2:1-4: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火层为阻燃棉,且防火层厚度为0.08-0.12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抗静电基体为一种环保型静电剂,电阻达到108Ω。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纤维层内部按比例嵌入抗静电颗粒,然后将天然纤维基层、碳素层、防水微孔膜和防火层逐层粘接,并且留出纤维层两端边部;
S2、将包边通过PP塑胶粘接在纤维层两端边部;
S3、在包边与纤维布空隙处填充PP塑胶;
S4、将抗静电基体涂抹到防火层表面,并且与包边平齐;
S5、待抗静电基体干燥后进行测试,然后收卷,打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抗静电颗粒与纤维层中比例范围为0.5-0.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通过防静电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范围为0-20k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进行纺织,并通过铜丝增加其韧性与导电性,让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之间产生的摩擦静电得以平衡,防止集中静电,造成无法平衡静电量。
2、通过包边条和混纺布,可以实现纤维布周边由于摩擦而损耗,并且通过络合导电丝也可以实现静电的平衡,在使用中通过涤纶弹丝,防止使用中周边的拉扯与接触,并通过PP塑胶的粘接与柔和,便于了纤维布翻卷使用。
3、通过天然纤维基层和碳素层,实现纤维布自身的韧性强度的提高,而通过防水微孔膜和防火层,可以便于保护纤维布自身防水与防火性,安全可靠。
4、通过抗静电基体可以便于纤维布自身的外界静电干扰,实现防电的作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包边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纤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混纺布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纤维布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纤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纤维层;101、涤纶经纱;102、涤纶纬纱;103、铜丝;104、透气方孔;
2、抗静电颗粒;
3、包边;4、包边条;
5、混纺布;501、竹纤维丝;502、涤纶弹丝;503、络合导电丝;
6、PP塑胶;
7、天然纤维基层;8、碳素层;9、防水微孔膜;10、防火层;
11、抗静电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包括纤维层1,纤维层1包括涤纶经纱101、涤纶纬纱102、铜丝103和透气方孔104;
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8x85,涤纶经纱101外侧螺旋套接有铜丝103,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形成透气方孔104;
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嵌入有抗静电颗粒2,抗静电颗粒2选用山东聚力防静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纺织品PA颗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纤维层1两端均套接有包边3,包边3包括包边条4和混纺布5,包边条4内侧安装有混纺布5;
混纺布5包括竹纤维丝501、涤纶弹丝502和络合导电丝503;
竹纤维丝501和涤纶弹丝5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3x65,竹纤维丝501一侧穿插有络合导电丝503;
混纺布5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粘结有天然纤维基层7,一个天然纤维基层7底端粘接有碳素层8,另一个天然纤维基层7顶端粘接有防水微孔膜9,防水微孔膜9顶端和碳素层8底端均粘接有防火层10,防火层10外侧包裹有抗静电基体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天然纤维基层7为竹丝纤维和玉米纤维相互纺织而成,且经纬度为85x7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经纱101和铜丝103的安装比例为2: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防火层10为阻燃棉,且防火层10厚度为0.1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抗静电基体11为一种环保型静电剂,电阻达到108Ω。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纤维层1内部按比例嵌入抗静电颗粒2,然后将天然纤维基层7、碳素层8、防水微孔膜9和防火层10逐层粘接,并且留出纤维层1两端边部;
S2、将包边3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边部;
S3、在包边3与纤维层1空隙处填充PP塑胶6;
S4、将抗静电基体11涂抹到防火层10表面,并且与包边3平齐;
S5、待抗静电基体11干燥后进行测试,然后收卷,打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中抗静电颗粒2与纤维层1中比例范围为0.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5中通过防静电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范围为0-20kV。
实施例2: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包括纤维层1,纤维层1包括涤纶经纱101、涤纶纬纱102、铜丝103和透气方孔104;
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8x72,涤纶经纱101外侧螺旋套接有铜丝103,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形成透气方孔104;
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嵌入有抗静电颗粒2,抗静电颗粒2选用山东聚力防静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纺织品PA颗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纤维层1两端均套接有包边3,包边3包括包边条4和混纺布5,包边条4内侧安装有混纺布5;
混纺布5包括竹纤维丝501、涤纶弹丝502和络合导电丝503;
竹纤维丝501和涤纶弹丝5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3x65,竹纤维丝501一侧穿插有络合导电丝503;
混纺布5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粘结有天然纤维基层7,一个天然纤维基层7底端粘接有碳素层8,另一个天然纤维基层7顶端粘接有防水微孔膜9,防水微孔膜9顶端和碳素层8底端均粘接有防火层10,防火层10外侧包裹有抗静电基体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天然纤维基层7为竹丝纤维和玉米纤维相互纺织而成,且经纬度为65x8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经纱101和铜丝103的安装比例为4: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防火层10为阻燃棉,且防火层10厚度为0.12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抗静电基体11为一种环保型静电剂,电阻达到108Ω。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纤维层1内部按比例嵌入抗静电颗粒2,然后将天然纤维基层7、碳素层8、防水微孔膜9和防火层10逐层粘接,并且留出纤维层1两端边部;
S2、将包边3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边部;
S3、在包边3与纤维层1空隙处填充PP塑胶6;
S4、将抗静电基体11涂抹到防火层10表面,并且与包边3平齐;
S5、待抗静电基体11干燥后进行测试,然后收卷,打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中抗静电颗粒2与纤维层1中比例范围为0.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5中通过防静电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范围为0-20kV。
实施例3: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包括纤维层1,纤维层1包括涤纶经纱101、涤纶纬纱102、铜丝103和透气方孔104;
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8x96,涤纶经纱101外侧螺旋套接有铜丝103,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形成透气方孔104;
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嵌入有抗静电颗粒2,抗静电颗粒2选用山东聚力防静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纺织品PA颗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纤维层1两端均套接有包边3,包边3包括包边条4和混纺布5,包边条4内侧安装有混纺布5;
混纺布5包括竹纤维丝501、涤纶弹丝502和络合导电丝503;
竹纤维丝501和涤纶弹丝5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3x70,竹纤维丝501一侧穿插有络合导电丝503;
混纺布5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粘结有天然纤维基层7,一个天然纤维基层7底端粘接有碳素层8,另一个天然纤维基层7顶端粘接有防水微孔膜9,防水微孔膜9顶端和碳素层8底端均粘接有防火层10,防火层10外侧包裹有抗静电基体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天然纤维基层7为竹丝纤维和玉米纤维相互纺织而成,且经纬度为65x7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经纱101和铜丝103的安装比例为3: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防火层10为阻燃棉,且防火层10厚度为0.095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抗静电基体11为一种环保型静电剂,电阻达到108Ω。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纤维层1内部按比例嵌入抗静电颗粒2,然后将天然纤维基层7、碳素层8、防水微孔膜9和防火层10逐层粘接,并且留出纤维层1两端边部;
S2、将包边3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边部;
S3、在包边3与纤维层1空隙处填充PP塑胶6;
S4、将抗静电基体11涂抹到防火层10表面,并且与包边3平齐;
S5、待抗静电基体11干燥后进行测试,然后收卷,打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中抗静电颗粒2与纤维层1中比例范围为0.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5中通过防静电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范围为0-20kV。
通过实施例1-3对比,得到如下参数: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静电压半衰期 0.15S 0.1S 0.13S
电阻率 1.1*10<sup>6</sup> 1*10<sup>6</sup> 0.9*10<sup>6</sup>
柔韧度 较高
积水性 表面无积水 少量积水 少量积水
通过对比,在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经纬度不同的时候,会影响柔韧性,而静电压半衰期和电阻率均达到标准效果,在积水性上均由于天然纤维基层7经纬度造成积水效果不同的对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进行纺织,并通过铜丝增加其韧性与导电性,让涤纶经纱和涤纶纬纱之间产生的摩擦静电得以平衡,防止集中静电,造成无法平衡静电量。
2、通过包边条和混纺布,可以实现纤维布周边由于摩擦而损耗,并且通过络合导电丝也可以实现静电的平衡,在使用中通过涤纶弹丝,防止使用中周边的拉扯与接触,并通过PP塑胶的粘接与柔和,便于了纤维布翻卷使用。
3、通过天然纤维基层和碳素层,实现纤维布自身的韧性强度的提高,而通过防水微孔膜和防火层,可以便于保护纤维布自身防水与防火性,安全可靠。
4、通过抗静电基体可以便于纤维布自身的外界静电干扰,实现防电的作用,安全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层(1),所述纤维层(1)包括涤纶经纱(101)、涤纶纬纱(102)、铜丝(103)和透气方孔(104);
所述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8x96-118x72,所述涤纶经纱(101)外侧螺旋套接有铜丝(103),所述涤纶经纱(101)和涤纶纬纱(102)沉浮交织形成透气方孔(104);
所述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嵌入有抗静电颗粒(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1)两端均套接有包边(3),所述包边(3)包括包边条(4)和混纺布(5),所述包边条(4)内侧安装有混纺布(5);
所述混纺布(5)包括竹纤维丝(501)、涤纶弹丝(502)和络合导电丝(503);
所述竹纤维丝(501)和涤纶弹丝(502)沉浮交织,且经纬度为113x70-113x57,所述竹纤维丝(501)一侧穿插有络合导电丝(503);
所述混纺布(5)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1)顶端与底端均粘结有天然纤维基层(7),一个所述天然纤维基层(7)底端粘接有碳素层(8),另一个所述天然纤维基层(7)顶端粘接有防水微孔膜(9),所述防水微孔膜(9)顶端和碳素层(8)底端均粘接有防火层(10),所述防火层(10)外侧包裹有抗静电基体(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纤维基层(7)为竹丝纤维和玉米纤维相互纺织而成,且经纬度为85x75-65x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经纱(101)和铜丝(103)的安装比例为2:1-4: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10)为阻燃棉,且防火层(10)厚度为0.08-0.12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基体(11)为一种环保型静电剂,电阻达到108Ω。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纤维层(1)内部按比例嵌入抗静电颗粒(2),然后将天然纤维基层(7)、碳素层(8)、防水微孔膜(9)和防火层(10)逐层粘接,并且留出纤维层(1)两端边部;
S2、将包边(3)通过PP塑胶(6)粘接在纤维层(1)两端边部;
S3、在包边(3)与纤维层(1)空隙处填充PP塑胶(6);
S4、将抗静电基体(11)涂抹到防火层(10)表面,并且与包边(3)平齐;
S5、待抗静电基体(11)干燥后进行测试,然后收卷,打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抗静电颗粒(2)与纤维层(1)中比例范围为0.5-0.7。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通过防静电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范围为0-20kV。
CN201910186892.1A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95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6892.1A CN109895463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6892.1A CN109895463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5463A true CN109895463A (zh) 2019-06-18
CN109895463B CN109895463B (zh) 2021-04-06

Family

ID=6695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6892.1A Active CN109895463B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546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3807A (ja) * 2008-04-24 2009-11-12 Teijin Fibers Ltd 制電撥水布帛および衣料
CN201857474U (zh) * 2010-09-27 2011-06-08 成都创世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吸汗防静电纤维面料
CN202187135U (zh) * 2011-07-27 2012-04-11 吴江市瑞丰织造有限公司 防尘防静电斜纹布
CN104354374A (zh) * 2014-10-20 2015-02-18 江阴市上丰纺织有限公司 防水防火双重抗菌功能面料
CN108930087A (zh) * 2018-08-08 2018-12-04 嘉兴市优泰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用高强度防静电面料及生产工艺
CN109435364A (zh) * 2018-10-18 2019-03-08 江苏百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弧面料及采用该面料制备的防护服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3807A (ja) * 2008-04-24 2009-11-12 Teijin Fibers Ltd 制電撥水布帛および衣料
CN201857474U (zh) * 2010-09-27 2011-06-08 成都创世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吸汗防静电纤维面料
CN202187135U (zh) * 2011-07-27 2012-04-11 吴江市瑞丰织造有限公司 防尘防静电斜纹布
CN104354374A (zh) * 2014-10-20 2015-02-18 江阴市上丰纺织有限公司 防水防火双重抗菌功能面料
CN108930087A (zh) * 2018-08-08 2018-12-04 嘉兴市优泰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用高强度防静电面料及生产工艺
CN109435364A (zh) * 2018-10-18 2019-03-08 江苏百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弧面料及采用该面料制备的防护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5463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5463A (zh) 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CN208258112U (zh)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结构
CN201671006U (zh) 一种耐磨损的导电布
CN212684905U (zh) 一种具有抗静电功能的涤纶坯布
CN109355768A (zh) 一种防静电化纤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9610172B (zh) 一种具有静电负载特性的纱线及织物
CN215751168U (zh) 一种抗静电亚麻棉混纺面料
CN209756347U (zh) 一种防静电经编涤纶布
CN202742787U (zh) 阻燃面料
CN202559012U (zh) 阻燃、防静电多功能面料
CN205522734U (zh) 电磁屏蔽布
CN202401209U (zh) 抗静电牛津布
CN211947401U (zh) 汽车胶管用布
CN212422377U (zh) 一种抗紫外线辐射牛津布
CN107587357A (zh) 一种防辐射面料
CN202375079U (zh) 一种防静电服装
CN201752175U (zh) 一种导电布
CN212834276U (zh) 一种阻燃可纺性强的亚麻纱线
CN208232502U (zh) 一种抗静电商标带
CN213798445U (zh) 一种包袋防水面料
CN215882891U (zh) 一种防起球面料
CN215662200U (zh) 一种防静电复合面料
CN211284796U (zh) 一种具有抗静电拉伸力强的功能的纱线
CN211763984U (zh) 一种采用导电纤维的防静电缎带
CN214354705U (zh) 抗老化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9

Address after: 364400 New Industrial and Trade Zone of Zhangping Industrial Park,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ongyan Dongteng Renewabl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4400 Dengbang Industrial Zone of Zhangping Industrial Park,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FUJIAN SANDA ENERGY SAVING NEW MATERIAL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