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3795A - 避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避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3795A
CN109893795A CN201910053365.3A CN201910053365A CN109893795A CN 109893795 A CN109893795 A CN 109893795A CN 201910053365 A CN201910053365 A CN 201910053365A CN 109893795 A CN109893795 A CN 109893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pipe
interior case
outer container
water inlet
inflamm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33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相沁文
相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533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37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3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3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火装置。该避火装置包括外箱、内箱、进水管及进气管,内箱设于外箱中,内箱与外箱之间设有间隙,进水管与外箱连通,进气管穿设于进水管后与内箱连通。上述避火装置中,遇险人员可以进入到内箱中,外箱与内箱的双层空间可以较好的隔绝烟雾,同时进水管注水将内箱与外箱之间的空隙填满,能够对内箱降温,避免高温对遇险人员的伤害,同时还能通过水提升对内箱的密封性,以进一步隔绝烟雾。另外,进气管通过进水管连通到内箱,可以使得输入的气流降温,降低火灾的高温对气流的影响,避免内箱中的温度过高给遇险人员造成不适。避火装置能够同时对烟雾及高温有着较好的防护,提高了火灾中遇险人员的获救几率。

Description

避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避险装置,特别是涉及避火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在火灾中丧生的人,引起致死最主要的原因是火灾产生的烟雾及高温,超过60%是死于烟雾,它的危害主要是其中的一氧化碳气体。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为1.3%时,人呼吸数次便会昏迷,几分钟内便可引起死亡,而常见建筑材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含量就高达2.5%;当温度达到50℃时,人的身体会大量排汗,如果没有水和盐分补充,会导致人体循环系统衰竭,在70℃时,人吸入高温气体会使气管内黏膜充血起水泡,组织坏死,并导致死亡,在100℃环境中,人即会出现虚脱现象,丧失逃生能力。
烟雾及高温需要同时进行规避,常规的避火手段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戴口罩等方式对于遇险人员的保护远远不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防护烟雾及高温的避火装置。
一种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箱;
内箱,设于所述外箱中,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设有间隙;
进水管,与所述外箱连通;及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设于所述进水管后与所述内箱连通。
上述避火装置中,遇险人员可以进入到内箱中,外箱与内箱的双层空间可以较好的隔绝烟雾,同时进水管注水将内箱与外箱之间的空隙填满,能够对内箱降温,避免高温对遇险人员的伤害,同时还能通过水提升对内箱的密封性,以进一步隔绝烟雾。另外,进气管通过进水管连通到内箱,可以使得输入的气流降温,降低火灾的高温对气流的影响,避免内箱中的温度过高给遇险人员造成不适。避火装置能够同时对烟雾及高温有着较好的防护,提高了火灾中遇险人员的获救几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门板,所述外箱上开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门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外箱上,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入口;
还包括第二门板,所述内箱上开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二门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箱上,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门板上与所述第一入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门板上与所述第二入口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外箱连通,且与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箱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外箱的顶部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出水管后与所述内箱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内箱的相对两侧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于所述内箱中,还包括调节阀,所述内箱间隔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内箱后再由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的间隙中,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位于所述内箱的部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于所述进水管中,所述内箱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从所述进水管中穿出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穿入到所述内箱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述方案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内箱的材料为金属或陶瓷;
所述外箱的材料为金属或陶瓷;
还包括通讯组件,所述通讯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箱中;
还包括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箱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气速率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吹气件及控制阀,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外箱的一端与楼层中的消防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朝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方向延伸,且设于所述消防管道中,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吹气件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避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避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一实施方式的避火装置10主要用于火灾发生时遇险人员的紧急避险,遇险人员可以躲藏到避火装置10中以逃避烟雾及高温对身体的伤害,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避火装置10可以固定于楼层中的某个位置,也可以固定于室内。
避火装置10包括外箱100、内箱200、进水管300、进气管400。内箱200设于外箱100中,内箱200与外箱100之间设有间隙,遇险人员通过外箱100进入到内箱200中。进水管300与外箱100连通,将水注入到内箱200与外箱100之间的间隙中。进气管400穿设于进水管300后与内箱200连通,以对内箱中的遇险人员提供空气。
上述避火装置10中,遇险人员可以进入到内箱200中,外箱100与内箱200的双层空间可以较好的隔绝烟雾,同时进水管300注水将内箱200与外箱100之间的空隙填满,能够对内箱200降温,避免高温对遇险人员的伤害。同时还能通过内箱200与外箱100之间填充的水提升对内箱200的密封性,以进一步隔绝烟雾。另外,进气管400通过进水管300连通到内箱200,可以使得输入的气流降温,降低火灾的高温对气流的影响,避免内箱200中的温度过高给遇险人员造成不适。避火装置10能够同时对烟雾及高温有着较好的防护,提高了火灾中遇险人员的获救几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避火装置10还包括第一门板110,外箱100上开设有第一入口120,第一门板110活动连接于外箱100上,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入口120。避火装置10还包括第二门板210,内箱200上开设有第二入口220,第二门板210活动连接于内箱200上,以开启或关闭第二入口220。遇险人员通过外箱100上的第一入口120进入到外箱100中,进入到外箱100中后操作第一门板110将第一入口120关闭,再从内箱200上的第二入口220进入到内箱200中,随即操作第二门板210关闭第二入口220,形成封闭空间,以对烟雾进行防护,同时为注水降温做好准备。
具体地,第一门板110可以通过铰链与外箱100转动连接,第一门板110的大小与第一入口120相匹配,使得第一门板110转动后能够关闭第一入口120,铰接件可以为合页。或者,还可以在外箱100的侧壁上开设容置腔(图未示),第一入口120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图未示),第一门板110滑动设置于滑槽中,第一门板110滑动至容置腔中时,第一入口120打开。第一门板110从容置腔中滑出至完全封闭第一入口120,第一入口120关闭。另外,第一门板110的两侧还通过螺钉固定有把手121,方便进入外箱100时对第一门板110进行操作以打开第一入口120或进到外箱100后对第一门板110操作以关闭第一入口120。
同样的,第二门板210可以通过铰链与内箱200转动连接,第二门板210的大小与第二入口220相匹配,使得第二门板210转动后能够关闭第二入口220,铰接件可以为合页。或者,还可以在内箱200的侧壁上开设容置腔,第二入口220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第二门板210滑动设置于滑槽中,第二门板210滑动至容置腔中时,第二入口220打开。第二门板210从容置腔中滑出至完全封闭第二入口220,第二入口220关闭。另内,第二门板210的两侧还通过螺钉固定有扶手(图未示),方便进入内箱200时对第二门板210进行操作以打开第二入口220或进到内箱200后对第二门板210操作以关闭第二入口220。
为了提高第一门板110与第一入口120连接的气密性、第二门板210与第二入口220的连接气密性,避火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230。第一密封圈130设于第一门板110上与第一入口120的连接处,能够使得第一门板110与第一入口120紧密贴合,形成封闭的空间,防止烟雾的侵袭及防止进水管300注入的水渗出。第二密封圈230设于第二门板210上与第二入口220的连接处,能够使得第二门板210与第二入口220紧密贴合,形成封闭的空间,防止烟雾的侵袭及避免外箱100与内箱200间隙的储水流入内箱200中。具体地,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230均为耐高温的软胶,如硫化胶。另外,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230还可以为耐高温密封胶。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避火装置10还包括出水管500。出水管500与外箱100连通,且与进水管300间隔设置,将内箱200与外箱100之间的储水导出,以使储水成为可流动的活水。进水管300与出水管500配合,能够使得源源不断的温度较低的水持续补充到储水中,避免封闭环境下的储水在火灾场景中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到内箱200的温度,使得遇险人员发生不适。
具体地,外箱100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进水口140及出水口150。进水管300与出水管5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进水口140、出水口150连通并固定,同时为了提高连接的密封性,在进水口140与进水管300、出水口150与出水管500的连接处设置了密封垫圈(图未示)。进一步地,外箱100为立方体结构,进水口140与出水口150沿外箱100的竖直方向设有高度差。比如进水口140开设于外箱100的底部,出水口150开设于外箱100的顶部,或者是进水口140开设于外箱100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一端,出水口150开设于外箱100侧壁上靠近顶部的一端。如此设置,进水口140注入的水从外箱100中的底部上升,从外箱100顶部的出水口150中流出,可以给整个箱体进行降温。
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避火装置10还包括调节阀201,调节阀201固定于内箱200的内壁上。内箱200间隔开设有第一通孔220及第二通孔230。调节阀201位于第一通孔220及第二通孔230之间。进水管300的一端进入第一通孔220与调节阀201连接后再穿设第二通孔230,以使进水管300的出水端设于内箱200及外箱100的间隙中。进气管400设于进水管300中,同时内箱200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240,第三通孔240与第二通孔230间隔设置,第一通孔220、第二通孔230及第三通孔240依次间隔排列。进气管400从进水管300中穿出并通过第三通孔230穿入到内箱200中,与内箱200连通。遇险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温度情况对调节阀201进行操作,操作调节阀201即可改变进水管300的进水速度,随着进水速度的改变,箱体内的温度将会随之改变。需要说明的是,进水管300与消防管道连通,消防管与进水管300一直保持打开并连通的状态,避火装置10未使用时,调节阀201将进水管300道调节为关闭状态,火灾发生时,遇险人员进入到内箱200中操作调节阀201将进水管300打开,向外箱100内部注水。另外,出水管500可以连接到下水管道中,也可以直接省略出水管500,外箱100中的水直接从顶部的出水口150流出,流出的水还可以给外箱100的外壁进行降温,并且水流到地面上还可以给避火装置10周围的火势起着一定的扼制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避火装置10还包括出气管600。出气管600穿设于出水管500后与内箱200连通。进气管400与出气管600分别与内箱200的相对两侧连通,从而使得空气形成对流,不仅可以带走内箱200中的闷热空气,还能保证遇险人员的呼吸需要。同时,将出气管600设于出水管500中能使出气管600处于一个正常的温度范围,避免出气管600因受热从而倒灌热气到内箱200中。需要说明的是,出气管600远离内箱200的一端可以一直延伸至下水管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火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气速率的控制组件(图未示)。进水管300远离外箱100的一端与消防管道连通,进气管400朝远离进水管300的方向延伸。控制组件可以设置在楼层中的某个位置进行集中管理,比如位于楼层底部的物业管理处。进气管400通过消防管道与楼下的控制组件连接。
具体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吹气件及控制阀。吹气件与进气管400连接,吹气件可以为氧气瓶或鼓风机,操作控制阀可以调节吹气件的功率,改变吹气件向进气管400送气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箱200及外箱100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立方体结构,如不锈钢、铝合金、铁等刚性结构材料,还能承受火灾现场中掉落的坠物砸到避火装置10上的冲击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箱200及外箱100的材料还可以为陶瓷。
在一个实施例中,避火装置10还包括照明组件700。照明组件700设置于内箱200中,照明组件70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源与光源,具体地,电源可以为电池,光源可以为LED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避火装置10还包括通讯组件800。通讯组件800包括连接线及通话装置,连接线的一端与通话装置连接,另一端设于进气管400中并通过进气管400与设于楼层中某个位置的另一部通话装置连接,比如可以设置在楼层底部的物业管理处里,遇险人员可以通过通讯组件800与外界随时取得联系。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箱;
内箱,设于所述外箱中,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设有间隙;
进水管,与所述外箱连通;及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设于所述进水管后与所述内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门板,所述外箱上开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门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外箱上,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入口;
还包括第二门板,所述内箱上开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二门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内箱上,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门板上与所述第一入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门板上与所述第二入口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外箱连通,且与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外箱的顶部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出水管后与所述内箱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内箱的相对两侧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阀,所述内箱间隔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内箱后再由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的间隙中,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位于所述内箱的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于所述进水管中,所述内箱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从所述进水管中穿出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穿入到所述内箱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方案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内箱的材料为金属或陶瓷;
所述外箱的材料为金属或陶瓷;
还包括通讯组件,所述通讯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箱中;
还包括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箱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气速率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吹气件及控制阀,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外箱的一端与楼层中的消防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朝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方向延伸,且设于所述消防管道中,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吹气件连接。
CN201910053365.3A 2019-01-21 2019-01-21 避火装置 Pending CN1098937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3365.3A CN109893795A (zh) 2019-01-21 2019-01-21 避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3365.3A CN109893795A (zh) 2019-01-21 2019-01-21 避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3795A true CN109893795A (zh) 2019-06-18

Family

ID=6694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3365.3A Pending CN109893795A (zh) 2019-01-21 2019-01-21 避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37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1557A (zh) * 2021-10-21 2022-01-11 佳木斯大学 一种真空抽吸存储的法医用提取物冷藏箱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0178B1 (en) * 2001-03-09 2003-02-18 Robert E. McCarthy Air and water hose apparatus for firefighters
CN1935293A (zh) * 2005-09-20 2007-03-28 许明华 呼吸空气系统
CN202236954U (zh) * 2011-09-28 2012-05-30 李琦伟 紧急避险太空柜
CN203412343U (zh) * 2013-08-01 2014-01-29 西安大盛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用火灾隔离房
CN103603535A (zh) * 2013-11-10 2014-02-26 谢珍文 火灾地震室内避险装置
CN203452525U (zh) * 2013-07-19 2014-02-26 唐转强 一种内腔可储水的双层钢板防火保险箱
CN206829746U (zh) * 2017-05-03 2018-01-02 李建敏 火灾避难柜
CN210494938U (zh) * 2019-01-21 2020-05-12 相沁文 避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0178B1 (en) * 2001-03-09 2003-02-18 Robert E. McCarthy Air and water hose apparatus for firefighters
CN1935293A (zh) * 2005-09-20 2007-03-28 许明华 呼吸空气系统
CN202236954U (zh) * 2011-09-28 2012-05-30 李琦伟 紧急避险太空柜
CN203452525U (zh) * 2013-07-19 2014-02-26 唐转强 一种内腔可储水的双层钢板防火保险箱
CN203412343U (zh) * 2013-08-01 2014-01-29 西安大盛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用火灾隔离房
CN103603535A (zh) * 2013-11-10 2014-02-26 谢珍文 火灾地震室内避险装置
CN206829746U (zh) * 2017-05-03 2018-01-02 李建敏 火灾避难柜
CN210494938U (zh) * 2019-01-21 2020-05-12 相沁文 避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1557A (zh) * 2021-10-21 2022-01-11 佳木斯大学 一种真空抽吸存储的法医用提取物冷藏箱
CN113911557B (zh) * 2021-10-21 2023-03-10 佳木斯大学 一种真空抽吸存储的法医用提取物冷藏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47258A1 (zh) 智能穿戴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US11839779B2 (en) Fire evacuation room
WO2011136545A2 (ko) 헬멧형의 개인용 재난구제기
CN202215035U (zh) 楼房防火救生间
KR101395180B1 (ko) 화재대피소
CN201912661U (zh) 中央送风火灾救生系统
CN102080457A (zh) 应急通风楼房
CN109893795A (zh) 避火装置
KR101996949B1 (ko) 공동주택의 인명구조용 소방 안전장치
CN210494938U (zh) 避火装置
CN208599015U (zh) 一种消防用可吸入环境空气呼吸器
CN207538559U (zh) 楼房住宅火灾自救安全屋
CN102296863A (zh) 楼房防火救生间
CN201276861Y (zh) 一种安全屋
CN209635685U (zh) 一种安全电梯
KR101347569B1 (ko) 화재용 방호 시스템
CN104343273A (zh) 一种消防用火灾隔离空间
CN207412539U (zh) 一种新型呼吸气瓶用瓶头阀
CN202000718U (zh) 用于躲避火灾的避难空间
CN1907517A (zh) 火灾避险维生自救安全系统
CN205456193U (zh) 新型安全保健护身服
CN104343274A (zh) 一种火灾避难空间
CN208380441U (zh) 一种高层住宅避难门
CN107902518B (zh) 一种电梯备用控制系统
KR200331190Y1 (ko) 휴대용 산소호흡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