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986A - 用户装置及上行信号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及上行信号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986A
CN109891986A CN201780066221.0A CN201780066221A CN109891986A CN 109891986 A CN109891986 A CN 109891986A CN 201780066221 A CN201780066221 A CN 201780066221A CN 109891986 A CN109891986 A CN 109891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pparatus
uplink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s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62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986B (zh
Inventor
诸我英之
武田和晃
武田一树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91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用户装置具有:接收部,其从基站接收信号波形设定信息,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与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中的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有关;设定部,其设定接收到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以及发送部,其按照设定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及上行信号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装置及上行信号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于下行链路,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对于上行链路,采用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参照非专利文献1)。
特别是,在上行链路中,采用能够将峰值对平均功率比(PAPR:Peak-to-AveragePower Ratio)抑制为较低的SC-FDMA方式,作为上行信号的频域中的生成方法,使用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通过在OFDM发送中在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前段设置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从而实现单载波传输。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201,V8.3.0(2009-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满足针对高速通信及大容量化的要求条件,例如,在第5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1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条件,设想开发能够应用在上行链路中使用了OFDM的多载波方式的用户装置。
在OFDM和DFT-s-OFDM中,由于上行信号的生成方法以及解码方法不同,因此必须在基站和用户装置之间适当地设定是使用OFDM、还是使用DFT-s-OFDM,否则在基站中就无法接收上行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定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来实现基站与用户装置之间的上行信号的收发。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从基站接收信号波形设定信息,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与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中的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有关;
设定部,其设定接收到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按照设定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定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能够实现基站与用户装置之间的上行信号的收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的时序图(其1)。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的时序图(其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仅为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假设了是LTE后继的无线通信系统,但是本发明不限于LTE后继的无线通信系统,也能够应用于其它方式。
<系统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基站eNB、用户装置UE1以及UE2。在图1的示例中,虽然示出1个基站eNB以及2个用户装置UE1和UE2(统称为UE),但可以具有多个(plural)基站eNB,也可以具有1个或者3个以上的用户装置UE。
基站eNB能够收容1个或者多个(例如,3个)小区(也称为扇区)。在基站eNB收容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可以将基站eNB的覆盖区域整体划分成多个更小的区域(area),各个更小的区域也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电头)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者“扇区”这样的术语是指,在该覆盖范围内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或者全体。并且,“基站”、“eNB”、“小区(cell)”和“扇区(sector)”这样的术语在本说明书中可以互换使用。基站eNB有时也用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小型小区(small cell)等术语来称呼。
对于用户装置UE,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也用下述术语来称呼:移动站、用户站、移动单元(mobile unit)、用户单元、无线单元(wireless unit)、远程单元(remote unit)、移动设备(mobile device)、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user agent)、移动客户端(mobile client)、客户端(client)、或一些其它恰当的术语来称呼的情况。
基站eNB和用户装置UE使用规定的带域来进行下行链路(DL:Downlink)以及上行链路(UL:Uplink)的通信。
首先,对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主要信道进行说明。
用户装置UE为了与基站eNB进行通信,需要接收作为基本信息的广播信息。广播信息包含:包括系统带宽以及系统帧号等在内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以及作为其它系统信息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另外,SIB可以通过后述的下行数据信道来发送。
用户装置UE使用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包括资源的分配等在内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该下行控制信道也可以称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此外,用户装置UE使用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数据信道)接收下行数据,该下行共享信道也可以称为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接着,对上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的主要信道进行说明。
用户装置UE使用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包括针对PDSCH的ACK/NACK、下行信道的接收质量或者调度分配请求等在内的上行控制信息,该上行控制信道也可以称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此外,用户装置UE使用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数据信道)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共享信道也可以称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上述的信道以及信号是LTE中的示例,也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名称不同的名称。
上述的信道及信号例如通过由时域及频域构成的资源的规定部分来发送。无线帧在时域中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帧构成。在时域中1个或者多个帧的各帧也可以称为子帧(subframe)。子帧在时域中还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时隙(slot)构成。时隙在时域中还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码元(symbol)(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可以是分别与其对应的其它的称呼方法。例如,在LTE系统中,基站进行对各用户装置分配无线资源(各用户装置中能够使用的频带宽度(frequency bandwith)和/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scheduling)。可以将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称为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例如,可以将1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多个连续的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1时隙称为TTI,还可以将微时隙(mini slot)称为TTI,所述微时隙是将1时隙分割为多个而得到的。
资源块(RB)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包含1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subcarrier:副载波)。此外,在资源块的时域中,可以包含1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时隙、1子帧或者1TTI的长度。1TTI、1子帧分别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上述的无线帧结构仅为例示,无线帧中所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的数量、微时隙的数量、时隙或者微时隙中所包含的码元和资源块的数量、以及资源块中所包含的子载波的数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假设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使用了OFDM的多载波方式和使用了DFT-s-OFDM的单载波方式的情况。OFDM通过在频率上排列子载波而实现高速传输,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因此,对小区中央附近的用户装置(图1的UE1)应用使用了OFDM的多载波方式,由此能够实现高吞吐量。另一方面,DFT-s-OFDM使用连续的频带进行传输。在DFT-s-OFDM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较小的特征,因此能够提高用户装置的输出电压,能够实现较广的覆盖范围。因此,对小区边缘附近的用户装置(图1的UE2)应用使用了DFT-s-OFDM的单载波方式,由此能够实现较广的覆盖范围。
当在上行链路中除了单载波方式以外还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在小区内,可以切换多载波方式与单载波方式,也可以仅应用多载波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上行链路中是切换多载波方式与单载波方式还是仅应用多载波方式由基站eNB来决定,并向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由此实现基站eNB与用户装置UE之间的上行信号的收发。
<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的过程>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的时序图(其1)。
首先,基站eNB生成与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中的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有关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并向用户装置UE发送(S102)。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表示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中的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的信息称为信号波形设定信息或者波形配置(waveform configuration)。波形配置可以是如下的内容:即,(1)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动态地进行切换,(2)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半静态地进行切换,(3)在基站eNB的小区内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在此,动态地切换可以表现为以子帧为单位的切换,例如,表示通过DCI切换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此外,半静态地切换可以表现为在比1子帧长的恒定时间或者可变时间中的切换。
此外,波形配置可以是如下的内容:即,(1)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2)在基站eNB的小区内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在波形配置为(1)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的情况下,该波形配置可以进一步被分类为如下的内容:(1a)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动态地进行切换,(1b)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半静态地进行切换。
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来向用户装置UE通知波形配置。例如,可以使用MIB或者SIB向用户装置UE通知波形配置。在该情况下,小区内的全部用户装置UE接收公共的波形配置。
此外,也可以使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来向用户装置UE通知波形配置。例如,可以使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RA response(也称为消息2(message 2)))来向用户装置UE通知波形配置。在该情况下,小区内的全部用户装置UE接收公共的波形配置。
此外,也可以使用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来向用户装置UE通知波形配置。在该情况下,小区内的全部用户装置UE接收公共的波形配置。
此外,也可以使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设定或者S1连接设定这样的与用户装置UE的连接设定过程中的消息来向用户装置UE通知波形配置。例如,可以使用RRC连接创建(RRC connection setup)或者RRC连接重新设定(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来向用户装置UE通知波形配置。例如,在使用RRC连接创建的情况下,小区内的全部用户装置UE接收公共的波形配置。例如,在使用RRC连接重新设定的情况下,如下述详细说明那样,由于能够事先向基站eNB发送示出用户装置UE所对应的频段、UE类别(category)、最大传输速率等的能力信息(也称为UE capability(UE能力)),因而能够根据用户装置UE变更波形配置。
此外,PUCCH和PUSCH中可以使用公共的波形配置,PUCCH和PUSCH中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波形配置。在使用不同的波形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在1个消息内汇总PUCCH用的波形配置和PUSCH用的波形配置而进行通知,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消息进行通知。
此外,在波形配置表示(1)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这样的内容、或者(2)在基站eNB的小区内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这样的内容,而其它的波形配置表示(1a)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动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内容、或者(1b)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半静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在1个消息内汇总这些波形配置而进行通知,可以使用不同的消息进行通知。
用户装置UE接收并设定波形配置(S104)。
如上所述,使用广播信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寻呼消息、或者连接设定过程中的消息等来通知波形配置。用户装置UE在本装置内设定接收到的波形配置。
在未通知波形配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可以设定预先确定的波形配置,也可是继续设定以前接收到的波形配置。
另外,波形配置中使用了广播信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寻呼消息或者连接设定过程中的消息等,但也可以使用它们的组合。在使用它们的组合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利用最新的波形配置覆盖(overwrite)以前接收到的波形配置,也可以按照预先确定的优先级来设定波形配置。例如,在设定了RRC连接重新设定中所包含的波形配置之后,接收到MIB或者SIB中所包含的其它内容的波形配置的情况下,使RRC连接重新设定中所包含的波形配置优先,丢弃MIB或者SIB中所包含的波形配置。在此,使用了RRC连接重新设定和MIB或SIB的优先级仅为示例,可以使用任意的优先级。
当在PUCCH和PUSCH中使用不同的波形配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设定PUCCH用的波形配置及PUSCH用的波形配置。
用户装置UE按照所设定的波形配置发送上行信号(S106)。
在设定了(1)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动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波形配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根据基站eNB的指示动态地切换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而发送上行信号。在设定了(2)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半静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波形配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根据基站eNB的指示半静态地切换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而发送上行信号。在设定了(3)在基站eNB的小区内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这样的波形配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始终应用多载波方式来发送上行信号。
当在PUCCH和PUSCH中使用不同的波形配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按照PUCCH用的波形配置在PUCCH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按照PUSCH用的波形配置在PUSCH上发送上行数据。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的时序图(其2)。图3所示的时序图在步骤S102之前执行步骤S101这一点与图2所示的时序图不同。以下,对与图2所示的时序图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发送用户装置UE的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UE能力)(S101)。
UE能力(UE capability)包含:示出用户装置UE所对应的频段、UE类别、最大传输速率等的信息。UE能力还可以包含:示出是能够静态地切换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还是能够动态地切换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的信息等。
例如,使用RRC连接创建这样的连接设定过程中的消息来向基站eNB发送UE能力。
基站eNB根据UE能力来生成波形配置,并向用户装置UE发送(S102)。
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区分用户装置地设置波形配置,因此例如使用RRC连接重新设定这样的能够根据用户装置变更设定内容的消息来进行发送。
之后,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用户装置UE接收并设定波形配置(S104),按照所设定的波形配置发送上行信号(S106)。
<功能结构>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基站10具有发送部101、接收部103以及波形配置生成部105。
发送部101生成应从基站10发送的各种下行信号,并发送给用户装置UE。发送部101向用户装置UE发送在下述的波形配置生成部105中生成的波形配置。
接收部103从用户装置UE接收各种上行信号。接收部103按照波形配置接收用户装置UE所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息以及上行数据)。此外,为了使得能够区分用户装置地设定波形配置,接收部103可以从用户装置UE接收UE能力。
波形配置生成部105设定在小区内应用的波形配置。波形配置生成部105可以针对小区内的全部用户装置生成公共的波形配置,也可以例如根据UE能力生成按照用户装置区分的波形配置。此外,波形配置生成部105可以在PUCCH和PUSCH中生成公共的波形配置,也可以在PUCCH和PUSCH中生成不同的波形配置。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户装置2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用户装置20具有接收部201、发送部203以及波形配置设定部205。
接收部201从基站eNB接收各种的下行信号。接收部201接收从基站eNB发送的波形配置。接收部201可以在PUCCH和PUSCH中接收公共的波形配置,也可以在PUCCH和PUSCH中接收不同的波形配置。
发送部203生成应从用户装置20发送的各种上行信号,并发送给基站eNB。发送部203按照在下述的波形配置设定部205中设定的波形配置来发送上行信号。此外,发送部203可以向基站eNB发送UE能力。在未从基站eNB通知波形配置的情况下,发送部203可以按照预先确定的波形配置来发送上行信号,也可以按照以前接收到的波形配置发送上行信号。当在PUCCH和PUSCH中使用不同的波形配置时,发送部203按照PUCCH用的波形配置在PUCCH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按照PUSCH用的波形配置在PUSCH上发送上行数据。
波形配置设定部205设定在接收部201中接收到的波形配置。波形配置设定部205可以利用最新的波形配置覆盖(overwrite)以前接收到的波形配置,也可以按照预先确定的优先级设定波形配置。此外,波形配置设定部205可以在PUCCH和PUSCH中设定公共的波形配置,也可以在PUCCH和PUSCH中设定不同的波形配置。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了以功能为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构成部)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和/或逻辑地结合而成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和/或逻辑地分开的两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和/或间接(例如,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基站、用户装置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10和用户装置20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基站10和用户装置20可以构成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内存(memory)1002、存储器(storage)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装置”这一措辞可以替换为“电路”、“设备(device)”、“单元(unit)”等。基站10和用户装置2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含1个或多个图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其中的一部分装置。
基站10和用户装置20的各功能通过如下操作实现:通过在处理器1001、内存1002等硬件上读取预定的软件(程序),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和/或内存1002及存储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动作而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在内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实现上述的基站10的波形配置生成部105、以及用户装置20的波形配置设定部205。
此外,处理器1001从存储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向内存1002读取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和/或数据,据此执行各种的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了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可以通过存储在内存1002中并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动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基站10的波形配置生成部105、以及用户装置20的波形配置设定部205,其它的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虽然说明了通过1个处理器1001执行上述各种处理,但也可以通过2个以上的处理器1001同时或依次执行上述各种处理。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1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另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信线路从网络发送。
内存1002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至少一个来构成。内存1002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内存1002可以保存能够执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Compact Disc ROM)等的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盘、磁光盘(例如高密度磁盘、数字多功能磁盘、Blu-ray(注册商标)盘、智能卡、闪存(例如卡、棒、键驱动(Key drive))、Floppy(注册商标)盘、磁条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例如包含内存1002和/或存储器1003的数据库、服务器等其它适当的介质。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硬件(收发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实现上述的发送部101、接收部103、接收部201、发送部203等。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和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一体构成(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和内存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的通信的总线1007来连接。总线1007可以通过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在装置间由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基站10和用户装置20可以构成为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1个硬件来安装处理器1001。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定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能够实现基站eNB与用户装置UE之间的上行信号的收发。
此外,波形配置能够在基站eNB与用户装置UE之间的现有的消息交换期间进行收发,在使用(1)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动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内容、(2)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半静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内容、以及(3)在基站eNB的小区内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这样的内容的这3种波形配置的情况下,能够按照2比特的信息量来表现波形配置。此外,在使用(1)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这这样的内容、以及(2)在基站eNB的小区内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这样的内容的这2种波形配置的情况下,能够用1比特的信息量来表现波形配置。进而,能够用1比特的信息量来表现(1a)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动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内容、以及(1b)在基站eNB的小区内能够应用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这两者且半静态地进行切换这样的内容。其结果,在变更动态地切换与半静态地切换的设定的情况下,能够削减波形配置的信息量。
此外,通过考虑UE能力来设定波形配置,能够实现按照用户装置区分的波形配置的设定。
另外,通过在PUCCH和PUSCH中设定不同的波形配置,能够实现灵活的设定,并且,例如通过针对数据信道始终应用多载波方式,能够实现高速通信及大容量化。
<补充>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例也能够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Future RadioAccess,未来的无线接入)、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UMB(Ultra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宽带)、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Bluetooth(注册商标)、使用其它适当系统的系统和/或据此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和“网络”等用语可以互换地使用。
对于在本说明书中由基站进行的特定动作,也存在根据情况而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执行的情况。在由具有基站的1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对于为了进行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可以由基站和/或基站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可以考虑MME或者S-GW等,但不限于此)来进行,这是显而易见的。上述例示了基站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为1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多个其它网络节点的组合(例如,MME及S-GW)。
信息等可以从高层(或者低层)向低层(或者高层)输出,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被输入或输出。
输入或输出的信息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位置(例如,内存),也可以通过管理表进行管理。输入或输出的信息等可以被重写、更新或追记。所输出的信息等也可以被删除。所输入的信息等还可以被发送至其它装置。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形态/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高层信令(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信令、广播信息(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其它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可以是RRC连接创建(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重新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可以通过1比特所表示的值(0或1)进行判定,也可以通过布尔值(Boolean:true或false)进行判定,还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值的比较)进行判定。
对于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以其它名称来称呼,均应当广泛地解释为是指命令、命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program)、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行程序(routine)、子程序(subroutine)、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收发软件、命令等。例如,在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及数字用户线(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例如,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颗粒、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上述说明整体所涉及的数据、命令、指令(command)、信息、信号、比特、码元(symbol)、码片(chip)等。
此外,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理解本说明书所需的用语,可以与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意思的用语进行置换。例如,信道(channel)和/或码元(symbol)可以是信号(signal)。此外,信号可以是消息。另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通过绝对值表示,也可以通过相对于规定值的相对值来表示,还可以通过对应的其它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可以由索引来指示。
上述参数所使用的名称在任意一点上都是非限制性的。进而,使用这些参数的数式等有时也与本说明书明示的内容不同。可以通过适当的名称来识别各种各样的信道(例如,PUCCH、PDCCH等)及信息要素(例如,TPC等),因此分配给这些各种各样的信道及信息要素的各种各样的名称在任意一点上都是非限制性的。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determining)”、“决定(determining)”这样的用语有时也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的情况。“判断”、“决定”例如可以包括将进行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的事项视为“判断”、“决定”的事项等。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进行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的事项视为“判断”、“决定”的事项。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进行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的事项视为“判断”、“决定”的事项。即,“判断”、“决定”可以包含“判断”、“决定”了任意动作的事项。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根据”这样的记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是“仅根据”的意思。换而言之,“根据”这样的记载的意思是“仅根据”和“至少根据”两者。
针对使用了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称呼的要素的任何参考,也并非全部限定这些要素的量或顺序。这些呼称作为区分2个以上的要素之间简便的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被使用。因此,针对第一和第二要素的参照不表示在此仅能采取2个要素或者在任何形态下第一要素必须先于第二要素。
另外,当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括(include)”、“包含(including)”、及其变形的用语时,这些用语与“具有(comprising)”同样地意在表示“包括性的”。另外,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者(or)”意为不是异或。
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例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等,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交换顺序。例如,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通过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但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根据执行情况切换使用。此外,规定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例如,“是X”的通知)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不进行该规定信息的通知)进行。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实施为修正和变更形态。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本国际申请以在2016年11月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215707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其优先权,并将第2016-21570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此。
标号说明:
10 基站
101 发送部
103 接收部
105 波形配置(waveform configuration)生成部
20 用户装置
201 接收部
203 发送部
205 波形配置设定部
1001 处理器
1002 内存
1003 存储器
1004 通信装置
1005 输入装置
1006 输出装置

Claims (4)

1.一种用户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从基站接收信号波形设定信息,该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与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中的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有关;
设定部,其设定接收到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按照设定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基站发送该用户装置的能力信息,
所述接收部接收根据所述能力信息而决定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部接收上行控制信道用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以及上行数据信道用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
所述设定部设定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用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以及上行数据信道用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
所述发送部按照设定的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用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在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按照设定的所述上行数据信道用的信号波形设定信息在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上行数据。
4.一种用户装置中的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其中,所述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从基站接收信号波形设定信息,该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与多载波方式和单载波方式中的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的方式有关;
设定接收到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以及
按照设定的所述信号波形设定信息,发送上行信号。
CN201780066221.0A 2016-11-02 2017-08-25 用户装置及上行信号发送方法 Active CN109891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5707 2016-11-02
JP2016-215707 2016-11-02
PCT/JP2017/030476 WO2018083868A1 (ja) 2016-11-02 2017-08-25 ユーザ装置及び上り信号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986A true CN109891986A (zh) 2019-06-14
CN109891986B CN109891986B (zh) 2022-07-29

Family

ID=6207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6221.0A Active CN109891986B (zh) 2016-11-02 2017-08-25 用户装置及上行信号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2279B2 (zh)
EP (1) EP3537828B1 (zh)
JP (1) JP6975162B2 (zh)
CN (1) CN109891986B (zh)
AU (1) AU2017355743B2 (zh)
BR (1) BR112019008375A2 (zh)
ES (1) ES2936135T3 (zh)
FI (1) FI3537828T3 (zh)
MX (1) MX2019004989A (zh)
PH (1) PH12019500950A1 (zh)
WO (1) WO2018083868A1 (zh)
ZA (1) ZA2019033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008A1 (zh) * 2021-03-08 2022-09-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波形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96727B1 (ko) * 2018-05-10 2020-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ucch 자원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133970B2 (en) * 2018-09-27 2021-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wavefor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350452B2 (en) 2019-01-18 2022-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component waveform generation for per subband listen before talk
WO2020191608A1 (en) * 2019-03-26 2020-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and indi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US20210144657A1 (en) * 2019-11-11 2021-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operat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transmission operating mode
US11758566B2 (en) * 2021-04-09 202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specific transmission part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2382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reselecting an uplink primary carrier
US20120034927A1 (en) * 2010-08-09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of harq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648656A (zh) * 2009-11-27 2012-08-22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120281650A1 (en) * 2009-10-28 2012-1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program of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of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EP2557879A1 (en) * 2010-04-05 2013-02-13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30128857A1 (en) * 2010-09-03 2013-05-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20150282008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CN105144609A (zh) * 2013-04-23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8086B2 (ja) 2010-08-16 2013-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3066085A1 (ko) * 2011-11-01 2013-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692550B2 (en) * 2012-11-29 2017-06-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veform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JP6155299B2 (ja) 2015-05-15 2017-06-28 宇部興産海運株式会社 揚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2382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reselecting an uplink primary carrier
US20120281650A1 (en) * 2009-10-28 2012-1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program of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of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N102648656A (zh) * 2009-11-27 2012-08-22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2557879A1 (en) * 2010-04-05 2013-02-13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20034927A1 (en) * 2010-08-09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of harq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30128857A1 (en) * 2010-09-03 2013-05-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CN105144609A (zh) * 2013-04-23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282008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SBON等: "R1-1610114 "User Multiplexing of DFTs-OFDM and OFDM in uplink"", 《3GPP TSG-RAN WG1 #8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66249 "Remaining details of PUSCH waveform"", 《3GPP TSG RAN WG1 #86 》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008A1 (zh) * 2021-03-08 2022-09-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波形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7828A4 (en) 2020-07-01
EP3537828B1 (en) 2022-12-21
AU2017355743B2 (en) 2021-12-09
JPWO2018083868A1 (ja) 2019-09-19
PH12019500950A1 (en) 2019-08-19
FI3537828T3 (fi) 2023-01-31
ZA201903338B (en) 2020-09-30
US20190253298A1 (en) 2019-08-15
CN109891986B (zh) 2022-07-29
BR112019008375A2 (pt) 2019-07-09
EP3537828A1 (en) 2019-09-11
US11012279B2 (en) 2021-05-18
MX2019004989A (es) 2020-01-27
JP6975162B2 (ja) 2021-12-01
AU2017355743A1 (en) 2019-06-13
WO2018083868A1 (ja) 2018-05-11
ES2936135T3 (es)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986A (zh) 用户装置及上行信号发送方法
JP7053467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EP3641255B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076539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
JP6954909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US20190260498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0235492A (zh) 基站及同步信号发送方法
US11012280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845319A (zh) 用户装置
EP3537824A1 (en) Base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WO2018229954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108611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579510B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083225A (zh) 回程链路上的信息通知及信道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235491A (zh) 基站及用户装置
EP4002907A1 (en) Terminal
JP6918939B2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076410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678343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122600B2 (en) Terminals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s and downlink data 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