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542B - 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542B
CN109891542B CN201780067135.1A CN201780067135A CN109891542B CN 109891542 B CN109891542 B CN 109891542B CN 201780067135 A CN201780067135 A CN 201780067135A CN 109891542 B CN109891542 B CN 109891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ircuit
semiconductor switch
power supply
arc extingu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71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542A (zh
Inventor
大盛浩二
森井真喜人
大塚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91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9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01H9/541Contacts shunted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1H9/542Contacts shunted by static switch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7/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 H02P7/0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an individual dc dynamo-electric motor by varying field or armature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01H9/541Contacts shunted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1H9/542Contacts shunted by static switch means
    • H01H2009/544Contacts shunted by static switch means the static switching means being an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e.g. IGBT, Darlington configuration of FET and bipolar transis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信性高且小型廉价的装置。电弧消除装置(2)具备:可与机械式的第一开关(SW1)并联的半导体开关(TR4);通过产生于第一开关(SW1)的两个接点之间的电压而输出使半导体开关(TR4)接通的电压的恒压电路(22);以及在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半导体开关(TR4)关断的第2计时器电路(23)。

Description

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除直流开关装置的接点之间所产生的电弧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消除直流开关装置所产生的电弧的电弧消除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弧消除装置与直流开关装置并联,以消除直流开关装置的接点之间所产生的电弧。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弧消除装置具备:直流电源、机械式开关、半导体开关、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及限时电路。机械式开关与直流电源串联,半导体开关与机械式开关并联,控制电路使半导体开关接通或关断,电源电路对控制电路进行驱动。限时电路连接在机械式开关的一个接点与电源电路之间,并对电源电路的运作时间进行设定。通过该方案,上述电弧消除装置利用机械式开关所产生的电弧的电压,将半导体开关接通,从而消除电弧。
另外,机械式开关所产生的电弧,在闭合及断开机械式开关时均会产生。但是,闭合机械式开关时的电弧较小,而断开机械式开关时的电弧较大,因此断开时对机械式开关的损伤比较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441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报“特公平7-62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方案中,在机械式开关产生电弧从而使半导体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半导体开关后续进行关断时的过程如下。即,在半导体开关关断的过程中,限时电路停止工作,从而使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降低,不久之后控制电路不再维持半导体开关的接通状态,于是半导体开关关断。
这种情况下,半导体开关从阻抗充分低的导通状态慢慢变化为阻抗极高的不导通状态。因此,半导体开关从接通状态向关断状态变化时的过渡期长,从而使功率损耗增加,发热量增多。功率损耗的增加超出了损耗容许限度时,其结果是半导体开关可能出现故障。
因此,作为半导体开关,需要使用损耗容许量充分大的高价元件。另外,如果半导体开关需用来断开更大的电流,则电弧消除装置需要具备抑制半导体开关温度上升的散热构造。这种情况下,电弧消除装置的构造复杂,会阻碍装置的小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可信性高且小型廉价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弧消除装置具备半导体开关、电源电路以及计时器电路;所述半导体开关可与机械式的第一开关并联,并且,所述第一开关与负载装置的直流电源串联着;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两个接点连接着,并且,所述电源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产生于所述两个接点之间的电压而输出使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的电压;所述计时器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半导体开关之间,并且,所述计时器电路接受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而工作,在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所述计时器电路使从所述电源电路向所述半导体开关提供的电压断开,从而使所述半导体开关关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计时器电路的工作,半导体开关从接通状态向关断状态变化时,无需过渡期就能从接通状态转变为关断状态。由此,半导体开关功率损耗降低,发热量减少,不会由于功率损耗增大而发生故障。因此,半导体开关无需使用高价且大型的元件,也无需设置散热装置,因此电弧消除装置能实现高可信性和小型廉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与负载装置连接着的状态的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负载装置及电弧消除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与负载装置连接着的状态的电路图。
图4是具备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的负载装置即电动工具的一例正面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电弧消除装置的各部分工作的时序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是电弧消除装置的适用例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负载装置
2~3 电弧消除装置
11 负载
21 第1计时器电路(断开电路)
22 恒压电路
23 第2计时器电路(计时器电路)
24 保护电路
25a 第1电流通路
25b 第2电流通路
27 第3电流通路
28 旁路电路
31 插槽
41 触发开关
E1 直流电源
T1 正极侧连接端子
T2 负极侧连接端子
SW1 第一开关(第一开关)
SW2 第二开关
TR4 半导体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负载装置是便携式电动工具并且电弧消除装置被组装入上述负载装置中的情况为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与负载装置连接着的状态的框图。
(负载装置1的构成)
如图1所示,负载装置1具备直流电源E1、负载11及第一开关(直流开关装置),这些部件以串联的方式构成闭环电路。直流电源E1例如是蓄电池,负载11例如是马达,第一开关SW1是具有触点的机械式的开关。
(电弧消除装置2的构成)
电弧消除装置2具备:半导体开关TR4、第1计时器电路(断开电路)21、恒压电路22、第2计时器电路(计时器电路)23及保护电路24。
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开关TR4是FET(场效应晶体管),漏极与正极侧的第1电流通路25a连接,源极与负极侧的第2电流通路25b连接。第1电流通路25a与正极侧连接端子T1连接,正极侧连接端子T1与第一开关SW1的一个端子连接。另外,第2电流通路25b与负极侧连接端子T2连接,负极侧连接端子T2与第一开关SW1的另一个端子连接着。从正极侧连接端子T1经过半导体开关TR4而到达负极侧连接端子T2的电路是第一开关SW1的旁路电路28,半导体开关TR4与第一开关SW1并联着。
恒压电路22与第1电流通路25a及第2电流通路25b连接着。恒压电路22与第1电流通路25a介由二极管D2来相互连接,二极管D2以从第1电流通路25a流向恒压电路22的方向为正向。恒压电路22是通过第1电流通路25a及第2电流通路25b来获得电力,并向半导体开关TR4输出一定电压的电源电路。
第1计时器电路21设置在第1电流通路25a中的两个连接部之间,这两个连接部是第1电流通路25a与半导体开关TR4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以及第1电流通路25a与二极管D2彼此相连的连接部。电弧消除装置2的工作开始后,经过一定时间,即电容器C1完成充电时(电容器C1充满电时),第1计时器电路21使第1电流通路25a断开。
第2计时器电路23及保护电路24设置在恒压电路22与半导体开关TR4之间,第2计时器电路23设置在紧接着恒压电路22的后级,保护电路24设置在第2计时器电路23的后级。
第2计时器电路23工作开始后,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停止工作,使从恒压电路22向半导体开关TR4的通电断开。
保护电路24向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提供从恒压电路22经由第2计时器电路23供应过来的电压。另外,保护电路24保护半导体开关TR4,使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不受到最大额定以上的电压。另外,对电弧消除装置2的基本工作而言,保护电路24并非必须,可将其省去。
另外,在对恒压电路22而言与半导体开关TR4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第1电流通路25a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设置着二极管D1及电容器C2。二极管D1以从第2电流通路25b流向第1电流通路25a的方向为正向,并且与第1电流通路25a及第2电流通路25b连接着。二极管D1利用由第1计时器电路21、半导体开关TR4及二极管D1所形成的闭环电路,使第1计时器电路21中蓄积的电荷放电,从而使第1计时器电路21复位。电容器C2将第1电流通路25a及第2电流通路25b的噪声消除,使第1电流通路25a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的电压稳定。另外,对电弧消除装置2的基本工作而言,电容器C2并非必须,可将其省去。
(电弧消除装置2的详细电路)
图2是图1所示的负载装置1及电弧消除装置2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电弧消除装置2的第1计时器电路21具备串联着的电容器C1及电阻R1。另外,电容器C1的电容远远大于恒压电路22的电容器C3及第2计时器电路23的电容器C4的电容。另外,电阻R1是低电阻值电阻,在防止过大电流流过电路时优选设置电阻R1,但对电弧消除装置2的基本工作而言,电阻R1并非必须,可将其省去。
恒压电路22具备晶体管TR1、电容器C3、电阻R2、R3及齐纳二极管ZD1。晶体管TR1的发射极与从该发射极流向半导体开关TR4栅极的第3电流通路27连接着。电容器C3设置在晶体管TR1的集电极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电阻R2设置在晶体管TR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齐纳二极管ZD1设置在晶体管TR1的基极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电阻R3设置在晶体管TR1的发射极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另外,上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晶体管TR1的集电极连接着。
第2计时器电路23具备晶体管TR2、TR3、电阻R4~R9及电容器C4。晶体管TR2、TR3的发射极与第2电流通路25b连接着。电容器C4及电阻R4串联着,并且设置在第3电流通路27与晶体管TR2的基极之间。电阻R5设置在晶体管TR2的基极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电阻R6设置在第3电流通路27与晶体管TR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7设置在晶体管TR2的集电极与晶体管TR3的基极之间,电阻R8设置在第3电流通路27中的两个连接部之间,这两个连接部是第3电流通路27与电阻R6彼此相连的连接部、第3电流通路27与晶体管TR3的集电极彼此相连的连接部,电阻R9设置在晶体管TR3的基极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
保护电路24具备电阻R10及齐纳二极管ZD2。电阻R10设置在第3电流通路27与晶体管TR3的集电极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之间,齐纳二极管ZD2设置在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与第2电流通路25b之间。电阻10被称为栅极电阻,电阻10限制着流入半导体开关TR4即FET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的电流。
另外,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与漏极之间设置着浪涌电路26,该浪涌电路26包括串联着的二极管D3及齐纳二极管ZD3。当向半导体开关TR4施加超过极值电压的过大电压时,浪涌电路26使半导体开关TR4接通,从而保护半导体开关TR4。
(电弧消除装置2的工作)
对上述方案中电弧消除装置2的工作说明如下。断开第一开关SW1时,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产生电压。由于上述接点之间所产生的电压,恒压电路22工作,从而恒压电路22的输出电压施加到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半导体开关TR4接通,旁路电路28变为闭路状态,从而抑制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产生电弧。
具体而言,断开第一开关SW1时,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会在瞬间产生电压。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产生电压,则电流从正极侧连接端子T1向着第1计时器电路21流入第1电流通路25a。该电流经过第1计时器电路21后,经由二极管D2流入恒压电路22的电容器C3。由此,基极电流流至恒压电路22的晶体管TR1,晶体管TR1接通。继而,基极电流经由电容器C4及电阻R4流至第2计时器电路23的晶体管TR2,晶体管TR2接通。另外,由于齐纳二极管ZD1的工作,晶体管TR1的基极上获有一定的电压。
在晶体管TR2处于接通状态时,第2计时器电路23的晶体管TR3维持关断状态。因此,从恒压电路22输出的电压施加到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则旁路电路28从断路状态变为闭路状态。因此,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无电流流动,电流全部流入旁路电路28,从而抑制第一开关SW1产生电弧。
另外,电弧消除装置2中,将断开第一开关SW1时的第一开关SW1接点间电压(例如10V)设定为低于第一开关SW1中产生电弧时的SW1接点间电压(例如12V)。由此,电弧消除装置2能够防止断开第一开关SW1时所产生的电弧。这一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第2计时器电路23使从恒压电路22向半导体开关TR4提供的电压断开,以使半导体开关TR4关断,从而旁路电路28变为断路状态。
具体而言,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电流不会流入第1电流通路25a,但恒压电路22及第2计时器电路23会使用电容器C1、C3中所蓄积的电荷来继续工作。
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当经过了由电容器C4及电阻R4的值所决定的规定时间时,第2计时器电路23的电容器C4的充电完成。由此,基极电流不流至晶体管TR2,晶体管TR2关断。
晶体管TR2关断,则基极电流经由电阻R6、R7流至晶体管TR3,晶体管TR3接通,从而第3电流通路27通过晶体管TR3而与第1电流通路25a连通。由此,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电压变为0V,半导体开关TR4关断,旁路电路28变为断路状态。
半导体开关TR4关断时,第一开关SW1为断开状态,因此第一开关SW1的接点间电压恢复为直流电源E1的电压。然后,第1计时器电路21的电容器C1的充电完成,第1计时器电路21使第1电流通路25a断开。因此,电弧消除装置2与负载装置1即直流电源E1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由此进入稳定状态。
这样,电弧消除装置2中,在恒压电路22正常工作的期间内,第2计时器电路23强制关断半导体开关TR4。
另外,如上所述,第1计时器电路21的功能是在半导体开关TR4关断后断开电弧消除装置2与负载装置1之间的电连接,以停止恒压电路22的工作。由此,第1计时器电路21阻止负载装置1的直流电源E1的电力被电弧消除装置2持续消费。因此,代替包括电阻R1及电容器C1的第1计时器电路21,电弧消除装置2可具备:在半导体开关TR4关断后断开负载装置1与电弧消除装置2(特别是恒压电路22)之间的电连接的电路。这一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电弧消除装置2的优点)
电弧消除装置2中,断开第一开关SW1时,半导体开关TR4接通,然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第2计时器电路23使从恒压电路22向半导体开关TR4供给的电压断开,以使半导体开关TR4关断,从而由半导体开关TR4控制的旁路电路28变为断路状态。
这种情况下,无论向第一开关SW1施加的电压如何,以及无论第一开关SW1的断开或闭合速度如何,第2计时器电路23中均可任意设定半导体开关TR4的导通时间,例如可将半导体开关的接通时间设定成用以消除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的电弧电流而需的最短时间。
也就是说,通过第2计时器电路23的工作,半导体开关TR4从接通状态向关断状态变化时,无需过渡期就能从接通状态转变为关断状态。
由此,半导体开关TR4的功率损耗降低,发热量减少,不会由于功率损耗增大而发生故障。因此,半导体开关TR4无需使用高价且大型的元件,也无需设置散热装置。结果是电弧消除装置2能实现高可信性和小型廉价化。
另外,例如,如果第一开关SW1是触发开关,则在第一开关SW1通过弹跳来从闭合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时,电弧消除装置2同样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开关SW1产生电弧。
另外,电弧消除装置2具有作为电源电路的恒压电路22,从恒压电路22稳定地输出一定的直流电压。因此,即使直流电源E1的电压及负载电流等发生变化,第2计时器电路23也能够准确地在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关断半导体开关TR4。由此,能够将半导体开关TR4的热损耗控制为一定量,从而切实保护半导体开关TR4。
另外,代替恒压电路22,电弧消除装置2可具备只对半导体开关TR4进行驱动的电源电路。此时的电源电路例如是从恒压电路22中省去晶体管TR1、电阻R2及齐纳二极管ZD1后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作为开关元件的半导体开关TR4是FET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除FET以外,半导体开关TR4还可以是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他功率晶体管。这一点在以下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便于说明,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与负载装置连接着的状态的电路图。图4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的负载装置、即电动工具的一例正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3是在所述电弧消除装置2的基础上追加了保护电阻R11及第二开关SW2后的结构。电弧消除装置3中除保护电阻R11及第二开关SW2之外的构成与上述电弧消除装置2相同。另外,电弧消除装置3也可具备保护电阻R11或第二开关SW2中的仅一方。
(保护电阻R11的构成)
保护电阻R11在旁路电路28中与半导体开关TR4串联着。另外,保护电阻R11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为图3所示的半导体开关TR4与正极侧连接端子T1之间,也可设置在半导体开关TR4与负极侧连接端子T2之间。例如,保护电阻R11可设置在:半导体开关TR4的连接在负载11与第1计时器电路21之间(第1电流通路25a)的连接部、与半导体开关TR4之间。
保护电阻R11例如是电阻值较小的1mΩ~10mΩ左右的片式电阻器,保护电阻R11优选为导电部分是金属薄膜的片式电阻器。在这种情况下,片式电阻器中,金属薄膜例如形成在陶瓷基板上。在半导体开关TR4由于故障而短路时,保护电阻R11例如熔断并变为断线状态,从而防止电流持续流入旁路电路28。
具体而言,电流流入旁路电路28的时间(例如10msec以上)若超过由第2计时器电路23中所设定的、半导体开关TR4的接通时间,则保护电阻R11断线。作为保护电阻R11,可使用市场销售的低电阻金属箔型片式电阻器。
(具备保护电阻R11所带来的优点)
电弧消除装置3具备保护电阻R11,因此具有如下优点。
关于设置在旁路电路28中的半导体开关TR4发生短路时的电路保护,以往一般使用保险丝来保护电路。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案具备:连接在直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机械式开关、与所述机械式开关并联着的半导体开关、使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或关断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半导体开关和所述机械式开关串联着的保险丝。保险丝具有在半导体开关由于过载电流而发生短路故障时将半导体开关与电路断开的功能。
但是,一般来说,如果保险丝的额定电流较大,则部件形状也相应地较大。例如,关于允许瞬间流过大电流的保险丝,其部件形状就相当大。例如,当需在仅1msec内通电150A时,则需要至少使用额定电流17A以上的保险丝。这种情况下,保险丝的外形尺寸(长度×宽度×厚度)相当大,例如为6.1×2.5×2.5,且价格高。因此,如果使用保险丝,则具备保险丝的电弧消除装置的基板尺寸增加,从而阻碍电弧消除装置的小型化及低价化。
与此相比,保护电阻R11所使用的片式电阻器小型且廉价。例如,关于可在仅1msec内通电150A的上述片式电阻器,目前有外形尺寸(长度×宽度×厚度)是1.25×2.0×0.5的片式电阻器,这与具有同等熔断特性的保险丝相比,体积约为1/30。因此,使用由片式电阻器构成的保护电阻R11来取代保险丝,就能够实现基板尺寸的小型化即电弧消除装置3的小型化、及低价化。
(第二开关SW2的构成)
如图3所示,第二开关SW2例如设置在半导体开关TR4与第1电流通路25a在第1电流通路25a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第1计时器电路21之间,第二开关SW2用于使第1电流通路25a断开或闭合。第二开关SW2是常开(A触点)开关,例如是手动操作后可自动触点复位的开关。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被组装入图4所示的作为负载装置1的便携式电动工具的触发开关41中。这种情况下,按下(或者拉起)触发开关41时,首先,第二开关SW2闭合,然后,第一开关SW1闭合。触发开关41复位时则相反,即第一开关SW1断开,然后,第二开关SW2断开。
(电弧消除装置3的工作情况)
以上说明了电弧消除装置3由于具备保护电阻R11而进行的工作情况,以下,对除此以外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图5是电弧消除装置3的各部分工作的时序图。
(第二开关SW2及第一开关SW1依次闭合时)
在负载装置1及电弧消除装置3为停止状态时,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断开着。因此,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具有直流电源E1所带来的电压。
以下,对从上述状态开始,用户逐步按下触发开关41时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用户按下负载装置1的触发开关41时,首先是第二开关SW2在t1时刻闭合,电流从负载装置1的直流电源E1通过第1电流通路25a流入恒压电路22。由此,恒压电路22开始工作。另外,在该状态下,第一开关SW1依然断开着。
恒压电路22开始工作,则恒压电路22的输出电压经由第2计时器电路23及保护电路24施加到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半导体开关TR4接通,旁路电路28变为闭路状态。
具体而言,流经第1电流通路25a的电流经过第1计时器电路21后,经由二极管D2流入恒压电路22的电容器C3。由此,基极电流流至恒压电路22的晶体管TR1,晶体管TR1接通。继而,基极电流经由电容器C4及电阻R4流至第2计时器电路23的晶体管TR2,晶体管TR2接通。另外,由于齐纳二极管ZD1的工作,晶体管TR1的基极上获有一定的电压。
在晶体管TR2处于接通状态时,第2计时器电路23的晶体管TR3维持关断状态。因此,从恒压电路22输出的电压施加到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则旁路电路28从断路状态变为闭路状态。
旁路电路28变为闭路状态,则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为低阻抗。另外,电流在由直流电源E1、负载11、半导体开关TR4及直流电源E1组成的路径上流经负载装置1的负载11。然后,第2计时器电路23工作,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的电压降低,半导体开关TR4在t2时刻关断,旁路电路28变为断路状态。另外,t2时刻过后,恒压电路22会停止工作。
具体而言,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电流不会从直流电源E1朝阻抗比半导体开关TR4高的第1电流通路25a侧流动。但是,恒压电路22及第2计时器电路23会使用电容器C1、C3中所蓄积的电荷来继续工作。
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当经过了由电容器C4及电阻R4的值所决定的规定时间时,第2计时器电路23的电容器C4的充电完成。由此,基极电流不流至晶体管TR2,晶体管TR2关断。
晶体管TR2关断,则基极电流经由电阻R6、R7流至晶体管TR3,晶体管TR3接通,从而第3电流通路27通过晶体管TR3而与第1电流通路25a连通。由此,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电压变为0V,半导体开关TR4关断,旁路电路28变为断路状态。
半导体开关TR4关断时,第一开关SW1为断开状态,因此第一开关SW1的接点间的电压恢复为直流电源E1的电压。
在半导体开关TR4如上述那样接通的期间,当有电流流入负载11时,则负载装置1可能出现暂时性振动等用户没想到的举动。但是,该举动是在用户刻意要驱动负载装置1而操作负载装置1的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用户不会吃惊,不会产生问题。
另外,由于在从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到关断的期间,恒压电路22还持续工作着,因此,半导体开关TR4受到来自恒压电路22的稳定的电压,能够从接通时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正确关断。
然后,若用户进一步按下触发开关41,则第一开关SW1在t3时刻断开,电流在由直流电源E1、负载11、第一开关SW1及直流电源E1组成的路径上流经负载11,从而负载11(负载装置1)工作。
(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依次断开时)
以下,对从用户彻底按下触发开关41从而使得第二开关SW2及第一开关SW1闭合着的状态开始,将触发开关41逐步复位时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用户将触发开关41复位时,首先是第一开关SW1在t4时刻断开。在该状态下,第二开关SW2依然闭合着。
第一开关SW1断开,则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会产生电压。上述接点之间所产生的电压使恒压电路22工作,从而恒压电路22的输出电压施加到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因此,旁路电路28变为闭路状态,从而抑制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产生电弧。
具体而言,第一开关SW1断开,则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会在瞬间产生电压。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产生电压,则电流从正极侧连接端子T1向着第1计时器电路21流入第1电流通路25a。该电流经过第1计时器电路21后,经由二极管D2流入恒压电路22的电容器C3。由此,基极电流流至恒压电路22的晶体管TR1,晶体管TR1接通。继而,基极电流经由电容器C4及电阻R4流至第2计时器电路23的晶体管TR2,晶体管TR2接通。另外,由于齐纳二极管ZD1的工作,晶体管TR1的基极上获有一定的电压。
在晶体管TR2处于接通状态时,第2计时器电路23的晶体管TR3维持关断状态。因此,从恒压电路22输出的电压施加到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则旁路电路28从断路状态变为闭路状态。因此,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无电流流动,电流全部流入旁路电路28,从而抑制第一开关SW1产生电弧。
另外,旁路电路28变为闭路状态,则使得第一开关SW1的接点之间成为低阻抗。于是电流同样持续流过负载装置1的负载11。
然后,第2计时器电路23工作,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的电压降低,半导体开关TR4在t5时刻关断,旁路电路28变为断路状态。这种情况下,流经负载11的电流断开,于是第一开关SW1的接点间的电压再次出现。
具体而言,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电弧所引起的电流不会流入第1电流通路25a,但是,恒压电路22及第2计时器电路23会使用电容器C1、C3中所蓄积的电荷来继续工作。另外,t5时刻过后,恒压电路22会停止工作。
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当经过了由电容器C4及电阻R4的值所决定的规定时间时,第2计时器电路23的电容器C4的充电完成。由此,基极电流不流至晶体管TR2,晶体管TR2关断。
晶体管TR2关断,则基极电流经由电阻R6、R7流至晶体管TR3,晶体管TR3接通,从而第3电流通路27通过晶体管TR3而与第1电流通路25a连通。由此,半导体开关TR4的栅极电压变为阈值以下,半导体开关TR4关断,旁路电路28变为断路状态。
半导体开关TR4关断时,第一开关SW1为断开状态,因此第一开关SW1的接点间电压恢复为直流电源E1的电压。
这样,电弧消除装置2中,在恒压电路22正常工作的期间内,第2计时器电路23强制关断半导体开关TR4。
另外,半导体开关TR4接通着的时间(t4-t5期间)例如是1msec。另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从半导体开关TR4接通后到关断的期间,恒压电路22还持续工作着,因此,半导体开关TR4同样受到来自恒压电路22的稳定的电压,能够从接通时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正确关断。
然后,第1计时器电路21的电容器C1的充电完成,第1计时器电路21使第1电流通路25a断开。因此,电弧消除装置2与负载装置1即直流电源E1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由此进入稳定状态。
另外,当将触发开关41进一步复位时,第二开关SW2在t6时刻断开。
这里,在用户不对作为负载装置1的电动工具的触发开关41进行操作的状态下,第二开关SW2处于断开状态,第1电流通路25a断开着。因此,用户从电动工具上将直流电源E1(例如蓄电池)拆下后,即使再装上,负载装置1也不产生脉冲电流,半导体开关TR4也不接通,脉冲电流不会流入负载11。因此,电动工具不会进行用户没想到的举动。
(具备第二开关SW2所带来的优点)
如上所述,在用户不对作为负载装置1的电动工具的触发开关41进行操作的状态下,第二开关SW2使第1电流通路25a断开着,因此用户从电动工具上将直流电源E1拆下后,即使再装上,脉冲电流也不会流入负载11。因此,电动工具不会进行用户没想到的举动,电弧消除装置3能够防止在电源(直流电源E1)启动时的负载装置1的不必要的举动。
(第二开关SW2的其他配置)
另外,第二开关SW2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为图3所示的位置,还可配置在以下的任一位置。
(1)半导体开关TR4与第1电流通路25a在第1电流通路25a(旁路电路28)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正极侧连接端子T1之间
(2)半导体开关TR4与第2电流通路25b在第2电流通路25b(旁路电路28)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负极侧连接端子T2之间
(3)半导体开关TR4与第1电流通路25a在旁路电路28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半导体开关TR4之间
(4)半导体开关TR4与第2电流通路25b在旁路电路28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半导体开关TR4之间
(5)二极管D2与第1电流通路25a在第1电流通路25a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第1计时器电路21之间
(6)电容器C3与第2电流通路25b彼此相连的连接部、与电容器C3之间
(7)电容器C3与第2电流通路25b在第2电流通路25b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i)、与电阻R3与第2电流通路25b在第2电流通路25b上彼此相连的连接部(ii)之间
以上的第二开关SW2的配置是:通过第二开关SW2的断开,使旁路电路28断开,并且使半导体开关TR4不接通;或者,使恒压电路22不工作,并且使半导体开关TR4不工作。
将第二开关SW2配置在上述(1)或上述(2)的位置,具有以下优点。即,在进行第二开关SW2的耐压试验时,例如向第二开关SW2施加1000~2000V的电压时,由于作为半导体开关TR4的FET的极值电压低,因此需要使半导体开关TR4从第一开关SW1完全断开。
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第二开关SW2配置在上述(1)或上述(2)的位置,则第二开关SW2能使半导体开关TR4从第一开关SW1断开。由此,即使半导体开关TR4的极值电压低,也能够例如在第一开关SW1的两端(用试验探针等)施加上述电压来进行耐压试验。因此,将第二开关SW2配置在上述(1)或上述(2)的位置,则无需另行设置使半导体开关TR4从第一开关SW1断开的开关,就能容易地进行第一开关SW1的耐压试验。
另外,第二开关SW2处于断开状态,能使半导体开关TR4从负载装置1断开而绝缘。因此,例如半导体开关TR4发生短路故障时,,能通过第二开关SW2的断开状态来将流入半导体开关TR4的电流的路径断开,从而保护电弧消除装置3的电路。由此,能提高电弧消除装置3的安全性。
将第二开关SW2配置在上述(3)或上述(4)的位置上,能使半导体开关TR4从旁路电路28即从负载装置1断开而绝缘。由此,与将第二开关SW2配置在上述(1)或上述(2)的位置上的情况相同地,能够例如在半导体开关TR4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电弧消除装置3的电路,从而能提高电弧消除装置3的安全性。
〔实施方式3〕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另外,为便于说明,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弧消除装置的适用例的框图。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弧消除装置2、3可适用于如下装置(例如电动工具):具备触发开关41,并且仅第一开关SW1组装入触发开关41中,或者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均组装入触发开关41中的装置。作为其他适用例,如图6所示,电弧消除装置2、3可组装入与负载11连接的插槽31。这种情况下,电弧消除装置2、3是具备箱体的单元。
在图6所述的方案中,负载11例如是车用马达,第一开关SW1例如是与插槽31连接的继电器。这种情况下,插槽31可具备与负载11及直流电源E1连接的连接端子31a、31b、以及与继电器(第一开关SW1)连接的连接端子31c、31d。另外,将电弧消除装置3组装入插槽31时,与第一开关SW1一样,第二开关SW2(例如继电器)也可以设置在插槽31的外部。这种情况下,插槽31还具备与第二开关SW2进行连接的连接端子31e、31f。
在上述方案中,电弧消除装置2、3防止在继电器的接点之间产生电弧,或者消除在继电器的接点之间产生的电弧,从而延长继电器的寿命。
电弧消除装置2、3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具备开关的工业机器。
(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弧消除装置具备半导体开关、电源电路以及计时器电路;所述半导体开关可与机械式的第一开关并联,并且,所述第一开关与负载装置的直流电源串联着;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两个接点连接着,并且,所述电源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产生于所述两个接点之间的电压而输出使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的电压;所述计时器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半导体开关之间,并且所述计时器电路接受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而工作,在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所述计时器电路使从所述电源电路向所述半导体开关提供的电压断开,从而使所述半导体开关关断。
根据上述方案,断开第一开关,则第一开关的两个接点之间会产生电压,通过该电压,电源电路输出使半导体开关接通的电压,从而使半导体开关接通。半导体开关接通,则电流绕过第一开关来流过半导体开关。因此,第一开关的接点之间的电弧被消除或者不产生电弧。
另一方面,半导体开关接通后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计时器电路使从电源电路向半导体开关提供的电压断开,从而使半导体开关关断。这种方案中,计时器电路中可任意设定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例如可将半导体开关的接通时间设定成用以消除第一开关的接点之间的电流而需的最短时间。
也就是说,通过计时器电路的工作,半导体开关从接通状态向关断状态变化时,无需过渡期就能从接通状态转变为关断状态。由此,半导体开关的功率损耗降低,发热量减少,不会由于功率损耗增大而发生故障。因此,半导体开关无需使用高价且大型的元件,也无需设置散热装置。结果是电弧消除装置能实现高可信性和小型廉价化。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中,所述电源电路可为恒压电路。
根据上述方案,从作为电源电路的恒压电路向计时器电路稳定地提供一定的电压。因此,即使直流电源的电压及负载电流等发生变化,计时器电路也能够准确地在半导体开关接通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关断半导体开关。由此,能够将半导体开关的热损耗控制为一定量,从而切实保护半导体开关。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可为如下方案,具备:断开电路,所述断开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一个接点与所述电源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上,所述半导体开关关断后,所述断开电路使所述电流通路断开。
根据上述方案,在半导体开关关断后,断开电路(例如其他计时器电路)使第一开关的一个接点与电源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断开。因此,电弧消除装置与负载装置的直流电源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从而进入稳定状态。由此,能够阻止直流电源的电力被电弧消除装置持续消费。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可为如下方案,在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半导体开关之间串联设置着片式电阻器,并且,在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着的时间比所述计时器电路中所设定的时间长的情况下,流经所述半导体开关的电流使所述片式电阻器断线。
根据上述方案,例如,如果由于半导体开关的短路故障而使半导体开关接通着的时间比计时器电路中所设定的时间长,则片式电阻器断线,使流经半导体开关的电流断开,从而保护电路。
这里,片式电阻器比以往使用的保险丝更小型且廉价,因此,能够实现电弧消除装置的小型化及低价化。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中,所述片式电阻器的导电部分可以是金属薄膜。
根据上述方案,片式电阻器的导电部分是金属薄膜,所以,如果半导体开关接通着的时间比计时器电路中所设定的时间长,则片式电阻器熔断而断线,从而能够切实保护电路。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可为如下方案,具备常开式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半导体开关彼此断开连接的位置上,或者设置在使所述电源电路的工作停止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方案,在使第一开关与导体开关断开连接的位置上,或者在使电源电路的工作停止的位置上设置着常开式的第二开关。由于设置着常开式的第二开关,因此用户从负载装置上将直流电源拆下后,即使再装上,脉冲电流也不会流过负载装置。因此,负载装置不会进行用户没想到的举动,电弧消除装置能够防止直流电源启动时的负载装置的不必要的举动。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可为如下方案,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一起组装入作为负载装置的电动工具的触发开关中,按下所述触发开关时,首先所述第二开关闭合,然后所述第一开关闭合,而所述触发开关复位时,首先所述第一开关断开,然后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根据上述方案,在具有触发开关的电动工具中,能够消除用户对触发开关进行操作来闭合或断开第一开关时所产生的电弧。另外,在用户不对触发开关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用户从电动工具上将直流电源拆下后再装上时的用户没想到的电动工具的举动。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可为如下方案,具有箱体(例如插槽),所述箱体上设置着使箱体与所述负载装置的所述第一开关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使箱体与所述负载装置的所述直流电源及负载相连接的连接部。
根据上述方案,可通过将电路的构成要素容纳于箱体内来实现电弧消除装置的单元化,因此能够容易地适用于各种负载装置。
上述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可为如下方案,所述负载是车用马达,所述第一开关是使所述车用马达接通或关断的继电器。
根据上述方案,电弧消除装置能够防止频繁工作的继电器由于电弧而引起的触点磨损,从而能够增加使用寿命,适合装载于车辆来使用。
本发明不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揭示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半导体开关、电源电路以及计时器电路;
所述半导体开关与机械式的第一开关并联,并且,所述第一开关与负载装置的直流电源串联着;
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两个接点连接着,并且,所述电源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产生于所述两个接点之间的电压而输出使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的电压;
所述计时器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半导体开关之间,并且所述计时器电路接受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而工作,在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所述计时器电路使从所述电源电路向所述半导体开关提供的电压断开,从而使所述半导体开关关断;
该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还具备常开式的第二开关;
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半导体开关彼此断开连接的位置上,或者设置在使所述电源电路的工作停止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是恒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断开电路,
所述断开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一个接点与所述电源电路之间的电流通路上,所述半导体开关关断后,所述断开电路使所述电流通路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半导体开关之间串联设置着片式电阻器,并且,在所述半导体开关接通着的时间比所述计时器电路中所设定的时间长的情况下,流经所述半导体开关的电流使所述片式电阻器断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式电阻器的导电部分是金属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一起组装入作为负载装置的电动工具的触发开关中,
按下所述触发开关时,首先所述第二开关闭合,然后所述第一开关闭合,而所述触发开关复位时,首先所述第一开关断开,然后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箱体,
所述箱体上设置着使箱体与所述负载装置的所述第一开关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使箱体与所述负载装置的所述直流电源及负载相连接的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是车用马达,所述第一开关是使所述车用马达接通或关断的继电器。
CN201780067135.1A 2017-01-13 2017-10-20 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Active CN109891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4385 2017-01-13
JP2017004385A JP6708136B2 (ja) 2017-01-13 2017-01-13 直流開閉器のアーク消去装置
PCT/JP2017/038012 WO2018131248A1 (ja) 2017-01-13 2017-10-20 直流開閉器のアーク消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542A CN109891542A (zh) 2019-06-14
CN109891542B true CN109891542B (zh) 2020-06-30

Family

ID=62839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7135.1A Active CN109891542B (zh) 2017-01-13 2017-10-20 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7934B2 (zh)
JP (1) JP6708136B2 (zh)
KR (1) KR102189335B1 (zh)
CN (1) CN109891542B (zh)
DE (1) DE112017006826B4 (zh)
WO (1) WO2018131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8137B2 (ja) * 2017-01-13 2020-06-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直流開閉器のアーク消去装置
FR3067165A1 (fr) * 2017-05-30 2018-12-07 Leach International Europe Systeme d'hybridation pour courant continu haute tension
US11114257B2 (en) * 2018-04-06 2021-09-07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C arc detection/suppression
KR20230147373A (ko) 2022-04-14 2023-10-23 채광식 두부절단용 절단칼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9416A (ja) * 1985-05-10 1986-11-17 大光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回路
JPH08106839A (ja) * 1994-10-05 1996-04-23 Alps Electric Co Ltd 機械式スイッチの接点間アークの消去装置
WO2011034140A1 (ja) * 2009-09-16 2011-03-24 株式会社ワイ・ワイ・エル スイッチ
CN105185623A (zh) * 2014-07-30 2015-12-23 广州市金矢电子有限公司 直流电子灭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1813A (en) 1966-12-21 1969-04-29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Hermetically encapsulated barrier layer rectifier
DE2039065A1 (de) * 1970-08-06 1972-02-17 Kind Dieter Prof Dr In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en zur strombegrenzenden Unterbrechung von Gleich- und Wechselstroemen hoher Spannung
JPH0762970B2 (ja) * 1985-08-20 1995-07-05 大光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回路
JPH0816436B2 (ja) 1993-08-31 1996-02-21 株式会社三央 シールド掘進機用の安定泥水供給装置
WO2007057045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rting device for a three-phase electric motor, and a starting device
KR20130109879A (ko) 2012-03-28 2013-10-08 주식회사 인터파워 직류배전용 전자식 스위치
WO2014052872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Arc Suppression Technologies Contact separation detector and methods therefor
JP6081128B2 (ja) * 2012-10-10 2017-02-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EP3059827A1 (en) 2015-02-20 2016-08-24 ABB Technology Ltd Switching system for breaking a current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 current breaking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9416A (ja) * 1985-05-10 1986-11-17 大光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回路
JPH08106839A (ja) * 1994-10-05 1996-04-23 Alps Electric Co Ltd 機械式スイッチの接点間アークの消去装置
WO2011034140A1 (ja) * 2009-09-16 2011-03-24 株式会社ワイ・ワイ・エル スイッチ
CN105185623A (zh) * 2014-07-30 2015-12-23 广州市金矢电子有限公司 直流电子灭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87934B2 (en) 2021-08-10
KR20190059948A (ko) 2019-05-31
KR102189335B1 (ko) 2020-12-11
DE112017006826B4 (de) 2021-06-10
US20190279830A1 (en) 2019-09-12
WO2018131248A1 (ja) 2018-07-19
JP2018113221A (ja) 2018-07-19
CN109891542A (zh) 2019-06-14
JP6708136B2 (ja) 2020-06-10
DE112017006826T5 (de) 2019-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542B (zh) 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US6239515B1 (en) Circuit for the protection of electrical devices
JP2007519208A (ja) 電気コネクタ間のアーク放電を最小に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KR102298006B1 (ko) 입력 전압을 변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전압 증배기, 및 차단 회로
US20080112097A1 (en) Arc suppression circuit using a semi-conductor switch
JPH10150354A (ja) 電力fet及び短絡認識部を有するスイツチ装置
TW201712719A (zh) 直流電路、直流電力供給裝置、移動體及電力供給系統
JP2001057780A (ja) オフライン放電保護装置
CN109891543B (zh) 直流开关装置的电弧消除装置
CN112602244B (zh) 用于过电流和过电压保护式电能传输的多级保护装置
CN111727487B (zh) 直流电断路器
US11322319B2 (en) Disconnecting device for interrupting a direct current of a current path, and on-board electrical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N111293005B (zh) 断路器
WO2018131250A1 (ja) 直流開閉器のアーク消去装置
AU2021234895B2 (en) Hybrid switch and control device
US11955954B2 (en) Semiconductor circuit breaker
JPH0346934B2 (zh)
CN111917095B (zh) 半导体保护装置
JP2020025375A (ja) 回路保護装置
GB2610864A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rrangement
GB2615368A (en) Circuit brea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