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9070A -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9070A
CN109889070A CN201910193778.1A CN201910193778A CN109889070A CN 109889070 A CN109889070 A CN 109889070A CN 201910193778 A CN201910193778 A CN 201910193778A CN 109889070 A CN109889070 A CN 109889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voltage
voltage vector
vector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37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89070B (zh
Inventor
周浩
武小梅
张志�
庾锦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1937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9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9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9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89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9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三电平Boost变换器和与三电平Boost变换器连接的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由于采用本申请中的T型电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I型电路,不必增加钳位二极管,降低了成本和避免了功率损耗,此外也简化了电路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采用提供的控制方法,得到的共模电压的数值较为单一。共模电压数值在预定周期内变换的次数较少,由于在预定周期内电压数值变换次数较少,相应会产生的漏电流也较小,保证了逆变器的正常运行。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效果如上。

Description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的迅速发展,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与电网接口的核心设备,其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光伏阵列与大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对地寄生电容,形成了由寄生电容、滤波元件和电网阻抗组成的共模谐振回路。同时,在逆变器高频开关作用下,会产生共模电流,当共模电流流过谐振回路时,光伏阵列的对地寄生电容会产生漏电流,漏电流的产生不仅会降低并网电流的质量,引起电流畸变,增加谐波与损耗,还会带来电磁干扰问题,降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甚至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目前常采用的逆变器是两级式单相三电平I型不对称逆变器,请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级式单相三电平I型不对称逆变器中的后级I型电路的后级结构,采用该种结构的逆变器其后级I型电路的后级结构需要增加钳位二极管,如图1中的D3和D4(即虚线框中的二极管),而增加钳位二极管D3和D4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钳位二极管也会有功率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及控制方法,避免了增加钳位二极管和因增加钳位二极管而带来的功率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
三电平Boost变换器和与所述三电平Boost变换器连接的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
所述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电容组和与所述电容组连接的六个开关管组;
其中,所述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各所述开关管组均包括开关管和阳极与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阴极与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的续流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可选的,各所述开关管均为NPN型双极型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三电平Boost变换器包括:第二电感、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直流电源并联的第三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第二,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基于以上任意一种提到的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
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
从各所述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
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所述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
其中,所述目标电压矢量包括与直流侧母线电压对应的零矢量、电压绝对值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最大电压值相等的大矢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电压矢量包括:
分别获取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的A桥臂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和B桥臂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确定所述电压矢量。
可选的,所述从各所述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具体包括:
分别计算各所述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与对应的第二电平信号的差值;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处于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零时对应的第一范围或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第二范围;
若处于所述第一范围或所述第二范围;
则确定与所述差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为所述目标电压矢量。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所述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具体包括:
选取处于所述参考电压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目标电压矢量;
计算所述处于所述参考电压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目标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平均值,得到所述输出共模电压。
第三,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
选取模块,用于从各所述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
合成模块,用于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所述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
其中,所述目标电压矢量包括与直流侧母线电压对应的零矢量、电压绝对值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最大电压值相等的大矢量。
可选的,所述选取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各所述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与对应的第二电平信号的差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处于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零时对应的第一范围或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第二范围;若处于所述第一范围或所述第二范围,则进入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差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为所述目标电压矢量。
可选的,所述合成模块包括:
合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目标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平均值,得到所述输出共模电压。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三电平Boost变换器和与三电平Boost变换器连接的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电容组和与电容组连接的六个开关管组;其中,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各开关管组均包括开关管和阳极与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阴极与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的续流二极管;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和交流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由于采用本申请中的T型电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I型电路,不必增加钳位二极管,降低了成本和避免了功率损耗,此外也简化了电路结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在合成电压矢量时,本申请先从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然后在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对多个电压矢量进行合成的方式,本申请得到的共模电压的数值较为单一。共模电压数值在预定周期内变换的次数较少,由于在预定周期内电压数值变换次数较少,相应会产生的漏电流也较小,保证了逆变器的正常运行。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效果如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级式单相三电平I型不对称逆变器中的后级I型电路的后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压矢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及控制方法,避免了增加钳位二极管和因增加钳位二极管而带来的功率损耗。
请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级式单相三电平I型不对称逆变器中的后级I型电路的后级结构示意图,一方面,采用该种结构的逆变器其后级I型电路的后级结构需要增加钳位二极管,采用该种结构的逆变器需要增加钳位二极管,如图1中的D3和D4,而增加钳位二极管D3和D4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在钳位二极管也会有功率损耗。另一方面,在对该种结构的逆变器进行控制时,当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单极性控制,采用单极性控制时会使得共模电压数值变换率较高,即共模电压数值在预定周期内变换的次数较多,由于在预定周期内电压数值变换次数较多,相应会产生较大的漏电流,从而对逆变器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加钳位二极管带来的成本问题和功率消耗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结构示意图,包括:三电平Boost变换器10和与三电平Boost变换器20连接的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20;
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20包括:电容组201和与电容组201连接的六个开关管组202;其中,电容组201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各开关管组202均包括开关管和阳极与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阴极与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的续流二极管(其中,开关管包括A桥臂的第一开关管Qa1、第二开关管Qa2、第三开关管Qa3和第四开关管Qa4,对应第一续流二极管Da1、第二续流二极管Da2、第三续流二极管Da3和第四续流二极管Da4;B桥臂的第五开关管Qb1和第六开关管Qb2,对应第五续流二极管Db1和第六续流二极管Db2)。
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a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a1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a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a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开关管Qa3的发射极、第四开关管Qa4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交流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a3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五开关管Qb1的集电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b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开关管Qb2的集电极和交流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管Qb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Qa4的发射极连接。
三电平Boost变换器10包括:第二电感L2、第七开关管Q1、第八开关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直流电源并联的第三电容C3,其中,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八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开关管Q1的集电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七开关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八开关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八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
对于三电平Boost变换器10,为了对后级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中点的电压进行平衡控制,本申请采用的前级三电平Boost变换器能通过调节第七开关管Q1和第八开关管Q2的导通时间以平衡中点电位,三电平Boost变换器10的电压平衡的控制(电压平衡控制器)就是平衡两分压电容(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电压,通过对两分压电容的电压进行采样对比,将两分压电容的压差经过PI控制器来调节第七开关管Q1和第八开关管Q2的占空比,最终达到两分压电容的期望压差为零,即对应于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中点电位的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以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路结构为基础,增加或删减元器件也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三电平Boost变换器和与三电平Boost变换器连接的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电容组和与电容组连接的六个开关管组;其中,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各开关管组均包括开关管和阳极与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阴极与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的续流二极管;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和交流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由于采用本申请中的T型电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I型电路,不必增加钳位二极管,降低了成本和避免了功率损耗,此外也简化了电路结构。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对上述提到的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得控制方法进行介绍,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
S302:从各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
S303: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其中,目标电压矢量包括与直流侧母线电压对应的零矢量、电压绝对值与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最大电压值相等的大矢量。
对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20,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20由6个开关管组组成(功率器件),假设直流侧母线电压E为第一电容C1的电压U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UC2的叠加值,采用以下公式表示:
E=UC1+UC2
直流侧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相等,则UC1和UC2的电压值可以采用下式表示UC1=UC2=E/2,以中点O为参考点,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20的A桥臂可以输出三个电平信号,分别为+E、0和-E,相对应的状态为P、O和N,B桥臂可以输出两个电平+E和-E,相对应的状态为P和N。
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共模电压Ucm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VAN为图1中A点至N点的电压,VBN为图1中B点至N点的电压。
漏电流icm的计算公式可以采用下式表示:
上式中,Cs为光伏阵列与大地之间对地的寄生电容,即图2中直流电源与地之间的电容,图2中未体现。
对于单相三电平逆变器,其总共有6种工作状态以及对应的共模电压,请参见表1,将逆变器的每种工作状态对应为一种矢量,并定义A点与B点的电压差的绝对值等于直流侧电压E的矢量为大矢量,定义A点与B点的电压差的绝对值等于直流侧电压E的一半的矢量为小矢量,定义A点与B点的电压差的绝对值等于0的矢量为零矢量,即大矢量对应于表1中的V2和V5,小矢量对应于表1中的V3和V4,零矢量对应于表1中的V1和V6
表1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和共模电压
(S<sub>A</sub>,S<sub>B</sub>) 基本矢量 V<sub>AN</sub> V<sub>BN</sub> U<sub>AB</sub> U<sub>cm</sub>
(P,P) V1 E E 0 E
(P,N) V2 E 0 E E/2
(O,P) V3 E/2 E -E/2 3E/4
(O,N) V<sub>4</sub> E/2 0 E/2 E/4
(N,P) V5 0 E -E E/2
(N,N) V6 0 0 0 0
表1中,SA和SB表示的是A桥臂和B桥臂的状态。
其中,表1中的各个电压矢量的空间分布图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压矢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根据电压矢量的模长大小,将单相三电平空间矢量分为4个区间,依据参考电压矢量Vr所在的区间,选择该区间内的两个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假设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期望输出的电压为UAB=mEcosωt,对应于图3,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期望输出的电压为矢量Vr在α轴上的投影,矢量Vr的模长为|Vr|=mE,且矢量Vr以角频率ω逆时针旋转,其中,m为调制比(0<m<1)。
对于三相单电平逆变器而言,总共有6个工作状态,将图3的矢量空间图划分为4个区间,当参考电压矢量Vr位于区间I时,矢量Vr由V2和V4合成,当参考电压矢量Vr位于区间Ⅱ时,矢量Vr由电压矢量V4和V1(或V6)合成,依次类推。
为了减小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和损耗,在A桥臂和B桥臂输出电压矢量时,电压矢量的顺序可以使开关管的每一次变化都只有一相桥臂的两个互补开关管的开关状态发生变化,传统方法中,合成的矢量Vr选择了6个基本矢量进行合成,对应的输出共模电压为:0、E/4、E/2、3E/4和E。
而通过本申请改进后的控制方式,通过选取大矢量和零矢量来合成矢量Vr,输出共模电压的值仅仅包含0、E/2和E。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将图3中的区间Ι和区间Ⅱ化为一个整体,区间III和Ⅳ化为一个整体,即由4个电压矢量组成两个矢量空间,输出电压矢量的顺序如表2所示,采用该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小开关损耗,也可以减少共模电压数值在预定周期内变换的次数。
表2输出电压矢量的顺序
区间 输出电压矢量顺序
Ⅰ和Ⅱ V<sub>2</sub>→V<sub>6</sub>
III和Ⅳ V<sub>1</sub>→V<sub>5</sub>
目标电压矢量对应于V1、V2、V6和V5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301包括:
分别获取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的A桥臂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和B桥臂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
根据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确定电压矢量。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302包括:
分别计算各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与对应的第二电平信号的差值;
判断差值是否处于与直流侧母线电压为零时对应的第一范围或与直流侧母线电压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第二范围;
若处于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
则确定与差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为目标电压矢量。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403包括:
选取处于参考电压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目标电压矢量;
计算处于参考电压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目标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的平均值,得到输出共模电压。
可见,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在合成电压矢量时,本申请先从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然后在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对多个电压矢量进行合成的方式,本申请得到的共模电压的数值较为单一。共模电压数值在预定周期内变换的次数较少,由于在预定周期内电压数值变换次数较少,相应会产生的漏电流也较小,保证了逆变器的正常运行。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请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
选取模块502,用于从各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
合成模块503,用于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
其中,目标电压矢量包括与直流侧母线电压对应的零矢量、电压绝对值与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最大电压值相等的大矢量。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选取模块502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各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与对应的第二电平信号的差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差值是否处于与直流侧母线电压为零时对应的第一范围或与直流侧母线电压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第二范围;若处于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则进入确定单元;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差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为目标电压矢量。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合成模块503包括:
合成单元,用于计算目标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的平均值,得到输出共模电压。
可见,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在合成电压矢量时,本申请先从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然后在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对多个电压矢量进行合成的方式,本申请得到的共模电压的数值较为单一。共模电压数值在预定周期内变换的次数较少,由于在预定周期内电压数值变换次数较少,相应会产生的漏电流也较小,保证了逆变器的正常运行。
以上对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Claims (10)

1.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电平Boost变换器和与所述三电平Boost变换器连接的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
所述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电容组和与所述电容组连接的六个开关管组;
其中,所述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各所述开关管组均包括开关管和阳极与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阴极与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的续流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关管均为NPN型双极型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平Boost变换器包括:第二电感、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直流电源并联的第三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4.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提到的一种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包括:
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
从各所述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
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所述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
其中,所述目标电压矢量包括与直流侧母线电压对应的零矢量、电压绝对值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最大电压值相等的大矢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电压矢量包括:
分别获取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的A桥臂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和B桥臂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确定所述电压矢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各所述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具体包括:
分别计算各所述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与对应的第二电平信号的差值;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处于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零时对应的第一范围或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第二范围;
若处于所述第一范围或所述第二范围;
则确定与所述差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为所述目标电压矢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所述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具体包括:
选取处于所述参考电压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目标电压矢量;
计算所述处于所述参考电压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目标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平均值,得到所述输出共模电压。
8.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单相T型不对称逆变器对应的多个电压矢量;
选取模块,用于从各所述电压矢量中选取目标电压矢量;
合成模块,用于根据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区间对所述目标电压矢量进行合成,得到输出共模电压;
其中,所述目标电压矢量包括与直流侧母线电压对应的零矢量、电压绝对值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最大电压值相等的大矢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各所述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与对应的第二电平信号的差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处于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零时对应的第一范围或与所述直流侧母线电压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第二范围;若处于所述第一范围或所述第二范围,则进入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差值对应的电压矢量为所述目标电压矢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模块包括:
合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目标电压矢量中的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平均值,得到所述输出共模电压。
CN201910193778.1A 2019-03-14 2019-03-14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889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3778.1A CN109889070B (zh) 2019-03-14 2019-03-14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3778.1A CN109889070B (zh) 2019-03-14 2019-03-14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9070A true CN109889070A (zh) 2019-06-14
CN109889070B CN109889070B (zh) 2021-01-26

Family

ID=66932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3778.1A Active CN109889070B (zh) 2019-03-14 2019-03-14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90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812A (zh) * 2021-03-20 2021-05-14 河北鹏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4688A (en) * 1996-06-24 1997-11-04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Soft switching three-level inverter
CN101931337A (zh) * 2010-09-09 2010-12-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光伏发电用斩波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03919A (zh) * 2010-09-07 2012-04-04 夏普株式会社 多电平逆变器
CN102739100A (zh) * 2012-06-11 2012-10-17 合肥工业大学 三电平三相四桥臂变流器
CN105978374A (zh) * 2016-06-16 2016-09-28 江苏东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和共模电压抑制的方法
CN107645246A (zh) * 2017-11-08 2018-01-30 胡炎申 一种两级式单相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4688A (en) * 1996-06-24 1997-11-04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Soft switching three-level inverter
CN102403919A (zh) * 2010-09-07 2012-04-04 夏普株式会社 多电平逆变器
CN101931337A (zh) * 2010-09-09 2010-12-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光伏发电用斩波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9100A (zh) * 2012-06-11 2012-10-17 合肥工业大学 三电平三相四桥臂变流器
CN105978374A (zh) * 2016-06-16 2016-09-28 江苏东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和共模电压抑制的方法
CN107645246A (zh) * 2017-11-08 2018-01-30 胡炎申 一种两级式单相逆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812A (zh) * 2021-03-20 2021-05-14 河北鹏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03812B (zh) * 2021-03-20 2022-04-01 河北鹏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9070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9077A (zh) 单相和三相兼容的ac/dc电路及充放电装置
CN105162350B (zh) 一种高效率宽负载范围的三相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05855B (zh) 三相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45423B (zh) 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五电平h桥级联背靠背变流器
CN106208737B (zh) 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矩阵变换器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CN106374528A (zh) 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微电网分散型控制策略模型
CN107453395B (zh) 级联h桥中压变流器并网电流低频谐波抑制方法
CN107196491B (zh) 一种双buck并网逆变器半周期电流畸变抑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72767A (zh) 一种有源三次谐波注入的v2g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21306A (zh) T型有源钳位型五电平三相逆变器及并网逆变发电系统
CN106169879A (zh) 修正注入零序分量的vienna整流器调制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CN103166489A (zh) 一种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电路
CN107623436A (zh) 一种pfc电源装置
CN102969920A (zh) 一种双工作模式的双向逆变器
CN110336318A (zh) 一种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471248B (zh) 基于α’-β’坐标的星形级联逆变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CN106849726A (zh) 不平衡工况下并联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双下垂控制方法
CN208862767U (zh) 一种改进型双向混合结构整流器
CN110190741A (zh) 大功率高升压比光伏直流变流器启动控制方法
CN207460027U (zh) 隔离型双向dc/ac电源
CN107070280A (zh) 并网逆变器和逆变系统
CN109889070A (zh)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39153A (zh) 一种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N107681914B (zh) 基于有源钳位的开关电容t源逆变器及调制方法
CN106505898A (zh) 基于svpwm的z源npc三电平逆变器恒功率并网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