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8696A -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8696A
CN109888696A CN201811310718.5A CN201811310718A CN109888696A CN 109888696 A CN109888696 A CN 109888696A CN 201811310718 A CN201811310718 A CN 201811310718A CN 109888696 A CN109888696 A CN 109888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ll
lid side
lid
promi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07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88696B (zh
Inventor
山本觉
高井悦朗
野垣崇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88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8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88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8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包括:主体(20),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和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盖部件(30),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盖侧外壁体(32A)和第二盖侧外壁体(32B);第一锁定机构(40),保持第一主体侧外壁体与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和第二锁定机构(50),保持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与第二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第一盖侧卡合体(42)是插入突出体,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具有:第一至第三突出壁部(41a)~(41c)、使第一盖侧卡合体从前端(42a)插入的插入孔(41d)和将该前端引导至插入孔的引导部(41e),第二突出壁部和第三突出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引导壁来形成,在引导盖部件同时将第一盖侧卡合体的前端引导至引导部。本发明能够防止主体和盖部件的错误组装的发生。

Description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电连接盒作为壳体的构成部件包括:容纳有电子元件的主体以及将该主体的开口封闭的盖部件。该主体和盖部件通过使相互的开口的周缘部彼此(即,互相的外周壁开口侧的端部彼此)嵌合来组装,其嵌合状态由锁定机构保持。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的外周壁上的第一卡合体和设置在盖部件的外周壁上的第二卡合体。第一卡合体与第二卡合体被配置为:使其相互间的卡合动作与主体和盖部件的嵌合动作同时实施,该嵌合动作完成的同时卡合动作完成。再者,在电气接线箱中,电子元件在壳体内侧的容纳室中与电线电连接。该电线被拉出到壳体的外部,例如电连接到车辆的电源或负载。电气接线箱与该电子元件和电线一起成为一体来形成线束。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这种的电气接线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53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368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以往的电气接线箱中,为了实现保持嵌合状态的目的,在主体的外周壁的两个对置配置的外壁体上分别配置第一卡合体,并且在盖部件的外周壁的两个对置配置的外壁体上分别配置第二卡合体。即,在传统的电气接线箱中,多个锁定机构至少以对置配置的状态设置。第一卡合体和第二卡合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爪部,并且在主体和盖部件的嵌合动作的同时,通过将其爪部挂卡到配对侧来完成相互间的卡合。
这里,在该电气接线箱中,例如,车身等周边部件中难以看到比操作者的操作位置更远侧的第一卡合体的情况下,在将盖部件组装到主体上时,例如,将盖部件的远侧的第二卡合体与该第一卡合体卡合后,再卡合近侧的锁定机构。然而,在该电气接线箱中,远侧的第二卡合体在远侧骑在主体上,即使该第二卡合体未与远侧的第一卡合体卡合,也有可能导致近侧的锁定机构卡合。因此,该电气接线箱不管与周边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何都有可能会使操作者误认为主体和盖部件的嵌合已经完成。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主体和盖部件发生错误组装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具有筒状的主体侧外周壁,该主体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主体侧外壁体和第二主体侧外壁体,所述主体侧外周壁内侧的容纳室中容纳有电子元件和电线;盖部件,其具有筒状的盖侧外周壁,该盖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盖侧外壁体和第二盖侧外壁体,使所述盖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嵌合于所述主体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来封闭所述主体的开口;第一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第一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以及第二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二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第二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是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并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壁面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插入突出体,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具有:第一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朝向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侧比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开口侧端部更突出;第二和第三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与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侧突出;插入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使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从前端插入直至卡合完成位置;以及引导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并且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侧引导至所述插入孔,所述第二突出壁部和所述第三突出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引导壁来形成,在引导所述盖部件的同时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引导至所述引导部。
这里,所述引导壁为了使所述第二突出壁部与所述第三突出壁部的各自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间宽扩展,优选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侧的根部至突出方向的端部之间设置弧形部。
此外,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优选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被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成为转动支点,使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件相对旋转直至嵌合完成位置。
此外,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优选被构成为:当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件至少成为嵌合完成位置时,在该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主体侧外周壁和所述盖侧外周壁沿共同的筒轴方向,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和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相对移动直至卡合完成位置。
此外,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优选包括卡止部,当在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骑在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上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开始卡合时,该卡止部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卡止而不使其相对移动直至卡合完成位置。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部件;电线,其一端侧与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以及壳体,其将所述电子元件和所述电线的一端侧容纳于内部,并将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侧引出到外部,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其具有筒状的主体侧外周壁,该主体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主体侧外壁体和第二主体侧外壁体,所述主体侧外周壁内侧的容纳室中容纳有所述电子元件和所述电线;盖部件,其具有筒状的盖侧外周壁,该盖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盖侧外壁体和第二盖侧外壁体,使所述盖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嵌合于所述主体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来封闭所述主体的开口;第一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第一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以及第二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二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第二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是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并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壁面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插入突出体,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具有:第一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朝向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侧比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开口侧端部更突出;第二和第三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与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侧突出;插入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使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由前端插入直至卡合完成位置;以及引导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并且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侧引导至所述插入孔,所述第二突出壁部和所述第三突出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引导壁来形成,在引导所述盖部件的同时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引导至所述引导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中,即使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比操作位置更靠里侧的难以观察到的位置上,操作者也可以通过将第一盖侧卡合体的前端与第一突出壁部抵接,从而将该第一盖侧卡合体沿着第一突出壁部的引导部引导至第一主体侧卡合体的插入孔。因此,该电气接线箱即使设置在难以看到第一锁定机构的位置,也能够完成该第一锁定机构的卡合,因此能够使主体和盖部件以正常嵌合状态嵌合。因此,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能够防止主体和盖部件的错误组装的发生。另外,本发明的线束因为是包括该电气接线箱的部件,所以可以发挥该电气接线箱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正常嵌合时的电气接线箱和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正常嵌合时的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示出了正规嵌合时的电气接线箱的侧视图。
图6是从筒轴方向观察的正常嵌合时的电气接线箱的俯视图。
图7是对第一主体侧卡合体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8是对第一盖侧卡合体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第一盖侧卡合体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了组装中的电气接线箱的侧视图。
图11是对第二锁定机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错误组装检测时的电气接线箱的侧视图。
图13是对错误组装检测时的第二锁定机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电气接线箱
10:壳体
11:容纳室
20:主体
21:主体侧开口
21A:第一主体侧开口
22:主体侧外周壁
22A:第一主体侧外壁体
22B:第二主体侧外壁体
22C:第三主体侧外壁体
22D:第四主体侧外壁体
22a:开口侧端部
30:盖部件
31:盖侧开口
32:盖侧外周壁
32A:第一盖侧外壁体
32B:第二盖侧外壁体
32C:第三盖侧外壁体
32D:第四盖侧外壁体
32a:开口侧端部
40:第一锁定机构
41:第一主体侧卡合体
41a:第一突出壁部
41b:第二突出壁部
41b1:弧形部
41c:第三突出壁部
41d:插入孔
41e:引导部
42:第一盖侧卡合体
42a:前端
50:第二锁定机构
51:第二主体侧卡合体
52:第二盖侧卡合体
55:卡止部
55a:第一卡止部
55b:第二卡止部
AC:容纳对象物
We:电线
WH: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制。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3对根据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实施方式之一进行说明。
图1~图6的符号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另外,图1的符号WH表示具备该电气接线箱1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再者,各图的电气接线箱1是在后述的主体20上组装有两个盖部件,但是仅示出了后述的一个盖部件30。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包括容纳有容纳对象物AC(图2和图4)的壳体10(图1至图6)。壳体1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成型。该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容纳有容纳对象物AC的容纳室11(图2和图4)。在该壳体10中,容纳对象物AC和电线(供电线或信号线等)We(图1)的一端侧容纳在内部的容纳室11,并且该电线We的另一端侧从内部的容纳室11引出到外部。因此,该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将电线We从内部向外部引出的引出口12(图1)。再者,图1示出了存在的多根电线We中的一部分。此外,图2和图4示出了所容纳的多个容纳对象物AC中的一部分。
这里,作为容纳对象物AC,考虑电连接有电线We的一端侧的电子元件,或者容纳和保持该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保持体等。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是指电子元件和电子元件保持体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容纳对象物AC而容纳在壳体10中的装置。该电气接线箱1经由电线We将连接对象物(未示出)电连接到该电子元件。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电线We在壳体10的内部与电子元件电连接,经由从该壳体10的内部引出到外部的电线We电子元件被电连接到连接对象物。电气接线箱1与该电线We一起形成线束WH。
电子元件是指例如继电器、保险丝等电路保护部件;连接器;端子金属件等。这里,电路板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谓的ECU)等电子设备也被认为是电子元件的一种形式。另外,连接对象物是指二次电池等的电源;电气设备(致动器等)等的负载、传感器等。在电气接线箱1中,例如,有的电线We电连接到电源,并且与此不同的电线We电连接到负载,该电源和负载通过电子元件进行电连接。
该示例的壳体10包括主体20和盖部件30作为其构成部件(图1至图6)。主体20和盖部件30通过互相嵌合来组装。
主体20构成壳体10的主要部分,并且具有容纳室11(图2和图4)。在该主体20中,形成有多个容纳室11,并且在各自的容纳室11中容纳有容纳对象物AC。这里,在一个容纳室11中容纳有至少一个容纳对象物AC。
进而,该主体20具有用于插入容纳对象物AC的开口(下文中称为“主体侧开口”)21(图2和图4)。主体侧开口21是将容纳对象物AC容纳于容纳室11时的插入口,并与容纳室11连通。容纳对象物AC从主体侧开口21插入并容纳在容纳室11中。
主体20具有作为侧壁的外周壁(下文中称为“主体侧外周壁”)22(图1至图5),并且成型为两端开口的筒形状。主体侧外周壁22形成为筒形状,其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和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图2和图4)。在该示例中,主体侧外周壁22还具有对置配置、且相对于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和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分别以垂直状态配置的第三主体侧外壁体22C和第四主体侧外壁体22D(图2和图4)。这里,通过该等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第三主体侧外壁体22C和第四主体侧外壁体22D,主体侧外周壁22被形成为方筒形状。
容纳室11形成在由该主体侧外周壁22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因此,该主体20中,在主体侧外周壁22内侧的容纳室11中,容纳有:作为容纳对象物AC的电子元件及作为容纳对象物AC的被电子元件保持体所容纳并保持的电子元件;和电线We。在该主体20中,该主体侧外周壁22形成的两个开口分别成为主体侧开口21(第一主体侧开口21A、第二主体侧开口21B)(图2和图4)。即,该示例中的主体20是在两端具有对置配置的两个主体侧开口21(第一主体侧开口21A和第二主体侧开口21B)的容纳体,有时称为所谓的框架。在该主体20中,作为容纳对象物AC的电子元件和作为容纳对象物AC的被电子元件保持体所容纳并保持的电子元件被从第一主体侧开口21A插入。另一方面,作为容纳对象物AC的电子元件保持体被从第二主体侧开口21B插入。在该主体20的内部,电子元件与电线We的一端侧电连接。该电线We经由第二主体侧开口21B从容纳室11被引出并被引导至引出口12。
在该主体20中,第一主体侧开口21A处安装有盖部件30,并且第二主体侧开口21B处安装有另一个盖部件(未示出)。
盖部件30从第一主体侧开口21A侧安装到主体20,将第一主体侧开口21A封闭。该盖部件30通过将自身的开口(下文中称为“盖侧开口”)31(图2和图4)的周缘部与主体20的第一主体侧开口21A的周缘部嵌合,从而组装到主体20。盖侧开口31的周缘部是指位于后述的盖侧外周壁32的盖侧开口31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开口侧端部”)32a的部位(图2和图4)。此外,第一主体侧开口21A的周缘部是指位于主体侧外周壁22的第一主体侧开口21A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开口侧端部”)22a的部位(图2和图4)。
盖部件30具有作为侧壁的外周壁(下文中称为“盖侧外周壁”)32(图1至图6),并使该盖侧外周壁32的一端封闭,且使盖侧外周壁32的另一端开口。在该盖部件30中,该开口为盖侧开口31。盖侧外周壁32形成为筒形状,其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盖侧外壁体32A和第二盖侧外壁体32B(图2和图4)。在该示例中,盖侧外周壁32还具有对置配置、且相对于第一盖侧外壁体32A和第二盖侧外壁体32B分别以垂直状态配置的第三盖侧外壁体32C和第四盖侧外壁体32D(图2和图4)。这里,通过该等第一盖侧外壁体32A、第二盖侧外壁体32B、第三盖侧外壁体32C和第四盖侧外壁体32D,盖侧外周壁32被形成为方筒形状。
该盖部件30使盖侧外周壁32的开口侧端部32a嵌合于主体侧外周壁22的开口侧端部22a将主体20的第一主体侧开口21A封闭。在主体20和盖部件30之间,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和第一盖侧外壁体32A的各自的开口侧端部22a、32a彼此嵌合,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和第二盖侧外壁体32B的各自的开口侧端部22a、32a彼此嵌合,第三主体侧外壁体22C和第三盖侧外壁体32C的各自的开口侧端部22a、32a彼此嵌合,第四主体侧外壁体22D和第四盖侧外壁体32D的各自的开口侧端部22a、32a彼此嵌合。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嵌合状态下的相互位置为嵌合完成位置。在主体20和盖部件30之间,该嵌合状态被称为正常嵌合状态(图1、图3、图5和图6)。在该嵌合状态下,主体侧外周壁22的筒轴方向和盖侧外周壁32的筒轴方向为相同方向。另一方面,在主体20和盖部件30之间,与该嵌合状态不同的各自的开口侧端部22a、32a的卡合状态(例如,仅各自的开口侧端部22a、32a的一部分处于嵌合状态等)被称为半嵌合状态。
为了保持该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嵌合状态(常规嵌合状态),该壳体10具有两种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40和第二锁定机构50)(图1~图9)。
第一锁定机构40设置在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和第一盖侧外壁体32A之间(图1和图2)。该第一锁定机构40包括设置在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的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和设置在第一盖侧外壁体32A的第一盖侧卡合体42(参见图2和图4)。
该第一锁定机构40被构成为:在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与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和第一盖侧外壁体32A的嵌合状态。
例如,第一盖侧卡合体42形成为插入突出体,该插入突出体朝向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并沿着相对于第一盖侧外壁体32A的壁面交叉的方向突出(图2、图4、图6、图8以及图9)。并且,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形成为具有第一突出壁部41a、第二突出壁部41b和第三突出壁部41c(参见图1至图4,图6和图7)。第一突出壁部41a从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朝向第一盖侧外壁体32A侧比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的开口侧端部22a更突出。第二突出壁部41b和第三突出壁部41c分别从第一突出壁部41a的与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朝向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侧突出。这样,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由于具有第一突出壁部41a以及从该第一突出壁部41a的两端突出的第二突出壁部41b和第三突出壁部41c,因此能够提高自身的刚性。
此外,该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形成为具有插入孔41d,该插入孔41d形成于第一突出壁部41a,并且使得第一盖侧卡合体42从自由端侧的前端42a(参见图2、图5、图6、图8和图9)插入至卡合完成位置(图1、图2、图4和图7)。在该第一锁定机构40中,当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和第一盖侧卡合体42为卡合完成位置时,在卡合完成位置的主体侧外周壁22和盖侧外周壁32,共同的筒轴方向(即,常规嵌合状态下的筒轴方向)的插入孔41d的两个周缘部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向筒轴方向的移动卡止。
在该示例中,第一突出壁部41a形成为沿主体侧外周壁22的筒轴方向突出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体(图1至图4和图7)。在该示例的第一突出壁部41a中,插入孔41d配置在靠近第一主体侧开口21A侧。因此,在该第一突出壁部41a设置有引导部41e,该引导部41e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前端42a从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侧引导至插入孔41d(图1、图3、图4、图6和图7)。
该示例的引导部41e形成为引导槽,该引导槽可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前端42a引导至插入孔41d。在该引导部41e中,引导槽由基准壁面41e1和两个肋部41e2形成(图7)。基准壁面41e1是指可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前端42a的端面侧引导至插入孔41d的壁面。这里,作为基准壁面41e1,利用了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第一主体侧开口21A侧的壁面。顺便提及,为了加强第一突出壁部41a,该示例的基准壁面41e1的一部分突出。两个肋部41e2从该基准壁面41e1互相间隔开间隔地突出,并且沿着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前端42a的向插入孔41d的引导方向延伸到插入孔41d。该两个肋部41e2能够卡止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前端42a的两个侧面。
该示例的第二突出壁部41b和第三突出壁部41c分别从第一突出壁部41a的与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朝向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侧垂直设置。这里,该第二突出壁部41b和第三突出壁部41c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引导壁,在引导盖部件30的同时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前端42a引导至引导部41e。该引导壁为了使第二突出壁部41b与第三突出壁部41c各自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间宽扩展,例如,从第一突出壁部41a侧的根部至突出方向的端部之间设置弧形部41b1(图1至图4、图6和图7)。由此,盖部件30在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侧的端部从该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的间宽位置插入时,容易被引导至第二突出壁部41b和第三突出壁部41c之间。因此,在该壳体10中,第一盖侧卡合体42容易被引导至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的插入孔41d。在该示例中,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侧且第四主体侧外壁体22D侧是组装盖部件30的操作者的工作位置。因此,这里,通过在第二突出壁部41b设置弧形部41b1,从而利用该第二突出壁部41b作为引导壁。
该示例的插入孔41d形成为矩形形状。当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和第一盖侧卡合体42为卡合完成位置时,该插入孔41d的周缘部在筒轴方向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后述两个第一肋部42c的突出方向的端面和两个第二肋部42d的突出方向的端面卡止。
另一方面,在该示例中,第一盖侧卡合体42在与第一盖侧外壁体32A的壁面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图2、图4、图6、图8以及图9)。该第一盖侧卡合体42处于悬臂状态,其中第一盖侧外壁体32A侧是固定端,突出方向上的前端42a是自由端。该第一盖侧卡合体42具有矩形的片部42b,该矩形的片部42b在与第一盖侧外壁体32A的壁面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与盖侧外周壁32的筒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图8和图9)。进而,该第一盖侧卡合体42在片部42b的两个壁面中的一个(在与盖侧开口31相反的一侧上的壁面)具有两个第一肋部42c(图8),在其中的另外一个壁面(盖侧开口31侧的壁面)具有两个第二肋部42d(图9)。两个第一肋部42c和两个第二肋部42d分别从片部42b的对置配置的两边(除了固定端和自由端之外的两边)突出。
当第一盖侧卡合体42插入于插入孔41d时,该第一锁定机构40成为主体20和盖部件30之间的转动支点。主体20和盖部件30通过以第一锁定机构40为转动支点相对旋转(图10中的箭头R),从而使开口侧端部22a和32a彼此嵌合(参见图1、图3、图5和图6)。因此,第一锁定机构40形成为:当第一盖侧卡合体42被插入于插入孔41d时,使主体20和盖部件30相对旋转到嵌合完成位置。例如,在该示例的第一锁定机构40中,第一肋部42c和第二肋部42d的各自突出方向上的端面,以固定端侧与片部42b的平面平行的方式形成,并且自由端侧以随着朝向自由端而接近片部42b的方式倾斜。并且,当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和第一盖侧卡合体42为卡合完成位置时,矩形的插入孔41d的周缘部将两个第一肋部42c的固定端侧的端面与两个第二肋部42d的固定端侧的端面卡止。由此,该示例中的第一锁定机构40能够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插入到插入孔41d直到卡合完成位置,同时其自身成为转动支点使主体20和盖部件30相对旋转到嵌合完成位置。
在该示例中,在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和第一盖侧外壁体32A之间,该第一锁定机构40互相间隔开间隔配置在两个部位。这里,插入孔41d和引导部41e的一对组合在第一突出壁部41a设置有两组,并且在盖部件30设置有两个第一盖侧卡合体42。
该壳体10为了保持该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嵌合状态(常规嵌合状态)而具有第二锁定机构50(图1~图6,图10以及图11)。该第二锁定机构50设置在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和第二盖侧外壁体32B之间(图2~图5,图10以及图11)。该第二锁定机构50包括:设置在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上的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设置在第二盖侧外壁体32B上的第二盖侧卡合体52。该第二锁定机构50被构成为:在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与第二盖侧卡合体52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和第二盖侧外壁体32B的嵌合状态。
这里,在主体20和盖部件30中,一边如上所述使第一锁定机构40作为转动支点而相对旋转一边互相嵌合,并使第二锁定机构50的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与第二盖侧卡合体52卡合。由此,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直到沿筒轴方向开始相对移动之前,与以第一锁定机构40为转动支点的主体20与盖部件30之间的相对旋转联动的同时相对移动。因此,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形成为:在它们之间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能够执行卡合动作。该示例的第二锁定机构50被构成为:当主体20和盖部件30通过第一锁定机构40相对旋转至少成为嵌合完成位置时,在该嵌合完成位置的主体侧外周壁22和盖侧外周壁32沿共同的筒轴方向,使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相对移动至卡合完成位置。
例如,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在嵌合完成位置处的主体侧外周壁22和盖侧外周壁32沿着共同的筒轴方向延伸的延伸部。进而,该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从该延伸部朝向与筒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并且当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为卡合完成位置时,通过沿筒轴方向挂卡至配对侧,从而对主体20和盖部件30之间的嵌合状态进行保持。
具体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中的一者具有延伸部52a和卡合部52b(图4和图11)。延伸部52a朝向其中(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中)的另一个,并且在嵌合完成位置处的主体侧外周壁22和盖侧外周壁32沿着共同的筒轴方向延伸。卡合部52b形成为在与筒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该延伸部52a突出的爪部。此外,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中的另一个,具有:筒部51b,其筒轴方向与嵌合完成位置处的主体侧外周壁22和盖侧外周壁32中共同的筒轴方向相同;和卡合部51b,其在筒轴方向上与卡合部52b挂卡。该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中的另一个具有被插入空间51c,该被插入空间51c是该筒部51a的内部的空间,并且延伸部52a被插入直至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为嵌合完成位置(图4和图11)。卡合部51b可以是利用了筒部51a的端部等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形成为爪部的结构。这里,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具有筒部51a、卡合部51b和被插入空间51c,第二盖侧卡合体52具有延伸部52a和卡合部52b。
该示例的延伸部52a以主体20侧的端部作为自由端的悬臂状态设置在第二盖侧外壁体32B。该延伸部52a形成为矩形的片状体且具有可挠性。此外,该示例的卡合部52b设置在延伸部52a的主体20侧的端部。该卡合部52b形成为在延伸部52a的主体20侧的端部处从一个平面以爪状突出的爪部(第一爪部)。另一方面,该示例的卡合部51b设置在筒部51a中形成被插入空间51c的内壁面。该卡合部51b在与筒部51a的筒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当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为嵌合完成位置时,挂卡在卡合部(第一爪部)52b。该卡合部51b形成为从筒部51a的内壁面以爪状突出的爪部(第二爪部)。
这里,盖部件30中,假设第一盖侧卡合体42骑在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上的情况下,操作者有可能没有注意到该情况而开始进行第二锁定机构50的卡合(图12)。
在这种情况下的电气接线箱1中,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盖侧卡合体42设置有两个第二肋部42d,因此该两个第二肋部42d骑在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上。换句话说,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盖部件30相对于主体20的倾斜角度增加了该两个第二肋部42d的高度。并且,由于第二锁定机构50采用了上述结构,所以盖部件30相对于主体20的倾斜角度越大,则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与第二盖侧卡合体52之间的卡合越难完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通过基于这样的想法而调节两个第二肋部42d在突出方向上的高度,从而能够防止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错误组装的发生。
进而,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加上这样的两个第二肋部42d或即使没有这样的两个第二肋部42d,也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量来防止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错误组装的发生。例如,当第一盖侧卡合体42骑在突出方向的端面上时,第一突出壁部41a突出到第二锁定机构50的卡合未完成的位置。即,当该第一盖侧卡合体42骑在端面上时,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量越大(换句话说,突出方向上的端面沿突出方向越远离开口侧端部22a),则盖部件30相对于主体20的倾斜角度越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可以调节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的位置,来防止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错误组装的发生。
此外,进而,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也可以将第二锁定机构50构成为:当第一盖侧卡合体42骑到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上时,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不完成卡合。例如,该第二锁定机构50设置有卡止部55,当第一盖侧卡合体42骑在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上的状态下,使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与第二盖侧卡合体52开始卡合时,该卡止部55使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与第二盖侧卡合体52卡止而不使其相对移动至卡合完成位置(图11以及图13)。
该卡止部55由设置在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上的第一卡止部55a和设置在第二盖侧卡合体52上的第二卡止部55b构成。例如,第一卡止部55a形成为从筒部51a的内周面突出的片状的突出部。该第一卡止部55a设置在被插入空间51c中的预定位置处。该预定位置是指当以第一锁定机构40作为转动支点进行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正常的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不会阻碍在被插入空间51c的第二盖侧卡合体52直至卡合完成位置为止的相对移动的位置。并且,第二卡止部55b形成为:当第一盖侧卡合体42骑在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上的状态下,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与第二盖侧卡合体52开始卡合时,与第一卡止部55a抵接并卡止。该示例的第二卡止部55b以延伸部52a介于其间的方式在第二盖侧外壁体32B上设置有两个,并且比卡合部52b更向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侧突出(图4)。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主体20和盖部件30一边以第一锁定机构40为转动支点相对旋转一边互相嵌合。例如,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以使第一主体侧开口21A朝向车辆的上方,并且使第二主体侧外壁体22B侧位于比第一主体侧外壁体22A侧更靠近操作者的工作位置的方式,将主体20安装到车身上,可能有第一锁定机构40存在于被车身等周边部件隐蔽而难以观察到的位置上的情况。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操作者能够通过使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前端42a抵接于第一突出壁部41a,从而将该第一盖侧卡合体42沿着第一突出壁部41a的引导部41e引导至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的插入孔41d。并且,其操作者能够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插入到插入孔41d直至卡合完成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即使第一锁定机构40被设置在难以观察到的位置,也能够完成该第一锁定机构40的卡合,因此能够提高盖部件30相对于主体20的组装操作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在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中的第二突出壁部41b和第三突出壁部41c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弧形部41b1。因此,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将盖部件30从第一主体侧卡合体41的间宽位置插入时,能够沿着弧形部41b1将该盖部件30引导至第一突出壁部41a。因此,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能够将第一盖侧卡合体42引导至第一突出壁部41a的引导部41e。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即使第一锁定机构40设置在难以观察到的位置上,也能够在对该第一锁定机构40开始卡合后,完成该卡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盖部件30相对于主体20的组装操作性。
此外,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如上所述,进行第一盖侧卡合体42的第二肋部42d的高度调节和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位置调节,或者将卡止部55设置在第二锁定机构50。因此,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即使第一盖侧卡合体42骑在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上,在对第二主体侧卡合体51和第二盖侧卡合体52开始卡合时也不能完成第二锁定机构50的卡合。因此,由于第二锁定机构50的卡合没有完成,所以操作者可以掌握盖部件30未正确地组装到主体20的情况。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即使设置在难以看到第一锁定机构40的位置,也能够完成该第一锁定机构40的卡合,因此可以使主体20和盖部件30以正常嵌合状态嵌合。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能够防止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错误组装的发生。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通过调节第二肋部42d的高度、调节第一突出壁部41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的位置,以及通过第二锁定机构50的卡止部55,操作者能够检测出主体20和盖部件30的错误组装。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能够提高将盖部件30组装到主体20的组装操作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因为是包括该电气接线箱1的部件,所以能够发挥该电气接线箱1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具有筒状的主体侧外周壁,该主体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主体侧外壁体和第二主体侧外壁体,所述主体侧外周壁内侧的容纳室中容纳有电子元件和电线;
盖部件,其具有筒状的盖侧外周壁,该盖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盖侧外壁体和第二盖侧外壁体,使所述盖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嵌合于所述主体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来封闭所述主体的开口;
第一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第一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以及
第二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二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第二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
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是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并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壁面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插入突出体,
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具有:第一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朝向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侧比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开口侧端部更突出;第二和第三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与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侧突出;插入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使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从前端插入直至卡合完成位置;以及引导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并且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侧引导至所述插入孔,
所述第二突出壁部和所述第三突出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引导壁来形成,在引导所述盖部件的同时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引导至所述引导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壁为了使所述第二突出壁部与所述第三突出壁部的各自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间宽扩展,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侧的根部至突出方向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弧形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被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成为转动支点,使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件相对旋转直至嵌合完成位置。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被构成为:当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件至少成为嵌合完成位置时,在该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主体侧外周壁和所述盖侧外周壁沿共同的筒轴方向,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和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相对移动直至卡合完成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卡止部,当在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骑在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上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开始卡合时,该卡止部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卡止而不使其相对移动直至卡合完成位置。
6.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部件;
电线,其一端侧与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以及
壳体,其将所述电子元件和所述电线的一端侧容纳于内部,并将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侧引出到外部,
所述壳体包括:
主体,其具有筒状的主体侧外周壁,该主体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主体侧外壁体和第二主体侧外壁体,所述主体侧外周壁内侧的容纳室中容纳有所述电子元件和所述电线;
盖部件,其具有筒状的盖侧外周壁,该盖侧外周壁至少设置有对置配置的第一盖侧外壁体和第二盖侧外壁体,使所述盖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嵌合于所述主体侧外周壁的开口侧端部来封闭所述主体的开口;
第一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第一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以及
第二锁定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的第二主体侧卡合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第二盖侧卡合体,在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的卡合完成位置,保持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外壁体的嵌合状态,
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是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并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的壁面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插入突出体,
所述第一主体侧卡合体具有:第一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朝向所述第一盖侧外壁体侧比所述第一主体侧外壁体的开口侧端部更突出;第二和第三突出壁部,其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与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二主体侧外壁体侧突出;插入孔,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使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从前端插入直至卡合完成位置;以及引导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并且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侧引导至所述插入孔,
所述第二突出壁部和所述第三突出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引导壁来形成,在引导所述盖部件的同时将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的所述前端引导至所述引导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壁为了使所述第二突出壁部与所述第三突出壁部的各自的突出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间宽扩展,从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侧的根部至突出方向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弧形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被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成为转动支点,使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件相对旋转直至嵌合完成位置。
9.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被构成为:当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件至少成为嵌合完成位置时,在该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主体侧外周壁和所述盖侧外周壁沿共同的筒轴方向,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和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相对移动直至卡合完成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卡止部,当在所述第一盖侧卡合体骑在所述第一突出壁部上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开始卡合时,该卡止部使所述第二主体侧卡合体与所述第二盖侧卡合体卡止而不使其相对移动直至卡合完成位置。
CN201811310718.5A 2017-11-07 2018-11-06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Active CN109888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4637A JP6657163B2 (ja) 2017-11-07 2017-11-07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7-214637 2017-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8696A true CN109888696A (zh) 2019-06-14
CN109888696B CN109888696B (zh) 2020-08-14

Family

ID=6676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0718.5A Active CN109888696B (zh) 2017-11-07 2018-11-06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57163B2 (zh)
CN (1) CN1098886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268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5965B (zh) * 2019-06-25 2024-03-19 宁波长飞亚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
JP7120974B2 (ja) * 2019-08-26 2022-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613A (zh) * 2008-12-22 2010-06-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20150321335A1 (en) * 2014-05-06 2015-11-12 Chia Wei Lai Tool box
CN105191032A (zh) * 2013-05-07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箱
CN105882564A (zh) * 2015-02-12 2016-08-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卡止构造、电子部件单元以及线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613A (zh) * 2008-12-22 2010-06-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5191032A (zh) * 2013-05-07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箱
US20150321335A1 (en) * 2014-05-06 2015-11-12 Chia Wei Lai Tool box
CN105882564A (zh) * 2015-02-12 2016-08-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卡止构造、电子部件单元以及线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268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8696B (zh) 2020-08-14
JP6657163B2 (ja) 2020-03-04
JP2019088103A (ja)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8696A (zh)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KR101060136B1 (ko) 전자 장치 인터페이스를 구비한 기어 드라이브 유닛
US75070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7566829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7198496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US9456510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6577413B2 (ja) 充電ケーブルロック装置
CN108574242A (zh)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JPH11329553A (ja) コネクタ
US9819123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having wings displaceably mounted in surrounding portions of a support to facilitate alignment with a mating housing
CN103238191A (zh) 用于吸收噪声的装置
CN106356783A (zh) 电气接线箱和线束
JP2011049049A (ja) 電線接続器
US6428341B2 (en) Inspecting jig for wire harness
JP7082101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1051635B (zh) 具有封装的电子器件的机动交通工具门把手装置
JP2019088105A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0401073A (zh) 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屏蔽构件
CN116802437A (zh) 将摄像机装配在家用器具的内部容器壁上的方法、以及家用器具
CN113471895B (zh) 保护器以及线束
JP7393105B2 (ja) コネクタ接続方法およびコネクタセット
JP5692598B2 (ja) 嵌合検知構造
US20200256095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having an antenna
KR101110426B1 (ko) 암커넥터 조립체
JP6925941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