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5925B - 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85925B CN109885925B CN201910118958.3A CN201910118958A CN109885925B CN 109885925 B CN109885925 B CN 109885925B CN 201910118958 A CN201910118958 A CN 201910118958A CN 109885925 B CN109885925 B CN 1098859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c
- bearing capacity
- concrete
- composite beam
- section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根据梁实际所受的荷载,计算斜截面所受的剪力,以及正截面所受的最大弯矩。初定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截面参数。此后分别计算其抗剪承载力、抗弯承载力。依据基于试验结果统计回归的三折线模型,判定梁的破坏形态,重复上述步骤,寻求实际工程需求的最优装配式PEC梁的截面尺寸与承载力。本发明基于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三折线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破坏形态下的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计算过程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计算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并优化截面设计。可为PEC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计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结构是结构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装配式PEC组合梁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装配式PEC组合梁摒弃了传统PEC组合梁的箍筋、纵筋以及栓钉抗剪键等,通过在型钢上下翼缘开洞并穿入对拉螺栓,在型钢腹板两侧浇筑混凝土而成。其具有装配化程度高,施工便捷等优点。关于传统PEC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国内外均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公式,但针对装配式PEC组合梁,尚未有一定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同时,相关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存在着计算步骤繁琐等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提出了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可简化计算步骤,并为其承载力计算提供新思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的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方法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为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实际荷载作用,计算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斜截面所受的剪力V以及正截面所受最大弯矩M;
步骤2,确定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基本参数,包括:
(1)型钢的尺寸参数:型钢的高度h;型钢腹板的高度hw、厚度tw;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bs、型钢翼缘的厚度tf;
(2)混凝土的尺寸参数: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bc;混凝土的高度hc;
(3)对拉螺栓的尺寸参数:对拉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Asv;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的间距s;
(4)型钢的强度指标:型钢腹板的屈服强度fwy,型钢腹板及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fwu和ffu;
(5)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
(6)对拉螺栓的强度指标:对拉螺栓的屈服强度fvy;
步骤3,装配式PEC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子步骤:
步骤31、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截面形式为H型钢腹板两侧填充一定量的混凝土,并根据实际性能需求设置对拉螺栓。梁在受到剪力作用时,会在内部形成拱单元受力机制,将剪力以通过类似于拱波的混凝土斜压块直接传递到支座处,对于发生剪切破坏的PEC梁,梁中的型钢受拉翼缘以拉杆的形式存在于拱体当中。混凝土斜压块以及型钢的受拉翼缘共同形成拉杆拱的受力体系。考虑型钢翼缘与对拉螺栓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提出修正的拉杆-拱模型。采用叠加原理,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Vpec划分为型钢的抗剪承载力Vss,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Vc以及对拉螺栓的抗剪承载力Vvy:
Vpec=Vss+Vvy+Vc
步骤32、装配式PEC组合梁中,型钢的抗剪主要通过腹板起作用,因此,型钢的抗剪承载力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Vss=0.58fwytwhw
其中,fwy为型钢腹板的屈服强度,hw为型钢腹板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
步骤33、装配式PEC组合梁中混凝土以拱的形式受力,根据所提出的修正的拉杆拱模型,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如下:
Vc=fcbchctanθ
式中:θ为加载点与支座连线的倾角,其正切值tanθ为混凝土高度hc与加载点到支座的距离a之比,tanθ=hc/a;bc为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hc为混凝土的高度;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步骤34、相关试验研究表明,在装配式PEC组合梁中,对拉螺栓的作用与箍筋类似,因此可将对拉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等效为箍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vy为对拉螺栓的屈服强度,Asv为对拉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h为型钢的高度,s为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的间距。
步骤4,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子步骤:
步骤41、装配式PEC组合梁发生弯曲破坏时,钢与混凝土的界面具备较好的黏结性能,可认为其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在极限承载力状态时,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呈抛物线状分布,最上部受压区大,靠近中性轴的部位小。将其转化为矩形应力分布,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取为取为ηfc,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为βx。在装配式PEC组合梁达到抗弯承载力时,钢材已经进入强化阶段。因此,在基于平截面假定的抗弯承载力计算中,型钢翼缘和腹板的强度指标均取为极限抗拉强度。设置对拉螺栓时,考虑螺杆孔对抗弯截面的削弱,计算时采用型钢的净截面面积。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F=0,则有:
ffutfbs+fwu(h-2tf-x)tw=2ηfcbc(βx)+ffutfbs+fwutwx
式中,η、β的取值为η=1.0,β=0.8;x为混凝土实际受压区高度;其余符号ffu为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tf为型钢翼缘的厚度、bs为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fwu为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h为型钢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bc为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整理可得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βx:
步骤42、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得到无滑移条件下的抗弯承载力Md如下式:
式中:β的取值为0.8,βx为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其余符号ffu为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tf为型钢翼缘的厚度、bs为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fwu为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h为型钢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
步骤43、对拉螺栓的设置会增强型钢与混凝土截面的黏结性能,因此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需引入修正系数对上式进行修正,具体情况如下:当设置对拉螺栓时,不考虑界面滑移,修正系数取为1.0;当不设置对拉螺栓时,修正系数取0.85,即:
设置对拉螺栓时,Mpec=Md;
未设置对拉螺栓时,Mpec=0.85Md;
式中:Mpcc为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
步骤5,计算V/Vpec与M/Mpec的数值,根据统计回归得到的三折线模型,判断梁的破坏类型以及对应承载力。三折线模型具体如下:
以V/Vpcc为横坐标,M/Mpcc为纵坐标。当M/Mpcc不超过0.75时,装配式PEC组合梁的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承载力由步骤3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当V/Vpec不超过0.55时,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承载力由步骤4的抗弯承载力计算确定;当M/Mpcc超过0.75,且V/Vpcc超过0.55时,破坏形态为弯剪破坏,承载力可通过下式计算:
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寻求实际工程需求的最优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截面尺寸与承载力值。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可根据装配式PEC组合梁实际的荷载作用选择适合的基本参数,通过抗剪承载力、抗弯承载力的计算以及承载力的三折线模型,确定装配式PEC组合梁的破坏形态以及承载力,直至获得实际工程需求的截面尺寸与承载力值。该计算方法具有计算步骤少,选定参数合理,计算过程简洁的优点,能够高效、快速、准确地计算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并确定适合的装配式PEC梁的截面尺寸,可为装配式PEC组合梁的计算提供新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修正的拉杆拱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三折线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实际荷载作用,计算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斜截面所受的剪力V以及正截面所受最大弯矩M;
步骤2,确定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基本参数;具体包括:
(1)型钢的尺寸参数:型钢的高度h;型钢腹板的高度hw、型钢腹板的厚度tw;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bs、型钢翼缘的厚度tf;
(2)混凝土的尺寸参数: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bc;混凝土的高度hc;
(3)对拉螺栓的尺寸参数:对拉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Asv;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的间距s;
(4)型钢的强度指标:型钢腹板的屈服强度fwy,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fwu及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ffu;
(5)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
(6)对拉螺栓的强度指标:对拉螺栓的屈服强度fvy。
步骤3,装配式PEC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截面形式为H型钢腹板两侧填充一定量的混凝土,并根据实际性能需求设置对拉螺栓;梁在受到剪力作用时,会在内部形成拱单元受力机制,将剪力以通过类似于拱波的混凝土斜压块直接传递到支座处,对于发生剪切破坏的PEC梁,梁中的型钢受拉翼缘以拉杆的形式存在于拱体当中;混凝土斜压块以及型钢的受拉翼缘共同形成拉杆拱的受力体系;考虑型钢翼缘与对拉螺栓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提出修正的拉杆-拱模型;采用叠加原理,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Vpec划分为型钢的抗剪承载力Vss,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Vc以及对拉螺栓的抗剪承载力Vvy:
Vpec=Vss+Vvy+Vc
步骤32、装配式PEC组合梁中,型钢的抗剪主要通过腹板起作用,因此,型钢的抗剪承载力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Vss=0.58fwytwhw
其中,fwy为型钢腹板的屈服强度,hw为型钢腹板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
步骤33、装配式PEC组合梁中混凝土以拱的形式受力,根据所提出的修正的拉杆拱模型,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如下:
Vc=fcbchc tanθ
式中:θ为加载点与支座连线的倾角,其正切值tanθ为混凝土高度hc与加载点到支座的距离a之比,tanθ=hc/a;bc为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hc为混凝土的高度;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步骤34、相关试验研究表明,在装配式PEC组合梁中,对拉螺栓的作用与箍筋类似,因此可将对拉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等效为箍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vy为对拉螺栓的屈服强度,Asv为对拉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h为型钢的高度,s为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的间距。
步骤4,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子步骤:
步骤41、装配式PEC组合梁发生弯曲破坏时,钢与混凝土的界面具备较好的黏结性能,可认为其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在极限承载力状态时,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呈抛物线状分布,最上部受压区大,靠近中性轴的部位小;将其转化为矩形应力分布,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取为取为ηfc,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为βx;在装配式PEC组合梁达到抗弯承载力时,钢材已经进入强化阶段;因此,在基于平截面假定的抗弯承载力计算中,型钢翼缘和腹板的强度指标均取为极限抗拉强度;设置对拉螺栓时,考虑螺杆孔对抗弯截面的削弱,计算时采用型钢的净截面面积;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F=0,则有:
ffutfbs+fwu(h-2tf-x)tw=2ηfcbc(βx)+ffutfbs+fwutwx
式中:η、β的取值为η=1.0,β=0.8;x为混凝土实际受压区高度;其余符号ffu为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tf为型钢翼缘的厚度、bs为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fwu为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h为型钢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bc为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进一步整理可得混凝土的等效受压区高度βx:
步骤42、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得到无滑移条件下的抗弯承载力Md如下式:
式中:β的取值为0.8,βx为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其余符号ffu为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tf为型钢翼缘的厚度、bs为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fwu为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h为型钢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
步骤43、对拉螺栓的设置会增强型钢与混凝土截面的黏结性能,因此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需引入修正系数对上式进行修正,具体情况如下:当设置对拉螺栓时,不考虑界面滑移,修正系数取为1.0;当不设置对拉螺栓时,修正系数取0.85,即:
设置对拉螺栓时,Mpec=Md;
未设置对拉螺栓时,Mpec=0.85Md;
式中:Mpcc为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
步骤5,计算V/Vpec与M/Mpec的数值,根据统计回归得到的三折线模型,判断梁的破坏类型以及对应承载力;三折线模型具体如下:
以V/Vpcc为横坐标,M/Mpcc为纵坐标;当M/Mpcc不超过0.75时,装配式PEC组合梁的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承载力由步骤3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当V/Vpec不超过0.55时,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承载力由步骤4的抗弯承载力计算确定;当M/Mpcc超过0.75,且V/Vpcc超过0.55时,破坏形态为弯剪破坏,承载力可通过下式计算:
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寻求实际工程需求的最优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截面尺寸与承载力值。
Claims (3)
1.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实际荷载作用,计算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斜截面所受的剪力V以及正截面所受最大弯矩M;
步骤2,确定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基本参数,其中包括型钢的尺寸参数:型钢的高度h、型钢腹板的高度hw、型钢腹板的厚度tw、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bs、型钢翼缘的厚度tf,混凝土的尺寸参数: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bc、混凝土的高度hc,对拉螺栓的尺寸参数:对拉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Asv、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的间距s,型钢的强度指标:型钢腹板的屈服强度fwy、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fwu、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ffu,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对拉螺栓的强度指标:对拉螺栓的屈服强度fvy;
步骤3,计算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Vpec;
步骤4,计算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Mpec;
步骤5,计算V/Vpec与M/Mpec的数值,根据统计回归得到的三折线模型,以V/Vpec为横坐标,M/Mpec为纵坐标;当M/Mpec不超过0.75时,装配式PEC组合梁的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承载力由步骤3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当V/Vpec不超过0.55时,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承载力由步骤4的抗弯承载力计算确定;当M/Mpec超过0.75,且V/Vpec超过0.55时,破坏形态为弯剪破坏,承载力通过下式计算:
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寻求实际工程需求的最优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截面尺寸与承载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装配式PEC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截面形式为H型钢腹板两侧填充一定量的混凝土,并根据实际性能需求设置对拉螺栓;梁在受到剪力作用时,会在内部形成拱单元受力机制,将剪力以通过类似于拱波的混凝土斜压块直接传递到支座处,对于发生剪切破坏的PEC梁,梁中的型钢受拉翼缘以拉杆的形式存在于拱体当中;混凝土斜压块以及型钢的受拉翼缘共同形成拉杆-拱的受力体系;考虑型钢翼缘与对拉螺栓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提出修正的拉杆-拱模型;采用叠加原理,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Vpec划分为型钢的抗剪承载力Vss,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Vc以及对拉螺栓的抗剪承载力Vvy:
Vpec=Vss+Vvy+Vc
步骤22、装配式PEC组合梁中,型钢的抗剪主要通过腹板起作用,因此,型钢的抗剪承载力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Vss=0.58fwytwhw
其中,fwy为型钢腹板的屈服强度,hw为型钢腹板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
步骤23、装配式PEC组合梁中混凝土以拱的形式受力,根据所提出的修正的拉杆-拱模型,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如下:
Vc=fcbchctanθ
式中:θ为加载点与支座连线的倾角,其正切值tanθ为混凝土高度hc与加载点到支座的距离a之比,tanθ=hc/a;bc为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hc为混凝土的高度;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步骤24、相关试验研究表明,在装配式PEC组合梁中,对拉螺栓的作用与箍筋类似,因此将对拉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等效为箍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vy为对拉螺栓的屈服强度,Asv为对拉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h为型钢的高度,s为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子步骤:
步骤31、装配式PEC组合梁发生弯曲破坏时,钢与混凝土的界面具备较好的黏结性能,认为其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在极限承载力状态时,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呈抛物线状分布,最上部受压区大,靠近中性轴的部位小;将其转化为矩形应力分布,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取为ηfc,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为βx;在装配式PEC组合梁达到抗弯承载力时,钢材已经进入强化阶段;因此,在基于平截面假定的抗弯承载力计算中,型钢翼缘和腹板的强度指标均取为极限抗拉强度;设置对拉螺栓时,考虑螺杆孔对抗弯截面的削弱,计算时采用型钢的净截面面积;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ΣF=0,则有:
ffutfbs+fwu(h-2tf-x)tw=2ηfcbc(βx)+ffutfbs+fwutwx
式中:η、β的取值为η=1.0,β=0.8;x为混凝土实际受压区高度;ffu为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tf为型钢翼缘的厚度、bs为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fwu为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h为型钢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bc为混凝土单侧浇筑厚度;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进一步整理得混凝土的等效受压区高度βx:
步骤32、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得到无滑移条件下的抗弯承载力Md如下式:
式中:β的取值为0.8,βx为混凝土等效受压区高度;ffu为型钢翼缘的极限抗拉强度、tf为型钢翼缘的厚度、bs为型钢翼缘扣除螺栓开孔的净宽、fwu为型钢腹板的极限抗拉强度、h为型钢的高度、tw为型钢腹板的厚度;
步骤33、对拉螺栓的设置会增强型钢与混凝土截面的黏结性能,因此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承载力需引入修正系数对上式进行修正,具体情况如下:当设置对拉螺栓时,不考虑界面滑移,修正系数取为1.0;当不设置对拉螺栓时,修正系数取0.85,即:
设置对拉螺栓时,Mpec=Md;
未设置对拉螺栓时,Mpec=0.85Md;
式中:Mpec为装配式PE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18958.3A CN109885925B (zh) | 2019-02-15 | 2019-02-15 | 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18958.3A CN109885925B (zh) | 2019-02-15 | 2019-02-15 | 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85925A CN109885925A (zh) | 2019-06-14 |
CN109885925B true CN109885925B (zh) | 2022-08-26 |
Family
ID=6692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18958.3A Active CN109885925B (zh) | 2019-02-15 | 2019-02-15 | 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859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90922B (zh) * | 2019-11-27 | 2024-02-27 | 江南大学 | 一种负弯矩作用下截面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CN111737807B (zh) * | 2020-07-02 | 2022-05-20 | 清华大学 | 一种考虑混凝土脱空的角钢连接件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
CN113051754B (zh) * | 2021-03-23 | 2022-06-21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非对称翼缘h型钢组合梁截面设计方法 |
CN113742830B (zh) * | 2021-09-10 | 2023-09-29 | 福州大学 | 倾斜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CN116657769A (zh) * | 2023-04-27 | 2023-08-29 | 广州市越宏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铝合金板式节点抗剪连接件及其构造计算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0579A (zh) * | 2011-12-22 | 2012-08-29 | 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设计方法 |
CN106354915A (zh) * | 2016-08-25 | 2017-01-25 | 石河子大学 | 一种纤维布加固重度损伤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CN108229006A (zh) * | 2017-12-29 | 2018-06-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蜂窝组合梁负弯矩承载力计算方法 |
-
2019
- 2019-02-15 CN CN201910118958.3A patent/CN1098859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0579A (zh) * | 2011-12-22 | 2012-08-29 | 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设计方法 |
CN106354915A (zh) * | 2016-08-25 | 2017-01-25 | 石河子大学 | 一种纤维布加固重度损伤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CN108229006A (zh) * | 2017-12-29 | 2018-06-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蜂窝组合梁负弯矩承载力计算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85925A (zh) | 2019-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85925B (zh) | 一种装配式pec组合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
Jiang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artially encased continuous composite beams | |
CN114330019B (zh) | 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
CN102650579A (zh) |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设计方法 | |
CN116541918B (zh) | 一种计算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方法和一种新型剪力墙 | |
CN108978471A (zh) | 一种增大斜拉桥异形索塔刚度的支撑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6337561A (zh) | 一种剪力墙模板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施工方法 | |
CN102912935A (zh) | 一种加设约束拉杆和劲化带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 |
CN110670634A (zh) | 一种计算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弯承载力的方法 | |
CN116335342A (zh) | 基于高强纵筋的配置加强筋柱构件 | |
CN105649215A (zh) | 外套管式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端板连接节点 | |
CN109972510A (zh) | 一种杆距可调的u型螺栓连接件的装配式组合桥面板体系 | |
CN202520017U (zh) | 一种看台变截面预应力悬挑式折梁施工结构 | |
CN104598723A (zh) | 预测钢-混凝土-钢组合深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 |
CN108517759B (zh) |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形式的索塔横梁连接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16484456A (zh) | 一种计算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方法和一种新型剪力墙 | |
CN106436969A (zh) | 一种侧边开缝交叉加劲压型钢板剪力墙 | |
CN109112946B (zh) | 钢桁架-波形钢腹板的大跨径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法 | |
CN105714669B (zh) | 一种变截面箱梁桥主梁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563344B (zh) | 分层浇筑混凝土首层梁受力安全判断方法 | |
CN114580049A (zh) | 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剪设计方法 | |
CN108978490B (zh) | 一种连续梁-拱组合梁体的施工方法及连续梁-拱组合梁体 | |
CN211772736U (zh) | 一种混凝土受拉状态下钢-混凝土组合连接结构 | |
Mohammadi et al. | Behavior of coupling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heets | |
CN109235898B (zh) |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刚体巨型空间转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