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3299A -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3299A
CN109883299A CN201910239438.8A CN201910239438A CN109883299A CN 109883299 A CN109883299 A CN 109883299A CN 201910239438 A CN201910239438 A CN 201910239438A CN 109883299 A CN109883299 A CN 109883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distance
angle
over bar
offse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94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83299B (zh
Inventor
况开鑫
周泽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filed Critical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Priority to CN2019102394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3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3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3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83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3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包括:将基准榫头的一齿槽作为基准齿槽,将目标榫头上对应于基准齿槽的齿槽作为目标齿槽;确定目标齿槽的接触面相对基准齿槽的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作为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一偏移距离;确定目标齿槽的非接触面相对基准齿槽的非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作为第二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距离;检测基准齿槽的接触面以及非接触面与预设平面的夹角,分别作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预设平面垂直于榫槽的深度方向;根据第一偏移方向、第一偏移距离、第二偏移方向、第二偏移距离、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本公开提高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效率。

Description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航空发动机的重要部件,涡轮组件主要包括通过枞树型榫接结构连接的叶片和轮盘。该枞树型榫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枞树型榫头和榫槽。在榫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获得榫头的跨棒距公差。
现有方法是通过设计参数绘制基准榫头和目标榫头的二维模型,并通过量取每个二维模型的跨棒距,以此获得跨棒距公差。然而,二维模型的绘制费时费力,降低了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无需绘制二维模型,提高了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所述榫头与相应的榫槽配合形成枞树型榫接结构,所述榫头相邻的榫齿之间具有齿槽,所述齿槽靠近所述榫槽底部的壁面为接触面,所述齿槽远离所述榫槽底部的壁面为非接触面,所述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包括:
将基准榫头的一所述齿槽作为基准齿槽,将目标榫头上对应于所述基准齿槽的齿槽作为目标齿槽;
确定所述目标齿槽的接触面相对所述基准齿槽的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并作为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一偏移距离;
确定所述目标齿槽的非接触面相对所述基准齿槽的非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并作为第二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距离;
检测所述基准齿槽的接触面与预设平面的夹角,并作为第一夹角,所述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榫槽的深度方向;
检测所述基准齿槽的非接触面与所述预设平面的夹角,并作为第二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或最小实体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或最小实体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锐角。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v等于-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v等于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q等于-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q等于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三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三预设关系式为:
D=2t|Δ2/sinβ|;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t等于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t等于-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和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四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四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n为-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n为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和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五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五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w为-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w为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和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所述跨棒距公差等于零。
本公开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根据第一偏移方向、第一偏移距离、第二偏移方向、第二偏移距离、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无需绘制二维模型,提高了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其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枞树型榫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榫头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获取跨棒距公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基准榫头和目标榫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对应于第一预设关系式的原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对应于第二预设关系式的原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对应于第三预设关系式的原理图。
图中:1、榫头;11、基准榫头;111、基准齿槽;12、目标榫头;121、目标齿槽;2、榫槽;3、榫齿;4、齿槽;5、接触面;6、非接触面;7、圆棒;8、预设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用语“一”、“该”、“所述”和“至少一种”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相关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枞树型榫接结构包括榫头1和榫槽2。该榫头1具有多个榫齿3,且相邻的榫齿3之间具有齿槽4。该齿槽4靠近榫槽2底部的壁面为接触面5,该齿槽4远离榫槽2底部的壁面为非接触面6。如图3所示,为了获取跨棒距公差,首先绘制基准榫头11和目标榫头12的二维模型,并在二维模型中添加圆棒7,并量取基准榫头11的跨棒距L1和目标榫头12的跨棒距L2,进而通过L2与L1相减获得跨棒距公差。其中,该基准榫头11为具有理论轮廓的榫头,该目标榫头12为具有实际轮廓的榫头。该二维模型的绘制费事费力,降低了跨棒距的获取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如图4所示,该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0、将基准榫头的一个齿槽作为基准齿槽,将目标榫头上对应于基准齿槽的齿槽作为目标齿槽。
步骤S120、确定目标齿槽的接触面相对基准齿槽的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并作为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一偏移距离。
步骤S130、确定目标齿槽的非接触面相对基准齿槽的非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并作为第二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距离。
步骤S140、检测基准齿槽的接触面与预设平面的夹角,并作为第一夹角,该预设平面垂直于榫槽的深度方向。
步骤S150、检测基准齿槽的非接触面与预设平面的夹角,并作为第二夹角。
步骤S160、根据第一偏移方向、第一偏移距离、第二偏移方向、第二偏移距离、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根据第一偏移方向、第一偏移距离、第二偏移方向、第二偏移距离、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无需绘制二维模型,提高了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效率。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该第一偏移方向可以为最大实体方向或最小实体方向。在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该第一偏移距离大于0;在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该第一偏移距离小于0。该第二偏移方向可以同第一偏移方向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其中,在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该第二偏移距离大于0;在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该第二偏移距离小于0。该预设平面与图1中榫槽2的深度方向垂直。当榫接结构应用于涡轮组件时,榫头受到远离榫槽的离心力,该预设平面与离心力垂直。该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为锐角。举例而言,如5所示,目标齿槽121的接触面相对基准齿槽111的接触面的第一偏移方向和目标齿槽121的非接触面相对基准齿槽111的非接触面的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此时的第一偏移距离Δ1和第二偏移距离Δ2均小于0;基准齿槽111的接触面与预设平面8的第一夹角γ为锐角,基准齿槽111的非接触面与预设平面8的第二夹角β为锐角。
在步骤S160中,根据第一偏移方向、第一偏移距离、第二偏移方向、第二偏移距离、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
若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第一偏移距离与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偏移距离与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第一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跨棒距公差,Δ1为第一偏移距离,Δ2为第二偏移距离,γ为第一夹角,β为第二夹角;在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v等于-1;在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v等于1。
若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第一偏移距离与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偏移距离与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第二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跨棒距公差,Δ1为第一偏移距离,Δ2为第二偏移距离,γ为第一夹角,β为第二夹角;在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q等于-1;在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q等于1。
若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第一偏移距离与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等于第二偏移距离与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三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第三预设关系式为:
D=2t|Δ2/sinβ|;
其中,D为跨棒距公差,Δ1为第一偏移距离,Δ2为第二偏移距离,γ为第一夹角,β为第二夹角;在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t等于1;在第一偏移方向与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t等于-1。
若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第一偏移距离与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偏移距离与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四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第四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跨棒距公差,Δ1为第一偏移距离,Δ2为第二偏移距离,γ为第一夹角,β为第二夹角;在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且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n为-1;在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且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n为1。
若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第一偏移距离与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偏移距离与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五预设关系式确定跨棒距公差,第五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跨棒距公差,Δ1为第一偏移距离,Δ2为第二偏移距离,γ为第一夹角,β为第二夹角;在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且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w为-1;在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且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w为1。
若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第一偏移距离与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等于第二偏移距离与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跨棒距公差等于零。
如图6所示,将图5中基准齿槽111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交线作为第一交线,其在图6中对应于交点O1;将图5中目标齿槽121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交线作为第二交线,其在图6中对应于交点O2;H2为第一交线和第二交线在垂直于榫槽深度方向的方向上的距离;K1为第一偏移距离Δ1与第一夹角γ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Δ1/sinγ|;K2为第二偏移距离Δ2与第二夹角β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Δ2/sinβ|。由于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且K1小于K2,因此,可通过v等于1时的第一预设关系式获取跨棒距公差D,具体如下:
在基准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之间以及目标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之前均添加圆棒7;H1为两个圆棒7在垂直于榫槽深度方向的方向上的距离。由于榫头呈对称结构,从图3可知,跨棒距L2减去跨棒距L1所得的跨棒距公差D等于-2H1。由于目标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是由基准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通过平移形成,因此,H1和H2相等。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获取的跨棒距公差D等于-2H2,因此,该跨棒距公差D也等于-2H1,即本公开实施方式获取的跨棒距公差D与相关技术中所获取的跨棒距公差D相同。
如图7所示,交点O1对应于基准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交线;交点O2对应于另一目标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交线;K1为第一偏移距离Δ1与第一夹角γ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Δ1/sinγ|;K2为第二偏移距离Δ2与第二夹角β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Δ2/sinβ|。由于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且K1大于K2,因此,可通过q等于1时的第二预设关系式获取跨棒距公差D,具体如下:
可知,通过第二预设关系式所获取的跨棒距公差D与相关技术中所获取的跨棒距公差D相同。
如图8所示,交点O1对应于基准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交线;交点O4对应于又一目标齿槽的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交线;K1为第一偏移距离Δ1与第一夹角γ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Δ1/sinγ|;K2为第二偏移距离Δ2与第二夹角β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Δ2/sinβ|。由于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且K1等于K2,因此,可通过t等于-1时的第三预设关系式获取跨棒距公差D,具体如下:
D=-2|Δ2/sinβ|=-2H2=-2H1
可知,通过第三预设关系式所获取的跨棒距公差D与相关技术中所获取的跨棒距公差D相同。对于其它条件下的预设关系式,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证明其正确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所述榫头与相应的榫槽配合形成枞树型榫接结构,所述榫头相邻的榫齿之间具有齿槽,所述齿槽靠近所述榫槽底部的壁面为接触面,所述齿槽远离所述榫槽底部的壁面为非接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包括:
将基准榫头的一所述齿槽作为基准齿槽,将目标榫头上对应于所述基准齿槽的齿槽作为目标齿槽;
确定所述目标齿槽的接触面相对所述基准齿槽的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并作为第一偏移方向和第一偏移距离;
确定所述目标齿槽的非接触面相对所述基准齿槽的非接触面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并作为第二偏移方向和第二偏移距离;
检测所述基准齿槽的接触面与预设平面的夹角,并作为第一夹角,所述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榫槽的深度方向;
检测所述基准齿槽的非接触面与所述预设平面的夹角,并作为第二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或最小实体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或最小实体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v等于-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v等于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q等于-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q等于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正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三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三预设关系式为:
D=2t|Δ2/sinβ|;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大实体方向时,t等于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与所述第二偏移方向均为最小实体方向时,t等于-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和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四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四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n为-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n为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和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则根据第五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所述第五预设关系式为:
其中,D为所述跨棒距公差,Δ1为所述第一偏移距离,Δ2为所述第二偏移距离,γ为所述第一夹角,β为所述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时,w为-1;在所述第一偏移方向为最小实体方向,且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为最大实体方向时,w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移方向、所述第一偏移距离、所述第二偏移方向、所述第二偏移距离、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跨棒距公差包括:
若所述第一偏移方向和所述第二偏移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一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等于所述第二偏移距离与所述第二夹角的余弦函数的比值的绝对值,所述跨棒距公差等于零。
CN201910239438.8A 2019-03-27 2019-03-27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Active CN109883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9438.8A CN109883299B (zh) 2019-03-27 2019-03-27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9438.8A CN109883299B (zh) 2019-03-27 2019-03-27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3299A true CN109883299A (zh) 2019-06-14
CN109883299B CN109883299B (zh) 2020-09-04

Family

ID=66934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9438.8A Active CN109883299B (zh) 2019-03-27 2019-03-27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32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1029A (zh) * 2021-06-02 2021-09-07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枞树形榫接结构配合间隙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623017A (zh) * 2020-05-09 2021-11-09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烟气轮机动叶片组件和烟气轮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4228A (ja) * 1994-08-12 1996-02-27 Kawasaki Steel Corp 管継手のねじ検査方法
DE19600002C2 (de) * 1995-01-05 2002-01-17 Blaz Santic Integrales Verfahren für on-line Geometrieprüfung von Werkstücken aus mehreren Formflächen
CN101975537A (zh) * 2010-08-11 2011-02-16 国营长空精密机械制造公司 一种3齿齿轮跨棒距的测量方法
CN102483325A (zh) * 2009-09-07 2012-05-30 西门子公司 用于型槽的检验设备、检验仪和检验方法
CN102645200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双面啮合的齿轮齿距偏差测量方法
CN103267500A (zh) * 2013-04-18 2013-08-28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汽轮机转子枞树型轮槽承力面至基准面尺寸公差测量量具及其测量方法
CN106595420A (zh) * 2016-11-29 2017-04-26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环形榫槽工作面尺寸的检测方法
CN109084720A (zh) * 2018-08-14 2018-12-25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榫齿量规尾部型面的夹具及型面尺寸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4228A (ja) * 1994-08-12 1996-02-27 Kawasaki Steel Corp 管継手のねじ検査方法
DE19600002C2 (de) * 1995-01-05 2002-01-17 Blaz Santic Integrales Verfahren für on-line Geometrieprüfung von Werkstücken aus mehreren Formflächen
CN102483325A (zh) * 2009-09-07 2012-05-30 西门子公司 用于型槽的检验设备、检验仪和检验方法
CN101975537A (zh) * 2010-08-11 2011-02-16 国营长空精密机械制造公司 一种3齿齿轮跨棒距的测量方法
CN102645200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双面啮合的齿轮齿距偏差测量方法
CN103267500A (zh) * 2013-04-18 2013-08-28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汽轮机转子枞树型轮槽承力面至基准面尺寸公差测量量具及其测量方法
CN106595420A (zh) * 2016-11-29 2017-04-26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环形榫槽工作面尺寸的检测方法
CN109084720A (zh) * 2018-08-14 2018-12-25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榫齿量规尾部型面的夹具及型面尺寸测量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017A (zh) * 2020-05-09 2021-11-09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烟气轮机动叶片组件和烟气轮机
CN113361029A (zh) * 2021-06-02 2021-09-07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枞树形榫接结构配合间隙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361029B (zh) * 2021-06-02 2022-07-05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枞树形榫接结构配合间隙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3299B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3299A (zh) 枞树型榫头跨棒距公差的获取方法
CN107884290B (zh) 一种考虑磨损影响下的微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方法
US8393872B2 (en) Turbine airfoil
Damon Determining the geometry of boundaries of objects from medial data
CN107423497B (zh) 一种粗糙表面微凸体拟合方法和系统
CN104008257A (zh) 一种针对具有复杂曲面的构件的逆向设计方法
CN104392426A (zh) 一种自适应的无标志点三维点云自动拼接方法
CN106447767B (zh)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树干三维干轴曲线构建的树干参数提取方法
Schröder et al. Medial surfaces of hyperbolic structures
CN104778442A (zh) 视网膜细胞荧光显微图像的自动分割和计数方法
CN105927451A (zh) 水轮机模型转轮叶片与上冠梯形槽镶嵌结构
Charlin et al. Reduction constraints and shape convergence along tool ontogenetic trajectories: An example from Late Holocene projectile points of southern Patagonia
EP2618312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napping normals to create fair 3D surfaces from edge curves
CN107610174A (zh) 一种鲁棒的基于深度信息的平面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128964B (zh) 用于在翼型件上施加可变表面纹理的设备
CN107091603B (zh) 一种测量整体叶盘的方法
CN111429467B (zh) 改进Lee-Seo模型的水平集三维表面特征分割方法
JP2006053929A5 (zh)
CN105064164B (zh) 一种透水围树砖
CN212564073U (zh) 增大滑动副动压力结构
CHEN et al. A huber-derived robust multi-quadric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DEM construction
CN115147471A (zh) 一种基于曲率密度特征的激光点云自动配准方法
Gao et al. Directional endpoint-based enhanced EKF-SLAM for indoor mobile robots
CN109670070B (zh) 一种基于双重Hash的图像相似判定方法
CN109655887A (zh) 利用沙漠地表高程数据计算沙丘底部面高程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