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0737A -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0737A
CN109880737A CN201910264607.3A CN201910264607A CN109880737A CN 109880737 A CN109880737 A CN 109880737A CN 201910264607 A CN201910264607 A CN 201910264607A CN 109880737 A CN109880737 A CN 109880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gas slurry
bottom shell
vibration
vertical
wedged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46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2646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0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0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07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包括沼液循环泵、沼气池与进料通道,其中,进料通道包括口上道壁、进料口与外侧道壁,沼气池包括左斜底壳、右斜底壳、池顶板与发酵腔,左、右斜底壳的内端相连接,左、右斜底壳的外端经进料口、口上道壁与池顶板相连接,左、右斜底壳均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左、右斜底壳交接处旁设置的沼液循环泵经竖向沼液管与左、右横沼液管的内端连接,左、右横沼液管的外端近进料口设置,发酵腔顶部经池顶板上开设的通气口与纳气腔相通,发酵腔侧部经活动门与进料通道相通。本设计不仅原料沼液之间的混合度较高,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较好,利于提高产气效率,而且便于除渣,调节性较强,沼液的利用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沼气池,属于沼气发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具体适用于提高原料与沼液的混合度,以及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从而增高产气效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沼气工程所采用的发酵原料都是禽畜粪便液体状态,因此,大部分采用的进料装置都是液体泵类,这类进料装置限制了含固率只能在5%左右,颗粒大小2公分左右,如超过这二个数据一倍以上的纯秸秆原料,以泵类为进料装置的沼气工程就难以实现了。纯秸秆原料在液体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呈上浮的状态。
授权公告号为CN205590677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9月2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卧式筒形沼气池,其包括筒形沼气池与沼气池盖,筒形沼气池内沼气池腔的顶部距地面大于等于500mm,盖上部埋土密封,在筒形沼气池的底部从进料口到出液料口方向设有一横向绞龙。虽然该设计结构简单,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设计当发酵原料被送入主池之后,立即进行发酵反应,缺乏对发酵原料进行必需的搅拌操作,导致主池中发酵原料的混合均匀度较差,易降低产气效率;
其次,该设计在进料结束之后,立即进行发酵,没有对原料、沼液进行混合,只依赖于发酵原料、沼液在发酵过程中的随机接触,相互混合程度很浅,均匀度也很低,不利于发酵的充分进行,不仅时间长,而且产气效率太低。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原料与沼液的混合度较低、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较差、产气效率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原料与沼液的混合度较高、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较好、产气效率较高的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包括沼气池、进料通道与纳气腔,所述沼气池的两侧各与一个进料通道相通,沼气池的顶部与堆料板之间设置有纳气腔;
所述进料通道包括口上道壁、进料口与外侧道壁,同侧的口上道壁、进料口与外侧道壁正对设置,进料口内设置有一个活动门,该活动门的顶端与进料口的顶边相接触,活动门的底端与进料口的底边相铰连,活动门的侧部与外侧道壁正对设置;
所述沼气池包括沼液循环泵、左斜底壳、右斜底壳、池顶板与发酵腔,所述左斜底壳的内端与右斜底壳的内端相连接,左斜底壳的外端依次经进料口、口上道壁与池顶板的一端相连接,池顶板的另一端依次经口上道壁、进料口与右斜底壳的外端相连接,左斜底壳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右斜底壳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左斜底壳、右斜底壳交接处的旁侧设置有沼液循环泵,该沼液循环泵与竖向沼液管的底端相连接,竖向沼液管的顶端穿经池顶板后与左横沼液管、右横沼液管的内端同时连接,右横沼液管的外端近一侧的口上道壁设置,左横沼液管的外端近另一侧的口上道壁设置;所述左横沼液管、右横沼液管,以及两者与竖向沼液管的交接处都位于纳气腔内;所述池顶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口,发酵腔经通气口与纳气腔相通,且发酵腔经活动门与进料通道相通。
所述左斜底壳的内端经浓渣液坑与右斜底壳的内端相连接,浓渣液坑低于左斜底壳、右斜底壳设置,沼液循环泵近浓渣液坑设置;所述池顶板、堆料板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取渣通道,该取渣通道的底端位于发酵腔的内部,取渣通道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纳气腔、堆料板后延伸至堆料板的正上方,取渣通道与浓渣液坑上下正对设置,取渣通道与纳气腔互不相通,取渣通道内贯穿而过有中通气管,所述中通气管的一端位于一侧的纳气腔内,中通气管的另一端沿横向穿经取渣通道后延伸至另一侧的纳气腔内。
所述浓渣液坑内设置有抽渣液泵,该抽渣液泵与渣液竖管的底端相连接,渣液竖管的顶端穿经池顶板后与渣液横管的内端相连接,渣液横管的外端依次穿经取渣通道、纳气腔、口上道壁、进料通道、沼液调节道后与浓沼液管道沟相通。
所述外侧道壁内设置有泄液管,进料通道经泄液管与沼液调节道相通,且在沼液调节道内设置有补水泵。
所述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还包括外导气管,所述外导气管的一端位于纳气腔内,外导气管的另一端穿经口上道壁后与收气装置相连接。
所述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还包括振动筛,该振动筛包括振动竖轴与振动网盘,振动网盘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所述通气口包括依次连接一号装配竖边、一号支撑横边、二号装配竖边、二号支撑横边,一号装配竖边、二号装配竖边正对设置,一号支撑横边、二号支撑横边正对设置,一号装配竖边、二号装配竖边均在各自内壁的前后端上各嵌入有一个工字梁,该工字梁中的上梁板、下梁板暴露于通气口内,单个通气口内的四个下梁板与一号支撑横边、二号支撑横边共夹成同一个振动间距腔,该振动间距腔内穿经而过有振动网盘,该振动网盘的长度大于一号支撑横边、二号支撑横边的间距,振动网盘的中部与振动竖轴的底端相连接,振动竖轴的顶端依次穿经振动间距腔、通气口、纳气腔、堆料板后延伸至堆料板的上方。
所述振动竖轴的外部套装有振动导管,该振动导管的底端位于振动间距腔内,振动导管的顶端位于堆料板内。
所述振动导管上位于堆料板内的部位的外壁上缠绕有固定铁丝,且固定铁丝与振动导管固定连接。
所述工字梁上与上梁板、下梁板正对的分别为插入板、外伸板,所述插入板嵌入在池顶板的内部,所述外伸板通过加固斜块与一号装配竖边或二号装配竖边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池顶板内近工字梁的部位,以及加固斜块内共设置有同一个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包括斜插筋,相互平行的上横筋、下横筋,以及相互平行的外竖筋、内竖筋;所述斜插筋的顶端高于上横筋设置,斜插筋的底端依次交接上横筋、下横筋、外竖筋、内竖筋后与加固斜块的底部相连接,斜插筋、加固斜块的交接处近外伸板设置,上横筋、内竖筋的交接处与插入板相接触,且外竖筋、内竖筋的底端均位于加固斜块的内部。
所述振动网盘包括盘外环与盘内网,盘外环的顶面上覆盖有盘内网,盘外环、盘内网的中部均与振动竖轴相连接,盘内网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盘内网的网环围通过压板与盘外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沼气池包括左斜底壳、右斜底壳、池顶板与发酵腔,左、右斜底壳均为倾斜结构,左、右斜底壳相交于沼气池的最低处,左、右斜底壳上各设置有一个进料口以与进料通道相通,应用时,进料通道中倒入的发酵原料(主要为秸秆)经进料口被推进沼气池,并沿左斜底壳或右斜底壳斜向的向沼气池底部下滑,随着发酵原料不断被推进,后方的发酵原料对前方的发酵原料会不断挤压,导致最早进入的发酵原料被推进的原来越深,积聚的发酵原料量也会越来越多,单位密度就越来越大,浓度也会越来越高,加之秸秆的上浮特性,就导致最深处的秸秆的厚度越来越厚,从而实现自动增浓,进而便于提高沼气的产气效率。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增浓。
2、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沼气池内还可增设沼液循环泵,应用时,当在进料结束后,可驱动沼液循环泵将其附近的沼液抽出,并喷射在口上道壁附近(即进料口附近)的发酵原料上,该设计的优点包括:首先,沼液的浓度在沼气池内的分布很难均匀,为此,本设计将左、右斜底壳设置为倾斜结构,以使液的浓度沿斜向呈为渐浓趋势,并在沼气池的最低处达到浓度最高,再以沼液循环泵将最高浓度的沼液抽出,并向口上道壁附近(即进料口附近)的发酵原料上喷出,从而使发酵原料在发酵池中的各处都能与沼液进行较好的接触,提高原料与沼液的混合度,提高产气效率;其次,发酵原料的运行方向为倾斜向下,该种运动方式不仅利于新入的发酵原料在行进中的相互混合,而且利于新入的发酵原料与沼气池中原有的发酵原料的混合,从而提高沼气池中待发酵物质的混合均匀度,提高沼气的生产效率;再次,由于进料之后的发酵原料是分布在倾斜结构的左、右斜底壳上,因而,在后续发酵的过程中,当发酵原料不断的软化以生成沼气,并不断的缩小体积、细化时,剩余的渣滓会自动的沿斜向下滑,最终汇聚在左、右斜底壳的交接处,以利于后续出渣。因此,本发明不仅沼液的混合度较高,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较好,而且利于提高产气效率,也便于除渣。
3、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左斜底壳的内端经浓渣液坑与右斜底壳的内端相连接,浓渣液坑位于沼气池的最低部位,浓渣液坑、取渣通道上下正对设置,取渣通道的底端位于发酵腔的内部,取渣通道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纳气腔、堆料板后延伸至堆料板的正上方,取渣通道与纳气腔互不相通,应用时,由沼气池的外部,直接经取渣通道从浓渣液坑中取出渣滓,取渣操作不与纳气腔发生接触,既不会干扰沼气的生产,也不会造成沼气的泄漏,安全性较高,且可随时进行,效率较高。因此,本发明取渣、产气互不干扰,取渣效率较高。
4、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外侧道壁内设置有泄液管,进料通道经泄液管与沼液调节道相通,且在沼液调节道内设置有补水泵,应用时,当进料通道内的沼液较多时,可由泄液管流向沼液调节道,同时,当沼气池中沼液不够时,可由补水泵将沼液调节道中收集的沼液抽出,并输入沼气池中。因此,本发明的调节性较强,沼液的利用率较高。
5、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在通气口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振动筛,该振动筛包括振动竖轴与振动网盘,振动网盘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通气口的内壁上嵌入四个工字梁以形成振动间距腔,再将振动网盘从振动间距腔内穿经而过,振动网盘的中部与振动竖轴的底端相连接,振动竖轴的顶端向上延伸,该设计的优点包括:首先,通过振动竖轴驱动振动网盘上下运动,以对沼液上浮起的秸秆层进行破坏,以利于沼气上经通气口而出,增强通气效果,提高沼气的生产效率;其次,振动网盘能对浮起的秸秆或其它渣滓进行隔断,避免其进入纳气腔,污染沼气;再次,由于振动网盘的长度大于一号支撑横边、二号支撑横边的间距,因而,振动网盘既不会因上下运动而从通气口中拎出,又能扩大操作区域,增强对秸秆层的破坏效果;第四,本设计只需在原本通气口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振动筛即可,不需要对原本设备作出较大改进,成本低,易操作。因此,本发明不仅通气效果较好,能隔断渣滓,而且作用区域较大,通气成本较低。
6、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振动竖轴的外部套装有振动导管,该振动导管的底端位于振动间距腔内,振动导管的顶端位于堆料板内,应用时,振动导管不仅能对振动竖轴的上下运动进行引导,提高运动效率,而且能够避免沼气随振动竖轴的运动而溢出,导致浪费。此外,还可在振动导管上位于堆料板内的部位的外壁上缠绕,并固连固定铁丝,以增强振动导管与堆料板的结合牢固度,确保振动竖轴上下运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本发明不仅振动效率较高,易于增强通气效果,而且能减少漏气,便于提高沼气的生产效率。
7、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外伸板通过加固斜块与一号装配竖边或二号装配竖边的底面相连接,池顶板内近工字梁的部位,以及加固斜块内共设置有同一个钢丝网,该钢丝网横、竖、斜向都设置有各种筋,且筋与工字梁之间还存在接触或连接关系,该设计能提高工字梁与池顶板的连接牢固度,避免振动网盘的下行会破坏工字梁,确保破坏秸秆层行为的顺利进行,以利于提高产气效率。因此,本发明的牢固性较强,利于提高通气效果。
8、本发明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中,振动网盘包括盘外环与盘内网,盘外环的顶面上覆盖有盘内网,盘内网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盘内网的网环围通过压板与盘外环相连接,该设计既能确保振动网盘基本的通气、隔渣效果,还能降低整体质量,增强弹性,以降低操作的难度,从而提升操作效率。因此,本发明的操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多个沼气池时池顶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应用于多个沼气池时堆料板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振动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中工字梁的右视图。
图8是图5中池顶板、加固斜块内设置有钢丝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振动网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振动网盘的俯视图。
图中:沼气池1、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池顶板13、通气口131、发酵腔14、浓渣液坑15、取渣通道16、沼液循环泵17、竖向沼液管171、左横沼液管172、右横沼液管173、进料通道2、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外侧道壁23、泄液管233、活动门3、堆料板5、纳气腔6、中通气管61、外导气管62、振动筛7、振动竖轴71、振动把手711、振动凹槽712、振动导管713、固定铁丝714、振动网盘72、网盘通孔721、盘外环722、盘内网723、网环围724、压板725、一号装配竖边73、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装配竖边732、二号支撑横边733、工字梁74、上梁板741、下梁板742、插入板743、外伸板744、振动间距腔75、加固斜块751、钢丝网76、斜插筋761、上横筋762、下横筋763、外竖筋764、内竖筋765、短横筋766、浓沼液管道沟8、抽渣液泵81、渣液竖管82、渣液横管83、沼液调节道84、补水泵8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10,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包括沼气池1、进料通道2与纳气腔6,所述沼气池1的两侧各与一个进料通道2相通,沼气池1的顶部与堆料板5之间设置有纳气腔6;
所述进料通道2包括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同侧的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进料口22内设置有一个活动门3,该活动门3的顶端与进料口22的顶边相接触,活动门3的底端与进料口22的底边相铰连,活动门3的侧部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
所述沼气池1包括沼液循环泵17、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池顶板13与发酵腔14,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的外端依次经进料口22、口上道壁21与池顶板13的一端相连接,池顶板13的另一端依次经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右斜底壳12的外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右斜底壳12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交接处的旁侧设置有沼液循环泵17,该沼液循环泵17与竖向沼液管171的底端相连接,竖向沼液管171的顶端穿经池顶板13后与左横沼液管172、右横沼液管173的内端同时连接,右横沼液管173的外端近一侧的口上道壁21设置,左横沼液管172的外端近另一侧的口上道壁21设置;所述左横沼液管172、右横沼液管173,以及两者与竖向沼液管171的交接处都位于纳气腔6内;所述池顶板13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口131,发酵腔14经通气口131与纳气腔6相通,且发酵腔14经活动门3与进料通道2相通。
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经浓渣液坑15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浓渣液坑15低于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设置,沼液循环泵17近浓渣液坑15设置;所述池顶板13、堆料板5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取渣通道16,该取渣通道16的底端位于发酵腔14的内部,取渣通道16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13、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正上方,取渣通道16与浓渣液坑15上下正对设置,取渣通道16与纳气腔6互不相通,取渣通道16内贯穿而过有中通气管61,所述中通气管61的一端位于一侧的纳气腔6内,中通气管61的另一端沿横向穿经取渣通道16后延伸至另一侧的纳气腔6内。
所述浓渣液坑15内设置有抽渣液泵81,该抽渣液泵81与渣液竖管82的底端相连接,渣液竖管82的顶端穿经池顶板13后与渣液横管83的内端相连接,渣液横管83的外端依次穿经取渣通道16、纳气腔6、口上道壁21、进料通道2、沼液调节道84后与浓沼液管道沟8相通。
所述外侧道壁23内设置有泄液管233,进料通道2经泄液管233与沼液调节道84相通,且在沼液调节道84内设置有补水泵841。
所述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还包括外导气管62,所述外导气管62的一端位于纳气腔6内,外导气管62的另一端穿经口上道壁21后与收气装置相连接。
所述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还包括振动筛7,该振动筛7包括振动竖轴71与振动网盘72,振动网盘72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721;所述通气口131包括依次连接一号装配竖边73、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装配竖边732、二号支撑横边733,一号装配竖边73、二号装配竖边732正对设置,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正对设置,一号装配竖边73、二号装配竖边732均在各自内壁的前后端上各嵌入有一个工字梁74,该工字梁74中的上梁板741、下梁板742暴露于通气口131内,单个通气口131内的四个下梁板742与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共夹成同一个振动间距腔75,该振动间距腔75内穿经而过有振动网盘72,该振动网盘72的长度大于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的间距,振动网盘72的中部与振动竖轴71的底端相连接,振动竖轴71的顶端依次穿经振动间距腔75、通气口131、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上方。
所述振动竖轴71的外部套装有振动导管713,该振动导管713的底端位于振动间距腔75内,振动导管713的顶端位于堆料板5内。
所述振动导管713上位于堆料板5内的部位的外壁上缠绕有固定铁丝714,且固定铁丝714与振动导管713固定连接。
所述工字梁74上与上梁板741、下梁板742正对的分别为插入板743、外伸板744,所述插入板743嵌入在池顶板13的内部,所述外伸板744通过加固斜块751与一号装配竖边73或二号装配竖边732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池顶板13内近工字梁74的部位,以及加固斜块751内共设置有同一个钢丝网76;所述钢丝网76包括斜插筋761,相互平行的上横筋762、下横筋763,以及相互平行的外竖筋764、内竖筋765;所述斜插筋761的顶端高于上横筋762设置,斜插筋761的底端依次交接上横筋762、下横筋763、外竖筋764、内竖筋765后与加固斜块751的底部相连接,斜插筋761、加固斜块751的交接处近外伸板744设置,上横筋762、内竖筋765的交接处与插入板743相接触,且外竖筋764、内竖筋765的底端均位于加固斜块751的内部。
所述振动网盘72包括盘外环722与盘内网723,盘外环722的顶面上覆盖有盘内网723,盘外环722、盘内网723的中部均与振动竖轴71相连接,盘内网723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721,盘内网723的网环围724通过压板725与盘外环722相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在应用时,先将活动门3打开,活动门3沿其底端发生转动,并转至进料通道2内部,再向进料通道2中倾倒发酵原料(秸秆、禽畜粪便的混合物),发酵原料堆积在活动门3上,倾倒结束后,将活动门3向进料口22的方向推动,直至活动门3转动至进料口22内,并与进料口22相互闭合为止,在活动门3被推动的过程中,活动门3上堆积的发酵原料也一并被推入沼气池1中,并沿左斜底壳11或右斜底壳12呈斜向下滑,在斜向下滑的过程中,新入的发酵原料自身内部不断挤压以完成混合,同时,与沼气池1中原有的发酵料、沼液不断的发生渐进式的溶合,以完成混合,在此基础之上,由于沼液在沼气池1中的浓度是沿斜向渐浓的,即沼液浓度最高的地方,新入的发酵原料最少,故需要使用沼液循环泵17将沼液浓度最高处(沼气池1最低处)的沼液抽出,并喷射在沼液浓度最低的部位(口上道壁21处,也是进料口22处),从而使新入的发酵原料在沼气池1中都能与沼液进行较好的混合,进而利于后续的发酵,提高产气效率。
在后续发酵的过程中,发酵原料不断产生沼气与渣滓,其中,沼气上升,较重的渣滓则沿左斜底壳11或右斜底壳12下滑,直至进入浓渣液坑15内汇聚(浓渣液坑15内的固体物由取渣设备从取渣通道16进入,并取出,剩余的浓液或其余混合物,则由抽渣液泵81抽出,并送入浓沼液管道沟8内),较轻的渣滓以及秸秆会浮在沼液的表面对通气口131形成堵塞,此时,振动网盘72能起阻挡作用,避免漂浮物通过通气口131进入纳气腔6内污染沼气,同时,通过振动竖轴71驱动振动网盘72能将漂浮物破开,以利于沼气的上升。
本发明中的发酵腔14经活动门3与进料通道2相通是指:活动门3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式的孔或网格(现有设计即可,不限定孔、网格的具体形状),孔或网格能挡住发酵原料,但不阻碍液体流动,因而,发酵腔14中的液体能经活动门3与进料通道2相通。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0,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包括沼气池1、进料通道2与纳气腔6,所述沼气池1的两侧各与一个进料通道2相通,沼气池1的顶部与堆料板5之间设置有纳气腔6;所述进料通道2包括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同侧的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进料口22内设置有一个活动门3,该活动门3的顶端与进料口22的顶边相接触,活动门3的底端与进料口22的底边相铰连,活动门3的侧部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所述沼气池1包括沼液循环泵17、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池顶板13与发酵腔14,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的外端依次经进料口22、口上道壁21与池顶板13的一端相连接,池顶板13的另一端依次经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右斜底壳12的外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右斜底壳12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交接处的旁侧设置有沼液循环泵17,该沼液循环泵17与竖向沼液管171的底端相连接,竖向沼液管171的顶端穿经池顶板13后与左横沼液管172、右横沼液管173的内端同时连接,右横沼液管173的外端近一侧的口上道壁21设置,左横沼液管172的外端近另一侧的口上道壁21设置;所述左横沼液管172、右横沼液管173,以及两者与竖向沼液管171的交接处都位于纳气腔6内;所述池顶板13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口131,发酵腔14经通气口131与纳气腔6相通,且发酵腔14经活动门3与进料通道2相通。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经浓渣液坑15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浓渣液坑15低于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设置,沼液循环泵17近浓渣液坑15设置;所述池顶板13、堆料板5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取渣通道16,该取渣通道16的底端位于发酵腔14的内部,取渣通道16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13、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正上方,取渣通道16与浓渣液坑15上下正对设置,取渣通道16与纳气腔6互不相通,取渣通道16内贯穿而过有中通气管61,所述中通气管61的一端位于一侧的纳气腔6内,中通气管61的另一端沿横向穿经取渣通道16后延伸至另一侧的纳气腔6内。优选浓渣液坑15内设置有抽渣液泵81,该抽渣液泵81与渣液竖管82的底端相连接,渣液竖管82的顶端穿经池顶板13后与渣液横管83的内端相连接,渣液横管83的外端依次穿经取渣通道16、纳气腔6、口上道壁21、进料通道2、沼液调节道84后与浓沼液管道沟8相通。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还包括振动筛7,该振动筛7包括振动竖轴71与振动网盘72,振动网盘72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721;所述通气口131包括依次连接一号装配竖边73、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装配竖边732、二号支撑横边733,一号装配竖边73、二号装配竖边732正对设置,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正对设置,一号装配竖边73、二号装配竖边732均在各自内壁的前后端上各嵌入有一个工字梁74,该工字梁74中的上梁板741、下梁板742暴露于通气口131内,单个通气口131内的四个下梁板742与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共夹成同一个振动间距腔75,该振动间距腔75内穿经而过有振动网盘72,该振动网盘72的长度大于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的间距,振动网盘72的中部与振动竖轴71的底端相连接,振动竖轴71的顶端依次穿经振动间距腔75、通气口131、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上方。优选振动竖轴71的外部套装有振动导管713,该振动导管713的底端位于振动间距腔75内,振动导管713的顶端位于堆料板5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包括沼气池(1)、进料通道(2)与纳气腔(6),所述沼气池(1)的两侧各与一个进料通道(2)相通,沼气池(1)的顶部与堆料板(5)之间设置有纳气腔(6),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通道(2)包括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同侧的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进料口(22)内设置有一个活动门(3),该活动门(3)的顶端与进料口(22)的顶边相接触,活动门(3)的底端与进料口(22)的底边相铰连,活动门(3)的侧部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
所述沼气池(1)包括沼液循环泵(17)、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池顶板(13)与发酵腔(14),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的外端依次经进料口(22)、口上道壁(21)与池顶板(13)的一端相连接,池顶板(13)的另一端依次经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右斜底壳(12)的外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右斜底壳(12)上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交接处的旁侧设置有沼液循环泵(17),该沼液循环泵(17)与竖向沼液管(171)的底端相连接,竖向沼液管(171)的顶端穿经池顶板(13)后与左横沼液管(172)、右横沼液管(173)的内端同时连接,右横沼液管(173)的外端近一侧的口上道壁(21)设置,左横沼液管(172)的外端近另一侧的口上道壁(21)设置;所述左横沼液管(172)、右横沼液管(173),以及两者与竖向沼液管(171)的交接处都位于纳气腔(6)内;所述池顶板(13)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口(131),发酵腔(14)经通气口(131)与纳气腔(6)相通,且发酵腔(14)经活动门(3)与进料通道(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经浓渣液坑(15)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浓渣液坑(15)低于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设置,沼液循环泵(17)近浓渣液坑(15)设置;所述池顶板(13)、堆料板(5)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取渣通道(16),该取渣通道(16)的底端位于发酵腔(14)的内部,取渣通道(16)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13)、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正上方,取渣通道(16)与浓渣液坑(15)上下正对设置,取渣通道(16)与纳气腔(6)互不相通,取渣通道(16)内贯穿而过有中通气管(61),所述中通气管(61)的一端位于一侧的纳气腔(6)内,中通气管(61)的另一端沿横向穿经取渣通道(16)后延伸至另一侧的纳气腔(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渣液坑(15)内设置有抽渣液泵(81),该抽渣液泵(81)与渣液竖管(82)的底端相连接,渣液竖管(82)的顶端穿经池顶板(13)后与渣液横管(83)的内端相连接,渣液横管(83)的外端依次穿经取渣通道(16)、纳气腔(6)、口上道壁(21)、进料通道(2)、沼液调节道(84)后与浓沼液管道沟(8)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道壁(23)内设置有泄液管(233),进料通道(2)经泄液管(233)与沼液调节道(84)相通,且在沼液调节道(84)内设置有补水泵(841)。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还包括外导气管(62),所述外导气管(62)的一端位于纳气腔(6)内,外导气管(62)的另一端穿经口上道壁(21)后与收气装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还包括振动筛(7),该振动筛(7)包括振动竖轴(71)与振动网盘(72),振动网盘(72)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721);所述通气口(131)包括依次连接一号装配竖边(73)、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装配竖边(732)、二号支撑横边(733),一号装配竖边(73)、二号装配竖边(732)正对设置,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正对设置,一号装配竖边(73)、二号装配竖边(732)均在各自内壁的前后端上各嵌入有一个工字梁(74),该工字梁(74)中的上梁板(741)、下梁板(742)暴露于通气口(131)内,单个通气口(131)内的四个下梁板(742)与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共夹成同一个振动间距腔(75),该振动间距腔(75)内穿经而过有振动网盘(72),该振动网盘(72)的长度大于一号支撑横边(731)、二号支撑横边(733)的间距,振动网盘(72)的中部与振动竖轴(71)的底端相连接,振动竖轴(71)的顶端依次穿经振动间距腔(75)、通气口(131)、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竖轴(71)的外部套装有振动导管(713),该振动导管(713)的底端位于振动间距腔(75)内,振动导管(713)的顶端位于堆料板(5)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导管(713)上位于堆料板(5)内的部位的外壁上缠绕有固定铁丝(714),且固定铁丝(714)与振动导管(71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梁(74)上与上梁板(741)、下梁板(742)正对的分别为插入板(743)、外伸板(744),所述插入板(743)嵌入在池顶板(13)的内部,所述外伸板(744)通过加固斜块(751)与一号装配竖边(73)或二号装配竖边(732)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池顶板(13)内近工字梁(74)的部位,以及加固斜块(751)内共设置有同一个钢丝网(76);所述钢丝网(76)包括斜插筋(761),相互平行的上横筋(762)、下横筋(763),以及相互平行的外竖筋(764)、内竖筋(765);所述斜插筋(761)的顶端高于上横筋(762)设置,斜插筋(761)的底端依次交接上横筋(762)、下横筋(763)、外竖筋(764)、内竖筋(765)后与加固斜块(751)的底部相连接,斜插筋(761)、加固斜块(751)的交接处近外伸板(744)设置,上横筋(762)、内竖筋(765)的交接处与插入板(743)相接触,且外竖筋(764)、内竖筋(765)的底端均位于加固斜块(751)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网盘(72)包括盘外环(722)与盘内网(723),盘外环(722)的顶面上覆盖有盘内网(723),盘外环(722)、盘内网(723)的中部均与振动竖轴(71)相连接,盘内网(723)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721),盘内网(723)的网环围(724)通过压板(725)与盘外环(722)相连接。
CN201910264607.3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Pending CN1098807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4607.3A CN109880737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4607.3A CN109880737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0737A true CN109880737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935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4607.3A Pending CN109880737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073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22377U (zh) * 2010-08-02 2011-01-26 方朝阳 一种干式沼气连续发生装置
US20120223021A1 (en) * 2011-03-03 2012-09-06 Rathallaigh Dominic O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
CN103272428A (zh) * 2013-04-28 2013-09-04 平阴莲花山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沼液过滤机
CN205590677U (zh) * 2016-02-17 2016-09-21 赵玉香 一种地下卧式筒形沼气池
CN205856460U (zh) * 2016-07-16 2017-01-04 安徽万恩沼气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干发酵秸秆沼气工程喷淋加热装置
CN106957794A (zh) * 2017-04-05 2017-07-18 高清华 高浓度全发酵连续进出料双锥形沼气装置
CN107937253A (zh) * 2017-12-01 2018-04-20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具有强化增温功能的序批式厌氧干发酵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54196A (zh) * 2018-06-19 2018-10-16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堵塞沼液分离装置
CN109810880A (zh) * 2019-04-03 2019-05-28 方旭华 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及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22377U (zh) * 2010-08-02 2011-01-26 方朝阳 一种干式沼气连续发生装置
US20120223021A1 (en) * 2011-03-03 2012-09-06 Rathallaigh Dominic O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
CN103272428A (zh) * 2013-04-28 2013-09-04 平阴莲花山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沼液过滤机
CN205590677U (zh) * 2016-02-17 2016-09-21 赵玉香 一种地下卧式筒形沼气池
CN205856460U (zh) * 2016-07-16 2017-01-04 安徽万恩沼气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干发酵秸秆沼气工程喷淋加热装置
CN106957794A (zh) * 2017-04-05 2017-07-18 高清华 高浓度全发酵连续进出料双锥形沼气装置
CN107937253A (zh) * 2017-12-01 2018-04-20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具有强化增温功能的序批式厌氧干发酵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54196A (zh) * 2018-06-19 2018-10-16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堵塞沼液分离装置
CN109810880A (zh) * 2019-04-03 2019-05-28 方旭华 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及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2086B (zh) 一种利用微气泡持续气浮采收藻细胞的跑道池微藻养殖系统
CN105233970A (zh) 一种农作物种子筛选装置
CN106834094A (zh) 沼气发酵罐顶部浮渣破壳装置及其破壳方法
CN109880737A (zh) 一种自动增浓粗秸秆沼气池
CN204824851U (zh) 一种多向湍流、高效混合的新型跑道池微藻培养系统
CN201033783Y (zh) 双出料聚丙烯沼气池
CN109810880A (zh) 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及生产工艺
CN105344651B (zh) 一种柔性碎片清洗装置和方法
CN109971622A (zh) 一种沼气池隔渣通气清渣器
CN204874506U (zh) 一种利用微气泡持续气浮采收藻细胞的跑道池微藻养殖系统
CN101381159B (zh) 一种立式厌氧反应器
CN105541427A (zh) 对秸秆发酵处理的装置及其应用
CN105907623A (zh) 基于环流搅拌的有机物厌氧发酵处理方法
CN105018331B (zh) 一种多向湍流、混合的跑道池微藻培养系统
CN109852538A (zh) 一种沼气池进料搅拌排渣联动装置
CN104531513B (zh) 盘龙式沼气发生系统沼液回流搅拌的装置产生沼气的方法
CN109042407A (zh) 一种生态亲鱼产卵池及产卵方法
CN104593232B (zh) 一种抗震全自动排渣沼气池
CN104673639B (zh) 可拆卸式组合型发生装置产生沼气的方法
CN105950451A (zh) 生活有机垃圾的微生物发酵处理系统
CN206751808U (zh) 一种新型沼气发酵脱硫脱水装置
CN207901438U (zh) 排水带生产线的下料装置
CN104498335B (zh) 弯曲式超长发酵路径的甲烷发生装置产生甲烷的方法
CN105907799A (zh) 利用植物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新能源的方法
CN105886367A (zh) 扇形分区扰流的厌氧发酵系统发酵产生清洁能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