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8507A -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8507A
CN109878507A CN201910030523.3A CN201910030523A CN109878507A CN 109878507 A CN109878507 A CN 109878507A CN 201910030523 A CN201910030523 A CN 201910030523A CN 109878507 A CN109878507 A CN 109878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upercapacitor
power source
current
manageme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05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8507B (zh
Inventor
王琪
韩晓新
诸一琦
罗印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0305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8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8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8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8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8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包括:建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模型;建立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的目标函数,包括根据蓄电池输出电流分布的不规则性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及根据超级电容器在驱动周期内充放电能量建立的第二目标函数;设定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及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并根据电压约束条件选择超级电容器的容量;引入λ因子建立拉格朗日函数并建立第三目标函数;实时获取直流母线电流,根据第三目标函数得到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完成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确保蓄电池以恒流的方式工作,控制蓄电池满足电动汽车负载的能量需求、超级电容器提供负载的功率需求。

Description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凭借节能环保和效率高的优势,电动汽车成为了汽车产业向可持续发展战略 过渡的有力支持。但是,目前电动汽车中使用的蓄电池仍然无法完全满足驱动工 况中频繁变化的高功率需求,导致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大大降低。如果将支持高峰 值功率的储能设备,如超级电容器,单独应用到电动汽车中,由于超级电容器在 能量密度方面性能较低,又会导致整车的行驶范围非常有限。基于此,将高能量 密度的蓄电池和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相结合构成混合电源成为了一种可行 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的性能。
在混合电源中,通常配置1个或多个DC/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源)功 率变换器来主动调度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出力与进力,在这一过程中,对 DC/DC功率变换器的控制即对混合电源中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之间能量管理的 控制,因此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对混合电源优势的发挥至关重要。常用的能量管理 控制方法包括启发式方法、预测方法和优化方法,其中,启发式方法过度地利用 了超级电容器,造成了混合电源的损耗增大;预测方法通过预测蓄电池的荷电状 态和健康状态来控制两种电源的进出力,但预测往往存在误差,因此这类方法控 制精度不高;优化方法以混合电源的效率为优化目标、搭配相应的约束条件实现 目的,但是这类方法存在计算量较大和响应时间较慢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 量管理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混合电源中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之间的能量不 能合理管理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所述混合电源包括用于 提供能量的蓄电池及用于提供功率的超级电容器,且所述蓄电池直接与直流母线 连接,超级电容器串联一个DC/DC变换器后与蓄电池并联连接;所述车载混合 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S10建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模型;
S20建立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的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中包括根据 蓄电池输出电流分布的不规则性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及根据超级电容器在驱动 周期内充放电能量建立的第二目标函数;
S30设定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及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 条件,并根据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选择超级电容器的容量;
S40根据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引入λ因子建立第三目标函 数;
S50实时获取直流母线电流,根据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求 解所述第三目标函数,得到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完成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 控制。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中,在超级电 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及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下,根据建立的第 三目标函数最小化蓄电池的电流分布,进而减少其电流分布的不规则性,确保蓄 电池以恒流的方式工作,控制蓄电池满足电动汽车负载的能量需求、超级电容器 提供负载的功率需求,完成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发明有更完整的 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电动汽车混合电源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一种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 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 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基于现有技术混合电源中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之间的能量不能合理管理控 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为电动汽车混合电源驱动系统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混合电 源中包括用于提供能量的蓄电池及用于提供功率的超级电容器,且蓄电池直接与 直流母线连接,超级电容器串联一个DC/DC变换器后与蓄电池并联连接,负载 包括电机的主负载及通过DC/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源)逆变器从直 流母线馈送的辅助电气负载。
如图2所示,该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S10建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模型;
S20建立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的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中包括根据蓄电 池输出电流分布的不规则性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及根据超级电容器在驱动周期 内充放电能量建立的第二目标函数;
S30设定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及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 条件,并根据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选择超级电容器的容量;
S40根据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引入λ因子建立第三目标函 数;
S50实时获取直流母线电流,根据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求 解所述第三目标函数,得到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完成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 控制。
具体,在步骤S10中,蓄电池等效为开路电压与内阻串联的结构,蓄电池的 输出电压vb如式(1):
vb=voc-Rbib (1)
其中,voc为蓄电池的开路电压,Rb为蓄电池的等效内阻,ib为蓄电池的输 出电流;
超级电容器等效为理想电容器C,且忽略充放电损耗,满足:
其中,vsc为超级电容器的电压,isc为超级电容器的输出电流,为直流母 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即经过DC/DC变换器后的超级电容器电流,且在该车 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中,DC/DC转换器工作在理想状态,即忽略功率 损耗。
由于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的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整个驱动周期 中蓄电池提供汽车负载的能量需求、超级电容器满足功率需求,即蓄电池保持恒 流充放电、超级电容器承担峰值电流,本发明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转换为最小化 蓄电池电流的方差(方差可反映特定参数的不规则性)变化,达到降低蓄电池峰 值电流的目的,进而建立如式(3)的函数Ψ:
其中,T为电动汽车的驱动周期,t为电动汽车在驱动周期内的运行时刻, ib(t)为t时刻蓄电池的输出电流,E[ib(t)]为驱动周期内蓄电池输出电流ib(t)的期 望值。
在整个驱动周期中,设定超级电容器的能量贡献为零,并设计蓄电池输出的 参考电流为且满足以保持蓄电池电流的恒定,实现混合电 源能量管理控制的目的,即能量需求由蓄电池提供、功率需求由超级电容器提供。 根据电动汽车混合电源驱动系统,超级电容器瞬时功率积分可间接由蓄电池的参 数变量表达,如式(4)和式(5):
其中,E[ib(t)]取决于蓄电池开路电压voc、蓄电池内阻Rb及驱动周期内直流 母线电流it(t)的期望值E[it(t)],E[it(t)]根据具体的电动汽车而定。
实际上,这种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行的,因为必须考虑与超级电容器电压 和电流约束,具体,通过最小化式(6)中的第一目标函数,最小化蓄电池电流分 布的不规则性:
进而式(3)的函数Ψ可改写为式(7):
其中,E[ib(t)]为驱动周期内蓄电池输出电流ib(t)的期望值,为一常数。
根据超级电容器在驱动周期内充放电能量,式(7)中函数Ψ的最小化可以通 过等周约束来解决,如式(8)的第二目标函数:
其中,T为电动汽车的驱动周期,t为电动汽车在驱动周期内的运行时刻, ib(t)为t时刻蓄电池的输出电流,it(t)为t时刻直流母线的电流。
设定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如式(9):
vsc,min≤vsc(t)≤vsc,max (9)
其中,vsc(t)为t时刻超级电容器的电压,vsc,min为超级电容器电压的最大值,vsc,max为超级电容器电压的最小值;
设定的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如式(10):
其中,为t时刻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为直流母线侧超 级电容器电流的最大值。
对于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可通过选择适当的超级电容器容量来实现, 如选定超级电容器容量最小值来满足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
由于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为满足以此可通过式(11)表 示超级电容器电压vsc(t):
其中,vsc(0)为超级电容器电压初始值,C为超级电容器容量。为了便于表述,
且g(t)存在正负值,如g(t)=g+(t)-g-(t),0≤ξ≤t,it(ξ)为ξ时刻直流母线的电流,为ξ时刻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
基于公式(9)和(11),超级电容器电压初始值vsc(0)的约束条件如不等式(12):
其中,为g(t)正值的最大值,为g(t)负值的最大值。
以此,得到超级电容器容量最小值Cmin,如式(13):
此时,超级电容器电压初始值vsc(0)如式(14):
基于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引入λ因子的方法解决混合电源 能量管理控制的目的,即基于变分理论求解在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及直流 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下公式(6)中第一目标函数的蓄电池输出的参 考电流具体,定义公式(15)中的建立拉格朗日函数L,以可获得最小化问 题的最优解:
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子。
拉格朗日函数L的极值可以通过将被积函数对状态变量ib(t)的导数设置为 零来获得,即使用拉格朗日乘子λ来表示状态变量,并通过顺序求解如式(16)的 第三目标函数得到最优解:
在执行过程中,蓄电池电流ib(t)可表示为关于λ因子的函数ib(λ),如式(17):
以此基于式(16)中的第二个函数进一步建立关于λ因子的函数G(λ),如式 (18):
根据式(18)可以看出,其是关于λ因子的二次方程,在获取了直流母线电流 it(t)之后,根据蓄电池模型中蓄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和等效内阻Rb,就能计算得 到λ因子的更新值,与此同时,根据如式(10)的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 束条件确定λ因子的解析解λ*;之后,基于如式(17)的函数ib(λ),根据直流母线 电流it(t)、解析解λ*、蓄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及蓄电池的等效内阻Rb得到蓄电池 输出的参考电流之后,根据获取的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即可得到超级电 容器的参考电流,完成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

Claims (7)

1.一种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电源包括用于提供能量的蓄电池及用于提供功率的超级电容器,且所述蓄电池直接与直流母线连接,超级电容器串联一个DC/DC变换器后与蓄电池并联连接;所述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S10建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模型;
S20建立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的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中包括根据蓄电池输出电流分布的不规则性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及根据超级电容器在驱动周期内充放电能量建立的第二目标函数;
S30设定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及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并根据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选择超级电容器的容量;
S40根据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引入λ因子建立第三目标函数;
S50实时获取直流母线电流,根据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求解所述第三目标函数,得到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完成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中:
蓄电池等效为开路电压与内阻串联的结构,满足:
vb=voc-Rbib
其中,voc为蓄电池的开路电压,Rb为蓄电池的等效内阻,ib为蓄电池的输出电流;
超级电容器等效为理想电容器,且忽略充放电损耗,满足:
其中,vsc为超级电容器的电压,isc为超级电容器的输出电流,为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
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为:
建立的第二目标函数为:
其中,T为电动汽车的驱动周期,t为电动汽车在驱动周期内的运行时刻,ib(t)为t时刻蓄电池的输出电流,it(t)为t时刻直流母线的电流。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
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约束条件为:
vsc,min≤vsc(t)≤vsc,max
其中,vsc(t)为t时刻超级电容器的电压,vsc,min为超级电容器电压的最大值,vsc,max为超级电容器电压的最小值;
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为:
其中,为t时刻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为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电流的最大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
超级电容器容量最小值Cmin为:
超级电容器电压初始值vsc(0)为:
其中,voc为蓄电池的开路电压,Rb为蓄电池的等效内阻,ib为蓄电池的输出电流,E[ib(t)]为驱动周期内蓄电池输出电流ib的期望值;为g(t)正值的最大值,为g(t)负值的最大值, 为ξ时刻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0≤ξ≤t。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中,进一步包括:
S41根据建立的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引入λ因子建立拉格朗日函数L:
S42根据拉格朗日函数L建立第三目标函数:
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0中,进一步包括:
S51建立蓄电池电流ib(t)关于λ因子的函数ib(λ):
S52根据函数ib(λ)建立关于λ因子的函数G(λ):
S53实时获取直流母线电流it(t),并根据步骤S52中的函数G(λ)及直流母线侧超级电容器的电流约束条件确定λ因子的解析解λ*
S54基于步骤S51中的函数ib(λ),根据直流母线电流it(t)、解析解λ*、蓄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及蓄电池的等效内阻Rb得到蓄电池输出的参考电流
CN201910030523.3A 2019-01-14 2019-01-14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878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0523.3A CN109878507B (zh) 2019-01-14 2019-01-14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0523.3A CN109878507B (zh) 2019-01-14 2019-01-14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8507A true CN109878507A (zh) 2019-06-14
CN109878507B CN109878507B (zh) 2020-07-28

Family

ID=66925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0523.3A Active CN109878507B (zh) 2019-01-14 2019-01-14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850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3560A (zh) * 2005-09-01 2007-03-07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与可以快充快放的储能装置混合动力系统
CN101863220A (zh) * 2010-04-22 2010-10-20 杨伟斌 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分配方法
JP5381026B2 (ja) * 2008-11-07 2014-01-08 株式会社明電舎 複合電源装置の制御回路
CN103872729A (zh) * 2014-03-06 2014-06-18 江苏大学 自适应滤波器功率分流控制的混合动力车复合电源及方法
US20140181540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Nvidia Corporation Hybrid battery pack
CN104477045A (zh) * 2014-11-26 2015-04-01 江苏大学 能源效率最大化优化下的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及其方法
CA2967726A1 (fr) * 2014-11-17 2016-05-26 Lohr Electromecanique Procede de recharge de moyens d'accumulation d'energie equipant un vehicule electrique ou hybride
CN106864242A (zh) * 2017-01-17 2017-06-20 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车辆及超级电容的工作流程
CN108511821A (zh) * 2018-04-08 2018-09-07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寒冷地区电动汽车电池预热系统
CN108539727A (zh) * 2018-04-09 2018-09-1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应用于偏远地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混合储能电源
CN208353216U (zh) * 2018-05-04 2019-01-0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用开关电源前级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3560A (zh) * 2005-09-01 2007-03-07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与可以快充快放的储能装置混合动力系统
JP5381026B2 (ja) * 2008-11-07 2014-01-08 株式会社明電舎 複合電源装置の制御回路
CN101863220A (zh) * 2010-04-22 2010-10-20 杨伟斌 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分配方法
US20140181540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Nvidia Corporation Hybrid battery pack
CN103872729A (zh) * 2014-03-06 2014-06-18 江苏大学 自适应滤波器功率分流控制的混合动力车复合电源及方法
CA2967726A1 (fr) * 2014-11-17 2016-05-26 Lohr Electromecanique Procede de recharge de moyens d'accumulation d'energie equipant un vehicule electrique ou hybride
CN104477045A (zh) * 2014-11-26 2015-04-01 江苏大学 能源效率最大化优化下的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及其方法
CN106864242A (zh) * 2017-01-17 2017-06-20 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车辆及超级电容的工作流程
CN108511821A (zh) * 2018-04-08 2018-09-07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寒冷地区电动汽车电池预热系统
CN108539727A (zh) * 2018-04-09 2018-09-1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应用于偏远地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混合储能电源
CN208353216U (zh) * 2018-05-04 2019-01-0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用开关电源前级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琪等: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王琪等: "半主动式结构的蓄电池_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源", 《江苏大学(自然科学版)》 *
王琪等: "应用于周期间歇性脉冲负载的复合电源机理与实验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8507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 power electronic interface for a battery super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wind applications
CN107181275B (zh) 一种含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光伏直流微网控制方法
CN110311396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05471238A (zh)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纹波补偿方法和光伏逆变器
WO2015117261A1 (zh) 一种用于钒电池充放电的电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58273A (zh) 电池化成分容系统
CN102969932A (zh) 一种多功能电流型双向ac/dc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78875B (zh) 退役动力电池模块间的soc均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20679B (zh) 一种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耦合的户用光伏储能变换器
CN108258810A (zh) 直流光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53854A (zh) 变频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源电路和pfc控制方法
CN110838728A (zh) 基于v2g变换器的配电网调频调压系统及方法
CN204721229U (zh) 变频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源电路
CN112564252A (zh) 半主动式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模型预测能量控制方法
CN109617205A (zh) 电动汽车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13691158B (zh) 一种基于v2g的两级式双向变换器分数阶控制方法
CN114189007B (zh) 车载充电器工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载充电器
CN114156862A (zh) 一种抽油机光储直流微电网技术
CN109450063A (zh) 基于带宽的电动汽车复合电源功率分配控制方法
Jin et al. A new control strategy of dc microgrid with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nd hybrid energy storage
CN112165113A (zh) 基于对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的保障微电网电能质量的方法
CN104577172A (zh) 一种自带工作电源的全钒液流电池
CN109878507A (zh) 基于λ因子的车载混合电源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CN115313351A (zh) 直流微电网中储能系统的下垂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81401A (zh) 一种新型蓄电池化成充放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