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3827A - 家用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家用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827A
CN109863827A CN201780067941.9A CN201780067941A CN109863827A CN 109863827 A CN109863827 A CN 109863827A CN 201780067941 A CN201780067941 A CN 201780067941A CN 109863827 A CN109863827 A CN 109863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microwave
feed
wall body
radi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79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3827B (zh
Inventor
S.施特茨
M.库赫勒
W.格瓦雷克
K.里戈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863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0Feed lines
    • H05B6/702Feed lines using coaxial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家用烹饪器具(1)具有烹饪室(2)和用于将微波(MW)馈入到所述烹饪室(2)中的微波装置,其中所述微波装置具有布置在所述烹饪室(2)的外部的馈入腔(5;20;24),微波线(14)伸入到所述馈入腔(5)中并且所述馈入腔(5)借助于至少一个辐射口(9)朝所述烹饪室(2)中打开,其中所述微波线(14)与所述馈入腔(5)的限制辐射口(9)的导电的壁体区域(8)以通电的方式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口(9)能够通过所述微波(MW)来共振地激励并且所述馈入腔(5)是对所述微波(MW)来说不共振的腔。本发明能够特别有利地应用于微波烹饪器具。

Description

家用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烹饪器具,该家用烹饪器具具有烹饪室和用于将微波馈入到烹饪室中的微波装置,其中所述微波装置具有布置在烹饪室外部的馈入腔,微波线伸入到所述馈入腔中并且所述馈入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朝烹饪室中打开。本发明能够特别有利地用于微波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US 2004/0188429 A1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微波系统,该分布式微波系统包括单个的微波源,所述微波源能够用于通过微波向装置进行供给。微波源远离装置而布置并且通过微波线与其连接。
US 2014/305933 A1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微波炉和一种所属的微波馈给结构。微波馈给结构包含具有门的腔本体、半导体微波功率源和微波馈给装置,所述微波馈给装置被连接在半导体功率源和腔本体之间,并被配置成将由半导体功率源产生的微波馈入到腔本体中并且从由所述半导体功率源输出的第一微波模式转换为与微波加热相匹配的第二微波模式
EP 2 187 699 A1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包括至少一个烹饪室,并且该烹饪器具包括至少一个微波引导结构,用于将来自至少一个微波源的微波一直至少导引到所述内部空间的壁体或者壁体件中的开口处,其中所述微波引导结构具有外部的导电的并且固定的壁体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微波发射到所述内部空间中的元件,所述微波引导结构包括具有其外部的导电的壁体的第一横截面形状的第一区段以及具有第二横截面形状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横截面形状基本上是圆形的、特别是圆的并且不同于第一横截面形状,并且所述元件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布置第二区段的端部上。
EP 2 187 701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微波馈入到烹饪器具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共振器空间;至少两个配属于共振器空间的天线,所述天线相应地具有偶极天线的辐射特征,其中基本上没有沿着天线轴线来发出微波功率;以及用于向天线输送波长λ的微波的器件,其中所述两个天线基本上彼此正交地发出偏振(polarisierte)辐射,每个天线被安置在共振器空间的壁体上,并且所述天线轴线沿着基本上彼此垂直的方向定向;并且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和一种用于将微波馈入到烹饪器具的内部空间中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特别是提供以宽带发射的且特别紧凑且易于实现的将微波馈入到烹饪器具的烹饪室中的可行方案。
该任务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得到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尤其能够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知。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烹饪室和用于将微波馈入到烹饪室的微波装置的烹饪器具得到解决,其中所述微波装置具有布置在烹饪室外部的腔(下面在不限制普遍性的情况下被称为“馈入腔”),微波线伸入到所述馈入腔中并且所述馈入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朝烹饪室中打开。所述微波线与所述馈入腔的、对开口进行限制的导电的壁体区域以通电的方式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下面在不限制普遍性的情况下被称为“辐射口”)能够通过微波来共振激励。所述馈入腔对微波来说是非共振腔。
这种烹饪器具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以特别紧凑的方式来实现,因为所述馈入腔是非共振腔并且因此-与共振器空间不同-不需要遵守尺寸以满足微波的共振条件。此外,这种烹饪器具能够坚固地并且在制造技术上容易地得到实现。
这种烹饪器具利用这样的认识,即:所述辐射口能够借助于经由微波引线输送的微波能量来直接共振地激励并且然后自身将微波辐射发射到烹饪室(“自共振开口”)。由于所述开口共振地振荡并且能够有效地发射到烹饪室中,因此产生了良好的宽带(Breitbandigkeit)。在这个意义上,共振激励的辐射口也能够被视为直接由微波引线供给的微波线。不需要通过腔中受到激励的微波共振进行间接的连接或耦合。本馈入腔仅需要将微波引线引导至馈入腔的合适的壁体区域。所述馈入腔尤其能够承担具有导电作用的壳体的功能,以用于机械地接收或实现至少一个辐射口,但是对质量没有影响或只有小的影响。因此,所述馈入腔不需要设计用于高场激励和场放大并且比如能够构造得特别扁平。所述辐射口的特性(比如其固有或共振频率)决定性地由其形状和/或尺寸确定。所述馈入腔的小的结构高度尤其能够用于将馈入腔布置在烹饪室的壁体上,而不会明显地限制烹饪室的容积。由此,所述馈入腔的可定位性也得到改进。所述馈入腔比如能够布置在所述烹饪室的顶部、底部、左右侧壁、后壁上等等。
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烹饪器具是家用烹饪器具、特别是厨房器具。所述烹饪器具能够是纯微波器具(“微波炉”)。所述烹饪器具能够是由能加热的炉和微波器具构成的组合、比如带微波功能的烤炉。如果所述烹饪器具具有这样的炉功能,那么所述烹饪室也能称为炉室。所述烹饪室典型地具有用于给烹饪室装料的正面的装料口,该正面的装料口能借助于门来关闭。
所述微波装置能够具有微波产生单元、比如磁控管。所述微波线构造并且布置用于将微波装置产生的微波或微波能量引导到所述馈入腔的限制开口的壁体区域。微波能够具有2.45GHz的频率。
所述微波线的伸入到馈入腔中的部分能够将微波发射到馈入腔中并且由此也作为天线起作用。
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馈入腔的限制辐射口的壁体区域或者甚至整个壳体构造为可导电的结构。这能够实现对微波来说特别有效的引导作用。此外,就这样提供了用于由微波引线辐射到馈入腔中的微波的屏蔽。比如,所述限制辐射口的壁体区域或整个壳体能够由金属制成、比如由板材、尤其是钢板制成。
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馈入腔通过焊接、拧紧,铆接(Tox-Clinchen)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一种设计方案是,至少一个辐射口具有构造为缝隙状(“自共振槽”)。由此实现了特别高的馈入效率。然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口也能够被视为缝隙天线,然而所述缝隙天线不将微波从馈入腔中耦合输出,而是直接借助于微波引线来供给。
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是弯曲的开口、特别是弯曲的缝隙。其中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弯曲的辐射口是U形的开口、特别是U形的缝隙。这种设计方案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减小辐射口的尺寸。
另一种设计方案是,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是直线的开口、特别是直线的缝隙。这能够实现特别容易的引入和设计。
另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口具有至少两个辐射口。因此能够将特别高的微波功率输出到烹饪室中。也能够实现在烹饪室中传播的微波的特别好的分布。
此外,一种设计方案是,至少两个辐射口通过隔片彼此分开,并且所述微波线与所述隔片以通电的方式接触。这尤其在小的反射值S11的意义上能够实现特别小的损耗和特别高的质量。这种布置也能够被理解为唯一的辐射口,该辐射口被至少一个隔片板划分为能够相应地共振激励的部分辐射口。
对于多个缝隙状的开口的情况来说,这些开口能够相对于彼此以任意的角度来布置,比如平行地或旋转了90°来布置。所述开口的旋转的或非平行的布置产生以下优点,即:能够将微波馈入到烹饪室中的相互影响保持小的程度,因为而后将具有不同极化的微波馈入到烹饪室中。
此外,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微波线是同轴微波线的内导体、特别是微波同轴电缆的内导体或中心导体。同轴微波线具有成本低廉和坚实的线路的优点。此外,这样的内导体能够容易地比如通过冲制、衔接、拧紧、焊接等方式来以通电的方式固定在所期望的壁体区段上。所述同轴引线的内导体能够在馈入腔的内部作为天线来起作用。所述内导体的长度能够根据所述馈入腔的形状和/或尺寸而变化。一种改进方案是,同轴微波线的外导体或屏蔽件在所述馈入腔的内部空间之外终止,因此所述外导体不会伸入到腔内部。还有一个改进方案是,同轴微波线的绝缘体在馈入腔的内部空间之外终止,因此绝缘体不会伸入到腔内部。在所述微波线是微波同轴电缆的情况下,这尤其直接能够钎焊、冲制、拧紧等等(“半刚性”)。
也有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微波线特别是在靠近辐射口的地方与朝向烹饪室的壁体区段以通电的方式接触。因此能够实现相对于至少一个开口的特别小的间距。
此外,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微波线穿过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这能够实现特别高的质量。
此外,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微波线与不是朝向烹饪室的壁体区段以通电的方式接触。该壁体区段能够是背向至少一个开口的腔壁。如果朝向烹饪室的腔壁被称为前壁,那么背向的腔壁则代表着后壁。所述内导体在此能够如此弯曲,使得其离开辐射口来伸展。这两面腔壁之间的间距也能够被称为腔高度。
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微波线垂直地朝有待接触的壁体区域伸展。如果所述微波线、特别是内导体在馈入腔中拥有直角的走向,则有利于在烹饪器具中进行特别节省空间的布置。
所述馈入腔的壳体能够具有原则上任意的形状、比如矩形地、至少局部展平地或斜切地或倒圆地成形。
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馈入腔具有朝向烹饪室的前壁,在所述前壁中引入了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所述前壁在外侧面上安放在烹饪室壁体上,并且所述烹饪室壁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与馈入腔的辐射口叠合。这能够在装入到烹饪器具中之前制造完成的馈入腔。能够有利地以微波密封的方式特别容易地制造馈入腔。因此,所述烹饪器具能够在烹饪室壁体上部分地构造双层的结构,所述馈入腔被安置在所述烹饪室壁体上。在此,一个层代表着所述馈入腔的具有辐射口的前壁,并且另一个层代表着烹饪室壁体。所述烹饪室壁体具有至少与辐射口叠合的开口的事实能够包括以下方面,即:这两个开口精确地叠合(即,特别是具有相同的上下放置的边缘)或者所述烹饪室壁体的开口大于辐射口。所述烹饪室壁体因此不覆盖辐射口,使得微波能够无阻碍地穿过烹饪室壁体。
作为替代方案或者补充方案,所述馈入腔中的辐射口能够至少与烹饪室壁体中的开口叠合。对于多个开口来说,也能够实现混合形式。比如,U形开口能够存在于馈入腔中,而笔直的缝隙的形式的开口则在烹饪室壁体中来实现。而后,两面彼此邻接的壁体相应地在那里拥有更大地安放的开口或空隙,在那里相应的并且几何上决定性的能共振激励的开口与另一面壁体对置。因此,如果烹饪室壁体中的开口能够与微波引线以通电的方式连接,那么所述烹饪室壁体中的开口因此也能够是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
也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馈入腔具有前壁,该前壁借助于烹饪室壁体来构成并且在该前壁中存在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因此在这里尤其安装了朝烹饪室壁体首先敞开的馈入腔,其中所属的烹饪室臂在安装之后是所述馈入腔的、唯一的朝向烹饪室的或者与烹饪室邻接的壁体或者壁体区域。所述烹饪室壁体而后因此代表着所述馈入腔的壳体的前壁。
此外,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至少一个辐射口用微波可透过的材料来封闭。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源自烹饪室的污物的挤入。至少一个辐射口也能够穿过或中断相应地至少一个由微波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的隔片。辐射口的多个隔片比如能够以栅格的形式来布置。
此外,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馈入腔的其它充气的内部空间至少部分地填充有至少电绝缘的材料。这产生了提高击穿强度的优点。“至少电绝缘的材料”能够是指电绝缘的材料或电绝缘并且绝热的材料。能够用来填充馈入腔的可能的材料比如包括玻璃棉或陶瓷泡沫。
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所述馈入腔的壳体具有另外的空气通过开口,所述空气通过开口不能共振激励并且有利地对微波来说不能透过。所述空气通过开口能够实现空气冷却或者在朝向风扇路径布置时实现压力增加(“通风腔”)。所述馈入腔中的压力增加同样能够减少或甚至完全避免蒸气从烹饪室进入到馈入腔中的情况。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实现其的方式和方法结合以下对于实施例的示意性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和更加明显,结合附图对所述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
图1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具有按照第一种实施例的馈入腔的家用烹饪器具的截取部分;
图2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具有按照第二种实施例的馈入腔的家用烹饪器具的截取部分;
图3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按照第三种实施例的馈入腔;
图4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按照第四种实施例的馈入腔;
图5以后视图示出了馈入腔的、在能共振激励的开口的区域中的截取部分;
图6以后视图示出了另一个馈入腔的、在能共振激励的开口的区域中的截取部分;并且
图7以后视图示出了还是另一个馈入腔的、在能共振激励的开口的区域中的截取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微波器具1形式的家用烹饪器具的截取部分。所述微波器具1具有可能也能加热的烹饪室2,该烹饪室由烹饪室壁体3限制。馈入腔5作为微波装置的组件被固定在烹饪室壁体3的侧壁4的外侧面上。所述馈入腔5具有由导电的壳体6包围的内部空间7。在所述馈入腔5的正面的壁体区域(前壁8)中存在着朝烹饪室2中打开的缝隙状的辐射口9。所述前壁8因此朝向烹饪室2并且面状地安放(aufliegen)在烹饪室壁体3的侧壁4上。所述侧壁4同样具有开口10,该开口大于辐射口9并且将其释放,即,未将其覆盖。
在与前壁8邻接的与其垂直的壁体区段(“顶部”11)中设置有另一个开口(“连接开口”12),以用于连接微波线。所述微波线在这里构造为微波同轴电缆13、14,所述微波同轴电缆被插入到连接开口12中。在此,外导体13留在连接开口12中并且与其或者顶部11以通电的方式连接,而内导体14则伸入到馈入腔5中或者伸入到所属的内部空间7中。所述内导体13通过比如由特氟隆构成的电介质13a与外导体14分离。
所述内导体14与所述馈入腔5的限制辐射口9的壁体区域以通电的方式连接,方法是:所述内导体在辐射口9的附近比如通过冲制、衔接、拧紧、焊接等与所述前壁8电连接。
所述内导体14从连接开口12开始首先平行于前壁8并且在此穿过辐射口9延伸。接下来,所述内导体14以直角朝前壁8的方向弯曲。然后所述内导体14垂直地对接到前壁8上。
所述微波同轴电缆13、14能够用微波MW来加载,微波能够由作为微波装置的另一组件的微波发生器、比如磁控管(未示出)来产生。微波MW从内导体14被引导至前壁8并且引起以下结果,使所述辐射口9共振地得到激励或共振地振荡。因此,所述辐射口9将微波用宽带高质量地发射到烹饪室中。所述辐射口9也能够被认为是缝隙天线。然而,所述辐射口9不会耦合输出处于内部空间7中的微波,而是借助于内导体14来直接馈送。换句话说,所述馈入腔5不是对微波来说共振的腔。由此,腔高度d能够保持特别扁平,由此可以明显地节省结构空间。
图2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比如用于与微波器具1一起使用的馈入腔15。所述馈入腔15与馈入腔5类似地构成,但是没有与烹饪室壁体3的导电的侧壁16不同的正面的壁体区域。确切地说,所述烹饪室壁体3的侧壁16代表馈入腔15的前壁8。所述辐射口9为此处于侧壁16中。在安装时比如能够以首先打开的正面将所述馈入腔15安放(aufsetzen)到侧面16上。
能够用微波可透过的材料、比如用微波可透过的板17或薄膜来封闭所述辐射口9。
此外,所述馈入腔15的内部空间7能够填充有电绝缘的并且绝热的材料18、比如填充有玻璃棉或陶瓷泡沫。
所述馈入腔15的壳体6能够具有另外的空气通过开口19,但是所述空气通过开口不能通过微波MW来共振地激励并且有利地对微波MW来说不可透过。
图3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具有导电的壳体21的馈入腔20。比如,所述馈入腔20能够与微波器具1一起使用。所述馈入腔20与所述馈入腔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导体14不接触壳体21的朝向烹饪室2的前壁8,而是接触背向烹饪室2的背面的壁体区域(后壁22)。因为所述壳体21是导电的并且所述后壁22因此通过侧面的壁体区域(无图)、顶部11和底部23与正面8电连接,所以所述内导体14也此外与所述馈入腔20的限制(begrenzen)辐射口9的导电的壁体区域(即前壁8)以通电的方式连接。所述内导体14与所述后壁22的接触区域能够处于与辐射口9对置。所述内导体14以直角对接到后壁22上。
此外,与所述馈入腔5相反,所述馈入腔20具有倾斜的底部23。
图4作为剖面图以侧视图示出了具有导电的壳体25的馈入腔24。比如,所述馈入腔24也能够与微波器具1一起使用。与所述馈入腔20相比,所述底部26构造为弯曲的结构。所述辐射口9构成(bilden)在前壁8的下面的边缘区域上。所述内导体14与所述壳体25的接触区域此外处于后壁22上。
图5以后视图示出了馈入腔、比如馈入腔1的在能共振地激励的开口9、9a的区域中的截取部分。所述开口9a在这里以直线的缝隙的形式存在。所述内导体14穿过开口9a。
图6以后视图示出了另一个馈入腔、比如所述馈入腔1的、在能共振地激励的开口9、9b的区域中的截取部分。这里所述开口9b以U形的缝隙的形式存在。
图7以后视图示出了另一个馈入腔、比如所述馈入腔1的、在能共振地激励的开口9、9c的区域中的截取部分。所述开口9c在此以直线的缝隙的形式存在,该直线的缝隙被隔片26所划分。所述内导体14接触隔片26。所述隔片在其接触区域上在一侧加宽。所述隔片将开口9c划分成直线的部分区域9c-1和U形的部分区域9c-2。所述部分区域9c-1和9c-2能够各自通过微波MW来共振激励并用作缝隙天线。在另一个视图中,所述馈入腔1具有两个能共振地激励的缝隙状的开口9c-1和9c-2。所述内导体14接触两个开口9c-1和9c-2之间的壁体区域。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
通常,“一个”等等特别是在“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等意义上能够理解为单数或复数,只要这一点没有比如通过“恰好一个”等表述被明确排除在外。
只要未明确排除,那么数字说明也能够不仅包括所说明的数字而且包括常见的公差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微波器具
2烹饪室
3烹饪室壁体
4烹饪室壁体的侧壁
5馈入腔
6壳体
7内部空间
8壳体的前壁
9壳体的前壁
9a壳体中的开口
9b壳体中的开口
9c壳体中的开口
9c-1壳体中的开口
9c-2壳体中的开口
10开口
11壳体的顶部
12连接开口
13外导体
13a电介质
14内导体
15馈入腔
16壳体的侧壁
17微波可透过的板
18电绝缘并且绝热的材料
19空气通过开口
20馈入腔
21壳体
22壳体的后壁
23壳体的底部
24馈入腔
25壳体
26壳体的底部
27隔片
d腔高度
MW微波

Claims (14)

1.一种家用烹饪器具(1),具有烹饪室(2)和用于将微波(MW)馈入到所述烹饪室(2)中的微波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装置具有布置在所述烹饪室(2)外部的馈入腔(5;15;20;24),
-微波线(14)伸入到所述馈入腔(5;15;20;24)中,并且
-所述馈入腔(5;15;20;24)借助于至少一个辐射口(9)朝所述烹饪室(2)中打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波线(14)与所述馈入腔(5;15;20;24)的限制所述辐射口(9)的导电的壁体区域(8)以通电的方式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口(9)能够通过微波(MW)来共振激励,并且
-所述馈入腔(5;15;20;24)是对于微波(MW)来说不共振的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口(9、9a、9b、9c、9c-1、9c-2)构造为缝隙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9b;9c-2)是U形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9a;9c-1)是直线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口(9c)具有至少两个辐射口(9c-1、9c-2),所述辐射口通过隔片(27)来彼此分开并且所述微波线(14)与所述隔片(27)以通电的方式接触。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线是同轴微波线(13、14)的内导体(1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线(14)与朝向烹饪室(2)的壁体区域(8)以通电的方式接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线(14)穿过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9)。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线(14)与不是朝向烹饪室(2)的壁体区域(22;23;26)以通电的方式接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入腔(5;20;24)具有朝向烹饪室(2)的壁体区域(8),在所述壁体区域中引入了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9),
-所述朝向烹饪室(2)的壁体区域(8)在外侧面上安放在烹饪室壁体(3)上,并且
-所述烹饪室壁体(3)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0),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与所述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9)叠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馈入腔(15)具有朝向所述烹饪室(2)的壁体区域(16),所述壁体区域借助于所述烹饪室壁体(3)来构成,并且在所述壁体区域(16)中存在至少一个能共振激励的辐射口(9)。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辐射口(9)用微波可透过的材料(17)来封闭。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馈入腔(15)的内部空间(7)填充有至少电绝缘的材料(18)。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家用烹饪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馈入腔(15)的壳体(6)具有另外的空气通过开口(19)。
CN201780067941.9A 2016-11-02 2017-10-26 家用烹饪器具 Active CN109863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21447.0A DE102016221447A1 (de) 2016-11-02 2016-11-02 Haushalts-Gargerät
DE102016221447.0 2016-11-02
PCT/EP2017/077445 WO2018083006A1 (de) 2016-11-02 2017-10-26 Haushalts-gargerä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827A true CN109863827A (zh) 2019-06-07
CN109863827B CN109863827B (zh) 2021-04-30

Family

ID=6018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7941.9A Active CN109863827B (zh) 2016-11-02 2017-10-26 家用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6704B2 (zh)
EP (1) EP3536125B1 (zh)
CN (1) CN109863827B (zh)
DE (1) DE102016221447A1 (zh)
WO (1) WO2018083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0554A1 (de) * 2018-06-28 2020-01-02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Mikrowellen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Mikrowellenleitung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6339A (en) * 1975-12-31 1977-02-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coupling elements and microwave power sources
US6034362A (en) * 1998-07-10 2000-03-07 Ferrite Components,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wave energy feed
CN1247014A (zh) * 1997-02-10 2000-03-08 惠而浦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262413A (zh) * 1999-01-26 2000-08-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
CA2401353C (en) * 2000-02-25 2009-05-05 Personal Chemistry I Uppsala Ab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CN101841948A (zh) * 2009-03-20 2010-09-22 惠而浦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设备
CN102374557A (zh) * 2011-10-31 2012-03-14 广东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半导体微波炉的微波馈入结构
DE102011077172A1 (de) * 2011-06-08 2012-12-13 Areva Np Gmbh Mikrowellenofen
CN102960060A (zh) * 2010-07-20 2013-03-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加热装置
CN103718644A (zh) * 2011-08-04 2014-04-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加热装置
WO2015173601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 Cnrs - A microwave ov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58219A3 (en) 2003-03-11 2004-11-24 Whirlpool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microwave system
US20100051612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Hans Magnus Fagrell Microwave heater and method of heating
EP2187699B1 (de) 2008-11-17 2014-01-08 Topinox Sarl Gar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Einspeisen von Mikrowellen in einen Innenraum eines Gargeräts
EP2187701B1 (de) 2008-11-17 2016-08-24 Topinox Sarl Vorrichtung zur Einspeisung von Mikrowellen in ein Gargerät, Gargerät hiermit und Verfahren hierzu
RU2011151722A (ru) * 2009-05-19 2013-06-27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икроволнового нагрева и способ микроволнового нагрева
EP2469975B1 (en) * 2010-12-21 2016-05-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Control of microwave source efficiency in a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JP6032563B2 (ja) * 2011-09-16 2016-11-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
US9967925B2 (en) * 2012-09-13 2018-05-08 Goji Limited RF oven with inverted F antenna
WO2017035604A1 (en) * 2015-09-03 2017-03-09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heating
EP3177109A1 (en) * 2015-12-04 2017-06-07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Microwave ove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6339A (en) * 1975-12-31 1977-02-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coupling elements and microwave power sources
CN1247014A (zh) * 1997-02-10 2000-03-08 惠而浦有限公司 微波炉
US6034362A (en) * 1998-07-10 2000-03-07 Ferrite Components,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wave energy feed
CN1262413A (zh) * 1999-01-26 2000-08-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
CA2401353C (en) * 2000-02-25 2009-05-05 Personal Chemistry I Uppsala Ab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CN101841948A (zh) * 2009-03-20 2010-09-22 惠而浦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设备
CN102960060A (zh) * 2010-07-20 2013-03-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加热装置
DE102011077172A1 (de) * 2011-06-08 2012-12-13 Areva Np Gmbh Mikrowellenofen
CN103718644A (zh) * 2011-08-04 2014-04-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加热装置
CN102374557A (zh) * 2011-10-31 2012-03-14 广东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半导体微波炉的微波馈入结构
WO2015173601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 Cnrs - A microwave ov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21447A1 (de) 2018-05-03
WO2018083006A1 (de) 2018-05-11
US20190289683A1 (en) 2019-09-19
EP3536125B1 (de) 2020-08-05
CN109863827B (zh) 2021-04-30
US10986704B2 (en) 2021-04-20
EP3536125A1 (de)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6855B2 (en)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RU2393650C2 (ru) Микроволновая печь
CN104604331B (zh) 微波处理装置
RU2017120122A (ru)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ый генератор мощности, с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ный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х излучателей
CN109863827A (zh) 家用烹饪器具
EP3535805A1 (en) Resonant antenna for generating circularly-polarized signal with multiple modes
CN111578328A (zh) 微波加热电器和微波加热电器的控制方法
CN108353471A (zh) 微波炉
CN105491702B (zh) 用于微波加热设备的天线和微波炉
JP2016213099A (ja) 加熱調理器
JP5894864B2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US11191133B2 (en) Direct heating through patch antennas
JP2008166090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2558877B2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2004327293A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KR100729909B1 (ko) 유전 가열 장치
CN110741731B (zh) 具有贴片天线的微波烹饪器具
JP2011124049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6861397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WO2015172291A1 (zh) 一种天线及无线设备
JP2010108711A (ja) 電子レンジ
CN106304456A (zh) 微波馈入装置以及微波烹饪设备
US11985753B2 (en) Oven
US20210352779A1 (en) Oven including antenna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7313312B2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