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3433A -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433A
CN109863433A CN201880001744.1A CN201880001744A CN109863433A CN 109863433 A CN109863433 A CN 109863433A CN 201880001744 A CN201880001744 A CN 201880001744A CN 109863433 A CN109863433 A CN 109863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phase
design method
medium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17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飞
郭忠义
郭凯
周红平
周清峰
田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ublication of CN109863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hase of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35Non-linear optic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所设计偏振发生器由三组双振态聚焦超表面集成,根据抛物线型相位分布,分别将入射光的x线偏振分量和y线偏振分量、45°线偏振分量和135°线偏振分量,以及左旋圆偏振分量和右旋圆偏振分量提取并聚焦到透射面的六个不同位置。该透射型超表面由两层结构组成,基底和亚波长厚度的矩形柱阵列。透射性超表面的透射型共振单元由矩形纳米天线构成,利用双相位调制法,通过改变长和宽以及光轴旋转角,实现对不同偏振态的相位响应。本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入射波长,可以选择相应波段的高透性材料设计超表面,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而且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加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于人工复合材料超表面的集成光学器件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介质超表面平面透镜和双相位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光的产生和处理传统上是利用一系列设置好的偏振器件,例如连续放置在探测器前的光路上的偏振计和波片。基于传统的离散光学组件体积大、测量复杂、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当今对光学器件集成化的要求。人造表面纳米结构——光学超表面的产生,以其在光学调控方面的简化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超表面具有超薄、微型的特点,解决了体积问题带来的劣势,可以实现传统光学器件的功能,同时便于集成在光子芯片上,正逐步取代传统光偏振器件。电介质超表面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可以利用比较成熟的半导体制作工艺来制作,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实现高透射、低损失、具有兼容性的光学器件。
偏振产生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偏振器,它作为一种光学透射滤光器,只能允许特定的偏振通过,阻挡了其他偏振态。这种装置多数用于产生线偏振光,而且在得到所需偏振态的同时,其他偏振态直接被滤除,损失了相应的能量,透射的亮度也会减小。
理想的情况是,任意偏振态的入射光经过偏振发生器后,不仅可以产生所需的偏振态,还可以保留其他偏振态的能量,然后将能量汇聚起来,用于后续的探测、成像或计算等。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透射式偏振发生器,它可以将入射的任意偏振态的光同时转换成6种偏振态,包括x线偏振光、y线偏振光、45°线偏振光、135°线偏振光、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并且每种偏振态分别聚焦在不同的位置,实现单一光束的偏振态分离。偏振发生器的多功能性和紧凑性可以将任何入射波转换成任意偏振的光束,对实现一套完整的平面光学集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成像、传感和探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得出超表面每个单元共振器对不同偏振态的入射光的相位响应,选择矩形柱结构作为共振单元,经过优化,确定共振单元的最优高度。
第二步:双相位响应超表面的设计,当θ=0°,同时调整矩形柱的长度l和宽度w,实现任意的的相位组合,从而实现一个单元共振器对x线偏振态和y线偏振态的同时相位调制;当θ=45°,同时调整矩形柱的长度l和宽度w,实现任意的的相位组合,实现一个单元共振器对45°线偏振态和135°线偏振态的同时相位调制。矩形柱长度l和宽度w固定,只改变旋转角度θ,得到共振单元对圆偏振态的相位调制。
第三步:三组双偏振态聚焦超表面的设计。根据聚焦公式:
得到每个共振单元所需的聚焦相位,并得到相应的结构尺寸。
第四步:偏振发生器的集成,将上述三组超表面组合成一个完整结构。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基本结构单元是硅纳米柱,如图1(a)所示。6种偏振态同时生成的功能主要由三种双偏振态聚焦透镜(MS1、MS2、MS3)组合实现。图1(b)给出了偏振分布,第一部分(MS1)生成x和y线偏振光,并分别实现聚焦;第二部分(MS2)产生45°线偏振光和135°线偏振光:第三部分(MS3)产生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并实现聚焦。
在结构示意图1(a)中,矩形柱结构有三个可变参数,分别为矩形柱的长l、宽w以及旋转角度θ。通过调整可变参数,可以实现其对不同入射偏振态的相位响应,即,长l、宽w以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分别对应水平方向线偏振态、垂直方向线偏振态和圆偏振态的调控。对于MS1,通过调控矩形柱的长和宽,实现共振器对x线偏振光和y线偏振光的相位调制。固定矩形柱宽度w,改变矩形柱长度l,调控x线偏振光的相位固定长度l,改变宽度w,调控y线偏振光相位将长度l和宽度w同时作为变量,得到两个相位对于结构几何参数的二维分布,即一个超单元可以同时实现对两种偏振态的相位响应。利用相位调制,改变出射光的传播方向,提取出入射偏振光的x线偏振分量和y线偏振分量。超表面MS2用于提取出45°线偏振分量和135°线偏振光分量,将矩形柱与x轴方向的夹角调整为θ=45°,对矩形柱的长和宽进行扫描,计算出几何参数与相位的关系。当θ=45°时,固定矩形柱宽度w,改变长度l时,得到超表面对45°线偏振入射光的相位响应分布改变宽度w,固定长度l,得到对135°线偏振光的相位响应利用MS2提取出入射偏振光的45°线偏振分量和135°线偏振分量。
超表面MS3是对圆偏振进行响应,圆偏振光几何相位与旋转角度具有线性分布特性(几何相位),不同于线偏振同时改变两个结构参数进行相位调控,对于圆偏振光入射的情况,控制结构单元与x轴方向的夹角,调控相位响应。几何相位具体为:当圆偏振光入射到单元结构上时,出射光由两部分构成——与入射光旋性相同的部分(同向偏振光co-polarization)和与入射光旋性相反的部分(交叉偏振光cross-polarization)。其中,同向偏振光不携带额外的相位,而交叉偏振光携带2θ的额外相位(θ表示纳米柱光轴的旋转角度)。当θ从0°到180°增加时,交叉偏振光可以实现完整的2π相位覆盖。当左旋圆偏振光入射时,出射的右旋圆偏振光带有额外相位;当右旋圆偏振光入射时,透过的左旋圆偏振光带有相反的额外相位,但是均与光轴旋转角成线性关系。因此,采用交叉偏振光特有的相位调制优势来实现两种圆偏振分量的提取。在具体设计结构时,我们希望透射光尽可能全部为交叉偏振成分,接近半波片的功能。因此,矩形柱的长和宽需要满足半波片的要求。具体实现方法如下:分别用x线偏振光和y线偏振光入射,调整几何参数得到超原子对两种偏振光的相位响应以及透过率tx和ty,找出tx=ty的结构,此时,该结构对应的透射光中将只含有交叉偏振光,可以实现100%的偏振转化效率。因为尺寸相同,透镜上每个共振器的传输效率几乎可以保持一致,无需再考虑振幅调制。根据几何相位原理可以得到共振单元对圆偏振态的相位调制是线性的,因此对圆偏振态的调控采用两个几何结构相同,旋转角度不同的矩形柱为一个子单元,两个共振纳米天线分别对应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偏振态相位调制。
在满足相位调制的前提下,要求同时得到6种不同偏振态的光,并将产生的偏振光聚焦到不同的位置,使其分离开来。空间聚焦的相位计算公式为:
其中,λ是入射波长,f为透镜的焦距,x0和y0表示焦点坐标位置。将不同的焦点坐标代入公式,可以得到阵列结构里面每一个共振器对于入射偏振光的相位响应,进而得到矩形柱共振器的长宽两个参数或者旋转角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透射性超表面的透射型共振单元由矩形纳米天线构成,利用双相位调制法,通过改变长和宽以及光轴旋转角,实现对不同偏振态的相位响应。本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入射波长,可以选择相应波段的高透性材料设计超表面,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而且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加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表面的示意图,其中(a)为单元结构示意图,(b)为偏振产生示意图;其中rcp:右旋圆偏振光,lcp:左旋圆偏振光;
图2为本发明的超表面MS1和MS2结构图,其中(a)为超表面MS1对x线偏光的相位分布,(b)为超表面MS1对y线偏光的相位分布,(c)为MS1共振器结构分布,(d)为MS2对45°线偏光的相位分布,(e)为MS2对135°线偏振光的相位分布,(f)为MS2共振器结构分布;
图3为本发明的超表面MS3结构图,其中(a)和(b)为MS3对左旋圆偏振和右旋圆偏振的相位分布,(c)为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仿真结果图,4.2um入射波长对应仿真结果;
图5为本发明仿真结果图,0.53um入射波长对应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验证上述设计方法,我们仿真计算了超表面的电磁特性。首先,我们以中红外4.2μm入射波长为例,所采用的单元共振器由两层介质材料构成,下层为中红外高透射材料氟化钙构成的基底,上层为硅组成的阵列。经过优化,得到单元结构的晶格常数(最优为1.8um,范围是1.75-1.85um)px=py=1.8μm,(最优为2.5um,范围是2.45-2.55um)高度h=2.5μm,MS3中的矩形柱l=1.3μm,w=0.6μm。如图2所示,MS1结构由12行、32列,即384个矩形柱纳米天线组成(矩形柱天线个数不受限制,可以选择更多),每个结构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该超表面将提取的x线偏振分量和y线偏振分量分别聚焦在左右两侧,对应的聚焦相位分别如图2(a)和(b)所示。MS2结构由12行、32列,即384个矩形柱纳米天线组成(矩形柱天线个数不受限制,可以选择更多),每个结构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图2(f))。该超表面将提取的45°线偏振分量和135°线偏振分量分别聚焦在左右两侧,对应的聚焦相位分别如图2(d)和(e)所示。
圆偏振的几何相位与光轴偏转角具有线性关系,因此,对圆偏振的调控采用两个几何结构相同,旋转角度不同的矩形柱为一个子单元,两个共振纳米天线分别对应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偏振态相位调制。如图3所示,MS3结构由24行、32列,即768个矩形柱纳米天线组成(矩形柱天线个数不受限制,可以选择更多),每个结构长宽固定l=1.3μm,w=0.6μm,只改变旋转角度θ。根据聚焦公式得到MS3对两种圆偏振态的相位要求相位分别如图3(a)和(b),进而得到对应的共振单元两个结构各自的旋转角度分别θl和θr,确定光轴的旋转角,得到的结构如图3(c)所示。
将上述三种超表面MS1、MS2、MS3组合成完整的透镜,分别用x线偏振光、y线偏振光、45°线偏振光和135°线偏振光、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入射到该结构上,经过仿真计算,我们将焦平面处的光强数据提取,用MATLAB后期处理,得到图4的结果。如图4(a),当x线偏振光入射时,MS1将所有x线偏振分量透射并聚焦到左边的预设焦点位置,由于入射光不存在y线偏振分量,而且该共振器对线偏振的透射主要为同向偏振光,不存在偏振转化,因此,在右边没有形成光束聚焦。当入射x线偏振光时,可以将光束分解为等量的45°线偏振分量和135°线偏振分量,这两部分可以利用MS2提取出来,经过MS2后可以在两侧形成两个光强相等的焦点;MS3用于两种圆偏振光的产生,在设计时将MS3放在MS1和MS2之间,入射的x线偏振光,可以分解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经过MS3后,这两个分量各自提取出来并聚焦到两侧,左侧为左旋圆偏振光的焦点,右侧为右旋圆偏振光的焦点。图(b)-(f)分别为y线偏振光、左旋圆偏振光、右旋圆偏振光、45°线偏振光和135°线偏振光入射时焦平面的电场分布。因为这里我们仿真采用的入射光偏振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所有电场图中都是产生了5种偏振态,电场图上有5个焦点。但是在实际入射场中,当以一个不确定的偏振态入射时,该超表面可以同时将其6组偏振分量进行提取,透射光含有6种偏振成分,而且均可以聚焦到不同位置,便于数据提取和后续计算测量等工作。
在不同波长入射时,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在相应波段的高透性材料,以相同的原理设计偏振产生器。例如,在波长0.53um介质矩形块用氮化镓,厚度为0.8um,优选晶格常数为0.26um,基底为三氧化铝,基底厚度为0.3um。为了保证聚焦能量在一个数量级上,我们将聚焦结构设置成横向32*48个结构单元,MS1包括32*12个结构单元,MS3包括32*12个结构单元,MS3包括32*12个结构单元。仿真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得出超表面每个单元共振器对不同偏振态的入射光的相位响应,选择矩形柱结构作为共振单元,经过优化,确定共振单元的最优高度;
第二步:双相位响应超表面的设计,当θ=0°,同时调整矩形柱的长度l和宽度w,实现任意的的相位组合,从而实现一个单元共振器对x线偏振态和y线偏振态的同时相位调制;当θ=45°,同时调整矩形柱的长度l和宽度w,实现任意的的相位组合,实现一个单元共振器对45°线偏振态和135°线偏振态的同时相位调制;矩形柱长度l和宽度w固定,只改变旋转角度θ,得到共振单元对圆偏振态的相位调制;
第三步:三组双偏振态聚焦超表面的设计。根据聚焦公式:
其中,λ是入射波长,f为透镜的焦距,x0和y0表示焦点坐标位置,将不同的焦点坐标代入公式,得到阵列结构里面每一个共振器对于入射偏振光的相位响应,进而得到矩形柱共振器的长宽两个参数或者旋转角度;
第四步:偏振发生器的集成,将上述三组超表面组合成一个完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圆偏振相位调控的矩形柱的长和宽需要满足半波片的要求,实现方法如下:分别用x线偏振光和y线偏振光入射,调整几何参数得到超原子对两种偏振光的相位响应以及透过率tx和ty,找出tx=ty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圆偏振的调控采用两个几何结构相同,旋转角度不同的矩形柱为一个子单元,两个共振纳米天线分别对应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偏振态相位调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时将MS3放在MS1和MS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同波长入射时,通过选取在相应波段的高透性材料,以相同的原理设计偏振产生器。
6.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发生器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设计得出的。
CN201880001744.1A 2018-10-12 2018-10-12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98634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9985 WO2020073303A1 (zh) 2018-10-12 2018-10-12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433A true CN109863433A (zh) 2019-06-07

Family

ID=66893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1744.1A Pending CN109863433A (zh) 2018-10-12 2018-10-12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3433A (zh)
WO (1) WO2020073303A1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3560A (zh) * 2019-07-09 2019-10-15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宽带消色差器件
CN110927993A (zh) * 2019-12-23 2020-03-27 南京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退偏器
CN110954974A (zh) * 2019-11-27 2020-04-0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全Stokes红外偏振成像器
CN111103731A (zh) * 2019-12-31 2020-05-05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介质超透镜阵列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11307286A (zh) * 2019-11-29 2020-06-19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介质柱结构的大角度偏振探测超表面
CN112379514A (zh) * 2020-10-30 2021-02-19 江苏宇迪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振无关的超透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2859230A (zh) * 2021-01-20 2021-05-28 成都第三象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向自旋圆偏振态转换的太赫兹超构聚焦透镜
CN113258428A (zh) * 2021-03-30 2021-08-1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利用超透镜对面发射激光器进行多维度光场调控的方法
CN113376869A (zh) * 2021-05-24 2021-09-1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环形孔径式几何相位型超表面光学针发生器
CN113608282A (zh) * 2021-08-16 2021-11-05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六像元全矢量偏振信息获取器件及应用
CN113759645A (zh) * 2020-06-04 2021-12-0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位延迟部件的投影系统
CN113790802A (zh) * 2021-10-27 2021-12-14 南京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全斯托克斯偏振检测器
CN114063202A (zh) * 2021-12-06 2022-02-1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可由任意偏振态调控的多功能超构透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14200669A (zh) * 2021-12-06 2022-03-1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基于空间复用的多偏振态多功能超构透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14280772A (zh) * 2021-12-16 2022-04-05 常州工学院 一种简单结构实现完美涡旋光束的超表面设计方法
CN114296250A (zh) * 2021-12-16 2022-04-08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分束器及太赫兹波调制器
CN114397716A (zh) * 2021-12-16 2022-04-26 常州工学院 一种波长和偏振态同时复用的双完美涡旋光束超表面发生器
CN114460726A (zh) * 2022-01-30 2022-05-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介质超表面的消色差光学变焦系统
CN114791670A (zh) * 2022-05-13 2022-07-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偏振成像透镜、设计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5421223A (zh) * 2022-07-06 2022-12-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抛物线相位超表面的频率色散器件
CN116032414A (zh) * 2023-01-09 2023-04-28 杭州芯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空间电磁波纵向偏振调制的调制器件及其构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4632B (zh) * 2020-12-31 2022-03-18 山西大学 一种非对称的多功能超材料极化转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31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光谱位相型超表面器件
US20170219739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patially Multiplexed Dielectric Metasurface Optical Elements
WO2017176921A1 (en) * 2016-04-05 2017-10-12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a-lenses for sub-wavelength resolution imaging
CN108511469A (zh) * 2017-12-29 2018-09-07 郑纪元 一种集成型成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8506A (zh) * 2018-04-16 2018-09-07 东莞理工学院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波片和光学器件相结合的双功能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08331U (zh) * 2016-01-13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超表面偏振调控器
US11194082B2 (en) * 2016-12-20 2021-12-07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Ultra-compact, aberration corrected, visible chiral spectrometer with meta-lens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19739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patially Multiplexed Dielectric Metasurface Optical Elements
CN10567631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光谱位相型超表面器件
WO2017176921A1 (en) * 2016-04-05 2017-10-12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a-lenses for sub-wavelength resolution imaging
CN108511469A (zh) * 2017-12-29 2018-09-07 郑纪元 一种集成型成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8506A (zh) * 2018-04-16 2018-09-07 东莞理工学院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波片和光学器件相结合的双功能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KHORASANINEJAD ET.AL.: "Multispectral Chiral Imaging with a Metalens", 《NANO LETTERS》 *
ZHONGYI GUO ET.AL.: "High-Efficiency Visible Transmitting Polarizations Devices Based on the GaN Metasurface", 《NANOMATERIALS》 *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3560B (zh) * 2019-07-09 2020-11-1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宽带消色差器件
CN110333560A (zh) * 2019-07-09 2019-10-15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宽带消色差器件
CN110954974B (zh) * 2019-11-27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全Stokes红外偏振成像器
CN110954974A (zh) * 2019-11-27 2020-04-0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全Stokes红外偏振成像器
CN111307286A (zh) * 2019-11-29 2020-06-19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介质柱结构的大角度偏振探测超表面
CN110927993A (zh) * 2019-12-23 2020-03-27 南京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退偏器
CN110927993B (zh) * 2019-12-23 2024-04-09 南京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退偏器
CN111103731A (zh) * 2019-12-31 2020-05-05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介质超透镜阵列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11103731B (zh) * 2019-12-31 2022-07-05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介质超透镜阵列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13759645A (zh) * 2020-06-04 2021-12-0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位延迟部件的投影系统
CN112379514A (zh) * 2020-10-30 2021-02-19 江苏宇迪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振无关的超透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2859230A (zh) * 2021-01-20 2021-05-28 成都第三象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向自旋圆偏振态转换的太赫兹超构聚焦透镜
CN112859230B (zh) * 2021-01-20 2022-11-25 成都第三象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向自旋圆偏振态转换的太赫兹超构聚焦透镜
CN113258428A (zh) * 2021-03-30 2021-08-1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利用超透镜对面发射激光器进行多维度光场调控的方法
CN113376869A (zh) * 2021-05-24 2021-09-1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环形孔径式几何相位型超表面光学针发生器
CN113608282A (zh) * 2021-08-16 2021-11-05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六像元全矢量偏振信息获取器件及应用
CN113608282B (zh) * 2021-08-16 2023-04-25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六像元全矢量偏振信息获取器件及应用
CN113790802A (zh) * 2021-10-27 2021-12-14 南京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全斯托克斯偏振检测器
CN114200669A (zh) * 2021-12-06 2022-03-1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基于空间复用的多偏振态多功能超构透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14063202A (zh) * 2021-12-06 2022-02-1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可由任意偏振态调控的多功能超构透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14063202B (zh) * 2021-12-06 2022-12-06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可由任意偏振态调控的多功能超构透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14280772A (zh) * 2021-12-16 2022-04-05 常州工学院 一种简单结构实现完美涡旋光束的超表面设计方法
CN114397716A (zh) * 2021-12-16 2022-04-26 常州工学院 一种波长和偏振态同时复用的双完美涡旋光束超表面发生器
CN114296250A (zh) * 2021-12-16 2022-04-08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分束器及太赫兹波调制器
CN114460726B (zh) * 2022-01-30 2022-12-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介质超表面的消色差光学变焦系统
CN114460726A (zh) * 2022-01-30 2022-05-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层介质超表面的消色差光学变焦系统
CN114791670A (zh) * 2022-05-13 2022-07-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偏振成像透镜、设计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4791670B (zh) * 2022-05-13 2023-10-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偏振成像透镜、设计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5421223A (zh) * 2022-07-06 2022-12-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抛物线相位超表面的频率色散器件
CN115421223B (zh) * 2022-07-06 2023-10-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抛物线相位超表面的频率色散器件
CN116032414A (zh) * 2023-01-09 2023-04-28 杭州芯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空间电磁波纵向偏振调制的调制器件及其构造方法
CN116032414B (zh) * 2023-01-09 2023-10-20 杭州芯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空间电磁波纵向偏振调制的调制器件及其构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3303A1 (zh)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433A (zh)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偏振发生器及其设计方法
He et al. High‐efficiency metasurfaces: principles, realizations, and applications
CN105629463B (zh) 一种基于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圆偏振光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CN106772813A (zh) 基于相位光栅阵列的分辨率可调波长选择开关及控制方法
CN108508506A (zh) 基于介质超表面的波片和光学器件相结合的双功能器件
Cui et al. Reconfigurable continuous-zoom metalens in visible band
CN108598715A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反射透射一体化电磁编码超材料
CN110333560A (zh) 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的宽带消色差器件
CN111399261B (zh) 一种焦距可调的太赫兹超构透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uo et al. Mid-infrared polarization devices based on the double-phase modulating dielectric metasurface
CN208608360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反射透射一体化电磁编码超材料
CN108700687A (zh) 一种基于介质超表面的中红外滤波器
Achouri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synthesis methods for birefringent metasurfaces
CN109782496A (zh) 电可调谐的偏振无关的液晶微透镜阵列
CN109164536B (zh) 基于超表面材料的智能光功率分配器件
CN109216932A (zh) 一种共口径设计的双频段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
CN106229694A (zh) 一种透射‑反射梯度超表面单元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CN113608282A (zh)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六像元全矢量偏振信息获取器件及应用
KR20160010413A (ko) 메타물질로 만든 구성요소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다이오드
CN203616532U (zh) 一种亚波长等离激元偏振转换器
Dong et al. Broadband spin-unlocked metasurfaces for bifunctional wavefront manipulations
CN103869386B (zh) 一种利用多缺陷光子晶体微腔产生矢量光束的装置
Wang et al. Broadband and ultrathin Huygens metasurface with high transmittance
CN110426784A (zh) 一种基于微纳光栅阵列及微纳f-p腔结构的双波长滤波器件
CN105572781B (zh) 一种具有非均匀偏振选择性的光学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