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0665A -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0665A
CN109860665A CN201910054372.5A CN201910054372A CN109860665A CN 109860665 A CN109860665 A CN 109860665A CN 201910054372 A CN201910054372 A CN 201910054372A CN 109860665 A CN109860665 A CN 109860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anode
liquid
branch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43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0665B (zh
Inventor
李印实
王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543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0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0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低泵功液流电池电解液供给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采用一种分散阵列排布纵向流场,使电解质能够均匀供给到电极表面,提高电解液反应程度,提升电池效率;电解液排出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正极电解液供给区空腔与正极电极相连;由每个电解液供给支路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电解液供给区的空腔中通过电解液排出支路汇流至电解液回收流路排出;以最短的流程进入电解质流出管路排出,降低进出口之间的压差,在提高电池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电池额外泵功。

Description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化石能源紧缺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但这些可再生能源所具有间歇性、波动性为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并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电力系统供需矛盾、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发展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现有储能技术由于特殊地质地理要求、低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循环寿命等技术显示,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循环寿命有限、安全性较差,铅酸电池循环寿命短,这些问题使得这类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储能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液流电池通过溶解在电解液中活性物质电子的得失(价态变化)进行“电能-化学能-电能”的转化,进而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相对于其他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具有输出功率与容量相互独立、系统设计灵活、响应速度快、能量效率高、自放电速率低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当前液流电池按照流场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流通型”和“流经型”两种,其中“流通型”液流电池是通过电解质在电极侧面流向另一侧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运行,这一过程需要电解质横向流经整个电极表面,带来巨大的泵功消耗的同时,由于流动过程中电解质的消耗也导致电极表面电解质浓度分布不均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液流电池的工作效率。
因此,针对液流电池在流动过程中出现的电解质泵功过高、电极内电解质浓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一种反应均匀、泵功较低的高效液流电池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高效,功耗节约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提高电池效率,降低电池额外泵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包括设置在液流电池本体上的正极电解液回流区、正极电解液供给区、正极电极、交换膜、负极电极、负极电解液供给区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
正极电解液供给区与正极电解液回流区和正极电极相连,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通过交换膜隔开,负极电解液供给区与负极电极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相连;
正极电解液供给区为具有流路分布及除流路外空腔的腔体,正极电解液供给区中设置有正极电解液进口、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和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正极电解液进口为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进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进口与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出口与正极电极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区空腔与正极电极相连;所述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纵向设置在正极电解液供给区中,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正极电解液回流区为具有管路分布的流场板,正极电解液回流区中设置有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和正极电解液出口,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进口通过正极电解液供给区空腔部分与正极电极相连,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出口与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相连,正极电解液出口为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出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所述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纵向设置在正极电解液回流区中,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负极电解液供给区为具有流路及除流路外空腔的腔体,负极电解液供给区中设置有负极电解液进口、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和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负极电解液进口为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进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进口与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出口与负极电极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区空腔与负极电极相连;所述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纵向设置在负极电解液供给区中,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负极电解液回流区为具有流路分布的流场板,负极电解液回流区中设置有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和负极电解液出口;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进口通过负极电解液供给区空腔与负极电极相连,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出口与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相连,负极电解液出口为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出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纵向设置在负极电解液回流区中,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进一步,多条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等间距设置,多条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多条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等间距设置,多条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所述正极电解液进口位于正极电解液供给区顶部,正极电解液出口位于正极电解液回流区底部。
进一步,所述负极电解液进口位于负极电解液供给区顶部,负极电解液出口位于负极电解液回流区底部。
进一步,所述正极电解液回流区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所述正极电解液供给区和负极电解液供给区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导电金属材料或碳材料。
进一步,所述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中性交换膜。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电解液均匀分配进入电极
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进口进入液流电池正极侧,在泵功的作用下通过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均匀分配到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进入正极电极中;同时,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进口进入液流电池负极侧,在泵功的作用下通过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均匀分配到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进入负极电极中;
步骤S200:电池充放电反应
正极电解质在正极电极表面进行反应,实现电池一次的充电反应,负极电解质在负极电极表面进行反应,实现电池一次的放电反应;
步骤S300:电解液均匀短流程流出
正极电解液反应完成后,由每个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正极电解液供给区的空腔中,进一步通过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汇流至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通过正极电解液出口排出;
同时,负极电解液反应完成后,由每个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负极电解液供给区的空腔中,进一步通过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汇流至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通过负极电解液出口排出。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包括设置在液流电池本体上的正极电解液回流区、正极电解液供给区、正极电极、交换膜、负极电极、负极电解液供给区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电解液供给区为具有流路分布及除流路外空腔的腔体,电解液分配流路纵向设置在电解液供给区中,电解液供给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采用一种分散阵列排布纵向流场,使电解质能够均匀供给到电极表面,提高电解液反应程度,提升电池效率;
电解液回流区为具有管路分布的流场板,电解液回收流路纵向设置在电解液回流区中,电解液排出支路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正极电解液供给区空腔与正极电极相连;由每个电解液供给支路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电解液供给区的空腔中通过电解液排出支路汇流至电解液回收流路排出;以最短的流程进入电解质流出管路排出,降低进出口之间的压差,在提高电池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电池额外泵功。
发明在流入流场周围留有空腔,使电解液在进入电极反应完成后直接进入空腔内,保证电解液在反应完成后能够以最短的流程流出电极,降低了电池所耗泵功。
电解液分配流路和电解液回收流路纵向设置,采用与流入流场相结合的阵列分布纵向流出流场,使电解液的流入流出实现顺流流动,保证电解液在低泵功的前提下正常流入和流出。
进一步,各电解液供给支路等间距设置,保证电解液能快速均匀的到达电极,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各电解液排出支路等间距设置,未反应的电解液流入电解液供给区空腔中,通过均匀分布的支路快速排出,进一步降低压差,提搞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流电池电解液供给区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液流电池电解液回流区侧视图
图4是传统“流通型”流动方式下液流电池电极内电解质流动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液流电池电极内电解质流动过程示意图
图中:1-正极电解液回流区,2-正极电解液供给区,3-正极电极,4-交换膜,5-负极电极,6-负极电解液供给区,7-负极电解液回流区,8-正极电解液进口,9-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0-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1-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2-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3-正极电解液出口,14-负极电解液进口,15-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6-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7-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8-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9-负极电解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3,本发明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包括设置在液流电池本体上的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正极电极3、交换膜4、负极电极5、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
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与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和正极电极3相连,正极电极3和负极电极5通过交换膜4隔开,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与负极电极5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相连。
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为具有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阵列分布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及除流路外空腔的腔体;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包括正极电解液进口8、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和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为具备阵列分布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和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分布的流场板,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包括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和正极电解液出口13。
正极电解液进口8为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进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进口与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出口与正极电极3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空腔与正极电极3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与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不直接连通,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进口通过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空腔部分与正极电极3相连,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出口与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相连,正极电解液出口13为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出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
所述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纵向设置在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中,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多条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等间距设置;所述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纵向设置在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中,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多条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等间距设置。
所述正极电解液进口8位于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顶部,正极电解液出口13位于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底部。
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为具有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阵列分布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及除流路外空腔的腔体,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包括负极电解液进口14、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和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负极电解液进口14为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进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进口与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出口与负极电极5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空腔与负极电极5相连。
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为具备阵列分布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和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分布的流场板,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包括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和负极电解液出口19;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进口通过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空腔与负极电极5相连,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出口与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相连,负极电解液出口19为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出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与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不直接连通。
所述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纵向设置在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中,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多条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等间距设置;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纵向设置在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中,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多条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等间距设置。
所述负极电解液进口14位于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顶部,负极电解液出口19位于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底部。
其中电解液为具有氧化还原特性的电解液即含有氧化还原电对V4+/V5+、V2+/V3+、Cr2+/Cr3+、Fe2+/Fe3+、Mn2+/Mn3+的无机电解液、基于咯嗪、硝酰自由基或醌类的有机电解液、含有硫化锂、钛酸锂、锂镍锰氧化物或高分子聚合物的纳米流体电解液。
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所用材料具备液流电池所需要的机械强度及对于所用电解液的耐腐蚀性,包括石墨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等金属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所用材料具备液流电池所需要的机械强度及对于所用电解液的耐腐蚀性,包括石墨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等金属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
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所用材料具备液流电池所需要的机械强度及对于所用电解液的耐腐蚀性,包括石墨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等金属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所用材料具备液流电池所需要的机械强度及对于所用电解液的耐腐蚀性,包括石墨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等金属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
阳极电极3和阴极电极5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导电金属材料或碳材料;交换膜4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中性交换膜4;
参见图4-5,本发明先进性理论分析如下:
根据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公式Darcy-Brinkman修正方程:
其中为压力梯度,μ为粘性系数,k为多孔介质渗透率,V为流体的表观速度,μm为有效粘性系数,其中在相同电极材料的情况下,μ、k和μm均为常数。
进一步可得电极内某一长度下进出口的压力差值ΔP:
其中l为流体的流程。
在阻力、距离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支路压力应与总压力相同,由此,根据图3可以得出传统“流通型”流路的压差:
作为对比,“流通型”结构液流电池与本发明液流电池采用相同流量,即:
Q1=Q2
其中流量与速度关系为:
其中,w为支路流路横截面直径。
由于传统结构与本发明液流电池电极支路流路横截面直径关系为:
w1=w2
因此二者流体速度关系为:
由图4-5可得,传统结构与本发明液流电池支路流程关系为:
因此,传统结构与本发明液流电池进出口压差关系为:
因此本发明液流电池中流场压差远小于传统结构流动压差,在保证电解质更加均匀分配到电极表面的同时,具有更小的泵功。
本发明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电解液均匀分配进入电极:液流电池未反应的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进口8进入液流电池正极侧,在泵功的作用下通过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均匀分配到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进入正极电极3中;同样,液流电池未反应的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进口14进入液流电池负极侧,在泵功的作用下通过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均匀分配到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进入负极电极5中;
步骤S200:电池充放电反应:以酸性水系液流电池为例,在充电过程中,正极电解质在正极电极3表面进行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并升高价位,所失去的电子经由正极电极3、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通过外电路进入负极侧,在电场作用下电解液内质子通过交换膜4进入负极侧;电子通过外电路经过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负极电极5到达负极电极5表面,负极电解质在负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降低价位,由此实现电池一次的充电反应;
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电解质在负极电极5表面进行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并升高价位,所失去的电子经由负极电极5、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通过外电路进入正极侧,在电场作用下电解液内质子通过交换膜4进入正极侧;电子通过外电路经过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正极电极3到达正极电极3表面,正极电解质在正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降低价位,由此实现电池一次的放电反应;
步骤S300:电解液均匀短流程流出:正极电解液反应完成后,由每个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的空腔中,进一步通过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入口流出,保证电解液均匀进入电极同时在电极内流程最短,进一步电解液由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汇流至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通过正极电解液出口13排出;同时,负极电解液反应完成后,由每个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的空腔中,进一步通过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入口流出,保证电解液均匀进入电极同时在电极内流程最短,进一步电解液由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汇流至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通过负极电解液出口19排出。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一种新型阵列分布纵向流入流场,保证电解液能够直接均匀进入电极表面,提高电解液反应程度,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本发明在流入流场周围留有空腔,使电解液在进入电极反应完成后直接进入空腔内,保证电解液在反应完成后能够以最短的流程流出电极,降低了电池所耗泵功。本发明采用与流入流场相结合的阵列分布纵向流出流场,使电解液的流入流出实现顺流流动,保证电解液在低泵功的前提下正常流出。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液流电池本体上的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正极电极(3)、交换膜(4)、负极电极(5)、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
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与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和正极电极(3)相连,正极电极(3)和负极电极(5)通过交换膜(4)隔开,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与负极电极(5)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相连;
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为具有流路分布及除流路外空腔的腔体,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中设置有正极电解液进口(8)、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和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正极电解液进口(8)为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进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进口与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出口与正极电极(3)相连,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空腔与正极电极(3)相连;所述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纵向设置在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中,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为具有管路分布的流场板,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中设置有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和正极电解液出口(13),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进口通过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空腔部分与正极电极(3)相连,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出口与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相连,正极电解液出口(13)为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出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所述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纵向设置在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中,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为具有流路及除流路外空腔的腔体,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中设置有负极电解液进口(14)、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和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负极电解液进口(14)为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进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进口与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出口与负极电极(5)相连,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空腔与负极电极(5)相连;所述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纵向设置在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中,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为具有流路分布的流场板,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中设置有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和负极电解液出口(19);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进口通过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空腔与负极电极(5)相连,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出口与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相连,负极电解液出口(19)为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出口与液流电池外侧相连;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纵向设置在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中,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为多条横向分布、相互不连通且阵列排布的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多条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等间距设置,多条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等间距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多条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等间距设置,多条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等间距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液进口(8)位于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顶部,正极电解液出口(13)位于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底部。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电解液进口(14)位于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顶部,负极电解液出口(19)位于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液回流区(1)和负极电解液回流区(7)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和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导电金属材料或碳材料。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泵功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膜(4)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中性交换膜。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低泵功液流电池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电解液均匀分配进入电极
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进口(8)进入液流电池正极侧,在泵功的作用下通过正极电解液分配流路(9)均匀分配到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进入正极电极(3)中;同时,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进口(14)进入液流电池负极侧,在泵功的作用下通过负极电解液分配流路(15)均匀分配到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进入负极电极(5)中;
步骤S200:电池充放电反应
正极电解质在正极电极(3)表面进行反应,实现电池一次的充电反应,负极电解质在负极电极(5)表面进行反应,实现电池一次的放电反应;
步骤S300:电解液均匀短流程流出
正极电解液反应完成后,由每个正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0)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正极电解液供给区(2)的空腔中,进一步通过正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1)汇流至正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2)通过正极电解液出口(13)排出;
同时,负极电解液反应完成后,由每个负极电解液供给支路(16)出口流入的电解液经过电极流入负极电解液供给区(6)的空腔中,进一步通过负极电解液排出支路(17)汇流至负极电解液回收流路(18)通过负极电解液出口19排出。
CN201910054372.5A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09860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4372.5A CN109860665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4372.5A CN109860665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665A true CN109860665A (zh) 2019-06-07
CN109860665B CN109860665B (zh) 2020-08-21

Family

ID=66895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4372.5A Active CN109860665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0665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8266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Proton Energy Systems,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bipolar plate
CN1853005A (zh) * 2003-05-15 2006-10-25 吉莱特公司 电化学电池
US8124296B1 (en) * 2010-09-30 2012-02-28 Global Energy Science, LLC (California) Thick electrode direct reaction fuel cells utilizing cross-flows and taylor vortex flows
CN102623719A (zh) * 2012-03-29 2012-08-01 北京百能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导流结构的液流电池边框和电堆及电堆的加工工艺
CN202513235U (zh) * 2012-04-06 2012-10-31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集流板和包括该集流板的双极集流板、单电池和液流电池
CN103098263A (zh) * 2010-09-09 2013-05-08 加州理工学院 电化学能量存储系统和方法
CN103594721A (zh) * 2013-11-28 2014-02-19 湖南省银峰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液流框及其形成的电堆
US20140242479A1 (en) * 2013-02-27 2014-08-28 Astrium Gmbh Redox device
WO2015042520A1 (en) * 2013-09-23 2015-03-26 Lockheed Martin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Llc Bipolar plate design with non-conductive picture frame
CN204947013U (zh) * 2015-09-01 2016-01-06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进液板、电堆结构及电堆和液流电池系统
CN105449251A (zh) * 2014-09-25 2016-03-30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5489912A (zh) * 2014-09-25 2016-04-13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6328969A (zh) * 2015-07-07 2017-01-11 宁波亘新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及其单电池框架、一体化单电池、电堆
JP2017112036A (ja) * 2015-12-18 2017-06-22 エクセルギー・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CN107004867A (zh) * 2014-12-26 2017-08-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电极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JP2017199492A (ja) * 2016-04-26 2017-11-02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会核能研究所 フロー電池の岐路電流抑制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7710487A (zh) * 2015-06-23 2018-02-1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双极板、电池框架、电池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CN108352541A (zh) * 2015-11-18 2018-07-31 阿瓦隆电池(加拿大)公司 电极组件以及电解质分布得到改进的液流电池
CN108352554A (zh) * 2016-05-30 2018-07-3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双极板、电池框架和电池堆以及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3005A (zh) * 2003-05-15 2006-10-25 吉莱特公司 电化学电池
US20060068266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Proton Energy Systems,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bipolar plate
CN103098263A (zh) * 2010-09-09 2013-05-08 加州理工学院 电化学能量存储系统和方法
US8124296B1 (en) * 2010-09-30 2012-02-28 Global Energy Science, LLC (California) Thick electrode direct reaction fuel cells utilizing cross-flows and taylor vortex flows
CN102623719A (zh) * 2012-03-29 2012-08-01 北京百能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导流结构的液流电池边框和电堆及电堆的加工工艺
CN202513235U (zh) * 2012-04-06 2012-10-31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集流板和包括该集流板的双极集流板、单电池和液流电池
US20140242479A1 (en) * 2013-02-27 2014-08-28 Astrium Gmbh Redox device
WO2015042520A1 (en) * 2013-09-23 2015-03-26 Lockheed Martin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Llc Bipolar plate design with non-conductive picture frame
CN103594721A (zh) * 2013-11-28 2014-02-19 湖南省银峰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液流框及其形成的电堆
CN105449251A (zh) * 2014-09-25 2016-03-30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5489912A (zh) * 2014-09-25 2016-04-13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7004867A (zh) * 2014-12-26 2017-08-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电极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CN107710487A (zh) * 2015-06-23 2018-02-1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双极板、电池框架、电池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CN106328969A (zh) * 2015-07-07 2017-01-11 宁波亘新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及其单电池框架、一体化单电池、电堆
CN204947013U (zh) * 2015-09-01 2016-01-06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进液板、电堆结构及电堆和液流电池系统
CN108352541A (zh) * 2015-11-18 2018-07-31 阿瓦隆电池(加拿大)公司 电极组件以及电解质分布得到改进的液流电池
JP2017112036A (ja) * 2015-12-18 2017-06-22 エクセルギー・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JP2017199492A (ja) * 2016-04-26 2017-11-02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会核能研究所 フロー電池の岐路電流抑制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8352554A (zh) * 2016-05-30 2018-07-3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双极板、电池框架和电池堆以及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665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8499B (zh) 全钒液流电池废液的再生方法
CN103579658B (zh) 一种液流电池堆
CN201845830U (zh)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
CN201549546U (zh) 一种柱状液流电池装置
CN109037725B (zh) 一种提高电解液分布均匀性的液流电池及电极结构和方法
Hsieh et al. Measurement of local current density of 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CN107634241B (zh) 用于液流电池的液流框
CN110048141A (zh) 一种液流电池电极板框流道及液流电池流道
CN212404304U (zh) 一种水电解槽电解液分配、汇流结构
CN201956424U (zh) 一种双倍功率的液流电池电堆结构
CN107845823B (zh)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电极框结构
CN109728314A (zh) 一种外加磁场的磁性颗粒附着电极的液流电池结构及方法
Liu et al. Effect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electrode on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of 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CN103579641B (zh) 一种液流电池的电堆结构
CN109888351A (zh) 一种树状均匀流场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KR20160085113A (ko) 플로우 배터리에 적용 가능한 전해액 혼합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로우 배터리의 전해액 혼합 방법
CN109860665A (zh) 一种低泵功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CN109742434A (zh) 一种纵向均匀流场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CN108630974A (zh) 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206931657U (zh) 一种液流储能电池结构
CN109904482A (zh) 一种均匀传质液流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CN206349448U (zh) 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堆
CN104638289A (zh) 一种低价钒电解液的电化学制备装置
KR101514881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제조방법
CN107946617B (zh) 一种提高电解液利用率的四储罐液流电池结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