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022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0222A
CN109860222A CN201711233932.0A CN201711233932A CN109860222A CN 109860222 A CN109860222 A CN 109860222A CN 201711233932 A CN201711233932 A CN 201711233932A CN 109860222 A CN109860222 A CN 109860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output lead
display panel
lay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39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0222B (zh
Inventor
沈倩
于子洋
葛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Visionox Display Co Ltd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339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02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0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0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现有的输出引线布设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而限制显示面板无法实现无边框设计的问题。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之上的显示层;显示面板限定有对应显示层的显示区和至少包含邦定区域的非显示区;针对显示区中连接有输出引线的至少一个边缘区域:输出引线设置于衬底与显示层之间,且输出引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被显示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在输出引线与显示层的连接点以外的输出引线布线区域,输出引线与显示层相互绝缘。本发明在连接有输出引线的显示层边缘无需设置边框,该输出引线不会对无边框的设计产生限制,由此实现无边框显示面板结构。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是一种可输出图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智能手表等。显示面板作为一种输出设备,能够针对于用户的指令将处理后的结果及时地以图像的形式反馈给用户,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
现有的显示面板结构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分为对应于显示层所在位置的显示区N,以及对应于数据线及芯片所在位置的非显示区M。根据功能不同,数据线可以分为输入引线a和输出引线b。非显示区M中往往包括邦定区121和走线区122,邦定区121用于将显示层与芯片通过邦定的方式连接,邦定区121具体可以包括芯片所在区域以及输入引线a走线区域。
以常见的矩形显示面板为例,现有技术中的输出引线b往往与显示器的两条边连通,且这两条边相互平行,即图中显示面板的上下两边。与上下两边相连的非显示区M用于布设输出引线b。非显示区M范围内的输入引线a和输出引线b使显示区N与芯片连通,由芯片控制显示区N实现显示功能。
另外,显示区N中通常包括阴极、阳极、夹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发光层等膜层,该显示区N用于根据电信号显示画面。芯片通过向显示区N发送电信号,控制显示区N显示画面。数据线连通于显示区N与芯片之间,用于保证显示区N与芯片之间的电信号导通。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现有的电子设备往往通过采用窄边框的设计,提高电子设备显示面的屏占比,尽可能减小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结构中,因为与显示区上下两边相接触的非显示区需要设置走线,以便输出引线在显示区与芯片之间连通,所以现有的电子设备难以在显示区边缘实现无边框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现有的输出引线布设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而限制显示面板无法实现无边框设计的问题。
为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之上的显示层;所述显示面板限定有对应所述显示层的显示区和至少包含邦定区域的非显示区;
针对所述显示区中连接有输出引线的至少一个边缘区域:所述输出引线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且所述输出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显示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在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的连接点以外的输出引线布线区域,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相互绝缘。
优选地,在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的连接点以外的输出引线布线区域,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显示层中阳极靠近所述衬底,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阳极在连接点处直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显示层中阴极靠近所述衬底,所述输出引线通过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层中阳极以外膜层的过孔与所述阳极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邦定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所述输出引线设置在所述衬底与输入引线之间,且所述输出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输入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输入引线相互绝缘。
优选地,在所述邦定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输入引线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无机类绝缘材料。
优选地,所述非显示区仅包含所述邦定区域。
优选地,所述显示层为顶发射型发光元件。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本发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将输出引线从非显示区转移至显示区,设置在显示层与衬底之间,在显示区布线使该输出引线连通于芯片与显示层。该输出引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被显示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在这种结构下,输出引线能够在芯片与显示层之间进行信号传输,而且在连接有输出引线的显示层边缘无需设置边框,该输出引线不会对无边框的设计产生限制。由此,本方案能够实现无边框显示面板结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方案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方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b为本方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c为本方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a为本方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4b为本方案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5为本方案一种三边无边框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图仅用于示出显示面板的结构,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而定。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以是尺寸较小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头戴显示器等,也可以是尺寸较大的电子设备,例如:电视、户外广告屏等。另外,本方案的显示面板还可以用于照明设备,例如:照明灯、广告灯箱等。本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OLED技术实现画面显示,在本方案实施例中,以输出引线连接阳极、输入引线连接阴极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的是,阳极和阴极的位置可以交换,即输出引线连接阴极、输入引线连接阳极,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其中,控制显示层实现显示功能的芯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方案,不应作为本方案的限定。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用以改善现有的输出引线布设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而限制显示面板无法实现无边框设计的问题,图2为本方案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左侧部分为显示面板俯视图,右侧部分为对应于左侧图中沿所述显示面板中虚线进行剖切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221、位于所述衬底221之上的显示层222;所述显示面板限定有对应所述显示层222的显示区N和至少包含邦定区域的非显示区M;针对所述显示区N中连接有输出引线S2的至少一个边缘区域:所述输出引线S2设置于所述衬底221与所述显示层222之间,且所述输出引线S2在所述衬底22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显示层222在所述衬底221上的正投影覆盖;在所述输出引线S2与所述显示层222的连接点以外的输出引线布线区域,所述输出引线S2与所述显示层222相互绝缘。
其中,衬底221可以采用聚合物、金属、玻璃等材料,可以根据需求选用柔性或非柔性材料,该衬底221能够保持显示面板的基本形态,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或器件均基于该衬底221布设。
具体地,显示层222为OLED阵列结构,每个OLED发光单元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另外,为改善发光层的发光效果,阳极和阴极之间还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甚至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等膜层。在阳极和阴极电压差的作用下,发光层能够根据电信号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
另外,显示面板限定有显示区N和非显示区M,显示区N对应显示层222所在位置。显示面板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显示区N范围内的显示面板可以实现画面显示。显示面板上除显示区N以外的位置为非显示区M,非显示区M可以包含有邦定区。该邦定区还可以划分为芯片所在区域和输入引线S1走线区域。该输入引线S1位于邦定区内,用于将芯片和显示层222连通,保证芯片通过该输入引线S1控制显示层222实现画面显示。另外,非显示区M还可以包括有输出引线布线区域。在本方案中,若连接有输出引线S2的每个边缘区域均具有本方案所述的结构,则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M中不具有输出引线布线区域,输出引线布线区域均位于显示区N中,该输出引线具体位于显示区N的背面,靠近衬底的位置上,即图2俯视图中S2所指的阴影区域。
下面,以输出引线S2从显示面板中与邦定区相邻的两个侧边引出为例,由于驱动方式的限制,导致输出引线会布设在显示面板的两侧边缘,为了改善由于输出引线布线而限制无边框实现的问题,可将从显示面板的两侧引出的输出引线设计在显示层下方、衬底上方,直接从显示层的下方连接点处引出,并在显示层下面的膜层进行布线,输出引线S2在衬底221上的正投影被显示层222在衬底221上的正投影覆盖,从而,通过将输出引线布设在显示层下方的方式将输出引线转移至显示区,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布设输出引线的边框,进而不会对无边框设计产生限制,以便实现无边框显示面板。
在本方案中,除显示层222与输出引线S2的连接点以外,位于显示层222与衬底221之间的输出引线S2与显示层222之间相互绝缘,避免在输出引线布线区域的输出引线S2与显示层中的电极连通,从而避免短路或信号串扰的现象。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从显示面板的两侧引出的输出引线设计在显示层下方、衬底上方,直接从显示层的下方连接点处引出,并在显示层下面的膜层进行布线,使得输出引线S2在衬底221上的正投影被显示层222在衬底221上的正投影覆盖,从而,通过将输出引线布设在显示层下方的方式将输出引线转移至显示区,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布设输出引线的边框,进而不会对无边框设计产生限制,以便实现无边框显示面板。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较优的显示面板,用以改善现有的输出引线布设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而限制显示面板无法实现无边框设计的问题,图3为本方案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结构中,在所述输出引线S2与所述显示层323的连接点以外的输出引线S2布线区域,所述输出引线S2与所述显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22。
该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聚乙烯等聚合物绝缘材料,也可以为橡胶或有机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受生产工艺的影响,该绝缘层可以采用耐腐蚀性强的无机材料,例如:二氧化硅。本方案在输出引线布线区域与显示层32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22,该绝缘层能保证输出引线S2信号传输正常,避免输出引线布线区域中出现短路或信号串扰的情况。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的结构,由于本发明方案以输出引线连接阳极为例,因此,可以存在以下两种连接结构:
结构1: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的结构,图3b为沿图3a中虚线剖切所得的剖面图,图中示出阳极323a与输出引线S2的一种连接方式,所述显示层中阳极323a靠近所述衬底321,所述输出引线S2与所述阳极323a在连接点处直接连接。
具体地,显示面板具有阵列结构,具体包含以阵列结构排列的多个像素结构,以一列像素结构为例,每列像素结构均在显示面板边缘通过连接点连通于芯片与整列像素结构,输出引线S2保证芯片与一列像素结构之间信号连通正常,从而实现一列像素结构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面板上包含有多列像素结构,每列像素结构均以上述方式连接有单独的输出引线,多条输出引线S2排列在显示区中的输出引线布线区域。在本结构中,输出引线S2布设在显示区中,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布设输出引线的边框,从而能够实现无边框设计结构。
结构2: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的结构,图3c为沿图3a中虚线剖切所得的剖面图,图中示出阳极323a与输出引线S2的一种连接方式,所述显示层中阴极323c靠近所述衬底321,所述输出引线S2通过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层中阳极323a以外膜层的过孔H与所述阳极323a连接。
具体地,显示层中阴极323c靠近所述衬底321,即阳极323a与输出引线走线之间间隔有发光层323b和阴极323c,为使输出引线S2与阳极323a连通,本方案在显示层中阳极323a以外的膜层形成贯穿过孔H,阳极323a和输出引线S2在该过孔的范围内接触连通,从而保证信号传输,以便芯片通过输出引线S2控制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功能。另外,阳极与输出引线的接触面可以在过孔中任意位置,即图3b中L示出的任一位置,接触面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另外,接触面可以具有凹凸或锯齿等结构,用以保证输出引线与阳极连接紧密,从而保证电信号传输稳定,进而保证显示面板实现显示性能。
此外,不排除输出引线连接阴极的方案,具体连接结构与上述结构1、结构2类似。
上述显示面板还可以有以下结构,在所述邦定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M,所述输出引线S2设置在所述衬底41b与输入引线S1之间,且所述输出引线S2在所述衬底4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输入引线S1在所述衬底41b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输出引线S2与所述输入引线S1相互绝缘。
其中,输出引线S2用于连通显示层中阳极与芯片,由于芯片位于非显示区M中,输出引线S2布线需要经过非显示区M。具体的,参见图4a,输出引线S2与输入引线S1可以呈叠层结构,即在图中非显示区M中阴影处呈叠层结构,即输出引线S2在下,输入引线S1在上的结构。该叠层结构能够优化非显示区M中引线走线的结构,避免输出引线S2走线占用更多的区域,从而避免扩大非显示区M面积。
基于上述输入引线S1和输出引线S2的叠层结构,本方案还提供一种较优的方案,在所述邦定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M,所述输出引线S2与所述输入引线S1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41a。
上述第二绝缘层41a的材料可以聚乙烯等聚合物绝缘材料,也可以为橡胶,优选绝缘层材料为有机胶。该绝缘层能够使输入引线S1与输出引线S2之间相互绝缘,避免出现信号串扰或短路的情况,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材料相同,可以均为有机胶。一方面,有机胶的绝缘性和延展性较好,形成的绝缘层较薄,在保证层间绝缘的同时对显示面板的厚度不会产生过多影响。另一方面,在显示面板工作状态下,由于输入引线S1和输出引线S2用于在芯片与显示层之间传输信号,所以输入引线S1和输出引线S2往往会出现升温的情况,在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相连的位置,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相接触,随温度的升高绝缘层的体积会有小幅改变,当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材料相同时,两绝缘层连接紧密,不容易出现断裂或分离的情况,若两绝缘层材料不同,在两绝缘层接触的位置随温度变化容易出现断裂或分离的现象,随显示面板使用时间的增加,有可能在输入引线S1与输出引线S2之间出现短路或信号串扰的情况,导致显示性能不佳。
因此,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采用相同材质的绝缘材料,能够保证绝缘层整体形态稳定,绝缘性能良好,进一步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显示性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无机类绝缘材料。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受生产工艺的影响,第一绝缘层可以采用耐腐蚀性强的无机材料,例如:二氧化硅。而第二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无机胶,也可以是具有绝缘性的其他胶类等绝缘材料,在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衔接的位置可以采用坡面叠层结构,具体的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衔接位置结构参见图4b所示,左图为显示面板俯视图,右图为沿虚线所在位置剖切得到的剖面图,在第一绝缘层42a与第二绝缘层42b的衔接处,第一绝缘层42a呈坡面结构,第二绝缘层42b在坡面上与第一绝缘层平缓衔接。对于这种坡面衔接结构,在显示面板工作的过程中,两种不同材质的绝缘层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从而避免衔接处出现断裂,进而保证输入线与输出线之间的绝缘效果。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结构,本方案提供一种较优的显示面板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非显示区M仅包含所述邦定区域。
本实施例中以矩形显示面板为例,当非显示区M仅包含邦定区域时,显示面板可以实现三边无边框结构。除连通输入引线S1的边缘以外,连通输出引线S2的边缘处,输出引线S2位于衬底与显示层之间,从而避免输出引线S2占用连接点所在边缘显示区N以外的区域,从而缩小显示面板整体的非显示区M,提高显示区N在显示面板面积的占比,优化视觉体验。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结构,本方案还提供一种较优的显示面板结构,在本结构中,所述显示层为顶发射型发光元件。由于输出引线S2走线位于衬底与显示层之间,且输出引线S2和衬底的透光性往往较差,因此,显示层较佳的可以采用顶发射型发光元件,即显示面板向远离衬底的方向显示画面,避免画面受到衬底或输出引线S2走线的遮挡,从而进一步保证面板显示性能。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方案将输出引线设置在显示层与衬底之间,从而能够在保证数据传输正常的情况下,实现显示面板在显示区连接有输出引线的至少一个边缘具有无边框的结构。输出引线与显示层之间的绝缘层能够保证输出引线与显示层之间绝缘,避免出现短路等问题。对于阳极靠近所述衬底的显示层结构,本方案能够实现阳极与输出线连通,且在显示区连接有输出引线的至少一个边缘具有无边框结构。对于输入引线与输出引线重叠的位置,在输入引线与输出引线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用以避免出现短路的问题,从而保证数据正常传输。本方案各位置的绝缘层采用相同材料,在显示面板工作时,绝缘层的温度会发生一定变化,相同材料的绝缘层不容易出现断裂,进而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显示性能。本方案非显示区仅包含邦定区域时,除邦定区以外的边缘均可以实现无边框结构。本方案显示层为顶发射型元件,能够避免显示画面被数据线或衬底遮挡,从而保证显示效果良好。
实施例三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输出引线通过边框位置布设走线导致显示面板需要设置边框的问题,该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能够在连接有输出引线的至少一个边缘实现无边框结构。以矩形显示装置为例,本方案最优能够实现三边无边框结构,从而提高显示装置屏占比,提升视觉体验。另外,除显示面板之外,该装置中还可以包括有偏光片、滤光片、保护膜等,用以提高显示装置整体的显示性能或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此外,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穿戴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之上的显示层;所述显示面板限定有对应所述显示层的显示区和至少包含邦定区域的非显示区;
针对所述显示区中连接有输出引线的至少一个边缘区域:所述输出引线设置于所述衬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且所述输出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显示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在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的连接点以外的输出引线布线区域,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相互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的连接点以外的输出引线布线区域,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显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中阳极靠近所述衬底,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阳极在连接点处直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中阴极靠近所述衬底,所述输出引线通过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层中阳极以外膜层的过孔与所述阳极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邦定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所述输出引线设置在所述衬底与输入引线之间,且所述输出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输入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输入引线相互绝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邦定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所述输出引线与所述输入引线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无机类绝缘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1-4、6、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仅包含所述邦定区域。
9.如权利要求1-4、6、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为顶发射型发光元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11233932.0A 2017-11-30 2017-1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860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3932.0A CN109860222B (zh) 2017-11-30 2017-1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3932.0A CN109860222B (zh) 2017-11-30 2017-1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222A true CN109860222A (zh) 2019-06-07
CN109860222B CN109860222B (zh) 2021-03-23

Family

ID=66887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3932.0A Active CN109860222B (zh) 2017-11-30 2017-1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02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151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70250U (zh) * 2013-03-04 2013-07-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边框触摸屏结构
CN104701352A (zh) * 2015-03-20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32029A (zh) * 2016-06-08 2016-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73389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面板、显示面板与系统电路的连接结构
CN107195663A (zh) * 2017-06-08 2017-09-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面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70250U (zh) * 2013-03-04 2013-07-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边框触摸屏结构
CN104701352A (zh) * 2015-03-20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32029A (zh) * 2016-06-08 2016-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73389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面板、显示面板与系统电路的连接结构
CN107195663A (zh) * 2017-06-08 2017-09-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面板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151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222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3494B1 (ko) 표시 장치
CN11003415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785611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558519B1 (ko)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CN10461710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3284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3380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63374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17273A (zh) 使用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24839A (zh) 折叠式oled显示器
CN108227327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9800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multiplexed photosensitive and display region
US102958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01094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17658A (zh) 微型led显示面板
US8743302B2 (en) Display device
US9881574B2 (en) Display device switchable between normal display and dual-view displa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146803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8363254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593424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3283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20262637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unit
CN105576005A (zh) 轻薄低耗3d触控式oled显示装置
KR20080030262A (ko)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517327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188, CHENFE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Qi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 188 Feng Feng Road, Kunshan hi tech Zone, Jiangsu, Kunshan

Applicant befor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