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4526B -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4526B
CN109854526B CN201910252120.3A CN201910252120A CN109854526B CN 109854526 B CN109854526 B CN 109854526B CN 201910252120 A CN201910252120 A CN 201910252120A CN 109854526 B CN109854526 B CN 109854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fan
rod
hinged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21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4526A (zh
Inventor
雷振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Yali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Yali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Yali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Yali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21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4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4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4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4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4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外座、调节内座、进给调节机构、固定底座和传动进给机构;调节外座内安装有调节外座,调节外座包括安装外筒,安装外筒上固定有旋转球,旋转球内贯穿有连接支杆,连接支杆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盘;调节内座包括缓冲机构和压紧固定机构,缓冲机构包括安装内筒、铰接盘和固定底座,压紧固定机构包括四组依次连接的铰接传动杆、联动拉杆、滑动连杆和限位缩进杆;进给调节机构包括支撑顶筒,支撑顶筒上固定有传动丝杠;传动进给机构包括传动螺帽、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传动齿条盘。本发明中风扇可根据人员状态,进行高度和旋转角度的调节,满足人们的需求,且具有实时追踪调节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扇调节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电风扇简称电扇,也称为风扇、扇风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
风扇主要由扇头、叶片、网罩和控制装置等部件组成。扇头包括电动机、前后端盖和摇头送风机构等。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交流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由于线圈电阻,因此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电能要转化为热能。
现有风扇在工作时,无法根据人员所处的状态进行调节,导致人员在移动的过程中,风扇时刻处于原始状态,导致风扇的产生的风无法作用作用于人员,造成电能的浪费,同时,人员也无法时刻享受风扇产生的风,无法根据人员进行追踪调节,当人员处于躺着、坐着,站着时,风扇所需的仰角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外座、调节内座、进给调节结构、传动进给机构并结合捕捉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人员的高度以及所处状态,对风扇进行高度以及旋转角度的调节,具有追踪调节的特点,满足人们对风扇的需求,解决了现有风扇存在的无法根据人员的状态进行自动调节的问题,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无法满足人们对风的需求,具有舒适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外座、调节内座、进给调节机构、固定底座和传动进给机构;
所述调节外座内安装有调节外座,调节外座包括安装外筒,安装外筒下端面固定有旋转球,旋转球内贯穿有连接支杆,连接支杆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盘,另一端固定有挡块,安装外筒内壁固定有挡圈,挡圈周侧分布有若干沿圆周分布的限位槽,其中,第一齿轮盘与第三传动电机的输出轴相啮合,通过第三传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盘转动,第一齿轮盘转动带动连接支杆转动;
所述调节内座包括缓冲机构和压紧固定机构,缓冲机构包括安装内筒、铰接盘和固定底座,安装内筒包括内筒本体,内筒本体的截面为梯形,内筒本体下端面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下端面沿圆周方向分布有若干第一滑动柱,第一滑动柱上固定有第一限位球,第一滑动柱上套有第一缓冲弹簧;铰接盘包括中间圆平台,中间圆平台外壁周侧分布有若干T型铰接块,T型铰接块上贯穿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一定位导向孔,第一定位导向孔与第一滑动柱滑动配合,中间圆平台下端面固定有伸缩推杆,伸缩推杆上套有第二缓冲弹簧,伸缩推杆周侧沿圆周分布有若干第二滑动柱,第二滑动柱与第二限位球相连接;固定底座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固定在安装外筒内底部,固定平台上开有与伸缩推杆相配合的定位盲孔,定位盲孔周侧分布有若干与第二滑动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导向孔;
所述压紧固定机构包括四组压紧联动单元,每组压紧联动单元包括两联动拉杆、两铰接传动杆、一滑动连杆和限位缩进杆,联动拉杆包括联动拉杆本体、联动拉杆本体两端均设有第一铰接筒,铰接传动杆包括铰接传动杆本体,铰接传动杆本体两端对称设有U型架,U型架内连接有与第一铰接筒相配合的铰接轴;滑动连杆包括滑动连杆本体,滑动连杆本体一端固定有第二铰接筒,第二铰接筒与铰接传动杆本体滑动配合,另一端对称延伸有限位滑杆;限位缩进杆包括第一进给杆、弧形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进给杆一端与弧形板相连接,另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上开有第一矩形通孔和第二矩形通孔,第二矩形通孔与限位滑杆滑动配合;
所述进给调节机构包括支撑顶筒,支撑顶筒上开有第二铰接孔,支撑顶筒下端面固定有传动丝杠,传动丝杠与支撑顶筒同轴心分布;固定底座内壁上侧开有安装孔和环型凹槽,环型凹槽与安装孔同轴心设计;
所述传动进给机构包括传动螺帽、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传动齿条盘,传动螺帽包括外延盘和啮合柱,外延盘和啮合柱相连接,外延盘上设有环型凸起,环型凸起与固定底座上的环型凹槽相配合,啮合柱周侧分布有若干齿牙,啮合孔贯穿外延盘和啮合柱,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位于传动螺帽两侧,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电机以及与第一传动电机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电机以及与第二传动电机相连接的第二传动轮,且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和传动螺帽的轴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传动齿条盘周侧分布有若干与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啮合柱相啮合的齿牙。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球的直径小于支撑顶筒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球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导向孔的半径,第二定位导向孔的半径小于第二限位球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通孔和第二矩形通孔相连通,且第一矩形通孔 (2244)和第二矩形通孔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组成压紧固定机构中的四个弧形板构成一个圆弧,即每个弧形板中两侧壁间的夹角呈90°。
进一步地,还包括捕捉控制系统,捕捉控制系统包括人员采集模块、测距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分别与人员采集模块、测距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人员采集模块包括若干红外摄像头,分别分布在风扇周侧,用于采集风扇周侧红外图像,并将采集的红外图像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测距模块采用红外测距模块,用于检测风扇周侧人员的距离,并将检测的距离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人员对应的高度状态并存储不同高度状态对应的风扇头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
所述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人员采集模块发送的红外图像,对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分析,判断风扇周侧是否有人,若风扇周侧无人,则发送控制指令至风扇,控制风扇停止工作,若风扇周侧有人,则根据人员分布角度,控制风扇在该水平面角度内旋转工作,并提取采集红外图像中人员对应的高度状态,并将对应的高度状态与数据存储模块中不同高度状态进行对比,若人员所处状态的高度高于风扇的最大高度时,分析处理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一传动电机和第二传动电机,第一传动电机和第二传动电机工作,带动传动齿条盘转动,传动齿条盘转动带动传动螺帽沿环型凹槽轨迹转动,进而风扇高度升高直至到达最大高度,且提取风扇头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根据旋转角度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三传动电机,第三传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盘转动,直至风扇头旋转至对应的角度;
同时,分析处理模块接收测距模块发送的人员距离,统计距离风扇距离最近的人员距离,根据最近的人员距离发送风速控制指令至风扇,控制风扇的风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通过在滑动柱上安装限位球,将安装内筒、铰接盘与固定底座的依次连接,保证了整个缓冲机构结构的一体化,并采用多级缓冲弹簧,具有缓冲调节的作用,提高了安装在安装内筒内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铰接盘与铰接传动杆连接,铰接传动杆通过联动拉杆与另一铰接传动杆连接,且另一铰接传动杆通过滑动连杆带动限位缩进杆移动,并结合限位槽,能够保证限位缩进杆向安装内筒轴心线移动,保证风扇安装在安装内筒时,对铰接盘产生压力,依次带动铰接传动杆、联动拉杆、滑动连杆和限位缩进杆动作,以实现限位缩进杆上的弧形板对风扇支撑轴进行卡紧,实现对风扇的固定,采用压紧与缓冲调节于一体的结构设计;
通过人员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并结合分析处理模块,能够分析人员所处的高度以及人员对应的状态信息,根据人员对应的高度以及状态信息,分析风扇所需调节的高度以及旋转角度,并结合与传动齿条盘相配合的传动螺帽,当需高度调节时,分析处理模块通过控制第一传动电机和第二传动电机带动传动传动齿条盘转动,传动螺帽转动带动与之配合的传动丝杠上升或下降,当需旋转角度调节时,分析处理模块通过第三传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盘转动,进而带动旋转球转动,实现竖直平面内风扇的角度调节,保证风扇所吹的风对准人员,实现风能利用的最大化,具有操作性强、利用效率高以及实时调节的特点,满足风扇根据人员的状态而实现的追踪调节特点。
且当风扇周侧无人时,可自动关闭风扇,避免电能的浪费,具有节约电能的特点,且可根据人员距离风扇的距离进行风速的调节,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调节外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缓冲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压紧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压紧固定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局部爆炸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调节外座,11-安装外筒,12-旋转球,13-连接支杆,14-第一齿轮盘,15-挡块,16-挡圈,17-限位槽,2-调节内座,21-缓冲机构,211-安装内筒,2111-内筒本体,2112-固定座,2113-第一滑动柱,2114-第一限位球,2115-第一缓冲弹簧,212-铰接盘,2121-中间圆平台,2122-T型铰接块,2123-第一铰接孔, 2124-第一定位导向孔,2125-第二滑动柱,2126-伸缩推杆,2127-第二限位球, 2128-第二缓冲弹簧,213-固定底座,2131-固定平台,2132-定位盲孔,2133- 第二定位导向孔,22-压紧固定机构,221-联动拉杆,2211-联动拉杆本体,2212- 第一铰接筒,222-铰接传动杆,2221-铰接传动杆本体,2222-U型架,2223-铰接轴,223-滑动连杆,2231-滑动连杆本体,2232-第二铰接筒,2233-限位滑杆, 224-限位缩进杆,2241-第一进给杆,2242-弧形板,2243-第二限位板,2244- 第一矩形通孔,2245-第二矩形通孔,3-进给调节机构,31-支撑顶筒,32-第二铰接孔,33-传动丝杠,4-固定底座,5-传动进给机构,51-传动螺帽,511-外延盘,512-啮合柱,513-啮合孔,52-第一传动机构,521-第一传动电机,522- 第一传动轮,53-第二传动机构,531-第二传动电机,532-第二传动电机,54- 传动齿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8所示,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外座1、调节内座 2、进给调节机构3、固定底座4、传动进给机构5和捕捉控制系统;
调节外座1内安装有调节外座2,调节外座1包括安装外筒11,安装外筒 11下端面固定有旋转球12,旋转球12内贯穿有连接支杆13,连接支杆13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盘14,另一端固定有挡块15,安装外筒11内壁固定有挡圈16,挡圈16周侧分布有若干沿圆周分布的限位槽17,其中,第一齿轮盘14与第三传动电机的输出轴相啮合,通过第三传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盘14转动,第一齿轮盘14转动带动连接支杆13转动,进而带动调节外座1进行转动;
调节内座2包括缓冲机构21和压紧固定机构22,缓冲机构21包括安装内筒211、铰接盘212和固定底座213,安装内筒211包括内筒本体2111,内筒本体2111的截面为梯形,内筒本体2111下端面固定有固定座2112,固定座2112 下端面沿圆周方向分布有若干第一滑动柱2113,第一滑动柱2113上固定有第一限位球2114,第一滑动柱2113上套有第一缓冲弹簧2115;铰接盘212包括中间圆平台2121,中间圆平台2121外壁周侧分布有若干T型铰接块2122,T型铰接块2122上贯穿有第一铰接孔2123和第一定位导向孔2124,第一定位导向孔2124与第一滑动柱2113滑动配合,且第一限位球2114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导向孔2124的半径,中间圆平台2121下端面固定有伸缩推杆2126,伸缩推杆2126 上套有第二缓冲弹簧2128,伸缩推杆2126周侧沿圆周分布有若干第二滑动柱 2125,第二滑动柱2125与第二限位球2127相连接;固定底座213包括固定平台2131,固定平台2131固定在安装外筒11内底部,固定平台2131上开有与伸缩推杆2126相配合的定位盲孔2132,定位盲孔2132周侧分布有若干与第二滑动柱2125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导向孔2133,第二定位导向孔2133的半径小于第二限位球2127的半径。
压紧固定机构22包括四组压紧联动单元,每组压紧联动单元包括两联动拉杆221、两铰接传动杆222、一滑动连杆223和限位缩进杆224,联动拉杆221 包括联动拉杆本体2211、联动拉杆本体2211两端均设有第一铰接筒2212,铰接传动杆222包括铰接传动杆本体2221,铰接传动杆本体2221两端对称设有U 型架2222,U型架2222内连接有与第一铰接筒2212相配合的铰接轴2223;滑动连杆223包括滑动连杆本体2231,滑动连杆本体2231一端固定有第二铰接筒 2232,第二铰接筒2232与铰接传动杆本体2221滑动配合,另一端对称延伸有限位滑杆2233;限位缩进杆224包括第一进给杆2241、弧形板2242和第二限位板2243,第一进给杆2241一端与弧形板2242相连接,另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二限位杆2243,第二限位杆2243上开有第一矩形通孔2244和第二矩形通孔 2245,第一矩形通孔2244和第二矩形通孔2245相连通,且第一矩形通孔2244 和第二矩形通孔2245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板2243的长度,第二矩形通孔2245 与限位滑杆2233滑动配合。
其中,组成压紧固定机构22中的四个弧形板2242构成一个圆弧,即每个弧形板2242中两侧壁间的夹角呈90°。
进给调节机构3包括支撑顶筒31,支撑顶筒31上开有第二铰接孔32,支撑顶筒31下端面固定有传动丝杠33,传动丝杠33与支撑顶筒31同轴心分布;固定底座4内壁上侧开有安装孔41和环型凹槽,环型凹槽与安装孔41同轴心设计;
传动进给机构5包括传动螺帽51、第一传动机构52、第二传动机构53和传动齿条盘54,传动螺帽51包括外延盘511和啮合柱512,外延盘511和啮合柱512相连接,外延盘511上设有环型凸起,环型凸起与固定底座4上的环型凹槽相配合,使得传动螺帽51沿环型凹槽轨迹转动,啮合柱512周侧分布有若干齿牙,啮合孔513贯穿外延盘511和啮合柱512,第一传动机构52和第二传动机构53分别位于传动螺帽51两侧,第一传动机构52包括第一传动电机521 以及与第一传动电机521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轮522,第二传动机构53包括第二传动电机531以及与第二传动电机531相连接的第二传动轮532,且第一传动轮 522和第二传动轮532和传动螺帽51的轴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传动齿条盘54 周侧分布有若干与第一传动轮522、第二传动轮532和啮合柱512相啮合的齿牙,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传动电机521和第二传动电机532同步工作,带动第一传动轮522和第二传动轮532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轮522和第二传动轮532转动带动传动齿条盘54转动,传动齿条盘54转动带动传动螺帽51转动,使得传动螺帽51在环型凹槽内转动,传动螺帽51转动带动传动丝杠33进行上或下移动。
捕捉控制系统包括人员采集模块、测距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分别与人员采集模块、测距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人员采集模块包括若干红外摄像头,分别分布在风扇周侧,用于采集风扇周侧红外图像,并将采集的红外图像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测距模块采用红外测距模块,用于检测风扇周侧人员的距离,并将检测的距离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人员对应的高度状态并存储不同高度状态对应的风扇头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所述高度状态包括站立状态、坐姿状态、蹲着状态和躺着状态以及不同状态对应的高度等;
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人员采集模块发送的红外图像,对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分析,判断风扇周侧是否有人,若风扇周侧无人,则发送控制指令至风扇,控制风扇停止工作,若风扇周侧有人,则根据人员分布角度,控制风扇在该水平面角度内旋转工作,并提取采集红外图像中人员对应的高度状态,并将对应的高度状态与数据存储模块中不同高度状态进行对比,若人员所处状态的高度高于风扇的最大高度时,分析处理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一传动电机521和第二传动电机531,第一传动电机521和第二传动电机531工作,带动传动齿条盘 54转动,传动齿条盘54转动带动传动螺帽51沿环型凹槽轨迹转动,进而风扇高度升高直至到达最大高度,且提取风扇头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根据旋转角度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三传动电机,第三传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盘14转动,直至风扇头旋转至对应的角度,使得风扇头旋转后的角度正好对准人员,保证人员实时享受凉风。
同时,分析处理模块接收测距模块发送的人员距离,统计距离风扇距离最近的人员距离,根据最近的人员距离发送风速控制指令至风扇,控制风扇的风速。
工作原理:
将风扇底座安装在安装内筒211内的铰接盘212上,在重力的作用下,铰接盘212向下移动,铰接盘212和固定底座213间的距离降低,铰接盘212向下移动带动铰接传动杆222向下移动,铰接传动杆222移动带动联动拉杆221 向下移动,联动拉杆221通过铰接传动杆222带动滑动连杆223向下移动,滑动连杆223上的限位滑杆2233沿第二限位杆2243上的第二矩形通孔2245向下移动,带动第一进给杆2241向靠近安装内筒211的中心移动,弧形板2242对风扇支撑轴进行压紧固定。
当需调节风扇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时,第三传动机电带动第一齿轮盘 14转动,第一齿轮盘14转动带动旋转球12在支撑顶筒31内转动,以调节风扇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且根据检测的人员身高,控制第一传动电机521和第二传动电机531工作,带动传动皮带盘54传动,进而带动传动螺帽51转动,传动螺帽51转动带动传动丝杠33上升或下降,实现高度调节。
人员图像的采集,采用红外摄像技术,红外摄像技术分为被动红外摄像技术和主动红外摄像技术,被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一 273℃)以上都有红外光发射的原理。由于人的身体和发热物体发出的红外光较强,其它非发热物体发出的红光很微弱,因此,利用特殊的红外摄像机就可以实现夜间监控。主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特制的"红外灯"人为产生红外辐射,产生人眼看不见而普通摄像机能捕捉到的红外光,辐射"照明"景物和环境,利用普通低照度CCD黑白摄像机或使用"白天彩色夜间自动变黑白"的摄像机或"红外低照度彩色摄像机"去感受周围环境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从而实现夜视功能。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外座(1)、调节内座(2)、进给调节机构(3)、固定底座(4)和传动进给机构(5);
所述调节外座(1)内安装有调节外座(2),调节外座(1)包括安装外筒(11),安装外筒(11)下端面固定有旋转球(12),旋转球(12)内贯穿有连接支杆(13),连接支杆(13)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盘(14),另一端固定有挡块(15),安装外筒(11)内壁固定有挡圈(16),挡圈(16)周侧分布有若干沿圆周分布的限位槽(17),其中,第一齿轮盘(14)与第三传动电机的输出轴相啮合,通过第三传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盘(14)转动,第一齿轮盘(14)转动带动连接支杆(13)转动;
所述调节内座(2)包括缓冲机构(21)和压紧固定机构(22),缓冲机构(21)包括安装内筒(211)、铰接盘(212)和固定底座(213),安装内筒(211)包括内筒本体(2111),内筒本体(2111)的截面为梯形,内筒本体(2111)下端面固定有固定座(2112),固定座(2112)下端面沿圆周方向分布有若干第一滑动柱(2113),第一滑动柱(2113)上固定有第一限位球(2114),第一滑动柱(2113)上套有第一缓冲弹簧(2115);铰接盘(212)包括中间圆平台(2121),中间圆平台(2121)外壁周侧分布有若干T型铰接块(2122),T型铰接块(2122)上贯穿有第一铰接孔(2123)和第一定位导向孔(2124),第一定位导向孔(2124)与第一滑动柱(2113)滑动配合,中间圆平台(2121)下端面固定有伸缩推杆(2126),伸缩推杆(2126)上套有第二缓冲弹簧(2128),伸缩推杆(2126)周侧沿圆周分布有若干第二滑动柱(2125),第二滑动柱(2125)与第二限位球(2127)相连接;固定底座(213)包括固定平台(2131),固定平台(2131)固定在安装外筒(11)内底部,固定平台(2131)上开有与伸缩推杆(2126)相配合的定位盲孔(2132),定位盲孔(2132)周侧分布有若干与第二滑动柱(2125)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导向孔(2133);
所述压紧固定机构(22)包括四组压紧联动单元,每组压紧联动单元包括两联动拉杆(221)、两铰接传动杆(222)、一滑动连杆(223)和限位缩进杆(224),联动拉杆(221)包括联动拉杆本体(2211)、联动拉杆本体(2211)两端均设有第一铰接筒(2212),铰接传动杆(222)包括铰接传动杆本体(2221),铰接传动杆本体(2221)两端对称设有U型架(2222),U型架(2222)内连接有与第一铰接筒(2212)相配合的铰接轴(2223);滑动连杆(223)包括滑动连杆本体(2231),滑动连杆本体(2231)一端固定有第二铰接筒(2232),第二铰接筒(2232)与铰接传动杆本体(2221)滑动配合,另一端对称延伸有限位滑杆(2233);限位缩进杆(224)包括第一进给杆(2241)、弧形板(2242)和第二限位板(2243),第一进给杆(2241)一端与弧形板(2242)相连接,另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二限位杆(2243),第二限位杆(2243)上开有第一矩形通孔(2244)和第二矩形通孔(2245),第二矩形通孔(2245)与限位滑杆(2233)滑动配合;
所述进给调节机构(3)包括支撑顶筒(31),支撑顶筒(31)上开有第二铰接孔(32),支撑顶筒(31)下端面固定有传动丝杠(33),传动丝杠(33)与支撑顶筒(31)同轴心分布;固定底座(4)内壁上侧开有安装孔(41)和环型凹槽,环型凹槽与安装孔(41)同轴心设计;
所述传动进给机构(5)包括传动螺帽(51)、第一传动机构(52)、第二传动机构(53)和传动齿条盘(54),传动螺帽(51)包括外延盘(511)和啮合柱(512),外延盘(511)和啮合柱(512)相连接,外延盘(511)上设有环型凸起,环型凸起与固定底座(4)上的环型凹槽相配合,啮合柱(512)周侧分布有若干齿牙,啮合孔(513)贯穿外延盘(511)和啮合柱(512),第一传动机构(52)和第二传动机构(53)分别位于传动螺帽(51)两侧,第一传动机构(52)包括第一传动电机(521)以及与第一传动电机(521)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轮(522),第二传动机构(53)包括第二传动电机(531)以及与第二传动电机(531)相连接的第二传动轮(532),且第一传动轮(522)和第二传动轮(532)和传动螺帽(51)的轴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传动齿条盘(54)周侧分布有若干与第一传动轮(522)、第二传动轮(532)和啮合柱(512)相啮合的齿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球(12)的直径小于支撑顶筒(31)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球(2114)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导向孔(2124)的半径,第二定位导向孔(2133)的半径小于第二限位球(2127)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通孔(2244)和第二矩形通孔(2245)相连通,且第一矩形通孔(2244)和第二矩形通孔(2245)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板(2243)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压紧固定机构(22)中的四个弧形板(2242)构成一个圆弧,即每个弧形板(2242)中两侧壁间的夹角呈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捕捉控制系统,捕捉控制系统包括人员采集模块、测距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分别与人员采集模块、测距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人员采集模块包括若干红外摄像头,分别分布在风扇周侧,用于采集风扇周侧红外图像,并将采集的红外图像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测距模块采用红外测距模块,用于检测风扇周侧人员的距离,并将检测的距离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人员对应的高度状态并存储不同高度状态对应的风扇头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
所述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人员采集模块发送的红外图像,对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分析,判断风扇周侧是否有人,若风扇周侧无人,则发送控制指令至风扇,控制风扇停止工作,若风扇周侧有人,则根据人员分布角度,控制风扇在该水平面角度内旋转工作,并提取采集红外图像中人员对应的高度状态,并将对应的高度状态与数据存储模块中不同高度状态进行对比,若人员所处状态的高度高于风扇的最大高度时,分析处理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一传动电机(521)和第二传动电机(531),第一传动电机(521)和第二传动电机(531)工作,带动传动齿条盘(54)转动,传动齿条盘(54)转动带动传动螺帽(51)沿环型凹槽轨迹转动,进而风扇高度升高直至到达最大高度,且提取风扇头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根据旋转角度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三传动电机,第三传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盘(14)转动,直至风扇头旋转至对应的角度;
同时,分析处理模块接收测距模块发送的人员距离,统计距离风扇距离最近的人员距离,根据最近的人员距离发送风速控制指令至风扇,控制风扇的风速。
CN201910252120.3A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Active CN109854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120.3A CN109854526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120.3A CN109854526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4526A CN109854526A (zh) 2019-06-07
CN109854526B true CN109854526B (zh) 2020-04-24

Family

ID=66902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2120.3A Active CN109854526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4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9347B (zh) * 2019-11-26 2024-05-0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体姿势的风扇调节方法、风扇和存储介质
CN112922868A (zh) * 2019-12-05 2021-06-0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高度的控制方法、风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36118B (zh) * 2020-03-02 2021-03-3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风扇
CN113431799A (zh) * 2020-06-30 2021-09-24 鲍晨怡 一种带有间距调节部件的温度智慧化调节工业排风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45045A1 (ru) * 1978-12-06 1981-07-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905 Стенд дл испытани шарнировгуСЕНиц HA изНОС
CN2316492Y (zh) * 1997-10-15 1999-04-28 曹荣华 电风扇转角调整装置
CN2874084Y (zh) * 2005-11-05 2007-02-28 毛建华 电风扇摇头角度调节器
CN204755375U (zh) * 2015-07-24 2015-11-11 谷代妃 一种落地扇的脚踏调高机构
CN108547785A (zh) * 2018-06-25 2018-09-1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摆动角度可调的电风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45045A1 (ru) * 1978-12-06 1981-07-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905 Стенд дл испытани шарнировгуСЕНиц HA изНОС
CN2316492Y (zh) * 1997-10-15 1999-04-28 曹荣华 电风扇转角调整装置
CN2874084Y (zh) * 2005-11-05 2007-02-28 毛建华 电风扇摇头角度调节器
CN204755375U (zh) * 2015-07-24 2015-11-11 谷代妃 一种落地扇的脚踏调高机构
CN108547785A (zh) * 2018-06-25 2018-09-1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摆动角度可调的电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4526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4526B (zh) 一种风扇追踪调节装置
CN209557972U (zh) 一种终端用自动升降平台
CN210129912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人脸识别摄像头
CN208044628U (zh) 一种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采集装置
CN101296370B (zh) 泵站入海口水下监控器
CN208509078U (zh) 姿态自动调节摄像仪
CN214075566U (zh) 外观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的视觉数据处理系统
CN207266205U (zh) 视频会议机顶盒终端
CN211702202U (zh) 一种多光谱红外成像摄像机
CN108189080A (zh) 一种用于安防机器人的多自由度调节结构
CN210687539U (zh) 一种用于安防监控领域的摄像头
CN210201979U (zh) 一种视频监控安防装置
CN208930268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便于调节显示屏角度的支架结构
CN208859242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ar显示屏
CN208587694U (zh) 一种安防监控摄像头
CN110986313A (zh) 基于人体红外检测的室内智能分区中央空调温度调节装置
CN213403233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用监控摄像装置
CN212367434U (zh) 一种红外热成像监控装置
CN108087778A (zh) 一种舞台表演智能灯具
CN207460387U (zh) 一种楼宇安防监控装置
CN208739304U (zh) 一种弱电工程安防监控装置
CN108469293B (zh) 一种摄像头可滑动的三维人体扫描设备
CN206904517U (zh) 一种摄像机支架
CN21629119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楼宇智能化监控装置
CN216046520U (zh) 一种电力设备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1

Address after: 528200 floor 3, building 3, lijianyu, Donglian Jincheng Industrial Zone, Danzao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Foshan Yali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Anhui Hefei high tech Zone, Mount Huangshan road 599, 14 times, 1405 rooms of Cyberport.

Applicant before: HEFEI TUOKALATU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