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1130B -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1130B
CN109851130B CN201910108889.8A CN201910108889A CN109851130B CN 109851130 B CN109851130 B CN 109851130B CN 201910108889 A CN201910108889 A CN 201910108889A CN 109851130 B CN109851130 B CN 109851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temperature
tank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88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1130A (zh
Inventor
张振涛
彭琳
陈艳
刘刈
龙泊康
张羽
任韧
孙润杰
李睿之
李振毅
骆永志
聂鹏
张立军
张兴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a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of Ener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of Energy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of Energy
Priority to CN2019101088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1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1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1130A/zh
Priority to EP20747667.2A priority patent/EP391944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3315 priority patent/WO202015633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1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1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包括超临界水氧化装置、氧化剂供料装置以及有机物供料装置。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包括反应器和自分离外桶;反应器设置于自分离外桶的内部,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反应器壳体上设置有氧化剂进料口、有机物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自分离外桶内设置有蒸发池、冷凝池和冷凝管,蒸发池与出料口相连通,在蒸发池与出料口之间设有背压阀,冷凝池设置于蒸发池的上方,冷凝管设置于冷凝池的上方,使得在蒸发池中蒸发的气体于冷凝管处液化的情况下,液化得到的液体能够回落至冷凝池中。氧化剂供料装置与氧化剂进料口相连通。有机物供料装置与有机物进料口相连通。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Description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新型的湿法氧化技术。通过利用有机废物、水、氧气在超临界水体系中完全混溶的特点,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从而完成对有机废液的处理。一般地,超临界水是指温度超过374℃、压力超过22Mpa的一种特殊状态的水。在超临界水状态下有机废物和氧气在超临界水体系中完全混溶,当超临界水温度超过550℃,无机盐在其中的溶解度为零。利用超临界水的这种性能,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目前,研究认为,超临界水氧化法分解效率高、处理周期短、无明火、二次废物少、环境友好,适合处理多种有机废物,可以应用于环保、化工、煤气化、核电和火电、新材料合成等诸多领域中,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处理技术。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在相关技术中,放射性有机废液超临界水氧化后转化为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水体积是原有机废液体积的10倍,有机废液超临界水氧化后增容而不减容,无法工程应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包括超临界水氧化装置、氧化剂供料装置以及有机物供料装置。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包括反应器和自分离外桶,所述反应器设置于所述自分离外桶的内部。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设置有氧化剂进料口、有机物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自分离外桶内设置有蒸发池、冷凝池和冷凝管,所述蒸发池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在所述蒸发池与所述出料口之间设有背压阀,所述冷凝池设置于所述蒸发池的上方,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冷凝池的上方,使得在所述蒸发池中蒸发的气体于所述冷凝管处液化的情况下,液化得到的液体能够回落至所述冷凝池中。氧化剂供料装置与所述氧化剂进料口相连通。有机物供料装置与所述有机物进料口相连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蒸发池内设置有冷却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蒸发池内设置有排渣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冷凝池内设置有排水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自分离外桶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自分离外桶中设置有冷却内桶,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冷却内桶的内部,所述冷凝池形成于所述冷却内桶的底部,所述冷却内桶的桶壁上设置有多个孔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蒸发池通过反应器出口管与所述反应器连通,所述蒸发池中设置有套管,所述反应器出口管接入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上设有小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氧化剂供料装置包括氧气瓶组、氧气加压泵、高压氧气瓶以及单向阀。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有机物供料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蠕动泵、高压泵以及单向阀,其中,所述高压泵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蠕动泵相连通,所述蠕动泵与所述第二水箱相连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上、所述蒸发池内和/或所述冷凝池内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排渣口的pH在线监测计;设置在所述排气口处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器;以及/或者设置在所述排水口的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或响应于所述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控制以下至少一种:氧化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有机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所述反应器和/或所述蒸发池的温度;以及/或者所述背压阀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搅拌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反应器壳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出料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搅拌器配置有电流表和/或电压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加热装置,用于提升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外部的至少一组加热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外部的至少一组冷却套。所述反应器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氧化剂进料口的第一区域以及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二区域,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部,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壳体包括第一端壁、侧壁以及与第一端壁相对的第二端壁,所述氧化剂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壁,所述有机物进料口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内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壁,并向所述第一端壁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内衬的内部,其中,所述有机物进料口与所述第一端壁的距离大于所述有机物进料口与所述第二端壁的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内衬经渗铝、喷丸锻击以及喷涂热障涂层处理,所述热障涂层包括交替排布的多个铝层和多个氧化铝层。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用于通过上文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处理有机废水,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反应器加热,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将第一溶液通过所述有机物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以及将氧化剂通过所述氧化剂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直到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不小于600℃,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打开所述背压阀,将所述有机废水通过所述有机物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其中,所述有机废水在超临界水环境下被氧化,并从所述出料口排出,进入所述蒸发池,通过自蒸发实现有害物质的分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二温度介于650℃至800℃之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溶液包括蔗糖溶液。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氧化剂包括氧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配置有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搅拌器的电流和电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搅拌器的电流和/或电压达到预定数值时,降低所述氧化剂进料口和有机物进料口中的至少一个的进料速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反应器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氧化剂进料口的第一区域以及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二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使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使所述出料口的排出物的温度不低于12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出料口的排出物的温度介于150℃至300℃之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监测系统,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输入或响应于所述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控制以下至少一种:氧化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有机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所述反应器和/或所述蒸发池的温度;以及/或者所述背压阀的状态。
本公开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方法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容而不是转化为更多的放射性有机废水,利用反应后的温度实现自蒸发,提高系统效率,节省设备体积和能源,适用于工业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反应器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套管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冷却内桶的示意图;以及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实现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的放射性废液的减容减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方法,可以将有机废水通过超临界水氧化转化为无机物,利用反应余温自蒸发,将有机物中放射性金属元素回收,实现了废物最小化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之中,本公开实施例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方法处理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能力达到1-10kg/h,减容比达到30-100倍,流出物为蒸馏水可复用,净化气体可以直接排放。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包括超临界水氧化装置、氧化剂供料装置150以及有机物供料装置140。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包括反应器110和自分离外桶120,所述反应器110设置于所述自分离外桶120的内部。所述反应器110包括反应器壳体,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设置有氧化剂进料口111、有机物进料口112以及出料口113。所述自分离外桶120内设置有蒸发池121、冷凝池122和冷凝管123,所述蒸发池121与所述出料口113相连通,在所述蒸发池121与所述出料口113之间设有背压阀130,所述冷凝池122设置于所述蒸发池121的上方,所述冷凝管123设置于所述冷凝池122的上方,使得在所述蒸发池121中蒸发的气体于所述冷凝管123处液化的情况下,液化得到的液体能够回落至所述冷凝池122中。氧化剂供料装置150与所述氧化剂进料口111相连通。有机物供料装置140与所述有机物进料口112相连通。
下面结合图2~图5对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示例性说明。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示意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氧化剂例如可以是液氧、氧气、双氧水等,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采用氧气作为氧化剂。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于提供氧气的氧化剂供给装置270例如可以包括氧气瓶组、氧气加压泵、高压氧气瓶以及单向阀。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有机物供料装置260例如可以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蠕动泵、高压泵以及单向阀,其中,所述高压泵分别与第一水箱和蠕动泵相连通,所述蠕动泵与所述第二水箱相连通。其中,第一水箱可以用于存储有机废水,第二水箱可以用于存储蔗糖溶液。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自分离外桶220内设置有蒸发池221、冷凝池222和冷凝管223,所述反应器210设置于所述自分离外桶220的内部。该反应器210,包括氧化剂进料口211、有机物进料口212、出料口213、搅拌装置224、加热装置216、冷却装置215等,请参照图3描述的实施例,此处暂且不展开描述。该超临界水氧化装置为一体化装置,设备数量少,功能集中,处理能力高,由于反应器210是高温高压设备,设置在反应器210外部的自分离外桶220还能够对外界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蒸发池221与出料口213相连通,在所述蒸发池221与所述出料口213之间设有背压阀23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冷凝池222设置于所述蒸发池221的上方,所述冷凝管223设置于所述冷凝池222的上方,使得在所述蒸发池221中蒸发的气体于所述冷凝管223处液化的情况下,液化得到的液体能够回落至所述冷凝池222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经过背压阀230后,压力逐渐恢复为常压,流出物也由超临界态恢复为气液固三态。由于反应器210的流出物是高温高压流体,例如流出物本身的温度为150~300℃,压强为25MPa,为了能使高温高压流体平稳蒸发,可以在蒸发池221中设置冷却管224,使得流出物可以始终处于沸腾状态。即冷却管224将蒸发池221中液体的温度稳定在目标温度范围内,例如,可以是在100℃左右,使得液体可以在蒸发池221中稳定沸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蒸发池221内还可以设置有排渣口225,用于排出蒸发池221内的非挥发性的盐渣。在所述排渣口225可以设置有pH在线监测计,在正常工况下,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排渣口的排出物的pH值约为2左右,若出现明显上升,则可以降低有机物供料装置的供料流量或提高反应器210的温度或压力。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冷凝池222内设置有排水口226,用于排出冷凝池222中的水。排水装置可以包括多根辐射管和一个环管,提高排水效率。排出的水为蒸馏水,有害物质浓度低于十万分之一。在排水口226可以设置化学需氧量(COD)在线监测器,对水质进行监测,若COD含量升高,可以降低有机物供料装置的供料流量或提高反应器210的温度或压力,使反应更充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自分离外桶22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227,用于排出二氧化碳等净化气体。在排气口227处可以设置气体过滤装置,例如可以包括活性炭过滤柱和高效过滤器,以保证排出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排气口227处还可以设置挥发性有机物(VOC)在线监测器,对气体进行监测,若VOC含量升高,则可以降低有机物供料装置的供料流量或提高反应器210的温度或压力,使反应更充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超临界水氧化装置还包括冷水机组,用于向所述冷凝管223供水,也可以向反应器210中的冷却装置215供水。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之后,一般需要经过冷却设备、气液分离设备、液体冷却设备、气体冷却设备等多个设备处理,才能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分离。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处理流程长,设备多,而且成本高。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利用自分离外桶处理高温(120~300℃)的流出物,使得盐渣在蒸发池底部蒸发浓缩,水在蒸发池中蒸发,经过冷凝管冷却,可以从冷凝池的排水口排出,洁净气体直接可以从分离设备的顶部排出。本公开的分离设备可以同时实现混合物的分离,不仅处理流程短,而且达到了有效降低设备一次性投资和设备运行费用,实现了放射性废物最大限度地减容。以放射性铯和锶为例,放射性铯经过蒸发池蒸发后,去污因子可以达到105,水蒸气中的铯不到蒸发池水中铯浓度的十万分之一,蒸发对锶的去污因子可以达到109,因此蒸汽可以得到深度净化。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以下至少一种: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蒸发池内、冷凝池内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排渣口的pH在线监测计;设置在所述排气口处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器;以及/或者设置在所述排水口的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器。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或响应于所述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控制以下至少一种:氧化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有机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所述反应器和/或蒸发池的温度;以及/或者所述背压阀230的状态。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反应器300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反应器300包括反应器壳体310,反应器壳体310上设置有氧化剂进料口311、有机物进料口312以及出料口313。
本公开实施例对反应器壳体310的形状、材质、尺寸大小不做限定。例如,反应器壳体310可以是圆柱型,材质可以是为INCONEL625,反应器壳体310内径可以是80~219mm,例如可以是168mm、厚度例如可以约为25mm,长度可以是1000~6000mm,例如可以是3000mm。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反应器300还可以包括搅拌器330,该搅拌器330包括转轴331,转轴331穿过反应器壳体310。该反应器300可以倾斜安装,倾斜坡度为10%,出料口313处于最底端,该搅拌器330用于对反应器300中的物质进行搅动。超临界水反应产物一般为超细颗粒物,没有结晶生长的条件,只要有扰动,颗粒物不会沉积、粘结,有效防止超细无机盐结成晶体堵塞出料口313。例如,搅拌器330可以包括内磁转子332和外磁转子333,在通电的情况下,在外磁转子333的带动下,内磁转子332带动转轴331和搅拌子旋转。该搅拌器330例如可以保持80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使得超临界水反应产物颗粒保持悬浮而不会沉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转轴331穿过所述出料口313。如图3所示,该出料口313为L型,转轴331通过反应器壳体310并且部分地穿过所述出料口313伸入反应器壳体310内,在出料口313附近搅拌,防止堵塞出料口313。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搅拌器330配置有电流表和/或电压表,用于监测搅拌器的电流和电压,当搅拌器330的电流和电压升高并达到预定数值时,反应器300内部的压力较大,需要减小两个进料口311和312的进料流量,甚至暂停进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300还包括加热装置320,用于提高反应器壳体310的温度,进而对反应器壳体310内形成的腔室加热。本公开实施例对加热装置320的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加热装置320可以是一组或多组加热套,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将加热套套设在反应器壳体310的外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向反应器壳体310内部传递热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300还包括冷却装置340,用于在开始反应后,对反应器300进行降温,防止反应器300的温度过高,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危险。所述冷却装置340例如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310外部的至少一组冷却套。冷却套可以包括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可以通过固定孔和螺栓固定,每个部分中可以充入冷却水。本公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可以包括一组或多组冷却套,在设备运行时,可以通过调整使用状态的冷却套的数量实现对反应器的温度的控制。类似地,本公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可以包括一组或多组加热套,在设备运行时,可以通过调整使用状态的加热套的数量实现对反应器的温度的控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壳体310包括靠近所述氧化剂进料口311的第一区域10以及靠近所述出料口313的第二区域20,所述加热装置320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10的外部,所述冷却装置340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20的外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超临界水氧化在第一区域10内完成,产物经第二区域20向出料口313流动的过程中,被冷却装置340冷却,到达出料口时的温度约为150~300℃。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反应器壳体310包括第一端壁314、侧壁315以及与第一端壁314相对的第二端壁316,氧化剂进料口31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壁314,有机物进料口312设置于所述侧壁315,出料口313设置于第二端壁316。可选地,出料口313也可以设置在侧壁315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反应器300还包括内衬350,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壁316,并向所述第一端壁314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料口313设置于所述内衬350的内部,其中,所述有机物进料口312与所述第一端壁314的距离大于所述有机物进料口312与所述第二端壁316的距离。即,有机物进料口312更靠近第二端壁316,有机物进入反应器300后,沿内衬350的外部向第一端壁214的方向移动,直至到达氧化剂进料口311附近,与氧化剂在超临界水环境下发生氧化反应。该设计使得有机物能够在内衬和壳体之间进行预热,并且使得内衬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内衬35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高温合金材料GH4169,其内径可以是40-133mm,例如可以是108mm,长度可以是1000-6000mm,例如可以是3500mm。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内衬350经包括渗铝、喷丸锻击以及喷涂热障涂层处理,所述热障涂层包括交替排布的多个铝层和多个氧化铝层。相当于在内衬上生成了防腐涂层,并且在超临界水的高温作用下,内衬上形成一层致密的凝胶层,阻止超临界水与内衬金属的接触与腐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形成致密的凝胶层的关键条件是在金属与凝胶层之间有一层致密的特殊金属原子。一方面,这层特殊的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与本体金属相连。另一方面又以化学键的形式与凝胶层相连。为了制备这层金属原子,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镍基金属,首先对金属本体进行渗铝处理,之后用喷丸锻击金属表面,以便形成致密的金属铝原子层,之后喷涂热障涂层,通过金属铝、三氧化二铝陶瓷层的交替喷涂6~8层,金属表面形成热障涂层,厚度约2~3mm。热障涂层遇到超临界水后,这层热障涂层将转变为致密的凝胶层。凝胶层可以阻止超临界水与内衬金属的接触与腐蚀。当反应中心温度700℃-800℃时,热障涂层表面温度保持在650℃-750℃,内衬机体温度保持在550℃-65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反应器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得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的至少一个位置的温度。例如,内衬350的两端和中间可以配备温度探头,加热装置220与反应器壳体310之间可以设置温度探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300还包括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得所述反应器的至少一个位置的压力。例如,反应器300的两端可以配备压力表,用于检测反应器300内部的压力。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套管410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蒸发池400通过反应器出口管(图2所示的240)与所述反应器连通,所述蒸发池400中设置有套管410,所述反应器出口管接入所述套管410内,所述套管410上设有小孔。反应器排出的物质通过多个小孔分散排入蒸发池400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套管410的尺寸和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套管410的直径可以42~50mm,壁厚可以是4~6mm,形状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螺旋管。小孔大小例如可以是直径2~3mm,其作用主要是将高速流体通过出口管上的小孔得到消解与分散,缓慢释放压力。
返回参考图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自分离外桶220中设置有冷却内桶250,所述冷凝管223设置于所述冷却内桶250的内部,所述冷凝池222形成于所述冷却内桶250的底部,所述冷却内桶250的桶壁上设置有多个孔道251。下面结合图5,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冷却内桶进行描述。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冷却内桶510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冷却内桶510的桶壁上设置有多个孔道513,用于供蒸发池中蒸发的蒸汽进入冷却内桶5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向冷却内桶510中的冷凝管511中充入冷却水(例如由入口5111充入,从出口5112排出),使得冷却内桶510中的温度相对于蒸发池中的温度低,冷凝管511充水后可以降低蒸汽的温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例如,蒸发池中蒸发的水蒸汽、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从桶壁上设置的多个孔道513进入冷却内桶510,如图5中箭头所示的向上流动方向。蒸汽遇到冷空气后,冷凝生成水珠并落入冷凝池512中,然后从排液口514排出。而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从顶部的排气口515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冷凝池512的体积不做限定。例如,冷凝池512的体积可以是50L~500L,冷凝池512中可以通过多根辐射管道与外部的环形管道连接,导水能力可以是800kg/h~8000kg/h。冷凝管511可以是水平缠绕螺旋冷却管,尺寸大小不做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桶壁上留有多个孔道513供气体穿过,冷却内桶510能够使得100℃以上的水蒸汽冷凝为60℃~90℃的水,冷凝能力可以是200kg/h~2000kg/h。冷却盘管区的体积不做限定,例如体积可以1000L,冷凝水可以返回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中复用,也可以另作他用或直接排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610~S640。
在操作S610,对反应器加热。
在操作S620,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将第一溶液通过所述有机物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以及将氧化剂通过所述氧化剂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直到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
在操作S630,在反应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打开反应器出料口处的背压阀。
在操作S640,将有机废水通过有机物进料口输入反应器壳体内,在超临界水环境下被氧化,并从出料口排出,进入所述蒸发池,通过自蒸发实现有害物质的分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例如,可以先将反应器充满水,利用电加热套预热反应器,使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例如可以是30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溶液例如可以是蔗糖溶液,通过调节蔗糖溶液和水的比例,逐步升高蔗糖浓度,将蔗糖溶液通过氧化物入口输入反应器内,同时向反应器输入氧化剂。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氧化剂例如可以是氧气。在300℃的条件下,氧化剂与蔗糖发生反应产生热量,将反应器温度继续加热到第二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蔗糖溶液可以有效提高超临界水反应室温度。不同于丙醇,蔗糖水溶液是非易燃易爆物品,同时浓蔗糖水溶液的燃烧热高于丙醇的燃烧热,可以将超临界水反应区温度提高到一定温度区间550℃-800℃。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经渗铝、喷丸锻击以及喷涂热障涂层处理的内衬,反应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反应器的寿命可以延长5-10年。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二温度不小于600℃。优选地,所述第二温度介于650℃至800℃之间,该温度范围相较于其它超临界水反应的相关技术而言反应温度高,有效提高了反应速度。并且,由于反应温度高,反应所需时间比传统超临界水低10倍,使得相同处理能力的设备的体积大幅减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达到反应条件的情况下,例如,超临界水氧化温度保持在650℃~750℃,压力保持在20~25Mpa的情况下,启动有机物供料装置。一般工况下,反应器内衬靠近氧化剂进料口部分温度为650℃~800℃,相对应反应器壳体部分温度不超过60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反应器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有机物进料口的第一区域以及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二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使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使所述出料口的排出物的温度不低于120℃。
例如,可以控制第一区域的温度在650℃~800℃之间。当有机物浓度较高时,释放的氧化热较多,此时需要通过冷却装置对反应器降温,使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在800℃以内。另一方面,反应产物经过冷却装置和内衬与壳体之间的流体的冷却作用下,温度降低到120℃~300℃,可选地,出料口的排出物的温度可以介于150℃至300℃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反应器出料口的60℃左右的温度,本公开实施例的出料口的温度较高,例如可以达到300℃,减轻了超临界水反应器的冷却负担,使得设备体积可以缩小,同时效率可以提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配置有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搅拌器的电流和电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搅拌器的电流和/或电压达到预定数值时,降低所述有机物进料口和氧化剂进料口中的至少一个的进料速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监测系统,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输入或响应于所述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控制以下至少一种:氧化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有机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所述反应器和/或所述蒸发池的温度;以及/或者所述背压阀的状态。请参考上文关于装置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包括:
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包括反应器和自分离外桶;所述反应器设置于所述自分离外桶的内部,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设置有氧化剂进料口、有机物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自分离外桶内设置有蒸发池、冷凝池和冷凝管,所述蒸发池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在所述蒸发池与所述出料口之间设有背压阀,所述冷凝池设置于所述蒸发池的上方,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冷凝池的上方,使得在所述蒸发池中蒸发的气体于所述冷凝管处液化的情况下,液化得到的液体能够回落至所述冷凝池中;
氧化剂供料装置,与所述氧化剂进料口相连通;以及
有机物供料装置,与所述有机物进料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其中:
所述蒸发池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蒸发池内设置有排渣口,所述冷凝池内设置有排水口,所述自分离外桶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所述自分离外桶中设置有冷却内桶,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冷却内桶的内部,所述冷凝池形成于所述冷却内桶的底部,所述冷却内桶的桶壁上设置有多个孔道;
所述蒸发池通过反应器出口管与所述反应器连通,所述蒸发池中设置有套管,所述反应器出口管接入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上设有小孔;
所述氧化剂供料装置包括氧气瓶组、氧气加压泵、高压氧气瓶以及单向阀;
所述有机物供料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蠕动泵、高压泵以及单向阀,其中,所述高压泵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蠕动泵相连通,所述蠕动泵与所述第二水箱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上、所述蒸发池内和/或所述冷凝池内的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压力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排渣口的pH在线监测计;
设置在所述排气口处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器;
设置在所述排水口的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或响应于所述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控制以下至少一种:
氧化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
有机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
所述反应器和/或所述蒸发池的温度;
所述背压阀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其中,所述反应器还包括:
搅拌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反应器壳体,其中,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出料口,所述搅拌器配置有电流表和/或电压表;
加热装置,用于提升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外部的至少一组加热套;以及/或者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外部的至少一组冷却套,所述反应器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氧化剂进料口的第一区域以及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二区域,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部,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其中,所述反应器壳体包括第一端壁、侧壁以及与第一端壁相对的第二端壁,所述氧化剂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壁,所述有机物进料口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壁,所述反应器还包括:
内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壁,并向所述第一端壁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内衬的内部,
其中,所述有机物进料口与所述第一端壁的距离大于所述有机物进料口与所述第二端壁的距离,
其中,所述内衬经渗铝、喷丸锻击以及喷涂热障涂层处理,所述热障涂层包括交替排布的多个铝层和多个氧化铝层。
7.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用于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处理有机废水,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反应器加热;
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将第一溶液通过所述有机物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以及将氧化剂通过所述氧化剂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直到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不小于600℃;
在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打开所述背压阀;
将所述有机废水通过所述有机物进料口输入所述反应器壳体内,其中,所述有机废水在超临界水环境下被氧化,并从所述出料口排出,进入所述蒸发池,所述蒸发池中蒸发的气体于所述冷凝管处液化的情况下,液化得到的液体能够回落至所述冷凝池中,通过自蒸发实现有害物质的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介于650℃至800℃之间,所述第一溶液包括蔗糖溶液,所述氧化剂包括氧气;并且/或者
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配置有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搅拌器的电流和电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搅拌器的电流和/或电压达到预定数值时,降低所述氧化剂进料口和有机物进料口中的至少一个的进料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反应器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氧化剂进料口的第一区域以及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二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使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使所述出料口的排出物的温度不低于120℃,其中,所述出料口的排出物的温度介于150℃至30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监测系统,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输入或响应于所述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控制以下至少一种:
氧化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
有机物供料的压力和/或流量;
所述反应器和/或所述蒸发池的温度;
所述背压阀的状态。
CN201910108889.8A 2019-02-03 2019-02-03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Active CN109851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8889.8A CN109851130B (zh) 2019-02-03 2019-02-03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EP20747667.2A EP3919448A4 (en) 2019-02-03 2020-01-20 ALL-IN-ONE SUPERCRITICAL WATER TREATMENT MACHINE AND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PCT/CN2020/073315 WO2020156337A1 (zh) 2019-02-03 2020-01-20 超临界水一体机与有机废液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8889.8A CN109851130B (zh) 2019-02-03 2019-02-03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1130A CN109851130A (zh) 2019-06-07
CN109851130B true CN109851130B (zh) 2020-10-09

Family

ID=6689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8889.8A Active CN109851130B (zh) 2019-02-03 2019-02-03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11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19446A4 (en) * 2019-02-03 2023-01-25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TREATMENT OF SOLID ORGANIC RADIOACTIVE WASTE BY OXIDATION IN SUPERCRITICAL WATER
EP3919448A4 (en) * 2019-02-03 2023-01-25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ALL-IN-ONE SUPERCRITICAL WATER TREATMENT MACHINE AND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CN114835282A (zh) * 2022-03-25 2022-08-02 石家庄新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控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9028A (zh) * 2009-08-27 2010-01-2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氧化铝/金属微叠层涂层
CN105152509A (zh) * 2015-09-10 2015-12-16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超临界反应器、超临界反应系统及污泥的超临界处理方法
CN105782995A (zh) * 2016-05-17 2016-07-20 山东大学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有机物的射流燃烧装置及方法
CN108726774A (zh) * 2018-05-29 2018-11-02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同时去除有机废水中盐和有机污染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09179825A (zh) * 2018-08-07 2019-01-11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系统及废水零排放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7680B2 (ja) * 1997-04-23 2002-07-02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超臨界反応装置及び方法
FR2814967B1 (fr) * 2000-10-10 2003-11-14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oxydation en eau supercritique de matieres
CN103508589B (zh) * 2013-09-30 2015-05-27 西安交通大学 超临界水氧化或气化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的反应器
US10370276B2 (en) * 2017-05-25 2019-08-06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Near-zero-release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concentrated organic wastewater
CN107935287A (zh) * 2017-12-08 2018-04-2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能量回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9028A (zh) * 2009-08-27 2010-01-2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氧化铝/金属微叠层涂层
CN105152509A (zh) * 2015-09-10 2015-12-16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超临界反应器、超临界反应系统及污泥的超临界处理方法
CN105782995A (zh) * 2016-05-17 2016-07-20 山东大学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有机物的射流燃烧装置及方法
CN108726774A (zh) * 2018-05-29 2018-11-02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同时去除有机废水中盐和有机污染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09179825A (zh) * 2018-08-07 2019-01-11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系统及废水零排放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1130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1128B (zh)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废液处理方法
CN109851130B (zh)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EP3919448A1 (en) Supercritical water all-in-one machine and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JP3297680B2 (ja) 超臨界反応装置及び方法
CN103508589B (zh) 超临界水氧化或气化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的反应器
CN109848182B (zh)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和处理固体可燃物的方法
CN102249461B (zh) 高含盐高含氯有机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US5558783A (en) Supercritical oxidation reactor
CN102190363B (zh) 利用辅助燃料补给热量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WO2020156336A1 (zh)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放射性有机固体废物
US20080135496A1 (en) Device for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materials
JP5085551B2 (ja) 流体の反応媒体内の材料の処理のためのリアクタ及び方法
EP0770041A1 (en) Turbulent flow cold-wall reactor
CN101987750B (zh) 废有机物的超临界水处理用预脱盐器
KR101294349B1 (ko) 유체 반응 매개물내의 물질을 산소 결핍 처리하기 위한반응기 및 방법
CN103512034A (zh) 有机废水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
CN109851030B (zh)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处理放射性有机废物的方法
CN109851131B (zh) 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和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109354151B (zh) 一种处理放射性有机废液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
RU254361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резиновых отходов
CN109851031B (zh) 用于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器及废液处理方法
KR101224725B1 (ko) 방사성 액체폐기물 처리방법 및 장치
CN103508547A (zh) 高含盐腐蚀性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
CN210438468U (zh)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及其反应装置
CN209602186U (zh)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有机废液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4

Address after: 102425 Floor 25, Floor 101, Building 1 to 4, Yard 37, Yanfu Road,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NA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courtyard, Sanqiang Road, Xinzhe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