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508A -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2508A
CN109842508A CN201711209105.8A CN201711209105A CN109842508A CN 109842508 A CN109842508 A CN 109842508A CN 201711209105 A CN201711209105 A CN 201711209105A CN 109842508 A CN109842508 A CN 109842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ain equipment
contract network
main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091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2508B (zh
Inventor
李瑞华
肖玮
范泛
陈华
王乐临
李江
廖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091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2508B/zh
Priority to EP18881497.4A priority patent/EP369702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16029 priority patent/WO20191010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2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508A/zh
Priority to US16/884,022 priority patent/US1132385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2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该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包括: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组网信息用于在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主设备具有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主设备接收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协同网络;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主设备退出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当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一个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本申请能够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背景技术
多台终端设备通过某个终端设备的热点或者路由器可以组成一个协同网络,在组成协同网络之后,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可以共同执行协同播放、协同录音以及协同会议等协同任务。
协同网络一般包括一个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其中,主设备具有该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用于控制各个从设备共同执行协同任务,各个从设备根据主设备的控制信息来执行协同任务。具体地,主设备的功能可以包括:发送广播、进行协同组网、发送同步对时消息、完成同步、发送拾音或者放音指令等;从设备的功能可以包括:接收广播、加入协同网络、应答同步对时消息、完成同步、执行拾音或者放音指令等。
通过协同网络能够实现单个终端所无法实现的功能(例如,多个终端进行协同播放能够大大提高播放效果),能够带来较好的用户体验。而在协同网络工作时,为了使得协同网络中的多台终端设备能够较好地执行协同任务,需要保证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因此,如何确保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以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主设备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主设备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所述主设备接收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所述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本申请中,主设备通过向从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在主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机制完成管理权限的切换,并且在从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也就是说,无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出现异常,本申请均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设备获取所述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设备能力信息,从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所述主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其中,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目标候选设备用于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接管所述主设备的管理权限,所述目标候选设备是根据所述候选设备列表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出来的候选设备。
与直接确定某个设备为备用设备的方式相比,通过综合考虑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能够更为合理地选择出候选设备,进而可以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网络时采用更合适的候选设备来替换主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包括: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所述主设备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所述候选设备列表。
根据设备能力对候选设备进行排序,能够快速寻找到替换主设备的目标候选设备,进而能够简化设备切换的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能力信息包括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具体用于指示在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由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所述主设备的管理权限。
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通过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主设备的管理权限能够确保协同网络中的设备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能够增强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所述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包括:在所述一个从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预设时延;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预设版本;可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可用资源低于预设要求。
当从设备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可以认为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不能满足正常的协同工作的要求,此时,通过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能够避免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对整个协同网络的协同工作造成影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呼叫转移信息,所述呼叫转移信息用于为所述多个从设备设置呼叫转移。
通过设置呼叫转移能够使得从设备继续在协同网络中执行协同任务,使得协同网络在来电接入时,能够不被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可选地,所述呼叫转移信息可以为多个从设备分别设置呼叫转移号码,当从设备来电时,可以将来电转接到预设的号码上,从而使得从设备能够在协同网络中正常工作。
上述呼叫转移信息可以为多个从设备设置相同的呼叫转移号码,当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来电时,将来电呼入到预设的呼叫转移号码上。
但是当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从设备同时来电时,只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是不够的,因此,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呼叫转移号码,更进一步地,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从设备来电时都能顺利进行呼叫转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主设备有来电呼入的情况下,将所述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
由于主设备在协同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当主设备有来电呼入时通过将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能够使得主设备免收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从设备接收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第一从设备为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从设备,所述主设备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所述第一从设备向所述主设备发送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所述第一从设备接收所述主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从设备接收所述主设备发送的候选设备列表,其中,所述候选设备列表是所述主设备所述设备能力信息,从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并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主设备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主设备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所述主设备接收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协同网络包含的设备数量和/或所述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确定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每个从设备配置的声道。
本申请中,根据协同网络包含的设备数量和/或所述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能够合理地为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合理分配声道,能够提高协同网络进行协同播放或者协同录音时的音效。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协同网络包含的设备数量和/或所述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对所述协同网络中的设备进行声道配置,包括: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协同网络中包含的设备数量将所述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均衡地分配到预设的多个声道上,以使得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
当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时,能够平衡对称声道的音量,提高声音的主观质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协同网络包含的设备数量和/或所述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对所述协同网络中的设备进行声道配置,包括:所述主设备将所述协同网络中物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设备分配到同一声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述主设备对所述协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设备重新分配声道,以使得所述协同网络中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
在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变化时,通过调整协同网络中各个从设备的配置的声道,使得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使得在设备数量变化之后,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协同播放或者协同录音时,仍然具有较好的音效。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协同网络为K叉树结构的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设备分别将所述K叉树中的每个叉树中的设备分配到同一个声道上,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声道配置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从设备接收到的声道配置指示信息用于在所述任意一个从设备的显示界面指示所述任意一个从设备在配置声道时需要放置的位置和/或需要放置的方向。
通过在显示界面指示从设备在配置声道时需要放置的位置和/或需要放置的方向,能够简单方便地指示用户操作从设备,进而完成声道的调整。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所述第三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多终端协同系统,所述多终端协同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主设备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主设备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向所述主设备发送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所述多个从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所述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第二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第三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协同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协同网络中各个终端设备配置的声道的示意图;
图8是协同网络中各个终端设备配置的声道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终端设备的声道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12是协同网络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设备协同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方法,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协同网络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T1、T2、T3、T4和T5共同组成了一个协同网络,其中,T1为主设备(也可以称为master),T2、T3、T4和T5为从设备(也可以称为slave),这些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某个终端设备的热点或者路由器组成协同网络。具体地,T1可以通过向各个从设备发送广播消息进行组网,在组网成功后T1再向各个从设备发送同步对时消息(例如,握手消息)来进行网络同步。在组网成功并完成同步之后,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可以在T1的控制下进行协同播放、协同录音以及协同会议等等。
应理解,图1所示的协同网络只是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协同网络的组网方式、网络结构以及协同系统中包含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终端设备的类型等均不做限定,只要是多个终端设备组合在一起能够实现的协同任务的协同网络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个”,可以为至少2个。例如可以是2个,3个,6个,8个,11个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能够实现设备间相互通信的智能设备等等。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具体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4,其中,步骤101和步骤102主要描述了组网过程,步骤103和步骤104主要描述了保证系统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的一些机制。下面分别对步骤101至步骤104进行详细的介绍。
101、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
例如,如图1所示,T1为主设备,T2、T3、T4和T5为从设备,在组网时,T1向T2、T3、T4和T5发送组网信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先由T1向一台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然后再由该从设备向其它从设备转发组网信息。
上述组网信息用于在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之间建立协同网络,并且主设备具有该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应理解,主设备具有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可以是指协同网络的组网是在主设备的主导下完成的。另外,主设备具有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还可以是指主设备控制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包括主设备本身)来执行协同任务,例如,主设备控制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协同录音或者协同播放等等。
可选地,主设备可以通过广播的形式向各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也就是说,该组网信息可以是主设备向各个从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
上述主设备可以是从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出来的,该主设备用于控制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来执行协同任务。
在从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主设备时,可以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大小来选择,从中选择能力最强的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例如,可以根据内存容量、(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处理速度,以及剩余电量等几个方面从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出能力最强的终端设备作为主设备。
102、主设备接收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
上述组网确认信息可以是从设备对主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的一种回复或者应答。从设备在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之后,如果该从设备确定加入协同网络,那么,该从设备就可以向主设备发送组网确认信息,以确认该从设备加入协同网络。
多个从设备在向主设备发送组网确认信息时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从设备中的每个从设备均向主设备直接发送一个组网确认信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某个从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其它从设备的组网确认信息通过转发的形式发送给主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对通过组网信息建立协同网络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组网方式来建立协同播放网络。
可选地,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同步对时消息。
应理解,在组网成功之后,主设备和从设备还可以通过同步对时消息进行初次对时,这里的同步对时消息具体可以是握手消息。
103、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上述配置信息具体用于指示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主设备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上述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可以是指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主设备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由主设备切换到多台从设备中的一台从设备,也就是说,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主设备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由多台从设备中的一台从设备切换为主设备。
104、在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该一个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
上述第一从设备可以是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从设备。
上述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可以是指当某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主设备与该从设备通过预先设置的通信流程将该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例如,当某个从设备出现异常时,主设备向该从设备发送清除信息,该从设备接收到清除信息之后在显示界面显示是否要退出协同网络,当用户选择退出协同网络时,该从设备就向主设备回复确认退出信息,然后就退出协同网络。
另外,上述主设备或者从设备出现异常具体可以是指该设备的资源不足(例如,内存不足、电量不足或者CPU处理数据的能力不足)或者该设备出现故障(例如,设备过热、系统崩溃、)无法继续执行协同任务。
而主设备退出协同网络具体可以是指主设备有来电呼入、或者主设备执行其它任务等等。具体地,主设备退出协同网络的时间点可以是有来电呼入但是主设备还未接听来电,或者,主设备将要执行其它任务,但是还未执行其它任务。
本申请中,主设备通过向从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在主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机制完成管理权限的切换,并且在从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也就是说,无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出现异常,本申请均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为了便于理解组网和对时的具体过程,下面结合图3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主设备和N个从设备组网和对时的具体过程包括:
201、主设备向N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
其中,该组网信息用于在主设备和N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
202、N个从设备中的每个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组网确认信息。
这里的组网确认信息可以用于表示相应的从设备确定加入协同网络。
203、主设备向N个从设备发送握手消息。
204、N个从设备中的每个从设备向主设备回复握手消息。
应理解,在步骤203和步骤204中,主设备和N个从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发送多次握手消息来进行对时,以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初步同步。
可选地,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具体指示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由多个从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所述主设备的管理权限。其中,该备用设备可以是在协同网络组网时或者组网之前预先设定的。
本申请中,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通过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主设备的管理权限能够确保协同网络中的设备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能够增强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在设置备用设备时,可以将多个从设备中与主设备距离最近的终端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也可以将多个从设备中能力最强的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定时发送心跳消息。
当备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仍然无法接收到心跳消息,那么该备用设备就可以切换为新的主设备,从而控制其它从设备继续执行协同任务。
下面结合图4对主设备出现异常备用设备如何切换为新的主设备的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时,备用设备的切换过程具体包括:
301、主设备向N个从设备发送心跳消息。
302、备用设备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
如果备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了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那么可以认为主设备正常,备用设备继续执行步骤302。而如果备用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那么可以认为主设备出现了异常,接下来执行步骤303。
303、备用设备切换为新的主设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设备间协同工作的方法还包括:
主设备获取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
主设备根据设备能力信息,从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
主设备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其中,候选设备列表中的目标候选设备用于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主设备退出协同网络时接管主设备的管理权限,目标候选设备是根据候选设备列表的排列顺序从候选设备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出来的候选设备。
本申请中,与直接确定某个设备为备用设备的方式相比,通过综合考虑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能够更为合理地选择出候选设备,进而可以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网络时采用更合适的候选设备来替换主设备。
如图5所示,主设备确定候选设备列表并发送候选设备列表的过程具体包括:
401、主设备向N个从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上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向主设备上报自身的设备能力信息。
402、各个从设备向主设备上报自身的设备能力信息。
403、主设备根据设备能力信息,生成候选设备列表。
404、主设备将生成的候选设备列表发送给各个从设备。
应理解,主设备在获取各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时,也可以不执行步骤401,直接从步骤402开始执行,也就是各个从设备直接向主设备上报自身的设备能力信息。
另外,主设备也可以周期性的向各个从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各个从设备周期性的向主设备上报各自的设备能力信息,这样的话,主设备也可以周期性的生成候选设备列表,并向各个从设备周期性的发送候选设备列表。因此,通过实时更新候选设备列表,能够实时根据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较为准确的候选设备列表。
具体地,主设备确定候选设备列表的具体过程包括:主设备获取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主设备根据设备能力信息,从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主设备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
可选地,上述主设备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具体包括:主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主设备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
当主设备按照设备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时,候选列表排位满足预设要求的从设备具体可以是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第一的从设备。
而当主设备是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时,候选列表排位满足预设要求的从设备具体可以是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最后的从设备。
可选地,上述设备能力信息包括设备的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当主设备根据据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能力信息来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时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1)进行计算。
Capability(i)=CPU_speed(i)×w_CPU+Memory(i)×w_M (1)
在公式(1)中,i表示从设备的索引号,Capability(i)表示第i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CPU_speed(i)表示第i个从设备的CPU运行速度,w_CPU表示第一权重,Memory(i)表示第i个从设备的存储容量,w_M表示第二权重。其中,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可以是预先设置的。
在上述公式(1)中是根据从设备的CPU运行速度以及从设备的存储容量来计算从设备的设备能力的,可选地,除了根据从设备的CPU运行速度和从设备的存储容量来计算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之外,还可以再将从设备的剩余电量考虑进去来计算从设备的设备能力,具体如公式(2)所示。
Capability(i)=(CPU_speed(i)×w_CPU+Memory(i)×w_M)×Rest(i) (2)
在公式(2)中,Capability(i),CPU_speed(i),w_CPU和Memory(i)表示含义与在公式(1)中的含义相同,而Rest(i)表示第i个从设备的剩余电量百分比。
通过公式(1)或(2)能够计算出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的每个候选设备的能力,接下来,可以根据每个候选设备的能力的数值的大小对各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具体地,可以按照设备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也可以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应理解,公式(1)和公式(2)只是根据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从设备的设备能力的两种具体实现方式,事实上,在根据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从设备的设备能力时可以根据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来计算从设备的设备能力,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上文中介绍了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协同网络的处理机制,下面对从设备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机制进行详细的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任意一个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包括:
在任意一个从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将任意一个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
(1)与主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预设时延。
例如,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10ms。
(2)与主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例如,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超过10m。
(3)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预设版本。
例如,从设备的安卓操作系统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版本过低。
(4)可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例如,从设备的电量低于30%。
(5)可用资源低于预设要求。
当从设备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可以认为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不能满足正常的协同工作的要求,此时,通过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能够避免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对整个协同网络的协同工作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图6对从设备出现异常时清除从设备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6所示,主设备清除从设备的具体过程包括:
501、各个从设备向主设备上报运行状态信息。
502、主设备根据运行状态信息确定各个从设备是否发生异常。
503、在从设备1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主设备向从设备1发送清除设备信息。
上述清除设备信息用于将从设备从系统网络中清除,或者用于通知相应的从设备从系统网络中退出,主设备只会向出现异常的从设备发送清除设备信息。
504、从设备1向主设备回复确认退出信息。
从设备1接收到清除设备信息之后,确定从系统网络中退出,并向主设备发送确认退出信息,表示从设备1确定从协同网络中退出。
应理解,在上述步骤501中,各个从设备可以定期上报各自的运动状态信息。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501之前,主设备向各个从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个从设备向主设备上报运行状态信息。
应理解,图5中仅以一个从设备出现异常时的情况为例描述了清除从设备的过程。事实上,主设备也可以处理多个从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主设备可以通过向出现异常的多个设备发送清除信息进而将出现异常的多个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图2所示的方法还包括: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呼叫转移信息,该呼叫转移信息用于为多个从设备设置呼叫转移。
通过设置呼叫转移能够使得从设备继续在协同网络中执行协同任务,使得协同网络在来电接入时,能够不被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上述呼叫转移信息可以为多个从设备分别设置呼叫转移号码,当从设备来电时,可以将来电转接到预设的号码上,从而使得从设备能够在协同网络中正常工作。
上述呼叫转移信息可以为多个从设备设置相同的呼叫转移号码,当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来电时,将来电呼入到预设的呼叫转移号码上。
但是当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从设备同时来电时,只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是不够的,因此,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呼叫转移号码,更进一步地,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从设备来电时都能顺利进行呼叫转移。
可选地,对于主设备来说也可以提前设置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当主设备有来电呼入时,能够将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从而保证主设备能够继续执行协同任务。
由于主设备在协同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当主设备有来电呼入时通过将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能够使得主设备免收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为了使得协同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在进行协同播放或者协同录音时能够实现更好的音效,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具体包括:
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组网信息用于在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主设备具有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主设备接收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协同网络;
主设备根据协同网络包含的设备数量和/或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确定多个从设备中的每个从设备配置的声道。
可选地,主设备根据协同网络包含的设备数量和/或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对协同网络中的设备进行声道配置,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主设备根据协同网络中包含的设备数量将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均衡地分配到预设的多个声道上,以使得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
当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时,能够平衡对称声道的音量,提高声音的主观质量。
例如,如图7所示,协同网络一共包含5个终端设备T1、T2、T3、T4和T5,其中,T1为主设备,T2、T3、T4和T5为从设备。如果确定为协同网络配置3个声道(左声道、右声道和中声道),那么,可以将T1和T2配置到左声道,将T3配置到中声道,将T4和T5配置到右声道,使得配置在左声道和右声道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相同。应理解,这里的主设备T1不仅可以配置到左声道,也可以配置到中声道或者右声道,只要保证左声道和右声道配置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相同即可。
例如,如图8所示,协同网络一共包含5个终端设备T1、T2、T3、T4和T5,其中,T1为主设备,T2、T3、T4和T5为从设备。如果确定为协同网络配置5个声道(左声道、中声道、右声道、左后声道和右后声道),由于协同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声道数量相同,因此,可以将T1、T2、T3、T4和T5分别配置到左声道、中声道、右声道、左声道、中声道、右声道、左后声道和右后声道,使得配置在左声道和右声道以及配置在做后声道和右后声道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相同。
第二种情况:主设备将协同网络中物理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设备分配到同一声道。
通过将物理距离比较相近的设备分配到同一个声道,能够在协同播放和协同录音的时候取得良好的音效。
在为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声道配置之后,如果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发生变化,例如,有设备离开协同网络或者有新的设备加入到协同网络,那么,还可以对协同网路中的各个设备继续进行调整,以使得配置在对称声道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保持一致。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主设备对协同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设备重新分配声道,以使得协同网络中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
在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变化时,通过调整协同网络中各个从设备的配置的声道,使得处于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使得在设备数量变化之后,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协同播放或者协同录音时,仍然具有较好的音效。
下面结合图9和图10对分别对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减少和增加时,如何调整协同网络中的声道配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9所示,主设备配置声道以及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退出时重新进行声道分配的过程具体包括:
601、主设备根据设备数量确定各个设备配置的声道。
602、主设备向各个设备发送初始声道配置信息。
应理解,这里的初始声道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协同网络中各个设备配置的声道,此时每个从设备接收到的初始声道配置信息是相同的。此外,每个从设备接收到的初始声道配置信息也可以仅包含该设备配置的声道,此时每个设备接收到的初始声道配置信息是不同的。
当从设备N从协同网络中退出时,继续执行步骤603和步骤604。
603、主设备根据设备数量重新确定各个设备配置的声道。
604、主设备向各个从设备发送声道调整信息。
应理解,在步骤604中,主设备既可以将声道调整信息发送给协同网络中的各个从设备,也可以只将声道调整信息发送给需要进行声道调整的从设备。
例如,如图7所示,当T2从协同网络中退出时,主设备确定将T3由中声道调整到左声道,使得左声道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仍然保持不变,此时,主设备可以向所有的从设备发送声道调整消息,该声道调整消息指示T3由中声道调整到左声道,主设备也可以只向需要调整声道的从设备发送该声道调整消息。
如图10所示,主设备配置声道以及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退出时重新进行声道分配的过程具体包括:
701、主设备根据设备数量确定各个设备配置的声道。
702、主设备向各个设备发送初始声道配置信息。
当从设备N+1加入到协同网络时,继续执行步骤703和步骤704。
703、主设备根据设备数量重新确定各个设备配置的声道。
704、主设备向从设备N+1发送声道调整信息。
应理解,在步骤704中,如果协同网络中的原有从设备配置的声道不变,那么,主设备可以仅向新加入的从设备发送声道调整信息。而当协同网络中的原有从设备配置的声道需要调整时,或者向声道配置需要调整的从设备以及新加入的从设备发送声道调整信息。
或者,无论协同网络中的原有从设备配置的声道是否需要调整,主设备均向协同网络中的所有从设备(包括新加入的从设备)发送声道调整信息。
例如,如图8所示,当有新的终端设备加入到协同网络时,主设备可以直接将该新的终端设备分配到中声道。另外,主设备也可以将T2由中声道调整至左声道,将该新的终端设备分配到右声道。
可选地,当协同网络为K叉树型的网络时,可以将K叉树中的每个叉树的中的设备分配到同一声道上,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图2所示的方法还包括: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声道配置指示信息,其中,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从设备接收到的声道配置指示信息用于在任意一个从设备的显示界面指示任意一个从设备在配置声道时需要放置的位置和/或需要放置的方向。
通过在显示界面指示从设备在配置声道时需要放置的位置和/或需要放置的方向,能够简单方便地指示用户操作从设备,进而完成声道的调整。
如图11所示,从设备接收到声道配置指示信息之后,在该从设备的显示界面显示了为该从设备分配的是左声道,并且在显示界面还显示了该从设备需要放置在整个协同网络的左上角的位置,并且显示界面还显示了该从设备的需要放置的方向。
上文结合图1至图11从主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从任意一个从设备的角度出发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进行描述。应理解,从任意一个从设备的角度出发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与上文中从主设备的角度出发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是对应的。因此,为了简洁,下面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从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组网信息用于在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第一从设备为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从设备,主设备具有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第一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组网确认信息,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从设备已经接入协同网络;第一从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主设备退出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本申请中,主设备通过向从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在主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机制完成管理权限的切换,并且在从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也就是说,无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出现异常,本申请均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从设备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候选设备列表,其中,候选设备列表是主设备设备能力信息,从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并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的。
与直接确定某个设备为备用设备的方式相比,通过综合考虑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能够更为合理地选择出候选设备,进而可以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网络时采用更合适的候选设备来替换主设备。
具体地,主设备可以是按照下列步骤确定候选设备列表:
(1)、主设备获取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
(2)、主设备根据设备能力信息,从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
(3)、主设备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其中,候选设备列表中的目标候选设备用于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主设备退出协同网络时接管主设备的管理权限,目标候选设备是根据候选设备列表的排列顺序从候选设备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出来的候选设备;
(4)、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候选设备列表。
进一步地,主设备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具体包括:
主设备根据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
主设备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
根据设备能力对候选设备进行排序,能够快速寻找到替换主设备的目标候选设备,进而能够简化设备切换的复杂度。
其中,上述设备能力信息包括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第一从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主设备将所述第一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预设时延;
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预设版本;
可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可用资源低于预设要求。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从设备有来电呼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从设备所述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
通过设置呼叫转移能够使得从设备继续在协同网络中执行协同任务,使得协同网络在来电接入时,能够不被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上述呼叫转移信息可以为多个从设备设置相同的呼叫转移号码,当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来电时,将来电呼入到预设的呼叫转移号码上。
但是当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从设备同时来电时,只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是不够的,因此,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呼叫转移号码,更进一步地,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从设备来电时都能顺利进行呼叫转移。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间协同工作的方法的不同机制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例一:呼叫转移设置
当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共同执行协同任务时,如果某个设备突然有电话呼入,选择接听电话就可能会导致该设备退出协同网络,从而使得协同网络无法正常执行协同任务。
例如,当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协同播放音乐时,某个设备突然有电话接入,如果选择接听电话,该设备就无法再继续同其它设备一起协同播放音乐,从而影响整个协同网络的功能。
因此,需要设置呼叫转移机制,为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设置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当协同网络中的某个设备有来电呼入时,可以将来电转移到预先设置的呼叫转移号码上,从而保证协同网络中的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为系统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设置呼叫转移号码时,由于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同时有来电呼入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可以为协同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均设置同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当协同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有来电呼入时,均会将来电转移到该呼叫转移号码上。
在为系统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设置呼叫转移号码时,为了确保所有设备同时有来电呼入时都能够进行呼叫转移,可以为协同网络中的每个设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当某个设备有来电呼入时,只需要将来电转移到该设备对应的呼叫转移号码即可。应理解,为系统网络中的每个设备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能够提高系统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协同工作的鲁棒性,无论同时有多少设备有来电呼入,该协同网络均可以正常工作。
在为系统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设置呼叫转移号码时,如果为协同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势必会增加方案的复杂性。因此,考虑到协同系统的鲁棒性以及方案的复杂性,在为系统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设置呼叫转移号码时,可以为几个设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几个设备只要有来电呼入均可以将来电转移到这几个设备对应的呼叫转移号码。例如,协同网络中共包含6个设备,那么,可以为其中的3个设备设置第一呼叫转移号码,而为另外3个设备设置第二呼叫转移号码。
上述呼叫转移号码对应终端设备可以是协同网络之外的其它终端设备。
应理解,当协同网络中的某个设备有来电呼入时,在该设备的显示界面还可以显示是否要将该来电转移到预设的呼叫转移号码上,以供用户选择。如果来电比较重要,用户可以直接选择接听电话,这个时候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先将该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当用户接完电话之后,还可以重新再加入该协同系统。
实例二:备份主机方式
如图12所示,多个终端设备T1、T2、T3、T4、T5和T6通过路由器组网形成协同网络,其中,T1为主设备。为了保证该协同系统的鲁棒性,在多个从设备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个备用设备T2,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该备用设备就切换为新的主设备。下面以多终端协同播放为例,对协同系统的建立以及工作的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如图13所示,协同系统(也可以称为协同网络)的建立以及工作的具体过程包括:
801、通过路由器将主设备(T1)以及各个从设备(T2、T3、T4、T5和T6)接入到指定的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应理解,在将主设备以及各个从设备接入到到LAN之后,还可以为每个设备分配相应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
其中,T2既是协同网络中的从设备,也是协同网络中的备用设备。
802、主设备向各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以建立协同播放网络。
本申请对通过组网信息建立协同播放网络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组网方式来建立协同播放网络。
803、主设备与各个从设备之间通过握手机制,实现初次对时。
在步骤803中,主设备和各个从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发送握手消息来实现初次对时,具体地,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发送三次握手消息来实现初次对时。
804、对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声道配置。
应理解,这里的声道配置可以是指将主设备和各个从设备分配到多个声道上,这样在进行协同播放时每个设备就可以根据配置的声道进行协同播放。
可选地,在进行声道配置时,既可以是主设备为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声道配置,也可以是手动对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声道配置。
在进行声道配置时,可以根据协同网络中的设备的数量(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数量之和),以及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之间的距离来灵活地进行声道配置。
可选地,在进行声道配置时,可以将备用设备与主设备配置在同一声道上,这样当主设备退出网络,备用切换为新的主设备后,对协同播放影响较小。
805、主设备显示界面点亮,提示可以控制协同网络中的设备进行协同播放。
应理解,当主设备显示界面点亮时表示该主设备具有该协同网络的控制权限,此时,协同网络中的其它设备的显示界面应当是灰色的,也就是无法控制其它设备进行协同播放。
806、主设备将待播放的音乐发给各个从设备。
可选地,主设备既可以直接将待播放的音乐直接全部发送给各个从设备,也可以逐帧将待播放的音乐发送给各个从设备。
可选地,当协同系统进行协同录音时,可以是主设备接收各个从设备录制的录音文件,在接收录音文件时,主设备也可以接收从设备逐帧发送的录音文件。
807、在协同播放过程中,主设备向各个从设备周期性的发送心跳消息。
上述心跳消息包括最近的播放时间戳。
808、备用设备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
如果备用设备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那么就执行步骤809,如果备用设备确定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了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那么就继续执行步骤808。
809、备用设备切换为新的主设备,并重新启动协同播放。
备用设备T2切换为新的主设备,并重新启动协同播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备用设备T2的显示界面点亮,并提取最近接收到的心跳消息保存的播放时间戳。
(2)、备用设备T2向其它从设备发送重启消息,该重启消息用于指示其它从设备停止播放。
(3)、备用设备T2通过握手机制,实现设备之间的重新对时。
(4)、备用设备T2根据播放时间戳在等待预设时间之后,重新控制其它从设备开始播放。
在上述播放过程中,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就自动切换或者由在备用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手动切换到下一首歌。
实例三:主设备管理权限的继承机制
为了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可以由主设备根据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从各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至少一个候选设备,并得到该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组成的候选设备列表。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从协同网络中退出时,主设备能够将管理权限转移到候选备用列表中的从设备上,从而保证协同系统的稳定运行。
如图14所示,利用主设备的管理权限的继承机制实现管理权限的转移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901、主设备获取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
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CPU运行速度、内存容量、剩余电池电量、耗电速度以及通讯能力等信息。
可选地,上述主设备在获取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时,可以通过接收各个从设备主动上报的能力信息的方式来获取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上述主设备也可以先向各个从设备发送能力上报指示信息,使得各个从设备在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能力上报指示信息之后向主设备发送各自的能力信息。
902、主设备对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进行分析,以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并将该候选设备列表发送给各个从设备。
主设备在确定候选设备列表时,可以按照能力大小来确定候选设备列表的次序,将能力较强的从设备排列在候选设备列表中靠前的位置,将能力较弱的从设备排列在候选列表靠后的位置。
另外,候选设备列表中还会记录各个从设备的对应的网络地址信息等等,以便在从设备切换为主设备时使用,并且,主设备会定期获取各个设备的能力信息,并且更新该候选设备列表,从而使得在设备数量变化或者设备能力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选择出比较合适的候选设备。
903、主设备定时向各个从设备发送心跳消息。
例如,主设备可以每3秒向各个从设备发送一次心跳消息。
从设备可以根据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主设备的心跳消息来确定主设备是否异常,或者确定主设备是否退出网络。
904、第一从设备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
上述第一从设备是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从设备。
如果第一从设备确定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那么就执行步骤905,如果第一从设备确定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了主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那么就继续执行步骤904。
905、第一从设备确定第一从设备是否为候选设备列表排位第一的设备。
在上述步骤905中,如果第一设备为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第一的设备,那么就执行步骤906和步骤907,如果第一设备为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第一的设备,那么就执行步骤908。
应理解,当候选设备列表是按照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时,每个从设备需要确定自身是否为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第一的设备(排位第一的设备相当于备用设备)。而候选设备列表是按照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时,每个从设备需要确定自身是否为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最后的设备(排位最后的设备相当于备用设备)。
906、从设备将自身切换为新的主设备,重新执行协同任务。
907、新的主设备将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第一的设备删掉,将更新后的候选设备列表发送给其它的从设备。
908、从设备就尝试与候选设备列表中排位第一的设备进行通信。
在步骤908中,从设备也可以等待接收新的主设备发送组网信息。
上述协同系统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可以具体包含:设备能力获取模块、候选设备分析模块和心跳检测模块。对于主设备来说,主设备中的设备能力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候选设备分析模块能够对从设备的能力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心跳发送检测模块用于向其它设备发送心跳消息,并检测其它设备发送的心跳消息。
实例四:声道配置的鲁棒性机制
以协同播放为例,为了取得更好的播放效果,可以对协同网络中的各个设备的声道进行配置,具体可以根据协同网络的设备数量对协同网络中的设备进行声道配置,以使得对称声道上分配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相同,从而保证协同播放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当协同网络中共包含5个终端设备时,可以分别将这5个终端设备分别配置到不同的声道上,具体可以如表1所示,协同网络中的终端设备T1、T2、T3、T4和T5分别被配置在左声道、中声道、右声道、左后声道和右后声道上,每个声道上分配的设备数量相同,因此,能够保持协同网络在进行协同播放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播放效果。
表1
声道 左声道 中声道 右声道 左后声道 右后声道
终端设备 T<sub>1</sub> T<sub>2</sub> T<sub>3</sub> T<sub>4</sub> T<sub>5</sub>
当协同网络中包含6个终端设备,可以将其中的两个终端设备配置到中声道上,而其他的4个声道上各配置一个终端设备,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声道 左声道 中声道 右声道 左后声道 右后声道
终端设备 T<sub>1</sub> T<sub>2</sub>、T<sub>6</sub> T<sub>3</sub> T<sub>4</sub> T<sub>5</sub>
当协同网络中包含7个终端设备时,可以分别为左声道和右声道各分配两个终端设备,而为其他的声道各分配一个终端设备,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声道 左声道 中声道 右声道 左后声道 右后声道
终端设备 T<sub>1</sub>、T<sub>6</sub> T<sub>2</sub> T<sub>3</sub>、T<sub>7</sub> T<sub>4</sub> T<sub>5</sub>
当协同网络中包含8个终端设备时,可以分别为左声道、右声道以及中声道分别分配两个终端设备,而为其他的声道各分配一个终端设备,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声道 左声道 中声道 右声道 左后声道 右后声道
终端设备 T<sub>1</sub>、T<sub>6</sub> T<sub>2</sub>、T<sub>8</sub> T<sub>3</sub>、T<sub>7</sub> T<sub>4</sub> T<sub>5</sub>
当协同网络中包含9个终端设备时,可以分别为左声道、右声道、左后声道以及右后声道分别分配两个终端设备,而为中声道分配一个终端设备,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声道 左声道 中声道 右声道 左后声道 右后声道
终端设备 T<sub>1</sub>、T<sub>6</sub> T<sub>2</sub> T<sub>3</sub>、T<sub>7</sub> T<sub>4</sub>、T<sub>8</sub> T<sub>5</sub>、T<sub>9</sub>
当协同网络中包含10个终端设备时,可以为各个声道均配置两个终端设备,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声道 左声道 中声道 右声道 左后声道 右后声道
终端设备 T<sub>1</sub>、T<sub>6</sub> T<sub>2</sub>、T<sub>10</sub> T<sub>3</sub>、T<sub>7</sub> T<sub>4</sub>、T<sub>8</sub> T<sub>5</sub>、T<sub>9</sub>
而当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变化时,也可以按照上述表1至表6所示的方式对声道重新进行分配。
(1)终端设备的数量由5台变为6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为5台时,如表1所示,各个声道包含的终端设备均为1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5台变为6台时,为了保证对称声道(左声道和右声道、左后声道和右后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将新增的终端设备T6分配到中声道,并在T6界面上通过高亮图标提示将其设置为中声道,用户可以根据设备T6的显示界面的提示,将T6放置到中声道附近位置。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5台变为6台时,相当于将终端设备将表1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变换为表2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
(2)终端设备的数量由6台变为7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为6台时,如表2所示,除了中声道之外,其它各个声道配置的终端设备均为1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6台变为7台时,为了保证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可以将终端设备T6以及新增的终端设备T7分别分配到左声道和右声道,并在T6界面上通过高亮图标提示将其设置为左声道,在T7界面上通过高亮图标提示将其设置为右声道。用户可以分别根据设备T6和终端设备T7的显示界面的提示,将T6、T7分别放置到左声道和右声道附近位置。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6台变为7台时,相当于将终端设备将表2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变换为表3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
(3)终端设备的数量由7台变为8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为7台时,如表3所示,中声道、左后声道和右后声道配置的终端设备均为1台,左声道和右声道配置的终端设备均为2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7台变为8台时,为了保证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可以将新增的终端设备T8分配到中声道,并在T8界面上通过高亮图标提示将其设置为中声道。用户可以根据设备T8的显示界面的提示,将T8分别放置到中声道附近位置。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7台变为8台时,相当于将终端设备将表3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变换为表4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
(4)终端设备的数量由8台变为9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为8台时,如表4所示,除了左后声道和右后声道均分别分配一台终端设备之外,其它声道均分配了两台终端设备。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8台变为9台时,为了保证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可以将终端设备T8以及新增的终端设备T8分别分配到左后声道和右后声道,并在T8界面上通过高亮图标提示将其设置为左后声道,在T9界面上通过高亮图标提示将其设置为右后声道。用户可以分别根据设备T8和终端设备T9的显示界面的提示,将T8和T9分别放置到左声道和右声道附近位置。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8台变为9台时,相当于将终端设备将表4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变换为表5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
(5)终端设备的数量由9台变为10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为9台时,如表5所示,除了中声道之外,其它声道分配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均为2台。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9台变为10台时,为了保证对称声道的设备数量相同,可以将新增的终端设备T10分配到中声道,并在T10界面上通过高亮图标提示将其设置为中声道。用户可以根据设备T10的显示界面的提示,将T10分别放置到中声道附近位置。
当终端设备的数量由9台变为10台时,相当于将终端设备将表5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变换为表6所示的声道配置关系。
实例五:基于距离的检测的退出机制
当协同网络中的某个设备(即可以是主设备也可以是从设备)距离协同网络中的其它设备的距离较远时,网络抖动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这时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可以将该设备从网络中清除,如果是主设备被清除的话,那么备用设备就切换为新的主设备,如果是从设备被清除的话,则主设备不变。
例如,当某个设备来电时,如果用户选择接听电话,并且考虑到隐私,用户一般会走出房间外来接听电话,在这种情况下,该设备距离协同网络中的其它设备的距离变大,当距离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墙面对路由信号的阻挡,传输时间增加,网络抖动发生的概率变大,可能导致协同网络中的设备无法进行正常的协同播放和协同录音,因此,当主设备确定某个设备(包括主设备或者从设备)的传输时延大于预设阈值,那么,就将该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
实例五:基于资源状态的切换和退出机制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终端设备的资源占用状态,在周期性的交换心跳消息的过程中也可以交换各个终端设备的资源占用状态,从而决定是否切换主设备和清除从设备。
当主设备确定自身的资源占用较多时,例如,内存占有量高于预设阈值、电池电量低于预设的电量,那么,主设备就确定进行切换,将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转移到备用设备。
当主设备确定某个从设备的资源占用过多时,例如,内存占有量高于预设阈值、电池电量低于预设的电量,那么,主设备就将该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
当主设备将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时,可以向该从设备发送一个清除信息,该清除信息用于指示该从设备退出该协同网络,从设备在接收到该清除信息之后,可以在界面显示是否退出协同网络的图标,由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选择退出或者不退出该协同网络。
实例六:主设备和备用设备均异常的退出机制
当主设备出现异常时,备用设备要切换为新的主设备,但是当备用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切换为主设备时,,如果从设备在预设时间内仍然无法接收到主设备的心跳消息,则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退出,也就是说当主设备和备用设备均出现异常时,由于协同网络无法继续工作,因此,从设备也退出协同网络。
上文结合图1至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结合图15和图16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进行描述。应理解,图15和图16中的终端设备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为了简洁,下面在描述终端设备时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应理解,下面介绍的图15中的终端设备1000以及终端设备1100均是协同网络中的主设备。另外,在本申请中,从设备的结构可以与终端设备1000和终端设备1100所示的结构相同。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000包括:
发送模块1001,用于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1000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终端设备1000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接收模块1002,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
所述发送模块1101还用于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终端设备1000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处理模块1003,用于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主设备)通过向从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在主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机制完成管理权限的切换,并且在从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也就是说,无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出现异常,本申请均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003还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根据所述设备能力信息,从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其中,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目标候选设备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接管所述终端设备的管理权限,所述目标候选设备是根据所述候选设备列表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出来的候选设备。
与直接确定某个设备为备用设备的方式相比,通过综合考虑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能够更为合理地选择出候选设备,进而可以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网络时采用更合适的候选设备来替换主设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0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所述候选设备列表。
根据设备能力对候选设备进行排序,能够快速寻找到替换主设备的目标候选设备,进而能够简化设备切换的复杂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能力信息包括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信息具体用于指示在所述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由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所述终端设备的管理权限。
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协同网络时,通过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主设备的管理权限能够确保协同网络中的设备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能够增强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003具体用于:在所述一个从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预设时延;
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预设版本;
可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可用资源低于预设要求。
当从设备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可以认为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不能满足正常的协同工作的要求,此时,通过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能够避免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对整个协同网络的协同工作造成影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1001还用于: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呼叫转移信息,所述呼叫转移信息用于为所述多个从设备设置呼叫转移。通过设置呼叫转移能够使得从设备继续在协同网络中执行协同任务,使得协同网络在来电接入时,能够不被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上述呼叫转移信息可以为多个从设备设置相同的呼叫转移号码,当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来电时,将来电呼入到预设的呼叫转移号码上。
但是当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从设备同时来电时,只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是不够的,因此,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呼叫转移号码,更进一步地,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从设备来电时都能顺利进行呼叫转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1003还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有来电呼入的情况下,将所述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
由于主设备在协同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当主设备有来电呼入时通过将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能够使得主设备免收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100包括:
收发器1101,所述收发器1101具体用于:
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1100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终端设备1100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接收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
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终端设备1100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终端设备1100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103,当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1103具体用于: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主设备)通过向从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在主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机制完成管理权限的切换,并且在从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也就是说,无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出现异常,本申请均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1103还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根据所述设备能力信息,从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其中,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目标候选设备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接管所述终端设备的管理权限,所述目标候选设备是根据所述候选设备列表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出来的候选设备。
与直接确定某个设备为备用设备的方式相比,通过综合考虑各个从设备的能力信息能够更为合理地选择出候选设备,进而可以在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网络时采用更合适的候选设备来替换主设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11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所述候选设备列表。
根据设备能力对候选设备进行排序,能够快速寻找到替换主设备的目标候选设备,进而能够简化设备切换的复杂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能力信息包括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信息具体用于指示在所述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由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所述终端设备的管理权限。
根据设备能力对候选设备进行排序,能够快速寻找到替换主设备的目标候选设备,进而能够简化设备切换的复杂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1103具体用于:在所述一个从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预设时延;
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预设版本;
可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可用资源低于预设要求。
当从设备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可以认为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不能满足正常的协同工作的要求,此时,通过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能够避免设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从设备对整个协同网络的协同工作造成影响。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1101还用于: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呼叫转移信息,所述呼叫转移信息用于为所述多个从设备设置呼叫转移。
通过设置呼叫转移能够使得从设备继续在协同网络中执行协同任务,使得协同网络在来电接入时,能够不被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上述呼叫转移信息可以为多个从设备设置相同的呼叫转移号码,当多个从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设备来电时,将来电呼入到预设的呼叫转移号码上。
但是当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从设备同时来电时,只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是不够的,因此,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呼叫转移号码,更进一步地,呼叫转移信息也可以为多个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均设置一个呼叫转移号码,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从设备来电时都能顺利进行呼叫转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1103还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有来电呼入的情况下,将所述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由于主设备在协同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当主设备有来电呼入时通过将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能够使得主设备免收来电干扰,继续进行协同工作,使得协同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的指令。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终端设备协同系统的示意性框图。该多终端设备协同系统1200包括主设备1201和多个从设备1202。其中,主设备1201和多个从设备1202的具体作用如下:
所述主设备1201向所述多个从设备1202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主设备1201和所述多个从设备1202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主设备1201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所述多个从设备1202分别向所述主设备1201发送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
所述主设备1201向所述多个从设备1202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所述主设备1201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1201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当所述主设备1201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所述多个从设备1202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当所述多个从设备1202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所述主设备1201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本申请中,主设备通过向从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在主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机制完成管理权限的切换,并且在从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从设备从协同网络中清除。也就是说,无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出现异常,本申请均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因此,本申请能够提高协同网络的鲁棒性。
应理解,在多终端设备协同系统1200中的主设备1201相当与上文中的终端设备1000或者终端设备1100,终端设备1000或者终端设备1100通过与其它的终端终端设备进行组网就可以得到多终端设备协同系统120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多终端设备间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设备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主设备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主设备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所述主设备接收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所述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设备获取所述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
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设备能力信息,从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
所述主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其中,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目标候选设备用于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接管所述主设备的管理权限,所述目标候选设备是根据所述候选设备列表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出来的候选设备;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所述候选设备列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包括:
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
所述主设备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所述候选设备列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能力信息包括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具体用于指示在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由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所述主设备的管理权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所述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包括:
在所述一个从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预设时延;
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预设版本;
可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可用资源低于预设要求。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呼叫转移信息,所述呼叫转移信息用于为所述多个从设备设置呼叫转移。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主设备有来电呼入的情况下,将所述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多个从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能力信息,从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选择出设备能力满足预设要求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
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候选设备列表,其中,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目标候选设备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终端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接管所述终端设备的管理权限,所述目标候选设备是根据所述候选设备列表的排列顺序从所述候选设备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候选设备中选择出来的候选设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的设备能力;
按照设备能力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一个候选设备进行排序,得到所述候选设备列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能力信息包括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运行速度、设备的内存容量、设备的剩余电量、设备的耗电速度、设备的通信能力中的至少一种。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具体用于指示在所述终端设备出现异常或者需要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由所述多个从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备用设备接管所述终端设备的管理权限。
14.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一个从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超过预设时延;
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预设版本;
可用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可用资源低于预设要求。
15.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呼叫转移信息,所述呼叫转移信息用于为所述多个从设备设置呼叫转移。
16.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有来电呼入的情况下,将所述来电转移到预设号码。
17.一种多终端协同系统,所述多终端协同系统包括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组网信息,所述组网信息用于在所述主设备和所述多个从设备之间组建协同网络,其中,所述主设备具有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向所述主设备发送组网确认信息,所述组网确认信息用于指示从设备已经接入所述协同网络;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分别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当所述主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所述主设备退出所述协同网络时,所述多个从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管理权限切换机制切换所述协同网络的管理权限;
当所述多个从设备中的一个从设备发生异常时,所述主设备按照预先设置的清除规则将所述一个从设备从所述协同网络中清除。
CN201711209105.8A 2017-11-27 2017-11-27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Active CN109842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9105.8A CN109842508B (zh) 2017-11-27 2017-11-27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EP18881497.4A EP3697026A4 (en) 2017-11-27 2018-11-16 METHOD FOR COLLABORATION OF MULTIPLE TERMINAL DEVICES,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TERMINAL DEVICES
PCT/CN2018/116029 WO2019101020A1 (zh) 2017-11-27 2018-11-16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US16/884,022 US11323854B2 (en) 2017-11-27 2020-05-26 Multi-terminal cooperative work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multi-terminal cooperative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9105.8A CN109842508B (zh) 2017-11-27 2017-11-27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508A true CN109842508A (zh) 2019-06-04
CN109842508B CN109842508B (zh) 2022-04-05

Family

ID=6663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09105.8A Active CN109842508B (zh) 2017-11-27 2017-11-27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3854B2 (zh)
EP (1) EP3697026A4 (zh)
CN (1) CN109842508B (zh)
WO (1) WO2019101020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120A (zh) * 2019-06-20 2019-08-23 江苏深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无线星型网络低功耗设备
CN110294171A (zh) * 2019-08-07 2019-10-01 深圳市血之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多机级联热合系统
CN111510326A (zh) * 2020-04-08 2020-08-07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主从设备配置信息同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44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之间的信息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1110167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组网级联方法、音频采集设备、会议系统、存储介质
CN113015106A (zh) * 2021-04-19 2021-06-22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广播组网的立体声播放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10204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深圳兆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上会议的主持人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6711A (zh) * 2022-03-23 2022-07-0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15545227A (zh) * 2022-09-22 2022-12-30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能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4932A (zh) * 2022-10-17 2023-01-3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块并联通讯方法及装置
WO2023125914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业务传输的协同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22780B1 (en) * 2017-07-01 2020-05-13 Ruckus Wireless, Inc. Identifying a synchronization master for radio nodes
CN112954819B (zh) * 2019-12-11 2023-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组网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WO2023274516A1 (en) * 2021-06-30 2023-01-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llaborative delivery of correlated media stream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517A (zh) * 2010-12-06 2012-06-06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2.4g rfid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02571452A (zh) * 2012-02-2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节点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6253471A (zh) * 2016-08-18 2016-12-21 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电力电网载波智能控制系统分站
CN106851630A (zh) * 2017-01-10 2017-06-13 陕西尚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的ad‑hoc网络单路径路由数据传输方法
CN107005790A (zh) * 2014-12-19 2017-08-01 英特尔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协同安全
CN107071811A (zh) * 2017-04-18 2017-08-18 长春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wsn容错非均匀分簇算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1980A (en) * 1995-06-07 1997-11-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power reduction and enhanced reliability in a multiple node tracking system
US7747338B2 (en) 2006-08-18 2010-06-29 Xerox Corporation Audio system employing multiple mobile devices in concert
US7437440B2 (en) * 2003-01-27 2008-10-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networking framework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JP5951267B2 (ja) * 2012-01-27 2016-07-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3475908A (zh) * 2013-07-23 2013-12-25 北京九华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同步播放的方法和装置
EP2879345A4 (en) * 2013-08-30 2015-08-19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FOR MULTIPLE DEVICES FOR THE COOPERATIVE REPRODUCTION OF MULTIMEDIA FILES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US20160105320A1 (en) * 2014-10-14 2016-04-14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in a closed network topology
CN106648997A (zh) 2016-12-23 2017-05-10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实时操作系统的主从双机切换方法
CN107027066B (zh) 2017-03-24 2020-08-18 深圳市环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数字电影影院播放方法及系统
US10992455B2 (en) * 2018-08-14 2021-04-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sensus based ad-hoc group cre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517A (zh) * 2010-12-06 2012-06-06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2.4g rfid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02571452A (zh) * 2012-02-2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节点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7005790A (zh) * 2014-12-19 2017-08-01 英特尔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协同安全
CN106253471A (zh) * 2016-08-18 2016-12-21 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电力电网载波智能控制系统分站
CN106851630A (zh) * 2017-01-10 2017-06-13 陕西尚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的ad‑hoc网络单路径路由数据传输方法
CN107071811A (zh) * 2017-04-18 2017-08-18 长春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wsn容错非均匀分簇算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120B (zh) * 2019-06-20 2023-05-16 江苏深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无线星型网络低功耗设备
CN110167120A (zh) * 2019-06-20 2019-08-23 江苏深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无线星型网络低功耗设备
CN110294171A (zh) * 2019-08-07 2019-10-01 深圳市血之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多机级联热合系统
CN112584463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之间的信息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584463B (zh) * 2019-09-30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之间的信息同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1110167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组网级联方法、音频采集设备、会议系统、存储介质
CN111510326A (zh) * 2020-04-08 2020-08-07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主从设备配置信息同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10326B (zh) * 2020-04-08 2023-08-08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主从设备配置信息同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10204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深圳兆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上会议的主持人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15106A (zh) * 2021-04-19 2021-06-22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广播组网的立体声播放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125914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业务传输的协同方法及设备
CN114726711A (zh) * 2022-03-23 2022-07-0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15545227A (zh) * 2022-09-22 2022-12-30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能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4932A (zh) * 2022-10-17 2023-01-3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块并联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15664932B (zh) * 2022-10-17 2024-01-2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块并联通讯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7026A4 (en) 2020-11-25
CN109842508B (zh) 2022-04-05
US11323854B2 (en) 2022-05-03
US20200288283A1 (en) 2020-09-10
WO2019101020A1 (zh) 2019-05-31
EP3697026A1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2508A (zh) 多终端协同工作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协同系统
CN104901820B (zh) 一种麦序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139877B (zh) 多媒体播放设备的连接方法、主设备、控制终端及系统
CN112235121B (zh) 一种线上会议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130881B (zh) 一种帐号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4469694B (zh) 一种基于集群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657330B (zh) 用户数据迁移方法和用户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35042A (zh) 一种多人网络直播方法、装置、加入装置和系统
CN106303648A (zh) 一种同步播放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JP6610259B2 (ja) 中継装置、音声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中継方法
CN109510714A (zh) 即时通讯中的会议邀请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556477B (zh) 建立去中心化的蓝牙SIG mesh网络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智能照明系统
JP2006238364A (ja) セッション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通信端末、セッション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16907A (ja) 会議システム
CN101087272B (zh) 一种在即时通讯系统中实现呼叫受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299249A (zh) 问答社区交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0477862C (zh) 一种确定集中控制服务器的方法及系统
CN107205132A (zh) 网格拓扑与集中式桥拓扑之间视频会话的无缝过渡
CN105812185A (zh) 一种播放设备的通信连接方法
CN104486819A (zh)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4507067B (zh) 一种确定注册区域的方法及移动性管理实体
CN104756447A (zh) 一种录制会话信息的方法和录制服务器
CN104683728B (zh) 建立视频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JP2016502356A (ja) セッション復旧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CN109963312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网络转换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