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8944A - 一种换热器、一种换热器制造方法以及一种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一种换热器制造方法以及一种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8944A
CN109838944A CN201810477653.7A CN201810477653A CN109838944A CN 109838944 A CN109838944 A CN 109838944A CN 201810477653 A CN201810477653 A CN 201810477653A CN 109838944 A CN109838944 A CN 109838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branch
heat exchanger
wall portion
affl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76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38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8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分配部、集流部以及扁管,所述集流分配部与所述集流部分别与所述扁管固定设置,所述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固定设置,所述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分部包括通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至少通过通孔相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一种换热器制造方法以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的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既能够当做蒸发器使用又能够当做冷凝器使用,当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的换热器当做冷凝器使用时,存在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做冷凝器使用时压力损失较小的换热器、及该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分配部、集流部以及扁管,所述扁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流部固定设置,所述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分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分部包括第一配合端部和第二配合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配合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配合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分部包括扁管连通孔,所述扁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扁管连通孔,所述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部固定设置,所述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腔、第二腔以及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至少通过所述通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扁管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一分部至少形成部分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分部至少形成部分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腔外部。
上述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种器体,通过冷镦成形或者型材获得未具有通孔的第一分部,并通过打孔获得第一分部。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三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换热器为上述换热器;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总成,所述空调箱总成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风门;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压缩机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电磁阀均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出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部和/ 或第一口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集流部相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均相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固定设置,工作介质能够由第一腔通过通孔进入第二腔,通孔能够使得工作介质相对均匀进入第二腔,第二腔与扁管连通,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工作介质由第二腔进入扁管并由集流部流出,避免了通过通孔产生的压力损失,相对减小了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换热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P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部分集流分配部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分部的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一分部沿A-A方向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第一分部沿B-B方向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第一分部沿C-C方向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9是换热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换热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换热器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换热器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换热器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换热器第六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换热器第七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换热器第八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换热器第九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8是空调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9是换热器第十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0是换热器第十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1是换热器第十二实施例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部分扁管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22是换热器集流分配部及扁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换热器100包括集流分配部1、集流部2、多个扁管3以及翅片4,其中,集流分配部1与集流部2分别与扁管3的两端固定设置,扁管3连通集流分配部1和集流部2。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一分部11和第二分部12,其中,第一分部11和第二分部12固定设置,如焊接,第一分部11包括第一腔117和多个通孔118,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二腔13,第一腔117至少通过通孔118与所述第二腔13相连通。
请参考图2,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一分部11和第二分部12,第一分部 11和第二分部12固定设置,如焊接。第一分部11包括本体111、第一腔 117以及通孔118,其中,本体111一体成形,本体111包括第一壁部112、第二壁部113、第三壁部114、第一端部115以及第二端部116,其中,第一壁部112与第二壁部113之间的实体部分为本体111的组成部分,第一壁部112、第二壁部113分别与第三壁部114之间的实体部分为本体111 的组成部分,第一壁部112、第三壁部114位于第二腔13外部,第三壁部 114位于第一腔117外部,此处,第一腔外部是指在换热器组装完成以后,第一腔以外的空间,第二腔外部是指在换热器组成完成后第二腔以外的空间。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一口部18和第二口部18’,集流分配部具有长度方向,集流分配部的长度方向是指第一口部18指向第二口部18’的方向,如图1所示M所指的方向。第一腔117包括第一壁部112形成的空间,第二腔13包括第一分部11和第二分部12形成的空间,第一腔117和第二腔 13至少通过通孔118相连通。第一壁部112为形成第一腔117的壁部。第一壁部112具有第一端口部1121和第二端口部1122,其中,第一端口部 1121和第二端口部1122位于第一壁部112的相对两侧,第一腔117沿第一端口部1121向第二端口部1122延伸,第一端口部1121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部1122具有第二端口,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一接口部16,第一端口部1121与第一接口部16固定设置,具体地,如焊接,第一端口可看作为第一腔117的进口或者出口,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一端盖14,第一端盖14与第二端口部1122固定设置,第二端口部1122具有第二端口,第二端口部1122可封堵第二端口使得工作介质不通过第二端口流出,具体地,第二端口部1122与第一端盖14焊接密封固定。第一端部115和第二端部 116分据在第一壁部的两侧。沿垂直于集流分配部的长度方向,第一壁部 112具有第一截线,该第一截线的形状为封闭形状或者非封闭形状,形成非封闭形状的原因包括该第一截线穿过通孔118。具体地,请参考图9-图 21,第一截线的形状为封闭形状如圆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第一截线的形状可为封闭的椭圆形;或者,第一截线的形状为封闭的四边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第一截线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其中,包括规则多边形和不规则多边形;或者第一截线的形状为带缺口的圆,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第一截线的形状可为带缺口的椭圆,或者第一截线的形状为带缺口的四边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第一截线的形状可为带缺口的多边形。
请参考图2,第一分部11包括多个通孔118,通孔118穿透第一壁部 112和第二壁部113,其中,通孔118的形状不做限制,并且,多个通孔 118的形状可为不同。通孔118连通第一腔117和第二腔13,通过设置通孔118,工作介质通过通孔118可以较为均匀的进入第二腔13中,使得工作介质能够均匀的进入各扁管中,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换热器100能够使用在空调系统中,且能够当做室外换热器使用,换热器100 在空调系统中既能够当做蒸发器使用又能够当做冷凝器使用,当换热器 100当做蒸发器使用时,工作介质进入蒸发器100前为汽液混合物的状态,此时,第一壁部112的第一端口部1121可作为换热器100的进口部,工作介质可通过第一端口部1121进入第一腔117,并能够通过通孔118进入第二腔13,进而进入各扁管3中。通孔118设置于第一壁部112和第二壁部 113相靠近的部位,相邻通孔118的间距可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作为优选地,通孔118的延伸方向可与第一壁部11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如此,工作介质能够更顺畅的从第一腔117通过通孔118进入第二腔13。
第一分部11还包括第二壁部113,第二壁部113为形成第二腔13的一部分壁部。沿垂直于第一壁部112的长度方向,第二壁部113具有第二截线,第二截线的形状为连续的形状或者非连续的形状,具体地,第二截线为一段连续的弧线或者线段或者由弧线和线段组成的曲线,或者,第二截线为连段连续的弧线或者线段或者由弧线和线段组成的曲线,当第二截线的形状为不连续的情况时,此时可能的情况为该截面经过了通孔。第二壁部113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是第二侧部朝向扁管的一侧,第二侧背离扁管的方向设置,第二腔13位于第二壁部的第一侧,第一腔117 背离第二壁部的第一侧。第二壁部113具有弯曲方向,该弯曲方向是指第二截线的弯曲方向(此处忽略通孔的影响),以第二壁部113为参考,第一腔117位于背离第二壁部弯曲方向的一侧,第二腔13位于第二壁部弯曲方向的一侧。请参考图2-图21,第二截线为连续的形状,具体地,其为一段连续的弧线或者折线,当然,本技术人员应该想到的是,第二截线还可为一段连续的由弧线和线段形成的曲线,作为其它实施方式,第二截线为非连续的形状,具体地,第二截线为两段连续的弧线或者折线或者由线段和弧线形成的曲线,更具体地,第二截线为半圆或者带有缺口的半圆。
如图9-图10所示,第一截线为封闭的圆或者带缺口的圆,第二截线为半圆或者带缺口的半圆;如图11所示,第一截线为四边形(此处忽略倒角的设置);如图12、21所示,第一截线为折线(此处忽略倒角设置);如图17所示,第一截线为弧线和线段组成的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壁部113为形成第二腔13的一部分壁部,其对第二壁部113的形状不做特别要求,当然,当第二壁部113的第二截线为半圆时,更有利于工作介质的流动,有利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第一分部11 包括扩第三壁部114,第三壁部114位于第一腔117、第二腔13的外部,第三壁部114与第一壁部112、第二壁部113配合设置。第三壁部114的形状为第一分部11的外侧形状。第三壁部114的形状不做要求。
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二分部12,第一分部11和第二分部12固定设置,具体地,如焊接密封设置。第二分部12包括扁管连通孔121、第一配合端部122和第二配合端部123,其中第一配合端部122与第一端部115对应设置,第二配合端部123与第二端部116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一配合端部122与第一端部115焊接固定设置,第二配合端部123与第二端部116 焊接固定设置。第一分部11和第二分部12可形成第二腔13,第二腔13 与第一腔117、扁管3相连通。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一口部18,第一口部 18可当做换热器100的一个进口部,当换热器100在空调系统中当做冷凝器使用时,第一口部18为换热器100的进口。第一口部18包括第二壁部 113一端的部分、第二分部12的端部的一部分。集流分配部1包括第二口部18’,第二端盖15,第二口部18’与第二端盖15配合密封设置,具体地,第二口部18’与第二端盖15焊接密封设置。
集流分配部还包括固定配合部,固定配合部为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和/第一配合端部和/或第二配合端部的一部分,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分部包括固定配合部,固定配合部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分部包括固定配合部,固定配合部位于第一配合端部和第二配合端部;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固定配合部位于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固定配合部位于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固定配合部位于第一配合端部和/或第二配合端部。集流分配部1包括固定配合部19,固定配合部19 有助于第一分部11和第二分部12的固定。请参考图9-图14,第二分部 12设置固定配合部19,固定配合部19位于第一配合端部和第二配合端部,具体地,固定配合部19与第二分部12一体成形,或者,固定配合部19 与第二分部12焊接固定设置,此处及全文中的固定设置包括直接固定设置和间接固定设置,直接固定设置如固定配合部19与第二分部12两者直接固定设置,间接固定设置,如配合固定部与第二分部分别与其它部件固定设置。更具体地,第一端部115和第二端部116分别与第一配合端部122 和第二配合端部123焊接固定配合部19。请参考图15,第一分部11设置固定配合部19。
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接口部16和第二接口部17。第一、第二接口部可以当做换热器100与其它管路的转接,也可以为与换热器100连通的外部管路的一部分。第一、第二接口部与换热器100密封设置,具体地,第一接口部16与第一端口部1121固定设置也可以说第一接口部16与第一分部11固定设置,更具体地,第一接口部16与第一端口部1121焊接密封固定或者可以说是第一接口部16与第一分部11焊接设置,第二接口部17 与第一口部18固定设置或者可以说是第二接口部17的部分与第一分部11 固定设置,第二接口部17的部分与第二分部12固定设置,更具体地,第二接口部17与第一口部18焊接密封固定或者可以说是第二接口部17的部分与第一分部11焊接设置,第二接口部17的部分与第二分部12焊接设置。第一接口部16的腔与第一腔117连通设置,第二接口部17的腔与第二腔 13连通设置。换热器100包括集流部2,集流部2包括第一集流管21、第三端盖22以及第一转接部23,其中第一集流管21能够通过扁管3与第二腔13、第一腔117相连通,第三端盖22封闭第一集流管21的一个管口,第一转接部23与第一集流管21的另一个管口对应的管口部固定设置,该另一个管口可为换热器100的出口。
换热器100既可以当做蒸发器使用又可以当做冷凝器使用。当换热器 100当做蒸发器使用时,工作介质如制冷剂由第一端口部进入换热器100,进入换热器100的工作介质状态为汽液两项的低温低压的工作介质蒸汽,其密度相随较高,第一端口部的通径较小。当换热器100当做冷凝器使用时,工作介质由第一口部进入换热器,进入换热器的工作介质的状态为高温高压的工作介质气态,其密度较小,因此第一口部的通径要较大一些。因此,第一端口部的通径小于第一口部的通径,更具体地,第一腔的通流截面积小于第二腔的通流截面积。
请参考图20,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二分部包括第二腔,第一分部的一部分为形成第一腔的组成部分,第二分部的一部分为形成第二的组成部分,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固定设置。
请参考图19,换热器包括第一挡板110a和第二挡板110b,第一挡板110a能够将第一腔分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不直接连通,第二挡板110b能够将第二腔分为第三分腔和第四分腔,第三分腔和第四分腔不直接连通。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将工作介质分为连个流程从而增加换热量(图中线Q示意出工作介质的流程);如20所示(图中线 Q示意出工作介质的流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挡板110a、第二挡板110b以及第三挡板110c,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挡板能够将工作介质分为三流程,从而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改变挡板的数量,,从而获得不同工作介质的流程。
换热器100的制造方法,具体地,集流分配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第一分部进行初加工,通过冷镦工艺或者型材加工获得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具有多个通孔;
对第二分部进行初加工,所述第二分部包括扁管连通孔;
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焊接设置形成集流分配部的一部分。
请参考图18,图18示出了具有换热器100的汽车空调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其中,第三换热器013即为以上所述换热器100。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除湿加热模式。请参考图18,汽车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总成,空调箱总成可以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空调箱总成包括第一换热器003、第二换热器007、鼓风机005、用于控制空气是否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风门004、第二风门006,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能力,空调箱总成还包括电加热器002。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001、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的第三换热器013、带电磁阀的第一节流装置008、第二节流装置016、第一电磁阀015、第二电磁阀012、第三电磁阀009、单向阀 011和汽液分离器010,以上元件通过管道连通,其中第三换热器013为上述换热器100或者换热器100a或者换热器100b或者换热器100c或者换热器100d,第三换热器013既能当做蒸发器使用,又能当做冷凝器使用。空调系统该包括冷却风扇014。
请参考图18,压缩机001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003的进口连通设置,第一节流装置016、第一电磁阀015均与第一换热器003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节流装置016的出口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此意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三换热器013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三换热器013的出口与单向阀011、第二电磁阀012相连通,单向阀011的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的进口相连通,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 009与第一换热器003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节流装置008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007的进口相连通。
在制冷模式时,第三换热器013为冷凝器,此时第一口部作为换热器的进口部。压缩机001消耗一定的电能,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如制冷剂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如制冷剂,工作介质由压缩机001的出口通过管路能够进入第一换热器003,这是,第一风门004关闭,从而使得空气流与第一换热器003不进行热交换,工作介质经过第一换热器003 后,第一电磁阀015打开,第三电磁阀009关闭,此时第二节流装置016 可打开可关闭,工作介质经过第一电磁阀015,通过第三换热器013的第一口部流入,高温高压的工作介质在第三换热器中被其它介质冷却,如空气,发生相变而冷凝或者部分冷凝,同时释放热量,释放的热量被空气流带走,如带到环境空气总,然后工作介质从第三换热器流出,此时第二电磁阀012关闭,单向阀011导通,工作介质流至带电磁阀的第二节流装置 008,电磁阀打开并进行节流后流入第二换热器007,低温低压的工作介质在第二换热器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空气流降温后吹向室内,如乘客舱,降低室内的环境温度。工作介质本身发生相变而蒸发成气态,出来后经汽液分离器010的分离,液态工作介质储藏在汽液分离器中,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再被压缩机00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如此循环工作。
在制热模式时,第三换热器013为蒸发器,此时第一端口部为换热器的进口部,压缩机001消耗一定的电能,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工作介质由压缩机001出口出来通过管路到达第一换热器003,这时第一风门4打开,是空气流与第一换热器003进行热交换,空气流吸收高温工作介质中的热量并审问后吹向室内,提高室内的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经第一换热器3后,第一电磁阀015关闭,第三电磁阀009关闭,第二节流装置016打开,工作介质经过第二节流装置016 进入第三换热器013,低温低压的工作介质在第三换热器中与室外的空气流进行热交换,吸收室外空气流的热量,工作介质发生相变蒸发成气体,工作介质从第三换热器流出,此时,第二电磁阀012打开,第一节流装置008上的电磁阀关闭,工作介质经第二电磁阀012、经汽液分离器010的分离,液体工作介质储藏在汽液分离器010内,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再被压缩机00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如此循环工作。
在制热除湿模式时,压缩机001消耗一定的电能,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压缩成该问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工作介质由压缩机001出口通过管路进入第一换热器003,此时第一风门4打开,使空气流与第一换热器003进行热交换,空气流吸收高温介质中的热量并升温后吹向室内,提高室内的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经第一换热器003后,第一电磁阀015关闭第二节流装置016关闭,第二电磁阀012关闭,第三电磁阀009打开,工作介质经过第三电磁阀009流至第一节流装置008,第一节流装置008连通,工作介质经过第一节流装置008节流后降温降压,进入第二换热器007,此时单向阀011因存在反向压力而无法导通,工作介质不能进入第三换热器013。低温低压的工作介质在第二换热器007吸收空气流中的水分并降温,低温干燥的空气经第一换热器003升温后吹向室内,工作介质本身发生相变二蒸发成气态,之后经过汽液分离器的分离,液态制冷剂储藏在企业分离器010内,低温低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再被压缩机00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作介质,如此循环工作。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分配部、集流部以及扁管,所述扁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流部固定设置,所述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分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分部包括第一配合端部和第二配合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配合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配合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分部包括扁管连通孔,所述扁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扁管连通孔,所述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部固定设置,所述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腔、第二腔以及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至少通过所述通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扁管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一分部至少形成部分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分部至少形成部分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腔外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一分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接口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分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接口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分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接口部的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接口部的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配合端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配合端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分部包括第一腔,所述第一分部至少形成所述第二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分部至少形成所述第二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分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第三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位于所述第一腔外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实体部分为所述本体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三壁部之间的实体部分为所述本体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二壁部和所述第三壁部之间的实体部分为所述本体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一壁部为形成所述第一腔的至少一部分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位于所述第二腔外部,所述通孔一端连通第一腔另一端连通第二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分配部包括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所述第一口部和所述第二口部位于所述集流分配部的相对两端,所述集流分配部具有长度方向,所述集流分配部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第一口部指向所述第二口部的方向,沿垂直于所述集流分配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壁部具有第一截线,所述第一截线的形状为封闭形状或者所述第一截线的形状为非封闭形状;
所述第二壁部具有第二截线,所述第二截线为连续的形状或者所述第二截线为非连续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线为圆或者带缺口的圆,或者,所述第一截线为多边形或者带缺口的多边形,或者,所述第一截线为椭圆或者带缺口的椭圆。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线为一段连续的弧线/折线/弧线和线段组成的曲线,或者所述第二截线为两段连续的弧线/折线/弧线和线段组成的曲线。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分配部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能够将第一腔分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所述第二挡板能够将第二腔分为第三分腔和第四分腔,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二分腔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三分腔和所述第四分腔不直接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包括第二腔,所述第一分部的一部分为形成所述第一腔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二分部的一部分为形成所述第一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焊接固定。
8.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第一分部进行初加工,通过冷镦工艺或者型材加工获得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具有多个通孔;
对第二分部进行初加工,所述第二分部包括扁管连通孔;
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焊接设置形成集流分配部的一部分。
9.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三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换热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总成,所述空调箱总成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风门;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压缩机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电磁阀均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出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部和/或第一口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集流部相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均相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热除湿模式,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三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口相连通,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
CN201810477653.7A 2017-11-29 2018-05-18 一种换热器、一种换热器制造方法以及一种空调系统 Pending CN1098389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27606 2017-11-29
CN2017112276069 2017-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8944A true CN109838944A (zh) 2019-06-04

Family

ID=6688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7653.7A Pending CN109838944A (zh) 2017-11-29 2018-05-18 一种换热器、一种换热器制造方法以及一种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8944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7892A (ja) * 1993-03-08 1994-09-16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用パラレルフロー熱交換器
CN201983686U (zh) * 2010-12-29 2011-09-21 萨帕铝热传输(上海)有限公司 空调用微通道扁管换热器
CN102384692A (zh) * 2010-09-01 2012-03-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3206885A (zh) * 2013-03-27 2013-07-1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CN103743158A (zh) * 2014-01-06 2014-04-2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3868398A (zh) * 2014-02-26 2014-06-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4121724A (zh) * 2013-04-27 2014-10-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
CN104154801A (zh) * 2014-08-14 2014-11-19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集流管和换热器
CN104422199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
CN104422200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105509368A (zh) * 2014-09-23 2016-04-2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7892A (ja) * 1993-03-08 1994-09-16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用パラレルフロー熱交換器
CN102384692A (zh) * 2010-09-01 2012-03-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201983686U (zh) * 2010-12-29 2011-09-21 萨帕铝热传输(上海)有限公司 空调用微通道扁管换热器
CN103206885A (zh) * 2013-03-27 2013-07-1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CN104121724A (zh) * 2013-04-27 2014-10-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
CN104422199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
CN104422200A (zh) * 2013-08-30 2015-03-1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103743158A (zh) * 2014-01-06 2014-04-2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3868398A (zh) * 2014-02-26 2014-06-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4154801A (zh) * 2014-08-14 2014-11-19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集流管和换热器
CN105509368A (zh) * 2014-09-23 2016-04-2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00076B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05229407B (zh) 复式热交换器
EP2990740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EP2618077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same
US9377225B2 (e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4091972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3062851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2775569Y (zh) 一种优化制冷剂流向的平行流冷凝器
CN108692478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869855A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06885395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制冷系统
CN103277942B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EP262387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838944A (zh) 一种换热器、一种换热器制造方法以及一种空调系统
CN209165826U (zh)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108248331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3310165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9442794A (zh)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除霜方法及空调器
KR100220726B1 (ko) 멀티 에어콘
CN109386987A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N205536697U (zh) 带分相装置的微通道蒸发器制冷系统
CN207662007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9445519U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CN104712791B (zh) 一种膨胀装置、具有该膨胀装置空调装置以及汽车空调
CN110530049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