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5519U -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5519U
CN209445519U CN201821999318.5U CN201821999318U CN209445519U CN 209445519 U CN209445519 U CN 209445519U CN 201821999318 U CN201821999318 U CN 201821999318U CN 209445519 U CN209445519 U CN 209445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resh air
pipe
compressor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93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波
孙博
李艳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an Ruil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an Ruil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an Ruil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an Ruil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993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5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5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5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系统,该新风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储液罐以及新风除湿机,其中,新风除湿机包括并联的第一除湿器件及第二除湿器件;还包括控制阀;通过设置的储液罐以及设置的控制阀,使得储液罐在制冷时参与到回路中,在制热时,存储多余的冷媒,从而可以合理的调配冷媒的用量,改善了缺少冷媒的情况。并且通过设置的分流,使得流经新风除湿机的一部分冷媒直接返回到压缩机,从而降低控制阀对冷媒造成的压降。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多联机新风机不是用于辐射空调领域,除湿能力不强。或者有单蒸发器除湿新风机,由于盘管太大。制热不需要这么大盘管。导致制热的工况或者外机制热运行,新风机通风模式,新风机储存大量冷媒。影响系统的冷媒量。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整个系统里面,由于设置了水侧换器(板换或者套管等),制冷需求的冷媒量大于制热的冷媒量,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在制热时新风除湿机和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由于第一换热器的内容积大于新风除湿机和第二换热器的容积之和。这就造成当制热时,冷媒就会偏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系统,用以提高新风除湿系统的除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系统,该新风除湿系统包括: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储液罐以及新风除湿机,其中,所述新风除湿机包括并联的第一除湿器件及第二除湿器件;还包括控制阀;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状态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内的冷媒流出,并分为两个第一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一支流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后流入到所述储液罐;另一个第一支流流入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后流入到所述储液罐;流入所述储液罐内的冷媒流到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状态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内的冷媒流出到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分成两个第二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二支流流经所述储液罐后,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后流经所述控制阀回流到所述压缩机中,或经所述储液罐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另一个第二支流流经并联的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及第二除湿器件后分为两个第三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三支流流经所述控制阀后流入所述压缩机,另一个第三支流直接流入所述压缩机;或另一个第二支流流经并联的第二换热器、第一除湿器件、第二除湿器件后,流经第一除湿器件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支流经所述控制阀流入到所述压缩机,流经所述第二除湿器件的支流直接回流到所述压缩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储液罐以及设置的控制阀,使得储液罐在制冷时参与到回路中,在制热时,存储多余的冷媒,从而可以合理的调配冷媒的用量,改善了缺少冷媒的情况。并且通过设置的分流,使得流经新风除湿机的一部分冷媒直接返回到压缩机,从而降低控制阀对冷媒造成的压降。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油分离器,且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控制阀连接。通过油分离器提高对冷媒的分离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除湿器件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二除湿器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
其中的第二换热器为水路换热器。
在具体设置时,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新风除湿机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储液罐包括三个端口,且其中的一个端口通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的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单向阀之间;
另一个端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新风除湿机之间;
第三个端口通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的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在具体设置时,还可以采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新风除湿机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储液罐包括三个端口,且其中的一个端口通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的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单向阀之间;
另一个端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新风除湿机之间;
第三个端口通过设置有单向阀的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个端口连通;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新风除湿机并联设置。
其中的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并联的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及第二除湿器件连接。吸收除湿后低温空气的冷量,增大自身的过冷度。同时还可以增加送风温度,防止送风温度过低造成的风管凝露和漏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短路所述回热器的旁路,且所述旁路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
在具体设置时,所述控制阀为四通阀;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其中,
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四接口连接;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系统的制热回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系统的制冷回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系统在第一控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系统在第二控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新风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系统,该新风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20、第一换热器40、第二换热器50、储液罐60以及新风除湿机10。通过上述器件组成回路,在制冷及制热时,通过控制阀101控制冷媒分别流经不同的器件,以实现制冷制热。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40为冷凝器,在制热时新风除湿机10中的第一除湿器件11和第二换热器50为冷凝器,由于第一换热器40的内容积大于第一除湿器件11和第二换热器50的容积之和。这就造成当制热时,冷媒就会偏多。
为了方便描述制冷回路以及制热回路,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中的新风除湿机10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新风除湿机10包括并联的第一除湿器件11以及第二除湿器件12,冷媒在流经新风除湿机10时,同时流经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除湿器件12。
为了方便描述,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各个器件组成的回路。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中,图2示出了制热回路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制冷回路的示意图。
首先,一并参考图2及图5,为了方便描述回路,以压缩机20为始端对制热回路进行描述。冷媒从压缩机20流出后,分成两个支流,为了方便描述命名为第一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一支流流经第二换热器50进行换热;另一个第一支流流经第一除湿器件11进行除湿及换热。分别流经上述两个器件的第一支流在流经过第二换热器50及第一除湿器件11后,分别流入到储液罐60中,进行汇流,流入到储液罐60中的冷媒,在从储液罐60中流出,流经第一换热器40后,回流到压缩机20中,从而完成一个完成的回路过程。在上述回路中,可以看出在制热回路中,压缩机20泵出的冷媒会流经储液罐60,因此,整个回路中多余的冷媒会存储到储液罐60中。
一并参考图3及图4,为了方便描述,也以压缩机20为始端对制冷回路进行描述。在制冷回路中,冷媒从压缩机20流出后,流入到第一换热器40,进行换热,从第一换热器40流出的冷媒分成两个支流,为了方便描述将两个支流命名成第二支流。上述的两个第二支流分别流经不同的器件,其中的一个第二支流流经储液罐60,另一个第二支流流经新风除湿机10。从储液罐60中流出的冷媒流入到第二换热器50。从第二换热器50流出的冷媒流经控制阀101后回流到压缩机20中,完成整个回路。流入到新风除湿机10中的第二支流在新风除湿机10中分为两个支流,命名为第三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三支流流经第一除湿器件11后,经控制阀101回流到压缩机20,完成整个回路;而另一个第三支流流经第二除湿器件12后,不流经控制阀101,而直接回流到压缩机20。从而使得流经第二除湿器件12的冷媒不会受到控制阀101的压降影响,降低能量的损失,提高制冷的效果。
在实现上述制冷回路以及制热回路时,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连接上述的压缩机20、第一换热器40、第二换热器50、储液罐60、新风除湿机10以及控制阀101来实现。如图4所示,图4中示出了一种具体的新风除湿系统中的管道连接示意图。
如图4中所示,控制阀101具有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分别为第一控制状态及第二状态。
在控制阀101处于第一状态时,压缩机20的输出端通过控制阀101与第一换热器40连接,第一换热器40的另一端(不与压缩机20连接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新风除湿机10连接。其中的储液罐60具有三个端口,在储液罐60连接到回路中时,其中的一个端口连接有第二管道,且该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进行连接,而另一端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三个端口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二换热器50连接。在具体设置上述储液罐60以及其连接的三个管道时,需要满足上述制冷回路以及制热回路中对储液罐60所起的作用。
在具体设置上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时,参考上述制冷回路及制热回路中的描述。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制冷时,冷媒需要从第一换热器40流入到新风除湿机10中,而在制热时,需要冷媒从新风除湿机10流经储液罐60之后再流经第一换热器40。因此,为了避免冷媒直接从第一管道直接流入到第一换热器40,在设置的第一管道上设置了单向阀104,该单向阀104控制的流向为第一换热器40流入到新风除湿机10中。在具体设置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时,其中,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处分别位于单向阀104的两侧,具体的,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换热器40与单向阀104之间,而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新风除湿机10与单向阀104之间。设置的第四管道用于储液罐60与第二换热器50连接。
结合上述中的制冷回路以及制热回路。由上述管道设置可以看出,在制冷时,从第一换热器40流出的冷媒经第一管道流入到新风除湿机10中,而另一个第一分流流经第三管道进入到储液罐60中,储液罐60中流出的冷媒通过第四管道进入到第二换热器50,为了调整冷媒量,在第四管道上设置的第二调节阀103全开,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阀103来调整冷媒的流量。在制热时,从第二换热器50中流出的冷媒经第四管道流入到储液罐60中,从新风除湿机10中流出的冷媒流经第一管道、第三管道进入到储液罐60中,并且在第三管道上设置了电磁阀来控制第三管道。在储液罐60中的冷媒流入到第一换热器40时依次流经第二管道及第一管道,因此,为了控制流向第一换热器40的冷媒流量,根据第一换热器40的换热能林来确定的储液罐60中流出的冷媒流量,在第二管道上设置了第一调节阀102。其中,第一调节阀102及第二调节阀103可以为不同的调节阀,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第一调节阀102及第二调节阀103为电子膨胀阀,当然除了该电子膨胀阀外,第一调节阀102及第二调节阀103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可以实现流量调控的阀门。
新风除湿机10中的器件包含上述中的第一除湿器件11以及第二除湿器件12,此外,还可以包括回热器13。该回热器13与第一除湿器件11以及第二除湿器件12串联,设置的回热器13同时还可以增加送风温度,防止送风温度过低造成的风管凝露和漏热。此外,在新风除湿机10中设置了一个短路该回热器13的旁路。如图1中所示,该旁路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通过该开关控制阀控制冷媒在流经新风除湿机10时是否流经回热器13。在开关控制阀关闭时,冷媒流经回热器13以及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器件,在开关控制阀打开时,部分冷媒直接流入到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除湿器件12。如图1中所示,图1中示出的新风除湿机10包含回热器13,在具体连接时,回热器13与第一管道连通,流经回热器13的冷媒分别流经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除湿器件12,其中,第一除湿器件11的另一端与控制阀101连接,并且冷媒流经第一除湿器件11后流经控制阀101回流到压缩机20中,在第一除湿器件11与控制阀101连接的管道上,设置了与第二换热器50连接的管道,即从第二换热器50流出的冷媒与第一除湿器件11流出的冷媒汇流后一起流入到控制阀101内,而从第二除湿器件12流出的冷媒不流经控制阀101直接流入到压缩机20中。一并参考图4及图5,在新风除湿机10与其他部件连接时,其中,A与A′连接,B与B′连接,C与C′连接。
上述中的第二换热器50可以为不同的换热器,如水冷换热器,板式或者套管或者桶式等不同的水冷换热器。
当然,除了上述器件外,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器件,如油分离器30以及气液分离器70。在具体设置油分离器30及气液分离器70时,其中,油分离器30设置在了压缩机20的输出端,并且油分离器30与控制阀101连接。而气液分离器70设置在了压缩机20的输入端,该气液分离器70与控制阀101及第二除湿器件12连接。
在控制阀101处于第二状态时,压缩机20的输出端通过控制阀101与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换热器50连通。而第一换热器40与压缩机20的输入端连接。其余的器件连接情况,可以参考上述中的描述。
在形成制冷回路以及制热回路时,通过控制阀101来进行切换以实现不同的工作状态的,在具体设置该控制阀101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阀门来实现,只需要能够实现对制冷回路以及制热回路进行切换即可。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控制阀101采用四通阀。该四通阀可以为电磁阀,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
在控制阀101为四通阀时,控制阀101为四通阀;控制阀101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其中,压缩机20的输出端与第一接口连接,输入端与第二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40一端与第三接口连接;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换热器50与第四接口连接。
在具体进行切换时,如图4中所示,在控制阀101处于第一控制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此时,压缩机20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器40连通,而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换热器50与压缩机20的输入端连通。当然不经过控制阀101的第二除湿器件12也与压缩机20的输入端连通。在包含油分离器30及气液分离器70时,此时,第一接口与油分离器30连接,第二接口与气液分离器70连接。在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时,即为油分离器30与第一换热器40连通,而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时,即为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换热器50与气液分离器70连通。
如图5中所示,在控制阀101处于第二控制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此时,压缩机20的输出端与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换热器50连通,当然不经过控制阀101的第二除湿器件12也与压缩机20的输入端连通。而第一换热器40与压缩机20的输入端连通。在包含油分离器30及气液分离器70时,此时,第一接口与油分离器30连接,第二接口与气液分离器70连接。在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时,即为油分离器30与第一换热器40连通,而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时,即为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换热器50与气液分离器70连通。
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另外一种新风除湿系统的设置方式,与图5相比,在图6所示的新风除湿系统中,将第二换热器50单独设置出来,其设置时,第二换热器50的一个端口通过设置有单向阀104的第四管道与储液罐60的第三个端口连通。第二换热器50的另一端口与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二换热器50与新风除湿机10并联设置。除此之外,储液罐60中的其他结构与图5所示相同。在采用该结构时,也为第一换热器40与新风除湿机10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104;储液罐60包括三个端口,且其中的一个端口通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且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换热器40与单向阀104之间;另一个端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且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单向阀104与新风除湿机10之间。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A与A′及A″连接,B与B′及B″连接。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该第二换热器50为水氟换热站。
在制热时,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状态时,控制压缩机20内的冷媒流出,并分为两个第一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一支流流入第二换热器50后流入到储液罐60;另一个第一支流流入第一除湿器件11后流入到储液罐60;流入储液罐60内的冷媒流到第一换热器40后回流到压缩机20;
在制冷时,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状态时,控制压缩机20内的冷媒流出到第一换热器40,流出第一换热器40的冷媒分成两个第二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二支流流经储液罐60后回流到压缩机20;另一个第二支流流经并联的第二换热器50、第一除湿器件11、第二除湿器件12后,流经第一除湿器件11及第二换热器50的支流经控制阀流入到压缩机20,流经第二除湿器件12的支流直接回流到压缩机20。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系统中,通过设置的储液罐60以及设置的控制阀101,使得储液罐60在制冷时参与到回路中,在制热时,存储多余的冷媒,从而可以合理的调配冷媒的用量,改善了缺少冷媒的情况。并且通过设置的分流,使得流经新风除湿机10的一部分冷媒直接返回到压缩机20,从而降低控制阀101对冷媒造成的压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储液罐以及新风除湿机,其中,所述新风除湿机包括并联的第一除湿器件及第二除湿器件;还包括控制阀;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状态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内的冷媒流出,并分为两个第一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一支流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后流入到所述储液罐;另一个第一支流流入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后流入到所述储液罐;流入所述储液罐内的冷媒流到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状态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内的冷媒流出到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分成两个第二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二支流流经所述储液罐后,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后流经所述控制阀回流到所述压缩机中,或经所述储液罐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另一个第二支流流经并联的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及第二除湿器件后分为两个第三支流,其中的一个第三支流流经所述控制阀后流入所述压缩机,另一个第三支流直接流入所述压缩机;或另一个第二支流流经并联的第二换热器、第一除湿器件、第二除湿器件后,流经第一除湿器件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支流经所述控制阀流入到所述压缩机,流经所述第二除湿器件的支流直接回流到所述压缩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油分离器,且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除湿器件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二除湿器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水路换热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新风除湿机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储液罐包括三个端口,且其中的一个端口通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的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单向阀之间;
另一个端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新风除湿机之间;
第三个端口通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的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新风除湿机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储液罐包括三个端口,且其中的一个端口通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的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单向阀之间;
另一个端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新风除湿机之间;
第三个端口通过设置有单向阀的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个端口连通;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新风除湿机并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并联的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及第二除湿器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短路所述回热器的旁路,且所述旁路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四通阀;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其中,
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除湿器件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四接口连接;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CN201821999318.5U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Active CN209445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9318.5U CN209445519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9318.5U CN209445519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5519U true CN209445519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9318.5U Active CN209445519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55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943A (zh) * 2021-01-14 2021-04-09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辐射空调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943A (zh) * 2021-01-14 2021-04-09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辐射空调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91972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3759455A (zh)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62851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4180442B (zh) 空调系统
CN105004090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该系统过冷和喷气增焓的方法
CN10264506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3533996U (zh) 空调用单向节流阀、多分路分流装置及空调制冷系统
CN104006584B (zh) 三管制空调及其冷媒流向切换装置
CN207214503U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708216A (zh) 模块化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36155B (zh)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61943U (zh) 热气旁通除霜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2361669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4063308U (zh) 空调系统
CN105841255A (zh) 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CN209445519U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CN206695426U (zh) 空调系统
CN101324382A (zh)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04879950A (zh) 空调一体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734199B1 (en) Air-conditioner system
CN203908147U (zh) 除霜装置以及热泵机
CN207702631U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207875334U (zh) 一种具有电池冷却功能的电动汽车空调
CN105627613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