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1001B -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 Google Patents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1001B
CN109831001B CN201910085421.1A CN201910085421A CN109831001B CN 109831001 B CN109831001 B CN 109831001B CN 201910085421 A CN201910085421 A CN 201910085421A CN 109831001 B CN109831001 B CN 109831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mos
mos tube
lithium battery
mos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54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1001A (zh
Inventor
陈崴
徐栋
李云峰
张荣晶
陈朝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Fu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Fu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Fu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Fu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854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1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1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1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电流开关单元、输出反相器单元及压降电阻;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并通过限流电阻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通用性好,制造成本低,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背景技术
锂电池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简称其为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充电次数多,环保性能佳,故锂离子电池广泛的应用于当今的便携电子设备中。锂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因为锂电池内部的化学性质,它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都要有一定的限制,如果锂电池出现过充电、过放电、放电过流、短路等情况,会对导致电池内部产生化学副反应,该副反应发生后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并可能产生大量气体,使电池内部压力迅速增大后发生爆炸,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所有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包内,都需要配备锂电池保护板来对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并在某些条件下关断充、放电回路,防止对锂离子电池的损害。锂电池保护板的核心器件是锂电池保护IC,如图1所示典型的锂电池保护板,NM1、NM2分别是控制充电和放电用的功率MOS管,D1、D2是MOS管的寄生体二极管,R1、C1构成低通滤波器,用于抑制芯片VDD管脚上的高频干扰。图1中虚线框内是锂电池保护IC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锂电池保护IC由锂电池直接供电,通过对VDD和VSS管脚之间的电压的检测,芯片可以判断电池是否发生了过充电、过放电状态;CS管脚是芯片的电流检测端口,CS管脚上的电压等于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在两颗开关MOS管上形成的压降(充电时负电压,放电时正电压)。OD和OC分别是放电MOS和充电MOS的控制管脚(OC、OD、CS等管脚的命名,不同厂家会有所不同,但功能是一致的)。当锂电池的电压和充放电流正常的状态下,OC、OD管脚均输出高电平,使得两个MOS管都导通;一旦芯片检测到电池发生过度放电,或者放电电流过大,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后,芯片内部的逻辑电路控制OD管脚输出低电平(=VSS),使得NM1被关断,于是就切断了锂电池保护板的放电回路;同理当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及充电过流的情况,逻辑电路控制OC管脚输出低电平(等于CS管脚的电压),关断NM2,切断保护板的充电回路。
从图1可以看出,芯片内部的逻辑控制电路,并没有直接通过OC和OD管脚直接控制MOS的开关,而是在逻辑电路和OC/OD管脚之间加入了一级驱动电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芯片外接的MOS管,栅极的寄生电容通常会达到纳法级别,为了使电池发生异常充放电后,OC/OD管脚能够快速地对MOS栅极的寄生电容放电,将其关断,因此OC/OD管脚需要加入驱动电路,以提供足够的驱动能力;(2)为了保证外接MOS在异常状态下被彻底的关断,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压差VGS必须等于零,远远小于MOS的开启阈值。
从图1可以看出,放电MOS管NM1的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OD管脚输出VSS即可使NM1的VGS=0,彻底关断放电MOS,因此OD管脚与控制逻辑电路之间的驱动电路设计相对简单,只需要提供驱动能力即可,无须电平转换功能;而OC管脚和控制逻辑之间的驱动电路就相对复杂,从图1可以看出,当电池被充电时,P+和P-之间接入充电器,由于RCS电阻上无压降,因此充电MOS管NM2的源极电位等于CS电位(VCS)也等于P-电位,为了使充电MOS的VGS=0V完全关断,OC管脚输出电压也要等于VCS,而芯片内部的逻辑电路,只能给出等于VDD或VSS的逻辑信号,假如输出VSS的低电平,不能彻底关断充电MOS管。根据电路的基尔霍夫电压定理,当充电MOS关断时,OC和CS管脚的电压VOC=VCS=VDD-VCH,VCH是充电器的开路电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保护IC,均要求能够承受25V到30V左右的充电器电压,而锂电池的过充保护电压在3.6~4.5V左右,因此,OC管脚的驱动电路,需要能够承受-25V左右高压。因此,OC管脚充电MOS驱动电路设计,需要兼顾驱动能力、电平转换和耐负高压的性能要求,因此是锂电池保护IC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现有技术中,充电MOS管的驱动电路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1.采用厚栅氧BCD工艺的电平转换电路加输出反相器的结构;2.采用大电阻做下拉器件的输出反相器结构。
如上所述现有的第一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cout是该模块的控制信号,反相器INV1,高压PMOS管PM1、PM2,高压NMOS管NM1、NM2构成电平转换电路(level-shifter),高压MOS管PM3和NM3构成输出反相器。cout是芯片内部逻辑电路给出的控制信号,当锂电池的电压和电流都正常时,cout输出高电平,此时PM1导通,PM2断开,则NM2的栅极电位等于VDD,则VGS,NM2=VDD-VCS,由于正常工作状态下,CS管脚的电压接近于VSS,因此NM2管导通,这就使得NM1管的栅极电位等于VCS,则其VGS,NM1=0,因此NM1管彻底关断,同时PM3管的VGS,PM3=VCS-VDD,PM3导通,OC输出高电平,充电MOS管开启;当电池出现过充电或者充电过流的情况时,逻辑控制电路使cout信号翻转为低电平,此时PM2导通,则NM1导通,使NM2栅极电位等于VCS,其VGS,NM2=0,因此NM2管彻底关断,同时PM2导通又令NM3的VGS,NM3=VDD-VCS,则NM3导通,因此OC管脚输出电压等于CS管脚电压,于是就完成了芯片内部逻辑低电平VSS到OC管脚低电平VCS的电平转换功能。
第二种现有的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coutb与图2中的cout是一对反相的信号。PM1和R1构成一种输出反相器结构。PM2是GDPMOS(栅极接电源PMOS)结构的ESD保护管,电阻R2是限流电阻。其工作原理是:芯片正常工作情况下,coutb输出电平,此时PM1管导通,OC管脚的电压VOC=VDD*[R1/(R1+Ron,PM1)],Ron,PM1是PM1的导通阻抗,其值远小于R1,因此OC脚的输出电压就约等于VDD,R1的阻值取的越大,则OC管脚电压与VDD的差值越小。当发生过度充电和充电过流的现象时,逻辑电路控制coutb翻转为高电平,此时PM1关断,OC管脚与CS管脚之间通过电阻R1连接,稳定后时OC管脚输等于CS管脚电压,于是也完成了芯片内部低电平VSS到OC管脚低电平VCS的转换。
上述的第一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的最大缺点是对工艺要求较高。由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种驱动电路是标准的level-shifter电路,实现了芯片内部逻辑低电平VSS到OC管脚低电平VCS的转换,这种结构对电路中的MOS管的工艺要求较高:(1)该电路中所有的NMOS管都必须是带独立衬底的隔离型高压NMOS管,即其体端(Bulk端)需要接独立的电位。这是由于芯片进入充电过流保护或过充电保护状态后,CS管脚出现负电压,而该电路中所有NMOS管的源极都连接到CS,为了防止NMOS的衬底寄生二极管发生正偏而产生大的衬底电流,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该电路中所有NMOS管的体端(BULK端)都必须能够与源端短接,使得衬底-源偏压等为零;(2)该电路结构要求电路中所有的NMOS和PMOS的VGS具有耐高压的能力:该电路中任一NMOS在导通的状态下,其VGS,N=VDD-VCS,任一PMOS导通时,|VGS,P|=VDD-VCS,由上文中的电路分析可知,VDD-VCS=VP+-VP-,等于外接充电器的开路电压。由于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锂保IC产品,都要求VDD和CS之间的电压能够达到30V左右的高压,这就要求第一种MOS管驱动电路中所有MOS管的VGS工作电压能达到30V。对于上述(1)中的隔离型高压NMOS管,如果只要求其VDS具有耐高压的能力,那么电路设计所需的工艺文件相对容易找到,国内的许多晶圆厂都可以提供,并且芯片制造成本也容易把控。但不幸的是第一种驱动电路中所有的MOS都必须满足(2)中所述的30V左右的VGS耐压能力,这就要求在晶圆生成之前需要制作额外的厚栅氧层的掩膜版,还需要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增加额外的光刻工序,提高了芯片的生产成本,并且带衬底隔离功能、VGS高耐压的NMOS管,只有少数晶圆制造厂都能够提供,因此增加了电路设计中工艺选择的局限性。
从图3可以看出,第二种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非常简单,电路中没有NMOS管,高压PMOS管PM1的栅极直接由芯片内部的逻辑电路控制,因此,PM1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几乎可以用任意的BCD工艺实现。但是第二种电路有几个明显的缺点:首先,芯片正常工作状态下,该电路需要消耗静态电流。图3中,当PM1导通,OC管脚输出高电平(VDD)时,有静态电流流经R1,静态电流大小约等于VDD/R1。由于锂电池保护IC设计的工作电压直接由锂电池提供,低功耗是一个必然的性能需求,IC的整体工作电流需控制在3uA左右,因此,对于一个I/O口电路,静态电流必须控制在纳安的级别。假设OC管脚的驱动电路的静态电流Istat=360nA,VDD=3.6V,可得R1=VDD/Istat=10MΩ,因此为了保证其具有较低的静态电流,则R1的阻值必须设置的非常大,需要占据较大的芯片面积;其次,该电路结构的OC下降时间很长,会严重降低充电过流保护功能的可靠性。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过流保护的延迟时间TCIP一般在设置在8ms~20ms左右,当芯片检测到异常充电电流,并且持续时间超过TCIP后,要求OC管脚电压迅速降低到VCS,关断充电MOS。由上述可知,R1是兆欧级别的大电阻,假设OC管脚驱动的外接MOS的栅极寄生电容CP,OC=2nF,则图3中OC端子的时间常数τOC=R1*CP,OC=20ms。假设电池电压等于3.6V,充电器的开路电压为5V,那么当OC管脚关断时,CS管脚的电压VCS=-1.4V,若假设充电MOS的阈值电压为0.8V,则OC管脚的电压在需要很短的时间内下降到-0.6V,才能将充电MOS关断,OC管脚的下降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上式中VOC,1=3.6V,VOC,final=-1.4V,令VOC(t)=-0.6V,代入上式后可以得出Tfall=1.8*τOC=36ms。计算结果显示,仅外接5V充电器,OC管脚的下降时间就会长达36ms,如果电池包接入电压更高的充电器,OC管脚的下降时间还会更长,这对于锂电池和保护板是非常不安全的,大电流在MOS中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烧毁MOS导致保护板功能失效;第三,在测试过程中,OC管脚的下降沿波形,必须用示波器进行观测,提高了芯片的测试难度。如图4所示,一般的示波器探头有MΩ量级的内阻(R),并且有一个接地端,当芯片进入充电过流保护状态后,假设示波器探头与OC管脚接触,OC管脚电压VOC会被上拉到[VCS+(VSS-VCS)*R1/(R1+R)],假设R1=10*R,VCS=-1.4V,则VOC=-0.12V,即OC电压会被示波器探头拉高,影响观测的准确性,更严重的是,此时充电MOS管的VGS=-0.12V-(-1.4V)=1.28V,这就导致原本应该关断的MOS开启,有可能导致MOS被烧毁。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解决现有MOS管驱动电路对MOS管的工艺要求高或需要消耗静态电流及关断缓慢导致MOS管容易烧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电流开关单元、输出反相器单元及压降电阻;
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源I1,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通过限流电阻R3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所述压降电阻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之间。
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防静电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流开关单元为高压MOS管PM5。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1的漏极和MOS管PM2的栅极接电流源I1,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PM5的源端。
发明人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保护IC,包括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为上述所述MOS管驱动电路。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当锂电池正常充放电时,cout=VDD,coutb=VSS,此时电流开关单元关闭,压降电阻R1无电流通过,压降为零,同时压降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MOS管NM1的VGS,NM1,因此MOS管NM1关断;MOS管PM3导通,使充电MOS控制管脚输出高电平VDD。而当锂电池发生充电过压或充电过流的现象时,cout=VSS,coutb=VDD,此时MOS管PM3关断,而电流开关单元导通,电流源I1为电流镜引入一个偏置电流I1,此时,有电流镜单元输出电流I2流过电阻R1,其中电流I2=N*I1,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需要I2*R1大于NM1的导通阈值VTH,NM1,就可以使MOS管NM1导通,此时充电MOS控制管脚电压被下拉到VCS,将充电MOS关断;在锂电池正常充放电的状态下,没有静态电流消耗,电路输出节点的RC时间常数小,在芯片需要进入充电过流或过充电保护的状态下,能够将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的电压快速放电到VCS,充电MOS控制管脚的下降时间达到微秒级别,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池和电池保护板的安全工作,对于芯片设计所需的工艺的要求不高,通用性好,制造成本低,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典型的锂电池保护板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2为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第一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3为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第二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4为背景技术所述第二种现有的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与示波器探头接触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充电MOS管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所述锂电池保护IC中的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110、电流开关单元120、输出反相器单元130及压降电阻R1;
所述电流镜单元110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源I1,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120的源端;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120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其中,电流开关单元120采用高压MOS管PM5,通过采用高压P型MOS管进行实现电流开关,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实现电流开关,如传输门电路。这里的锂电池保护IC是本电路可以作为锂电池保护IC(集成电路)使用,锂电池保护IC各个端口或者接口可以是作为IC使用的时候设置在引脚处,可以实现电路的检测或者驱动。本申请的电路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电路使用,即电路的各个元器件由独立的原件组成。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130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通过限流电阻R3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O电流检测端口OC,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所述压降电阻R1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电流源I1可以是参考电流源或者是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通过电流源I1为电流镜单元引入偏置电流I1,然后输出一个电流I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PM1的漏极和MOS管PM1的栅极接电流源I1,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流镜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流镜电路结构来实现;其中MOS管PM1的漏电流等于偏置电流I1,MOS管PM2的漏电流等于I2,其中I2=N*I1,N是MOS管PM2与MOS管PM1的MOS管沟道宽度的比值;cout与coutb是一对反相信号,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对输出反相器。当锂电池正常充放电时,cout=VDD,coutb=VSS,此时电流开关单元关闭,压降电阻R1无电流通过,压降为零,同时压降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MOS管NM1的VGS,NM1,因此MOS管NM1关断;MOS管PM3导通,使OC管脚输出高电平VDD。而当锂电池发生充电过压或充电过流的现象时,cout=VSS,coutb=VDD,此时MOS管PM3关断,而电流开关单元导通,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为电流镜引入一个偏置电流I1,此时,有电流镜单元输出电流I2流过压降电阻R1,其中电流I2=N*I1,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需要I2*R1大于NM1的导通阈值VTH,NM1,就可以使MOS管NM1导通,此时OC管脚电压被下拉到VCS,将充电MOS关断。
其中,为了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之间,通过限流电阻R2可以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还包括防静电单元140,所述静电防护单元140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OC。通过限流电阻R3与MOS管PM4构成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防护电路,实现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
本实施例中,MOS管驱动电路的充电MOS控制管脚OC下降时间计算如下:同样假设充电器电压等于5V,锂电池的电池电压等于3.6V,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为2nF,图5中限流电阻阻值R2=R3=2kΩ,假设为了节省芯片面积,MOS管NM1的宽长比设计的较小,MOS管NM1的导通电阻Ron,NM1约等于1kΩ,此时,图5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τOC=5kΩ*2nF=10us,远小于图3所示的充电MOS驱动电路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将上述各值带入公式:可以求得OC管脚的电压从3.6V下降到-0.6V的下降时间=1.8*τOC=18us,相对于芯片的充电过流保护的延迟时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延迟时间到达的瞬间,即可完成对充电MOS的关断。图5中,MOS管PM1、MOS管PM2是低压PMOS管,MOS管PM5的漏极需要连接到CS,因此PM5的|VDS|耐压大小为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MOS管PM5的栅极电压由逻辑电路控制,因此其VGS无高耐压的需求。同理MOS管PM3和MOS管PM4也只有|VDS|有耐高压的需求。再看MOS管NM1的耐压需求,当芯片正常工作时,MOS管PM5关断,MOS管NM1的栅极和源极被R1连接起来,因此MOS管NM1的VGS,NM1=0,VDS,NM1=VDD-VCS≈VDD;当MOS管PM5导通,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只要合理选择I2和R1的大小,就可以使得I2*R1小于芯片的电源电压。MOS管NM1的VDS,NM1=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与电路中PMOS管的耐压要求相同。对于I2和R1的取值,需要满足:VTH,NM1<I2*R1<VDD-Vdsat,PM2-VDS,PM5。上式中,Vdsat,PM2是MOS管PM2工作在饱和区的最小VDS电压,VDS,PM5是MOS管PM5导通压降。MOS管PM5的宽长比越大,MOS管PM2的Vdsat,PM2越小,则I2*R1可取的值越大,MOS管NM1导通时的VGS,NM1值就会越大,MOS管NM1的导通电阻就越小,OC端的时间常数就越小,OC管脚的下降时间就越快。
通过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个新颖的输出反相器结构,在锂电池正常充放电状态下,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路,没有静态电流消耗,有效地减小了电路的静态功耗。电路输出节点的RC时间常数小,在芯片需要进入充电过流或过充电保护的状态下,能够将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的电压快速下拉到VCS,OC信号的下降时间达到微秒级别,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池和电池保护板的安全工作。对于芯片设计所需的工艺的要求不高,通用性好,该电路内的所有高压NMOS、PMOS管,只有VDS耐高压的要求,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该电路可以在几乎所有主流的BCD工艺平台上实现,增加了电路设计的灵活性。由于该电路内部的MOS管均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省去了厚栅氧工艺的掩膜版制造和额外的光刻工序,降低了芯片的制造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保护IC,包括充电MOS管驱动电路,所述充电MOS管驱动电路为上述实施例所述充电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电流开关单元、输出反相器单元及压降电阻R1;
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其中,电流开关单元采用高压MOS管PM5来实现,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实现电流开关,如传输门电路。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OC,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所述压降电阻R1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通过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为电流镜单元引入偏置电流I1,然后输出一个电流I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2的栅极接地,所述MOS管PM1的漏极接地,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流镜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流镜电路结构来实现;其中MOS管PM1的漏电流等于偏置电流I1,MOS管PM2的漏电流等于I2,其中I2=N*I1,N是MOS管PM2与MOS管PM1的MOS管沟道宽度的比值;cout与coutb是一对反相信号,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对输出反相器。当锂电池正常充放电时,cout=VDD,coutb=VSS,此时电流开关单元关闭,压降电阻R1无电流通过,压降为零,同时压降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MOS管NM1的VGS,NM1,因此MOS管NM1关断;MOS管PM3导通,使OC管脚输出高电平VDD。而当锂电池发生充电过压或充电过流的现象时,cout=VSS,coutb=VDD,此时MOS管PM3关断,而电流开关单元导通,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为电流镜引入一个偏置电流I1,此时,有电流镜单元输出电流I2流过压降电阻R1,其中电流I2=N*I1,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需要I2*R1大于NM1的导通阈值VTH,NM1,就可以使MOS管NM1导通,此时OC管脚电压被下拉到VCS,将充电MOS关断。
其中,为了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之间,通过限流电阻R2可以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还包括防静电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OC引脚。通过限流电阻R3与MOS管PM4构成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释放)防护电路,实现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
本实施例中,MOS管驱动电路的充电MOS控制管脚OC下降时间计算如下:同样假设充电器电压等于5V,锂电池的电池电压等于3.6V,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为2nF,图5中限流电阻阻值R2=R3=2kΩ,假设为了节省芯片面积,MOS管NM1的宽长比设计的较小,MOS管NM1的导通电阻Ron,NM1约等于1kΩ,此时,图5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τOC=5kΩ*2nF=10us,远小于图3所示的充电MOS驱动电路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将上述各值带入公式:可以求得OC管脚的电压从3.6V下降到-0.6V的下降时间=1.8*τOC=18us,相对于芯片的充电过流保护的延迟时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延迟时间到达的瞬间,即可完成对充电MOS的关断。图5中,MOS管PM1、MOS管PM2是低压PMOS管,MOS管PM5的漏极需要连接到CS,因此PM5的|VDS|耐压大小为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MOS管PM5的栅极电压由逻辑电路控制,因此其VGS无高耐压的需求。同理MOS管PM3和MOS管PM4也只有|VDS|有耐高压的需求。再看MOS管NM1的耐压需求,当芯片正常工作时,MOS管PM5关断,MOS管NM1的栅极和源极被R1连接起来,因此MOS管NM1的VGS,NM1=0,VDS,NM1=VDD-VCS≈VDD;当MOS管PM5导通,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只要合理选择I2和R1的大小,就可以使得I2*R1小于芯片的电源电压。MOS管NM1的VDS,NM1=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与电路中PMOS管的耐压要求相同。对于I2和R1的取值,需要满足:VTH,NM1<I2*R1<VDD-Vdsat,PM2-VDS,PM5。上式中,Vdsat,PM2是MOS管PM2工作在饱和区的最小VDS电压,VDS,PM5是MOS管PM5导通压降。MOS管PM5的宽长比越大,MOS管PM2的Vdsat,PM2越小,则I2*R1可取的值越大,MOS管NM1导通时的VGS,NM1值就会越大,MOS管NM1的导通电阻就越小,OC端的时间常数就越小,OC管脚的下降时间就越快。
通过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个新颖的输出反相器结构,在锂电池正常充放电状态下,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路,没有静态电流消耗,有效地减小了电路的静态功耗。电路输出节点的RC时间常数小,在芯片需要进入充电过流或过充电保护的状态下,能够将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的电压快速放电到VCS,OC信号的下降时间达到微秒级别,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池和电池保护板的安全工作。对于芯片设计所需的工艺的要求不高,通用性好,该电路内的所有高压NMOS、PMOS管,只有VDS耐高压的要求,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该电路可以在几乎所有主流的BCD工艺平台上实现,增加了电路设计的灵活性。由于该电路内部的MOS管均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省去了厚栅氧工艺的掩膜版制造和额外的光刻工序,降低了芯片的制造成本。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保护IC不仅可以应用在单独封装的锂电池保护IC中,也可以应用在锂电池保护IC与充电MOS管合封的芯片,以及无外围电路的锂电池保护IC中。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镜单元、电流开关单元、输出反相器单元及压降电阻;
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源I1,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通过限流电阻R3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所述压降电阻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控制信号coutb与控制信号cout为反相信号;
当锂电池正常充放电时,控制信号cout=VDD,控制信号coutb=VSS,所述电流开关单元关闭,压降电阻R1无电流通过,所述MOS管NM1关断,所述MOS管PM3导通;
当锂电池发生充电过压或充电过流的现象时,控制信号cout=VSS,控制信号coutb=VDD,所述MOS管PM3关断,所述电流开关单元导通,电流源I1为电流镜单元引入偏置电流I1,所述电流镜单元输出电流I2至压降电阻R1,所述MOS管NM1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电防护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开关单元为高压MOS管PM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1的漏极和MOS管PM2的栅极接电流源I1,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PM5的源端。
6.一种锂电池保护IC,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MOS管驱动电路。
CN201910085421.1A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Active CN109831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421.1A CN109831001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421.1A CN109831001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1001A CN109831001A (zh) 2019-05-31
CN109831001B true CN109831001B (zh) 2024-06-04

Family

ID=6686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5421.1A Active CN109831001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10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4806A (zh) * 2020-09-17 2022-03-18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bcot架构降压变换器电路、纹波补偿方法及芯片
CN114421433B (zh) * 2022-02-24 2023-09-12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及其充电功率开关控制信号产生电路
CN114448063B (zh) * 2022-04-11 2022-09-06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池管理芯片的mosfet驱动电路
CN117118032B (zh) * 2023-09-13 2024-05-14 深圳市极测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防反接电路及电池防反接系统
CN117335784A (zh) * 2023-09-22 2024-01-02 上海帝迪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电压上升下降速率可控的负载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6384A (en) * 1997-06-09 1999-08-10 Ricoh Company, Ltd. Charge and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with high withstand voltage
JP2005012852A (ja) * 2003-06-16 2005-01-13 Ricoh Co Ltd 2次電池保護用icと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499644A (zh) * 2008-02-02 2009-08-05 华润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启动电流的欠压保护电路
CN101821852A (zh) * 2007-08-08 2010-09-01 先进模拟科技公司 用于分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共源共栅电流传感器
US8081410B1 (en) * 2008-05-29 2011-12-20 Vimicro Corporatio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WO2012075896A1 (en) * 2010-12-09 2012-06-14 Csmc Technologies Fab1 Co., Ltd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ry
CN103378617A (zh) * 2012-04-18 2013-10-30 钰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充电电路
CN103532106A (zh) * 2013-11-04 2014-01-22 武汉大学 一种带精确延时及休眠功能的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
CN104158386A (zh) * 2014-08-07 2014-11-19 灿瑞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钳位驱动电路
CN104849536A (zh) * 2015-06-11 2015-08-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应用于可串联锂电池组保护芯片的检测电路
CN205319759U (zh) * 2016-01-21 2016-06-15 长安大学 一种电池充电转换器电路
CN107317059A (zh) * 2017-06-30 2017-11-03 西安华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芯片级联的均衡控制电路
CN209298948U (zh) * 2019-01-29 2019-08-23 福建省福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2423B2 (ja) * 2011-04-04 2015-03-1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保護回路及び電池保護装置、並びに電池パック
KR101962777B1 (ko) * 2012-12-20 2019-07-31 온세미컨덕터코리아 주식회사 부하/충전기 감지 회로,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6577916B2 (ja) * 2016-07-11 2019-09-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保護ic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6384A (en) * 1997-06-09 1999-08-10 Ricoh Company, Ltd. Charge and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with high withstand voltage
JP2005012852A (ja) * 2003-06-16 2005-01-13 Ricoh Co Ltd 2次電池保護用icと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821852A (zh) * 2007-08-08 2010-09-01 先进模拟科技公司 用于分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共源共栅电流传感器
CN101499644A (zh) * 2008-02-02 2009-08-05 华润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启动电流的欠压保护电路
US8081410B1 (en) * 2008-05-29 2011-12-20 Vimicro Corporatio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WO2012075896A1 (en) * 2010-12-09 2012-06-14 Csmc Technologies Fab1 Co., Ltd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ry
CN103378617A (zh) * 2012-04-18 2013-10-30 钰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充电电路
CN103532106A (zh) * 2013-11-04 2014-01-22 武汉大学 一种带精确延时及休眠功能的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
CN104158386A (zh) * 2014-08-07 2014-11-19 灿瑞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钳位驱动电路
CN104849536A (zh) * 2015-06-11 2015-08-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应用于可串联锂电池组保护芯片的检测电路
CN205319759U (zh) * 2016-01-21 2016-06-15 长安大学 一种电池充电转换器电路
CN107317059A (zh) * 2017-06-30 2017-11-03 西安华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芯片级联的均衡控制电路
CN209298948U (zh) * 2019-01-29 2019-08-23 福建省福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vestigation of an Active Gate Drive Concept for Series Connected GCTs;H. Kuhn etc.;Proceedings of the Power Conversion Conference-Osaka 2002;1375-1380 *
单节锂离子电池保护芯片与系统的设计;姜娟;邹雪城;李育超;陈卫兵;钟德刚;;通信电源技术;20070225(第01期);40-42, 46 *
用于APFC的低功耗MOSFET驱动电路设计;史凌峰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第1期);54-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1001A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1001B (zh)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CN211880120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EP2630714B1 (en)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ry
JP5212042B2 (ja) 二次電池の過電流保護回路
US9142983B2 (en) Battery protection IC and battery device
US9214821B2 (en)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circuit and battery device
CN104701927B (zh) 二次保护ic、二次保护ic的控制方法、保护模块及电池组
US10483753B2 (en) Embedded battery protection system
CN112186726B (zh) Esd保护电路、电源及芯片
CN111934402B (zh) 电池保护系统和电池系统
US11462921B2 (en) Secondary-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CN103532104A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JP4535910B2 (ja) 2次電池保護回路と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9298948U (zh)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KR20120086256A (ko) 출력 회로, 온도 스위치 ic, 및 전지 팩
CN203522159U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JP2925241B2 (ja) 充電式電池装置
CN113497465A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JP7235987B2 (ja) 二次電池保護回路及び電池パック
CN214314667U (zh) 集成器件及电池/电池组管理芯片
CN219394447U (zh) 一种适用于锂电池保护板的驱动电路及锂电池
CN113162175B (zh) 一种多节锂一次电池串接防止过放保护电路
CN117220252A (zh) 电池管理芯片及其esd防护电路
CN115864316A (zh) 用于短路保护的瞬态响应电路及电池充电芯片
US20090179617A1 (en) Battery state monitoring circuit and batter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