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9917A -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9917A
CN109819917A CN201910085909.4A CN201910085909A CN109819917A CN 109819917 A CN109819917 A CN 109819917A CN 201910085909 A CN201910085909 A CN 201910085909A CN 109819917 A CN109819917 A CN 109819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ine dioxide
eriocheir hepuensis
concentration
group
erioche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59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永岩
李帆
方怀义
刘珂
李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859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9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9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991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所述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采用二氧化氯浓度0~1.5mg/L养殖合浦绒螯蟹。本发明中确定0~6mg/L二氧化氯为合浦绒螯蟹幼蟹养殖可生存的浓度,0~1.5mg/L二氧化氯为合浦绒螯蟹幼蟹适宜生存的浓度,其存活率和摄饵率高。

Description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 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二氧化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1级高效安全的化学消毒剂,被人们用于卫 生消毒系统也有30多年了。二氧化氯因其无毒、不污染环境又具有较好杀灭微 生物的功能,因此在水产养殖领域被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的二氧化氯产品有 很多,每种产品都有说明二氧化氯浓度使用范围,只有按照其说明的浓度范围 来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效果,但是一般水产养殖水体里都会有很多种 水生生物存在,因此研究水产动物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的 报道有很多,现有研究表明大于51ug/L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浓度为0.3g左右河蟹 的致死浓度,建议在河蟹幼体培育时二氧化氯水溶液浓度在1~51ug/L。现有研 究表明水温在32℃左右、pH在8.0左右时二氧化氯对罗氏沼虾96h的LC50为1.187mg/L,安全浓度为0.32mg/L。现有研究表明水温在23℃左右、pH在7.5 左右时二氧化氯对鳜鱼苗的安全浓度为0.32mg/L。现有研究表明水温在26℃左 右时二氧化氯对I~II期的梭子蟹稚蟹96h的LC50为3.7mg/L,安全浓度为 1.1mg/L。对但关于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存活和摄食方面的研究还没见有报道, 所以进行此试验也是为今后合浦绒螯蟹的科学研究和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二氧化氯是一种能高效杀灭微生物并且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并且对高等脊 椎动物的细胞不会造成影响,微生物也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水产养殖、水 处理、食品等领域被广泛使用。二氧化氯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当它被活化后对 微生物细胞具有很好的吸附和穿透功能,进入到细胞质后把蛋白质上的氨基酸 氧化分解,使蛋白质失活而有效的灭菌,也降低了水体中微生物的耗氧量。实 践证明二氧化氯为0.3~3mg/L时能杀灭养殖银鲫水体中92%的细菌。二氧化氯 可以氧化水体中Fe2+、Ni2+、残饵、排泄物等还原性物质,可以减少这些物质消 耗水体里的溶氧。据研究发现每种水生生物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及敏感性是不 同的,现有研究发现水温在24℃左右时二氧化氯对中华绒螯蟹96h的LC50为 3.6mg/L,安全浓度为1.58mg/L。现有研究表明水温在23℃左右、pH在6.9~7.3 时二氧化氯对卡拉白鱼96h的LC50为23.0mg/L,安全浓度为7.57mg/L。现有 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对海湾扇贝亲贝和雉贝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L和10mg/L。 现有研究发现水温在23~25℃时二氧化氯对日本沼虾96h的LC50为13.3mg/L, 安全浓度为3.46mg/L。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关于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存活和摄 食方面的研究还没见有报道,所以进行此试验也是为今后合浦绒螯蟹的科学研 究和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 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合浦绒螯蟹存活的二氧化氯测定方法,具体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优质的合浦绒螯蟹,饵料;试验前把5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 的自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
步骤二:二氧化氯骤变,二氧化氯浓度设置为0mg/L、1.5mg/L、3mg/L、 6mg/L、12mg/L共5个梯度,分为5个二氧化氯组;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 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并测量试验海水中的 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步骤三:二氧化氯骤变后的恢复实验,把各个二氧化氯组还存活的合浦绒 螯蟹分别放入曝气48h的自来水中暂养2d;暂养期间按照二氧化氯骤变实验的 方法进行管理,用暂养期间所记录的摄食、存活、活力等数据分析每组蟹的恢 复情况;
步骤四:二氧化氯渐变,第1d,5组蟹分别都生活在二氧化氯浓度为0mg/L 的水体中;第2d换水的时候,第2~5组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升为1.5mg/L;第 3d换水的时候,第3~5组的二氧化氯浓度升为3mg/L;同理,往后每天都以比 前一天多增加一倍的浓度上升,升到最后一组蟹全死亡为止;二氧化氯渐变后 进行恢复实验。
进一步,合浦绒螯蟹在实验室暂养期间,室温长期保持在28~30℃、水温为 25~27℃、pH值为7.5~8.5、水中溶解氧为6.8mg/L~7.2mg/L。
进一步,每个塑料桶内放入10只合浦绒螯蟹,为一个二氧化氯组。
进一步,二氧化氯实验重复做3次(相当于3个周期),二氧化氯骤变实验 的周期4d,二氧化氯渐变实验的周期是6d。
进一步,步骤二中,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加入二氧化氯粉剂,用以调节 试验水体中二氧化氯的浓度。
进一步,步骤二中,具体的二氧化氯骤变步骤包括:
(1)试验前,把5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 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
(2)骤变实验第1d的前12h,每0.5h观察一次;后12h,每2h观察一次。 第2d起,每6h观察一次;
(3)每天晚上10:00开始投饵(约10g/组),次日早上8:00点取出每个二 氧化氯组的剩余饵料并称重做好记录;
(4)每天早上取出剩余饵料后,开始为每个二氧化氯组的蟹换一次水,换 水的同时也要测量每个二氧化氯组中蟹的生长情况(体长、体宽、体重);观察、 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分 别测量试验海水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进一步,步骤二中,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加入二氧化氯粉剂,用以调节 试验水体中二氧化氯的浓度。
进一步,步骤四中,渐变实验和骤变实验的二氧化氯设置和管理方法一样。
进一步,步骤四中,二氧化氯渐变实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第1d,5组蟹分别都生活在二氧化氯浓度为0mg/L的水体中;
(2)第2d换水的时候,第1组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依然为0mg/L,第2~ 5组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升为1.5mg/L;
(3)第3d换水的时候,第1组二氧化氯浓度仍然为0mg/L,第2组的二氧 化氯浓度继续保持1.5mg/L,第3~5组的二氧化氯浓度升为3mg/L;
(4)同理,往后每天都以比前一天多增加一倍的浓度上升,升到最后一组 蟹全死亡为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中确定0~6mg/L二氧化氯为合浦绒螯蟹幼蟹可生存的浓度, 0~1.5mg/L二氧化氯为合浦绒螯蟹幼蟹适宜生存的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存活的二氧化氯测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的LC50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示意 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骤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率的影响示意 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时间的影响示 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渐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存活的二氧化氯测定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优质的合浦绒螯蟹,饵料;试验前把5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 的自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
S102:二氧化氯骤变,二氧化氯浓度设置为0mg/L、1.5mg/L、3mg/L、6mg/L、 12mg/L共5个梯度,分为5个二氧化氯组;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 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并测量试验海水中的溶解氧、 水温、PH是否恒定;
S103:二氧化氯骤变后的恢复实验,把各个二氧化氯组还存活的合浦绒螯 蟹分别放入曝气48h的自来水中暂养2d;暂养期间按照二氧化氯骤变实验的方 法进行管理,用暂养期间所记录的摄食、存活、活力等数据分析每组蟹的恢复 情况;
S104:二氧化氯渐变,第1d,5组蟹分别都生活在二氧化氯浓度为0mg/L 的水体中;第2d换水的时候,第2~5组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升为1.5mg/L;第3d换水的时候,第3~5组的二氧化氯浓度升为3mg/L;同理,往后每天都以比 前一天多增加一倍的浓度上升,升到最后一组蟹全死亡为止;二氧化氯渐变后 进行恢复实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在实验室暂养期间,室温长期保持在 28~30℃、水温为25~27℃、pH值为7.5~8.5、水中溶解氧为6.8mg/L~7.2mg/L。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每个塑料桶内放入10只合浦绒螯蟹,为一个二氧化氯 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实验重复做3次(相当于3个周期),二氧 化氯骤变实验的周期4d,二氧化氯渐变实验的周期是6d。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加入二氧化氯粉 剂,用以调节试验水体中二氧化氯的浓度。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的二氧化氯骤变步骤包括:
(1)试验前,把5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 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
(2)骤变实验第1d的前12h,每0.5h观察一次;后12h,每2h观察一次。 第2d起,每6h观察一次;
(3)每天晚上10:00开始投饵(约10g/组),次日早上8:00点取出每个二 氧化氯组的剩余饵料并称重做好记录;
(4)每天早上取出剩余饵料后,开始为每个二氧化氯组的蟹换一次水,换 水的同时也要测量每个二氧化氯组中蟹的生长情况(体长、体宽、体重);观 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 分别测量试验海水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加入二氧化氯粉 剂,用以调节试验水体中二氧化氯的浓度。
步骤S104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渐变实验和骤变实验的二氧化氯设置和 管理方法一样。
步骤S104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渐变实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第1d,5组蟹分别都生活在二氧化氯浓度为0mg/L的水体中;
(2)第2d换水的时候,第1组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依然为0mg/L,第2~ 5组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升为1.5mg/L;
(3)第3d换水的时候,第1组二氧化氯浓度仍然为0mg/L,第2组的二氧 化氯浓度继续保持1.5mg/L,第3~5组的二氧化氯浓度升为3mg/L;
(4)同理,往后每天都以比前一天多增加一倍的浓度上升,升到最后一组 蟹全死亡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养殖方法,采用0~1.5mg/L的二氧化氯养 殖合浦绒螯蟹。
下面结合具体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蟹和饵料、养殖水及养殖桶
2、实验仪器;
溶氧仪(美国YSI-PRO ODO型)、PH计(意大利HANNA HI8424型)、 水银温度计(HONGSHENG)、电子天平(美国OHAUS CAV114C)、二氧化 氯(白色粉剂,具有刺激性气味,腐蚀性强,有效成分含量8%,100g/包。山东 兆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号为CAS:10049-04-4)
3、方法;
合浦绒螯蟹在实验室暂养期间,室温长期保持在28~30℃、水温为25~27℃、 pH值为7.5~8.5、水中溶解氧为6.8mg/L~7.2mg/L。每个塑料桶内放入10只合浦 绒螯蟹,为一个二氧化氯组。二氧化氯实验重复做3次(相当于3个周期), 二氧化氯骤变实验的周期4d,二氧化氯渐变实验的周期是6d。
(1)二氧化氯骤变实验
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加入二氧化氯粉剂,用以调节试验水体中二氧化氯 的浓度。骤变实验的二氧化氯浓度设置为0mg/L、1.5mg/L、3mg/L、6mg/L、12mg/L 共5个梯度,分为5个二氧化氯组。试验前,把5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的自 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骤变实验第1d的前12h,每 0.5h观察一次;后12h,每2h观察一次。第2d起,每6h观察一次。每天晚上 10:00开始投饵(约10g/组),次日早上8:00点取出每个二氧化氯组的剩余饵料 并称重做好记录。每天早上取出剩余饵料后,开始为每个二氧化氯组的蟹换一 次水。换水的同时也要测量每个二氧化氯组中蟹的生长情况(体长、体宽、体 重)。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 做好记录,并用溶氧仪(美国YSI-PRO ODO型)、水银温度计、PH计(意大 利HANNA HI8424型)分别测量试验海水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2)二氧化氯骤变后的恢复实验
做完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的骤变实验后,把各个二氧化氯组还存活的合 浦绒螯蟹分别放入曝气48h的自来水中暂养2d。暂养期间按照二氧化氯骤变实 验的方法进行管理,用暂养期间所记录的摄食、存活、活力等数据分析每组蟹 的恢复情况。
(3)二氧化氯渐变实验
渐变实验和骤变实验的二氧化氯设置和管理方法都一样。区别在于,骤变 实验中,第1d,5组蟹分别都生活在二氧化氯浓度为0mg/L的水体中。第2d换 水的时候,第1组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依然为0mg/L,第2~5组水体中二氧化 氯浓度升为1.5mg/L。第3d换水的时候,第1组二氧化氯浓度仍然为0mg/L, 第2组的二氧化氯浓度继续保持1.5mg/L,第3~5组的二氧化氯浓度升为3mg/L。 同理,往后每天都以比前一天多增加一倍的浓度上升,升到最后一组蟹全死亡 为止。
(4)二氧化氯渐变后的恢复实验
该试验的管理和方法与二氧化氯骤变后的恢复实验相同。
(二)结果
1、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的影响
(1)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把所有的蟹都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暂养3d后,直接分别放入二氧化氯 浓度为0mg/L、1.5mg/L、3mg/L、6mg/L、12mg/L、24mg/L的水体中进行骤变 实验,每组合浦绒螯蟹的存活情况有所差异,结果见图2。
如图2所示,把在淡水中暂养了3天的合浦绒螯蟹直接放入各个二氧化氯 梯度中,据统计分析发现,合浦绒螯蟹在二氧化氯为0mg/L,达到了100%, 1.5~3mg/L的时候存活率较好,三组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6mg/L 以上二氧化氯组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F(4,10)=77.417,p<0.05);12mg/L二氧 化氯组的存活率为0,与其他二氧化氯组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合浦绒螯蟹在二氧化氯为0~3mg/L的时候存活时间最久,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但与其他二氧化氯组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F(4,10)=83.197, p<0.05);12mg/L二氧化氯组的存活时间仅有44.4h,与其他二氧化氯组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以上分析看来,6mg/L及以上二氧化氯浓度为 合浦绒螯蟹幼蟹不能存活的浓度,0~3mg/L二氧化氯浓度为合浦绒螯蟹幼蟹能 存活的浓度。
(2)分析
用Probit回归分析,对图2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亚硝酸盐氮骤变在不同 时间段下的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时间段下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的毒力回归方程
如图3所示,二氧化氯骤变不同时间段下二氧化氯的LC50结果。
骤变24h时,LC50二氧化氯较高,但随着骤变时间的增加,LC50二氧化氯 逐渐降低,骤变72h时,基本趋于稳定,骤变96h时,LC50二氧化氯为5.3mg/L。 说明合浦绒螯蟹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较低,当二氧化氯超过5.3mg/L时,会对合 浦绒螯蟹幼蟹的存活率产生影响。
(3)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把所有的蟹都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暂养3d后,直接分别放入二氧化氯 浓度为0mg/L、1.5mg/L、3mg/L、6mg/L、12mg/L的水体中进行骤变实验,每 组合浦绒螯蟹的摄饵情况有所差异,结果见表2。
表2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如图4所示,0mg/L二氧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最高,达到4.92%, 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F(4,10)=872.735,p<0.05);1.5mg/L二氧化氯 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次之,达到4.66%,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3mg/L二氧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一般,为3.98%,与其他 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2mg/L二氧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 率极低,仅为0.47%,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0mg/L 二氧化氯是合浦绒螯蟹的最佳摄食浓度,1.5~3mg/L二氧化氯是较适宜的摄食浓 度,6mg/L二氧化氯及以上为不适宜摄食的浓度。
(4)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把合浦绒螯蟹直接从暂养的淡水中转移至各个不同的二氧化氯浓度中,不 同二氧化氯组间蟹的活力存在显著差别。详情见表3。
表3二氧化氯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5)二氧化氯骤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做完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的骤变实验后,把0~6mg/L二氧化氯组还存活 的合浦绒螯蟹直接放入曝气两天的自来水中进行暂养。
如图5所示,暂养两天期间0~6mg/L二氧化氯组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没 有显著差异(p>0.05)。
(6)二氧化氯骤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的影响
表4二氧化氯骤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做完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的骤变实验后,把0~6mg/L二氧化氯组还存活 的合浦绒螯蟹直接放入曝气两天的自来水中进行暂养。
如表4所示,恢复试验中0mg/L二氧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最高, 为5.14%,1.5mg/L二氧化氯组的摄饵率次之,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但0mg/L二氧化氯组与3~6mg/L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F(3,4)=15.754,p<0.05);1.5~3mg/L二氧化氯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6mg/L二氧化氯 组的摄饵率最低,仅为4.07%,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 0~1.5mg/L二氧化氯是合浦绒螯蟹的最好摄食浓度,0~3mg/L二氧化氯是较适宜 的摄食浓度,6mg/L二氧化氯是合浦绒螯蟹的较差的摄食浓度。
2、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的影响
(1)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把试验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从0mg/L逐渐升至24mg/L的过程中,合浦绒螯 蟹在不同的二氧化氯浓度梯度下的存活情况也不同,结果见图6。
如图6所示,合浦绒螯蟹在二氧化氯渐变过程中,0~1.5mg/L二氧化氯组的 合浦绒螯蟹存活率最高,达到100%,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 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F(5,12)=89.400,p<0.05);3mg/L二氧化氯组的存 活率次之,为83.3%,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6mg/L二氧 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存活率较低,仅有46.7%,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24mg/L二氧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存活率为0,与其他二氧化氯组 存在显著差异(p<0.05)。
如图7所示,合浦绒螯蟹在二氧化氯渐变过程中,0~1.5mg/L二氧化氯组的 合浦绒螯蟹存活时间最久,达到144h,3mg/L二氧化氯组的存活时间次之,三 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 (F(5,12)=69.161,p<0.05);12~24mg/L二氧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存活时间最 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由上述分析可知,不管是在二氧化氯的渐变过程中还是骤变过程中,0~1.5mg/L 二氧化氯都为最适宜合浦绒螯蟹幼蟹存活的浓度,24mg/L二氧化氯都为合浦绒 螯蟹幼蟹不能存活的浓度。
(2)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的影响
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受二氧化氯渐变影响,结果见表5。
表5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如表5所示,渐变试验中0mg/L二氧化氯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最高, 达到4.96%,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存在显著差异(F(5,12)=486.159,p<0.05); 1.5~24mg/L二氧化氯组的摄饵率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 随着每日二氧化氯浓度的升高,合浦绒螯蟹幼蟹的摄食率逐渐降低。
(3)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把合浦绒螯蟹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中暂养3d后开始渐变实验,不同二氧 化氯组间蟹的活力存在显著差别,详情见表6。
表6二氧化氯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4)二氧化氯渐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做完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的渐变实验后,把0~12mg/L二氧化氯组还存活 的合浦绒螯蟹直接放入曝气2d的自来水中进行暂养。
如图8所示,暂养2d期间0~6mg/L二氧化氯组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没 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12mg/L二氧化氯组的存活时间差异显著 (F(4,10)=2.782,p<0.05);0~3mg/L二氧化氯组还与12mg/L二氧化氯组的存活 率差异显著(F(4,10)=2.451,p<0.05);6~12mg/L二氧化氯组相互之间的存活率 差异不显著(p>0.05)。也就说明了,水环境中0~6mg/L二氧化氯浓度范围内 的缓慢变化再恢复至0mg/L二氧化氯浓度时对合浦绒螯蟹幼蟹日后的存活影响 不大。
(5)二氧化氯渐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的影响
做完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的渐变实验后,把0~12mg/L二氧化氯组还存活 的合浦绒螯蟹直接放入曝气2d的自来水中进行暂养。暂养期间各组合浦绒螯蟹 的摄食率有所不同。
暂养两天期间0mg/L二氧化氯组的摄饵率最高,达到5.18%,1.5mg/L二氧 化氯组蟹的摄食率次之,达到5.06%,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 其他二氧化氯组差异显著(F(4,10)=193.802,p<0.05);3mg/L二氧化氯组的摄食 率一般,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差异显著(p<0.05);6mg/L二氧化氯组的摄食率较 低,与其他二氧化氯组差异显著(p<0.05);12mg/L二氧化氯组的摄食率最低, 仅有2.07%。也就说明了,水环境中0~1.5mg/L二氧化氯浓度范围内的缓慢变化 再恢复至0mg/L二氧化氯浓度时对合浦绒螯蟹幼蟹日后的摄食影响不大。
(三)结论
1合浦绒螯蟹的二氧化氯适应性
在本次二氧化氯骤变实验研究中观察发现,二氧化氯浓度在0mg/L时合浦 绒螯蟹存活率为100%、摄饵率为4.92%;当二氧化氯浓度升到3mg/L时,存活 率为53.3%、摄饵率为3.98%;6mg/L二氧化氯浓度下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为0%、 摄饵率为1.94%。从二氧化氯骤变试验存活和摄饵的数据分析来看,都说明了 12mg/L二氧化氯为合浦绒螯蟹幼蟹不可生存的浓度,0~6mg/L二氧化氯为合浦 绒螯蟹幼蟹可生存的浓度,0~1.5mg/L二氧化氯为合浦绒螯蟹幼蟹适宜生存的浓 度。在二氧化氯渐变试验中可以看出,二氧化氯浓度在0~1.5mg/L时,存活率 为100%、存活时间144h;二氧化氯浓度在6mg/L时,存活率为46.7%、存活时 间126.8h;二氧化氯浓度在12mg/L时,存活率为20%、存活时间112.4h。由此 可见,从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来看都比骤变试验要高,在二氧化氯骤变和渐变实 验中可以发现一条规律,随着二氧化氯浓度的升高,存活率、摄食率、存活时 间以及活力情况都在下降,因此在对合浦绒螯蟹幼蟹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二氧 化氯的使用量。
2、二氧化氯在合浦绒螯蟹养殖方面的应用
二氧化氯具有高效的杀灭微生物(病毒、细菌、藻类)的效果,并且无有 害物质产生,微生物也不会产生耐药性。在合浦绒螯蟹养殖前期可以用二氧化 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杀菌消毒,消除农药、还原性离子、有害有机物等;在合浦 绒螯蟹养殖中期可以用药浴的方法浸泡合浦绒螯蟹、生鲜饵料(小杂鱼、螺等) 或者用饲料拌上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用于投喂,可防治弧菌病、颤抖病等;本 实验研究发现在0~1.5mg/L时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存活率、存活时间、活力 情况都为最佳,二氧化氯对合浦绒螯蟹4d的LC50浓度为5.3mg/L,因此建议 在对合浦绒螯蟹进行养殖时二氧化氯的使用浓度为0.53mg/L,二氧化氯浓度最 高不要超过1.5mg/L。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控制二氧化氯的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率的方法采用二氧化氯浓度0~1.5mg/L养殖合浦绒螯蟹,其存活率和摄饵率高。
CN201910085909.4A 2019-01-29 2019-01-29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Withdrawn CN109819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909.4A CN109819917A (zh) 2019-01-29 2019-01-29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909.4A CN109819917A (zh) 2019-01-29 2019-01-29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9917A true CN109819917A (zh) 2019-05-31

Family

ID=66862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5909.4A Withdrawn CN109819917A (zh) 2019-01-29 2019-01-29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991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700A (zh) * 2008-06-08 2008-11-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早繁蟹苗养成河蟹的方法
CN101305699A (zh) * 2008-06-08 2008-11-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
CN102578012A (zh) * 2012-03-15 2012-07-18 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华绒螯蟹套养全雄黄颡鱼仿生态养殖方法
CN104106486A (zh) * 2014-08-08 2014-10-22 太仓市永发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螃蟹养殖方法
CN107455299A (zh) * 2017-09-12 2017-12-12 钦州学院 通过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中国鲎胚胎存活率和孵化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700A (zh) * 2008-06-08 2008-11-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早繁蟹苗养成河蟹的方法
CN101305699A (zh) * 2008-06-08 2008-11-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河蟹的养殖方法
CN102578012A (zh) * 2012-03-15 2012-07-18 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华绒螯蟹套养全雄黄颡鱼仿生态养殖方法
CN104106486A (zh) * 2014-08-08 2014-10-22 太仓市永发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螃蟹养殖方法
CN107455299A (zh) * 2017-09-12 2017-12-12 钦州学院 通过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中国鲎胚胎存活率和孵化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邹玲媛等: "中华绒螯蟹对二氧化氯耐受性的研究", 《水利渔业》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 et al.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f microcystin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typical artificial freshwater aquaculture pond
Staley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animal-associated enterococci
Ganesh et al. Monitoring of total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Vibrio spp. in an aquaculture pond
Wickham et al. Relative vulnerabilities of natural rotifer and ciliate communities to cladocerans: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Azim et al. Inges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eriphyton grown on artificial substrates by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L.
Willson et al. Whole animal and gill tissue oxygen uptake in the Eastern oyster, Crassostrea virginica: Effects of hypoxia, hypercapnia, air exposure, and infection with the protozoan parasite Perkinsus marinus
Pereira et al. Ec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Amyloodinium ocellatum occurrences in cultivated gilthead seabream Sparus aurata L.; A case study
Geng et al. Effect of acute salinity stress on ion homeostasis, Na+/K+-ATPase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e in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Kamermans et al. Interacting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mussels (Mytilus edulis and M. galloprovincialis) and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 and Ostrea edulis): experiments for bivalve individual growth models
CN103891639A (zh) 一种建立淡水养殖池塘多级生物系统的方法
Yang et al. The salinity tolerance of the invasive golden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Ariweriokuma et al. Effects of cypermethrin on condition factor and organosomatic indices of Clarias gariepinus
Robledo et al. Nutrient removal efficiency of H ydropuntia cornea in an integrated closed recirculation system with pink shrimp F arfantepenaeus brasiliensis
Grant et al. Measurement of rates of grazing of the ostracod Cyprinotus carolinensis on blue-green algae
Jana et al. Does solar heated structure mimicking greenhouse effective to impede winter growth reduction of some tropical fishes?
Cao et al. Effect of copper sulfate on Bdellovibrio growth and bacteriolytic activity towards gibel carp-pathogenic Aeromonas hydrophila
Armstrong Nitrogen toxicity to crustacea and aspects of its dynamics in culture systems
CN109691409A (zh) 控制亚硝酸盐氮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CN109819917A (zh) 控制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和摄饵率方法
Sing et al. 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green mussel (Perna viridis) in Ambong Bay and Marudu Bay, Sabah, Malaysia.
Abasolo-Pacheco et al. Response and condition of larvae of the scallops Nodipecten subnodosus and Argopecten ventricosus reared at the hatchery with different seawater sources
Lin et al. Microbial community in a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tyela clava and microalgae
CN106727471B (zh) 肌醇作为氟苯尼考增效剂的应用
Lu et al. Ingestion, assimil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w Spirulina by larval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during larval development
NIE et al. Diseases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Valenciennes, 1844) in China, a review from 1953 to 1983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