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6057A -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6057A
CN109816057A CN201811489671.3A CN201811489671A CN109816057A CN 109816057 A CN109816057 A CN 109816057A CN 201811489671 A CN201811489671 A CN 201811489671A CN 109816057 A CN109816057 A CN 109816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rrower
books
library
borrowing
b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96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文
陈显炉
易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896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6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6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6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包括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实现了借阅图书与借阅人准确记录,不会存在实际借阅人与借阅登记中的借阅人不符的情况;同时借阅的图书的输出流向明确,使得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流程规范及合理。另外,通过对借阅人的人脸进行采集来识别借阅人的身份信息,从而完成图书借阅记录管理,实现了图书自动借阅管理,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也节约了图书借阅时需要进行人工登记而浪费的时间。

Description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觉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往往是通过借阅卡来进行借阅的,当借阅卡遗失被其他人拾到后,使用他人的借阅卡进行图书借阅,就会出现实际借阅人与借阅卡所有人不一致,导致图书实际输出不明确,同时也使得借阅卡所有人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进而体现了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克服上述图书借阅管理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
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借阅人的借阅情况筛选与借阅人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获取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其中,图书馆中每一本图书对应唯一一个识别码;
将获取到的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所述借阅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借阅情况包括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当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学生及年级信息,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时,所述根据所述借阅人的借阅情况筛选与借阅人相关的待推荐图书包括:
根据借阅人的年级信息获取所述借阅人的年级成绩排名表;
根据获取到的年级成绩排名表将成绩排名为前预设名的学生确定为关联优秀学生;
获取所述关联优秀学生的借阅记录,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年级信息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还包括联系方式,所述联系方式关联有接收端,所述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借阅人包括通过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和识别码推送至所述借阅人的接收端。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预借阅人的预借图书的借阅查询请求,其中,借阅查询请求中包括预借阅图书的名称、出版社及编著人中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借阅查询请求,确定所述预借图书的借阅状态;所述借阅状态包括借出、可借及未查询到;
将查询到的借阅状态反馈给所述预借阅人;
当所述借阅状态为借出时,选择性地将所述预借图书与所述预借阅人进行关联;
当所述预借图书归还时,通知所述预借阅人对所述预借图书进行借阅。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地统计已借出的图书的借阅时间;
当所述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通知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的借阅人进行图书归还。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自动还书区域采集还书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人脸图像信息;
识别待归还图书的识别码
识别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是否匹配;
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不匹配时,通知所述借阅人其借阅的图书已归还,并在实际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中删除该归还的图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扫描模块,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采集模块,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
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各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提供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提供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
由以上技术方案,本申请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包括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本申请实现了借阅图书与借阅人准确记录,不会存在实际借阅人与借阅登记中的借阅人不符的情况;同时借阅的图书的输出流向明确,使得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流程规范及合理。另外,通过对借阅人的人脸进行采集来识别借阅人的身份信息,从而完成图书借阅记录管理,实现了图书自动借阅管理,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也节约了图书借阅时需要进行人工登记而浪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中的推荐管理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中的查询反馈管理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中的自动还书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中的推荐管理模块的框图。
图6A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中的筛选单元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中的查询反馈管理模块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中的自动还书模块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优选地,本申请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可以应用在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或信息处理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嵌入式设备等。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智能式穿戴式设备等。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图书馆中,为了便于管理员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进行管理和记录等,每一本图书上均附有唯一的识别码,其中,每一本图书的识别码即为该图书的身份信息。识别图书的识别码可以通过识别码扫描器来对图书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从而识别出图书的身份信息。所述图书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书的名称、出版社、作者、版次等。
102: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图书馆会为每一个借阅人提供一个唯一的图书馆账号。借阅人在首次借阅图书之前,需要进行注册,即对其身份信息进行登记。借阅人注册后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账号,即该账号与借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了关联。其中,借阅人对其身份信息注册可以通过前往图书馆进行人工注册,也可以登录图书馆网站或者登录图书馆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小程序等进行注册。所述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可以为上传的人脸正面照片,也可以为在进行注册时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的人脸正面图片。
103: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当借阅人在图书馆查找到预借阅的图书后,前往借阅登记区,通过摄像头采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以确定其的图书馆账号,同时扫描借阅的图书的识别码,识别所述借阅图书的身份信息,从而将所述借阅的图书添加至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其中,图书的身份信息还可以包括识别码。将所述借阅的图书添加至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可以为将所述借阅的图书的身份信息添加至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通过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实现了借阅图书与借阅人准确记录,不会存在实际借阅人与借阅登记中的借阅人不符的情况;同时借阅的图书的输出流向明确,使得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流程规范及合理。另外,通过对借阅人的人脸进行采集来识别借阅人的身份信息,从而完成图书借阅记录管理,实现了图书自动借阅管理,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也节约了图书借阅时需要进行人工登记而浪费的时间。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中推荐管理的流程图。所述推荐管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根据所述借阅人借阅情况筛选与借阅人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其中,图书馆具有摘要数据库,所述摘要数据库存储有图书馆中每一本图书的摘要内容。每一本图书的摘要内容可以通过采集图书中目录的内容而形成,也可以人为整理输入。需要说明的是,图书馆的网站、应用程序(APP)或者小程序等可以在个人界面内设置有摘要填写及书评等板块,借阅人阅读完借阅的图书后,可以在相应的板块进行摘要填写或进行书评。因此,所述摘要内容也可以通过图书的借阅人的填写的摘要来形成。其中,筛选与借阅的图书内容相关的待推荐图书可以为将摘要中内容最相近和评论最好的预设数量的图书进行推荐。
202:获取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其中,图书馆中每一本图书对应唯一一个识别码。
203:将获取到的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所述借阅人。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根据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筛选图书内容相关的待推荐图书;获取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将获取到的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所述借阅人,为借阅人提供更多的借阅选择及参考,给借阅人提供了更多帮助和便利。
进一步地,所述借阅情况可以包括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当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学生及年级信息,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时,其中,所述步骤201包括:
根据借阅人的年级信息获取所述借阅人的年级成绩排名表。
其中,在学校的数据库都存储有各个年级的年级成绩排名表,所述年级成绩排名表可以为综合成绩的年级成绩排名表,也可以是各科成绩的年级成绩排名表。当借阅人为大学生时,所述年级信息包括专业及年级;当所述借阅人为高中学生时,所述年级信息包括科别(如理科或者文科)及年级;当所述借阅人为中小学生时,所述年级信息包括年级。
根据获取到的年级成绩排名表将成绩排名为前预设名的学生确定为关联优秀学生。
其中,成绩排名为前预设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获取所述关联优秀学生的借阅记录,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年级信息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关联优秀学生的借阅记录可以包括借阅的图书的名称、属性类别、出版社及编著者等。筛选与所述借阅人年级信息相关的待推荐图书可以包括:当借阅人为大学生,筛选与所述借阅人的专业及年级相关的图书作为待推荐图书,当待推荐图书较多时,可以根据相关度选择最相关的预设数量的图书作为推荐图书;当所述借阅人为高中学生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的科别及年级相关的图书作为待推荐图书,当待推荐图书较多时,可以根据相关度选择最相关的预设数量的图书作为推荐图书;当所述借阅人为中小学生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的年级相关的图书作为待推荐图书,当待推荐图书较多时,可以根据相关度选择最相关的预设数量的图书作为推荐图书。因此,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可以帮忙学生选择相关优质图书,可以为学生选择参考书提供参考方向,也节省了学生在进行图书筛选时间,进而可以提供学习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还包括联系方式,所述联系方式关联有接收端,所述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借阅人可以包括通过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和识别码推送至所述借阅人的接收端。
其中,所述联系方式可以为手机号码、邮箱或者微信号等。所述接收端可以是邮箱、手机或者电脑等。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在所述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查询反馈管理方法,所述查询反馈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接收预借阅人的预借图书的借阅查询请求,其中,借阅查询请求中包括预借阅图书的名称、出版社及编著人中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借阅人在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前,可以对预借阅的图书的借阅状态进行查询。具体查询方式可包括以下几种:登录图书馆的网站,当预借阅人是新用户时,可以先进行注册,即填写账号、密码、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等。当注册完,自动为预借阅人生成唯一一个图书馆账号;当预借阅人是已注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登录账号及密码进行登录。进入登录界面后,可以搜索预借阅的图书,并查看预借阅的图书的借阅状态。其中,预借阅的图书的名称、出版社及编著人中至少一个可以作为所述搜索条件(即为所述借阅查询请求)。或者,预借阅人可以下载图书馆的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进行注册。预借阅人使用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APP)的注册和查询过程与上述使用图书馆的网站进行注册及查询过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02、根据所述借阅查询请求,确定所述预借图书的借阅状态;所述借阅状态包括借出、可借及未查询到。
其中,通过借阅查询请求,进行数据库搜索。其中,图书馆中的所有图书的购入、借出及归还均有电子记录。因此,根据所述借阅查询请求,通过在数据库中查询可以快速确定图书的借阅状态。
303、将查询到的借阅状态反馈给所述预借阅人。
其中,预借阅人可以根据反馈的借阅状态及时了解预借阅的图书的借阅状态。
304、当所述借阅状态为借出时,选择性地将所述预借图书与所述预借阅人进行关联。
其中,当所述预借图书的借阅状态为借出时,预借阅人可以选择进行通知关联,即主动发送关联请求,使得已借出的预借图书与预借阅人进行关联。当然,预借阅人也可以选择不进行通知关联,即不发送关联请求。
305、当所述预借图书归还时,通知所述预借阅人对所述预图图书进行借阅。
其中,当所述预借图书与预借阅人的进行了关联,当所述预借图书归还时,可以通过预借阅人的联系方式通知所述预借阅人可以对该图书进行借阅。当然,如果存在较多预借阅人与所述预借图书进行了关联时,可以按照关联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通知。例如,已借出的图书关联了20个预借阅人,当有一本图书归还时,通知第一个进行关联的预借阅人,当再有图书归还时,按照相同的方式依次对进行了关联的预借阅人进行通知。
因此,通过查询反馈管理方法可以及时得知预借阅图书的借阅状况,以免前往图书馆后被告知预借阅的图书已借出而浪费时间。另外,反馈通知还可以具有及时提醒功能,以使预借阅人在有预借阅图书时可以第一时间知晓,从而提高借阅效率,从而体现了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更加多元化,同时也给借阅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地统计已借出的图书的借阅时间;
当所述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通知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的借阅人进行图书归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图书的借阅时间进行统计,可以有效对图书进行管理,增强图书的借阅流动性,尤其针对比较热门图书,在促进借阅人高效阅读的同时,使更多有借阅需求的借阅人可以尽快借阅到热门图书。
请参阅图4,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还包括自动还书方法。所述自动还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在自动还书区域采集还书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人脸图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图书馆中已经注册的人员才可以使用自动还书功能。
402、识别待归还图书的识别码。
403、识别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是否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识别所述归还人是否是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通过采集到的归还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实际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实现。
404、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不匹配时,通知所述借阅人其借阅的图书已归还,并在实际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中删除该归还的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匹配时,接收所述待归还图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书馆中设置有自动还书区,所述自动还书区设置有摄像头,用于采集还书人的身份信息。因此,通过采集自动还书区中还书人的身份信息,识别待归还图书的识别码,识别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是否匹配;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不匹配时,通知所述借阅人其借阅的图书已归还,并在实际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中删除该归还的图书,从而实现了自动还书功能,因此,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节约了人力成本,也节省了还书人的还书时间,使得图书管理更加灵活。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框图。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500包括扫描模块510、采集模块520及添加模块530。
所述扫描模块510用于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图书馆中,为了便于管理员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进行管理和记录等,每一本图书上均附有唯一的识别码,其中,每一本图书的识别码即为该图书的身份信息。识别图书的识别码可以通过识别码扫描器来对图书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从而识别出图书的身份信息。所述图书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书的名称、出版社、作者、版次等。
所述采集模块520用于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图书馆会为每一个借阅人提供一个唯一的图书馆账号。借阅人在首次借阅图书之前,需要进行注册,即对其身份信息进行登记。借阅人注册后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账号,即该账号与借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了关联。其中,借阅人对其身份信息注册可以通过前往图书馆进行人工注册,也可以登录图书馆网站或者登录图书馆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小程序等进行注册。所述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可以为上传的人脸正面照片,也可以为在进行注册时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的人脸正面图片。
所述添加模块530用于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当借阅人在图书馆查找到预借阅的图书后,前往借阅登记区,通过摄像头采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以确定其的图书馆账号,同时扫描借阅的图书的识别码,识别所述借阅图书的身份信息,从而将所述借阅的图书添加至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其中,图书的身份信息还可以包括识别码。将所述借阅的图书添加至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可以为将所述借阅的图书的身份信息添加至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500通过所述扫描模块识510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通过采集模块520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所述添加模块530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实现了借阅图书与借阅人准确记录,不会存在实际借阅人与借阅登记中的借阅人不符的情况;同时借阅的图书的输出流向明确,使得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流程规范及合理。另外,通过对借阅人的人脸进行采集来识别借阅人的身份信息,从而完成图书借阅记录管理,实现了图书自动借阅管理,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也节约了图书借阅时需要进行人工登记而浪费的时间。
请参阅图6,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500还包括推荐管理模块600。所述推荐管理模块600包括筛选单元601、获取单元602及推荐单元603。
所述筛选单元601用于根据所述借阅人借阅情况筛选与借阅人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其中,图书馆具有摘要数据库,所述摘要数据库存储有图书馆中每一本图书的摘要内容。每一本图书的摘要内容可以通过采集图书中目录的内容而形成,也可以人为整理输入。需要说明的是,图书馆的网站、应用程序(APP)或者小程序等可以在个人界面内设置有摘要填写及书评等板块,借阅人阅读完借阅的图书后,可以在相应的板块进行摘要填写或进行书评。因此,所述摘要内容也可以通过图书的借阅人的填写的摘要来形成。其中,筛选与借阅的图书内容相关的待推荐图书可以为将摘要中内容最相近和评论最好的预设数量的图书进行推荐。
所述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其中,图书馆中每一本图书对应唯一一个识别码。
所述推送单元603用于将获取到的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所述借阅人。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根据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筛选图书内容相关的待推荐图书;获取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将获取到的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所述借阅人,为借阅人提供更多的借阅选择及参考,给借阅人提供了更多帮助和便利。
请参阅图6A,为本实施提供的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500中的筛选单元601的框图。所述借阅情况可以包括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当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学生及年级信息,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时,其中,所述筛选单元601包括获取子单元6011及确定子单元6012。
获取子单元6011用于根据借阅人的年级信息获取所述借阅人的年级成绩排名表。
其中,在学校的数据库都存储有各个年级的年级成绩排名表,所述年级成绩排名表可以为综合成绩的年级成绩排名表,也可以是各科成绩的年级成绩排名表。当借阅人为大学生时,所述年级信息包括专业及年级;当所述借阅人为高中学生时,所述年级信息包括科别(如理科或者文科)及年级;当所述借阅人为中小学生时,所述年级信息包括年级。
确定子单元6012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年级成绩排名表将成绩排名为前预设名的学生确定为关联优秀学生。
其中,成绩排名为前预设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获取子单元6011还用于获取所述关联优秀学生的借阅记录,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年级信息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关联优秀学生的借阅记录可以包括借阅的图书的名称、属性类别、出版社及编著者等。筛选与所述借阅人年级信息相关的待推荐图书可以包括:当借阅人为大学生,筛选与所述借阅人的专业及年级相关的图书作为待推荐图书,当待推荐图书较多时,可以根据相关度选择最相关的预设数量的图书作为推荐图书;当所述借阅人为高中学生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的科别及年级相关的图书作为待推荐图书,当待推荐图书较多时,可以根据相关度选择最相关的预设数量的图书作为推荐图书;当所述借阅人为中小学生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的年级相关的图书作为待推荐图书,当待推荐图书较多时,可以根据相关度选择最相关的预设数量的图书作为推荐图书。因此,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可以帮忙学生选择相关优质图书,可以为学生选择参考书提供参考方向,也节省了学生在进行图书筛选时间,进而可以提供学习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还包括联系方式,所述联系方式关联有接收端,所述推荐单元603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借阅人可以包括通过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和识别码推送至所述借阅人的接收端。
其中,所述联系方式可以为手机号码、邮箱或者微信号等。所述接收端可以是邮箱、手机或者电脑等。
请参阅图7,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500还包括查询反馈管理模块700。所述查询反馈管理模块700包括接收单元701、确定单元702、反馈单元703、关联单元704及通知单元705。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预借阅人的预借图书的借阅查询请求,其中,借阅查询请求中包括预借阅图书的名称、出版社及编著人中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借阅人在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前,可以对预借阅的图书的借阅状态进行查询。具体查询方式可包括以下几种:登录图书馆的网站,当预借阅人是新用户时,可以先进行注册,即填写账号、密码、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等。当注册完,自动为预借阅人生成唯一一个图书馆账号;当预借阅人是已注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登录账号及密码进行登录。进入登录界面后,可以搜索预借阅的图书,并查看预借阅的图书的借阅状态。其中,预借阅的图书的名称、出版社及编著人中至少一个可以作为所述搜索条件(即为所述借阅查询请求)。或者,预借阅人可以下载图书馆的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进行注册。预借阅人使用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APP)的注册和查询过程与上述使用图书馆的网站进行注册及查询过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借阅查询请求,确定所述预借图书的借阅状态;所述借阅状态包括借出、可借及未查询到。
其中,通过借阅查询请求,进行数据库搜索。其中,图书馆中的所有图书的购入、借出及归还均有电子记录。因此,根据所述借阅查询请求,通过在数据库中查询可以快速确定图书的借阅状态。
所述反馈单元703用于将查询到的借阅状态反馈给所述预借阅人。
其中,预借阅人可以根据反馈的借阅状态及时了解预借阅的图书的借阅状态。
所述关联单元704用于当所述借阅状态为借出时,选择性地将所述预借图书与所述预借阅人进行关联。
其中,当所述预借图书的借阅状态为借出时,预借阅人可以选择进行通知关联,即主动发送关联请求,使得已借出的预借图书与预借阅人进行关联。当然,预借阅人也可以选择不进行通知关联,即不发送关联请求。
所述通知单元705用于当所述预借图书归还时,通知所述预借阅人对所述预图图书进行借阅。
其中,当所述预借图书与预借阅人的进行了关联,当所述预借图书归还时,可以通过预借阅人的联系方式通知所述预借阅人可以对该图书进行借阅。当然,如果存在较多预借阅人与所述预借图书进行了关联时,可以按照关联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通知。例如,已借出的图书关联了20个预借阅人,当有一本图书归还时,通知第一个进行关联的预借阅人,当再有图书归还时,按照相同的方式依次对进行了关联的预借阅人进行通知。
因此,通过查询反馈管理模块700方法可以及时得知预借阅图书的借阅状况,以免前往图书馆后被告知预借阅的图书已借出而浪费时间。另外,所述反馈单元703及所述通知单元705还可以具有及时提醒作用,以使预借阅人在有预借阅图书时可以第一时间知晓,从而提高借阅效率,从而体现了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100更加多元化,同时也给借阅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进一步,所述查询反馈管理模块700还包括统计单元706。
所述统计单元706用于周期性地统计已借出的图书的借阅时间。
所述通知单元705还用于当所述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通知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的借阅人进行图书归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统计单元706对图书的借阅时间进行统计,所述通知单元705通知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的借阅人进行图书归还可以有效对图书进行管理,增强图书的借阅流动性,尤其针对比较热门图书,在促进借阅人高效阅读的同时,使更多有借阅需求的借阅人可以尽快借阅到热门图书。
请参阅图8,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500还包括自动还书模块800。所述自动还书模块800包括采集单元801、扫描单元802、匹配单元803及管理单元804。
所述采集单元801用于在自动还书区域采集还书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人脸图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图书馆中已经注册的人员才可以使用自动还书功能。
所述扫描单元802用于识别待归还图书的识别码。
所述匹配单元803用于识别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是否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识别所述归还人是否是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通过采集到的归还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实际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实现。
所述管理单元804用于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不匹配时,通知所述借阅人其借阅的图书已归还,并在实际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中删除该归还的图书。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匹配时,接收所述待归还图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书馆中设置有自动还书区,所述自动还书区设置有所述采集单元801,用于采集还书人的身份信息。因此,通过采集自动还书区中还书人的身份信息,所述扫描单元802识别待归还图书的识别码,所述匹配单元803识别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是否匹配;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不匹配时,所述管理单元804通知所述借阅人其借阅的图书已归还,并在实际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中删除该归还的图书,从而实现了自动还书功能,因此,所述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500节约了人力成本,也节省了还书人的还书时间,使得图书管理更加灵活。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900包括存储器901、至少一个处理器902、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0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及至少一条通讯总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所示的示意图仅仅是所述电子设备9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所述电子设备9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结合图1,所述电子设备900中的所述存储器901存储多个指令以实现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所述处理器902可执行所述多个指令从而实现: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902对上述指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考图1-4对应实施例中相关步骤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存储/分布在合适的介质中,与其它硬件一起提供或作为硬件的一部分,也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形式,如通过Internet或其它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
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
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借阅人的借阅情况筛选与借阅人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获取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其中,图书馆中每一本图书对应唯一一个识别码;
将获取到的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所述借阅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借阅情况包括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当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学生及年级信息,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时,所述根据所述借阅人的借阅情况筛选与借阅人相关的待推荐图书包括:
根据借阅人的年级信息获取所述借阅人的年级成绩排名表;
根据获取到的年级成绩排名表将成绩排名为前预设名的学生确定为关联优秀学生;
获取所述关联优秀学生的借阅记录,并筛选与所述借阅人年级信息相关的待推荐图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借阅人的身份信息还包括联系方式,所述联系方式关联有接收端,所述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及识别码推送给借阅人包括通过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待推荐图书的名称和识别码推送至所述借阅人的接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预借阅人的预借图书的借阅查询请求,其中,借阅查询请求中包括预借阅图书的名称、出版社及编著人中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借阅查询请求,确定所述预借图书的借阅状态;所述借阅状态包括借出、可借及未查询到;
将查询到的借阅状态反馈给所述预借阅人;
当所述借阅状态为借出时,选择性地将所述预借图书与所述预借阅人进行关联;
当所述预借图书归还时,通知所述预借阅人对所述预借图书进行借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地统计已借出的图书的借阅时间;
当所述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通知借阅时间超过预设时间的借阅人进行图书归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自动还书区域采集还书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人脸图像信息;
识别待归还图书的识别码
识别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是否匹配;
当所述归还人与所述待归还图书的实际借阅人不匹配时,通知所述借阅人其借阅的图书已归还,并在实际借阅人的图书馆账号中删除该归还的图书。
8.一种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扫描模块,识别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采集模块,采集借阅人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包括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其中,预先将借阅人的人脸图像信息与该借阅人的图书馆帐号关联;
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对应的图书馆帐号中添加所述借阅人借阅的图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业务办理管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业务办理管理方法。
CN201811489671.3A 2018-12-06 2018-12-06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816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9671.3A CN109816057A (zh) 2018-12-06 2018-12-06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9671.3A CN109816057A (zh) 2018-12-06 2018-12-06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6057A true CN109816057A (zh) 2019-05-28

Family

ID=6660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9671.3A Pending CN109816057A (zh) 2018-12-06 2018-12-06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6057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5907A (zh) * 2019-06-26 2019-09-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图书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09832A (zh) * 2019-11-26 2020-03-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数据分类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260461A (zh) * 2020-01-15 2020-06-09 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鉴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417291A (zh) * 2020-12-01 2021-02-26 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辅书籍订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64093A (zh) * 2020-11-30 2021-03-09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一种面向读者的智能寻书机器人及电子设备
CN112581341A (zh) * 2020-12-24 2021-03-3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图书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0282A (zh) * 2021-06-25 2021-10-01 窦迎瑞 一种基于共享的中小学移动图书角系统
CN114758396A (zh) * 2022-04-25 2022-07-15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学校图书馆用智能借书系统
CN117392790A (zh) * 2023-10-10 2024-01-12 深圳市海恒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图书借还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417291B (zh) * 2020-12-01 2024-06-07 广州宏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辅书籍订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31171A (ko) * 2005-06-15 2006-12-20 증권예탁결제원 유가증권 대차거래 체결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08040903A (ja) * 2006-08-08 2008-02-21 Ricoh Co Ltd 蔵書貸出支援システム、蔵書貸出支援方法及び蔵書貸出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4021153A (zh) * 2014-05-19 2014-09-03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校园图书的个性化推荐方法
CN104637145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天津瑞为拓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高校图书馆自助借阅终端
CN107092645A (zh) * 2017-03-09 2017-08-25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书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31171A (ko) * 2005-06-15 2006-12-20 증권예탁결제원 유가증권 대차거래 체결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08040903A (ja) * 2006-08-08 2008-02-21 Ricoh Co Ltd 蔵書貸出支援システム、蔵書貸出支援方法及び蔵書貸出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4021153A (zh) * 2014-05-19 2014-09-03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校园图书的个性化推荐方法
CN104637145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天津瑞为拓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高校图书馆自助借阅终端
CN107092645A (zh) * 2017-03-09 2017-08-25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书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5907A (zh) * 2019-06-26 2019-09-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图书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09832A (zh) * 2019-11-26 2020-03-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数据分类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260461A (zh) * 2020-01-15 2020-06-09 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鉴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464093A (zh) * 2020-11-30 2021-03-09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一种面向读者的智能寻书机器人及电子设备
CN112464093B (zh) * 2020-11-30 2023-04-18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一种面向读者的智能寻书机器人及电子设备
CN112417291A (zh) * 2020-12-01 2021-02-26 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辅书籍订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17291B (zh) * 2020-12-01 2024-06-07 广州宏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辅书籍订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1341A (zh) * 2020-12-24 2021-03-3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图书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0282A (zh) * 2021-06-25 2021-10-01 窦迎瑞 一种基于共享的中小学移动图书角系统
CN114758396A (zh) * 2022-04-25 2022-07-15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学校图书馆用智能借书系统
CN117392790A (zh) * 2023-10-10 2024-01-12 深圳市海恒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图书借还方法、系统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6057A (zh) 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bino et al. Smart cities: Definitions, dimensions, performance, and initiatives
Smith Pitfalls and promises: The use of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Bertot et al. 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Internet: Roles,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
KR20180072222A (ko) 도서 추천 장치
Bishop et al.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Informing academic library staffing through reference transaction analysis
CN104993962A (zh) 获取终端使用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CN110765272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签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O’Gara et al. Barriers and solutions to assessing digital library reuse: preliminary findings
Orlandi et al. Web Strategy in Museums: An Italian Survey Stimulates New Visions
CN201607767U (zh) 一种3g个性化导游解说服务系统
Ragab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hybrid recommender system for predicting college admission
CN110275907A (zh) 一种图书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80046784A (ko) 위치기반 서비스를 이용한 체험학습 플랫폼 관리시스템
CN105512976A (zh) 一种数据采集系统
Mitchell Assessing the value of metadata in information services
Aguilar et al. Click it, no more tick it: Online reference statistics
CN107945853A (zh) 一种基于元数据的医疗质量上报系统
JP2019168860A (ja) データ分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Tan et al. JomRFID attendance management system
KR20110137525A (ko) 지역사회 네트워크를 통해 복지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3537660A (zh) 一种测评培训内容的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Nicholson et al. The digital reference electronic warehouse project: creating the infrastructure for digital reference research through a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base
Oliver et al. 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 an analysis of reference services in academic archives
Pawliuk CHLA 2023 Conference Contributed Papers/Congrès de l'ABSC 2023: Communications Lib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