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4015A -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4015A
CN109794015A CN201910273848.4A CN201910273848A CN109794015A CN 109794015 A CN109794015 A CN 109794015A CN 201910273848 A CN201910273848 A CN 201910273848A CN 109794015 A CN109794015 A CN 109794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ectively arranged
sliding
slide
ba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38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aijiangtuot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aijiangtuot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aijiangtuot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aijiangtuotu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38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40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4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401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在隧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粉尘管道,所述粉尘管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粉尘腔,所述粉尘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对接端头,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粉尘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连通孔内滑动的第一滑轴,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开通闭合的密封头,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隧道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能够通过所述粉尘腔内的灭火粉尘达到灭火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传统的车辆灭火器导致的灭火效果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能够在隧道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能够对车辆进行灭火的隧道自动灭火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公路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其中在现在的公路建设中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建设方式之一,从而能够通过隧道能够进一步的方便车辆穿过山间行驶,其中在现在的隧道建设过程中大多都是简单的洞体结构,当车辆在隧道内发生火灾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车辆随车携带的灭火器进行灭火,虽然通过灭火器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由于车辆的灭火器灭火能力有限,所以并不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灭火,从而会进一步的导致因大火对车辆和隧道内的人员造成危险。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能够在发生火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产生压缩空气以后能够进一步的输送到所述粉尘腔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杆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对接槽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卡接头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滑轴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20的连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灭火粉尘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20排出,同时进一步的流通通过所述第一气孔排出,在所述控制杆上连接有排气软管,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排气软管排出,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着火的车辆进行灭火,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包括有隧道,在隧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粉尘管道,所述粉尘管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粉尘腔,所述粉尘腔内设置有灭火粉尘,所述粉尘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对接端头,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粉尘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连通孔内滑动的第一滑轴,所述第一滑轴在所述粉尘腔内滑动,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开通闭合的密封头,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分别呈锥形设置。在所述隧道内设置有粉尘管道,在所述粉尘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对接端头,在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槽,在所述粉尘腔内设置有灭火的粉尘,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进一步的使粉尘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排出。
所述隧道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对接槽相对应呈锥形设置,所述卡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对接槽内以后所述卡接头顶压所述第一滑轴,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对应连通,所述对接端头上设置有在所述对接槽内滑动的滑动卡接轴,所述卡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卡接轴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滑动卡接轴卡接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内还设置有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压所述滑动卡接轴滑动,所述控制杆上分别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一拉绳,所述控制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拉动所述第一拉绳滑动,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把手,所述控制把手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头,所述控制头控制所述第四滑块的滑动。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杆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对接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顶压所述第一滑轴的滑动,从而进一步的控制灭火粉尘的流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灭火粉尘的流通,从而进一步的通过灭火粉尘对火源进行灭火,从而避免了传统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地下的问题。
所述控制杆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气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孔相对应连通的排气软管。能够通过所述排气软管进一步的对灭火粉尘进行排放,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达到对火源进行灭火的目的。
所述隧道内设置有给所述粉尘腔供气的空气压缩机。能够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进一步的产生压缩空气,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利用压缩空气带动灭火粉尘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端头分别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呈锥形设置,所述密封头分别在所述连通腔内滑动,所述密封头分别与所述连通腔相对应呈锥形设置,所述粉尘腔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轴相对应的顶压轴,所述顶压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端头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对接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所述滑动卡接轴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所述对接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腔,所述滑动卡接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腔内滑动的第五滑块,所述第二滑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五滑块的第四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设置有呈倾斜的端面,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轴,所述卡接头内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滑腔,所述第二滑轴分别在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所述固定槽内分别设置有拉紧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弹簧,所述卡接头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孔,所述第三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三滑轴,所述第三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轴相对应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滑轴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拉绳,所述卡接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滑轴,所述控制杆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滑轴上,所述第四滑块分别在所述连接滑轴上滑动,所述第一拉绳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把手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四滑块上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二拉绳,所述控制杆内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二拉绳滑动的第四滑孔,所述第二拉绳的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上,所述控制把手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控制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杆,所述第六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螺纹杆上分别设置有与通孔相对应的限位轴,所述第三滑腔内分别设置有弹压所述第六滑块的第五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螺纹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连接软管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喷气管,所述喷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管相对应连通,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喷气管分别呈倾斜状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粉尘管道的连接架,所述隧道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杆相对应的安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头相对应的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隧道内设置有粉尘管道,在所述粉尘管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粉尘腔,在粉尘腔内设置有灭火粉尘,在所述粉尘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对接端头,在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槽,在所述对接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通孔,在所述第一连通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滑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轴的滑动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连通和闭合;
在隧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控制杆,在控制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对接槽内以后能够进一步的顶压所述第一滑轴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连通和闭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灭火粉尘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排出,在所述控制杆内设置有一个第一气孔,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灭火粉尘通过所述第一气孔排出,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排气软管将灭火粉尘排出,从而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进一步的保证到人员的安全,避免了传统的车辆灭火器灭火效果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问本发明实施例隧道自动灭火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隧道自动灭火器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对接端头与粉尘管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对接端头与卡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把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把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隧道、2粉尘管道、3安置槽、4控制杆、5连接架、6空气压缩机、7第一气管、8粉尘腔、9对接端头、10第一凹槽、11连通腔、12第一连通孔、13对接槽、14卡接头、15固定槽、16滑动卡接轴、17第一滑轴、18密封头、19第二连通孔、20支撑轴、21顶压轴、22第一滑孔、23第一滑块、24第一弹簧、25喷气管、26连接滑轴、27第一气孔、28第一滑腔、29第二滑块、30第二滑轴、31第二弹簧、32第三滑块、33第三滑轴、34第三弹簧、35第一拉绳、36第四滑块、37第二拉绳、38第二滑腔、39第二滑孔、40第三滑孔、41第五滑块、42第四弹簧、43密封垫、44控制把手、45第四滑孔、46第三滑腔、47第六滑块、48第五弹簧、49第一螺纹孔、50螺纹杆、51限位轴、52控制头、53第二螺纹孔、54连接头、55排气软管、56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包括有隧道1,在隧道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粉尘管道2,所述粉尘管道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粉尘腔8,所述粉尘腔8内设置有灭火粉尘,所述粉尘管道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对接端头9,所述对接端头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粉尘腔8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所述对接端头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连通孔12内滑动的第一滑轴17,所述第一滑轴17在所述粉尘腔8内滑动,所述第一滑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12开通闭合的密封头,所述对接端头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通孔12相对应连通的对接槽11,所述对接槽11分别呈锥形设置。
所述隧道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粉尘管道2,所述粉尘管道2设置在公路的行车道位置,在所述粉尘管道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粉尘腔8,所述粉尘腔8为一个空腔,在所述粉尘腔8内设置有灭火粉尘,在所述粉尘管道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对接端头9,在所述对接端头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通孔12,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与所述粉碎腔8相对应连通,所述在所述对接头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一滑轴17,所述第一滑轴17分别在所述第一连通孔12内滑动,所述第一滑轴17分别在所述粉尘腔8内滑动,所述第一滑轴17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12的连通和闭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灭火粉尘的排泄,在所述对接端头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槽11,所述对接槽11设置在所述对接端头9的底部,所述对接槽11呈锥形设置。
所述隧道1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控制杆4,所述控制杆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14,所述卡接头14与所述对接槽11相对应呈锥形设置,所述卡接头14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9,所述卡接头14卡接在所述对接槽11内以后所述卡接头14顶压所述第一滑轴17,所述第一连通孔12与所述第二连通孔19相对应连通,所述对接端头9上设置有在所述对接槽11内滑动的滑动卡接轴16,所述卡接头14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卡接轴16相对应的固定槽15,所述滑动卡接轴16卡接在所述固定槽15内,所述固定槽15内还设置有滑动的第二滑块29,所述第二滑块29顶压所述滑动卡接轴16滑动,所述控制杆4上分别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滑块29滑动的第一拉绳35,所述控制杆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滑块36,所述第四滑块36拉动所述第一拉绳35滑动,所述控制杆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把手44,所述控制把手4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头52,所述控制头52控制所述第四滑块36的滑动。
在隧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控制杆4,在所述控制杆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14,所述卡接头14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卡接头14卡接在所述对接槽11内,能够通过所述控制杆4进一步的将所述卡接头14卡接在所述对接槽11内,同时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卡接头14顶压所述第一第一滑轴 17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卡接头14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12的连通和闭合,从而能够控制灭火粉尘的流通,在所述卡接头14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9,所述卡接头14卡接在所述对接槽11内以后,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一连通孔12和第二连通孔19的连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灭火粉尘流通到所述第二连通孔19内,在所述对接端头9桑设置有滑动的滑动卡接轴16,所述滑动卡接轴16设置有多个,且所述滑动卡接轴16能够在所述对接槽11内滑动,在所述卡接头14上设置有一个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呈圆环状设置,所述滑动卡接轴16能够滑动到所述固定槽15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卡接头14卡接在所述对接槽11内,在所述固定槽15内设置有滑动的第二滑块29,所述第二滑块29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滑块29分别呈半圆形设置,所述第二滑块29的滑动顶压所述滑动卡接轴16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卡接头14脱离所述对接槽11,在所述控制杆4上设置有第一拉绳35,所述第一拉绳35设置的数量与所述滑动卡接轴16相对应,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拉绳35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二滑块29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滑动卡接轴16的滑动,进一步的对所述卡接头14的滑动进行控制,在所述控制杆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滑块36,所述第一拉绳3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36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滑块36的滑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拉绳35同步滑动,在所述控制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控制把手44,在所述控制把手4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头52,所述控制头52的转动能够控制所述第四滑块36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拉绳35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控制头52的转动控制所述卡接头14与所述对接槽11的脱离。
所述控制杆4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与所述第二连通孔19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27,所述控制杆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气孔27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螺纹孔53,所述第二螺纹孔5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孔27相对应连通的排气软管55。
能够在遇到火灾的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排气软管55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53上,在所述控制感4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气孔27,所述第一气孔27与所述第二连通孔19相对应连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灭火粉尘流通到所述第一气孔27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排气软管55排出,从而利用排气软管55对车辆进行灭火,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了传统的车辆自带灭火器灭火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保证到灭火效果,从而保证到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所述隧道1内设置有给所述粉尘腔8供气的空气压缩机6。能够通过空气压缩机6产生压缩空气,从而将压缩空气进一步的输送到所述粉尘腔8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压缩空气在流通的过程中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排气软管55排出,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达到利用粉尘进行灭火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对接端头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通孔12相对应连通的连通腔11,所述连通腔11呈锥形设置,所述密封头18分别在所述连通腔11内滑动,所述密封头18分别与所述连通腔11相对应呈锥形设置,所述粉尘腔8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轴17相对应的顶压轴21,所述顶压轴2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22,所述第一滑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孔22内滑动的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孔2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滑块23的第一弹簧24。
在所述对接端头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通腔11,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与所述连通腔11相对应连通,所述连通腔11呈锥形设置,所述密封头18呈锥形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轴17的滑动带动所述密封头18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通腔11的连通和闭合,在所述粉尘腔8内设置有顶压轴21,所述顶压轴21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与所述对接端头9相对应,在所述顶压轴2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22,在所述第一滑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分别在所述第一滑孔22内滑动,在所述第一滑孔2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弹簧24分别弹压所述第一滑块23,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弹压所述第一滑轴17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顶压所述密封头18顶压在所述连通腔11内,从而对所述第一连通孔12进行密封。
如图4所示,所述对接端头9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对接槽13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39,所述滑动卡接轴16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39内滑动,所述对接端头9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孔39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腔38,所述滑动卡接轴1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腔38内滑动的第五滑块41,所述第二滑腔38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五滑块41的第四弹簧42。
在所述对接端头9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孔39,所述第二滑孔39设置的数量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滑动卡接轴16在所述第二滑孔39内滑动,在所述对接端头9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孔39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腔38,所述第二滑腔38为一个空腔,在所述滑动卡接轴1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五滑块41,所述第五滑块41分别在所述第二滑腔38内滑动,在所述第二滑腔38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弹簧42,所述第四弹簧42分别弹压所述第五滑块41,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弹簧42对所述第五滑块41进行弹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卡接轴16复位。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槽15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二滑块29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二滑块29分别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滑块29上分别设置有呈倾斜的端面,所述第二滑块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轴30,所述卡接头14内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滑腔28,所述第二滑轴30分别在所述第一滑腔28内滑动,所述固定槽15内分别设置有拉紧所述第二滑块29滑动的第二弹簧31,所述卡接头14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腔28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孔40,所述第三滑孔4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三滑轴33,所述第三滑轴3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腔28内滑动的第三滑块32,所述第三滑块32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轴33相对应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滑轴33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拉绳35,所述卡接头1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滑轴26,所述控制杆4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滑轴26上,所述第四滑块36分别在所述连接滑轴26上滑动,所述第一拉绳3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36上。
所述固定槽15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二滑块29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所述第二滑块29呈弧形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呈倾斜状设置的端面,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滑块29进一步的对所述滑动卡接轴16进行弹压,从而能够利用呈倾斜设置的端面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卡接轴16脱离所述固定槽15,在所述第二滑块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轴30,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二滑轴30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滑块29的滑动,在所述卡接头1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腔28,所述第二滑轴30分别在所述第一滑腔28内滑动,在所述固定槽15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31,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簧31对所述第二滑块29进行拉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第二弹簧31使所述第二滑块29复位,在所述卡接头14内分别设置有余所述第一滑腔28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孔40,在所述第三滑孔4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滑轴33,在所述第三滑轴3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块32,所述第三滑块32在所述第一滑腔28内滑动,所述第一滑腔28为一个空腔,在所述第三滑块3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挤压面,所述挤压面呈弧形设置,所述挤压面与所述第二滑轴33相对应,在所述第三滑轴3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拉绳35,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拉绳35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第三滑轴33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滑轴33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第三滑块32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利用呈弧形设置的挤压面对所述第二滑轴33进行挤压,从而能够控制所述第三滑块32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滑块29的滑动,在所述控制杆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滑轴26,所述第四滑块36分别在所述连接滑轴26上滑动,所述第一拉绳3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36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四滑块36的滑动带动所述第一拉绳35的滑动。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把手4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腔46,所述第三滑腔4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六滑块47,所述第四滑块47上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二拉绳37,所述控制杆4内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二拉绳37滑动的第四滑孔45,所述第二拉绳37的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36上,所述控制把手44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螺纹孔49,所述控制头5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9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杆50,所述第六滑块47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50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螺纹杆50上分别设置有与通孔相对应的限位轴51,所述第三滑腔46内分别设置有弹压所述第六滑块47的第五弹簧48。
在所述控制把手4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腔46,所述第三滑腔46为一个空腔,在所述第三滑腔4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六滑块47,所述第六滑块47和所述第三滑腔46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二拉绳37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六滑块47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六滑块47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第二拉绳37的滑动,在所述控制杆4内设置有第四滑孔45,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滑孔45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二拉绳37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二拉绳37的正常滑动,在所述控制把手44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螺纹孔49,在所述控制头5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杆50,所述螺纹杆50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9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50分别在所述第三滑腔49内滑动,在所述第四滑块3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螺纹杆50分别穿过通孔以后通过所述限位轴51对所述螺纹杆50进行限位,从而能够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螺纹杆50的转动拉动所述第四滑块36在所述第三滑腔46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第二拉绳37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卡接头14脱离所述对接槽1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螺纹孔5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头54,所述连接头54与所述第二螺纹孔53通过螺纹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连接软管55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头54上。
在所述连接软管55上分别连接有一个连接头54,所述连接头54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53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头54进一步的方便对所述连接软管55进行拆卸。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空气压缩机6上连接有第一气管7,所述第一滑轴17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支撑轴20,所述支撑轴2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喷气管25,所述喷气管25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管7相对应连通,所述对接端头9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12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喷气管25分别呈倾斜状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0相对应。
能够通过空气压缩机6产生压缩空气以后能够进一步的输送到所述第一气管7内,所述第一气管7设置在所述粉尘腔8内,在所述第一滑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轴20,在所述支撑轴20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喷气管25,所述喷气管25分别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对接端头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喷气管25的倾斜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10相对应,从而能够在所述喷气管25排气以后能够进一步的增压所述粉尘腔8内的压力,同时能够在所述第一连通孔20连通以后能够进一步的使灭火粉尘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20排出,由于所述喷气管25呈倾斜状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0排出,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灭火粉尘的排出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达到利用灭火粉尘进行灭火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隧道1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粉尘管道2的连接架5,所述隧道1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杆4相对应的安置槽3。
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架5对所述粉尘管道2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粉尘管道2固定在隧道内,在所述隧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置槽3,能够通过安置槽3进一步的对控制杆4进行支撑放置,从而方便拿取。
如图4所示,所述对接槽1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头14相对应的密封垫43。
在所述对接槽13内设置有密封垫43,能够通过所述卡接头14卡接在所述对接槽13内以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密封垫43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卡接头14与所述对接槽13的连接效果。

Claims (9)

1.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包括有隧道,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粉尘管道,所述粉尘管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粉尘腔,所述粉尘腔内设置有灭火粉尘,所述粉尘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对接端头,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粉尘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连通孔内滑动的第一滑轴,所述第一滑轴在所述粉尘腔内滑动,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孔开通闭合的密封头,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分别呈锥形设置;
所述隧道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对接槽相对应呈锥形设置,所述卡接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对接槽内以后所述卡接头顶压所述第一滑轴,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对应连通,所述对接端头上设置有在所述对接槽内滑动的滑动卡接轴,所述卡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卡接轴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滑动卡接轴卡接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内还设置有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压所述滑动卡接轴滑动,所述控制杆上分别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一拉绳,所述控制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拉动所述第一 拉绳滑动,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把手,所述控制把手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控制头,所述控制头控制所述第四滑块的滑动;
所述控制杆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气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孔相对应连通的排气软管;
所述隧道内设置有给所述粉尘腔供气的空气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头分别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呈锥形设置,所述密封头分别在所述连通腔内滑动,所述密封头分别与所述连通腔相对应呈锥形设置,所述粉尘腔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轴相对应的顶压轴,所述顶压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头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对接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孔,所述滑动卡接轴分别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滑动,所述对接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腔,所述滑动卡接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腔内滑动的第五滑块,所述第二滑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五滑块的第四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呈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设置有呈倾斜的端面,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轴,所述卡接头内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滑腔,所述第二滑轴分别在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所述固定槽内分别设置有拉紧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弹簧,所述卡接头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孔,所述第三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三滑轴,所述第三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轴相对应的挤压面,所述挤压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滑轴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拉绳,所述卡接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滑轴,所述控制杆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滑轴上,所述第四滑块分别在所述连接滑轴上滑动,所述第一拉绳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把手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四滑块上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二拉绳,所述控制杆内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二拉绳滑动的第四滑孔,所述第二拉绳的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滑块上,所述控制把手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控制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杆,所述第六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螺纹杆上分别设置有与通孔相对应的限位轴,所述第三滑腔内分别设置有弹压所述第六滑块的第五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螺纹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连接软管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喷气管,所述喷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管相对应连通,所述对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喷气管分别呈倾斜状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粉尘管道的连接架,所述隧道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杆相对应的安置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头相对应的密封垫。
CN201910273848.4A 2019-04-07 2019-04-07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Withdrawn CN1097940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848.4A CN109794015A (zh) 2019-04-07 2019-04-07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848.4A CN109794015A (zh) 2019-04-07 2019-04-07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4015A true CN109794015A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3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3848.4A Withdrawn CN109794015A (zh) 2019-04-07 2019-04-07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40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0011A (zh) * 2020-05-20 2020-08-14 山东贝克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水输送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0011A (zh) * 2020-05-20 2020-08-14 山东贝克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水输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10333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消防管
CN109794015A (zh)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CN106179117B (zh) 一种辊压式制粒机的辊压筒
CN109488057A (zh) 一种建筑厂房防火屋顶
CN20857905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管道连接机构
CN203962455U (zh) 出风口设有密封件且方向可调的隔震式风机
CN210644892U (zh) 一种隧道自动灭火器
CN206817034U (zh) 无接头管道密封工装
CN110237474A (zh) 一种消防栓
CN214274842U (zh) 一种消防小管径管道快速连接件用密封装置
CN108953707A (zh) 安全保护阀及管道安全保护装置
CN203962443U (zh) 出风口方向可调且设有密封件的风机
CN112843553A (zh) 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
CN209221391U (zh) 一种消防用便于拆装的水枪接头
CN208526079U (zh) 一种布袋快拆式除尘环保设备
CN207107931U (zh) 一种防堵卸料装置
CN206583134U (zh) 一种双侧开启式吸附制冷床
CN207814732U (zh) 带有密封装置的三维球形补偿器
CN20904180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管道连接结构
CN106090354B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气体阀
CN208660210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地上水泵接合器
CN206240655U (zh) 旋风除尘器入口接头
CN205716153U (zh) 一种用于消防水袋的接头
CN209213832U (zh) 一种限制气流回流的锅炉风帽
CN215109713U (zh) 一种消防车用消防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4